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血液混合器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改进型血液混合器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一、改进型血液混匀机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卢强[1](2021)在《低成本、全切片成像显微镜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指出显微镜检查是许多健康检查项目中的重要工具,在POCT(即时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镜检的成本很高,包括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人工镜检依赖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检测医师,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无法配备。低成本、自动化的全切片成像显微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它可以被应用于进一步研究自动化的分析仪器,或者被应用在远程医疗的工作中。为着这样的目标,我们研究了一款开源、模块化、自动化、低成本、全切片成像的显微镜。首先该系统是开源和模块化的,没有使用特殊加工的零件。我们提供了详尽的系统搭建说明书,因此其他感兴趣的人可以买来标准零件,自己完成搭建并获得预期功能。其次它是一款自动化的全切片成像显微镜,可以自动聚焦,自动扫描,以及图像拼接,最终获得具有足够高分辨率的大视场图像,包括明场图像和荧光图像。它成本较低,选用的都是低成本的零件,这样才可能在资源有限的地区进行应用和推广。然而它的成像质量并不差,拥有1.3 μm左右的图像分辨率,因而能够胜任一些诸如寄生虫病检查的镜检工作。借助这样的显微镜,有可能构建起一个远程医疗的工作模式:在诊断医生缺乏的医院和诊所,由检验人员制作切片,系统完成自动化的扫描拍摄,然后通过网络将图像传给远端有经验的医生,医生进行诊断以及反馈结果。低成本的全切片成像显微镜提供了平台和工具,非常适合使用在低成本、便携式的、执行即时检测的仪器设备中。此外,该系统涉及很多可以用于教学的内容,比如关于显微成像的基本知识、电动位移平台的搭建、带有反馈的自动控制算法的撰写(比如自动聚焦,图像扫描)、以及一些镜检和基础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这样的一个模块化显微镜可以作为学校的一个很好的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锻炼动手能力,因而它可以用于贫困地区的科学的教育中。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医院依旧由人工来完成,人工镜检费时费力,而且检测结果对检验医师有很强的依赖。脑脊液细胞稀疏,需要增大观测的样本体积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我们前期搭建的显微平台通过对样品进行扫描拍摄,可以显着地增加检测的样本体积,保证进样量。为了这个研究目标,我们对前期的系统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研究了一款针对体液细胞检测的全自动的仪器。此外,我们探索了一种无样品准备的检测方法,提前将荧光染液和表面活性剂通过液体自然蒸发的方式放置在样品池的进样口,实验时细胞在样品池中进行染色和球化,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实验人员对样品的准备工作。测试时使用者只需要将混匀的样品注入计数池,放入自动化的仪器进行测试即可,除此之外不再有多余的工作。这样一款完全自动化的仪器,以及无样品准备的检测方法极大地减轻了检测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操作者几乎没有技能和经验的要求。我们的仪器针对血液和脑脊液做了数量足够的临床测试,并且获得了符合预期的结果。当前的检测设备可以作为检验科一个辅助检查的工具,以及在未来有可能逐步替代人工检查,独立地进行检查工作。它为那些资源有限地区检测医师严重不足医院的体液细胞检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盛楠[2](2021)在《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红细胞凝集反应可以使红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流式细胞仪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根据这一原理,我们试图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细胞进行自动化的识别,并进行分选。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细胞体积变大,在流式细胞仪上则表现为细胞事件数的下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该设备操作规范、标准并且简便,结果直观稳定,当红细胞发生凝集时,数个小的红细胞团会聚集成为一个大的红细胞团,该现象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将通过红细胞的计数值下降得到直观的体现。在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凝集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可以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得到更进一步的定量检测。在健康情况下和患有免疫力疾病时红细胞凝集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抗红细胞抗体得以体现。本实验通过收集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标本,建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ANA阳性标本进行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情况的方法学,定量检测患者标本的抗红细胞抗体凝集情况,为临床打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1.分别将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进行凝集实验,作用条件是固定红细胞浓度,对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在37℃下温浴30分钟得以建立起恒温条件。2.分别用A型、B型两种血型的红细胞与B型、A型两种血型的血清在37℃下温浴30分钟,记录肉眼观察在玻璃片上的凝集程度,然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逐个测定,保证每一管样本上样前已经混匀。3.建立凝集指数AGI,AGI=检测组RBC计数/对照组RBC计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与原倍血清下的凝集反应进行对比得到AGI值,采用AGI值进一步解释ANA阳性的患者血液标本中的抗红细胞抗体的凝集情况,进一步证明抗红细胞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4.收集ANA阳性的临床标本,分离血清-20℃冻存备用。制备0型抗凝全血作为指示细胞,与ANA阳性的血清标本在不同稀释度下,37℃温浴30分钟,逐个混匀后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样测定,通过患病标本与健康标本在相似年龄、相同血型、相同反应条件的情况下对比实验,建立一个全新的检测凝集现象的方法学。结果:1.对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可以用于对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测定,证明了在固定体积参数的情况下,流式细胞仪对于红细胞的凝集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初步建立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凝集反应的新方法。2.通过在固定流式细胞仪体积参数时,ABS 3数值与红细胞稀释倍数呈线性关系,说明随着红细胞稀释倍数的增大,ABS 3数值随之增大,凝集程度随之减弱,对于红细胞的凝集可以做到定量检测,与传统的玻片法有高度的相关性。3.通过分别用健康人的体检标本、ANA阳性患者的血清与红细胞进行凝集反应,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可以得到定量的红细胞数值有规律的下降,证明ANA阳性的自身免疫疾病或疑似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存在低水平抗O型红细胞抗体。结论:1.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对红细胞凝集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2.建立了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程度的方法。3.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现抗红细胞抗体。

