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和宁波口岸对泰国的水果出口激增

大连和宁波口岸对泰国的水果出口激增

一、大连、宁波口岸对泰水果出口激增(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伟[1](2021)在《中国吉隆口岸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国的边境口岸不仅是与邻国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而且在促进沿边区域经济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吉隆口岸作为中国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与尼泊尔之间规模最大的口岸,在中国建设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和促进西藏沿边和内陆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吉隆口岸在历史上就是中尼两国间重要的通道,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纷纷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吉隆口岸经济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吉隆口岸在南亚大通道建设中的枢纽位置,决定了它的经济发展必然对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中尼两国经济合作意义重大。因此,吉隆口岸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国家与西藏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梳理、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力求从不同维度的分析吉隆口岸经济发展以及它在促进中尼经济合作中的作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不足之处等;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分析了概念和理论间的关系,以及吉隆口岸经济发展与中尼经济合作的关系;第二章主要以实地调研获得的大量资料为依托,分析了吉隆口岸的历史、布局及口岸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总结归纳了吉隆口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第三章主要是在参考专家学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章在对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口岸发展模式进行解析的前提下,根据吉隆口岸的现状与发展目标,提出吉隆口岸经济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如何促进吉隆口岸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随着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经济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吉隆口岸在带动西藏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中尼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因而,应更加重视吉隆口岸经济发展建设,从而在带动边境和内陆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中尼两国的经济合作,推动南亚大通道建设,造福两国人民。

张智超[2](2021)在《天津皮毛贸易研究(1860-1937)》文中研究表明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皮毛逐渐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在港口的辐射带动下,华北、西北、东北部分地区的农畜产品经天津出口海内外。天津作为近代皮毛市场网络的中心环节,皮毛出口在津埠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代天津皮毛贸易发展嬗变折射出贸易和时代的变迁。在商贸市场方面,洋行、买办依靠贸易特权深入“三北”腹地收购皮毛,内陆人民被动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旅蒙商、河北帮等为代表的地域性商帮积极参与皮毛贸易,与洋商“争利”,分庭抗礼。清季民初以降,随着腹地交通与通讯网络形成,皮毛腹地急剧扩大,品目繁多的皮毛、皮张大量萃集津埠。天津皮毛商情市价的浮动起伏,与市场需求、腹地的产销情况不无关联。在行业关系方面,货栈业负责代客买卖、寄宿客商、贮存客货等业务;金融业提供代付货款、各类结算等资金保证;经纪业为贸易双方从中说合促成交易、代客买卖提供中介功能。货栈业、金融业、经纪业与皮毛业密切合作,利益共存,形成了经济双赢、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在利益诉求方面,皮毛业公会积极为同业会员奔走呼号,向商会反映实情,向政府呼吁减免苛捐杂税,积极维护会员利益。在皮毛运销网络方面,“三北”所产皮毛通过若干集散中心,鞣制硝熟后汇集天津,共同构成了天津皮毛的国内腹地市场,经港口销往海外,形成了皮毛的国际市场。皮毛大量输出使腹地的市场化、外向化程度迅速提高,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社会的近代化。“三北”腹地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禀赋,为津埠皮毛出口商贸的繁荣,提供了多领域的资源和市场支持。皮毛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受限于多重因素的耦合。当目光所及皮毛贸易在港口的辐射下收获福祉时,同时也管窥到出口繁盛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第一,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外敌入侵下被动开启因应,因而始终伴随着屈辱、挣扎、动乱等诸多困境,皮毛更是列强为满足工业需求而掠夺的大宗原材料,且洋商买办上下其手,操控市价、以次充好,因此皮毛贸易带有强烈的殖民性。第二,皮毛运销所带来的出口贸易红利,其实惠只能作用于少数从业社群,广阔内陆腹地的民众并未就此真正走向富裕道路。再者,西部腹地常以皮毛类产品换取东部的工业制品,价格剪刀差促使东西部财富分配失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李敬茹[3](2021)在《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物流作为打破地域界限的有效手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进行研究,符合双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首先剖析两国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着重研究中俄货物运输和以口岸城市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紧接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预判,提出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关注合作发展新动态。

