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水电站机组超容量运行项目探讨

五强溪水电站机组超容量运行项目探讨

一、五强溪水电厂机组超出力运行项目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佰霖[1](2020)在《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检修在维持水电站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备检修质量依赖于检修工程师对检修任务的处理能力。设备检修数字化是提高检修人员设备检修综合能力的基础,为检修人员的知识学习、检修操作训练和现场检修辅助的支持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水电站设备检修是三维空间中进行的拆解零部件和处理的一系列过程性活动,进行标准化的可视化表达难度大;同时,由于人检修操作的不确定性,导致在虚拟环境中构建物理设备和系统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困难;且水电站设备零部件多,增加了计算机自动计算设备检修拆解序列的复杂度,限制了对设备检修自动支持的能力。因此,研究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的关键技术、理论和方法,构建设备虚拟检修系统,对提升水电站设备维护水平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在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中,传统的二维动画或者三维过程模拟方法,缺乏人机互动,制约了用户的主动参与,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交互检修仿真环境的构建方法;同时,为了提高检修自动支持能力,进一步开展了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自动规划问题研究,探索更优的拆解序列求解方法;另外,为了全面掌握设备及其组成系统的运行过程,开展了设备系统的多工况运行过程的可视化仿真研究。最后,在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虚拟检修应用实践。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设备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方法。首先,针对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要求,提出并建立了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三维数字化框架,为水电站设备检修学习、培训、支持中的三维数字化确定了基本技术路线。其次,提出了从几何结构、约束关系、检修知识、检修任务、检修过程、检修记录等方面构建水电站设备检修数字信息化的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人员的检修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从基础知识、操作熟练度和操作完成度三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研究了设备虚拟检修数据管理方法,为开展设备检修的自动规划、三维可视化仿真和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基础。(2)针对检修人员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在设备检修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展了交互式检修训练仿真环境的构建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实际检修操作中人、工具、零部件之间的作用关系模型,制定了从零部件逐步组建设备环境的策略。其次,提出了交互式虚拟元件的概念和构建方法,较好解决了包含复杂作用关系和操作过程的设备检修交互仿真环境的构建。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分析,提高了仿真零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应用实例可知,只需要通过对13类零部件仿真即可实现对水轮机导轴承设备全部197个零部件交互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3)为了实现水电站设备检修作业指导自动化,开展了水电站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规划问题研究。首先,根据设备的实际拆解过程,制定了分组规划的策略以降低规划计算复杂度。其次,明确目标拆解序列,在拆解序列评价的目标函数中引入空间移动代价。然后,提出了TBGA方法求解拆解序列,引入多团队竞争和更新机制到遗传算法中,提高全局寻优能力;采用优先保护交叉、多点启发变异和往返优化算子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局部寻优能力和速度,同时抑制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序列。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TBGA在拆解序列规划中,用了不到其它算法25%的时间得到了更优的拆解方案。(4)研究了典型设备系统的多运行工况的可视化仿真方法。提出了基于设备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和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驱动的水电站设备系统的多工况运行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研究了通用的动态仿真模型结构,实现了正常运行、任务执行、人为操作、设备故障等多种工况的综合。通过进水阀控制油系统的实例建模,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开关进水阀、人工启停设备、有泵效率下降和油路外漏等故障的可视化动态仿真,验证了提出的可视化仿真方法的有效性。(5)开展了服务于水电站的设备虚拟检修应用实践。对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组织进行了设计,并通过设备检修基础知识学习、检修技能交互训练、三维可视化的检修作业指导以及人员检修知识的考核,验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李敏[2](2020)在《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轴系振动是影响水力发电机组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受水力、电气、机械三方面的影响,在轴系结构中,水轮机转轮上的附加外力有密封力、随机水力激励、尾水管压力脉动以及转轮叶片不均衡力等,发电机转子上的附加外力有机械不平衡力和不平衡磁拉力等。轴系不平衡外力是影响振动的主要因素,其精确计算和实测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和测试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入手,重点针对线性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结合测量原理,推导得到不平衡磁拉力计算综合误差描述模型,对不平衡磁拉力测量参数的误差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其次,结合各项参数测试精度分析,发现气隙测量误差是影响不平衡磁拉力测量误差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地,介绍了轴系振动的集中参数模型的建模过程,以及振动方程刚度解耦后得到的发电机转子摆度表达式;结合发电机转子摆度表达式和平衡磁拉力构成,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平衡磁拉力与发电机转子摆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利用可测摆度间接校正发电机气隙的思路;接着阐述了本文仿真的水力机组运行模拟系统并构建了模拟系统,并对其中需要的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及推导。最后,基于包括轴系振动模型的水力机组运行模拟平台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不平衡磁拉力误差对机组振动幅值偏差的影响,结合仿真振幅数据分析发电机转子幅值偏差与气隙偏差的关系;根据推导的转子摆度与不平衡磁拉力之间的关系公式,对公式中的A值和KM值进行了仿真试算。