黄兴琴,李苗,赵永莉[3](2020)在《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时,误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通过分析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发展概况确定评定参数,根据启动自动计数系统、运行采样电路板实现血小板检验项目流程,利用多份血液样本验证评定方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方法误差小于传统方法。

刘惠荣[4](2020)在《六西格玛规则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六西格玛规则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合适的全血细胞计数项目质控规则。方法收集该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结果和室内质控数据,评估该实验室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计数(PLT)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偏倚(Bias)和不精密度(CV),以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WS/T406-2012)的允许总误差(TEa)为标准计算各项目σ值。根据σ值和六西格玛规则选择合适的质控规则。结果RBC、HGB和WBC 3个项目σ值均大于6,选择13S质控规则;Hct项目σ值为5.3,应选择13S/22S/R4S质控规则;PLT项目σ值为4.2,应选择13S/22S/R4S/41S质控规则。结论利用六西格玛规则可为临床实验室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室内质控规则。

刘志泓[5](2020)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血小板是生命体维持正常生理职能的重要组成,其止血、聚集等功能特征的快速检测对于对早期血栓性相关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效监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企业高性能产品合作量产开发,针对提高检验效率、增加检验模式和实现检验流程信息化管理等功能需求,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基于多模块并行检测架构的血小板功能分析仪与信息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多模块架构是提高检测效率的有效途径,其控制、通信与操作管理功能复杂,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采用基于CAN总线的上下级嵌入式系统,由管理机与四个控制机模块组成,实现多通道并行检测。其中控制机相互独立,直接控制执行机构,经过样品稀释、诱聚剂添加、血细胞计数和液路清洗等子流程完成单次血小板检测。管理机作为上位机,承担人机交互、数据统计处理等功能,协调多个控制机模块稳定可靠地完成检验任务,并提供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论文首先在综述介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背景意义以及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仪器高性能开发的特点需求和发展趋势。再从检验效率、参数和功能角度分析,提出多控制机模块并行检测的升级方案,优化检测流程;针对医疗信息化需求,设计建立以检验科实验室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网段内各类体外诊断设备,实现检验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随后论述了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控制机与管理机软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快速检测流程、数据精度控制、数据库管理、试剂管理等具体业务的实现。接着针对多模块检测带来的多节点通信问题,在管理机和控制机之间引入具有松散耦合特征的通信模型开展数据分发服务,基于发布/订阅机制,将各类消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划分,同时开辟数据缓冲区,结合CAN总线讨论分析该模型实现的具体要求和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保证分布式系统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然后从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高可用性和拓展性设计出发,在通信组件、数据管理、结果推送和任务下发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设计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异步消息机制实现多任务处理,同时给出了节点变化时任务的动态分配策略。最后,本文通过对多模块检验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管理软件的测试与评估,验证了方案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康栓紧[6](2020)在《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血液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十分广泛的检测仪器之一,基础的血液分析仪主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测,功能较为单一。为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各种新型血液分析仪不断增加了新检测功能,实现了多种参数的联合检测。本文围绕企业小批量新品种产品开发需要,探索基于快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方法的新型血液检验智能检测分析仪软件及医疗试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新型智能检验仪是在现有的三分类标准血液分析仪功能模块上,采用基于CAN总线通信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和新处理器硬软件。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管理级、控制级以及现场级。管理级是指系统的上位机,采用基于Cortex-A8内核的AM3358处理器,主要负责人机交互、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功能。控制级是指各个控制节点,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12 DSP芯片,负责接收管理级发送的命令并控制各个执行机构完成检测任务,同时将现场级的执行机构状态反馈给管理级进行处理。现场级主要包括电磁阀、步进电机和泵等各种执行机构。论文首先综述了血液分析仪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血液分析仪的关键技术和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接着介绍了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给出了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详细论述了执行机构软件控制、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和CAN通信模块软件设计。然后介绍了上位机管理节点软件设计,详细讨论了人机交互任务、上位机CAN通信、数据管理任务、上传、打印任务模块、扩展生化量管理模块以及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的实现。最后为了保证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确保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精度,设计并实现了与新型血液分析仪相配套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详细论述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能够满足相应的检测功能和性能需求,其良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可以实现外接模块的快速扩展。同时开发的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监控试剂的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并确保仪器和试剂匹配使用,保证了仪器的检测精度。

