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复材料

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复材料

一、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补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熊小斌[1](2021)在《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水资源丰富,在建和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但是受水利工程所处自然环境、服役条件和运行特点的影响,导致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普遍存在损伤和破坏等问题。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良好运行和充分发挥其服役效益的目的,在其破坏初期进行加固补强是十分必要的。低温型环氧砂浆由于其强度高、韧性好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可将其运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修复工程中。在寒冷地区混凝土补强加固过程中,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属于修复结构薄弱区,因此本文运用万能试验机对低温固化和经历冻融循环的环氧砂浆进行抗压试验和抗折试验,研究环氧砂浆低温固化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通过抗剪强度试验和劈拉强度试验研究了固化温度、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和界面粗糙度对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组合试件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界面破坏模式,并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界面含水率和固化温度对界面抗冻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扫描仪对界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和固化温度对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环氧砂浆抗冻耐久性良好,经历300次冻融循环,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抗折强度下降了29.63%,抗压强度仅下降了9.32%。(2)环氧砂浆具有良好的早强性能,常温(20℃)固化7d后抗压强度能达到28d抗压强度的91.62%。随着固化温度降低,抗压强度逐渐减小。20℃固化7d抗压强度能达到104.9MPa,-20℃固化7d抗压强度仅有3.0MPa。(3)随着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增大,界面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逐渐减小,界面破坏模式由基础混凝土内聚力破坏模式逐渐转变为混合破坏模式,饱和含水率情况下,发生粘结面破坏模式。随着基础混凝土界面粗糙度增大,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粘结粗糙度为2.75mm。随着固化温度降低,组合试件界面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逐渐减小。(4)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组合试件界面抗剪强度逐渐减小。基础混凝土含水率越高,冻融循环对界面劣化损伤越大,饱和含水率(3.89%)情况下,200次冻融循环后界面抗剪强度下降60%,由于“冻融脱粘”效应导致界面主要发生粘结面破坏模式。(5)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固化温度越低,环氧砂浆内部孔隙和裂缝越多,界面裂缝宽度越大,粘结效果越差。界面水分会导致环氧树脂分子结构破坏,产生不利变形,界面形成脱空结构,粘结强度降低。本文运用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环境下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环氧砂浆运用于寒冷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结构的设计和修补提供参考。

王志浩[2](2021)在《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研制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能有效拓展我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途径,为解决粉煤灰处置问题提供新的可行方案。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的工作性能相比硅酸盐水泥较差,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借鉴水泥混凝土中重要的工作性能改善手段,研究多种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中作用,得出最有效的减水剂品种并优化其掺加配比,研究其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流变测试、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的作用机理和随着时间、温度等因素的成分变化,为宏观测试数据提供支撑。多种减水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效果最显着。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可明显提高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但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萘系减水剂则显着降低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特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浆体温度为10℃-40℃时,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初始流动度及经时损失的影响,发现三聚氰胺系减水剂改善流动度的作用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浆体温度为10℃时,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可提高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并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碱激发粉煤灰加水拌合60min后,仍能保持142mm的流动度。随着浆体温度升高到40℃,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降黏作用逐渐丧失,较高浆体温度下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屈服应力随时间大幅增长,致使碱激发粉煤灰的流动度经时损失急剧增大。根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萘系减水剂在碱液中存在1h后,生成了水合物,其分子结构本身没有明显变化;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在碱液中存在1h后,液体中有游离的羟基,说明三聚氰胺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羟基,这可能成为其作用减弱的原因。较高浆体温度下可协同利用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初始流动度的提高作用及萘系减水剂对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减小作用,改善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工作性能。在浆体温度30℃,氢氧化钠掺量15wt.%,水灰比0.24时,将两种减水剂以三聚氰胺系减水剂0.75wt.%,萘系减水剂0.25wt.%的比例复掺使用时,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最大,为145mm,还具有最小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加水拌合60min后,仍保持130mm的流动度。三聚氰胺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联用可最大发挥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工作性改善及保持作用。而当浆体温度为10℃时,两种减水剂按以上比例复掺使用的效果仍然最佳。最佳复掺配比与同掺量两种减水剂单掺相比,净浆的黏度和屈服应力更小,且zeta电位绝对值更高,说明其降黏作用更佳,在粉煤灰颗粒表面吸附效果更好。掺量不超过2wt.%的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的抗压强度都几乎无不利影响。经XRD测试发现,两种减水剂单掺或复掺使用,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水化产物无影响。

