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

一、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华云涛[1](2020)在《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沿海和岛礁地区河砂资源短缺问题,发挥纤维增强聚合物(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筋优异的耐氯盐侵蚀性能,FRP筋和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组合正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江苏省重点研究开发项目“TRC/ECC模板FRP筋海砂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了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采用纤维编织网增强ECC(Textile Reinforced ECC,简称TRE)替代受拉区混凝土保护层来提升梁的使用性能。主要试验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直径、粘结长度、混凝土种类、筋材表面形式、种类和箍筋约束等参数对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带肋BFRP筋的滑移曲线可分为微滑移阶段、滑移阶段、下降阶段和残余阶段。减小筋材直径和粘结长度,箍筋约束和筋材表面粘砂均有利于提高粘结性能;海水海砂对粘结性能基本无影响。基于能量方面对粘结性能的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得到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与试验粘结-滑移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分析了配筋率、截面高度、筋材直径和筋材类型对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的承载力、裂缝宽度和挠度远大于钢筋梁。增大配筋率或截面高度可提高梁的抗弯刚度,从而提高承载力、减小筋材应变、挠度和裂缝宽度。轴向刚度相近的梁具有相似的受弯性能。直径较小的BFRP筋有利于减小裂缝宽度,但对承载力和挠度无显着影响。曲率限值0.005/d可满足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要求。(4)基于GB50608-10和收集的试验数据,对短期荷载作用下FRP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基于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BFRP筋双筋矩形截面海水海砂混凝土梁设计方法。(5)分析了复合层类型、纤维网层数和基体厚度对TRE复合梁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厚度和纤维网层数的增加,复合梁的破坏模式由少筋破坏向平衡破坏过渡。复合层可适当提高梁的开裂荷载和承载力。TRE相比ECC和TRC复合层能更有效地延缓梁的刚度退化,改善梁在使用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宽度,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复合层有利于改善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破坏时的脆性特征,梁TRE20-3的延性计算指标比对照梁提升了29.1%。(6)基于截面分析法提出了预测复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最优配网率计算公式。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该论文有图90幅,表28个,参考文献150篇。

王中海[2](2019)在《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具有节约模板、减少支模、拆模、避免大量湿作业、节约材料、降低施工造价、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约施工场地、实现文明施工以及板的质量稳定且容易控制等优点,虽然在目前的建筑中已经很少用到,不少地区也已经淘汰该类板,但仍存有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建造的房屋,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业主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等使用要求,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改造,而在板上后开孔,例如开孔设置排水管、地插和埋线盒等等,这势必会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结构性能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此类板进行分析研究。本文考虑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不同尺寸、开孔位置、开孔尺寸、开孔形状、组合开孔和是否伤及主筋等影响因素,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后开孔空心板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研究后开孔空心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应变分布在开孔后的变化,计算得出后开孔空心板开裂荷载值和极限荷载值;然后针对不合理的开孔工况采用碳纤维(CFRP)布加固,进行加固后结构性能分析和加固前后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后开孔板随着板尺寸的增大,板的结构性能越来越不利;开孔位于跨中时为不利开孔位置,其中开孔位于跨中板侧时为最不利开孔位置,最有利开孔位于板端;开孔伤及主筋对板结构性能影响很大,受拉区拉应力明显增加,挠度增大,钢筋出现屈服现象;后开孔板随着开孔尺寸的增加,对板的结构性能越不利,且不利幅度增大;开方形孔相对于开圆形孔,开孔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更明显;组合开孔板中,组合开孔相对于组合前对板的结构性能更不利。(2)后开孔板的开裂荷载值和极限荷载值明显减小,板的开裂荷载值减小幅度为27.3%~30.75%,极限荷载值减小幅度为5.4%~25.7%;得出板的挠度检验符合要求,面板的抗裂和承载力检验不符合要求,因此后开孔空心板不合格。(3)基于有限元分析对加固后的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得出:在正常使用荷载时,加固后的板结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开孔处的应力明显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改善;在极限承载力研究时,加固后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得到明显提高,板的开裂荷载值增加幅度为25.0%~33.1%,极限荷载值增加幅度为26.4%~47.2%;经加固的后开孔空心板挠度和承载力能达到未开孔时状态,甚至承载力有所提高,合理的加固可使后开孔板的挠度、抗裂和承载力检验符合要求。本文还提出CFRP布加固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以后工程参考。

杨健彬[3](2019)在《配置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特殊环境的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不锈钢钢筋,可以大大降低结构在使用期限内的维护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近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工程尤其是港湾结构、桥梁结构、岛礁结构等,都通过配置不锈钢钢筋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目前对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置国外不锈钢钢筋的结构,而针对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极少。由于目前国产不锈钢钢筋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热轧低合金钢筋,所以在相同条件下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必然不同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因此,有必要对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进行研究,分析弹性模量减小对裂缝宽度的影响以及我国现行规范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公式是否适用于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构件。本文对11根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短期静力加载下的裂缝宽度和挠度试验,得到了试验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的短期裂缝宽度、挠度以及受弯承载力;通过试验梁与HRB系列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对比,分析弹性模量减小对裂缝宽度的影响;通过各试验梁之间的对比,分析配筋率、混凝土强度对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影响;并将试验梁正常使用荷载下的短期裂缝宽度、短期挠度和受弯承载力与我国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研究规范公式对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适用性。