梁宏肖[7](2020)在《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高精度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系统开发》文中提出基于电阻抗信号的库尔特计数器是最早实现细胞计数检测的自动化设备之一。将库尔特计数器原理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的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芯片(Microfluidic impedance cytometer,MIC)更加有利于发展成为小型化便携式检测设备,从而适用于临场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等应用场景。目前的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芯片主要有共面电极和对面平行电极两种电极排布方式,但两者都存在电场强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的缺陷,且均需要对每一块芯片进行贵金属镀膜、光刻、蚀刻等过程,工艺繁琐,不利于批量化生产,成本也会随之增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论文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芯片及系统,不但使芯片的制作过程变得十分简单,而且有效解决了垂直方向电场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因此仅需平面聚焦就能实现较高的检测精度和灵敏度。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几下方面:(1)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检测区域电场分布和有可能影响系统检测精度、灵敏度的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排布于上下底面的平行电极相比,将电极设置在样品通道的左右两侧并与样品通道等高,能够使电场在通道深度方向上的分布更加均匀。这种电极排布形成的电场会沿样品通道宽度方向成对称的纺锤状分布,即越靠近电极电场强度越大,因此使细胞聚焦于此区域将可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样品通道越窄、电极宽度越小,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也越高,这与细胞电阻抗检测的原理分析结果相一致,即检测区域越小,样品流经检测区域时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就会越明显。上述仿真结果可以为本研究中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芯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2)开发了一种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高精度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芯片。通过将低熔点金属材料在较温和的加热条件下融化成液态,可以直接注入到芯片的电极通道内,并在室温下自然凝固成与样品通道等高的固体金属电极,从而保证检测区域同一水平位置的不同深度具有相同的电场强度,大大降低了微粒阻抗信号在深度方向的敏感度。该芯片仅由一次软光刻形成单层通道结构组成,电极的制备也无需精确控制和任何对准操作,因而加工过程十分简单、成本也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检测系统,并通过基线校正、卷积滤波等算法去除背景噪声和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微流控阻抗芯片及检测系统可以很好地区分粒径差异仅为2微米的微粒,并成功用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为8微米),白细胞(平均为10微米)和人体乳腺癌细胞(粒径大于10微米)的计数检测。(3)提出了一种基于原位光固化技术缩小芯片检测区域的方法。由仿真及理论分析可知,检测区域体积越小,系统的检测灵敏度越高,但现有的软光刻技术很难加工出尺寸更小而且深宽比较大的微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步法加工超微结构的方案,即首先利用传统软光刻技术加工所需的微流控芯片,再利用原位光固化技术在芯片通道内对光敏试剂进行特定图案的固化,从而进一步减小检测区域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在经过表面修饰及除氧处理的PDMS通道中原位加工出最小为10微米(深宽比为3:1)的电极微结构,并成功实现了对直径仅为4微米(血小板的平均直径)微粒的有效检测。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灵敏度,拓宽了检测范围,在包括血小板在内的全部血细胞分析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林海标[8](2019)在《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血细胞分析俗称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主要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等。血细胞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迹象,可以为临床判断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疾病等提供证据。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病情的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均由自动化仪器进行检测,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仪器或不同实验室检测可造成同一份样本得到结果存在差异,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可能造成影响等,因此,要实现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可比和准确性,血细胞分析的标准化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A浓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我国也发布相应的卫生行业标准,旨在促进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进程,实现不同场所、不同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可知我国临床实验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厂商超过150家,其中国产近140家.如何实现测量结果的标准化是目前血细胞分析测量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建立血细胞参考方法,探讨使用新鲜血液样本在区域内验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度和在厂商实现量值溯源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探讨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最值溯源,实现测最结果的标准化。应用建立的参考方法在区域内进行正确度验证调查.评价区域内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国产厂商提供血细胞分析量值溯源服务,节约资源。方法: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文件,并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评价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和稳定性等分析性能,并评定其不确定度。应用研究方法:1.