刘卓[3](2019)在《高水头水电站超标振动特性与开机优化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国内外制定了相关标准对水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位的振动限值作出了具体规定。当机组在不推荐的运行区内或在开机等过渡工况下运行时,容易发生超标振动,这会对水电站造成危害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如萨扬水电站“8·17”事故发生时其水轮机顶盖轴承振幅超出了规范允许值的4倍。本文通过原型观测、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等手段对超标振动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机组的开机过程进行优化控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开展水力发电机组超标振动的类型识别与响应特性研究。首先提出了机组超标振动的分类及其识别方法;然后对一高水头水电站全年时间内的机组振动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负荷工况的超标时间最长,共持续了779min,最大振动双幅值为294μm,是规范允许值70μm的4.2倍,开机是振动幅度最大的超标振动类型,最大振动双幅值达到582μm,是规范允许值70μm的8.3倍;分析了各类型超标振动发生时的水头及负荷特征;最后建立了一个水轮机效率拟合公式并加以验证。(2)基于提出的振动信号处理新方法开展固定负荷工况下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特性研究。首先针对实际工程对水电站厂房结构的振源进行理论计算及实测分析,确定了主要振源成分;然后应用提出的针对非平稳信号的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方法AVMD与针对平稳随机信号的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子信号标准差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多振源混叠作用下厂房结构振动随水头及负荷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强度-关联度指标评价各振源在厂房结构振动中的重要程度。(3)对水力发电机组开机过程进行单目标及多目标优化控制研究。首先分析了开机过程中厂房结构振动的时频特性,确定了厂房结构的最大振动发生在导叶开启至导叶回调的过程中;然后在考虑机组速动性与水力稳定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开环开机过程的3个影响因素与4个控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针对实际工程应用遗传算法对机组开环开机过程进行单目标优化控制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在不延长开机时长的情况下,将最大压力波动降低14.9%;最后应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开环开机过程进行多目标优化控制研究,并提出了Pareto二次占优解集优化方法,其所对应的开机过程可将最大压力波动降低18.36%~31.14%,开机时长缩短1.13%~19.63%。

张智敏[4](2019)在《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水电站装机容量、发电水头的不断增大,水电站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充水保压蜗壳,钢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之间存在初始保压间隙,这种间隙伴随着运行期水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蜗壳内水压力的外传机制,从而对蜗壳结构的承载特性和结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水电站运行期间,由于发电水头、流量及导叶开度的变化,水轮机不可避免地会偏离最优工况,导致流道内出现脱流、空化以及涡带等现象,进而产生压力脉动,引起水电站厂房结构和机组的振动。而在当前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与核电并网运行,水电作为调节性电源需要承担更多的调峰调频任务,水电站的运行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振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为研究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采用了一种新的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仿真模拟方法,通过某充水保压蜗壳模型试验成果从间隙值和接触状态、钢蜗壳与钢筋应力、机墩座环位移、混凝土开裂损伤等方面对该模拟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从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座环水平面不平衡力等方面对充水保压蜗壳的接触传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数值基本吻合,体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避免了以往人为修正混凝土内边界可能会出现的混凝土内表面穿透钢蜗壳表面的现象;卸压后形成的保压间隙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钢蜗壳腰部和顶部,内水压力未达到保压水头时,钢蜗壳进口断面外侧区域、鼻端上部区域率先闭合,达到保压水头时蜗壳进口拐弯区域内侧和蜗壳末端外侧尚未闭合;蜗壳进口边界形式为伸缩节时,设置止推环有利于延缓保压间隙在进口外侧、45°方向外侧和蜗壳鼻端内侧区域的闭合时间,能明显改善保压间隙的闭合特性,钢蜗壳进口与钢管直连的边界形式也能起到与止推环类似的效果。(2)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RNG k-?模型对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导叶、转轮、尾水管全流道内水体在不同水头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水轮机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结果,对转轮部件上的脉动压力进行了积分计算,给出了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蜗壳区域水流比较顺畅,该区域的脉动压力通常是无叶区、转轮区甚至尾水管区域产生的脉动压力向上游传播产生的;水轮机流动系统中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动静干涉会导致脉动压力中出现叶片频率或其倍频;整个流道内压力脉动程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尾水管直锥段以及弯肘段,频率主要为0.83Hz和1.02Hz,即1/5倍和1/4倍转频,受尾水管低频涡带向上游传播影响,无叶区和蜗壳区也出现了低频脉动压力;轴向水推力是机组垂直动荷载的重要部分,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转轮上冠与顶盖、转轮下环与基础环之间的空腔压力是形成轴向水推力的主要作用。