曲晓燕[4](2020)在《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文中研究指明域外新史料的挖掘与利用是近年来学界倡导的“从周边看中国”的研究前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本土形象。本文以日本人的山东游记为中心,考察在近代中日关系巨变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的山东认识及其演变,探讨其对本国殖民侵略山东地区的“知”与“行”,进而分析其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可谓是从“异域之眼”观察中国的一个典型个案。山东半岛因与日本、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便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唐代中期,日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山东书写便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儒家典籍等中国古典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使得孔孟之乡、贤人辈出的齐鲁之地在日本广为人知;而江户时期以山东为舞台的《水浒传》等白话小说的流行,为山东地域形象抹上了“侠气”与“匪气”并举的色彩。19世纪中期,随着西力东渐,中日关系逆转,日本由中国文明的崇拜者、模仿者一变而成为中国的觊觎者、侵略者。甲午战前日本人在山东进行局部调查,以沿海地区为中心重点搜集军事情报;德国占领青岛后日本对山东兴趣骤增,大力开展工商调查;而日本取代德国后,则对山东进行了地毯式调查;归还山东主权后,日本仍然关注山东问题,持续对山东资源、胶济铁路、重点城市等进行详细调查。近代日本人不仅通过书写泰山,缅怀与追寻古典中国诗意;同时也从对“他者”衰败景象的过度描写中,确立了其文明进步的自我形象。曲阜从“朝圣地”逐渐演变为日本人游历山东必游的“观光地”;对孔孟思想衰颓形象的书写也罢,对“今其道,独传我国”的自鸣得意也罢,丑化与赞美殊途共归,其背后仍是日本近世以来“自中心化”的思想潜流。当然,在这些观察者眼中,孔孟之乡的人情风俗尚可,地方性色彩明显,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落后性,如注重贞节、乐于围观、聚众赌博等一些陈规陋习,屡遭日本人诟病。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及西方基督教的渗透,也推动了西学之风的蔓延。德国租借胶州湾后,日本逐渐对山东资源产生兴趣,受李希霍芬相关学说影响,山东“贫瘠说”开始褪色。占领青岛后,日本对山东“富源”展开大规模实地调查,倡导“山东富饶说”。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持续对煤矿、劳动力、棉花、花生等山东资源进行调查,报告书中不乏政策性建议,以服务于日本对山东资源掠夺的需要。日本极为关注山东的外国经济势力,德、英等欧美各国在山东的经营与扩张是日本工商资本学习的对象,又是其竞争对手。近代日本人游历者敏锐地观察到芝罘、运河及小清河流域城镇的衰落,将调查重点放在胶济铁路及其沿线城市,并极力宣扬其重要性。19世纪七八十年代,“政体尚存,兵备仍张”乃是对当时山东政治认识的高度概括,表明日本对山东军事力量尚存畏惧,这与日本国内兴起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互为表里。甲午战后,日本人多以蔑视和鄙夷的目光看待山东军备和士兵,认为中国军警没有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山东地方官僚在日本人游记中多以“老好人”形象登场,留日官僚多对日本人较为友善,但却未必都是亲日派。日本游历者对德国经营的“模范殖民地”青岛充满憧憬与赞美之情,视之为“槐树乡”“东方乐园”。随着日本对山东侵略加深,山东人民对日感情日益恶化,“济南惨案”将山东反日运动推向高潮,但大多日本人却未意识到中国民众的觉醒。近代日本凭借地缘优势,较早对山东开展以“学术调查”、教育渗透、宗教渗透等为形式的文化侵略。且以日军强大武力为后盾,对山东藏于民间与地下的资源进行掠夺以攫取巨额利润,凭借“殖民进步说”的强盗逻辑不断在山东扩张利权。为助力日本在山东的殖民扩张,这些游历者以强烈的“国民使命感”收集情报,为殖民山东献计献策,大力鼓吹殖民有理有利,在狂热的扩张潮中能保持冷静思考者则凤毛麟角。自近代中日正式建交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短短六十年里,近代日本人对山东的调查,在范围上经历了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陆的过程;内容的侧重点从军事、经贸扩展到德国的殖民经营以及山东的“富源”;在调查方式手段上,迅速地实现了从道听途说、引用二手资料到实地调查的转变;调查者包括谍报人员、学者文人、学生、政治家,实业家、宗教家等,他们对近代山东的书写和认识,可谓反映了近代日本山东认识的最大公约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日本自身实力的增强,日本的山东认识影响着近代日本对山东“知行”的选择,且具矛盾性与双重性,其文明取向和反文明取向的转换,暴露了近代日本国家形成和对外扩张过程中的矛盾与悖论,充满机会主义与实力至上主义的功利色彩。近代日本山东认识具有“虚实”相兼的特点,既有客观反映山东历史事实的一面,也有夸大失实的一面。此外,近代日本并未从一开始就视山东为“停滞中国”的一部分,但其山东认识亦处在日本近世以来“去中心化”与“自中心化”的延长线上。

张晨瑶[5](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苏志锋[6](2020)在《近代龙口进出口贸易考察(1915-1931) ——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为中心》文中指出龙口隶属黄县,烟台居其东,地理位置优越。近代以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将其作为争夺山东利益的跳板,与此同时国内贸易也迅速发展,北洋政府一方面为了挽回利权;一方面为了发展贸易增加税收,遂决定于1915年开埠通商。开埠之后,龙口的进出口贸易、农业、工业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迅速成长为北方六港之一。本文借助《中国旧海关史料》、《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等原始资料,对龙口开埠之后的洋货贸易、土货贸易、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本文考察的时间段是1915-1931年,更好地探究龙口开埠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文章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综述、创新点、重点及不足等方面。第二部分是开埠后的龙口进出口贸易。主要从进出口贸易总体概述、进出口商品结构解析两大方面去探究开埠之后的贸易情况。第三部分是影响龙口贸易的原因分析。主要从龙口商埠的建设、东海关分关的设立、自然灾害、落后的交通、政局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探析了造成龙口开埠之后贸易并不发达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龙口开埠之后的贸易特点以及龙口开埠贸易带来的影响。特点主要有进出口商品种类少且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进出口商品来源以日货居多、发达的旅客贸易等。影响主要从对当地的影响和对本省经济的影响。由于龙口港作为当时的一个小港,开埠之后带来的影响有限,所以本文着重从对当地的影响来分析。