使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全血作为检测样本,进行区域内的正确度验证计划,探讨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测系统测量结果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2.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系统,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生产厂商合作,为其提供新鲜全血的赋值服务和校准服务,探讨第三方实验室为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的可能性。结果:1.性能评价 5个血细胞分析测量项目(WBC,RBC,PLT,Hct,Hb)的分析性能均满足参考方法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分别为:RBC:(4.17±0.07)×1012/L(k=2);WBC:(9.11±0.22)X109/L(k=2);PLT:(204±5.3)×109/L(k=2);Hb:(148.6±0.96)g/L(k=2);Hct:(38.04±0.0061)%(k=2),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2.应用研究①根据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评价标准判断:1号样本有2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4号样本Hct有一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总合格率为99.5%(657/660)。参照CLSI推荐标准进行判断,W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4台次,R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9台次,HGB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台次,Hc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2台次,PL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2台次,总合格率为89.4%(590/660);大部分项目不同品牌的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应用新鲜全血样本对国产某公司的Z3和Z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进行校准验证,结果满意。结论: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且性能符合要求,该参考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地区间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测量正确度验证计划,并可为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

孟念阳[9](2019)在《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文中提出随着各学科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健康行业具有广大市场。医检仪器由于凝聚着多学科知识技术,具有较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便捷使用和维护的PC/Windows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血液分析仪采用阻抗法测定细胞体积,使用细胞染色和光散射原理测定细胞吸光度,基于朗伯比尔定律测定血红蛋白。系统采用管理机与控制机的主从式架构,主机和从机通过通信接口进行命令传输和数据交互。其中基于DSP控制器开发的控制系统作为从机,负责控制执行机构控制电机运转、信号检测等功能;基于PC/Windows平台开发的管理系统作为主机,通过操作管理软件对控制机进行操作,对本机数据进行管理,并在PC/Windows平台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型结构优化。论文首先综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血液分析仪的发展现状、技术原理和现有工作基础,分析了基于PC/Windows平台进行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的需求、优势和设计难点,给出了系统整体结构与设计方案。然后详细介绍了操作管理软件的整体结构,给出了血样检测与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检测准确度模块、参数设置与控制机维护模块和多国语言支持方案的设计实现。接下来在当前工作基础上拓展了管理机系统架构,给出了多控制机系统通信机制、操作管理软件多线程架构、多控制机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然后设计实现了基于在线升级和安装部署的维护系统,用于解决拓展型架构下操作管理软件与控制机组合适配的问题。论文最后给出了系统运行测试与性能分析,表明系统实现了基本功能设计,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检测效率和易操作性。

吕蒙[10](2019)在《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是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实验室和医院大多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这种设备具有计数准确性高、一次性可检测样本量大、检测指标多等优点,对于医院有大量病人和实验室里有大量样本需要检测的场合非常适用。但是此类设备在战现场救援、抗震救灾、基层诊疗及其它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应用上也具有很多局限性:(1)设备体大质重,导致携行性差;(2)设备内部结构精密复杂,抗振动能力差;(3)因为设备采用湿化学技术原理,需多种液体试剂耗材配套才能完成检验工作,试剂不便于储存并且液体试剂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受冻失效;(4)所用配套耗材一般为上百人份用量,拆封后短期必须用完,否则将过期失效,不适用于患者量不多的环境下的血常规检测;(5)设备价格昂贵并且维护费用高,不适用于基层或边远艰苦地区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研究一种适用于POCT设备的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该系统具备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好、无需专门维护和可快速输出检测结果等优势,既可用于医院床旁样本快速检测、基层医疗常规临床化验,也可用于战场或灾害现场等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并且有大量伤病员需快速诊断的场合,可弥补传统血细胞分析仪的不足,为进一步研制成POCT白细胞分类设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通过详细分析课题所研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应用定位,针对新鲜人体血样这一检测目标,综合运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多模成像光学检测技术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完成了白细胞自动分类检测系统的创建,然后以传统血液分析仪为对照,设计实验评价本系统对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等关键指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血液样品处理和微流控芯片设计。首先需要对血液进行溶血和染色处理,溶血的目的是去除血液中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并且不破坏白细胞整体结构,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白细胞的成像检测功能,另外还需考虑血液与试剂反应时间不宜过长且效果稳定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对白细胞的检测快速、准确。其次对微流控芯片中微腔的设计需要考虑样本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白细胞的成像效果,微腔过厚会导致图像内细胞粘连严重,微腔过薄,则需增加检测视野面积,否则检测视野内细胞数量过少会导致丧失统计学意义,因此必须对微腔厚度及面积大小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满足成像和统计学的要求。