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名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卫生和龋齿调查分析

3600名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卫生和龋齿调查分析

一、3600名医学大学生口腔卫生与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旦斐,徐国超,曲泉颖[1](2019)在《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和态度,为制订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锦州医科大学4个年级2个专业404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8%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每日进食甜点心的习惯,高于医学专业学生(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4.4%的受调查者每日至少刷牙两次。牙线以及含氟牙膏使用率低,医学专业学生从未使用牙线者占58.4%,而非医学专业高达83.7%。医学专业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认知率高于非医学专业(P<0.05),"氟化物防龋""窝沟封闭"的知晓率两组受调查者均较低,96.5%的受调查者认为"口腔健康对生活很重要"。结论该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较为薄弱,口腔保健行为有待提高,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和态度方面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刘灿,郑思思,程景民[2](2019)在《山西省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分析龋病影响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6所高校2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2030份有效问卷中,大学生总体龋病患病率为52.8%;其中男生龋病患病率(57.9%)高于女生(50.9%),医学生龋病患病率(35.6%)低于非医学生(61.4%),农村学生龋病患病率(57.7%)高于城镇学生(50.0%),睡前进食龋病患病率(57.5%)高于睡前不进食(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常住地、刷牙次数、牙刷更换时间、是否使用软毛牙刷、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睡前是否进食、是否使用牙线以及是否定期检查在大学生龋病患病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喝碳酸饮料等在大学生龋病患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医学专业(OR=2.901, 95%CI:2.382~3.533)、农村(OR=1.411, 95%CI:1.163~1.713)、牙刷更换时间>3个月(OR=1.244, 95%CI:1.008~1.536)是大学生患龋病的危险因素;认为没必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占49.3%,认为发现龋病后疼痛难忍时再就医的占76.5%,选择专业口腔医院进行诊治的占50.7%。结论山西省大学生龋病患病率较高,就医态度不积极。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及口腔健康教育,进而改善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

周丽俐,许建丰,邹得平,吕建平,江美媛[3](2018)在《抚州市某高校医学新生口腔健康干预效果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医学类新生口腔健康状况,通过3种口腔健康干预方法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比较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医学类新生分为四组,在口腔健康干预前后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学类新生龋病和牙龈炎患病率、牙结石检出率较高。经过不同的口腔健康干预后,口腔患病、口腔健康知晓、定期口腔检查和口腔就诊情况均有所改善,特别是口腔健康知晓正确率由干预前的11.73%提升到干预后的62.51%。3种口腔健康干预方法的满意度均较高,其中,口腔老师健康教育和口腔学生健康实践干预组满意度最高,达到90.27%。结论医学类新生口腔健康情况较差。采取多种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

李瑜,何流,张爱荣,操基玉[4](2018)在《356名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某医学专科学校2015级大二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口腔保健行为的实施率,口腔保健的态度以及口腔健康状况。探讨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与学生口腔健康之间的关联。方法参照WHO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2016年9月在学校内系统抽样抽取356名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结合问卷和口腔健康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应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χ2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发生情况的差异,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关键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口腔知识态度行为和龋病牙龈炎发生的关联。结果 356名学生问卷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不同,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检查结果:患龋率为32.0%,牙龈炎的检出率为29.5%。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地学生牙龈炎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问卷调查的53项中,知晓龋病是危害人类的三大疾病之一和知晓不能预防牙周疾病的方法对龋病的患病率有影响,未使用漱口水和未做龈上洁治是牙龈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存在不均衡性,龋病患病率较高,需开设口腔教育课程,加强口腔卫生指导,促进口腔健康。

