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

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

一、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逵[1](2020)在《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溶剂型防污涂料在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有机溶剂,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因此研发水性涂料是其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水性有机硅涂层并没有明确的固化机理,对于有机硅乳液作为主要成膜物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有机硅乳液作为成膜物,硅烷偶联剂作为固化剂,有机锡作为催化剂,成功制备出三组份水性低表面能防污涂层。通过探究固化剂类型和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得到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基础配方为有机硅乳液(A组份):KH-570(B组份):有机锡(C组份)质量比为10:0.5:0.1。以阳离子型有机硅乳液和阴离子型有机硅乳液为成膜物,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接触角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表面形貌观察以及防污性能测试表征水性有机硅涂层,从而探究乳化剂对有机硅涂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会减少海洋细菌在涂层表面的附着量,使得水性有机硅涂层可以更好的防止污损生物的附着;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的阳离子型有机硅乳液作为成膜物时,得到的水性有机硅涂层具有较为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防污性能。为解决粉体团聚的问题,本文采用润湿分散剂处理纳米粉体,使得纳米粉体可以稳定分散在水中,制备气相SiO2浆料和CNTs/气相SiO2浆料,并对其进行分散稳定性测试和粒径大小表征。润湿分散剂SD5027含量为1%时,制备出的气相SiO2浆料的稳定性最佳。润湿分散剂W996添加量为1%,CNTs的添加量为4%时,制备出的CNTs/气相SiO2浆料稳定性最好。将纳米浆料添加到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基础配方中,制备出纳米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并对复合涂层进行表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表征。气相SiO2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中,气相SiO2提高了涂层的疏水性,并在其浆料含量为15%时,复合涂层的疏水性最好,表面自由能达到最低值11.96 mJ/m2,涂层的断裂强度和延伸率最为优异。在CNTs/气相SiO2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中,探索了不同官能化改性后CNTs浆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当CNTs/气相SiO2浆料含量为15%时,复合涂层表面自由能T13>TC13>TH13,表面自由能最低9.0 mJ/m2,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TC13<TH13<T13,普通CNTs对涂层的力学性能增强效果明显,羧基和羟基改性CNTs会影响涂层的交联行为,从而无法达到较好的增强效果。

夏敬旺[2](2020)在《M相二氧化钒粉体的水热法制备、改性及其在智能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具有热致相变特性的金属氧化物,其相变温度接近室温,在智能窗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目前,智能窗用沉积法、溅射法、蒸镀法等方式直接制备VO2无机镀膜玻璃的研究较多,但其制膜工艺复杂、成本高、成膜面积小,因而不适合规模化生产,利用基于VO2纳米粉体的涂膜技术能有效克服上述缺陷,同时纳米复合薄膜在太阳能调节能力和可见光透过率上也较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有关VO2纳米粉体基复合薄膜的报道甚少,且至今仍未实现商业化应用,其主要存在三个限制因素:一,纯净的VO2(M/R)超细粉体难以工业化制备;二,VO2的相变温度为68℃,对于人类正常生活所需环境温度而言偏高;三,VO2长期暴露于空气、水分中容易被逐渐氧化为五氧化二钒,失去相变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完成了三个体系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结果如下:(1)M相VO2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本论文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M相VO2超细粉体,以五氧化二钒为钒源,肼单盐酸盐为还原剂,通过控制盐酸和氨水的滴入量制得前驱体悬浊液,探索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对产物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将VO2粉体配制成浆料进而涂膜,通过优化浆料配方和涂膜工艺,制备的VO2薄膜具有可见光区的透过率高,太阳能调节能力强等优异光学性能。并通过XRD、SEM、TEM、DSC和UV-3600等测试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均会对粉体的成分和晶体结构造成影响,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为240℃,水热时间24 h,填充度为50%,此时能直接合成M相VO2粉体,粉体纯度高,形貌呈类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23.2 nm,通过DSC,UV-3600对粉体和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进行评价,DSC显示VO2粉体的相变温度为54.6℃,透过率光谱表明薄膜在低温下可见光透过率为57.59%,其在1500 nm处的的调光效率(NIRSE)为33.30%,太阳能调节能力为14.17%,具有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通过将粉体添加入不同涂料中,均展现出一定的控温能力。(2)钨掺杂VO2粉体及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在(1)的基础上,以钨酸铵为掺杂剂,制备了不同钨掺杂含量的粉体及薄膜,探究了不同钨掺杂含量对VO2粉体晶体结构,形貌,相变温度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二氧化钒薄膜的光学性能,隔热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定掺杂范围内,钨原子掺杂不改变VO2粉体的物相和形貌,随着钨源含量的增大,实际掺入的比例会降低,掺杂效率先上升后下降,每掺入1 at%的钨原子(与钒元素的摩尔比)平均可降低相变温度11 K,钨掺杂量为1.5 at%时可将二氧化钒粉体相变温度降至室温附近,钨掺杂对薄膜透过率影响不大,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会削弱薄膜的太阳能调制效率,热滞回线宽度会下降,通过隔热膜温度测试仪对薄膜隔热效果进行评价,不同钨掺杂含量的薄膜在一段时间照射后玻璃下侧隔热温度会上升然后逐渐稳定,钨掺杂含量越高,平台温度出现的时间越短,最终隔热温差越小,钨掺杂含量为0.5 at%的薄膜综合性能最佳,在低温下可见光透过率为43.33%,其在1500 nm处的的调光效率(NIRSE)为30.95%,太阳能调节能力为9.46%,相变温度Tc=31.9℃,隔热温差为7.8℃。(3)为了提高VO2涂层可见光透过率,对VO2纳米颗粒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本论文通过使用Stober法,以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对VO2粉体进行SiO2包覆,并将VO2@SiO2粉体制备成薄膜,结果表明:VO2@SiO2复合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由纯VO2薄膜的57.59%提升至69.04%,增幅达19.9%,仍保持优异的太阳能调节效率(ΔTsol=12.73%)。此外,通过在VO2粉体表面包覆一定厚度SiO2,可以大大提高VO2涂层的抗氧化性,最后尝试用十三氟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VO2@SiO2表面接枝改性,得到兼具稳定性与超疏水特性VO2@SiO2-F粉体及薄膜。