彭健秋[3](2021)在《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具备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简便、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在复杂山区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钢管混凝土良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在于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紧密结合,由于管内混凝土的收缩特性以及现有灌注工艺原因,管内混凝土与钢管之间难免存在脱粘甚至脱空。预填骨料混凝土是现在模板内预置粗集料,再灌注高流动性浆体而形成的混凝土,粗集料体积含量高、骨料相互嵌锁,可充分发挥粗集料的骨架作用,且胶材用量少,体积稳定性能较常规混凝土有显着改善。将预填集料混凝土用作钢管管内混凝土,形成钢管预填集料混凝土,增加管内混凝土体积稳定性,保障钢管与管内混凝土共同工作,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与预填集料混凝土的优势,促进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目前工程应用的预填集料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较低,其与钢管结合不能较好发挥钢管混凝土高承载的力学性能优势,需要开发高强预填集料混凝土。本文重点探讨了粗集料组成与灌浆料特性对预填集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粗集料级配组成、空隙率要求,以及高强高流态低收缩灌浆料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出超高强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具有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如下:(1)预填粗集料组成与特性要求:研究了预填粗集料的组成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提出了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用粗集料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级配类型越连续、粒级范围10~25mm、空隙率越低的粗集料,制备的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强度越高;考虑到空隙率对灌注难度和强度的影响,空隙率宜控制在34.7%~40.7%。级配设计为10~16mm:16~25mm=3:7、空隙率为34.7%时,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强度可达到较高水平。此外采用母岩强度较高的粗集料,成型方式采用分层、振动灌浆,有利于提高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强度。(2)高性能灌浆料性能要求与制备方法:研究了矿物掺合料体系、配合比参数、膨胀剂掺量、水泥强度等级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用高性能灌浆料的制备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粒级范围10~25mm的破碎卵石、空隙率34.7%的粗集料,采用高性能砂浆作为灌浆料,一次免振成型可制得28d抗压强度115.9MPa、90d干燥收缩率165×10-6的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单方原材料成本较常规C100混凝土约减少46.4%。在同样粗集料组成条件下,采用高性能净浆作为浆体材料,一次免振成型可制得28d抗压强度114.2MPa、90d干燥收缩率264×10-6的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单方原材料成本较常规C100混凝土约减少25.7%,灌注难度小,且无需机制砂,可有效缓解砂石资源短缺问题,两者均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协调性。

杜野[4](2020)在《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岩土体加固水下灌浆质量受复杂地质条件、材料设备、工艺参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动水对浆液稀释冲刷携带作用强烈的地层达到理想效果,难度更大。常用的普通水泥、水泥-化学浆液动水环境条件下浆液留存率低,结石率质量差,难以保证加固效果;而化学浆液成本高,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因而研发粒状水下抗分散灌浆材料是保证动水注浆治理效果的前提。生态修复领域的动水注浆工程,传统的水泥材料难降解、化学材料环境不友好及传统材料动水条件下凝结困难,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充分分析动水对浆液作用基础上,采用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以水泥化学为基础,选择外掺剂调控浆液水化硬化反应为,研发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利用糯米浆中支链淀粉对方解石形成的调控作用,选择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基体材料,利用外掺材料协调浆液的水化反应,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研发在分析动水对浆液作用基础上,提出抗分散材料的物质组成与功能要求,采用单变量分析法,以流动度、凝结时间、结石体强度为指标,选择外掺剂种类及掺量;通过正交试验法,研发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泥基抗分散材料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材料,以聚羧酸减水剂调控浆液的流动性;以葡萄糖酸钠缓凝剂调节浆液的凝结时间;以早强剂调节浆液结石体强度;以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作为抗分散剂,提高浆体的抗分散性能;以硅灰作为矿物添加剂,提高浆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如下性能:抗分散注浆材料不析水,硬化浆体结石率高;抗分散材料硬化浆体早期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高;硬化浆体具有耐硫酸盐侵蚀性能,浆体物质中低碱性是抗硫酸盐侵蚀的物质基础,高密实程度是降低硫酸盐侵入硬化浆体内部造成结晶、膨胀破坏的重要原因。研发抗分散材料动水抗分散模拟试验装置,评价优选配方动水抗分散性能,获得材料极限冲刷速度;建立材料动水抗分散性能与动水流速、浆液流型关系,为动水注浆抗分散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水化放热量高、水化速率快的特征。硬化浆体物质主要由钙钒石(AFt)、水化硅酸钙(C-S-H)构成,氢氧化钙(Ca(OH)2)含量低;在水化初期,抗分散材料水化由相边界(I)反应控制,并由结晶成核与晶体生长(NG)反应向扩散(D)反应控制转换,水化反应主要由扩散(D)反应控制;以水泥化学、外掺剂化学为基础,利用水化热法、环境扫描测试法(ESEM)、X射线衍射测试法(XRD),连续观察水化产物形貌及物质成分变化,提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模型。(2)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研发利用糯米浆中支链淀粉对方解石形成的调控作用,研究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组成与功能要求,解决浆体在动水条件下固化难的问题。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以糯米灰浆为基体材料,通过石膏提高浆体早期强度,降低基体材料结石率低的不足;利用自研的外掺剂,调节浆液的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技术指标;利用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提高浆体的抗分散性能;利用石粉、碳酸钙砂提高硬化浆体物理力学性能。