(3)过去,水轮机转轮及流道设计与厂房结构土建设计一般都是分开进行的,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将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相结合,以期实现基于流固耦合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特性分析,探讨并推导了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耦合矩阵,并基于此建立了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以此来分析或预测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结果表明,C2紧支径向基函数无论是在流体向结构传递数据,还是在结构向流体传递数据过程中均体现出了明显的精度优势;以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法为基础建立的流固耦合界面数据传递模型从理念上和实际效果上均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流固耦合的计算,其对网格依赖度低的特点可以充分结合现有的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从而实现流体与结构的耦合;最小水头工况下由于导叶开度相对较大,水流进入转轮区域时的相对速度与转轮叶片骨线形成一定的冲角,脉动压力相比于最大水头工况和设计水头工况要大,厂房结构振动响应也相对较大。(4)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沿着蜗壳/尾水管-厂房、转轮-轴系-机架基础-厂房这两条振动传递路径对厂房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分析了钢蜗壳在水力振动作用下的金属疲劳。结果表明,轴向水推力主要引起铅直向的振动,特别是机墩处的振动,蜗壳/尾水管-厂房这条振动传递路径主要引起厂房结构的整体振动,其产生的振动响应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是厂房振动的主要诱因;从预测的疲劳寿命数量级看,钢蜗壳在静水压力循环荷载和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较低。

袁柳[5](2018)在《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不确定性问题及优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作为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kW,年发电量可达2.47万亿kWh。2017年我国水电发电量已经达到11945亿kWh,同比增长1.7%,全年弃水电量515亿kWh,水能利用率为96%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能利用需求的快速增长,各流域水电站群陆续建成投运,水电能源系统跨区跨流域大规模混联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然而,混联水电站群联合调度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水电能源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和强耦合性,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学术前沿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流域各支流区间河道演进规律难以捉摸,不同流域间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完善,受限于当前径流预报方法和技术,水库入库流量预报尚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精准。如何针对来水的不确定性,提出考虑效益-风险均衡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与方法,并发展应对来水变化的实时调度理论,是当前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的热点问题。(2)电网负荷受到气候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和间歇性新能源并网规模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如何理清负荷随机波动对水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发展不确定性条件下水电站精细化调度理论,是当前研究的另一热点。由此可见,混联水电站群调度是一类在调度模式、风险传递和多维对策等约束集合条件下的动态、高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亟需寻求新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深入研究。因此,研究工作以华中区域三峡、沅水梯级和清江梯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从来水和电网负荷不确定特性分析出发,运用不确定优化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等研究手段,采用问题抽象和数学建模、模拟和优化分析与工程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思路,对梯级电站群短期实时发电不确定性问题及考虑不确定因子的优化调度方法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在华中电网调通中心和清江梯调中心等相关生产调度系统中得以成功应用,为其他水电站水调或电调中心调度决策提供了借鉴参考。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负荷预测不准确导致的梯级水电站日前发电计划与次日承担电力负荷可能不匹配问题,研究工作以清江梯级电站历史运行数据为基础,推导了梯级水电站承担电力负荷偏差的随机模糊分布规律;通过模拟负荷不确定条件下梯级水电站常规运行过程,分析了负荷偏差对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运行的影响;综合考虑水电站群最小耗能和机组出力上下可调容量,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群短期模糊随机优化调度模型,制定考虑负荷不确定性的水电站日前发电计划。算例结果表明,该日前发电计划有效地减缓了机组在负荷偏差情形下的频繁开停机,为负荷不确定下梯级水电站96点日发电计划协调编制提供了参考,进一步发挥了梯级集控优势。(2)为量化来水不确定性条件下水电站调度发电效益和风险,研究工作引入经济学均值-方差理论,建立了兼顾决策者风险偏好的水电站发电效益-风险均衡随机优化模型;同时,在分析历史径流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随机径流情景树,并提出了多阶段随机径流情景树重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效益-风险均衡调度模型发电量和发电风险对风险偏好的敏感性,推求分布合理的效益-风险曲线。三峡实例表明所提效益-风险模型能容忍一定的发电风险,并实现了水电站发电量和发电风险的均衡,为决策者制定发电计划提供了决策支持。(3)围绕水电站实时调度运行过程中水情变化引起的水库水位约束破坏甚至弃水等问题,充分考虑网内火电出力可调范围约束,遵循“优先消纳水电、减少水电弃水、增加梯级水库蓄能”经济调度原则,提出了梯级电站群实时出力调整方法及余留期滚动修正策略:来水增加时,在满足梯级水电站中长期末水位控制约束和不弃水的前提下加大水电出力;来水减少时,通过对梯级电站间负荷的合理分配与转移,充分发挥梯级水库蓄能效益,同时维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沅水梯级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能为梯级水电站制定安全经济的实时负荷滚动调整方案,同时满足水电站实际调度需求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约束,有助于提高梯调中心实时调度水平。(4)综合考虑梯级水电站群在短期及实时发电调度过程中面临的来水变化、负荷偏差等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群发电系统余留库容和余留蓄能量评价指标,以表征系统不确定条件下弃水和出力不足风险裕度,分析并提取了影响系统风险裕度的关键变量;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思维和动态反馈机制,创新性地建立了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调度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关键变量不同反馈模式下水电站系统动力学行为的观测和对比分析,提炼了不确定条件下梯级电站短期及实时运行实用化的调度规则。清江梯级水电站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观测,可依据调度决策者的预期目标调整反馈模式,验证了系统动力学反馈机制应对系统风险的有效性。