陈云翔[3](2020)在《复合结构二氧化钒基纳米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氧化钒(VO2)是一种典型的热致变色材料,在68°C附近出现可逆的金属-半导体相变,并伴随光学性能的巨大变化,对近红外波段的透过率由低温时的高透过变为高温时的高反射状态。利用这种热致变色特性可以研发VO2温控智能节能窗,实现对太阳热的自动调控,其在建筑节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在VO2智能窗的研发中主要采用两种制备方式,即在玻璃上直接镀膜,如广泛应用于工业镀膜的磁控溅射物理镀膜方式,和首先制备出VO2纳米粉体,再与适当的高分子材料复合,形成贴膜或涂料等化学制膜方式。其中,基于VO2纳米粉体的化学制备方式,由于设备和工艺相对简单,薄膜光学性能优异,以及颜色等性能调节范围大等突出优点,获得工业界的极大重视。但是,实现以化学方式制备的VO2智能窗的产业化仍然存在若干瓶颈课题,如薄膜可见光透过率(Tlum)和太阳能调节效率(ΔTsol)低,特别是由于VO2化学价多变,在复杂苛刻的应用环境中容易产生化学结合状态的变化,从而失去温控相变功能,实现VO2智能窗的耐候与稳定是其应用中的巨大挑战。最后,在实现温控智能调节的同时实现智能窗的多功能化,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多功能薄膜的研发也成为了目前智能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VO2温控智能窗的上述瓶颈问题,在本论文中,通过合成复合结构的VO2基纳米粉体,对VO2纳米颗粒进行改性与保护,以提升VO2薄膜的光学性能与耐候稳定性。之后利用改性后的VO2基复合粉体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VO2基热致变色薄膜,并对其光学性能与耐候稳定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性能提升的作用机理。最后,将性能优异的VO2薄膜与亲/疏水材料进行复合,最终得到多功能VO2基热致变色薄膜,对VO2智能窗在建筑节能领域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如下:(1)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尺寸较小且分散性好的VO2(M)纳米粉体。之后分别采用TEOS(正硅酸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NH3·H2O体系与Na2Si O3-H2SO4体系,对合成的VO2进行Si O2壳层包覆,得到了复合结构的VO2@Si O2纳米粉体。对复合粉体的光学性能及耐候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其性能提升主要体现在耐候稳定性方面:在60°C,9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无包覆的VO2纳米粉体在72 h后完全失去相变性能,采用Na2Si O3-VO2体系合成的VO2@Si O2复合粉体仍保有25.3%的相变性能。(2)使用抗坏血酸(AA)对VO2纳米粉体进行预处理,得到了AA-VO2复合粉体。AA分子通过C-O-V键结合在VO2纳米颗粒表面,使VO2表面形成H掺杂HxVO2壳层。经过AA处理后的VO2复合粉体在溶液中的抗氧化性与耐酸性提升,能够在1 mol/L过氧化氢溶液与0.5 mol/L硫酸溶液中保持相对稳定。此外AA-VO2复合粉体耐候稳定性提升,在60°C,90%相对湿度下,经过3天老化实验后焓值仅降低0.9 J/g。经过10天老化实验后,粉体仍保有56.3%的相变性能。(3)以氧化锌为包覆VO2纳米颗粒的壳层材料,成功合成出Core-Shell结构的VO2@Zn O复合粉体。相比于VO2薄膜,VO2@Zn O薄膜光学性能与耐候稳定性能提升明显:可见光透过率Tlum由38.9%提升至51.0%(提高了31.1%),太阳能调节效率ΔTsol由17.2%提升至19.1%(提高了11.0%),且在60°C,9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经过1000 h的老化测试后,太阳能调节效率ΔTsol从19.1%仅降低至14.7%,仍保有约77%的热致变色性能。该综合性能已能够满足VO2智能窗的实际应用要求。(4)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与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PFDTES)为反应前驱体,分别制备出Si O2基亲水涂料与F-Si O2基疏水涂料,并与VO2薄膜进行复合,得到了疏水/防雾多功能VO2基薄膜。此外,表面的疏水层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VO2薄膜的耐候稳定性,结果显示在60°C,90%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VO2复合薄膜的太阳能调节效率从初始时ΔTsol=16.0%,经过120 h后降低至11.9%,240 h后ΔTsol为8.3%,仍保有约51%的调节性能。相比于普通的VO2薄膜,耐候稳定性能提升约4~5倍。

苟菁[4](2019)在《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玻璃顶棚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但夏季气候炎热,玻璃顶棚不仅可以透过大量的紫外线和太阳光,而且内部空间温度较高,隔热涂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但玻璃表面极其光滑,现有的隔热涂料使用的除隔热功能填料外的基础填料主要是为重钙粉等传统惰性填料,对玻璃表面的附着力不够,并且经过雨水冲刷后容易剥落,影响其外观和使用。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研制一种基本性能优异,隔热性能满足要求的适用于建筑玻璃顶棚上的隔热涂料,对涂料性能的优化和建筑能耗的降低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选用生石灰为钙质原料,石英砂和白炭黑为硅质原料,通过动态水热合成工艺制备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并利用XRD、TEM和DSC-TG等方法对其进行性能表征。以该粉体替代传统惰性填料,作为涂料的基础填料,SiO2气凝胶、红外陶瓷粉、空心玻璃微珠为隔热功能填料,纯丙乳液为基料,制备出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并研究了该隔热涂料的基本性能及隔热性能,同时,对纳米水化硅酸钙对隔热涂料的改性机理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S摩尔比为1、恒温温度为120℃、恒温时间为10h的工艺参数下,通过动态水热合成工艺可制备出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A(硅质原料:白炭黑)和B(硅质原料:石英砂)。其中,A粉体比表面积为165.74m2/g,主要由无定型的箔片状结构组成,粒径约在50100nm之间,B粉体比表面积11.07m2/g,呈纤维状,该纤维状链长约在50200nm之间。以制备出的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为填料,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通过试验确定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配比为:纯丙乳液掺量为37.6%,纳米C-S-H粉体掺量为18.9%,空心玻璃微珠掺量为2.1%,SiO2气凝胶掺量为3.0%,红外陶瓷粉掺量为3.3%,水的掺量为30.7%,并以该配比制备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纳米水化硅酸钙对隔热涂料的基本性能改善效果显着,并且,A粉体的改善效果优于B粉体。其中,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A)的耐水性能为403h,耐碱性能为243h,远优于国家优等品标准,同时,其附着力为2级,耐洗刷性能为3200次,与钛白粉隔热涂料相比,耐水耐碱性能提高了34倍,耐洗刷性能提高了约2倍。同时,基本性能改善效果更好的纳米水化硅酸钙(A)制备的隔热涂料隔热温差为10.3℃,导热系数为0.147W/(m·K),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对比率为63.2%,具有一定的透光性。由SEM观察可知,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基体结构较为致密,隔热组分均匀地分布在涂料基体中,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对隔热涂料改性机理在于:在成膜过程中,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的比表面能逐步释放,增强了与有机高分子链的结合力,同时,该粉体粒径小,颗粒级配好,使涂料基体更加紧密。本实验制备的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附着力和耐洗刷性等基本性能明显改善,并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和透光性,适宜使用在建筑玻璃顶棚上。

秦秋生[5](2019)在《HPE重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HPE)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硬度较高质脆,较多的极性基团存在于分子链段中,具有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制的漆膜的柔韧性较差,无法满足工业管件的防腐需求等问题。为满足更好的实际应用要求,需要对HPE涂料进行改性。本论文设计了用热塑性性丙烯酸树脂改性HPE柔韧性制做单组分快干涂料,极大的满足了铸管管件类产品的快节奏生产和高防腐的需求。本文着重研究了丙烯酸的种类、用量对HPE改性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颜、填料改性条件以及对涂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等方法确定了涂料较佳配方。通过机械性能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接触角测试、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浸泡实验等方法来研究涂层体系的性能。研究发现,采用具有合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丙烯酸树脂可明显提高涂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漆膜的柔韧性。本课题采用具有优良防腐性能的丙烯酸树脂YZ-T105对HPE进行共混改性,可显着改善HPE漆膜柔韧性。当HPE树脂与60%丙烯酸树脂YZ-T105溶液控制质量比在3:2,混合溶剂配比控制在4:1,树脂与混合溶剂比2:1时,清漆漆膜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电化学交流阻抗性能优异,涂层电阻Rp高达1.8× 1010Ω·cm2,具有很好抗渗性能。本课题使用功能性粉体滑石粉、云母氧化铁、钛白粉和硫酸钡做颜、填料,采用硅烷偶联剂Z-6173对颜、填料进行改性,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粉体的接触角均能达到110-120度,使颜填料粉体表面状态由亲水转变成亲油,在树脂中可均匀分散。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果证明,硅烷偶联剂与粉体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涂料较佳配方。当60%丙烯酸树脂YZ-T105溶液用量为8g,HPE树脂用量为12g时,滑石粉用量为10g,云母氧化铁用量为3g,钛白粉和硫酸钡用量分别为4g和3g,消泡剂及流平剂等助剂适量的条件下,涂料的涂层具备优异的防腐性能。经3.5%NaCl溶液浸泡60天后漆膜阻值在1.6x1010Ω·cm2,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常温下,防腐涂层分别在10%浓度的酸、碱腐蚀介质中浸泡7天后,涂层均无明显变化;在经过500小时盐雾试验结束后观察漆膜无气泡、脱落情况,漆膜完好。综上所述,本课题制备的HPE重防腐涂料涂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完全符合铸管类工业防腐涂层体系的标准使用要求。