基于均匀试验法,研发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具有如下性能:硬化浆体结石率高,体积微膨胀;抗分散材料初始流动度好,流动度保持能力强;硬化浆体耐水侵蚀、耐硫酸盐盐侵,利于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硬化浆体前期强度增长快,后期强度高。硬化浆体由碳酸钙(Ca CO3)、石膏(Ca SO4·2H2O)组成;糯米浆碳化反应形成碳酸钙(Ca CO3),对硬化浆体的填充作用、胶结作用强;基于胶凝材料化学及外掺剂化学,以环境扫描测试技术(ESEM)为研究方法,获得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3)动水条件下抗分散材料冲蚀特性研究利用研发的抗分散材料动水冲刷模拟试验装置,模拟抗分散材料在动水条件下的抗冲蚀性能;结合现场原位注浆模拟试验,从不同尺度验证抗分散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与扩散性能。应用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模拟动水架空地层注浆,动水流速在0.6~1.0m/s范围内,浆液留存率达到80%以上,降低动水流速及提高浆液静切力与塑性粘度能够提高浆液的抗冲蚀能力;应用非水泥基材料在模拟动水架空地层注浆,动水流速在0.6~1.0m/s范围内,浆液的留存率达到82%以上,提高浆液的稠度及降低动水流速能提高动水冲蚀性能。现场原位注浆模拟试验验证水泥基(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在模拟孔隙地层中具有良好的抗冲蚀能力,提出不同配比浆液适用条件。水泥基抗分散材料配比1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1m/s的注浆加固与堵水工程;配比2浆液适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堵水工程;配比3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6m/s的防渗工程。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N01配比浆液结石体强度高,凝结时间适宜,材料适宜动水流速小于1m/s的加固与堵水工程;N08配比浆液流动性好,结石体强度较高,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堵水工程;N15配比浆液流动性好,浆液适宜动水流速小于0.8m/s的防渗工程。抗分散材料抗冲蚀机理如下:浆液塑性阶段静切力大、稠度高是抗冲蚀的物质基础,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HEMC)具有长链结构,在岩块石表面具有“桥架作用”及“吸附作用”,通过浆液与块石表面的粘结力,提高浆液的抗冲蚀性能,浆液凝结固化具有“突变效应”,早期强度增长快,快速的水化反应形成结石体使浆液抗冲蚀能力增强。(4)抗分散材料应用研究选择九寨沟漳扎镇排水沟道加固及九寨沟景区火花海震损景观修复为例,开展水泥基(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的现场应用试验。抗分散材料现场应用试验表明,研发的新材料能够实现动水条件下直接浇筑加固,无需采用围堰、排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验证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姚卫忠[5](2020)在《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我国普通民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是十三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研国内部分保障房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大规模保障房所面临的质量问题,利用具体案例对影响较大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关键区域的开裂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对保障房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不同原因造成的保障房混凝土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般性的预防保障房混凝土开裂的措施。(2)对目前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填充法、化学灌浆法、自修复法等常用裂缝修复方法的特点及修复步骤,并比较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实际工程中不同部位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对应的修复措施和效果。(3)针对保障房中的屋面、卫生间等开裂影响较大且经常接触水的区域,提出采用掺加自修复材料的方法来修复裂缝,设计并浇筑了不同渗透结晶材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了压力荷载下的预开裂,然后经一定时间的浸水养护后,测试了裂缝修复情况和抗压强度修复情况,得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最优渗透结晶材料掺量。(4)针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为避免连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造成开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配合比并在部分配合比中添加了膨胀剂,测试了其水化热,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实际工程的数值模型,并针对不同外部环境及浇筑情况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变化,得出了最大内外温差,预测了浇筑过程中的开裂情况,为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了建议。实际浇筑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对保障房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表现及常用修复方法的系统总结,可以为目前大规模开展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其施工质量。同时针对卫生间等有水环境下提出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方法以及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提出的配合比和开裂预测方法可以为保障房中的此类关键工程提供借鉴。

邹亮亮[6](2020)在《飞机接地带道面损伤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场接地带区域为飞机提供着起飞降落的关键作用,而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接地带道面结构在强烈的荷载、维护作业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表层结构损伤严重,主要表现为道面裂纹的快速扩展、表面骨料外露,以及可能产生的骨料突然脱落等现象。为揭示接地带道面损伤机理,本文基于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理论原理研究了道面除胶造成道面损伤的微观力学作用,并探讨了接地带表层产生损伤后受冻胀作用下道面破损的机理。并根据飞机起飞降落时轮胎高速摩擦对道面造成表面裂纹扩展的特点,构建了道面表层损伤的断裂力学理论分析模型;根据高压水除胶作用的特点,构建了裂纹扩展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解析式;基于损伤道面混凝土遭受冻融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冻胀效应对加剧接地带混凝土道面破损的影响规律方程,旨在评判道面损伤程度,分析是否需要对道面进行及时的修复。为进一步反映道面损伤规律,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混凝土道面表层在原始裂纹状态下的二维细观骨料模型以及基于XFEM的裂纹模型,分析了飞机着陆时高压强制动滑移作用与飞机竖向荷载对裂纹道面的作用效应,以及道面裂纹受冻胀影响下的力学作用效应。基于道面表面层的整体力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受到飞机荷载滑移摩擦作用时,裂纹会沿着竖直向下扩展;受到飞机重力荷载作用时,裂纹会沿着与水平方向成45°进行扩展;冻胀作用下的道面裂纹深度与宽度的增加都会引起裂纹尖端应力场增强,而较大骨料粒径能够抑制裂纹损伤的扩展。在能够评判道面损伤程度的情况下,针对接地带道面混凝土破损的特点,基于改善粘结性能的渗透粘合理论与技术,开展了道面裂纹严重情况下的修复技术试验研究。对不同修复材料的渗透粘附规律进行分析,开展了以环氧树脂材料为胶结材料的粘附性修复试验,为探讨改善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环氧树脂与辅料的质量比和修复作业环境温度,进行了树脂粘度试验、凝胶时间试验、粘结性能试验,通过参数控制其对破损面的渗透性能,有效改善修复面的粘结性。