2、光学成像系统设计。针对样本特性设计了多模态光路成像光学系统,实现单粒子的侧向散射光、前向散射光和荧光成像功能,省去传统流式细胞术中的精细的液路结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和复杂的光电检测系统。重点介绍了成像光路结构以及光源波长选择,设计微球模拟实验,验证前向散射光的均匀性和对不同尺寸的微小细胞区分的可行性。3、白细胞分类检测图像处理算法。首先细胞图像分割以荧光图像为主要处理对象,使用边界跟踪算法提取细胞边界信息,对特殊的粘连细胞利用边界剥离算法将其分开,利用细胞位置信息定位并提取,前向散射图像和侧向散射图像中相应的细胞信息。其次是建立有效数据集,并利用该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并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与测试。4、系统性能评价研究。以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为参照,设计实验,对白细胞分类系统的准确度、精密度等进行评价。本系统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针对新鲜人体血液白细胞分类这一特定检测项目,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多模态光学成像技术的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可为战场急救、灾害救援及基层医疗中的白细胞快速分类检测提供支持。结果:(1)在血液预处理操作中,将新鲜血液稀释三倍,取100μl,加入10μl NP-40和10μl吖啶橙,可得到最佳血液预处理效果。同时经计算模拟,微流控芯片的微腔厚度确定为100μm,面积为2mm×2mm,可较好的满足白细胞成像检测条件。(2)考虑吖啶橙荧光染色特性,荧光光源选择中心波长λ为480nm的激发光源;同时为了减少血液中血红蛋白对样本透光率的影响,最终散射光光源选择中心波长λ为650nm的激发光源。在FSC光路中,遮光片与透镜组合可有效阻止前向散射光光源进入到相机中,并且可以透过90%以上的细胞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光源因为呈一定角度照射样本,不会直接进入到相机中,在荧光光路中采用下方照明的方式,降低因为血红蛋白透光率引起的对白细胞的成像影响。(3)BP神经网络训练测试结果里,除单核细胞以外,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均在90%以上,高于同类模式识别算法。但是对于单核细胞的处理,在成像方式、特征值提取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4)系统对白细胞总数计数中,利用Passing-Bablok回归模型分析,选取100例样本进行检测,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与Sysmex XE-5000结果的比例差异为0.989,P>0.05,二者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WBC浓度>3.0×109/L的重复性测试结果中,变异系数小于4.0%,优于同类型微流控细胞计数产品。系统线性评价实验中,得到检测结果与理论值线性拟合R2=0.9996,偏差范围在±5%以内,证明系统线性检测结果可靠。白细胞四分类计数评价实验中,共选取40例血样进行系统分类检测,与Sysmex XE-5000设备检测结果进对比得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差异值都非常接近1(分别为0.949,0.953,1.077),系统差异值结果都非常接近0(分别为-0.312,0.648,0.002),P值均>0.05,即为本系统测得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Sysmex XE-5000设备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重复性实验中测试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异系数略大,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是因为在白细胞内占比很小,轻微的计数差异便可引起较大的变异系数,单核细胞则是因为其特征值信息与其它细胞特征值信息差别不明显,其他两类细胞变异系数结果较好,均小于6.5%。结论:课题研究成果为床旁检测、基层或边远地区、战场及自然灾害现场的白细胞快速检测分类、准确分析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白细胞检测专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突破,提出了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拓展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为POCT白细胞分类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了方法与实践参考。

二、改进型血液混匀机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型血液混匀机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低成本、全切片成像显微镜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低成本显微镜概述
        1.1.1 光学显微镜概述
        1.1.2 便携低成本显微镜
        1.1.3 全切片成像显微镜
    1.2 体液的细胞学检查
        1.2.1 脑脊液检查
        1.2.2 体液细胞的分类计数方法
        1.2.3 自动化的体液细胞检测设备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研究目标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可用于疾病诊断的、低成本、模块化、自动化、全切片扫描显微镜的研究
    2.1 引言
    2.2 模块化显微镜的搭建
        2.2.1 光学系统的搭建
        2.2.2 位移平台的搭建及其他
    2.3 全切片扫描显微镜的实验流程
        2.3.1 自动聚焦
        2.3.2 自动且高效的图像扫描
        2.3.3 图像拼接过程
        2.3.4 控制程序及拍摄流程
    2.4 模块化显微镜的性能展示
        2.4.1 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2.4.2 位移平台的性能
        2.4.3 高分辨率、大视场图像的获得
        2.4.4 系统的荧光性能
    2.5 模块化、全切片扫描显微镜的诊断能力
        2.5.1 人体寄生虫和动物寄生虫的拍摄和识别
    2.6 全切片扫描显微镜的应用举例
    2.7 本章小节
第3章 无样品准备的体液细胞检测系统的搭建
    3.1 引言
    3.2 系统的搭建
        3.2.1 光学系统的搭建
        3.2.2 其它结构的搭建
    3.3 无样品准备的计数池的研究
        3.3.1 计数池的选择
        3.3.2 无样品准备计数池的制作方法
    3.4 自动化的系统的实验流程
        3.4.1 初始位置的调整
        3.4.2 自动聚焦
        3.4.3 自动扫描的过程
        3.4.4 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3.4.5 无样品准备的测试流程
    3.5 系统的性能
        3.5.1 系统的光学分辨率
        3.5.2 成像质量均匀的大视场图像的获得
        3.5.3 荧光图像的获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样品准备的体液细胞检测系统的临床验证
    4.1 引言
    4.2 基于图像处理的细胞统计算法
        4.2.1 掩模边界的去除和进样量的计算
        4.2.2 图像背景均匀化
        4.2.3 红绿荧光图像的调整
        4.2.4 红细胞的计数算法
        4.2.5 白细胞的分类及计数
    4.3 血液测试
        4.3.1 血液细胞的测试结果
    4.4 脑脊液细胞检测
        4.4.1 自动化测试方法与脑脊液人工计数方法对比
        4.4.2 解决脑脊液样品中的杂质干扰问题
        4.4.3 脑脊液测试的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存在的不足和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表现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数量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判定