张培娟[5](2018)在《某市师专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人们掌握口腔健康知识、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与一个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水平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是急性冠周炎,龋病,慢性牙龈炎等疾病的高发群体,调查某市师范类专科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将来可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相关干预,对于预防这一特殊群体口腔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已针对大学生群体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做出大量研究,但对师范类专科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还很少。研究目的为调查某市师范类专科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况,从而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针对不同特征的师范类专科新生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师范类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结合本调查研究目的设计问卷,整群抽取某市师范类专科学校2016级75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专业专家评定及预调查反复修改形成调查问卷。由笔者及调查员(已统一培训)到各班级讲解调查目的及填写注意事项后,采用无记名方式,当场发放,由学生现场独立完成并收回,现场检查,及时发现资料不全、有漏选、未按要求填写的问卷并现场修改回收。数据录入阶段,经逻辑纠错,用双核录入控制数据质量,并随机抽取10%复查。采用Epidata3.0双录入法录入数据,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口腔健康知识平均得分(6.92±1.86)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低者优于父亲文化程度高者,母亲文化程度低者优于母亲文化程度高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腔健康态度平均得分(17.78±1.92)分,女生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低者优于文化程度高者,母亲文化程度低者优于文化程度高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腔健康行为平均得分(16.72±2.77)分,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得分优于母亲文化程度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得分优于父亲文化程度高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市师专新生口腔健康态度良好,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得分较低,应加强对师专新生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正确指导,同时应依据师专新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及经济条件、农村及城市来源的学生地域差异、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同、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地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可制定适宜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以供学校及口腔预防学者学习并接纳,加强师范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促进他们正确地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影响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童子安,林哲臻,徐丽霞,王栎程,俞杰南,钟良军,贺瑞[6](2017)在《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1 608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保健行为问卷调查。之后试行既定的高校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教育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育前后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在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方面,除牙龈出血的主要病因、睡前刷牙的重要性、更换牙刷时间≤3个月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不太明显(P值均>0.05),其余问题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口腔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吃糖/零食习惯报告率升高(χ2=7.46,P<0.01);在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途径方面,学校、医院宣传栏途径提升明显(χ2值分别为11.46,12.99,P值均<0.01)。结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良口腔习惯的问题。采取多方位的校园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

柴梅,倪成励,黄琛琛,夏岩[7](2014)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的基本情况,为进行龋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进行龋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总体表现较好,知道龋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学生占66%;知道含糖食品最易致龋的人占75.3%;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的人占73.9%,但对有些知识表现较差,仅16%的人知道窝沟封闭能防龋,知道"牙菌斑"这个概念的仅占20.1%;定期检查的人只占1.1%。结论安徽省高职高专学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存在盲区,学校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