朱道雄[7](2020)在《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水工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以及长期对水工建筑物维护维修工作忽视,各类水工建筑物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电站长时间运行缺陷病害引起的问题逐年增多,加强水工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2座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岩基上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病害原因及寻求相应处理措施。首先介绍了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的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及成因;然后分别采用单一基本指标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定混凝土老化程度,并提出了一般水工建筑物修补原则;随后针对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详细列出了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水工建筑物运行环境的复杂性,结合尾水锥管里衬混凝土修补周期短、结构缝渗水频繁复漏、混凝土碳化防护材料选择、尾水建筑物防洪标准频繁损毁等,重点探讨了常规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最后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评定建筑物老化程度,并研究了各类建筑物病害维修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技术控制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时科学的处理好常见病害,提高水工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为电站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狄红丰[8](2020)在《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应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603004)“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改性关键材料与技术”,采用微纳米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为原料,重点研究了水灰比、黄料白料质量比对注浆材料基本性能的影响,应力(注浆压力和地应力共同作用)对注浆结石体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注浆加固对煤岩强度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进行了工程应用。通过本论文研究能够为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性能优化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黄料白料浆液的泌水率都较小,密度相差不大,粘度接近,保证了双液注浆泵吸浆的质量比例接近1:1。单液的流动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基本不发生变化。混合浆液的凝结时间在10 min~22 min内可调,结石体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无倒缩。随着黄料比例的增加,混合液的流动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流动度都能满足工程需求。黄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注浆材料的性能,最佳质量比范围为1.0:1.0~1.0:0.6。2、应力养护2 h与养护4 h对强度性能的影响一样。应力为5 MPa时,强度性能已明显提高,继续提高应力强度增加不大。应力-密度-抗压强度三者存在定量关系,可用来评估煤矿注浆加固的质量。应力促进早期水化产物的生成,但不改变种类和最终产量。应力越大,结石体的微观结构越密实。常压下试块以有害孔和多害孔为主,应力作用后以少害孔、有害孔为主,且应力越大无害孔越多;揭示了应力作用机理。3、现场应用确定了注浆工艺参数,解释了实际注浆量与理论注浆量差异的原因。破碎围岩注浆加固后,变形量明显降低,锚杆锚固力提高2倍。材料浆液可注入10?m大小的煤岩裂隙,能有效填充煤层中的裂隙,形成密实的结石体,且与煤岩粘接紧密。

张长林,刘鲁清,李林,王朝辉[9](2018)在《现浇混凝土桥面施工期裂缝修补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提出0引言现浇混凝土桥面成型过程中由于自身收缩应力、施工因素以及环境作用等影响,极易产生微裂缝或细微裂纹。裂缝一旦出现,就应及时修补,否则会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桥面铺装的强度和耐久性。施工期现浇混凝土桥面裂缝处理主要采用灌浆修补法或开槽修补法,以环氧树脂类、沥青类或各种粒度和成分的水泥为修补材料进行修复处理[1-3]。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施工环境、气候、裂缝特征及当地材料供给等因素的

朱永见[10](2018)在《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存在的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强度弱化、板下离缝、接缝伤损、板端裂缝超限且分布不均匀等问题,通过详细研究该轨道结构的成型过程,指出CRTSⅡ型板具有独特的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纵连特征使得砂浆层硬化时的板温T、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zT、轨道板张拉连接时的板温lT及宽接缝硬化时的板温kT等四种板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结构特征表现为板端纵连钢筋数量明显少于板中。通过对前人的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室内剪切试验和现场轨道板推板试验系统地总结研究,得出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相互作用机理,并以CRTSⅡ型板的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为基础,研究了轨道板的初始温度效应,以及其对轨道板裂缝和板下离缝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结论如下:研究了轨道结构纵连成型过程中,轨道板伸缩对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窄接缝受力等的影响。指出砂浆层对轨道板伸缩变形的约束作用较小,既有CRTSⅡ型板的粘结限位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若要保持砂浆层对轨道板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建议提高砂浆层对轨道板约束达到最大时的临界位移值。研究了轨道结构纵连成型过程中张拉钢筋张拉力的作用特征。指出该张拉力并不能保证施加给窄接缝一定的预压作用,若窄接缝承力后施加张拉力,窄接缝压应力约增加3.013.09MPa。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的受力主要取决于宽、窄接缝硬化时的板温差(kT-zT)和张拉力,若需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处于受压状态,且不减小张拉力的作用效果,施工中不能仅控制接缝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建议增加对zT、kT和lT的控制措施,且使kT和lT均不小于zT。研究了轨道板板端裂缝宽度ωk和板中裂缝宽度ωz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kω影响最大的是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和窄接缝承力大小,以及板中是否开裂三种因素,而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和张拉钢筋的设计张拉力对kω影响较小。对ωz影响最大的是宽接缝硬化时张拉钢筋端部的初始拉力,而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粘结状态对ωz影响较小。整体降温30℃和40℃时,ωk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21.906mm和0.3892.546mm,ωz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20.429mm和0.3230.429mm。