麦紫君[6](2018)在《响应调峰需求的区域水电站群发电计划编制研究》文中提出水电能源作为易调节、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其优化调度研究可为高效利用水能资源、平衡电网负荷供需、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在我国水利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和区域电网互联格局逐步形成的趋势下,如何充分挖掘区域水电站群联合发电、调峰等综合效益成为水电短期优化调度领域的重难点问题。为提高水电站群调度效率,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本文以国家电网华中区域辖下水电站群为研究对象,围绕区域电网调峰需求,开展了区域水电站群联合发电计划编制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研究基于水电站全动力特性曲面的厂内负荷分配方法,深入分析了负荷分配过程中面临的复杂约束,提出双三次B样条构建电站全动力特性曲面方法,在保证求解精度的同时提高求解效率。进一步,针对隔河岩水电站由于机组馈入电网方式不同带来的出力限制问题,提出了虚拟电站概念与求解策略,为水电站群短期发电调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撑。(2)从水电站机组角度出发,通过较优负荷分配集的动态规划求解,探究水电站预留可调区间的可能性,扩大厂内负荷分配的决策空间,同时围绕电网调峰需求,建立了以电网余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的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模型,外层确定电站出力过程,内层嵌套较优负荷分配集求解预留可调区间,提出启发式切负荷法编制响应调峰需求的水电站群发电计划。对清江梯级水电站群的实例研究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少实际运行中机组跨越振动区次数,提高了机组的稳定性,增强了水电站日发电计划的适用性。(3)围绕省间壁垒导致水能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研究区域无跨网送电任务的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结合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与动态边界生成策略求解梯级单电网调峰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多电网联合调峰日计划编制模型,提出区域网间分配策略,以华中区域“湖北电网-清江梯级”、“湖南电网-沅水梯级”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充分发挥网间联络线电力交换能力,缓解区域电网调峰压力的同时提高区域水电站群发电量,为区域电网联合调峰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卫筱筱[7](2018)在《林秉南与长江治理论探》文中研究指明林秉南是我国着名的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水利工程学研究及治水工程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林秉南在长江治理的实践中与水利结缘,为学习先进水工技术而留美深造,1956年1月冲破重重阻碍回国,积极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他提出明渠不恒定流的解法与计算,首创宽尾墩新型消能技术,为长江治理作出重要的理论创新。在泥沙治理方面,林秉南在长江三峡工程重新论证阶段临危受命,担任泥沙论证专家组组长,主持与协调三峡工程泥沙研究与论证工作。林秉南的治水实践与理论创新始于长江治理,且长期应用于治理长江。本文基于翔实的史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由概述林秉南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水事业的历史进程切入,着重论述林秉南在长江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总结林秉南在长江治理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之道,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理长江波澜壮阔的历史及水利工程科技精英的卓越历史贡献。

郭飞飞[8](2018)在《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力资源丰富,也十分重视水电开发利用。随着一大批大容量、高水头水电站的建成,水电站厂房结构和机组的尺寸越来越大,其振动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能否保障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更加重要。本文以一大型水电站厂房原型观测数据为依托,构建了水电站厂房的动力安全评估体系,并对该水电站厂房进行了动力安全评价。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构建了水电站厂房的动力安全评价框架。不同型式水电站厂房结构特点不同,机组和厂房结构振动特性也会有所区别。本文针对坝后式、河床式以及地下式三种基本结构型式的厂房,分别从厂房结构振动安全和机组振动安全出发,总结提出了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2)水电站厂房振动控制标准研究。通过收集并查阅国内外水电站厂房以及机械基础结构等相关规范,对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控制标准和机组振动控制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水电站结构特点、运行环境和设计要求,分析和研究了水电站厂房关键部位的振动运行限值,为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提供了评价标准。(3)基于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和振动控制标准,并以一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原型观测试验数据为依托,分析了地下厂房机组和厂房结构在变负荷、变转速、发电机升压以及自动开停机工况下的振动情况,发现部分机组段的顶盖出现振动超标现象,建议对其加强振动安全监测。(4)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该方法有比较好的抵抗模态混叠的能力和抗噪性,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出水电站厂房结构的自振频率,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价中,对厂房结构进行了共振校核。