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试验采用的国产不锈钢钢筋为500MPa级强度钢筋,钢筋没有明显的屈服平台,强屈比较大,最大力下伸长率较大,但本批不锈钢钢筋的弹性模量偏小,且不同直径的钢筋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大致在110-170GPa之间变化。(2)由于不锈钢钢筋弹性模量较小,在截面尺寸和配筋相同的情况下,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要大于HRB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且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下的裂缝宽度比规范规定的裂缝宽度限值略大;通过试验梁之间的对比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筋率增大可以略微减小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裂缝宽度。(3)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平均裂缝间距、平均裂缝宽度计算公式适用于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实测平均裂缝宽度与计算平均裂缝宽度吻合较好。利用本次试验数据统计得到的短期最大裂缝宽度扩大系数小于规范数值,但是考虑到本次试验数据较少且从对结构有利的角度出发,不锈钢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最大裂缝宽度扩大系数仍宜采用规范数值。(4)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规范采用的短期挠度计算公式适用于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实测挠度与计算挠度吻合较好。试验数据显示,不锈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满足规范的挠度限值要求。(5)规范采用的受弯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适用于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由于不锈钢钢筋没有屈服平台,强屈比较大,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受弯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本文具有以下两个创新点:(1)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弹性模量、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对其裂缝宽度的影响。(2)通过裂缝试验,得出了国产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短期裂缝宽度、短期挠度以及承载能力与我国规范公式计算值的吻合程度,同时还检验了试验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是否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吕雪源[4](2016)在《RPC带上反肋底板及叠合板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预制带上反开洞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是指用倒T形预应力底板作为底模,贯穿肋的孔洞布置完另一方向的纵筋后,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所形成的半预制楼板。这类叠合楼板比现浇楼板施工速度快,比预制楼板整体性能好,受到工程界欢迎。但由于倒T形底板的下翼缘较薄,为避免底板在预应力作用下发生非线性徐变,底板下翼缘内允许布置的预应力筋数量有限,普通预制带上反开洞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适宜跨度不大于6.6m,难以满足现代建筑中大跨叠合楼盖建设的要求。活性粉末混凝土是水泥、硅灰、石英砂、纤维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成型后经热养护而成的具有超高力学性能、优异耐久性能和良好体积稳定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我们设想,若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做预制带上反开洞肋底板,发挥其抗压强度高和开裂应变大的特点,在底板下翼缘内可布置更多的预应力筋,可更好地满足现代建筑中大跨叠合楼板建设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并取得成果。(1)基于已有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性的试验数据,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方法,给出了各强度等级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指标的取值和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为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带上反开洞肋底板设计提供了依据。(2)为满足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带上反开洞肋底板吊装、运输及叠合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及变形控制、承载力验算的需要,完成了4块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带上反开洞肋底板受力性能试验。考虑到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弯曲开裂应变远高于普通混凝土试件,截面从消压到开裂纵筋拉应力增大明显,基于试件开裂弯矩实测值和按开裂弯矩Mcr=(γftR+σpc)W0的计算值,建立了考虑纵筋贡献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带上反开洞肋底板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计算公式。基于试件变形实测值和弯矩-曲率关系,提出了通过合理折减活性粉末混凝土弹性模量来考虑开裂截面底板下翼缘受拉钢纤维贡献的截面刚度计算方法。为合理考虑底板受拉钢纤维对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贡献,基于试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测值和力的平衡方程,提出了底板下翼缘活性粉末混凝土拉应力等效系数建议取值。同时,还基于各级荷载(Mcr<M<0.8Mu)下实测裂缝宽度,建立了以板底名义拉应力为自变量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3)完成了 4块单向足尺预制带上反开洞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试验,基于试件开裂弯矩实测值和按开裂弯矩Mcr=(γftR+σpc)=W0的计算值,建立了考虑纵筋贡献的叠合板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计算公式。基于试件变形实测值和弯矩-曲率关系,提出了考虑开裂截面底板下翼缘受拉钢纤维对叠合板刚度贡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取值方法。基于叠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实测值和力的平衡方程,提出了底板下翼缘活性粉末混凝土拉应力等效系数取值方法,为合理考虑底板受拉钢纤维对叠合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贡献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基于各级荷载(Mcr<M<0.68Mu)下的实测裂缝宽度,建立了以截面消压后预应力筋等效应力、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筋约束混凝土面积、中性轴至预应力筋距离为自变量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4)完成了 1块四边简支、双向计算跨度均为5.8m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带上反开洞肋底板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叠合板双向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基于塑性铰线分布和虚功原理所得的极限荷载与试验板破坏荷载吻合较好。基于各级荷载(Pcr<P<O.65Pu)下裂缝宽度实测值,建立了考虑各关键参数影响的双向叠合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叠合板沿预应力筋方向的惯性矩可按单向板计算,垂直于预应力筋方向的抗弯刚度取底板拼缝处普通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刚度,进而按双向板带叠加法可计算这类双向板的变形。(5)在4块单向叠合板、1块四边简支叠合板、32块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均大于最小配筋率)的试验过程中,存在受压边缘混凝土被压碎之前,试验板预应力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破断应变明显小于材性试验时的轴拉破断应变的现象,二者比值介于0.21~0.45。这说明经过冷加工的预应力钢丝/冷轧带肋钢筋在板中拉折破断应变小于轴拉破断应变。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板中预应力钢丝/冷轧带肋钢筋拉折破断应变随配筋指标减小而降低。基于4块单向叠合板和32块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中预应力钢丝/冷轧带肋钢筋拉折破断应变试验数据,建立了拉折破断应变与配筋指标的关系式。为合理评价板的变形能力提供了依据。