王春晓[6](2019)在《纳米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见光和红外光是组成太阳光谱的一大部分,通过它们辐射的热量占到整个太阳辐射热的93%。通常玻璃对太阳光的透过缺乏选择性,不能减少因热辐射带来的温度变化,还会因为较差的隔热性而导致温度的流失。于是研究和制备一种在不影响可见光透过,而对近红外光进行吸收或反射的玻璃透明隔热材料至关重要。在隔热涂料中,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对红外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优异,但是由于较高的成本阻碍大多数纳米材料在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粉体对太阳光谱具有较好的选择透过性,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较高,在红外光区的阻隔屏蔽性能优良,且纳米ATO粉体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是制备纳米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优良填料。本论文针对纳米ATO粉体的制备、ATO水性分散浆料的制备和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得到ATO粉体的最佳制备方法、水性分散浆料和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最佳工艺。主要的研究如下:1.AT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以SnCl4·5H2O和SbCl3为主要原料,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FTIR分析对制备的ATO粉体进行表征,考察锑掺杂量、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及时间对ATO纳米粉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Sb掺杂度为7%的ATO前驱体,在800℃下煅烧4h后,得到晶体大小为25nm的金红石四面体型ATO粉体。2.纳米ATO水性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使用自制的纳米粉体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水性浆料体系,主要考察球磨工艺、超声、pH、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水性浆料光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球磨机和超声对水性浆料进行分散,并加入总体系质量3%的硅烷偶联剂KH570,在体系pH值为9时,制备得到稳定、均匀分散的纳米ATO水性浆料,浆料中的纳米ATO颗粒的平均大小为80nm。3.纳米ATO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以水性聚氨酯SX-246和纳米ATO水性浆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共混法制备隔热防辐射涂料,用线棒涂布器制备涂膜,考察涂膜厚度、ATO浆料含量对涂膜光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X-246水性聚氨酯与水性ATO浆料通过共混法以体积比7:3制备得到了纳米ATO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用线棒涂布器制成60μm玻璃涂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是72.35%,红外阻隔率达到了45.56%,隔热效果优于市售汽车隔热膜。

陈亚君[7](2019)在《钨掺杂氧化锡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不断减少,节约能耗已经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城市建筑中大量的玻璃门窗和幕墙的使用使得人们在室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但与此同时太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室内,夏季屋内温度升高增加空调、冰箱等制冷电器的使用,这使得建筑能耗不断增长。建筑能耗占人类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一种有效的解决建筑物能耗的方法是在玻璃上涂抹透明隔热涂料。目前透明隔热涂料功能填料有:铟锡氧化物(ITO)、锡锑氧化物(ATO)、镓锡氧化物(GTO)、和钨青铜(MxWO3)等,由于含有毒性元素铟、锑,且铟、镓和钨属于稀有元素其价格昂贵,这些原因限制它们在涂料中的应用,所以当下首要任务是寻找一种安全无毒、高效且价格便宜的功能填料。本论文以SnCl4·5H2O和Na2W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钨掺杂氧化锡(WTO)粉体,考察钨元素的摩尔掺杂比例、煅烧温度和水热温度对产物的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比例和煅烧温度对WTO光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钨的摩尔掺杂比例为1%、煅烧温度为900℃、水热温度为180℃下制备的WTO具有最优的光学性能。WTO粉体可见光透过率达到65%,近红外区的透过率平均值为30%。将制备的WTO粉体与水性丙烯酸树脂复合制成涂料,涂膜在玻璃板上测试透光性和隔热性,涂膜透光性达到67.47%,涂膜玻璃和空白玻璃温差达到15℃。

王峰义[8](2018)在《宏量制备的金属纳米粉体功能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属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热、声、光、电磁等性能,在固体推进剂、火炸药、微波吸波、抗菌纺织品、自修复润滑油、新能源、粉末冶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纳米材料的发展以应用为导向。已经发展出多种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如电爆法、蒸发冷凝法、溶胶-凝胶法、溅射法、球磨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产量低、易团聚、非纯纳米、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应用需要。固体推进剂和微波吸收材料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抗菌纺织品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为此,本论文通过金属纳米粉体宏量制备技术(MPNP)大量制备出铝、铁、钴、铜、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并研究其在固体推进剂、微波吸收和抗菌纺织品领域的功能化应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纳米铝粉的制备及其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通过MPNP,研发出NP-V型纳米粉体生产设备,并以大于200 g/h速率制备出单分散、核壳结构纳米铝粉。制备的纳米铝粉具有以下优点:低的初始氧化温度(Ton=509°C);高的能量释放能力(S/Δm*=19.98 k J/g);感度与微米铝粉(FLQT1)相当;与HTPB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提高HTPB推进剂燃速,降低压强指数。随着纳米铝粉含量的增加燃速增加幅度大幅提高,压强指数也大幅下降。添加3%纳米铝粉时压强指数由0.54降低到0.31,降低42.65%,添加8%纳米铝粉时压强指数降低到0.20,降低63.60%。2.纳米铁粉和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利用NP-V纳米粉体生产设备制备出分散性好的核壳结构纳米铁粉,将制得的纳米铁粉添加于PAN/油/DMF乳液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状结构的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通过MATLAB计算研究几何效应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同时计算得到不同频率下的匹配厚度。在阻抗匹配、介电损耗、磁损耗、高的衰减常数和几何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厚度为4.29 mm,频率为4.96 GHz时反射系数RL=-56.6 dB。在匹配厚度和匹配频率下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在2.00-18.00 GHz范围内反射系数RL≤-15.0 dB。3.