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蓝色染料对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两种蓝色染料对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SENTINEL NODE BIOPSY BY TWO KINDS OF BLUE DY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论文文献综述)

曹思旸,韦伟[1](2021)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新思路》文中提出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乳腺外科较为成熟的一种诊疗手段,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研究的推进,针对SLNB也涌现出一些新的思路,如超声造影引导下SLNB、次级前哨淋巴结及相关概念的提出等。全文将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现存的两大争议问题及新思路进行综述。

张平波[2](2021)在《比较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1)比较术前18F-FDG PET/CT检查、超声检查及两项检查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2)根据患者的病史资料、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评估18F-FDG PET/CT检查、超声检查及两项检查联合在独立影响因素条件下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诊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化验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18F-FDG PET/CT检查和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并将以上结果汇总。以病理诊断为参考标准,分析影像学检查报告结果与其是否一致。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比较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相关因素的确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独立影响因素的确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34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年龄区间为28-83岁,平均年龄51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237人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108人接受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共检出前哨淋巴结497枚,平均每人检出4.6枚。(2)病理诊断结果:原位癌34例(9.86%),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7例(83.19%),特殊类型浸润性癌24例(6.9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223例(64.64%),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有122例(35.36%)。(3)18F-FDG PET/CT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3.77%,特异性为95.07%,准确度为87.54%,阳性预测值为89.11%,阴性预测值为86.89%,约登指数0.69。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4)超声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检查敏感性为83.61%,特异性为84.30%,准确度为84.06%,阳性预测值为74.50%,阴性预测值为90.38%。约登指数0.68。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5)两项检查联合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8.52%,特异性为83.86%,准确度为85.51%,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93.03%,约登指数0.72。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6)在前哨淋巴结活检组,18F-FDG PET/CT检查与超声检查以及二者联合都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18F-FDG PET/CT检查在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方面优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而二者联合后的敏感性、假阴性率与阴性预测值进一步提升,与病理学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状态、原发肿瘤直径、Ki-67指数与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绝经、原发肿瘤直径>2cm、Ki-67>20%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是独立影响因素。(8)在已绝经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绝经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及单独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在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在Ki-67>20%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i-67≤20%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8F-FDG PET/CT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价值略高于超声检查。两项检查联合后,在发现转移淋巴结、排除正常淋巴结及综合准确率方面得到提升。(2)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18F-FDG PET/CT检查判断腋窝淋巴结性质的诊断价值高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但均无法完全准确的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3)在前哨淋巴结活检组,18F-FDG PET/CT检查与超声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均可较大几率排除前哨淋巴结转移,对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有较大参考价值。(4)绝经状态、原发肿瘤直径>2cm和Ki-67>20%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5)在已绝经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在未绝经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及单独超声检查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6)在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在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7)在Ki-67>20%患者中,单独18F-FDG PET/CT检查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在Ki-67≤20%患者中,单独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参考价值。