吴艳丽[5](2012)在《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是在普通冷轧带肋钢筋的基础上增加回火热处理过程后伸长率指标有显着提高的一种新型冷轧带肋钢筋,其在国内外近年来刚刚研制成功。本文对6块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板的受弯性能如:受弯承载力、挠度、变形和裂缝宽度等,并提出了板的受弯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为国家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的修定以及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论文的主要工作有:(1)设计并制作了 6块钢筋混凝土板,其受力纵筋和分布钢筋均为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采用倒置的加载方式进行了板的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弯特性与有明显屈服点的热轧钢筋混凝土板类似,临近破坏时受拉钢筋屈服,混凝土受压区边缘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破坏预兆明显;其受弯承载力仍然可以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按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建议取fy=415MPa为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完全能够满足安全性要求,且有很大的安全储备。(2)对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弯性能如纵筋和混凝土应变、荷载—挠度曲线、开裂弯矩以及受弯破坏形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受弯承载力和挠度的计算公式,说明按照《规程》建议的公式计算并控制变形是有一定保证率的。(3)对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受力过程中板底裂缝的分布和裂缝宽度进行了较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并采用试验后沿纵筋方向和沿两纵筋之间位置处将板切开的方法观察分析了板内部裂缝的开展,提出了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宽度和挠度均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和本文建议的公式计算,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经过统计分析,裂缝宽度与裂缝距钢筋表面的距离s之间存在w=ws+0.03s的线性关系,钢筋表面处裂缝宽度约是板面裂缝宽度的3/5,且均在3/10~3/4的范围内变化。

周建民,王晓锋,顾万黎,高鹰,赵勇,陈硕[6](2011)在《高强钢筋混凝土板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文中认为为了修订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本文进行了12块配置CRB550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的静载试验,对板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刚度、裂缝进行了研究。试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试验板在钢筋使用应力达到400MPa时,其裂缝宽度和变形均满足使用状态要求;②实测承载力和规程公式计算的承载力相比较,实测值与计算值比值的平均值为1.28,说明规程计算是偏安全的;③规程(JGJ95-2003)裂缝宽度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④规程(JGJ95-2003)的刚度计算值比实测值偏小,建议进行修正。

毛土明[7](2010)在《冷轧螺旋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混凝土板的受弯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冷轧螺旋钢筋是在冷轧带肋钢筋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建筑钢材。为了实际了解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和工作性能,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冷轧螺旋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性能,最后给出了该钢筋运用于楼板中的工程实例。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通过4组不同外形钢筋的拉拔试件在单调加载下的拔出试验,分析比较各组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和曲线不同阶段的特征,总结冷轧螺旋钢筋拔出试件的特点,分析该种钢筋的外形特征,探讨钢筋的粘结机理,最后给出其外形参数建议值。2、通过4组配有不同种类钢筋的混凝土单向板试件在等效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比较各组单向板的混凝土应变、跨中挠度、受力钢筋应变,以及板底裂缝出现和开展情况,研究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开裂情况、变形性能和破坏特征,并给出适用于计算冷轧螺旋钢筋受弯构件的开裂弯矩、跨中挠度和裂缝宽度的经验公式。3、给出了冷轧螺旋钢筋运用于混凝土楼板工程的实例,通过对比方法分析正常使用状态下采用冷轧螺旋钢筋作为楼板受力钢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于秋波[8](2008)在《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提出HRB500级钢筋是我国冶金行业自主研究开发的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强钢筋,其各种性能指标均符合我国混凝土用钢的产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其各种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工业化先进发达国家同强度级别钢筋的水平。HRB500级钢筋取代HRB335以及HRB400级钢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工艺具有直线配筋先张及曲线配筋后张等工艺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的研究”(NO.50578148)及河南省交通厅资助项目“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梁成套技术研究”(NO.2005P338),以配HRB500级钢筋的折线先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曲线配筋后张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计了10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6根先张法、4根后张法),研究的主要参数有:混凝土强度、非预应力钢筋强度、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预应力强度比、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及张拉方法等。对试验梁在制作过程中的各项应力进行监测,提出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转向装置处的摩擦损失及其它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建议,重点分析了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为推广应用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工艺提供了依据。2.完成了7根简支梁(4根先张法、3根后张法)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了试验梁在各受力阶段的特点,分析了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梁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分析了试验梁从加载开始到破坏全过程混凝土、非预应力筋和钢绞线的应变与荷载的关系,以及试验梁的裂缝和挠度开展及发展的规律,汇总了主要的试验结果,为后面相应的试验分析提供了可靠数据。3.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配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抗裂性、裂缝宽度、刚度和变形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明确了HRB500级钢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强度取值,探讨了配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特点及影响延性的因素,同时提出了配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为将HRB500级钢筋列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奠定基础,为大力推广应用折线配筋先张法施工的部分预应力梁提供依据。4.利用ANSY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配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受力全过程进行非线性分析,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ANSYS数值模型参数是合理可行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要求,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的从开裂到构件破坏的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分析方法。