轨道板的纵连特征使得裂缝宽度分布不均匀,纵连钢筋偏弱又使得接缝处裂缝数值较大。受轨道板纵连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kω的变化范围较大,且普遍大于ωz,这与目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裂缝开裂特征相一致。研究了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和窄接缝伤损对板下离缝的影响。在轨道板整体升温40℃和温度梯度-50100℃/m作用下,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窄接缝因承力较大而发生挤碎伤损,其次是仅宽接缝承力,最后是接缝处受力均匀,或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其中,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对板下离缝和钢轨不平顺的影响均较小,这与CRTSⅡ型板的设计理念即施工时应保证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存在一定的初始压应力相一致。由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引起的板下离缝值虽然较小(约增加0.51mm),却会大幅增加后期运营维护期间砂浆层离缝的维修工作量。为减小高温时砂浆层的离缝、窄接缝伤损、轨道板上拱及上拱造成的钢轨不平顺,建议施工中采取措施减小kT和zT的差异,且使kT高于zT不超过10℃,以便板温较高时窄、宽接缝同时承力,且窄接缝承受略大的压应力,避免出现仅宽接缝承力或窄接缝因承力较大而出现挤碎现象。

二、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补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补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环氧砂浆性能研究
        1.2.2 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1.2.3 界面冻融损伤劣化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环氧砂浆抗冻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环氧砂浆试件制备
        2.2.1 环氧砂浆原材料
        2.2.2 环氧砂浆配制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试验目的
        2.3.2 试验方法
        2.3.3 试验步骤
    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2.5 试验结果分析
        2.5.1 环氧砂浆外观分析
        2.5.2 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2.5.3 环氧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变化规律
    2.6 本章小结
3 环氧砂浆低温固化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步骤
    3.3 试验主要设备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步骤
    4.3 试验主要设备
    4.4 低温环境下界面劈拉强度性能研究
        4.4.1 不同含水率下界面劈拉强度
        4.4.2 不同粗糙度下界面劈拉强度
        4.4.3 界面劈拉破坏形态分析
    4.5 低温环境下界面抗剪强度性能研究
        4.5.1 不同含水率下界面抗剪强度
        4.5.2 不同粗糙度下界面抗剪强度
        4.5.3 界面剪切破坏形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冻融循环作用对界面粘结性能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步骤
    5.3 试验主要设备
    5.4 冻融循环后界面形态分析
    5.5 冻融循环对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界面微观结构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方案设计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步骤
    6.3 试验主要设备
    6.4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6.4.1 固化温度影响研究
        6.4.2 含水率影响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1.2.1 碱激发胶凝材料定义
        1.2.2 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1.3 减水剂
        1.3.1 减水剂的定义和分类
        1.3.2 减水剂复掺使用研究现状
        1.3.3 减水剂对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1.4 碱激发胶凝材料用减水剂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2 原材料表征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表征
        2.1.1 粉煤灰
        2.1.2 激发剂
        2.1.3 减水剂
        2.1.4 水
        2.1.5 骨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试验方法
        2.2.2 试验设备
3 减水剂单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3.1 不同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初始流动度的影响
        3.1.1 试验配合比设计
        3.1.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 三聚氰胺系和萘系减水剂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温度对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作用的影响
    4.1 不同温度下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2 不同温度下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4.3 两种减水剂在碱性条件下性质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5.1 减水剂复掺对新拌浆体初始流动度的影响
    5.2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及配比优化
    5.3 不同浆体温度下减水剂复掺使用的效果对比
    5.4 减水剂复掺使用对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5.5 减水剂复掺使用对净浆zeta电位的影响
    5.6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强度的影响
    5.7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水化产物的影响
    5.8 基于XPS方法分析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表面的吸附情况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1.3.1 预填集料混凝土发展与应用
        1.3.2 钢管混凝土发展与应用
    1.4 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1.4.1 灌浆料研究现状
        1.4.2 预填粗集料研究现状
        1.4.3 小结
    1.5 主要存在问题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原材料参数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参数
    2.2 试验方法
3 预填粗集料组成研究
    3.1 粗集料级配类型研究
    3.2 粗集料粒级范围研究
    3.3 粗集料空隙率研究
        3.3.1 空隙率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2 空隙率对灌浆料流动度要求的影响
    3.4 粗集料种类研究
    3.5 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成型方式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高性能复合砂浆制备研究
