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

一、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孟晓郁[1](2021)在《基于生物样本检测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居民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普遍存在,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判断与评估主要是通过检测污染物浓度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浓度限值进行综合对比,容易忽视污染物间的协同作用,不足以客观准确的判别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角度出发,通过对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和生物指标的检测,筛选对室内空气污染敏感的生物指标,从而建立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的新方法。主要发现如下:对保定市新装修住房进行检测发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严重,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在42个新装修居室中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中主卧的甲醛平均浓度为0.13mg/m3,超标率为76%;TVOC平均浓度为0.86 mg/m3,超标率为85%。装修材料是影响新装修室内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颗粒板材的使用易产生甲醛污染,使用环保材料纤维板应关注TVOC污染。分析暴露前后人体生物指标的变化发现,室内空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刺激呼吸道的舒缩功能,影响小气道呼吸功能,PEF变异率可以用来初步判断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甲醛污染易引起人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降低,淋巴细胞(Lym)水平升高。TVOC污染易引起白细胞介素(IL)-1β、免疫球蛋白(Ig)A、IgG和集落刺激因子(CSF)水平升高。比较有呼吸净化器的志愿者暴露前后和无呼吸净化器的志愿者暴露前后的各生物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发现室内环境空气综合污染可引起WBC、Neu、TNF-α水平显着降低,IL-4、IL-6、IgA和IgG水平升高。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物指标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对人体生物指标影响的分析结果,筛选出了受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影响的指标,包括:Neu%、Eos%、Eos#、Lym%、IL-6、IL-10和CSF。利用这些生物指标进行综合指数计算,与通过环境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环境污染等级相对应,发现当暴露后的生物指标综合指数小于1.417时,室内环境空气不存在污染。当暴露后的生物指标综合指数在1.418到1.502之间时,室内环境空气存在轻度污染。当暴露后的生物指标综合指数大于1.503时室内环境空气为重污染。将暴露后生物综合指数与上述范围对照,可实现对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评估。本研究建立了生物指标综合指数与污染等级对照表,进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评估,是对用生物指标检测评估室内空气污染的新探索,可为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完善我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改进室内污染评估方法,提供了基础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任玥[2](2020)在《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的自如公寓甲醛含量超标事件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由室外引向室内,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护和室内空气污染的责任落实成为一时间讨论的热点议题。除普通住宅意义上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为另外一个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对工作场所室内装修污染的防护随着多件办公室甲醛超标致员工患白血病的案件出现也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报告,办公室空气污染程度可以比户外高2到5倍,每年有80万人死于办公环境污染,对生产力的影响更加难以估量。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作为《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范畴的职业病患者,其可以申请工伤保险赔偿作为救济手段。但现实状况是,工作场所装修污染侵权诉讼频发,仅依靠工伤保险赔偿无法对劳动者进行有效的救济。主要原因是,《职业病防治法》58条规定职业病人有提起侵权诉讼的权利,且侵权诉讼赔偿金额远高于工伤保险赔偿,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并不成熟,劳动者面临职业病诊断难的困境。但实践中存在着各地司法裁判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法院支持职业病患者提起侵权诉讼,部分不支持。仅有在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赔偿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职业病患者在侵权诉讼的诉由中选择环境侵权才具有合理性。因此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是否能够提起环境污染侵权诉讼就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的救济路径对于受害者维权的难度要求和赔偿金额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来说,一般侵权诉讼和工伤保险均不是效率最高的救济手段。一般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由受害方承担,受害方通常因举证不能而陷入较高的败诉风险。在工伤保险体系中,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通常需进行职业病认定,目前我国的职业病防护体系弊病众多,职业病诊断难、认定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且工伤保险赔付金额通常低于侵权诉讼,难以覆盖受害者的全部损失。相较于一般侵权诉讼和工伤保险救济,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裁判规则对受害人相对有利,环境污染侵权诉讼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一方面为受害者免除了举证责任,减轻了诉讼负担,另一方面民事侵权赔偿的金额要远高于工伤保险赔偿金额。所以在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受害者适用环境污染侵权的裁判规则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救济,本文的研究重点也在于通过对环境侵权诉讼与一般侵权和工伤保险救济方式的比较,论证环境侵权诉讼适用于工作场所装修污染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完善我国立法和司法层面对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的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翟浩[3](2020)在《针对甲醛处理的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器研制》文中提出当前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有害气体长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等离子体凭借高能活性基团和氧化粒子不仅可以有效分解甲醛、TVOC等主要空气污染物,而且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去除空气污染物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电场仿真、流体模拟与放电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大气压下形成稳定辉光放电的条件,设计了辉光放电极、阵列式放电模块、初效过滤模块、涵道装置、尾气处理层与交流电源。