对本省经济的影响主要与当时烟台、青岛等港口从税收、贸易额等方面侧面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许婉香[7](2021)在《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受全球一体化加深的影响,中国与泰国之间也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由泰国国家贸易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中国已然是泰国农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但是,尽管中泰双边贸易额及泰国向中国市场农产品投放量都逐年呈增长趋势,但目前国际市场的农副产品出口竞争却明显激烈。纵观两国多年的贸易往来,其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曲折。其中,有国际大环境的阻碍,也有两国关系的影响。在国际环境频变的背景下,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在未来时期,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往来也可能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都是需要认识思考和分析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基于农产品贸易、农产品分类标准(HS)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对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进行了比较;其次,对影响出口的关键因素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成因;最后,依据相关国际贸易理论,提出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进一步扩大泰国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应当考虑:降低泰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完善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与营销策略;积极开放新市场,扩大海外投资;加强出口管理。由此来缓解泰国对华农产品贸易问题,消除泰国对华农产品贸易商的不满,进而推进贸易的稳步发展。

季念[8](2019)在《论《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1842-1876)》文中研究指明1842年5月14日在伦敦创刊的《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将新闻与图像有机结合,实现文学与艺术“联姻”的周刊。它从创刊之日起,就对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给予了高度关注。创刊后仅20天,即刊载了关于中国人的专题报道《中国的道光皇帝》。到1876年,其报道的中国人形象几乎涉及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伦敦新闻画报》在这三十多年中塑造的晚清中国人形象既丰满多样又极具典型性,对英国中产阶级读者乃至大英帝国臣民关于晚清中国人形象的认知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伦敦新闻画报》的中国人形象报道中,用力最勤、着墨最多、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在晚清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皇帝高官。就皇帝而言,《伦敦新闻画报》报道了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并将他们置于晚清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观照,表现了道光皇帝强撑危局的艰难,咸丰皇帝苦心维持的不易,同治皇帝作为符号象征的无奈。就高官而言,它报道了耆英、斌椿、叶名琛、广州行商及其他官员群像,描绘了耆英在外交活动中的善变形象,表现了斌椿作为“中土西来第一人”的开放包容个性,浓墨重彩地对叶名琛进行了污名化。当然,《伦敦新闻画报》虽然格外重视皇帝高官,但其报道的中国人形象并不局限于此。它还报道了形形色色的下层人形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军人和中国百姓。就军人形象而言,它描绘了遇敌溃逃、英勇顽强、唯利残忍等不同类型的军人;就中国百姓而言,它表现了堕落麻木、礼貌友善、吃苦耐劳等不同品质的中国百姓形象。《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丰富而生动,这既得益于该报图文结合的特色,更得益于该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首先,在图像与文字的互释、互补与悖离中,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直观性、可感性和性格张力。其次,通过新闻观察者的叙述、新闻当事人的叙述、嵌套性叙述等多重叙述主体的透视,增强了新闻故事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与生动。再次,记者、画家将新闻背景与事实巧妙结合,或利用新闻背景阐明新闻事实,或利用新闻背景烘托新闻事实,不仅使画报中的中国故事与中国人形象更加完整,而且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故事与中国人形象。《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作为一种西方视野中的“他者”形象,既非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形象毫不走样地再现,也非西方人凭空想象的产物。它是记者在中国民间游历、战地目击、受传闻影响等亲历中国的印象,也是西欧对中国人美化性想象与丑化性想象的延续,是西欧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在它身上体现了大英帝国意识形态与媒介使命的混合,杂糅了商业利益至上与新闻客观、不列颠民族优越与新闻中立、中产阶级定位与新闻写实等矛盾对立的因素。《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书写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曾影响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认识和其他画报对中国人的关注,并提供了中国人形象研究的新参照物。其次,它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它拓展了图文并重的审美空间和新闻画报的表现范围,提升了新闻画报的艺术品位。再次,它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它既为当代社会观察和评价外国媒体中的中国人形象提供了视野,又为当代中国媒体报道外国人形象提供了启示,还对提升当代中国画报的图文艺术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借鉴。