    4.1 复合砂浆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性能影响
        4.1.1 复合砂浆工作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4.1.2 复合砂浆力学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4.1.3 复合砂浆体积稳定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4.2 高性能复合砂浆制备研究
        4.2.1 单掺粉煤灰体系对复合砂浆性能影响
        4.2.2 双掺微珠、硅灰体系对水泥砂浆性能影响
        4.2.3 胶砂比对复合砂浆性能影响
        4.2.4 低水胶比复合砂浆制备研究
        4.2.5 水泥强度等级对复合砂浆性能影响
        4.2.6 膨胀剂对复合砂浆性能影响
    4.3 C100 超高强复合砂浆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高性能复合净浆制备研究
    5.1 复合净浆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性能影响
        5.1.1 复合净浆工作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5.1.2 复合净浆力学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5.1.3 复合净浆体积稳定性能对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影响
    5.2 高性能复合净浆制备研究
        5.2.1 单掺粉煤灰体系对复合净浆性能影响
        5.2.2 双掺粉煤灰、硅灰体系对水泥净浆性能影响
        5.2.3 低水胶比复合净浆制备研究
        5.2.4 水泥强度等级对复合净浆性能影响
        5.2.5 膨胀剂对复合净浆性能影响
    5.3 C100 超高强复合净浆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抗分散材料研究现状
        1.2.2 水泥水化机理研究现状
        1.2.3 动水注浆模拟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1 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1.1 材料组成与功能要求
        2.1.2 试验测试方法
        2.1.3 试验材料选择及其可行性研究
        2.1.4 基于正交试验材料设计的配方优选
        2.1.5 试验结果分析
    2.2 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
        2.2.1 材料组成与功能要求
        2.2.2 试验测试方法
        2.2.3 试验材料选择及其可行性研究
        2.2.4 基于均匀试验材料设计的配方优选
        2.2.5 试验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3.1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
        3.1.1 体积稳定性
        3.1.2 流动性能
        3.1.3 力学性能
        3.1.4 耐久性能
        3.1.5 动水抗分散性能
    3.2 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3.2.1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硬化机理
        3.2.2 水化热
        3.2.3 水化过程
        3.2.4 水化产物
        3.2.5 水化动力学
        3.2.6 水化机理
    3.3 小结
第4章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
    4.1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性能
        4.1.1 体积稳定性
        4.1.2 流动性能
        4.1.3 力学性能
        4.1.4 耐久性能
        4.1.5 动水抗分散性能
    4.2 非水泥基抗分散材料水化机理研究
        4.2.1 水化过程
        4.2.2 水化产物
        4.2.3 水化机理
    4.3 小结
第5章 动水条件下抗分散材料冲蚀特性研究
    5.1 室内动水冲蚀模拟试验
        5.1.1 试验装置工作原理
        5.1.2 试验方案设计
        5.1.3 试验数据处理
        5.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 现场原位动水冲蚀模拟试验
        5.2.1 试验目的
        5.2.2 现场注浆试验方案
        5.2.3 试验数据处理
        5.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抗分散注浆材抗冲蚀机理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1 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1.1 工程概况
        6.1.2 水文地质分析
        6.1.3 试验方案设计
        6.1.4 治理效果评价
    6.2 非水泥基抗分散注浆材料应用研究
        6.2.1 工程概况
        6.2.2 水文地质分析
        6.2.3 试验方案设计
        6.2.4 治理效果评价
    6.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障房混凝土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1.2.2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现状
        1.2.3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荷载裂缝
        2.1.1 荷载裂缝的开裂原因
        2.1.2 荷载裂缝的防治措施
    2.2 收缩裂缝
        2.2.1 收缩裂缝的开裂原因
        2.2.2 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2.3 温差裂缝
        2.3.1 温差裂缝的开裂原因
        2.3.2 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
    2.4 沉降裂缝
        2.4.1 沉降裂缝的开裂原因
        2.4.2 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
    2.5 构造裂缝
        2.5.1 构造裂缝的开裂原因
        2.5.2 构造裂缝的防治措施
    2.6 施工裂缝
        2.6.1 施工裂缝的类型
        2.6.2 施工裂缝的开裂原因
        2.6.3 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分析
    3.1 填充法与化学灌浆法修复裂缝
        3.1.1 填充法
        3.1.2 化学灌浆法
        3.1.3 填充/灌浆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2 表面处理法与结构加固法修复裂缝
        3.2.1 表面处理法
        3.2.2 结构加固法
        3.2.3 表面处理/结构加固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3 自修复法修复裂缝
        3.3.1 自修复混凝土简介
        3.3.2 结晶自修复
        3.3.3 胶囊自修复
        3.3.4 微生物自修复
        3.3.5 自修复法相关应用
    3.4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比较
第四章 水环境下开裂混凝土自修复效应试验研究
    4.1 试验设计及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配合比
    4.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CCCW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开裂时间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3 养护龄期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4 预压程度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5 CCCW改性再生混凝土裂缝修复及微观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障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开裂预测