5.完成了3根简支梁(2根先张法、1根后张法)的疲劳受力性能试验,讨论了疲劳受力性能试验的试验方法及疲劳加载制度,揭示了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破坏类型及破坏特征,分析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变化规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强度,并对HRB500级钢筋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然后讨论了试验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挠度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初步提出了疲劳加载后的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及HRB500级钢筋的疲劳应力幅限值,为将HRB500级钢筋列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试验数据,证明了折线配筋先张法可以应用到承受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中,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孙兴全[9](2008)在《不同保护层厚度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对于钢筋混凝土板而言,混凝土保护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适的保护层厚度既能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性、耐火性、耐久性,又可以充分的发挥钢筋的力学性能,保证楼板的承载能力。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往往对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钢筋的绑扎位置不够重视,其绑扎位置往往不能保证与设计位置相一致,时有保护层厚度过大现象。轻则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引发重大事故,给工程结构留下重大的质量隐患,而目前国内尚缺少关于此方面的相关试验研究。为此,本文对11块不同保护层厚度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进行了试验,重点研究了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对板的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性能的影响,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板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试验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保护层厚度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悬臂板受力性能的影响。2.研究保护层厚度变化对钢筋混凝土两端约束板受力性能的影响。3.通过调整两端约束板支座位置处的配筋,实现弯矩调幅。进行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4.比较冷轧带肋钢筋和普通光面钢筋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5.通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悬臂板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研究表明,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对试验板的受力性能有一定影响,不同的支撑条件其影响程度亦有所不同。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板的计算理论及保护层施工及验收标准的制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宇[10](2007)在《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HRB500级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500MPa,是一种强度高,延性好的新型钢筋。其抗拉、抗压强度的提高在混凝土结构中取代传统HRB335级钢筋可节约钢材24%,取代HRB400也可节约钢材9%,经济效益显着。良好的冷弯工艺性能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方便了弯曲施工,在相同受力条件下可以减少钢筋用量,增大钢筋的间隙,提高了各种配筋的焊接、绑扎及混凝土浇灌空间,给施工过程带来方便,同时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尚未列入,为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我国正在修订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拟列入此种钢筋,以便在我国工程领域推广这种新型钢筋,郑州大学刘立新等人曾做过一定数量的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试验。但是,HRB500钢筋作为主要受力钢筋的混凝土板的承载力、裂缝、刚度等性能还没有试验依据,因此本文以此为题进行研究。作者对HRB500钢筋作受力主筋的10块受弯平板进行了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在不同配筋率下板的受弯承载力及正常使用下裂缝与挠度问题。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HRB500级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裂缝宽度均可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规定公式计算,但应进行适当修正,并建议在设计中对HRB500级钢筋混凝土受弯板进行挠度验算。本文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同时,还对十块板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在试验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试验过程,同时对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二、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的简介
    1.3 海水海砂混凝土基本性能
    1.4 FRP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1.5 FRP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1.6 ECC/纤维编织网材料的简介
    1.7 当前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8 研究内容及目标
2 试验方案设计
    2.1 材料性能
    2.2 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设计
    2.3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
    2.4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
3 BFRP筋与海水海砂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拉拔试验结果
    3.3 试件破坏模式
    3.4 粘结-滑移曲线
    3.5 粘结强度分析
    3.6 粘结-滑移曲线的能量分析
    3.7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3.8 本章小结
4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破坏形态
    4.3 开裂弯矩和抗弯承载力
    4.4 筋材和混凝土应变
    4.5 跨中挠度分析
    4.6 裂缝开展
    4.7 延性评估
    4.8 本章小结
5 短期荷载下FRP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公式修正
    5.1 引言
    5.2 基于GB50608-10的短期荷载下最大裂缝宽度公式的修正
    5.3 修正公式适用性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设计方法
    6.1 引言
    6.2 基于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双筋截面设计方法
    6.3 基于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设计方法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开裂形态和破坏模式
    7.3 开裂弯矩和抗弯承载力
    7.4 跨中挠度分析
    7.5 裂缝宽度分析
    7.6 复合梁使用性能评估
    7.7 荷载-应变关系
    7.8 延性评估
    7.9 本章小结
8 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承载力计算
    8.1 引言
    8.2 承载力计算
    8.3 复合梁最优配网率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和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结构性能及裂缝研究
        1.2.2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加固研究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预制板参数分析