郭瀚荫[3](2021)在《乳腺癌前哨及前哨后淋巴结引流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据最新数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当今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且呈年轻化。乳腺癌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但是它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短期及长期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心理上的负担,降低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当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已经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常见手术方式,它与ALND的患者在预后上无明显差异,并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ALND所带来的并发症。但其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依旧没有国际上的标准,在很多方面依旧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包括切除前哨淋巴结的个数,降低SLNB的假阴性率及提高准确率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局部复发和预后,还有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1-2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患者若不行ALND,也可获得同样的预后。目的通过精准解剖出淋巴引流途径来降低SLNB的假阴性率、提高准确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前哨和前哨后淋巴结(post-sentinel lymph node,poSLN)的临床意义,它们是否能共同代表整个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态,在不影响患者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前提下减少非必要淋巴结的切除。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6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资料,共474例,腋窝均行SLNB或ALND。术中使用亚甲蓝(methyleneblue,MB)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双示踪剂,在红外显像仪的辅助下精准解剖出淋巴管及前哨和前哨后淋巴结。比较术中发现poSLN的患者和没有发现poSLN患者在临床特点方面的不同,应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是否能检出poSLN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并计算SLN和poSLN共同的代表腋窝淋巴结病理状态的准确率、假阴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在474例乳腺癌患者中,334例SLNB,130例行ALND,通过行ALND的患者的数据计算,本研究的手术方式SLNB的假阴性率为7.7%,准确率为95.4%,灵敏度92.3%,特异度100%。在474例患者中,有133例术中发现poSLN,341例患者未发现poSLN,poSLN的检出率为28.1%。患者能否查出前哨后淋巴结与月经初潮年龄(P=0.031)、乳腺既往手术史(P=0.021)、肿块可否触及(P=0.000)、肿块距乳头距离(P=0.033)、肿块大小(P=0.011)、有无钼靶肿块影(P=0.003)、ki67(P=0.040)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发现poSLN的133例患者中,55例行ALND,排除5例不符合SLNB适应征的患者,此次对SLN和poSLN共同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研究中,假阴性率为15.4%,准确率为96%,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100%。结论在行SLNB时,通过示踪剂精确的解剖出引流的淋巴管,能准确识别真正的SLN,可以降低SLNB的假阴性率,提高检出率。SLNB时没有必要切除poSLN,这不会影响SLNB的假阴性。若SLN为阳性时,可切除poSLN并送检,若poSLN为阴性可避免行后续的ALND,若poSLN为阳性再行ALND。但不是在每一位患者手术中都能找到poSLN,可能与患者的月经初潮年龄、乳腺既往手术史、肿块所在象限、肿块是否可触及、肿块距离乳头的距离、肿块大小、钼靶肿块影、ki67等因素有关。淋巴结的示踪技术依旧需要在未来继续研究并提高。

彭鸥[4](2021)在《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检出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乳晕周围皮下浅表注射法和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法对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的因素,制定更优化科学的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像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乳腺癌患者84例行前哨淋巴结显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乳晕周围0点、3点、6点、9点方向皮下浅表注射,实验组采用乳晕周围0点、6点方向腺体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腋窝前哨淋巴结和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显影率;根据两组患者显像结果,分别分析其前哨淋巴结显像与患者年龄、肿块相关因素(数目、大小、位置、病理类型等)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乳晕周围皮下浅表注射,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的内乳前哨淋巴结有更高的显像率(P=0.043),皮下浅表注射较腺体内注射有更高的腋窝前哨淋巴结显像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78)。年龄与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01);而肿块数目、肿块大小、肿块位置、病理类型与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显影无关(P>0.05)。结论: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法有更高的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影率,同时不影响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显影率。年龄是乳腺区前哨淋巴结核素显影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对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有着显着的影响;与此同时,对于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年龄也会影响其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出。

袁泉[5](2021)在《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乳腺肿物活检或穿刺病理确诊的234例乳腺癌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联合组、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每组各78例。分别应用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单纯亚甲蓝示踪法和单纯纳米炭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BMI、是否绝经、肿瘤位置、T分期、ER阴/阳性、PR阴/阳性、HER-2阴/阳性、肿瘤象限、术式和病理类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比较:三组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及阳性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目、阳性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高于亚甲蓝组及纳米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联合组中影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因素:联合组中在年龄、BMI、是否绝经、肿瘤位置、T分期、ER阴/阳性、PR阴/阳性、HER-2阴/阳性、肿瘤象限、术式和病理类型方面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亚甲蓝组中影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因素:在亚甲蓝组中,不同年龄段、不同BMI、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纳米炭组中影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的因素:在纳米炭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联合组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亚甲蓝组和纳米炭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前哨淋巴结的平均检出数和阳性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数均高于单纯亚甲蓝示踪法和单纯纳米炭示踪法,且其检出率不受年龄、BMI、是否绝经、肿瘤位置、T分期、ER阴/阳性、PR阴/阳性、HER-2阴/阳性、肿瘤象限、术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效果理想,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刘方超[6](2021)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的差异,探讨影响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提供思考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92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石蜡病理结果显示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者52例,未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者140例,对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式对影响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192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平均年龄51.76±10.27岁,身体质量指数均值25.21±3.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阳性、肿瘤T分期、脉管癌栓浸润、分子分型等危险因素对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种分子分型进行方差分割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均高于Luminal 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08)。患者年龄、BMI值、肿瘤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类型、ER、PR、Ki-67等因素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脉管癌栓浸润、乳腺癌分子分型均是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年龄、BMI值、肿瘤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类型、ER、PR、Ki-67等因素对前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影响。2.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脉管癌栓浸润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3.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是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较Luminal A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高,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实。