文思涵[9](2019)在《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中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国。频繁的贸易往来导致中欧商品贸易的物流需求激增,这也给中国的产品出口运营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中欧班列开辟了中欧之间的铁路通道,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欧洲海运缓慢而不稳定的问题。这一进步为中国铁路向世界铁路货运进军打开了新的前奏,短短几年,“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刺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辐射范围都不断提升。但不管在运营组织、运行方式还是协调机制上,中欧班列既有的直达运输模式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班列常态化普及率低、线路重复、回程空箱率高,不同城市货源竞争等,影响了中欧班列的均衡发展。因此,要改善中欧班列既有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的不足,就必须遵循我国的经济布局、港口分布与国际走廊建设,以几个城市为枢纽,创新中欧交通运输方式,构造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全国各地进行“共享班列,联合运输”,满载后通过延边陆路口岸节点和欧洲枢纽城市,最后送达欧洲终点城市,实现“成组集结,零散中转”,降低运营成本,避免运输能力浪费,保障运输班列的高频正常运营。在第1章,文章首先结合所研究的中欧班列与物流运输网络优化实际问题,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欧班列运营模式与运营管理研究、中欧班列运输网络整合与优化研究、遗传算法在物流运输网络建模应用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研究问题,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然后,在第2章,从中欧班列的开行方式、运营机制、货源组织、运输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中欧班列现有的运营优势与存在问题。在第3章,本文详细介绍了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基础,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体系,提出了优化问题的方向。接着,在第4章,采用数学建模法建立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在第5章,根据第4章提出的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以中欧班列运输实际情况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得出选址定位与路径选择的网络优化方案结果。在第6章,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国际物流运输网络更好服务于中欧班列发展的建议,并从运输模式改革、运输资源整合、作业流程优化、业务协调运营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最后在第7章,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中欧班列既有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相比,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组织模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组织模式与中欧班列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在优化目标上的差距不大;二是中欧班列轴辐式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组织模式更加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贸易需求以及中欧班列发展态势,而中欧班列既有点对点直达运输模式无法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在运行结果上会出现不稳定情况。

周伟峰[10](2018)在《近代三水与江门口岸地位关系演变及其原因分析》文中指出三水港、江门港是珠江三角洲西侧的重要内河港口,两港在近代以来地位关系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897—1903年三水港领先江门港的阶段、1904—1919年三水港与江门港并驾齐驱的阶段、1920—1939年江门港超越三水港的阶段。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江门港位于珠三角西南,有多条航路直达华南最大的贸易中心香港,便于进出口香港的各类物资;三水港则处珠三角西北,与香港往来较不方便。其二,江门港的锚地、航道等水域条件以及码头、货仓、堤坝、通讯等陆域设施均较三水港先进,更有利于吸引船公司和货源。其三,新宁铁路和粤西南公路网的修建不仅提高了江门港的集疏运能力,也有利于加强江门港与其经济腹地的联系;而三水本地的公路建设十分落后,广三铁路没有直接港口,也没有深入西北江中上游地区,无助于加强三水港口与其西北江腹地的联系。其四,江门港的新会、新宁、开平、恩平、鹤山等核心腹地十分稳固,较少受到其他口岸的竞争影响,且物产丰盈,侨资丰厚,能为江门港提供充足的出口货源并消化更多的进口洋货;三水港的西南镇、佛山镇核心腹地易受广州、陈村等口岸影响,与三水港的联系并不稳固,而其西北江中上游腹地经济开发程度较低,范围也逐渐萎缩,无法为三水港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其五,江门港的临港产业十分发达,港口初步具备了“二代港口”综合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功能,产业集聚与港口发展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而三水港的临港产业规模较小,且产业集聚区域与港区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分离,港口仅具备了“一代港口”的单一运输中转功能,发展阶段较低。两港在近代地位关系的演变,是相邻港口空间竞争和利益博弈的结果,既折射了近代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格局和港口体系的变迁,同时也能为当前两港的发展定位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二、大连、宁波口岸对泰水果出口激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连、宁波口岸对泰水果出口激增(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吉隆口岸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口岸及其相关概念
        二、边境贸易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边疆学理论
        二、地缘经济学理论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四、民族经济理论
        五、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 吉隆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吉隆口岸基本情况
        一、吉隆口岸的基本情况
        二、吉隆口岸经济运行现状
    第二节 尼泊尔概况与吉隆口岸促进中尼经济合作情况
        一、尼泊尔国家概况
        二、吉隆口岸促进中尼经济合作情况
    第三节 吉隆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自然地理条件方面
        二、贸易额与贸易结构方面
        三、口岸物流运输业方面
        四、口岸加工业方面
        五、口岸金融服务业方面
        六、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七、口岸招商引资方面