方璞[9](2017)在《安康水电厂水轮机技术改造的水力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康水电站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老化问题日益严重,机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众多问题,严重威胁机组设备的运行安全,因此,安康水电站机组改造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水轮机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水轮机改造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一些挑战,着重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在水轮机数值计算领域一些研究进展,指出了进行水轮机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安康水电站水轮机运行的具体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设计方案中选取最优的设计方案,将最优的设计方案和原型水轮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从蜗壳、双列叶栅、转轮及尾水管等方面将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优化前后的整机装置水力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整机的水力损失较优化前的水力损失略高,其差值在0.2%左右。综合优化前后的水轮机的数值计算结果,优化后的水轮机各方面性能均优于优化后的水轮机。对优化后的水轮机进行了模型试验,分别进行了能量实验、空化试验、流态观测试验、压力脉动试验等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水轮机转轮的最优效率达到94.50%,压力脉动水平突出,整个运行范围无叶区最大压力脉动7%,尾水管最大压力脉动9.5%,而且都发生在最低水头57 m,这个水头段最低压力脉动多在12%附近。在额定水头保持76.2 m不变的情况下,水轮机出力从204 MW增大到224.4 MW,增加幅度达10%。试验证明安康水电站水轮机的改造是成功的。

郑晓光[10](2017)在《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进行了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电事业,注重延揽、重用民国时期有留美背景的水电科技精英群体,派遣优秀青年赴苏联学习水电工程科技,同时注重自行培养人才,为水电科技精英从事水电开发创造了一系列良好的条件。从而激励起水电科技精英群体为国为民奉献、掀起水电建设新高潮的热情和干劲,新中国大中型水电站建设迅速迎来高潮,取得卓越的成就。本文着重探讨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科技实践分布、群体特征、科研创新活动及成果,评述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开发中的历史作用。力图以水电科技精英群体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一个新的视域展示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事业发展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培养的水电人才为新中国水电开发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新中国的前27年水电科技精英在水电开发体制的创立、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水电科技精英在河流泥沙、高速水流、高含沙水流等水电基础科研方面,成果卓越,部分科技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水电科技精英在岩溶等复杂地质环境下,主持建造多种坝型的高坝,使中国坝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水电科技精英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下,中国自行建造的大中型水电站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为改革开放后水电开发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五强溪水电厂机组超出力运行项目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强溪水电厂机组超出力运行项目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设备虚拟检修研究现状
    1.4 设备拆解序列规划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面向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方法
    2.1 引言
    2.2 面向虚拟检修的数字化框架
    2.3 设备结构数字化
    2.4 设备检修数字化
    2.5 检修能力评价方法
    2.6 设备虚拟检修数据管理
    2.7 本章小结
3 水电站设备检修交互式训练仿真方法
    3.1 引言
    3.2 水电站设备检修交互操作仿真要求
    3.3 交互式元件建模与仿真方法
    3.4 交互式设备建模与仿真方法
    3.5 水电站设备交互训练环境构建实例
    3.6 本章小结
4 水电站设备检修拆解序列规划问题及群智能优化求解
    4.1 引言
    4.2 水电站设备拆解序列规划问题
    4.3 团队遗传算法
    4.4 基于TBGA的拆解序列求解
    4.5 实例应用与算法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水电站典型系统多工况运行可视化仿真
    5.1 引言
    5.2 设备系统运行仿真建模方法
    5.3 进水阀控制油系统建模实例
    5.4 多工况虚拟运行联合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水电站设备虚拟检修实践
    6.1 引言
    6.2 系统结构
    6.3 系统功能设计
    6.4 实例应用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附录3 论文附图
附录4 论文附表
附录5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

(2)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水力机组轴系振动研究现状
        1.3.1 机械振动
        1.3.2 电磁振动
        1.3.3 水力振动
        1.3.4 水-机-电耦合振动的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不平衡磁拉力计算原理
        2.1.1 线性解析表达式
        2.1.2 非线性解析表达式
        2.1.3 数值计算方法
    2.2 单因素误差分析
        2.2.1 转子直径、长度误差
        2.2.2 偏心距误差
        2.2.3 磁密度误差
        2.2.4 气隙误差
    2.3 不平衡磁拉力系统误差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振动幅值与不平衡磁拉力的关系
    3.1 概述
    3.2 水力机组轴系模型
        3.2.1 基本轴系模型
        3.2.2 轴系基本模型的简化
        3.2.3 发电机转子振动幅值与气隙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力机组运行模拟系统
    4.1 概述
    4.2 水力系统模型
        4.2.1 水击模型
        4.2.2 水轮机模型
    4.3 发电机模型
    4.4 控制系统模型
        4.4.1 PID调速器模型
        4.4.2 PI励磁控制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轴系振动仿真计算
    5.1 仿真计算
        5.1.1 理想状态下水力机组轴系运动分析
        5.1.2 不平衡磁拉力幅值误差试算
        5.1.3 误差综合试算
    5.2 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幅值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B 硕士阶段参与项目情况

(3)高水头水电站超标振动特性与开机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水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
        1.2.2 固定负荷下不同水头时水电站振动特性研究