纳米钴粉和钴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利用NP-V纳米粉体生产设备制备出核壳结构纳米钴粉,将制得的纳米钴粉嵌入碳纤维中制备出钴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该纳米纤维也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在厚度为5.21 mm频率为5.28 GHz时反射系数RL=-63.6dB,并且具有4.20 GHz的吸收频带(反射系数RL≤-10.0 dB)。在匹配频率和匹配厚度下,在2.24-18.00 GHz频率范围微波反射系数RL≤-10.0 dB。4.磁性氧化铁(Fe+2Fe2+3O4)纳米粉体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利用NP-V纳米粉体生产设备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状结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尤其是在高频段。在2.35 mm的厚度下,在9.36 GHz处反射系数RL=-59.0 dB。在仅有1.46 mm的厚度下,在15.52 GHz处,反射系数RL=-54.5 dB,并且具有为4.32 GHz的吸收带宽(反射系数RL≤-10.0 dB)。在匹配厚度和匹配频率下,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在小于2.66 mm的厚度下在8.20-18.00 GHz之间反射系数RL≤-30.0 dB。5.纳米铜粉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抗菌性能研究:利用NP-V纳米粉体生产设备制备出核壳结构纳米铜粉,将制得的纳米铜粉添加于染料中,在染色的同时将纳米铜颗粒附着于布料纤维表面。制得的纳米铜粉具有大的比表面积,添加于纺织品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纳米铜粉添加量≥0.3%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都高于98.25%;添加量为1.0%时抑菌率均达到100%。纳米铜粉用于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优异,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程佳佳[9](2011)在《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在乳液聚合和化学镀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论文针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聚四氟乙烯(PTFE)和纳米碳化硅(SiC)等粉体在实际应用中易团聚,难分散的难题,根据它们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分散方法,探索最佳分散条件,扩展其应用,以发挥它们的纳米效应。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以纳米SiO2硬度高、耐磨损、透光性好等特性,提高纳米S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膜耐磨性和透光率。纳米SiO2粉体表面含有大量硅羟基,具有亲水性,与有机相的相容性不好,为解决纳米SiO2与聚合物乳液的相容性,采用高压剪切分散法直接将纳米SiO2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中,再经原位聚合制得纳米S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探索了实验最佳配方,研究了最佳乳化剂配比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纳米SiO2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FTIR、TGA、UV-VIS、TEM、DLS等对复合乳液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高压剪切分散原位聚合法可有效阻止SiO2纳米粉体团聚,且SiO2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当SiO2添加量占单体总质量5%时,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与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比为2:1时,单体转化率、乳液稳定性及乳液成膜后热稳定性均最佳。聚四氟乙烯(PTFE)热稳定性高,自润滑性好,纳米SiC硬度高、耐磨、耐腐蚀。在化学镀镍工艺中,添加PTFE微米粉体和纳米SiC粉体,获得减摩、耐腐复合镀层用于工业模具。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分散方式对PTFE、SiC在镀液中分散的影响;并对Ni-P-PTFE、Ni-P-SiC复合镀层的成分、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盐浓度一定时,提高温度和pH值均能提高化学镀镍沉积速率,但温度高于90℃、pH值大于5.0时,镀液稳定性下降。Ni-P-PTFE、Ni-P-SiC复合镀层匀为非晶态结构。在超声分散和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下,PTFE微米粉体和纳米SiC粉体可以在镀液中均匀分散,稳定时间可以达到3小时;盐雾试验表明:Ni-P-SiC复合镀层耐腐蚀性比相同厚度的Ni-P镀层强得多。相同厚度的Ni-P-PTFE复合镀层耐腐蚀性比Ni-P镀层耐腐蚀性略差,但Ni-P-PTFE复合镀层自润滑性好,可用于各种橡胶模具镀层。

童剑[10](2010)在《纳米浆料的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纳米粉体在水性体系的分散及其在金属防腐涂料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水性纳米浆料稳定性。对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证明铝离子(Al3+)已经沉积到纳米TiO2粒子的表面且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也被吸附到了纳米粒子的表面;纳米浆料的粒径分布图表明,制备出的纳米浆料达到纳米级分散,通过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纳米粒子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常温储存稳定时间达到60天以上;分析了影响两种纳米浆料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两种纳米浆料的最佳分散手段均为高速搅拌40分钟并加上超声10分钟,且每次超声波的间隔时间为5秒;两种纳米浆料的最佳分散剂均为分散剂731A,且用量均在0.3%时效果最好;纳米TiO2浆料的最佳润湿剂为X-405,且最佳用量为0.2%,而纳米SiO2浆料的最佳润湿剂为875,且最佳用量为0.15%;纳米TiO2浆料的最佳pH值为10,而纳米SiO2的最佳pH值为11;将膨润土作为防沉剂,两种浆料的最佳用量均为0.2%。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两种纳米浆料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将两种纳米浆料加入到水性防腐涂料中,通过各种性能的测试表明:将纳米SiO2与纳米TiO2分别加入到水性丙烯酸防腐面漆中,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4‰和2‰,且添加2‰的纳米TiO2对面漆的各种性能的提高比添加4‰的纳米SiO2要好;若将二者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加入到面漆中,通过测试结果得出纳米SiO2与纳米TiO2的最佳质量比例和最佳综合添加量分别为2:1和5‰,此时其对面漆的各种性能的提高基本在添加2‰的纳米TiO2与4‰的纳米SiO2之间,即对于各种耐溶剂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的提高的程度的大小顺序是:纳米TiO2>复配后的纳米SiO2与纳米TiO2(其中mSiO2:mTiO2=2:1)>纳米SiO2。将纳米SiO2与纳米TiO2分别加入到水性环氧防腐面漆中,其最佳添加量均为3‰,二者复配加入到面漆中,最佳质量比例和最佳综合添加量分别为1:2和3‰,对水性环氧防腐面漆的各种耐溶剂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提高程度的大小规律与水性丙烯酸防腐面漆相同。利用纳米SiO2的三维网状的结构特性,将其制成浆料加入到水性丙烯酸防腐底漆和水性环氧防腐底漆中以提高致密性和各种耐溶剂性能,各自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4‰和3‰,此时对各自底漆的各种性能提高的程度最大。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底漆与面漆的配套使用。通过不同底漆与面漆的配套使用,得出在底漆与面漆中均添加纳米浆料时漆膜的效果最好,相比空白样其各种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通过空白底漆和添加纳米浆料的面漆配套与空白面漆与添加纳米浆料的底漆配套使用的结果对比,添加纳米浆料对面漆的各种性能提高的幅度比较大。

二、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论文提纲范文)

(1)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溶剂型防污涂层的研究现状
        1.2.1 自抛光型涂层
        1.2.2 仿生涂层
        1.2.3 低表面能涂层
    1.3 新型水性涂层的研究现状
    1.4 水性有机硅涂料的研究现状
    1.5 纳米粉体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2 水性有机硅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2.1 水性有机硅涂层的制备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涂层制备方法
    2.2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2.1 接触角