    5.1 工程简介
    5.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 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
    5.4 混凝土水化热测试
        5.4.1 水化热试验
        5.4.2 水化热试验数据分析
    5.5 大体积底板混凝土开裂预测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飞机接地带道面损伤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表层开裂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裂纹修复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接地带道面损伤机理分析
    2.1 飞机对接地带道面荷载作用分析
        2.1.1 飞机起落架形式及轮载
        2.1.2 机轮轮胎压力、接触面积与接触压力
        2.1.3 飞机作用在道面上的水平力
    2.2 接地带道面混凝土损伤理论分析
        2.2.1 混凝土道面的理论模型
        2.2.2 ?、??复合型裂纹区域板面分析
        2.2.3 混凝土道面断裂准则分析
    2.3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道面损伤特征分析
        2.3.1 考虑飞机高速摩擦作用对损伤的影响
        2.3.2 冻胀效应对道面损伤的影响
        2.3.3 考虑高压水除胶对损伤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机接地带道面裂纹扩展的有限元模拟
    3.1 混凝土细观模型的建立
        3.1.1 基于网格映射骨料模型的建立
        3.1.2 基于XFEM的裂纹模型
        3.1.3 模型中相关参数说明
    3.2 混凝土表层裂纹冻胀数值模拟分析
        3.2.1 忽略骨料影响下裂纹宽度对损伤的影响
        3.2.2 忽略骨料影响下裂纹深度对损伤程度的影响
        3.2.3 考虑骨料影响时不同骨料粒径对损伤的影响
    3.3 混凝土表层裂纹荷载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3.3.1 裂纹受拉应力作用的影响
        3.3.2 裂纹受剪切力作用的影响
        3.3.3 裂纹深度对损伤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面裂缝修复技术及其机理分析
    4.1 裂缝成因及修复的必要性
        4.1.1 机场混凝土道面裂缝成因
        4.1.2 机场道面裂缝修复的必要性
    4.2 常见裂缝修复方法概述
        4.2.1 置换法
        4.2.2 灌缝法
        4.2.3 填充法
        4.2.4 表面涂抹法
        4.2.5 结构加固法
        4.2.6 电化学沉积法
        4.2.7 裂缝自修复
    4.3 裂缝渗透粘合理论技术分析
        4.3.1 渗透粘合理论
        4.3.2 修复材料分析
        4.3.3 修复材料的渗透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裂缝渗透粘结修复技术试验研究
    5.1 基本试验方案
    5.2 实验材料
        5.2.1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5.2.2 裂缝的制作
        5.2.3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
    5.3 试验方法
        5.3.1 粘度试验
        5.3.2 环氧浆液凝胶时间试验
        5.3.3 修复材料粘结性能试验
        5.3.4 动弹模试验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1 粘度试验结果
        5.4.2 凝胶时间试验结果
        5.4.3 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结果
        5.4.4 混凝土动弹模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 绪论
    1.1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情况
    1.2 宝珠寺、紫兰坝电站工程概况
    1.3 常见病害及成因探究
    1.4 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理的必要性和要求
2 水工建筑物病害老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2.1 老化级别评定
    2.2 基本指标完好率与指标老化程度
    2.3 修补原则
    2.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 水工建筑物常见病害处理方法
    3.1 针对混凝土碳化的处理方法
    3.2 针对混凝土冲蚀空蚀的处理方法
    3.3 混凝土裂缝修补的处理方法
    3.4 混凝土渗漏的处理方法
    3.5 泄洪水流水毁冲刷破坏的处理方法
    3.6 针对屋顶防水失效处理方法
    3.7 针对水工建筑物基础缺陷处理方法
4 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泄洪溢流面空蚀修复质量难于保障
    4.2 电站尾水锥管混凝土里衬修复正常运行周期性较短
    4.3 结构缝渗水治理
    4.4 屋面卷材更换
    4.5 电站尾水下游护岸修复
    4.6 尾水区水下建筑物基础淘刷修复
    4.7 混凝土碳化防护
5 工程应用实例
    5.1 聚合物无机砂浆进行混凝土表面修补
    5.2 清水混凝土保护涂料对裸露混凝土结构防护
    5.3 紫兰坝水电站下游坝面施工缝渗漏处理
    5.4 宝珠寺尾水锥管粘钢型结构胶灌浆加固
    5.5 GIS楼基础压力灌浆和树根桩加固
    5.6 宝站大坝下游左岸护岸桩号下0+530.0m-0+730.0m水毁修复
    5.7 紫兰坝电站下游消能区水毁部位汛期处理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部分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8)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注浆材料的研究进展
        1.2.1 注浆材料的发展
        1.2.2 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注浆加固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
        1.3.1 矿用注浆材料的特点
        1.3.2 矿用注浆加固材料的选择
        1.3.3 现场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注浆材料的制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泌水性
        2.3.2 粒度测试方法
        2.3.3 流动性(粘度)
        2.3.4 凝结时间
        2.3.5 抗压强度测试
        2.3.6 SEM测试
        2.3.7 XRD测试
        2.3.8 孔隙率测试
        2.3.9 应力养护方法
3 水灰比对注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水灰比对浆液稳定性和密度的影响
    3.2 水灰比对流动度的影响
    3.3 水灰比对凝结性能的影响
    3.4 水灰比对注浆材料强度性能的影响
    3.5 水灰比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黄白料质量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质量比对流动度的影响
    4.2 不同质量比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4.3 不同质量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4 不同质量比对水化产物的影响
    4.5 不同质量比对微观结构形貌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应力对注浆材料性能的影响
    5.1 应力对注浆材料强度性能的影响
    5.2 应力对密度的影响
    5.3 应力对孔结构的影响
    5.4 应力对水化产物的影响
    5.5 应力对微观结构影响
    5.6 应力提高强度的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注浆模拟及工业性实验研究