第三章 吉隆口岸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第一节 吉隆口岸经济发展规模评价
        一、评价方法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测度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二节 吉隆口岸经济与地方经济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进出口贸易额与吉隆县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三、通关过货量与吉隆县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四、出入境客运量与吉隆县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
第四章 口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与选择
    第一节 口岸经济发展模式
        一、口岸经济发展的特征
        二、口岸经济发展模式概括
    第二节 吉隆口岸经济发展思路与模式选择
        一、吉隆口岸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二、吉隆口岸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第五章 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服务水平
        一、完善政策与法规
        二、健全对话协商机制
        三、改善口岸环境
    第二节 加强口岸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
        二、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贸易结构
        三、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2)天津皮毛贸易研究(1860-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范围界定
    1.3 学术史回顾
        1.3.1 近代天津经济史总体研究
        1.3.2 天津终端市场的皮毛贸易研究
        1.3.3 产地市场的皮毛贸易研究
        1.3.4 皮毛输出集散中心市场的研究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津埠皮毛贸易的发展嬗变
    2.1 皮毛贸易肇兴时期(1860-1909)
        2.1.1 开埠后皮毛贸易的兴起
        2.1.2 羊毛驼绒、山羊皮货为出口大宗
        2.1.3 皮毛交易中的假冒伪劣问题日盛
        2.1.4 子口税与三联单制度
    2.2 皮毛贸易兴盛时期(1909-1937)
        2.2.1 皮张、皮货出口种类与数量上升
        2.2.2 皮毛洋行与华商数量激增
        2.2.3 皮毛腹地的范围急剧扩大
    小结
第三章 近代天津皮毛商贸市场
    3.1 皮毛类商品种类与产地
        3.1.1 皮毛种类与产地
        3.1.2 皮张种类与产地
    3.2 皮毛贸易的商业群体与组织经营形式
        3.2.1 津市皮毛的地域性商帮
        3.2.2 参与皮毛贸易的洋行与买办
        3.2.3 皮毛业的组织经营形式
    3.3 津市皮毛的商情市价
        3.3.1 皮毛类商品市价
        3.3.2 皮张类商品市价
    小结
第四章 同业公会组织及皮毛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4.1 津市皮毛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4.1.1 皮毛贸易与货栈业
        4.1.2 皮毛贸易与金融业
        4.1.3 皮毛贸易与经纪业
    4.2 皮毛业同业公会
        4.2.1 皮毛公会的基本概况与组织运作
        4.2.2 皮毛公会职责与核心使命
    小结
第五章 以津埠为终端市场的皮毛运销网络
    5.1 津埠与皮毛腹地的互动
        5.1.1 津埠与华北皮毛腹地
        5.1.2 津埠与西北皮毛腹地
        5.1.3 津埠与东北皮毛腹地
    5.2 天津港---皮毛集散、加工整合的国内终端市场
    5.3 皮毛出口海外的国际市场实态
        5.3.1 津市皮毛的国际市场需求概况
        5.3.2 天津皮毛出口海外的样态
    小结
第六章 天津皮毛贸易的历史思考
    6.1 影响动因的“三重奏”:市场需求、社会环境与税收政策
        6.1.1 市场需求
        6.1.2 社会环境
        6.1.3 税收政策
    6.2 发展的幻象:皮毛贸易的殖民掠夺性
    6.3 核心与边缘:“三北”腹地经济的市场化与外向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经济基础
        一、中俄经济状况分析
        二、中俄经贸合作分析
    第二节 中俄物流政策及国际化发展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俄罗斯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中俄物流政策的国际化对接
    第三节 中俄海关合作的深化
        一、双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二、多边协议下的中俄海关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状况
    第一节 中俄物流运输的主要合作方式
        一、陆路运输
        二、水路运输
        三、航空运输
        四、管道运输
        五、多式联运
    第二节 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一、中俄边境口岸分布
        二、中俄对应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
        三、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体系建设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主要风险及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政治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社会责任风险
        四、不可控风险
    第二节 降低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中俄政治互信
        二、加强中俄金融合作
        三、加强物流人才培育
        四、加速绿色物流发展
        五、加速智慧物流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与未来前景
    第一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新动态
        一、中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二、中俄物流、贸易、制造业联动发展
        三、中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四、中俄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
    第二节 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的未来前景