王昭蕊[7](2021)在《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背景:吲哚菁绿是具有近红外荧光显影特征的示踪剂,已用于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定位,原位荧光的裸眼不可见性限制了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NIRF)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实时导航的应用。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可实现术野实时荧光显影的新型近红外系统,通过和现有的近红外荧光显影系统的对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联合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和新型近红外系统在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临床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ICG联合MB定位前哨淋巴结。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计的直视下淋巴荧光成像系统(直视成像仪)和廊坊明德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管成像仪(明德成像仪)两种近红外系统仪器作为导航辅助定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两种荧光成像仪均荧光显影的淋巴结、MB染色的蓝染淋巴结及触诊可疑阳性的淋巴结均切除,这些淋巴结均视为SLNs送检快速冰冻病理活检。结果:两种仪器实时体表淋巴管荧光成像成功率均为95%(57/60)。直视下成像仪ICG联合MB共定位186个SLNs,其中2个经病理证实无任何淋巴结组织。MB联合直视下成像仪ICG的SLN检出率为100%(184/184),单独MB作为示踪剂的SLN检出率为86.96%(160/184)。直视下荧光成像联合MB检测到的SLNs中位数为3(1-8),显着高于单独MB示踪到的SLNs中位数为2(1-7)(P<0.05)。单独明德成像仪的识别SLNs中位数为3(1-8),和单独的直视下荧光检出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视下荧光成像仪能有效示踪前哨淋巴结,在手术过程中原位投射荧光信号,提供了一种无需转换视野的连续手术导航系统,其相对于明德系统在检出率和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直视下荧光成像仪导航联合MB示踪的高检出率则提示这种方法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替代核素的双示踪剂法。

王磊[8](2021)在《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科病房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周围皮下注射法检测前哨淋巴结。对照组患者采用亚甲蓝瘤周注射法检测前哨淋巴结。采用定期复查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术后效果的评价。分别比较两组的检出数、检出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和检出SLN的大小。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溃疡、部位、厚度、手术情况经卡方检验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LN检出率为100%(30/30);灵敏度为87.5%(7/8);假阴性率为3.3%(1/30)。对照组SLN检出率为83.3%(25/30);灵敏度为62.5%(5/8);假阴性率为12%(3/25)。经Fisher检验,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LN平均检出数(3.54±1.22)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03±1.14)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1,P<0.05)。观察组SLN检测最小长径为1.5mm,对照组SLN检测最小长径为10mm。观察组SLN平均最小长径为5.37mm,标准差为2.16mm,对照组SLN平均最小长径为11.83mm,标准差为5.37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3,P<0.05)。结论: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相比于瘤周注射法在肢端SLN检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