初步研制了针对甲醛处理的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器,对于推动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与空气净化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研究结合单侧介质阻挡放电与非均匀电场分布机理,设计了空心桶型碳纤维螺旋式与双侧金属片式两种构型的放电极,为净化器实现稳定的大气压辉光放电提供了设备支持。通过Maxwell软件搭建电极模型,进行空间电场与电场线矢量分布仿真;在相同电压下,双侧金属电极的气体击穿场强(E≥3×106V/m)区域半径,较碳纤维螺旋式电极增大了35.5%,形成的弥散状等离子体体积扩大了约1.83倍。为了提高等离子体去除污染物的效率,设计了基于两种电极的多排阵列式放电模块,具有良好的辉光放电特性。其次,设计了配备ISO Coarse 70%级别滤芯的折叠式初效过滤模块,能够有效去除PM2.5及更大的固体颗粒物;经过与放电模块的调配测试,设计了参数为输出最高电压6k V、最高频率20k Hz的等离子体交流电源。通过GAMBIT和FLUENT流体软件分析了单根螺旋、双侧金属片与百叶窗三种阵列式放电模块在直通式风道内对空气流动的影响;模拟了气流在两侧进风型与扩口型风道内的速度矢量分布,结果表明增加气流的流通路径与配合交错式放电模块有利于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测试了单根螺旋式电极在60分钟内不同电压下的臭氧排放,结果均满足国家安全标准;并设计了以Mn O2为催化剂、活性炭为载体的尾气处理层,用于吸附分解辉光放电形成的臭氧。最后,对16根铜柱与14根镀镍铜丝两种螺旋式电极模块进行了放电测试,均可以形成大面积辉光放电,产生均匀性良好的等离子体。通过3m3实验净化舱与HTV型甲醛检测仪,测量甲醛气体在常温常压下的自然衰减,50分钟内甲醛浓度降低了大约1.85%,衰减曲线斜率约为0.0007。将三排放电模块组装为单个净化层,共含有21根辉光放电极,并在净化舱中测试对甲醛的初步去除效果;15次的数据记录表明,甲醛浓度降幅为30.53%,约为自衰减的16.5倍,而搭载120至135根电极的净化器样机理论上的甲醛去除率可达90%以上。

武玉华[4](2020)在《石河子市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家庭室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石河子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的室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石河子地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喘息性疾病儿童158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年龄相近的体检儿童22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家族史、出生及喂养方式、呼吸系统患病情况、居住环境等进行问卷调查,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石河子市1-14岁儿童382人,其中喘息组儿童158人,男性112人(70.9%),女性46人(29.1%);对照组儿童224人,男性144人(64.3%),女性80人(35.7%)。喘息组儿童1-3岁组124人(78.5%),3-6岁组24人(15.2%),6-14岁组10人(6.3%);对照组儿童1-3岁组160人(71.4%),3-6岁组40人(17.9%)6-14岁组24人(10.7%),两组性别、年龄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儿童围产期及出生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两组的家族史(χ2=19.526,P<0.05)、生产方式(χ2=32.546,P<0.05)、出生体重(χ2=8.489,P<0.05)、出生后是否母乳喂养(χ2=6.253,P<0.05)、1岁内是否有湿疹(χ2=29.487,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儿童家庭居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起居室内是否安装空调(χ2=26.699,P<0.05)、孩子是否有单独房间(χ2=48.525,P<0.05)、是否被动吸烟(χ2=17.728,P<0.05)、经常更换被罩(χ2=39.930,P<0.05)、起居室内是否有鲜花(χ2=23.944,P<0.05)、是否靠近主干马路(χ2=18.483,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以上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剖宫产(OR=3.470,95%CI:1.623-7.420)、1岁内湿疹(OR=2.270,95%CI:1.354-3.806)、被动吸烟(OR=2.295,95%CI:1.369-3.849)、室内安装空调(OR=1.757,95%CI:1.025-3.013)、室内养殖鲜花(OR=1.986,95%CI:1.172-3.365)是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童拥有单独房间(OR=0.256,95%CI:0.139-0.472)及经常更换床单(OR=0.308,95%CI:0.162-0.586)是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调查及分析发现,剖宫产、1岁内发生湿疹、被动吸烟、室内安装空调、室内养殖鲜花,是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拥有单独房间、经常更换床单是喘息性疾发生的保护因素。规避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对预防及控制喘息性疾病有指导意义。

李东倩[5](2020)在《住宅开窗特性对室内甲醛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加强自然通风可有效促进室内污染物的释放和扩散。窗户是建筑进行自然通风的主要构件,其开启特性影响住宅的换气次数、气流组织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而影响室内人员的健康。本文总结现代住宅常用的开窗方式,针对衡阳市典型新装修住宅和主要装修建材,基于甲醛的扩散理论与传递特征,结合实地测试与模型简化验证,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室内甲醛的释放、扩散与排放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开窗方式及开启角度对室内甲醛排放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住宅装修工程中常用的建材,测试进行600 min后甲醛释放基本进入稳定状态。封闭状态下的住宅甲醛浓度增长呈现衰减规律,室内甲醛平均稳定浓度为7.75E-7 kg/m3。空间小且建材平均用量多的卧室甲醛浓度明显较高;大空间、无遮挡物且建材平均用量少的客餐厅甲醛浓度处于较低水平。(2)自然通风可以有效排除住宅内高浓度甲醛。住宅采用的开窗方式直接影响室内甲醛浓度达标与达稳的时长。甲醛排放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内开平开窗>推拉落地窗>内开下悬窗>内开上悬窗>推拉半开窗。室内甲醛浓度稳定时,不同开窗方式的住宅室内甲醛稳定浓度基本相同。(3)采用内开平开窗的开启方式,住宅通风换气量大、换气次数高,室内气流均匀。同时,易产生滞留现象的房间内甲醛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开窗方式。(4)室内甲醛排放速率与窗扇开启角度成正相关。当窗扇开启角度到达60°时,开启角度增大对室内甲醛排放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兼顾建筑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住宅窗扇开启至60°为宜。

吴浩岚[6](2020)在《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沈阳市2017年734处改装室内场所的5种主要气态污染物氡、甲醛、苯、氨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浓度数据,了解沈阳市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分析不同室外条件、楼层高度、装修材料、壁柜安装和家具使用对5种气态污染物水平的影响,为制定沈阳市室内气态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对检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按照地理位置、距主干道距离、楼层高度、墙面材料、地面材料、顶棚材料、使用家具情况和安装壁柜情况进行分类汇总;2.采用SPSS25.0对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用Excel绘制图表。结果:1.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收集了沈阳市2017年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的25个建筑,共734间室内场所的气态污染物浓度数据,其中住宅581间,办公场所153间。所有场所各污染物浓度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为0%。2.