        1.2.3 水力发电机组开机过程振动特性研究
        1.2.4 水力发电机组开机过程优化控制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水头水力发电机组超标振动类型识别与响应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水力发电机组超标振动类型
    2.3 水力发电机组超标振动类型的识别
        2.3.1 识别指标
        2.3.2 识别流程
        2.3.3 识别结果
    2.4 水力发电机组超标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2.4.1 超标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2.4.2 超标振动发生的运行工况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定负荷工况下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振源频率分析
        3.2.1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原型观测试验
        3.2.2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振源频率理论计算
        3.2.3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振源频率实测分析
    3.3 多振源混叠的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方法AVMD
        3.3.1 信号分解方法概述
        3.3.2 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原理
        3.3.3 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仿真信号分析
    3.4 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多振源的AVMD分解与特性分析
        3.4.1 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振源信号分解
        3.4.2 水电站厂房结构不同振源振动特性分析
    3.5 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多振源振动的自相关频谱分析
    3.6 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多振源振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开机过程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特性与优化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开机过程高水头水电站厂房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4.2.1 连续小波变换分析方法
        4.2.2 振动特性的时频分析
    4.3 机组开机过程优化控制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指标
        4.3.1 机组开环开机过程计算方法
        4.3.2 机组开环开机过程优化控制的影响因素
        4.3.3 机组开环开机过程优化控制的控制指标
        4.3.4 机组开环开机优化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4.4 机组开机过程单目标优化控制方法
        4.4.1 单目标优化基本原理及优化流程
        4.4.2 机组开机过程单目标优化控制结果与分析
    4.5 机组开机过程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
        4.5.1 多目标优化基本原理及优化流程
        4.5.2 多目标优化Pareto二次占优解集
        4.5.3 机组开机过程多目标优化控制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5.1.1 主要结论
        5.1.2 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科学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传力
        1.2.2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
        1.2.3 水电站厂房流固耦合
        1.2.4 水电站厂房蜗壳金属疲劳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研究
    2.1 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
        2.1.1 全过程模拟方法
        2.1.2 算例验证
    2.2 充水保压蜗壳模拟方法模型试验验证
        2.2.1 模型试验
        2.2.2 有限元数值模拟
    2.3 有限元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2.3.1 间隙值和接触状态
        2.3.2 钢蜗壳与钢筋应力
        2.3.3 机墩座环位移
        2.3.4 混凝土开裂损伤
    2.4 蜗壳进口边界形式对间隙的影响机制
        2.4.1 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
        2.4.2 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
        2.4.3 座环在水平面上的不平衡力
    2.5 小结
第三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研究
    3.1 基于CFD的全流道非定常湍流计算
        3.1.1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3.1.2 动静干涉
    3.2 水力振源分布特性及规律
        3.2.1 叶片频率
        3.2.2 卡门涡与叶道涡
        3.2.3 尾水管涡带
    3.3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流场特性
        3.3.1 水轮机全流道模型及边界条件
        3.3.2 蜗壳及导水机构流场分布特性
        3.3.3 转轮流场分布特性
        3.3.4 尾水管流场分布特性
    3.4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压力脉动特性
        3.4.1 水轮机压力脉动监测点布置
        3.4.2 蜗壳区压力脉动特性
        3.4.3 无叶区压力脉动特性
        3.4.4 尾水管压力脉动特性
    3.5 轴向水推力的脉动特性探讨
        3.5.1 计算方法
        3.5.2 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分析
    4.1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4.1.1 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则
        4.1.2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方法
    4.2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2.1 C2紧支径向基函数(C2RBF)
        4.2.2 计算条件
        4.2.3 数据传递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C2紧支径向基函数紧支半径选取研究
        4.2.5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3 水电站厂房流激振动计算条件