        一、中俄物流产业合作适逢机遇期
        二、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空间广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要旨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学术史综述
    三、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古代日本的山东书写与近代日本的山东考察
    第一节 古代日本的山东记载与山东形象
        一、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山东记载
        二、《水浒传》与日本的山东人群体形象建构
        三、近代来华日本人的山东历史记忆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的山东游历考察
        一、日本的“大陆政策”与日本人山东游历考察的缘起
        二、甲午战争前日本人的山东踏查
        三、德占青岛期间日本人的山东探查
        四、日占青岛期间日本人的山东游历
        五、归还山东主权后日本人对山东的持续关注
第二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文化认识
    第一节 近代日本人笔下的齐鲁名胜
        一、古典与现实的碰撞: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泰山形象
        二、从“圣地”到“观光地”: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曲阜书写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民众信仰
        一、孔孟思想的空洞化
        二、佛教和道教的融合与衰颓
        三、基督教的传播与扩散
    第三节 近代日本人眼中的齐鲁人情习俗
        一、“齐鲁犹可”:风尚朴素、热情好客
        二、“孔子的叹息”:陈规陋习
    第四节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教育观察
        一、地方政府兴办新式学堂
        二、西方势力兴办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经济认识
    第一节 对山东资源的认识:从“贫瘠说”到“富饶说”
        一、德占青岛之前对山东资源的认识
        二、德占青岛期间的山东“富源”调查
        三、日占青岛期间的山东“富源”调查
        四、归还青岛后东亚同文书院的山东“富源”调查
    第二节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一、官方主导:日占青岛前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二、官民一体:日本占领青岛后对外国经济势力的调查与认识
    第三节 对山东地域经济兴衰的认识
        一、芝罘的兴衰
        二、运河及小清河沿岸城镇的衰落
        三、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第四章 近代日本人游记中所见山东政治的几个面相
    第一节 日本人眼中的山东官僚与军警
        一、“老好人”:山东传统官僚
        二、亲日与反日:留日官僚
        三、从畏惧到鄙视:山东军队之装备与素养
        四、旅途中的守护者:护兵与警察
        五、士兵“土匪”论
    第二节 对德国在山东殖民举措的认识
        一、“槐树乡”与“东方乐园”:对德占青岛的向往与歌颂
        二、对德国殖民政策之评价
    第三节 对山东民众反日运动的认识
        一、日占青岛前山东民众的对日憎恶
        二、日占期间山东的反日情绪
        三、“济南惨案”引发的反日风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游记作者对日本殖民侵略山东的“知”与“行”
    第一节 “学术调查”与文化侵略
        一、“学术调查”:日本游历者的山东考古与文物掠夺
        二、近代日本对山东的教育渗透
        三、日本宗教界对山东的渗透
    第二节 游记所反映的日本对山东经济侵略的典型个案
        一、“有趣的特殊事业”:制钱贸易
        二、“得享其利”:煤炭掠夺
    第三节 游记作者的国家意识与使命感
        一、情报收集的责任与使命
        二、为日本侵略扩张建言献策
        三、闪烁其词的批判与反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特点与话语逻辑
    第一节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底色与特点
        一、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底色——日本的中国观
        二、近代日本人山东调查与山东认识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日本人山东认识的话语逻辑与日本对华政策
        一、近代日本人建构山东认识的话语逻辑
        二、近代日本人的山东认识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影响
结语
附录1 近年国内翻译出版的日本人赴华游记
附录2 芝罘?威海卫(山东半岛)旅行记
附录3 近代日本山东游记解题
参考文献
    一、近代日本人游记史料
    二、着作
    三、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持课题
致谢

(5)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2.2.1 国家顶层设计
        2.2.2 地方政策规划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3.3 沈阳经济区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3.4 哈长城市群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6)近代龙口进出口贸易考察(1915-1931) ——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综述
    1.4 创新点、重点及不足
    1.5 相关概念
    1.6 论文结构及大纲
第2章 开埠后的龙口进出口贸易
    2.1 龙口进出口贸易总体概述
        2.1.1 进出口贸易总额
        2.1.2 洋货进口贸易
        2.1.3 土货进出口贸易
    2.2 龙口进出口商品结构解析
        2.2.1 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2.2.2 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第3章 影响龙口进出口贸易的原因
    3.1 东海关分关的设立为龙口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2 龙口商埠的建设对贸易起了促进作用
    3.3 良好的港湾条件为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
    3.4 政局的跌宕起伏是影响龙口进出口贸易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3.5 金融业的匮乏、汇率的变动也是影响龙口进出口贸易变动的因素之一