        2.2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检测红细胞凝集实验
        2.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2 稀释红细胞
        2.2.3 设置血清稀释组
        2.2.4 过滤样本
        2.2.5 样本温浴
        2.2.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2.7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固定加样数量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3.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4.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与512倍稀释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定量分析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固定流式细胞仪的加样体积参数测定红细胞凝集实验
        2.1.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1.2 稀释红细胞
        2.1.3 设置稀释组
        2.1.4 过滤样本
        2.1.5 样本温浴
        2.1.6 用流式细胞仪上样
        2.1.7 结果分析
        2.2 优化实验
        2.2.1 固定红细胞体积
        2.2.2 固定血清浓度
        2.2.3 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
        2.2.4 结果判定
    结果
        1.固定加样体积参数下的原倍组、512倍稀释组与空白组红细胞凝集在流式细胞仪上的结果
        2.优化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进行定量检测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标本来源
        2.方法
        2.1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凝集的原理
        2.2 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
        2.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凝集检测方法的建立
        2.4 数据分析
        2.5 玻片法检测红细胞凝集
        2.5.1 5%A型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5.2 血清稀释及孵育
        2.5.3 结果判定
        2.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临床红细胞倍比稀释实验的线性关系
        2.红细胞凝集强度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玻片法高度相关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临床标本来源
        2.方法
        2.1 指示细胞的制备
        2.2 实验方法检测值的线性观察
        2.3 实验稳定性观察
        2.4 ANA阳性标本(患病组)与健康标本(对照组)的检测
        2.5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AGI与血清抗体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稳定性实验
        3.患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与O型红细胞凝集结果
        4.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NA阳性患者标本信息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作者简介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发展概况
2 血小板检验项目流程
    2.1 自动计数系统启动
    2.2 采样电路板运行
3 血细胞分析仪多种计数方法应用比较
    3.1 应用现状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方法
    3.3 结果分析
4 结束语

(4)六西格玛规则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3.2 数据收集
        1.3.3 评估全血细胞计数各项目偏倚
        1.3.4评估全血细胞计数各项目的不精密度
        1.3.5 计算各项目的西格玛度量值(σ值)
        1.3.6 选择质控规则
2 结果
3 讨论

(5)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1.2.1 血小板聚集检测技术及相关仪器
        1.2.2 嵌入式技术在体外诊断仪器中的应用
        1.2.3 快速多通道模块化检测发展
        1.2.4 控制系统架构发展
        1.2.5 医疗检验流程信息化发展
    1.3 已有工作基础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检测设备功能与需求分析
        2.1.1 平台性能要求
        2.1.2 检测效率要求
        2.1.3 检测参数要求
        2.1.4 操作管理要求
    2.2 检测设备平台概述
        2.2.1 管理机硬件与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2.2.2 控制机硬件平台概述
    2.3 检验系统方案设计
        2.3.1 血小板分析仪总体设计
        2.3.2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析仪控制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机软件总体设计与实现
    3.2 管理机软件总体设计
    3.3 快速检测业务实现
        3.3.1 单控制机检测模式
        3.3.2 多控制机并行检测模式
    3.4 数据精度控制业务实现
        3.4.1 检验参数定标校准
        3.4.2 单控制机质量控制
        3.4.3 多控制机质量控制
    3.5 数据库管理模块实现
        3.5.1 数据表设计
        3.5.2 数据库连接池设计
        3.5.3 数据库维护功能
    3.6 拓展功能设计与完善
        3.6.1 试剂管理模块实现
        3.6.2 数据上传模块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仪分布式通信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4.1 中心化通信中间件模型设计
        4.1.1 通信中间件模型概述
        4.1.2 发布/订阅机制设计与实现
        4.1.3 数据缓冲层设计与实现
        4.1.4 通信状态监控设计与实现
    4.2 CAN总线通信设计与实现
        4.2.1 CAN总线物理连接方式
        4.2.2 CAN总线报文设计
        4.2.3 CAN总线交互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检验科实验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2 信息管理软件总体设计
        5.2.1 软件架构设计
        5.2.2 软件开发环境
    5.3 信息管理系统通信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3.1 与设备通信模块
        5.3.2 与LIS通信模块
    5.4 信息管理系统后台业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数据存储管理模块
        5.4.2 异步消息交互模块
        5.4.3 结果推送监控模块
        5.4.4 任务动态下发模块
        5.4.5 样本审核验证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6.1 测试方案设计