        2.2.2 表面自由能
        2.2.3 拉伸性能
        2.2.4 微观形貌
        2.2.5 交联密度
        2.2.6 红外光谱
        2.2.7 细菌附着与脱附实验
        2.2.8 舟形底栖硅藻附着与脱附实验
    2.3 交联固化反应原理
    2.4 水性有机硅涂层固化剂的选择
    2.5 固化剂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2.5.1 表界面性能
        2.5.2 拉伸性能
        2.5.3 交联密度
        2.5.4 微观形貌
        2.5.5 讨论
    2.6 乳液类型对涂层性能影响
        2.6.1 有机硅乳液表征
        2.6.2 涂层的化学结构
        2.6.3 涂层的交联密度
        2.6.4 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
        2.6.5 涂层的表界面特性
        2.6.6 涂层的力学性能
        2.6.7 涂层的细菌附着与脱附性能
        2.6.8 涂层舟形底栖硅藻附着与脱附性能
        2.6.9 讨论
    2.7 小结
3 水性纳米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 浆料的制备及表征
        3.2.1 浆料制备工艺
        3.2.2 浆料的表征方法
    3.3 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3.1 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
        3.3.2 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选择
        3.3.3 气相SiO_2浆料的粒径分布
    3.4 CNTs/气相SiO_2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4.1 润湿分散剂种类及用量选择
        3.4.2 不同官能团化CNTs/SiO_2浆料分散稳定性
        3.4.3 CNTs/气相SiO_2浆料粒径大小
    3.5 小结
4 纳米粉体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
    4.1 涂层制备
    4.2 涂层表征方法
    4.3 气相SiO_2浆料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性能表征
        4.3.1 表界面性能
        4.3.2 力学性能
        4.3.3 表面形貌
        4.3.4 讨论
    4.4 CNTs/气相SiO_2浆料复合水性有机硅涂层
        4.4.1 表界面性能
        4.4.2 力学性能
        4.4.3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M相二氧化钒粉体的水热法制备、改性及其在智能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
        1.2.1 热分解法
        1.2.2 溶胶-凝胶法
        1.2.3 水热法
        1.2.4 化学沉淀法
        1.2.5 氧化还原法
    1.3 VO_2粉体的改性
        1.3.1 掺杂VO_2粉体的研究进展
        1.3.2 包覆VO_2粉体的研究进展
        1.3.3 VO_2杂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其意义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过程
        2.3.1 VO_2粉体的制备
        2.3.2 VO_2@SiO_2的制备
        2.3.3 VO_2粉体的掺杂及改性
        2.3.4 浆料的配制
        2.3.5 薄膜的制备
    2.4 实验测试方法及表征
        2.4.1 X射线衍射仪(XRD)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3 X射线能谱仪(EDS)
        2.4.4 透射电镜(TEM)
        2.4.5 接触角测量仪(CA)
        2.4.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2.4.7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DSC)
        2.4.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4.9 隔热性能测试
第3章 M相 VO_2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
        3.2.2 VO_2薄膜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热温度的影响
        3.3.2 水热时间的影响
        3.3.3 DSC分析
        3.3.4 VO_2薄膜的光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钨掺杂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过程
        4.2.1 钨掺杂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
        4.2.2 钨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晶相的影响
        4.3.2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
        4.3.3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相变温度的影响
        4.3.4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产物光学性能的影响
        4.3.5 不同钨掺杂含量对薄膜控温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VO_2纳米颗粒表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过程
        5.2.1 VO_2@SiO_2的制备
        5.2.2 VO_2@SiO_2-F的制备
        5.2.3 薄膜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形貌与结构
        5.3.2 相变温度
        5.3.3 光学性能
        5.3.4 抗氧化性
        5.3.5 VO_2@SiO_2-F的结构表征及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复合结构二氧化钒基纳米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智能节能玻璃的种类
        1.2.1 光致变色玻璃
        1.2.2 电致变色玻璃
        1.2.3 气致变色玻璃
        1.2.4 热致变色玻璃
    1.3 二氧化钒的基本性质
        1.3.1 钒的氧化物
        1.3.2 二氧化钒晶体结构
        1.3.3 二氧化钒的相变性质
    1.4 二氧化钒的相变机理
    1.5 二氧化钒粉体制备方法
        1.5.1 热分解法
        1.5.2 水热反应法
        1.5.3 溶胶-凝胶法
        1.5.4 其他方法
    1.6 二氧化钒薄膜综合性能
        1.6.1 相变温度
        1.6.2 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能调节效率
        1.6.3 耐候稳定性
    1.7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依据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VO_2@SiO_2复合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工艺及表征方法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2.2.2 实验流程
        2.2.3 实验表征及分析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VO_2(M)纳米颗粒物相与形貌表征
        2.3.2 VO_2@SiO_2复合粉体的形貌表征
        2.3.3 粉体/薄膜光学性能与耐候稳定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表面H掺杂AA-VO_2纳米粉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工艺及表征方法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2.2 实验流程
        3.2.3 实验表征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AA-VO_2复合粉体形貌及物相分析
        3.3.2 AA-VO_2粉体/薄膜稳定性测试
        3.3.3 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Core-Shell型 VO_2@ZnO复合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工艺及表征方法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4.2.2 实验流程
        4.2.3 实验表征及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VO_2@ZnO复合粉体形貌表征
        4.3.2 VO_2@ZnO复合粉体相变温度与薄膜光学性能