    3.6 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7 不发达的交通阻碍了贸易的发展
    3.8 稀少的人口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第4章 龙口开埠后的贸易特点及影响
    4.1 龙口开埠后的贸易特点
        4.1.1 进口商品种类少且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4.1.2 进口商品来源中以日货居多
        4.1.3 发达的旅客贸易
        4.1.4 民族资本的重要作用
    4.2 龙口开埠的影响
        4.2.1 龙口开埠对当地的影响
        4.2.2 龙口开埠对本省以及全国港口贸易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农产品分类标准
        二、农产品贸易
        三、农产品贸易结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早期国际贸易理论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阶段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
        四、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五、汇率传递理论
第二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泰国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
        二、泰国农产品的出口总额
        三、泰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
    第二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
        一、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二、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三、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地区分析
        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定价权分析
第三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泰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第二节 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第三节 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比较分析
第四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较高
        二、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三、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以及营销网络建设滞后
        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渠道不够通畅
    第二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较高的成因
        二、泰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不稳定
        三、政府的一些强制性行为
        四、生产加工技术问题
        五、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泰国的竞争对手众多
        六、国家制定的措施以及泰国国内政治混乱
第五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降低泰国农产品出口成本
    第二节 完善泰中农产品贸易投资合作
        一、加强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
        二、敦促泰国实行对中国在泰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
        三、采取相关措施吸引更多的中国农产品投资项目
    第三节 完善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与营销策略
        一、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第四节 积极开放新市场,扩大海外投资,加强出口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论《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1842-187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与选题依据
        0.1.1 选题缘起
        0.1.2 选题依据
    0.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0.2.1 研究对象
        0.2.2 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述论
        0.3.1 国外研究综述
        0.3.2 国内研究综述
        0.3.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0.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0.4.1 研究方法
        0.4.2 创新之处
第1章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的主要类型(上)
    1.1 皇帝形象
        1.1.1 夕阳余辉里强撑危局的道光皇帝
        1.1.2 大厦将倾时苦心维持的咸丰皇帝
        1.1.3 短暂平静下作为符号象征的同治皇帝
    1.2 官员形象
        1.2.1 外交舞台上的善变者耆英
        1.2.2 中土西来第一使者斌椿
        1.2.3 亦商亦官的行商
        1.2.4 被污名化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1.2.5 地方治理中的官员群像
第2章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的主要类型(下)
    2.1 军人形象
        2.1.1 遇战溃逃的中国军人
        2.1.2 英勇顽强的中国军人
        2.1.3 唯利残忍的中国军人
    2.2 百姓形象
        2.2.1 堕落麻木的中国百姓
        2.2.2 礼貌友善的中国百姓
        2.2.3 吃苦耐劳的中国百姓
第3章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的表现艺术
    3.1 图像与文字的互文
        3.1.1 图像与文字互释
        3.1.2 图像与文字互补
        3.1.3 图像与文字悖离
    3.2 多重叙述主体的透视
        3.2.1 新闻观察者的叙述
        3.2.2 新闻当事人的叙述
        3.2.3 嵌套性叙述
    3.3 新闻背景与事实的结合
        3.3.1 背景阐明新闻事实
        3.3.2 背景烘托新闻事实
第4章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的形成原因