苏耀东[9](2021)在《99mTc-Rituximab在多模式引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通过与亚甲蓝、纳米炭在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检出效率上的比较,探讨新型示踪剂99mTc-Rituximab单独运用于临床的可行性;并就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99mTc-Rituximab前哨淋巴结检出效率是否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10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共59例,于术前2-4h注射99mTc-Rituximab,注射点选取肿块表面皮内及周围腺体内2个注射点或超声引导下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术中分4点将蓝染料示踪剂注射于乳腺原发肿瘤周围皮下组织,共约4 m L。B组共48例,于术前2-4h注射99mTc-Rituximab,注射点选取肿块表面皮内及周围腺体内2个注射点或超声引导下乳晕周围腺体内注射;术中分4点将纳米炭混悬液注射于乳腺原发肿瘤周围皮下组织,共约0.4ml。所有99mTc-Rituximab均为我科自行标记,每个注射点均注射1m L,总放射性活度约17.5-29.6MBq。所有患者在注射后1-3小时内进行平面及断层扫描,并在随后的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热点”,将术中发现染色淋巴结或者染色淋巴管消失的地方及在体时(SLN切除前)SLN:本底为2:1或者3:1,离体后(SLN切除后)SLN:本底计数为10:1的淋巴结确定为SLN,取出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显像剂SLN的检出效率,评估NAC对SLN检出效率的影响。结果1.三种不同示踪剂检出率的比较:99mTc-Rituximab所引导的SLN检出率98.13%(105/107),纳米炭所引导的SLN检出率83.33%(40/48),美兰染色法检出率72.88%(43/59)。三种示踪剂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9;P=0.000<0.05),99mTc-Rituximab所引导的SLN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2组。2.三种示踪剂检出淋巴结个数的比较:共检出热点淋巴结259枚,平均2.42枚;黑染淋巴结154枚,平均3.2枚;蓝染淋巴结164枚,平均2.27枚。3.行NAC治疗与未行NAC治疗之间淋巴结个数的比较:NAC组共检出淋巴结86枚,平均2.4枚,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110枚,平均2.44枚。两组间检出的平均淋巴结个数无统计学差异(z=-0.512,P=0.608>0.05)。结论1.99mTc-Rituximab引导乳腺癌SLNB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较低的次级淋巴结显影率,能够作为单独的示踪剂在临床上使用。2.对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进行NAC治疗以后,99mTc-Rituximab对于SLN的检出效率并不受影响,其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较低,患者预后良好。第二部分目的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一同作为乳腺癌的第一级淋巴结引流部位,对于乳腺癌分期、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IMSLN检出率低,因此IM-SLNB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运用仍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99mTc-Rituximab在乳腺癌IMLNB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IM-SLN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共55人,于术前2-4h注射99mTc-Rituximab,注射点选取肿块表面皮内及周围腺体内2个注射点。B组共33人,于术前2-4h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Rituximab注入实质腺体内,注射点选取乳晕区外周6点和12点位的2个注射点。C组共19人,于术前2-4h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Rituximab注射入乳腺实质腺体内,注射点选取乳晕区外周3点、6点、9点和12点位的4个注射位点。9mTc-Rituximab由我科自行标记,所有每个注射点均注射1m L,总放射性活度约17.5-29.6 MBq。所有患者在注射后1-3小时内行平面显像及断层扫描,并在随后的术中使用γ探测仪探测“热点”。将术中所探测在体时(SLN切除前)SLN:本底为2:1或者3:1,离体后(SLN切除后)SLN:本底计数为10:1的淋巴结确定为SLN,取出送病理检查。比较不同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IMLN检出率及ALN检出率。结果1.IM-SLNB检出结果:腺体内4针组IM-SLN的检出率52.63%(10/19),腺体内2针组IM-SLN的检出率63.64%(21/33),瘤周皮下注射组IM-SLN的检出率9.09%(5/55)。三种注射方法的检出率存在差异(χ2=30.602,P=0.000<0.05),2针组及4针组明显优于瘤周组。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腺体内2针组和4针组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436),腺体内2针法和4针法的检出率均较瘤周法高(χ2=16.195,P=0.000;χ2=28.904,P=0.000)。2.三种方法的腋窝SLN平均检出个数:瘤周组共检出腋窝SLN132枚,平均2.40±1.29枚;二针组检出腋窝SLN82枚,平均2.48±1.09枚;四针组检出腋窝SLN48枚,平均2.53±1.31枚。三种方法的腋窝前哨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885>0.05)结论1.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后,99mTc-Rituximab引导的IM-SLNB检出率显着提高,为内乳区淋巴结活检创造了微创治疗的重要条件并为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2.当注射位点≥2个时,通过增加注射点的方式进行IM-SLNB并不能提高IM-SLN的检出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SLN的术中探测。

张建[10](2020)在《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9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腋窝手术中使用ARM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的上肢淋巴水肿率、淋巴结识别率、臂节交叉率、上肢淋巴结转移率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括3 651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5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9篇。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RM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5%(95%CI3%7%),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5%CI1%2%);SLNB淋巴结/淋巴管识别率为44%(95%CI 34%54%),ALND淋巴结/淋巴管识别率为83%(95%CI 78%88%),前哨淋巴结-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臂节交叉率为6%(95%CI 4%7%);上肢淋巴结转移率为18%(95%CI 13%23%)。结论ARM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生率,但存在上肢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二、SENTINEL NODE BIOPSY BY TWO KINDS OF BLUE DY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ENTINEL NODE BIOPSY BY TWO KINDS OF BLUE DY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
    1.1 前哨淋巴结活检常用技术及缺陷
    1.2 超声造影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1.2.1 微泡造影剂
        1.2.2 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术前评估及定位
        1.2.3 CEUS引导的穿刺活检定性
2 当前乳腺外科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两大争议
    2.1 前哨淋巴结的最佳切除数目
    2.2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问题
3 次级前哨淋巴结及类似概念的提出
    3.1 何为次级前哨淋巴结
    3.2 乳腺癌次级前哨淋巴结及展望