陈竹雯[8](2014)在《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文中提出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白色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OLK恶变率高,可恶变成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OSCC),其中非均质型白斑恶变率约为13%-17.5%,甚至在某些地区OLK恶变率可高达50%-70%。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是世界十大肿瘤之一,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有研究结果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有17%-35%是由口腔白斑恶变而来,因此研究口腔白斑恶变分子机制,筛选恶变相关蛋白,寻找恶变分子标志物,对口腔白斑恶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本项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筛检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相关蛋白,并分析OLK恶变前后差异蛋白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分子机制,探寻口腔白斑恶变分子标志物及关键治疗靶点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我们自行建立的口腔黏膜白斑恶变细胞模型,即人口腔黏膜白斑细胞系DOK及其诱导恶变细胞系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OSCC-B+D为实验对象,运用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高通量筛检DOK及OSCC-B+D细胞间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首先采用稳定同位素二甲基标记技术,将CH2O和CD2O分别标记进入人口腔白斑细胞DOK-G及其恶变细胞OSCC-B+D的蛋白酶解肽段,然后将两种细胞样品混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最后样品进入具有高灵敏性、可微量上样的Orbitrap Elite质谱仪进行多肽检测,并通过MaxQuant软件(v1.1.2.5),在IPIHuman.(v3.87)数据库中对质谱检测结果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口腔黏膜白斑细胞DOK及其恶变细胞OSCC-B+D样品经过HPLC-MS/MS检测分析后,共鉴定出1459个蛋白,取三次重复实验的共同鉴定结果,筛检出931个蛋白。对获得的筛检结果进行进一步过滤,控制相对标准偏差RSD<35%,最终共获得621个蛋白。分析和比较DOK及其恶变细胞OSCC-B+D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筛选出197个恶变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125个蛋白在恶变后呈显着性上调表达(平均氘氢比值>2),72个蛋白在恶变后呈显着性下调表达(平均氘氢比值<0.5)。我们采用uniprotKB数据库将197个差异蛋白按照其细胞内定位,蛋白分子功能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分类分析,获得差异蛋白相关信息。依据细胞内定位信息,提示差异蛋白中定位于细胞质(cytoplasm)和细胞核(nucleus)的蛋白最多,均占22%,其他依次递减定位于线粒体(mitochondrion,12%),细胞膜(plasma membrane,11%),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8%),integralto membrane(7%);依据蛋白分子功能信息,提示DNA结合(DNA binding)蛋白最多,约占9%,其次是RNA结合(RNA binding)蛋白,约占6%,其他依次递减为载体活性(transporter activity)蛋白(5%),GTP酶调节活性(GTPase activity,3%)蛋白,转录监管活性(transcription regulator activity,2%)蛋白等;依据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信息,提示参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核小体的代谢调节(regulation of RNA/DNA/nucleotide/nucleosome metabolic process)蛋白最多约占23%,其次为蛋白代谢(protein metabolism)约占12%,其他依次递减为转运(transport,11%)蛋白,细胞生长(cell growth,9%),细胞凋亡(apoptosis,7%),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2%)以及免疫反应(immuneresponse,2%)相关蛋白。结论:本项研究通过高通量筛检口腔黏膜白斑细胞恶变前后的差异蛋白质组,发现197个蛋白质呈差异表达。根据差异蛋白相关信息,初步推测OLK恶变发生的可能机制:参与OLK恶变发生的蛋白大多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DNA/RNA结合蛋白及参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核小体代谢调节的蛋白质在OLK恶变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RNA功能及代谢异常可能是OLK恶变的重要机制。本项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探索OLK恶变分子机制,筛选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分子标志物和关键治疗靶点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了解这一人群的龋病患病情况,为制订口腔保健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充实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以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制定口腔检查表格,对大连理工大学570名大学生进行龋齿患病情况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龋均、患龋率等,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检查后将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结果:570名大学生患龋率为58.07%,龋失补牙数共1013颗牙(龋牙数766颗,因龋失牙数10颗,因龋补牙数237颗),龋均为1.78±2.335,龋齿充填率为23.40%。男生和女生在患龋率分别为54.3%和73.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女生的龋均分别为1.54±2.130和2.73±2.8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学生的患龋率分别为62.1%和53.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龋均分别为1.95±2.322和1.56±2.3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的患龋率分别为58.5%(18-20岁)、54.9%(21-23岁)、64.3%(>24岁),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分组的龋均分别为1.72±2.108(18-20岁)、1.63±2.325(21-23岁)、2.36±2.968(>24岁),三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年龄分组的龋均进行两两比较后显示18-20岁年龄段与21-23岁年龄段的龋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二者与>24岁年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龋均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对患龋牙位进行分析比较之后,发现磨牙患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牙齿,其中下颌磨牙患龋率高于上颌磨牙,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但龋齿充填率较低。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龋病流行特点为:龋齿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乡村;龋均水平女性高于男性、24岁以上年龄组高于18-23岁年龄组。患龋牙位的流行病特点为:磨牙患龋水平高于其他牙齿,下颌磨牙患龋水平高于上颌磨牙。

柴梅,倪成励,张晨[9](2013)在《安徽省某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对牙周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安徽省某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对牙周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牙周健康行为了解的基本情况,为进行针对性的牙周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62名大二学生牙周知识及健康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学生对牙周病的认知及行为方面表现均较差。知道"牙菌斑"的人数仅有20.1%,能做到定期口腔检查的仅占1.1%,但大部分卫生习惯较好,每天刷牙次数超过2次者占73.9%,3个月以内更换牙刷的占75%。其中女生优于男生。结论安徽省某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对牙周病的知识及口腔预防保健知识较缺乏,不同性别及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间存在差异。