    6.1 注浆加固煤模拟实验
        6.1.1 实验方法
        6.1.2 注浆模拟加固效果分析
    6.2 工程概况
        6.2.1 煤层构造及地质分析
        6.2.2 巷道存在问题及治理方案
    6.3 注浆参数的确定
        6.3.1 巷道注浆工艺
        6.3.2 浆液扩散半径的确定
        6.3.3 注浆量的确定
        6.3.4 注浆压力的确定
        6.3.5 注浆设备的确定
        6.3.6 注浆封孔方法
    6.4 巷道加固
        6.4.1 注浆孔的布置方式
        6.4.2 巷道注浆准备工作
        6.4.3 注浆过程
    6.5 注浆效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现浇混凝土桥面施工期裂缝修补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浇混凝土桥面常用修补材料及裂缝分析
2 现浇混凝土桥面施工期裂缝处治调查
3 结语

(10)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结构特征和纵连特征
        1.2.1 轨道的结构特征
        1.2.2 轨道的纵连特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创新性
第2章 层间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
    2.1 轨道板
        2.1.1 轨道板的简化
        2.1.2 钢筋
    2.2 层间参数的确定
        2.2.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2.2.2 轨道板与接缝间相互作用研究
        2.2.3 轨道板与钢筋层间相互作用研究
    2.3 轨道板的强度准则
        2.3.1 复合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强度
        2.3.2 轨道板开裂和张拉钢筋屈服准则
    2.4 钢轨对轨道板的约束
    2.5 有限元模型
        2.5.1 轨道板网格尺寸及弹簧间距的确定
        2.5.2 钢筋的模拟
        2.5.3 接缝混凝土的模拟
    2.6 本章小节
第3章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3.1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解析解
        3.1.1 基本假设
        3.1.2 边界条件
        3.1.3 解析解
    3.2 模型验证
        3.2.1 降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2.2 升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2.3 小结
    3.3 窄接缝硬化前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3.3.1 轨道板纵向拉应力
        3.3.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纵向剪应力
    3.4 纵连张拉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T_z时的温度效应'>3.4.2 T_l>T_z时的温度效应
        3.4.3 张拉连接钢筋的张拉力对轨道板温度效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宽接缝硬化时轨道板的温度效应
    4.1 轨道板初始温度效应解析解
    4.2 模型验证
        4.2.1 降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2 升温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3 小结
    4.3 纵连张拉后轨道板在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4.3.1 轨道板纵向拉应力
        4.3.2 轨道板与张拉钢筋层间粘结应力
    4.4 纵连张拉后轨道板在升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
T_z>T_l时升温对窄接缝的影响'>4.4.2 T_k>T_z>T_l时升温对窄接缝的影响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轨道板板端和板中裂缝研究
    5.1 轨道板开裂的可能性
    5.2 板中不开裂时轨道板板端裂缝宽度研究
        5.2.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完好状态
        5.2.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部分粘结完好状态
        5.2.3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较差状态
    5.3 板中开裂时轨道板板端和板中裂缝宽度研究
        5.3.1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部分粘结完好状态
        5.3.2 轨道板与砂浆层层间为粘结较差状态
    5.4 窄接缝和钢轨对裂缝宽度的影响研究
        5.4.1 窄接缝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4.2 钢轨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5 降温对裂缝宽度的影响
        5.5.1 降温对板端裂缝宽度的影响
        5.5.2 降温对板中裂缝宽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接缝处初始受力不均匀对板下离缝的影响
    6.1 单元轨道板板下离缝
        6.1.1 窄、宽接缝同时硬化
        6.1.2 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已承力
        6.1.3 宽接缝硬化时窄接缝不承力
        6.1.4 接缝的受力分析
    6.2 窄接缝挤碎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1 T_k=1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2 T_k=2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3 T_k=30℃时轨道板板下离缝
        6.2.4 接缝的受力分析
    6.3 轨道板板下离缝及其造成的钢轨不平顺
        6.3.1 轨道板板下最大离缝量的对比分析
        6.3.2 接缝受力的对比分析
        6.3.3 板下离缝引起的钢轨不平顺
    6.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四、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补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D]. 熊小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D]. 王志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预填集料钢管混凝土制备及性能影响因素[D]. 彭健秋. 西华大学, 2021(02)
  • [4]抗分散注浆材料研发及其动水冲蚀特性研究[D]. 杜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 姚卫忠. 江苏大学, 2020(02)
  • [6]飞机接地带道面损伤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D]. 邹亮亮.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7]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D]. 朱道雄. 三峡大学, 2020(06)
  • [8]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应用性能研究[D]. 狄红丰.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9]现浇混凝土桥面施工期裂缝修补的现状与发展[J]. 张长林,刘鲁清,李林,王朝辉.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12)
  • [10]CRTSⅡ型板式轨道的纵连特性对温度效应的影响研究[D]. 朱永见.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WWX-V型高强度无收缩灌浆修复材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