    6.2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试
        6.2.1 静态测试
        6.2.2 功能测试
    6.3 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验证
        6.3.1 样本上传验证
        6.3.2 任务下发验证
        6.3.3 管理功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血液分析仪发展趋势与功能扩展
        1.2.1 血液分析仪检测技术
        1.2.2 血液分析仪的发展趋势
        1.2.3 血液分析仪的多功能扩展
    1.3 嵌入式系统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基础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系统介绍
    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需求分析
        2.2.1 现有血液分析仪存在的问题
        2.2.2 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功能需求
    2.3 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1 基本型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3.2 扩展型血液分析仪相关原理
    2.4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4.1 系统总体架构
        2.4.2 硬件平台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控制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节点软件模型设计
    3.2 控制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3.3 执行机构时序控制软件设计
        3.3.1 执行机构控制软件接口设计
        3.3.2 控制节点时序流程软件设计
        3.3.3 控制节点检测流程设计
    3.4 信号采集和处理软件设计
        3.4.1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3.4.2 信号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3.5 维护和清洗模块软件设计
    3.6 CAN总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3.6.1 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3.6.2 CAN通信软件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血液分析仪管理级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管理级节点软件总体设计
    4.2 管理级节点多线程任务模块划分
    4.3 多线程间通信和同步
    4.4 人机交互任务模块
    4.5 上位机节点CAN通信模块
    4.6 数据库管理任务模块
    4.7 上传和打印任务模块
        4.7.1 上传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7.2 打印模块软件设计与实现
    4.8 生化量扩展模块管理
    4.9 故障检测机制的设计
    4.10 上位机检测流程管理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医疗试剂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5.2 射频识别(RFID)系统介绍
    5.3 RFID读写器设计
        5.3.1 读写器硬件设计
        5.3.2 读写器软件设计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分析
    6.1 软件功能测试
    6.2 系统集成运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高精度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细胞计数检测的意义
    1.2 细胞计数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细胞计数检测的基本原理
        1.2.2 微流控流式细胞仪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创新点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细胞阻抗检测原理分析与仿真实验
    2.1 细胞电阻抗检测的理论基础
    2.2 检测系统的仿真研究
    2.3 检测系统中影响检测精度及灵敏度的因素仿真
        2.3.1 样品通道宽度
        2.3.2 微粒在通道中流经的位置
        2.3.3 电极宽度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高精度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系统研究
    3.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3.1.1 芯片设计与加工
        3.1.2 系统实验平台的软硬件结构
    3.2 鞘液聚焦
    3.3 系统性能优化
        3.3.1 激励电压频率的优化
        3.3.2 鞘液及样品溶液流速的优化
        3.3.3 样品聚焦距离
    3.4 微粒及细胞的检测结果
        3.4.1 微粒检测
        3.4.2 细胞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原位光固化的徼流控阻抗细胞检测芯片研制
    4.1 总体方案设计
        4.1.1 原位光固化技术
        4.1.2 原位光固化方案
    4.2 光固化实验条件优化
        4.2.1 光固化试剂的选择
        4.2.2 紫外曝光能量密度条件优化
        4.2.3 光固化图案优化
    4.3 芯片设计与加工
        4.3.1 芯片通道设计
        4.3.2 芯片掩模版制作
        4.3.3 模具及芯片的制作
        4.3.4 微流控芯片通道表面前处理
        4.3.5 微流控芯片除氧处理
        4.3.6 原位光固化微结构与低熔点金属电极加工
    4.4 实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
    1.1 样本采集与要求
    1.2 参考方法的建立
        1.2.1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1.2.2 血红蛋白参考方法
        1.2.3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1.2.4 红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1.4 性能评价结果
        1.4.1 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
        1.4.2 血小板计数
        1.4.3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 红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2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3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4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3 结果
        2.3.1 红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2 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3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4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5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应用
    3.1 临床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正确度验证调查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1.4 结论