    2.1 引言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2.2.2 材料单元选择、网格划分及相互作用
        2.2.3 边界条件及施加荷载
    2.3 模型概况
        2.3.1 有限元分析内容
        2.3.2 开孔类型分析
        2.3.3 工况分析
    2.4 预制板性能检验内容
        2.4.1 抗裂检验
        2.4.2 挠度检验
        2.4.3 承载力检验
    2.5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承载力理论分析
        2.5.1 开裂弯矩计算
        2.5.2 抗弯承载力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结构性能检验示例验证
    3.3 板尺寸对预制板结构性能的影响
        3.3.1 混凝土应力分析
        3.3.2 钢筋应变分析
        3.3.3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4 开孔位置对预制板结构性能的影响
        3.4.1 混凝土应力分析
        3.4.2 钢筋应变分析
        3.4.3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5 开孔尺寸及形状对预制板结构性能的影响
        3.5.1 混凝土应力分析
        3.5.2 钢筋应变分析
        3.5.3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6 组合开孔板对预制板结构性能的影响
        3.6.1 混凝土应力分析
        3.6.2 钢筋应变分析
        3.6.3 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7 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承载力研究
        3.7.1 极限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3.7.2 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加固结构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加固工况及CFRP布粘贴方式的确定
        4.2.1 加固工况的确定
        4.2.2 CFRP布粘贴方式的确定
    4.3 CFRP布加固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
        4.3.1 应力-应变分析
        4.3.2 荷载-挠度分析
    4.4 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4.4.1 应变分析
        4.4.2 挠度分析
        4.4.3 加固前后的承载力对比
    4.5 加固后开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受弯承载力计算
        4.5.1 基本假定
        4.5.2 截面换算
        4.5.3 CFRP布加固后受弯承载力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配置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不锈钢钢筋的意义
    1.2 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2.1 不锈钢钢筋抗腐蚀性能研究
        1.2.2 不锈钢钢筋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1.2.3 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研究现状
    1.3 进行不锈钢钢筋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研究的必要性
2 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和方法
    2.1 粘结滑移理论
    2.2 无滑移理论
    2.3 综合理论
    2.4 我国规范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和方法
    2.5 各国裂缝宽度计算理论和方法的比较
        2.5.1 美国、欧洲及我国规范的裂缝宽度控制要求
        2.5.2 美国、欧洲及我国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2.5.3 美国、欧洲及我国规范公式的比较
3 试验设计
    3.1 设计依据
    3.2 试验设计
        3.2.1 试件设计
        3.2.2 加载方式和量测内容
    3.3 正常使用荷载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试验结果
    4.1 混凝土材料特性
    4.2 不锈钢钢筋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装置及测量仪器
        4.2.3 试验设计
        4.2.4 试验结果
    4.3 试件试验结果
        4.3.1 L-1 试验结果
        4.3.2 L-2 试验结果
        4.3.3 L-3 试验结果
        4.3.4 L-4 试验结果
        4.3.5 L-5 试验结果
        4.3.6 L-6 试验结果
        4.3.7 L-7 试验结果
        4.3.8 L-8 试验结果
        4.3.9 L-9 试验结果
        4.3.10 L-10 试验结果
        4.3.11 L-11 试验结果
    4.4 裂缝间距及裂缝宽度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裂缝分析
        5.1.1 裂缝间距、裂缝宽度实测值与现行规范计算值的比较
        5.1.2 短期裂缝宽度扩大系数
        5.1.3 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分析
        5.1.4 试验梁与对比梁之间的对比
    5.2 挠度分析
        5.2.1 挠度计算
        5.2.2 使用阶段挠度分析
    5.3 受弯承载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项目
    C 试验梁挠度和钢筋应变的详细数据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RPC带上反肋底板及叠合板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叠合板研究现状
        1.2.1 预制底板类型
        1.2.2 叠合面受力性能
        1.2.3 带上反肋底板叠合板受力性能
    1.3 RPC研究现状
        1.3.1 配制技术与材料性能
        1.3.2 设计方法
    1.4 混凝土板中冷加工钢筋提前破断现象
    1.5 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RPC力学指标取值
    2.1 引言
    2.2 RPC强度等级划分
        2.2.1 划分依据
        2.2.2 抗压强度标准值及变异系数
    2.3 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效应
    2.4 轴心抗压强度
    2.5 轴心抗拉强度
    2.6 弹性模量
    2.7 峰值压应变与极限压应变
        2.7.1 峰值压应变
        2.7.2 极限压应变
    2.8 峰值拉应变
    2.9 弯曲开裂应变和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2.10 泊松比
    2.11 RPC材料分项系数
        2.11.1 计算方法
        2.11.2 影响RPC强度的不确定因素
        2.11.3 RPC材料分项系数
    2.12 RPC力学指标取值
    2.13 本章小结
第3章 RPC带肋底板叠合板设计与制作
    3.1 引言
    3.2 RPC原材料与配合比
        3.2.1 水泥
        3.2.2 硅灰
        3.2.3 高炉矿渣粉
        3.2.4 石英砂
        3.2.5 钢纤维
        3.2.6 高效减水剂
        3.2.7 配合比
    3.3 RPC带肋底板设计
    3.4 RPC带肋底板叠合板设计
    3.5 试件制作与养护
        3.5.1 底板模板制作
        3.5.2 底板浇筑
        3.5.3 试件养护与预应力筋截断
        3.5.4 叠合板制作
    3.6 带上反开洞肋底板工业化生产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RPC带肋底板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材料性能试验
        4.2.2 RPC带肋底板试验装置
        4.2.3 测试内容和方法
        4.2.4 加载制度
    4.3 材料力学性能
        4.3.1 RPC力学性能
        4.3.2 预应力钢丝力学性能
        4.3.3 有效预应力
    4.4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4.4.1 试验现象
        4.4.2 试验结果
    4.5 开裂弯矩计算
        4.5.1 开裂弯矩计算模型
        4.5.2 板底开裂弯矩计算
    4.6 抗弯刚度计算
        4.6.1 开裂前刚度
        4.6.2 开裂后刚度
    4.7 裂缝宽度计算
        4.7.1 短期平均裂缝宽度
        4.7.2 短期最大裂缝宽度
    4.8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8.1 基本假定
        4.8.2 计算方法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向RPC带肋底板叠合板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装置