        4.3.3 VO_2@ZnO复合薄膜耐候稳定性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疏水/防雾多功能VO_2基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工艺及表征方法
        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5.2.2 实验流程
        5.2.3 实验表征及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SiO_2透明亲水涂料表征与测试
        5.3.2 F-SiO_2透明疏水涂料表征与测试
        5.3.3 VO_2复合薄膜耐候稳定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水化硅酸钙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水化硅酸钙粉体的概述及制备方法
        1.2.2 水化硅酸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建筑隔热涂料概述
        1.3.1 传热方式
        1.3.2 隔热涂料隔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1.3.3 隔热涂料的研究现状
        1.3.4 隔热涂料的发展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合成水化硅酸钙的原材料
    2.2 涂料的原材料
        2.2.1 基料
        2.2.2 隔热填料
        2.2.3 涂料助剂及其它化学试剂
    2.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涂料的制备工艺
        2.4.2 涂料的常规性能测试
        2.4.3 涂料的隔热性能测试
3 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动态水热合成工艺的基本概念
    3.2 纳米水化硅酸钙的制备
    3.3 水化硅酸钙粉体的物理性能
    3.4 水化硅酸钙粉体的微观分析
        3.4.1 XRD测试分析
        3.4.2 SEM和 EDS测试分析
        3.4.3 TEM测试分析
        3.4.4 FT-IR测试分析
        3.4.5 DSC-TG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制备
    4.1 水化硅酸钙普通涂料的配比确定
        4.1.1 PVC的确定
        4.1.2 PVC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4.2 不同填料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4.2.1 空心玻璃微珠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4.2.2 SiO_2 气凝胶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4.2.3 红外陶瓷粉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4.3 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制备
        4.3.1 Design Expert试验概述
        4.3.2 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配比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5.1 水化硅酸钙隔热涂料的基本性能
        5.1.1 涂料在容器中的状态
        5.1.2 涂料的稀释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5.1.3 涂料的耐水性、耐碱性测试及其分析
        5.1.4 涂料的附着力测试及分析
        5.1.5 涂料的耐洗刷性测试及分析
        5.1.6 其他性能测试及分析
    5.2 涂料隔热性能的测试及其分析
        5.2.1 隔热温差测试
        5.2.2 导热系数测试
        5.2.3 反射率和对比率测试
        5.2.4 厚度对隔热温差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微观测试及机理分析
    6.1 相关填料和涂料的SEM分析
        6.1.1 相关填料的SEM分析
        6.1.2 涂料表面SEM微观分析
        6.1.3 涂料断面SEM微观分析
    6.2 涂膜的DSC-TG分析
    6.3 纳米水化硅酸钙粉体对涂料的改性机理探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HPE重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防腐涂料特点
        1.1.1 金属腐蚀的特点
        1.1.2 防腐蚀涂料的功能特点
    1.2 防腐涂料的发展
    1.3 涂料的基本组成
        1.3.1 成膜物质
        1.3.2 粉料
        1.3.3 助剂
        1.3.4 溶剂
    1.4 防腐涂料的作用原理
        1.4.1 隔离作用
        1.4.2 缓蚀作用
        1.4.3 电化学保护作用
    1.5 重防腐涂料的发展
        1.5.1 重防腐涂层在球墨铸铁管应用优势
    1.6 HPE的应用背景
    1.7 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HPE)
        1.7.1 HPE树脂涂料的特点
    1.8 粉体改性
    1.9 本论文的创新和重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内容
    2.2 实验用试剂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粉体改性
        2.3.2 防腐涂料的制备
        2.3.3 漆膜性能测试
        2.3.4 红外光谱测试
        2.3.5 粉体的接触角测试
        2.3.6 扫描电镜
第三章 HPE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单组分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涂料的研究
        3.1.1 丙烯酸树脂优选
        3.1.2 丙烯酸树脂对HPE改性的研究
        3.1.3 HPE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最佳比例的确定
        3.1.4 混合溶剂的配比对漆膜性能影响
        3.1.5 清漆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 对颜填料的改性和表征研究
        3.2.1 Z6173改性滑石粉试验
        3.2.2 Z6173改性硫酸钡试验
        3.2.3 Z6173改性云母氧化铁试验
        3.2.4 Z6173改性钛白粉试验
        3.2.5 改性粉体表征
    3.3 颜、填料的体积浓度和临界体积浓度
    3.4 单因素实验法研究颜填料用量配比对色漆性能影响
        3.4.1 颜、填料用量范围确定
    3.5 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5.1 正交试验法确定色漆最佳配方
        3.5.2 色漆的相关性能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6)纳米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透明隔热涂料概述
        1.1.1 隔热涂料的基本概念
        1.1.2 纳米涂料的特殊性能
    1.2 透明隔热涂料
        1.2.1 氧化铟锡涂料
        1.2.2 掺杂氧化锡涂料
        1.2.3 掺杂氧化锌涂料
    1.3 透明隔热涂层材料的制备技术
        1.3.1 纳米粒子的制备
        1.3.2 透明隔热涂料的分散与制备
        1.3.3 透明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AT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2.2.2 制备原理
        2.2.3 制备方法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TO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的选择
        2.3.2 ATO纳米粉体的热重-差热分析
        2.3.3 锑掺杂量对ATO纳米粉体结构的影响
        2.3.4 煅烧温度对ATO纳米粉体结构的影响
        2.3.5 煅烧时间对ATO纳米粉体结构的影响
        2.3.6 红外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纳米ATO水性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3.2.2 制备方法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值对浆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3.3.2 球磨速度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3.3.3 球磨时间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3.3.4 超声分散时间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3.3.5 分散剂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3.3.6 纳米ATO浆料的透光性与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4 纳米ATO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4.2.2 制备方法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涂料树脂的选择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3.2 纳米ATO浆料的用量对涂料透光性能的影响