        4.3.1 流场计算模型
        4.3.2 结构场计算模型
        4.3.3 计算方案
    4.4 流场特性分析
        4.4.1 转轮特性比较
        4.4.2 脉动压力特性
    4.5 结构场特性分析
        4.5.1 不同转轮方案下的结构振动
        4.5.2 X型转轮不同水头工况下结构振动
    4.6 小结
第五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与蜗壳金属疲劳
    5.1 基于不同传递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1.1 计算条件
        5.1.2 不同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2 水力作用下的蜗壳金属疲劳特性
        5.2.1 计算方法
        5.2.2 模型与实现
        5.2.3 静水压力循环荷载下的低周疲劳
        5.2.4 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下的高周疲劳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主要发表论文
    2.专利
    3.软件着作权登记
    4.主要参与的基金项目
    5.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5)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不确定性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
    1.3 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研究综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2 负荷不确定性分析及水电站群短期随机模糊优化调度
    2.1 引言
    2.2 短期负荷不确定特性分析
    2.3 水电站群短期随机模糊优化调度
    2.4 随机模糊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流程
    2.5 清江梯级水电站群实例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来水不确定性的水电站效益-风险均衡优化调度
    3.1 引言
    3.2 效益-风险均衡随机优化调度模型
    3.3 效益-风险均衡模型求解方法
    3.4 三峡电站实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水情变化下梯级水电站群实时出力优化调整
    4.1 引言
    4.2 梯级电站水情变化问题描述
    4.3 梯级水电站群实时出力优化调整方法
    4.4 沅水梯级水电站群实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不确定条件下梯级水电站群动力学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动力学方法概述
    5.3 梯级水电站群短期实时发电调度不确定性问题
    5.4 梯级水电站群短期实时发电系统动力学建模
    5.5 清江梯级水电站仿真模拟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附录3:攻读博士期间与导师合作完成的发明专利
附录4: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6)响应调峰需求的区域水电站群发电计划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基于水电站全动力特性曲面的厂内负荷分配方法
    2.1 引言
    2.2 厂内负荷分配模型
    2.3 基于水电站全动力特性曲面方法的模型求解
    2.4 实例计算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机组可调区间的水电站调峰日计划编制
    3.1 引言
    3.2 水电站调峰日计划模型
    3.3 基于机组可调区间的模型求解
    3.4 实例计算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区域电网联合调峰日计划编制研究
    4.1 引言
    4.2 区域电网联合调峰日计划模型
    4.3 区域电网联合调峰日计划求解
    4.4 实例计算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林秉南与长江治理论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林秉南投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水事业的历程
    第一节 全面抗战年代与水利结缘(1938—1946年)
    第二节 留美深造学习先进水工技术(1947—1955年)
    第三节 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建设事业(1956—1978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大显身手(1978—2014年)
第二章 林秉南在长江治理中的独创性理论成就
    第一节 明渠不恒定流计算方法的发明与创新
    第二节 首创当代中国水工新型消能技术——宽尾墩
第三章 林秉南在三峡工程溃坝问题与泥沙研究上的卓越贡献
    第一节 率先开展三峡工程溃坝问题研究
    第二节 主持与协调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与论证
余论 林秉南在治江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因由与启示
附录 林秉南水利生涯大事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电行业现状
        1.1.2 水电站厂房振动安全问题
    1.2 主要研究方法及现状
        1.2.1 厂房振动安全研究
        1.2.2 振动控制标准研究
        1.2.3 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1.3 本文框架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
    2.1 地下式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
        2.1.1 厂房安全评价部位
        2.1.2 实测数据处理
        2.1.3 安全评价指标
        2.1.4 安全评价标准
        2.1.5 安全整改措施
        2.1.6 安全评价框架
    2.2 坝后式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
    2.3 河床式厂房动力安全评价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电站厂房振动控制标准研究
    3.1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标准
        3.1.1 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
        3.1.2 水轮发电机组的试运行
        3.1.3 水轮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
        3.1.4 水力发电机组振动的日常测量和评价
    3.2 水电站厂房结构的振动标准
        3.2.1 机墩振动控制标准
        3.2.2 楼板振动控制标准
        3.2.3 国外有关厂房结构振动的标准
    3.3 人体舒适振动的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动力安全评价
    4.1 工程概况
    4.2 原型观测简介
        4.2.1 测点布置
        4.2.2 振源分析
        4.2.3 振动控制标准
    4.3 机组动力安全评价
        4.3.1 变转速试验安全评价
        4.3.2 变负荷试验安全评价
        4.3.3 发电机升压试验安全评价
        4.3.4 自动开停机试验安全评价