        5.2.2 测试内容及方法
        5.2.3 加载制度
    5.3 材料力学性能
    5.4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5.4.1 试验现象
        5.4.2 试验结果
    5.5 开裂弯矩计算
    5.6 抗弯刚度计算
        5.6.1 单调加载刚度
        5.6.2 变幅重复加载刚度
        5.6.3 长期刚度
    5.7 裂缝宽度计算
        5.7.1 单调加载裂缝宽度
        5.7.2 变幅重复加载裂缝宽度
        5.7.3 长期持荷裂缝宽度
        5.7.4 短期最大裂缝宽度
    5.8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8.1 基本假定
        5.8.2 预应力钢丝拉折破断分析
        5.8.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9 钢纤维拉应力贡献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向RPC带肋底板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6.1 引言
    6.2 试验板设计与制作
    6.3 试验方案
        6.3.1 试验装置
        6.3.2 加载制度
        6.3.3 测试内容和方法
    6.4 试验现象
    6.5 试验结果
        6.5.1 材料力学性能
        6.5.2 荷载-挠度关系
        6.5.3 裂缝分布
    6.6 有限元分析
        6.6.1 材料本构关系
        6.6.2 收敛准则
        6.6.3 有限元验证
    6.7 设计计算方法
        6.7.1 平均裂缝宽度计算
        6.7.2 挠度计算
        6.7.3 承载力计算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混凝土板中冷加工钢筋拉折破断应变试验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板设计与制作
    7.3 材料力学性能
        7.3.1 CRB筋拉伸试验
        7.3.2 混凝土力学指标
    7.4 试验方案
        7.4.1 试验板加载方案
        7.4.2 试验板加载装置
        7.4.3 试验板测试内容
    7.5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
    7.6 CRB筋混凝土板受弯全过程非线性分析
        7.6.1 基本假定
        7.6.2 材料本构关系
        7.6.3 弯矩-曲率计算
        7.6.4 挠度计算
        7.6.5 CRB筋拉折破断应变
    7.7 破断机理分析
    7.8 拉折破断应变计算方法
    7.9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A CRB筋混凝土板荷载-挠度关系
附录B CRB筋混凝土板荷载-挠度曲线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冷轧带肋钢筋的发展概况
        1.1.1 国外冷轧带肋钢筋的发展概况
        1.1.2 冷轧带肋钢筋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2 冷轧带肋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1.2.1 强度及伸长率
        1.2.2 锚固性能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试验
    2.1 构件设计
    2.2 试件制作
        2.2.1 模板制作和钢筋绑扎
        2.2.2 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2.3 加载方式和量测内容
        2.3.1 加载方式
        2.3.2 量测内容及方法
    2.4 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承载力及变形分析
    3.1 受弯承载力分析
        3.1.1 钢筋和混凝土应变
        3.1.2 受弯承载力计算
    3.2 挠度和变形分析
        3.2.1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挠度和变形特点
        3.2.2 跨中挠度计算
    3.3 开裂弯矩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分析
    4.1 板面裂缝分析
        4.1.1 裂缝间距
        4.1.2 裂缝宽度
    4.2 板内裂缝分析
        4.2.1 板内裂缝的测量
        4.2.2 板内裂缝形态及裂缝计算
    4.3 本章小结
5 试验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试验研究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强钢筋混凝土板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件设计及试验方法
    1.1 试件制作
    1.2 加载方式和制度
        1.2.1 加载装置
        1.2.2 加载制度
2 试验过程和现象
3 裂缝宽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平均裂缝宽度计算公式验证和建议
    3.2 裂缝宽度随机性分析
    3.3 挠度试验结果分析
        3.3.1 曲率的测量和分析
        3.3.2 刚度的测量和分析
        3.3.3 抗弯承载能力试验结果分析
4 建议和结论

(7)冷轧螺旋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混凝土板的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冷轧螺旋钢筋简介
    1.3 钢筋粘结性能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冷轧螺旋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粘结性能基本概念
    2.3 冷轧螺旋钢筋粘结性能试验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 冷轧螺旋钢筋的外形特征及粘结机理探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单向板的受弯性能试验方案
    3.3 试验现象及结果
    3.4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冷轧螺旋钢筋混凝土板的受弯计算实用研究
    4.1 引言
    4.2 正截面开裂弯矩
    4.3 受弯构件短期刚度
    4.4 裂缝宽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冷轧螺旋钢筋的工程应用实例
    5.1 引言
    5.2 现场试验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ANSYS有限元分析
    5.5 经济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钢筋和混凝土应用概况
    1.3 HRB500级钢筋的特点及研究概况
        1.3.1 HRB500级钢筋的特点及其力学性能
        1.3.2 目前国内已开展的HRB500级钢筋的研究概述
        1.3.3 HRB500级钢筋工程应用尚待解决的问题
    1.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1.4.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及特点
        1.4.2 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1.4.3 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及其发展
        1.4.4 折线先张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及其发展
        1.4.5 预应力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的作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部分预应力试验梁的设计制作和监测
    2.1 前言
    2.2 试验梁的设计
        2.2.1 试验梁所用材料
        2.2.2 试验梁的参数
    2.3 试验梁的施工制作
        2.3.1 折线配筋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制作要点
        2.3.2 后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制作要点
    2.4 钢绞线和混凝土应变(应力)的监测
        2.4.1 钢绞线应变(应力)的量测
        2.4.2 折线配筋先张预应力梁
        2.4.3 曲线配筋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
    2.5 预应力损失分析
        2.5.1 预应力损失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5.2 折线钢绞线在转向装置处摩擦损失的试验
        2.5.3 预应力损失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2.5.4 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及混凝土的有效预应力值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部分预应力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方案和量测方法
        3.2.1 试验梁加载方案