张秀华,张丽平,潘喜鹏,叶小芳,陈友恩[10](2012)在《医学院学生龋齿情况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我校医学院学生患龋齿的现况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校医学院1~4年级266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医学院学生总的患龋率为36.5%,男生患龋率为35.29%,女生患龋率为37.14%,男女生的患龋率无显着差异(χ2=0.084,P>0.05)。城市学生患病率为9.1%,城镇学生患病率为20.0%,农村学生患病率为63.5%。调查结果每天刷牙的次数、刷牙方式、喝碳酸饮料与龋齿发生无显着相关,而换牙刷的频率、吃甜食、睡前吃甜食、早晚用同一根牙刷等因素与龋齿发生显着相关。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学生龋齿患病率较低。男、女生患龋齿无显着差异。针对分析所得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均与龋齿的关联,做好相关预防。

二、3600名医学大学生口腔卫生与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600名医学大学生口腔卫生与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龋病相关饮食习惯
    2.2 口腔卫生习惯
    2.3 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2.4 对口腔保健的态度
3 讨论

(3)抚州市某高校医学新生口腔健康干预效果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学生龋病患病情况
    2.2 各组牙龈炎患病情况和牙结石检出情况
    2.3 各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2.4 各组口腔健康干预满意程度
3 讨论
    3.1 自我口腔健康认识不足, 口腔疾病发病率高
    3.2 口腔健康意识淡薄, 定期口腔检查和就诊率低
    3.3 口腔健康干预后大学新生口腔健康情况得到改善
    3.4 口腔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
4 结论

(4)356名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问卷基本情况
    2.2 口腔知识态度行为
    2.3 口腔健康检查
    2.4 龋病相关影响因素
    2.5 牙龈炎相关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2 对策和建议

(5)某市师专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6)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教育方案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保健行为状况比较
    2.2 口腔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教育前后比较
    2.3 大学生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教育前后比较
3 讨论

(7)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1 051名新生对龋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的总体情况
        2.1.1 龋病的认知
        2.1.2 口腔健康行为
    2.2 龋病认知在不同人群间差异
        2.2.1 男女生在龋病认知方面的差异
        2.2.2 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新生在龋病认知方面的差异
    2.3 口腔健康行为在不同人群间差异。
        2.3.1 男女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
        2.3.2 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
3 讨论

(8)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单一细胞蛋白质定量检测
        2. 细胞模型差异蛋白定量检测
        3. 差异蛋白相关信息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安徽省某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对牙周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调查方法
        1.2.3 质量控制
        1.2.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学生牙周病认知情况
    2.3 学生牙周健康行为情况
    2.4 口腔保健知识教育的基本情况
    2.5 就医行为情况
3 讨论

四、3600名医学大学生口腔卫生与患龋情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J]. 郭旦斐,徐国超,曲泉颖.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06)
  • [2]山西省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灿,郑思思,程景民. 中国健康教育, 2019(01)
  • [3]抚州市某高校医学新生口腔健康干预效果调查分析[J]. 周丽俐,许建丰,邹得平,吕建平,江美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8(12)
  • [4]356名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与分析[J]. 李瑜,何流,张爱荣,操基玉. 中华全科医学, 2018(03)
  • [5]某市师专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 张培娟. 安徽医科大学, 2018(12)
  • [6]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童子安,林哲臻,徐丽霞,王栎程,俞杰南,钟良军,贺瑞.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5)
  • [7]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 柴梅,倪成励,黄琛琛,夏岩.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03)
  • [8]口腔黏膜白斑恶变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大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D]. 陈竹雯.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9]安徽省某医学类专科院校学生对牙周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 柴梅,倪成励,张晨. 中国健康教育, 2013(10)
  • [10]医学院学生龋齿情况调查分析[J]. 张秀华,张丽平,潘喜鹏,叶小芳,陈友恩.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2(04)

标签:;  ;  ;  ;  ;  

3600名医学院校学生口腔卫生和龋齿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