不同功能类型室内场所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不同:办公场所氡和TVOC浓度水平高于住宅而甲醛浓度水平低于住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住宅室内污染物水平分析:距主干道距离、层高和使用大白可明显影响住宅氡浓度水平(β=-0.109;β=0.622;β=-0.182,p<0.05);使用顶棚材料、使用地面材料、使用大白和摆放家具对住宅甲醛浓度水平影响显着(β=-0.072;β=-0.088;β=0.361;β=0.496,p<0.05);使用大白、瓷砖和摆放家具是住宅苯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β=0.189;β=0.191;β=0.595,p<0.05);距主干道距离1km内、层高和摆放家具可显着影响住宅氨浓度水平(β=0.168;β=-0.224;β=0.718,p<0.05);距主干道距离和摆放家具可明显影响住宅TVOC浓度水平(β=0.432;β=0.647,p<0.05)。4.对办公场所室内污染物水平分析:高层、使用大白、地板、地胶和理石对办公场所氡浓度水平影响显着(β=-0.820;β=-0.412;β=-0.472;β=-0.190;β=0.312,p<0.05);使用顶棚材料、地板、地砖、地胶、壁纸、安装壁柜和家具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甲醛浓度水平(β=-0.363;β=0.451;β=0.391;β=0.180;β=0.493;β=0.425;β=0.226,p<0.05);距主干道距离、使用铝塑板、安装壁柜、使用地板、壁纸、地毯和摆放家具可显着影响办公场所苯浓度水平(β=0.050;β=0.479;β=0.589;β=0.509;β=0.650;β=0.474;β=0.432,p<0.05);距主干道距离、层高、壁柜和家具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氨浓度水平(β=0.167;β=0.172;β=0.175;β=0.445,p<0.05);距主干道距离、摆放家具和地毯可明显影响办公场所TVOC浓度水平(β=0.132;β=0.358;β=0.714,p<0.05)。结论:1.2017年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呈正常水平。2.两类室内场所相比,办公场所的氡和TVOC浓度水平较高、住宅的甲醛浓度水平较高。3.住宅氡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层高,甲醛、苯、氨和TVOC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具;办公场所氡、氨和TVOC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层高、家具和地毯,甲醛和苯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使用壁纸。

裴婷婷[7](2019)在《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立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来越注重住宅的舒适性。许多家庭都开始花大价钱对住宅进行精装修,却忽略了装修材料市场背后隐藏着不安定的因素。室内装修后气味大、在特殊的天气里会加快有害物质的释放,这种影响是长期的而且也比较难以清除,老百姓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就容易受侵害。近年来因室内装修污染而患病的案件逐渐增多,受害人诉诸法院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救济。主要原因在于室内装修污染是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立法存在滞后性,以致于司法实践中针对室内装修污染纠纷存在种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由于我国对室内环境的研究很晚,各项相关的标准制度不健全,居民的室内环境健康都得不到保障,室内环境现状着实令人堪忧。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即室内装修污染难以认定为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难以适用;有害物质超标与罹患疾病的因果关系难以认定;举证的困难性。在该部分叙述了室内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便于了解当前的室内环境。同时,针对本文所探讨的室内装修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涉及的是室内装修污染的相关概念。厘清室内装修污染的基本概念,分析室内装修污染是否属于环境侵权,并将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与相关法律责任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室内装修污染的性质。第三部分罗列了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室内装修污染所面临的四个立法问题:第一是我国没有专门的室内装修污染防治法;第二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第三是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环境侵权认定困难;第四是室内环境检测制度不规范。第四部分就是针对前文所分析出的立法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认为,一、要明确室内环境在《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地位,制定专门的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法;二、完善现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三、确定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将因果关系确定化;四、建立健全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制度。

靳雁淋[8](2019)在《空气质量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影响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还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拥有强劲而持续的动力的保障。中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然而,过去几十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经济的粗放型高速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带来了严重的空气质量恶化问题,也给民生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不仅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民生发展的范围很广泛,层次很丰富,但归结起来,其核心议题主要包括健康、贫困、幸福等。其中,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是民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居民健康公平是民生发展的保障,消除家庭多维贫困是民生发展的核心,提升城市幸福感是民生发展的驱动力。但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害公众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社会的医疗成本,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为全面脱贫的实现形成一定的阻碍,还会显着降低人民的幸福感。为此,中央政府把污染防治作为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本文聚焦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居民健康公平、消除家庭多维贫困以及提升城市幸福感等四个新时代民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探讨空气质量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影响机理,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民生供给。首先,空气污染及其引致的健康危害越来越严峻,而居民的健康状况不仅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也与其自身的个体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为了更为全面地探讨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性,本文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出发,综合运用个体、家庭和村居三个层面的多层次嵌套数据构建多层线性模型。