        3.2.2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法
    3.3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3.4 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和箍筋的应变
        3.4.1 混凝土应变
        3.4.2 预应力钢绞线应变
        3.4.3 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变
        3.4.4 HRB500级箍筋的应变
    3.5 裂缝开展及发展规律
    3.6 试验梁基本试验结果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部分预应力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
    4.1 前言
    4.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方法
        4.2.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4.2.2 预应力引起的等效弯矩计算
        4.2.3 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
        4.2.4 跨中反拱值计算
        4.2.5 抗裂性分析
        4.2.6 承载力分析
    4.3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承载力分析
        4.3.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4.3.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4.4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裂性能分析
        4.4.1 正截面抗裂性能
        4.4.2 斜截面抗裂性能
    4.5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分析
        4.5.1 裂缝间距
        4.5.2 纵向受拉钢筋等效应力σ_(sk)的计算
        4.5.3 平均裂缝宽度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4.5.4 裂缝宽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4.6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分析
        4.6.1 反拱计算分析
        4.6.2 影响配有 HRB500钢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反拱因素分析
        4.6.3 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分析
        4.6.4 试验梁在加载过程中挠度的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4.7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延性分析
        4.7.1 延性的一般概念
        4.7.2 试验梁的位移延性及曲率延性
        4.7.3 试验梁的耗能系数
    4.8 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建议
        4.8.1 HRB500级钢筋用作非预应力筋的强度设计值
        4.8.2 预应力损失计算
        4.8.3 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计算
        4.8.4 混凝土应力计算
        4.8.5 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4.8.6 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及裂缝宽度计算
        4.8.7 挠度及刚度计算
        4.8.8 施工阶段应力验算
    4.9 配HRB500级钢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建议
        4.9.1 最小配筋率的确定原则
        4.9.2 我国各设计规范对部分预应力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4.9.3 配有HRB500钢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的建议
    4.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部分预应力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5.1 前言
    5.2 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5.2.1 基本假定
        5.2.2 有限元单元类型
        5.2.3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5.2.4 混凝土裂缝数学模型
    5.3 预应力混凝土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5.3.1 模型及单元网格划分
        5.3.2 边界条件及加载
        5.3.3 有限元方程求解
        5.3.4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收敛标准
    5.4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5.4.1 施加预应力后的应力状态
        5.4.2 外荷载作用后的荷载一挠度曲线
        5.4.3 外荷载作用后的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及非预应力钢筋荷载—应变曲线
        5.4.4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5.4.5 裂缝形态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部分预应力梁在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6.1 前言
    6.2 试验方法和疲劳加载制度
        6.2.1 试验梁的设计
        6.2.2 试验加载设计
        6.2.3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法
        6.2.4 疲劳荷载值的选取
        6.2.5 等幅疲劳试验加载制度
    6.3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
    6.4 疲劳受力性能分析
        6.4.1 疲劳破坏的特点
        6.4.2 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的分布
        6.4.3 疲劳荷载作用下梁受压区高度的变化规律
        6.4.4 疲劳荷载作用下梁受压区混凝土应变的变化规律
        6.4.5 疲劳荷载作用下 HRB500级非预应力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
        6.4.6 疲劳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钢绞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6.4.7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6.4.8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
        6.4.9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裂缝
    6.5 试验梁的疲劳强度分析
        6.5.1 预应力钢绞线和非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
        6.5.2 预应力钢绞线的疲劳强度验算
        6.5.3 非预应力钢筋的疲劳强度验算
        6.5.4 非预应力钢筋 HRB500级钢筋的疲劳应力幅的探讨
    6.6 疲劳加载后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
        6.6.1 疲劳加载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特征
        6.6.2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验证
        6.6.3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剩余承载力
        6.6.4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的非预应力钢筋应变
        6.6.5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的预应力钢绞线应变
        6.6.6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性能
        6.6.7 疲劳加载后静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挠度曲线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设计建议
    7.3 展望
创新点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目录
致谢

(9)不同保护层厚度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保护层的作用、要求和研究现状
        1.2.1 保护层的作用
        1.2.2 保护层的要求
        1.2.3 保护层的研究现状