    3.2 通过为厂商校准标准血细胞分析仪,建立第三方量值溯源体系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2.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语
    附录2:知情同意书
    附录3:健康调査表
    附录4: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血液分析仪发展现状
        1.2.1 血液分析对象
        1.2.2 血液分析技术
        1.2.3 血液分析仪基于PC/Windows平台的开发拓展趋势
    1.3 已有工作基础和改进方案
        1.3.1 基本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控制机
        1.3.2 改进方案
    1.4 本文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基于PC/Windows平台的开发优势
        2.1.2 拓展型血液分析仪设计需求
        2.1.3 系统维护需求
        2.1.4 仪器需求分析
        2.1.5 操作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2.1.6 设计实现难点分析
    2.2 检测原理
        2.2.1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2.2 拓展分析仪检测原理
    2.3 总体设计
        2.3.1 系统整体结构
        2.3.2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控制机结构
        2.3.3 拓展控制机结构
        2.3.4 管理系统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操作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操作管理软件架构设计
        3.1.1 软件功能结构
        3.1.2 程序分层结构
        3.1.3 界面组织结构
    3.2 血样检测操作与数据处理模块
        3.2.1 血样检测操作过程
        3.2.2 数据处理过程
    3.3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实现
        3.3.1 数据库与连接方式选型
        3.3.2 数据表设计
        3.3.3 数据查询与管理
        3.3.4 事务管理
        3.3.5 打印任务
    3.4 检测准确度控制模块设计实现
        3.4.1 质量控制
        3.4.2 定标修正
    3.5 参数设置与控制机维护模块
        3.5.1 系统参数设置
        3.5.2 控制机维护
    3.6 多国语言方案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机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4.1 多控制机系统通信机制设计实现
        4.1.1 管理机与控制机连接方案
        4.1.2 多种通信协议兼容机制
    4.2 操作管理软件多线程架构设计实现
        4.2.1 操作管理软件分层设计
        4.2.2 控制机交互层设计
        4.2.3 控制机服务线程设计
    4.3 多控制机管理机制设计实现
        4.3.1 控制机心跳机制
        4.3.2 多机连接状态管理机制
        4.3.3 控制机注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维护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分析
    5.2 操作管理软件在线升级系统设计实现
        5.2.1 升级系统整体架构
        5.2.2 云服务程序设计
        5.2.3 升级程序设计
    5.3 操作管理软件安装部署
        5.3.1 运行环境
        5.3.2 安装程序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运行与评估分析
    6.1 仪器运行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容错测试
        6.3.1 数据异常测试
        6.3.2 用户操作异常
    6.4 性能测试
        6.4.1 数据库压力测试
        6.4.2 检测结果准确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与介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血细胞分析仪现状
        1.3.1 国外POCT血细胞分析仪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实验设计规划
        1.4.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血液样品处理方案和微流控芯片设计
    2.1 血液样品处理方案设计
        2.1.1 血液来源
        2.1.2 溶血剂和荧光染料选择
        2.1.3 溶血剂和荧光染料的选择与配比实验
    2.2 微流控芯片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3.1 多模成像光路设计
        3.1.1 整体多模成像光路搭建结构
        3.1.2 光源激发波长的选择
    3.2 FSC成像光路设计
        3.2.1 成像光路
        3.2.2 亮度均匀性实验
        3.2.3 体积分辨性实验
    3.3 SSC和 FL成像光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细胞分类算法
    4.1 细胞图像分割算法
    4.2 数据集建立
    4.3 BP神经网络构建
        4.3.1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3.2 BP神经网络实现流程
        4.3.3 超参数选择
    4.4 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实验
    5.1 评价方法
    5.2 白细胞总数计数评价实验
    5.3 白细胞四分类结果评价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四、改进型血液混匀机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成本、全切片成像显微镜及其临床应用[D]. 卢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全自动血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凝集方法及自身免疫病检出抗红细胞抗体初探[D]. 盛楠.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迈瑞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小板自动计数中的准确性评价[J]. 黄兴琴,李苗,赵永莉.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11)
  • [4]六西格玛规则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J]. 刘惠荣. 中外医疗, 2020(23)
  • [5]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多模块系统与信息管理软件开发[D]. 刘志泓. 东南大学, 2020(01)
  • [6]新型智能血液分析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扩展开发[D]. 康栓紧. 东南大学, 2020(01)
  • [7]基于低熔点金属电极的高精度微流控阻抗细胞计数系统开发[D]. 梁宏肖. 浙江大学, 2020(02)
  • [8]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林海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D]. 孟念阳. 东南大学, 2019(06)
  • [10]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D]. 吕蒙. 军事科学院, 2019(09)

标签:;  ;  ;  ;  ;  

改进型血液混合器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