    4.4 厂房结构动力安全评价
        4.4.1 定子基础
        4.4.2 下机架基础
        4.4.3 支承柱
        4.4.4 岩锚梁
        4.4.5 厂房桁架
        4.4.6 楼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MD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5.1 变分模态分解
    5.2 仿真信号分解
        5.2.1 含间断信号的仿真信号分解
        5.2.2 噪声污染的仿真信号分解
    5.3 厂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5.4 厂房结构共振校核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安康水电厂水轮机技术改造的水力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有关水轮机改造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有关水轮机改造的研究现状
        1.2.3 水轮机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
    1.3 水轮机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1 水轮机改造的必要性
        1.3.2 水轮机改造的可行性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2 数值计算的理论基础
    2.1 湍流模型
        2.1.1 标准k-ε模型
        2.1.2 k-ωSST模型
        2.1.3 SAS-SST模型
    2.2 网格划分
        2.2.1 结构化网格
        2.2.2 非结构化网格
    2.3 数值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安康水电站水轮机的改型设计与数值分析
    3.1 电站概况
        3.1.1 电站背景
        3.1.2 电站基本参数
    3.2 模型水轮机装置流道图对比
    3.3 水轮机通流部件水力设计与CFD分析
        3.3.1 蜗壳内部流动的CFD分析
        3.3.2 双列叶栅优化和CFD分析
        3.3.3 尾水管内部流动的CFD分析
    3.4 转轮叶型优化设计与CFD分析
    3.5 整机装置水力损失比较分析
    3.6 建立全流道数值模型及方案筛选
    3.7 本章小结
4 模型试验台和模型水轮机
    4.1 模型试验台
        4.1.1 试验台概述
        4.1.2 试验台主要参数
        4.1.3 试验测试仪表
    4.2 模型水轮机
        4.2.1 模型水轮机概述
        4.2.2 模型转轮尺寸
    4.3 计算公式及重要常数
        4.3.1 计算公式
        4.3.2 重要常数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水轮机的实验验证
    5.1 能量试验
        5.1.1 试验雷诺数
        5.1.2 试验条件
        5.1.3 效率试验结果
        5.1.4 出力特性与超发特性
    5.2 空化试验
        5.2.1 试验条件
        5.2.2 临界空化系数试验
        5.2.3 初生空化系数试验
        5.2.4 电站空化系数计算
        5.2.5 空化试验结果
    5.3 流态观测试验
        5.3.1 流态观测试验内容
        5.3.2 叶道涡观测
        5.3.3 叶片进口边空化初生观测
        5.3.4 卡门涡观测
    5.4 压力脉动试验
        5.4.1 压力脉动试验条件
        5.4.2 压力脉动试验结果
    5.5 变空化系数压力脉动试验
    5.6 飞逸转速试验
    5.7 蜗壳差压测流试验
    5.8 补气试验
    5.9 轴向水推力试验
    5.10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三、本论题研究方法和主要依据的资料
    四、本论题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新中国水电开发事业肇始的人才基础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水电科技精英的学术养成、工程实践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培养水电人才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培养水电人才的发端
第二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起步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始创
    第二节 培养新中国的水电人才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建设中的探索
    第四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建国初期水电科技创新
第三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第一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水主火辅”政策的出台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大跃进”及调整时期的水电科技创新
第四章 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的余波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水电科技精英群像
    第二节 水电科技精英参与三线建设中的水电开发
    第三节 水电科技精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水电建设中的成就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五强溪水电厂机组超出力运行项目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水电站设备检修的虚拟仿真及自动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D]. 李佰霖.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2]水轮发电机不平衡磁拉力与振动特性研究[D]. 李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高水头水电站超标振动特性与开机优化控制研究[D]. 刘卓. 天津大学, 2019(06)
  • [4]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D]. 张智敏. 武汉大学, 2019(06)
  • [5]水电站短期发电调度不确定性问题及优化方法[D]. 袁柳.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6]响应调峰需求的区域水电站群发电计划编制研究[D]. 麦紫君.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7]林秉南与长江治理论探[D]. 卫筱筱.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8]水电站厂房动力安全评估研究[D]. 郭飞飞. 天津大学, 2018(04)
  • [9]安康水电厂水轮机技术改造的水力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D]. 方璞.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2)
  • [10]水电科技精英与新中国水电开发研究(1949-1976)[D]. 郑晓光.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五强溪水电站机组超容量运行项目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