结果发现:(1)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具有个体差异,其中约15.51%的差异来自家庭层面,约9.11%的差异来自村居层面;(2)男性的平均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并且空气污染会减小性别产生的健康差异,特别地,当面临相同的空气污染暴露水平时,男性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3)吸烟与喝酒危害居民健康状况,并且空气污染会加剧吸烟与喝酒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其次,空气污染在不同地区的不平等排放特征进一步导致了居民健康水平的不平等,为了促进实现居民健康公平,识别导致居民健康不平等最为关键的空气污染物,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本文借助约920万条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与约22万条居民医疗支出数据,度量了全国及不同地区空气污染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不平等程度及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性,并提出“首要不平等污染物”的定义。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的空气污染不平等程度相对最强,并且在不同月份呈现出相对最为明显的“U型”分布特征,即冬季比较高,夏季相对较低;(2)东部地区居民的健康不平等程度相对更为明显,东北次之,西部与中部则相对较弱,并且整体呈现出城镇>农村、男性>女性的特点;(3)在“首要不平等污染物”的定义下,导致居民健康不平等最重要的污染物是SO2,其次是NO2。再次,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环境约束和污染风险,但是,中国当前的现行贫困标准却难以识别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空气质量对贫困的影响机理与影响程度,本文从多维角度出发,在精准脱贫的背景下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当前贫困现状与减贫需求的“多维贫困标准”,并聚焦空气质量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机制展开讨论。研究发现:(1)全国范围内,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指数约为0.021,多维贫困发生率约为4.4%,就不同地区的多维贫困程度及其对全国的贡献而言,则呈现出农村>城镇、西部>中部>东部的特点;(2)不管是对全国整体而言,还是城、乡或东、中、西部等不同地区,空气质量都是导致它们多维贫困最重要的因素,并且空气质量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城镇>农村、东部>中部>西部的特点;(3)室外空气质量对城镇地区的影响大于农村,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室内空气质量则刚好相反。最后,城市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幸福的感知也逐渐不再停留于物质生活的稳定,为了探索建设幸福城市的最佳路径,本文基于城市层面的社会经济指标构建“城市客观幸福指数”,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聚焦空气质量探讨城市幸福感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不管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PM2.5浓度,它们与城市客观幸福指数之间都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空气质量的恶化会显着降低城市幸福感;(2)人均GDP与城市幸福感之间存在“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城市幸福感会显着提升,但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幸福感将不增反降;(3)产业结构与从业率也会显着影响城市幸福感,特别地,城市幸福感会随第三产业占比的增大和从业人口占比的提高而显着增强。总的来说,本文立足新时代民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围绕民生发展所涉及的健康、贫困、幸福等三个关键领域,聚焦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居民健康公平、消除家庭多维贫困以及提升城市幸福感等四个核心议题,系统探讨了空气质量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影响机理,以期寻求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的最佳路径。

林锋[9](2018)在《浅析室内空气污染》文中指出科技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居室装修日益豪华,随之而来的室内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重。本文简要论述了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成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建议。

郭滢[10](2018)在《健康城市环境设计绿地再分配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文中提出健康城市环境设计是中国城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主旨为构建符合健康标准、生态环保且满足公众生活需求的健康城市环境。发展之初是基于欧洲工业革命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现状,且为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而提出的“Utopia”城市规划思想。此后,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健康城市为今后全球城市发展目标。198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Leonard J.Duhl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Trevor Hancock教授提出健康城市概念雏形以及11项建设标准。1986年,WHO开展欧洲健康城市计划,确认了健康城市的具体概念与建设标准。其在所公布的众多建设标准中强调,健康城市应着重考虑其“居民”需求以及资源的公平分配,应将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合理作为构建健康城市环境的基础,并构建可以培育健康行为生成的空间环境。因而,欧洲国家最初在建设健康城市时,设立物理环境指标与心理环境指标两个层面以满足公众需求,尤其将老龄人需求作为健康城市的核心指标设定。与欧洲健康城市的发展历程不同,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是与卫生城市建设并行发展。早期侧重公共疾病卫生的防护,后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居民健康,则偏重对于生活环境质量、卫生条件的提高。目前,中国的健康环境建设由于缺少客观量化方法,未能建立满足城市建设需求与环境资源配置模型,也未对城市问题产生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且未能量化基地建设需求,致使环境设计过于注重形式美学的表达,忽视了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负面因素的有效控制,造成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建设理念与实践分离现状。论文提出将数据分析方法融入环境设计,客观量化分析城市现有环境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基于不同模型构建原理,提出修正方案,以促进健康城市环境的构建。论文旨在不改变城市现有土地使用现状,基于数据分析方法,对城市环境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微观改善。论文通过对健康城市、健康环境及WHO公布的各类指标、建设指南等文献的梳理,明确健康城市的构建基于物理指标与心理指标两方面。物理指标以环境质量为体现;心理指标以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论文基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GIS Lab所提供的技术支持,以达成健康城市物理环境指标及心理环境指标为目的,选择对城市范围绿地空间进行重新分配,以检测空气质量作为测量城市健康的物理指标案例;对居住区范围绿地空间的重新分配,以检测公众需求偏好作为健康城市的心理指标案例。利用不同数据分析方法,辅助设计者对不同尺度的绿地空间资源合理再分配,改善由主观环境设计导致的绿地资源配置不平衡所引发的城市问题,从而证明有效的城市环境资源分配是促进城市健康以及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培育的最优化方法。实验一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大尺度绿地资源的重新配置,针对性的缓解健康城市物理环境中由交通主要污染物NO2引发的空气污染问题。论文利用E-cognition软件对天津市23个空气检测站点方圆4×4公里范围内,空间分辨率为0.1m的地理信息图像中的土地性质进行分类,通过导入所收集的天津市23个空气检测站点2015年全年NO2污染物浓度值,利用LUR模型确定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与交通污染主要污染物NO2的关联度。