        4.3.3 涂膜厚度对透光性与隔热性的影响
        4.3.4 涂料的隔热性能与透光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钨掺杂氧化锡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研究进展
    1.3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隔热机理
        1.3.1 阻隔型隔热涂料隔热机理
        1.3.2 反射型隔热涂料隔热机理
        1.3.3 辐射型隔热涂料隔热机理
        1.3.4 复合型隔热涂料隔热机理
    1.4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种类
        1.4.1 纳米氧化铟锡(ITO)透明隔热涂料
        1.4.2 纳米氧化锡锑(ATO)透明隔热涂料
        1.4.3 纳米氧化锡镱(YTO)透明隔热涂料
        1.4.4 纳米氧化镓锡(GTO)透明隔热涂料
        1.4.5 纳米氧化氟锡(FTO)透明隔热途料
        1.4.6 纳米氧化铋锡(BTO)透明隔热材料
        1.4.7 钨系氧化物透明隔热涂料
    1.5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
        1.5.1 共混法
        1.5.2 溶胶-凝胶法
        1.5.3 原位聚合法
        1.5.4 插层复合法
    1.6 氧化锡的掺杂改性研究
    1.7 钨掺杂氧化锡的研究进展
    1.8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设备和表征仪器
    2.1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表征方法和仪器
        2.3.1 物相分析
        2.3.2 组成分析
        2.3.3 形貌分析
        2.3.4 热重分析
        2.3.5 光学性能测试
        2.3.6 涂膜透光性和隔热性能分析
第三章 纳米WTO粉体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纳米WTO粉体的水热法制备
        3.2.1 反应机理
        3.2.2 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WTO粉体的物质组成分析
        3.3.2 纳米WTO粉体的热行为分析
        3.3.3 纳米WTO粉体的物相组成分析
        3.3.3.1 钨掺杂比例对WTO晶体结构的影响
        3.3.3.2 煅烧温度对WTO晶体结构的影响
        3.3.3.3 水热温度对WTO晶体结构的影响
        3.3.4 纳米WTO粉体的微观形貌分析
        3.3.5 纳米WTO粉体的光学性能分析
        3.3.5.1 钨掺杂比例对WTO粉体光学性能的影响
        3.3.5.2 煅烧温度对WTO粉体光学性能的影响
        3.3.5.3 水热温度对WTO粉体光学性能的影响
        3.3.6 纳米WTO粉体光学性能机理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钨掺杂氧化锡透明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涂料的制备
        4.2.2 涂膜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涂膜透明性能的影响
        4.3.1.1 纳米WTO粉体含量对涂膜透明性能的影响
        4.3.1.2 钨掺杂比例对涂膜透明性能的影响
        4.3.1.3 煅烧温度对涂膜透明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对涂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4.3.2.1 钨掺杂比例对涂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4.3.2.2 煅烧温度对涂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4.3.2.3 纳米WTO粉体含量对涂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宏量制备的金属纳米粉体功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材料
        1.2.1 纳米材料特殊性能
        1.2.2 纳米材料分类
    1.3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制备技术
        1.3.1 电爆法
        1.3.2 蒸发冷凝法
        1.3.3 火焰法
        1.3.4 湿化学法
        1.3.5 机械球磨法
    1.4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应用领域
        1.4.1 含能材料
        1.4.2 微波吸收及电磁屏蔽材料
        1.4.3 抗菌材料
        1.4.4 自修复润滑油
        1.4.5 高效催化剂
        1.4.6 橡胶、塑料、树脂
        1.4.7 电子浆料
        1.4.8 3D打印
        1.4.9 粉末冶金
        1.4.10 防护涂层
        1.4.11 传感器
    1.5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粉体制备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1.5.1 纳米粉体工业化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需满足条件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分散、核壳结构纳米铝粉的制备及其在HTPB推进剂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金属纳米粉体宏量制备技术制备纳米粉体
        2.2.4 纳米铝粉基本表征及反应活性
        2.2.5 纳米铝粉在HTPB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纳米铝粉的制备
        2.3.2 纳米铝粉的表征
        2.3.3 纳米铝粉反应活性
        2.3.4 纳米铝粉安全性
        2.3.5 纳米铝粉与HTPB相容性
        2.3.6 纳米铝粉对HTP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纳米铁粉性质
        3.3.2 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性质
        3.3.3 纳米铁粉和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磁学性能
        3.3.4 纳米铁粉和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微波吸收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钴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钴粉的表征
        4.3.2 钴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表征
        4.3.3 纳米钴粉和钴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磁学及微波吸收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的制备
        5.2.2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
        5.2.3 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5.3.2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表征
        5.3.3 磁性氧化铁纳米粉体和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碳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的磁学及微波吸收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纳米铜粉在纺织品中抗菌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所需材料
        6.2.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6.2.3 纳米铜粉的制备及表征
        6.2.4 染色及铜粉附着处理
        6.2.5 抗菌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铜粉表征
        6.3.2 纳米铜粉附着效果
        6.3.3 抗菌性能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在乳液聚合和化学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粉体应用的研究进展
        1.2.1 纳米粉体在塑料中的应用
        1.2.2 纳米粉体在橡胶中的应用
        1.2.3 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