    1.3 现浇板施工中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工作
2 试件设计及试验方案
    2.1 概述
    2.2 试件设计及制作
        2.2.1 试件的设计方案
        2.2.2 试件的制作
    2.3 材料试验
    2.4 试验方案
        2.4.1 试验装置
        2.4.2 测点布置及配筋图
        2.4.3 开裂荷载的确定
        2.4.4 极限荷载的确定
        2.4.5 加载方案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保护层厚度变化对悬臂板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材料参数
    3.3 开裂荷载与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3.3.1 开裂荷载的计算
        3.3.2 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3.4 悬臂板裂缝和挠度的确定
        3.4.1 正常使用荷载的确定
        3.4.2 悬臂板最大裂缝宽度的确定
        3.4.3 悬臂板挠度的确定
        3.4.4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时悬臂板的挠度
    3.5 悬臂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3.5.1 悬臂板受力特征
        3.5.2 悬臂板荷载—挠度曲线
        3.5.3 破坏形态
    3.6 试验结果分析
        3.6.1 悬臂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3.6.2 悬臂板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及相应挠度值
    3.7 本章小结
4 保护层厚度变化对两端约束板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参数
    4.3 开裂荷载和受弯承载力的确定
        4.3.1 开裂荷载的确定
        4.3.2 按线弹性理论确定板的受弯承载力
        4.3.3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确定板的承载力
        4.3.4 两端约束板裂缝和挠度的确定
    4.4 两端约束板试验过程及现象
        4.4.1 两端约束板受力特征
        4.4.2 两端约束板荷载—挠度曲线
        4.4.3 破坏形态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两端约束板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4.5.2 两端约束板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及相应挠度值
    4.6 不同钢筋类型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
        4.6.1 概述
        4.6.2 A3、B1板受力性能比较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ANSYS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板的非线形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法简介
    5.3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5.4 ANSYS及其非线形分析功能介绍
        5.4.1 使用ANSYS材料非线性分析的基本过程
        5.4.2 收敛准则
    5.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5.1 材料的本构关系
        5.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5.3 混凝土裂缝的模拟
        5.5.4 基本计算参数
    5.6 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5.6.1 开裂荷载
        5.6.2 屈服荷载
        5.6.3 极限荷载
        5.6.4 荷载—位移曲线
        5.6.5 裂缝开展及分布
        5.6.6 破坏形态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混凝土结构结构用钢筋的状况
        1.2.1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要求
        1.2.2 我国钢筋产品的现状
        1.2.3 国外钢筋产品的现状
    1.3 非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变形研究概况
        1.3.1 裂缝计算
        1.3.2 变形计算
        1.3.3 混凝土板裂缝与变形计算特点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2章 HRB500 级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试验
    2.1 HRB500 级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2.1.1 钢筋的力学性能
        2.1.2 钢筋的性能评价
    2.2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3 加载方案与加载程序
        2.3.1 加载装置
        2.3.2 加载程序
    2.4 测试的主要仪器和试验测项
        2.4.1 测试的主要仪器
        2.4.2 试验的测项
    2.5 试验过程及现象
        2.5.1 受力特性
        2.5.2 裂缝状况
        2.5.3 挠度状况
        2.5.4 破坏形态
    2.6 试验结果分析
        2.6.1 开裂弯矩与受弯承载力的计算
        2.6.2 500MPa 级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的讨论
        2.6.3 对裂缝和变形公式的修正
第3章 基于ANSYS 的钢筋混凝土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
    3.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3.2.1 屈服准则
        3.2.2 强化准则
        3.2.3 流动准则
        3.2.4 破坏准则
        3.2.5 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3.2.6 钢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3.3.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3.3.2 混凝土裂缝的模拟
    3.4 HRB500 级混凝土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ANSYS 简介
        3.4.2 单元模型
        3.4.3 材料模型
        3.4.4 有限元模型
        3.4.5 基本计算参数
    3.5 解析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3.5.1 开裂荷载的比较
        3.5.2 极限荷载的比较
        3.5.3 挠度的比较
        3.5.4 裂缝分布图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与挠度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TRE复合BFRP筋海水海砂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D]. 华云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后开孔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性能分析[D]. 王中海. 扬州大学, 2019(02)
  • [3]配置不锈钢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试验研究[D]. 杨健彬. 重庆大学, 2019(01)
  • [4]RPC带上反肋底板及叠合板受力性能研究[D]. 吕雪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12)
  • [5]CRB600H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D]. 吴艳丽. 郑州大学, 2012(04)
  • [6]高强钢筋混凝土板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和分析[J]. 周建民,王晓锋,顾万黎,高鹰,赵勇,陈硕. 力学季刊, 2011(04)
  • [7]冷轧螺旋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混凝土板的受弯性能研究[D]. 毛土明. 浙江大学, 2010(08)
  • [8]HRB500级钢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D]. 于秋波. 郑州大学, 2008(10)
  • [9]不同保护层厚度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 孙兴全.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8)
  • [10]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板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 沈宇. 湖南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