研究发现,植被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系数r=-0.5,p<0.01),而交通主次干道路对增加空气污染有显着影响(r=0.60,p<0.01)。实验通过LUR模型解释了在测量NO2浓度中84%的总方差。利用相应的LUR模型系数(Coefficient)确定土地覆盖改造策略,计算了土地覆盖类型对NO2浓度的影响,替换对空气污染物产生吸附作用的土地类型并进行绿植覆盖,量化可以减少的与交通有关的空气污染NO2浓度。论文通过对美国、韩国等地的实地调研,证明实验中所提技术在实际中可以完成。实验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中国深圳、北京、香港、澳门、美国、韩国等地的实地建设现状调研结果为研究依据,基于偏好模型,通过对小尺度绿地空间资源的重新配置,构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偏好模型与环境空间模型,针对性的解决健康城市中由于不满足老年人需求偏好而导致的绿地公共空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论文对全国12省市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1435份样本。通过SPSS统计分析结果可知,98.4%的老年人需求绿地活动空间,68%的老年人积极参与绿地空间活动。通过类间距离远近分析,确定老年人对活动项目具有明确偏好,如散步、聊天等,发现空间的集聚性影响老年人的空间使用率。依据分析结果,建立老年人个体特征、行为习惯需求与环境空间使用理论关系模型。依据活动偏好对应的绿地空间统计结果,建立老年人环境空间偏好模型和实际环境空间供给最优化模型,从而进一步合理划分城市绿地空间。论文的两个实验结果显示,有针对性的替换土地类型、修正城市绿地空间配置、合理划分绿地空间、构建绿地形态,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浓度。通过提升城市绿地功用及绿地空间的聚集效用,促进居民健康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健康城市环境的构建之中,通过平衡公众需求与土地利用的结构比重,满足健康城市环境中关于物理健康环境以及心理健康环境的建设需求。作为科学的环境设计方法,可以为城市建设者、决策者提供客观建设依据,促进城市健康环境的构建。

二、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物样本检测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地点选择
    2.2 实验志愿者招募
    2.3 环境样本采集及分析
        2.3.1 环境样本采集所需仪器和试剂汇总
        2.3.2 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
        2.3.3 操作过程
    2.4 生物样本采集及分析
        2.4.1 生物样本采集所需仪器和试剂汇总
        2.4.2 肺功能指标检测
        2.4.3 血常规指标采集及分析
        2.4.4 血液炎症因子指标采集及分析
        2.4.5 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DNA损伤分析
    2.5 统计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特征
    3.1 保定市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特征
    3.2 实验所选暴露环境的污染特征
    3.3 实验所选暴露环境的甲醛和TVOC的污染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污染浓度差异对生物样本的影响
    4.1 室内污染浓度差异对人呼吸系统的影响
        4.1.1 研究肺功能指标的意义
        4.1.2 暴露实验期间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4.2 室内污染浓度差异对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
        4.2.1 研究血常规指标的意义
        4.2.2 受试者血常规水平超标情况
        4.2.3 暴露前后受试者血常规水平差异
        4.2.4 各组受试者血常规水平之间的差异
    4.3 室内污染浓度差异对人体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4.3.1 研究炎性细胞因子的意义
        4.3.2 暴露前后受试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4.3.3 各组受试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
    4.4 室内污染浓度差异对人DNA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4.1 研究DNA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的意义
        4.4.2 暴露前后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空气综合污染对生物样本水平的影响
    5.1 室内空气综合污染对人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
    5.2 室内空气综合污染对人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5.3 室内空气综合污染对人体氧化应激水平、DNA损伤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生物样本间的相关性
    6.1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生物指标间的相关性
    6.2 生物样本之间的相关性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方法建立
    7.1 评价方法选择及模型建立
    7.2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等级的计算
    7.3 生物样本综合指数的计算
    7.4 基于生物样本综合指数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等级分级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救济现状
    第二节 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正当性
        一、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现状
        二、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必要性
        三、职业病患者提起民事侵权诉讼的合理性
第二章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正当性
    第一节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合理性
        一、工作场所所属“环境”范畴的界定
        二、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行为的界定
        三、工作场所装修污染损害事实的界定
        四、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因果关系的界定
    第二节 适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优越性
        一、环境侵权诉讼与一般侵权诉讼的比较
        二、环境侵权诉讼与工伤保险赔偿的比较
第三章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比较法研究
    第一节 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的相关案例
    第二节 工伤保险制度与民事侵权竞合的比较法研究
    第三节 工作场所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
第四章 完善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保护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工作场所室内环境保护相关立法
        一、我国室内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工作场所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路径
    第二节 完善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协调机制
    第三节 明确工作场所装修污染受害者的环境侵权救济路径
    第四节 发挥指导性案例的示范性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3)针对甲醛处理的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室内环境空气现状
        1.1.2 当前室内空气治理技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技术