    4.1 记者画家亲历中国的印象
        4.1.1 民间的游历
        4.1.2 战地的目击
        4.1.3 传闻的影响
    4.2 西欧的中国人想象的延续
        4.2.1 对美化性想象的延续
        4.2.2 对丑化性想象的延续
    4.3 大英帝国意识形态与新闻媒介使命的混合
        4.3.1 商业利益至上与新闻客观的博弈
        4.3.2 不列颠民族优越与新闻中立的拉锯
        4.3.3 中产阶级定位对新闻写实的调和
第5章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书写的意义
    5.1 历史意义
        5.1.1 影响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认识
        5.1.2 促进了其他画报对中国人的关注
        5.1.3 提供了研究中国人形象的新参照物
    5.2 审美意义
        5.2.1 拓宽了图文并重的审美空间
        5.2.2 扩展了新闻画报的表现范围
        5.2.3 提升了新闻画报的艺术品位
    5.3 当代启示
        5.3.1 为观察当代外国媒介中的中国人形象提供了视野
        5.3.2 为当代中国媒体报道外国人形象提供了启示
        5.3.3 为提升当代中国画报的图文艺术提供了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框架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现状分析
    2.1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现状概述
    2.2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势
    2.3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存在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体系改进研究
    3.1 中欧班列目前运营的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体系
    3.2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体系的改进
    3.3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体系改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4.1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问题描述
    4.2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构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模型计算及检验
    5.1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算法设计
    5.2 算例检验
第6章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改革发展对策
    6.1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模式改革发展对策
    6.2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资源整合利用对策
    6.3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作业流程优化重组对策
    6.4 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协调运营对策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欧班列部分五定班列运行线路列表
    附录二 主要中欧铁路直达班列线
    附录三 中国始发城市和中国候选集货枢纽的运营数据表
    附录四 欧洲终点城市和欧洲候选集货枢纽的运营数据表
    附录五 延边陆路口岸节点的运营数据表
    附录六 中国始发城市、中国候选集货枢纽之间的运输成本计算表
    附录七 中国候选集货枢纽、延边陆路口岸节点之间的运输成本计算表
    附录八 欧洲候选集货枢纽、延边陆路口岸节点之间的运输成本计算表
    附录九 欧洲候选集货枢纽、欧洲终点城市之间的运输成本计算表
    附录十 中国始发城市与欧洲终点城市之间的时间阈值表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10)近代三水与江门口岸地位关系演变及其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资料
    第四节 相关概念说明
第一章 近代三水、江门两口岸地位的演替变化
    第一节 开埠之前三水、江门两港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开埠之后三水、江门两口岸地位关系的演变
    小结
第二章 区位、设施、集疏运条件与两口岸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两口岸区位条件分析
    第二节 两口岸基础设施的考察
    第三节 两口岸的集疏运系统的比较
    小结
第三章 腹地与两口岸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三水口岸的腹地范围及其演变
    第二节 江门口岸的腹地范围及演变
    小结
第四章 临港产业与两口岸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三水、江门两口岸的临港产业分析
    第二节 三水、江门两口岸的代际划分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大连、宁波口岸对泰水果出口激增(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吉隆口岸经济发展研究[D]. 李世伟.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 [2]天津皮毛贸易研究(1860-1937)[D]. 张智超. 河北大学, 2021
  • [3]中俄物流产业合作研究[D]. 李敬茹.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近代日本人游记中的山东认识(1871-1931)[D]. 曲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2)
  • [5]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6]近代龙口进出口贸易考察(1915-1931) ——以《中国旧海关史料》为中心[D]. 苏志锋. 吉林大学, 2020(08)
  • [7]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D]. 许婉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论《伦敦新闻画报》中的晚清中国人形象(1842-1876)[D]. 季念. 湘潭大学, 2019(12)
  • [9]中欧班列国际物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D]. 文思涵.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10]近代三水与江门口岸地位关系演变及其原因分析[D]. 周伟峰. 暨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大连和宁波口岸对泰国的水果出口激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