        1.2.4 纳米粉体在化学镀中的应用
        1.2.5 纳米粉体在陶瓷中的应用
        1.2.6 纳米粉体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1.3 纳米粉体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4 纳米粉体的分散技术
        1.4.1 物理分散法
        1.4.2 化学分散法
        1.4.3 分散剂分散法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设计思想
        1.5.3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纳米SiO_2/丙烯酸酯乳液原位聚合及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原料
        2.3.2 实验仪器
        2.3.3 原料的精制
        2.3.4 实验方法
        2.3.5 分析测试及表征方法
        2.3.5.1 单体转化率、凝胶率及涂膜吸水率的测定
        2.3.5.2 红外光谱分析(IR)
        2.3.5.3 热重分析(TGA)
        2.3.5.4 膜透光率测试
        2.3.5.5 粒径分析
        2.3.5.6 沉降实验
        2.3.5.7 TEM分析
        2.3.6 结果与讨论
        2.3.6.1 最佳实验配方量的探索
        2.3.6.2 纳米SiO_2用量对复合乳液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粉体在化学镀液中的分散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工艺流程
        3.2.4 前处理工艺
        3.2.4.1 试样的前处理
        3.2.4.2 粉体的预处理
        3.2.5 最佳镀液配方的探索
        3.2.6 复合镀液中微粒的沉降实验
        3.2.7 TEM分析
        3.2.8 镀速的计算
        3.2.9 SEM分析
        3.2.10 镀层结构分析
        3.2.11 耐腐蚀性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最佳镀液配方的探索
        3.3.1.1 温度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3.3.1.2 pH值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3.3.1.3 浓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3.3.2 复合镀液中微粒的分散实验
        3.3.2.1 分散方式对微粒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3.3.2.2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性的影响
        3.3.2.3 沉降实验
        3.3.2.4 TEM分析
        3.3.3 SEM分析
        3.3.4 镀层结构
        3.3.5 镀层耐腐蚀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论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纳米浆料的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纳米材料的概述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
        1.2.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3 纳米材料的分散
        1.3.1 纳米粒子团聚的原因
        1.3.2 纳米粒子的分散理论
        1.3.3 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
    1.4 纳米粒子的改性
        1.4.1 表面物理改性
        1.4.2 表面化学改性
    1.5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的效果表征
        1.5.1 分散性的度量
        1.5.2 形状、粒径与分散性检测—TEM电镜
        1.5.3 表面电性的测定
        1.5.4 紫外线屏蔽能力测定
    1.6 国内外纳米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1.6.1 国内外无机包覆研究进展及应用
        1.6.2 国内外有机包覆研究进展及应用
    1.7 水性金属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
        1.7.1 水性聚氨酯体系
        1.7.2 水性环氧体系
        1.7.3 水性丙烯酸体系
        1.7.4 水性无机硅酸富锌涂料体系
    1.8 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进展
        1.8.1 国外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现状
        1.8.2 国内纳米复合涂料的研究现状
    1.9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9.1 主要研究内容
        1.9.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水性纳米浆料及复合涂料的制备和测试方法
    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2 纳米浆料的及其复合涂料的制备
        2.2.1 纳米浆料的制备
        2.2.2 水性纳米复合涂料基础配方
    2.3 测试与表征方式
        2.3.1 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2.3.3 纳米浆料的粒径测试
        2.3.4 Zeta电位的变化测试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
        2.3.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2.3.7 纳米浆料的透过率测试
        2.3.8 纳米浆料稳定性测试
        2.3.9 涂层耐水性测试
        2.3.10 涂层耐盐水性测试
        2.3.11 涂层耐酸碱性测试
        2.3.12 涂层耐中性盐雾实验
        2.3.13 涂层60°镜面光泽的测定
        2.3.14 涂层耐老化实验
第三章 水性纳米浆料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3.1 前言
        3.1.1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3.1.2 纳米材料的改性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纳米TiO_2 的改性以及浆料稳定性分析
        3.2.2 纳米SiO_2 的浆料稳定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纳米浆料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纳米浆料在水性丙烯酸涂料中的应用
        4.2.2 纳米浆料在水性环氧涂料中的应用
        4.2.3 添加纳米浆料改变涂膜各种性能的原因及机理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复合面漆与底漆的配套
    5.1 不同底漆与面漆的配套使用
        5.1.1 丙烯酸涂料系列的配套
        5.1.2 环氧涂料系列的配套
    5.2 实验结果比较
        5.2.1 各种漆的防腐性能测试比较
        5.2.2 不同漆膜光泽度变化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性有机硅防污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刘思逵.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1)
  • [2]M相二氧化钒粉体的水热法制备、改性及其在智能窗中的应用研究[D]. 夏敬旺. 湖北大学, 2020(02)
  • [3]复合结构二氧化钒基纳米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云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2020(03)
  • [4]纳米水化硅酸钙改性隔热涂料的研究[D]. 苟菁. 重庆大学, 2019(10)
  • [5]HPE重防腐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秦秋生.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纳米透明隔热防辐射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春晓.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0)
  • [7]钨掺杂氧化锡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D]. 陈亚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宏量制备的金属纳米粉体功能化研究[D]. 王峰义. 兰州大学, 2018(08)
  • [9]纳米粉体分散技术在乳液聚合和化学镀中的应用[D]. 程佳佳. 安徽大学, 2011(04)
  • [10]纳米浆料的制备及其在水性防腐涂料中的应用[D]. 童剑.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