    2.1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
    2.2 大气压环境下辉光放电可行性分析
    2.3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空气净化机理分析
        2.3.1 等离子体去除甲醛机理
        2.3.2 等离子体去除其他污染物机理
    2.4 其他空气净化技术比较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净化装置中电极模块的设计与放电特性研究
    3.1 单侧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分析
    3.2 非均匀电场下介质阻挡放电极的设计
        3.2.1 碳纤维螺旋式电极放电特性与分析
        3.2.2 绝缘层厚度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分析
        3.2.3 碳纤维螺距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分析
    3.3 双侧金属片螺旋式电极放电特性与分析
    3.4 阵列式电极模块的放电特性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净化器的整体设计与研究
    4.1 净化器的构成及设计思路
    4.2 初效过滤模块及等离子体电源设计
    4.3 净化器的风道设计与流体仿真研究
        4.3.1 不同放电模块在风道中的流体模拟分析
        4.3.2 不同风道内的速度矢量分布与流体分析
    4.4 尾气处理层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空气净化器性能检测
    5.1 实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5.1.1 空气净化实验舱
        5.1.2 甲醛及臭氧检测仪
        5.1.3 气体污染物发生装置
    5.2 实验步骤及安排
    5.3 检测结果与分析
        5.3.1 放电模块的放电效果检测与分析
        5.3.2 甲醛自然衰减检测与分析
        5.3.3 净化层去除甲醛性能检测与分析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石河子市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家庭室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选择
        1.2 进行问卷调查
        1.3 问卷核对检查
        1.4 统计分析
    2.研究对象
        2.1 病例组选择
        2.2 对照组选择
        2.3 样本量计算
    3.研究方法
        3.1 问卷的编写
        3.2 问卷内容
        3.3 质量控制
        3.4 统计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分析
    2.发病情况
        2.1 过敏史
        2.2 围产及出生情况
        2.3 患儿居住环境情况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住宅开窗特性对室内甲醛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现状
        1.2.2 室内空气污染防治现状
        1.2.3 相关研究对本课题研究的借鉴和启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室内空气污染特性分析
    2.1 室内空气污染分类与调查
        2.1.1 室内空气污染分类
        2.1.2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调查
    2.2 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控
        2.2.1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
        2.2.2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控
    2.3 甲醛特性分析
        2.3.1 甲醛的理化性质
        2.3.2 甲醛的应用领域
        2.3.3 甲醛的来源与危害
        2.3.4 甲醛的防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材甲醛测试与扩散模型
    3.1 甲醛扩散原理
        3.1.1 传质理论
        3.1.2 甲醛扩散传质模型
        3.1.3 甲醛扩散经验模型
    3.2 建材甲醛测试
        3.2.1 实验方案
        3.2.2 数据统计分析
    3.3 甲醛扩散拟合分析
        3.3.1 甲醛浓度数据拟合
        3.3.2 甲醛扩散数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封闭状态下住宅的甲醛扩散特性分析
    4.1 CFD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4.1.1 CFD模拟控制方程
        4.1.2 数学模型
        4.1.3 物理模型
    4.2 封闭状态下住宅甲醛扩散特性分析
        4.2.1 关闭外门窗室内甲醛扩散模拟分析
        4.2.2 关闭外门窗室内甲醛扩散实测分析
        4.2.3 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窗状态下住宅甲醛浓度分布数值模拟
    5.1 开窗方式对甲醛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
        5.1.1 住宅开窗方式
        5.1.2 住宅室内甲醛排放速率对比
        5.1.3 住宅室内甲醛浓度分布
        5.1.4 不同位置对比分析
    5.2 开启角度对甲醛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
        5.2.1 住宅室内甲醛排放速率对比
        5.2.2 住宅室内甲醛浓度分布
        5.2.3 不同位置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学业成果
致谢

(6)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仪器和设备
    2.3 检测方法
    2.4 研究方法
        2.4.1 收集数据
        2.4.2 统计分析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室内场所基本概况
    3.2 住宅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1 不同室外条件下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2 不同楼层高度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3 使用不同顶棚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4 不同壁柜安装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5 使用不同地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6 使用不同墙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2.7 不同家具摆放情况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3 住宅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3.3.1 住宅氡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3.2 住宅甲醛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3.3 住宅苯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3.4 住宅氨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3.5 住宅TVOC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4 办公场所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1 不同室外条件下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2 不同楼层高度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3 使用不同顶棚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4 不同壁柜安装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5 使用不同地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6 使用不同墙面材料时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4.7 不同家具摆放情况的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
    3.5 办公场所室内气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3.5.1 办公场所氡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5.2 办公场所甲醛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5.3 办公场所苯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5.4 办公场所氨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5.5 办公场所TVOC浓度水平影响因素
    3.6 不同功能室内场所气体污染物浓度的差异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立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主要案情
        (二)案件审判
        (三)案件争议焦点
        (四)案例争议问题评析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室内装修污染的法律界定及性质厘析
    一、室内装修污染的基本概念
        (一)室内装修污染的概念界定
        (二)室内装修污染的分类
        (三)室内装修污染的特殊性
    二、室内装修污染侵权的性质
        (一)室内装修污染构成环境污染侵权
        (二)室内装修污染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
    三、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与相关责任之辨析
        (一)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与一般侵权责任的辨析
        (二)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与室内装修污染违约责任的辨析
第三章 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立法缺失
    一、现有相关法律规定
        (一)宪法的规定
        (二)基本法及司法解释中相关的规定
        (三)行政规章、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二、存在的立法问题
        (一)室内装修污染防治立法方面存在漏洞
        (二)现行室内环境标准规范不够完善
        (三)室内装修污染环境侵权责任认定困难
        (四)室内环境检测制度不规范、不完整
第四章 完善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立法建议
    一、完善室内装修污染相关法律体系
        (一)明确室内环境在《环境保护法》中的地位
        (二)制定专门的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法
    二、完善现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适当修改有关标准
        (二)出台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新标准
        (三)针对不同主体制定不同标准
    三、确定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
        (一)室内装修污染环境侵权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二)将因果关系具体化
    四、建立健全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制度
        (一)建立室内环境污染强制性的检测制度
        (二)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主体的从业资格
        (三)建立建材产品生产、销售与检测机构的分离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理论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8)空气质量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影响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价值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1.3.2 环境不平等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1.3.3 多维贫困的应用研究
        1.3.4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其测度方法
        2.1.1 民生发展的内涵
        2.1.2 环境不平等与健康不平等
        2.1.3 贫困与多维贫困
        2.1.4 个人幸福感与地区幸福感
    2.2 空气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2.2.1 空气质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机理
        2.2.2 空气质量不平等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机理
        2.2.3 空气质量对贫困的影响机理
        2.2.4 空气质量对幸福感的影响机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污染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建模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多层线性模型
        3.3.1 无条件均值模型
        3.3.2 随机截距模型
        3.3.3 混合效应模型
    3.4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3.4.1 分层卡方检验结果
        3.4.2 无条件均值模型的估计结果
        3.4.3 随机截距模型的估计结果
        3.4.4 混合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
        3.4.5 模型比较与残差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空气污染不平等与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度量与耦合协调性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数据说明
    4.3 不平等的度量方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4.3.1 Theil指数
        4.3.2 耦合协调度模型
    4.4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4.4.1 空气污染水平的不平等程度
        4.4.2 居民健康水平的不平等程度
        4.4.3 耦合协调性分析与“首要不平等污染物”的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质量对中国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数据说明
    5.3 A-F双界限法与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指数(CFMPI)
        5.3.1 A-F双界限法
        5.3.2 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
    5.4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5.4.1 中国家庭多维贫困指数
        5.4.2 空气质量对多维贫困的影响
        5.4.3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空气质量对中国城市幸福感的影响建模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城市幸福感的度量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
        6.3.1 熵值法
        6.3.2 空间计量模型
    6.4 实证结果与讨论分析
        6.4.1 城市客观幸福指数(UHI)及其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6.4.2 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6.4.3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与学科竞赛
附录D 第6章相关数据

(9)浅析室内空气污染(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及种类
    2.1 室内空气污染成因
        2.1.1 室内装修材料及装饰材料
        2.1.2 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
        2.1.3 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2.1.4 室外大气的污染
        2.1.5 厨房油烟
3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特点
    3.1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3.1.1 甲醛[5]
        3.1.2 苯及苯系物[6]
        3.1.3 氨
        3.1.4 氡及其子气体
4 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标准[7]
    4.1 规划设计阶段标准
    4.2 施工验收阶段标准
    4.3 运行管理阶段标准
    4.4 材料、构件和设备等产品标准
5 室内空气污染相关防治措施
    5.1 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管
    5.2 绿色装修
    5.3 通风防治
    5.4 植物净化
    5.5 全面综合防治

(10)健康城市环境设计绿地再分配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建设现状与传统环境设计
        1.1.2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1.1.3 城市的健康构建与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健康城市的构建需求与数据分析方法
        1.2.2 环境设计的健康需求与数据分析方法
    1.3 研究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1.3.1 健康城市与健康城市环境设计
        1.3.2 城市绿地及相关概念的区分
        1.3.3 数据分析与环境设计方法的更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理论与量化分析
        1.5.2 技术手段
        1.5.3 研究方法综述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框架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案例选取——基于健康城市建设指标的两个实验案例
        1.7.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健康城市环境与数据分析的理论研究现状
    2.1 健康城市与健康环境的研究现状
        2.1.1 健康城市的概念界定
        2.1.2 健康环境的概念界定
        2.1.3 健康城市与健康环境的研究方向
        2.1.4 健康城市起源发展与指标设立的历史沿革
    2.2 城市绿地的研究现状
        2.2.1 城市绿地的概念界定
        2.2.2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界定
        2.2.3 健康城市中的绿地系统研究
    2.3 数据技术发展在设计领域的运用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健康城市环境绿地再分配中的数据统计
    3.1 实验选取:健康城市的基础指标(物理指标)——空气质量
    3.2 案例背景研究—健康城市环境中的空气污染问题
        3.2.1 健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研究现状
        3.2.2 健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负面影响
        3.2.3 健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与政策
        3.2.4 健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治实验研究
    3.3 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3.3.1 基地现状调研
        3.3.2 基地图像采样
        3.3.3 健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数据搜集
        3.3.4 城市环境中16 种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3.4 图像分割与城市绿地系统数据转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健康城市环境绿地再分配中的数据分析——LUR模型应用与空气污染物NO_2的实验
    4.1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的建立条件
    4.2 不同类型土地分类覆盖讨论以及土地可修复面积
    4.3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的城市环境设计绿地分配方案
        4.3.1 土地分割图像数据提取
        4.3.2 图像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4.3.3 设计实施
        4.3.4 绿植覆盖方案优化选择
    4.4 修正的9 种土地类型修复已建成参考案例
        4.4.1 居住区-工厂
        4.4.2 城市主次干道-小径-城市高架桥
        4.4.3 城市公共空间-草地-裸露土壤
    4.5 构建物理健康环境的环境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健康城市环境绿地再分配中的空间划分——偏好模型应用与公共空间绿地配置实验
    5.1 实验选取:健康城市的建设核心(心理指标)——公众行为需求
    5.2 案例背景研究——健康城市环境中的公众需求
    5.3 案例建设现状实地比较调查——城市绿地空间设计调查
        5.3.1 中国城市绿地空间使用现状调研
        5.3.2 美日韩绿地空间使用现状调研
    5.4 实验样本研究现状
    5.5 城市绿地空间使用行为方式研究
    5.6 绿地空间活动需求调查与分析
        5.6.1 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5.6.2 样本个体状态与行为偏好调查分析
        5.6.3 样本结果统计
    5.7 健康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个体特征、行为需求偏好
        5.7.1 个体特征、生活需求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5.7.2 个体特征中的家庭角色影响
        5.7.3 个体特征、生活需求、行为选择与环境构成理论模型
    5.8 个体偏好模型与绿地再分配中的空间划分
    5.9 构建心理健康环境的环境设计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不足
    6.1 健康城市环境设计绿地再分配中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展望
    6.3 论文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参与说明
致谢

四、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物样本检测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评估方法研究[D]. 孟晓郁. 河北大学, 2021(09)
  • [2]工作场所装修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研究[D]. 任玥.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3]针对甲醛处理的等离子体室内空气净化器研制[D]. 翟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石河子市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家庭室内危险因素分析[D]. 武玉华.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住宅开窗特性对室内甲醛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D]. 李东倩. 南华大学, 2020(01)
  • [6]沈阳市改装室内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吴浩岚.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我国室内装修污染的立法问题研究[D]. 裴婷婷.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1)
  • [8]空气质量对中国民生发展的影响建模研究[D]. 靳雁淋. 湖南大学, 2019(07)
  • [9]浅析室内空气污染[J]. 林锋. 江西化工, 2018(05)
  • [10]健康城市环境设计绿地再分配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D]. 郭滢. 天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与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