(2)比较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和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中的发展现状
    2.1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2.1.1 双示踪剂联合-金标准
        2.1.2 吲哚菁绿
        2.1.3 超顺磁性氧化铁
        2.1.4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我国的现状
    2.2 影像学检查
        2.2.1 乳腺X线摄影
        2.2.2 超声检查
        2.2.3 磁共振成像
        2.2.4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
    2.3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检查方法
        3.2.1 ~(18)F-FDG PET/CT检查
        3.2.2 超声检查
        3.2.3 病理检查
    3.3 收集指标与参数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345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布
    4.2 ~(18)F-FDG PET/CT检查、超声检查及联合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2.1 超声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2.2 ~(18)F-FDG PET/CT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2.3 两者联合与病理结果对照
        4.2.4 两项检查单独与联合的诊断价值对比
        4.2.5 超声、~(18)F-FDG PET/CT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
    4.3 超声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及二者联合在不同手术方式中的诊断表现对比
        4.3.1 SLNB组超声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表现
        4.3.2 ALND组超声检查、~(18)F-FDG PET/CT检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表现
        4.3.3 ALND组超声、18F-FDG PET/CT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
    4.4 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4.4.1 单因素回归分析
        4.4.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对应ROC曲线
    4.5 独立风险因素条件下~(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5.1 已绝经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5.2 未绝经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cm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4.5.3 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5.4 原发肿瘤直径≤2cm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20%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4.5.5 Ki-67>20%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5.6 Ki-67≤20%患者中~(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乳腺癌前哨及前哨后淋巴结引流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功能淋巴管解剖与精准前哨淋巴结活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前哨及前哨后淋巴结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影响前哨后淋巴结检出率的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臃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检出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及设备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试剂与仪器设备
    2.3 试验流程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病人特征
    3.2 体表淋巴管显影情况
    3.3 淋巴结检出结果
    3.4 阳性淋巴结显影情况
    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8)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
    2 两组SLN检测结果
    3 两组SLN平均检出数
    4 两组SLN大小
讨论
    1 前哨淋巴结的定义及解剖学定位
    2 淋巴结转移的机理和病理学特征
    3 亚甲蓝的临床应用
    4 超声造影剂的选择
    5 超声造影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6 关节周围注射的应用及微转移的检出
    7 其他SLN识别技术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区域清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99mTc-Rituximab在多模式引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99m)Tc-Rituximab引导在精准探查乳腺癌A-SLN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仪器设备与试剂/药品
        1.5 ~(99m)Tc-Rituximab的标记过程
        1.6 研究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的统计结果
        2.2 三种不同示踪剂之间的比较
        2.3 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行 NAC 与未行 NAC 之间 SLN 检出个数的差异
        2.4 术后随访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99m)Tc-Rituximab改良模式引导技术在原发性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显像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仪器设备与药品/试剂
        1.5 ~(99m)Tc-Rituximab的标记过程
        1.6 研究方法
    2.结果
        2.1 IM-SLNB不同注射方式的检出结果
        2.2 三种方法的腋窝SLN平均检出个数
    3.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文献提取
    1.4 文献治疗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ARM在 BCRL中的疗效分析
    2.4 ARM中淋巴结/淋巴管识别率
    2.5 ARM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安全性研究
第三章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SENTINEL NODE BIOPSY BY TWO KINDS OF BLUE DYE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新思路[J]. 曹思旸,韦伟. 肿瘤学杂志, 2021
  • [2]比较18F-FDG PET/CT与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张平波. 吉林大学, 2021(01)
  • [3]乳腺癌前哨及前哨后淋巴结引流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郭瀚荫. 山东大学, 2021(12)
  • [4]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乳腺前哨淋巴结检出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 彭鸥.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纳米炭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袁泉.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6]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D]. 刘方超.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7]直视下吲哚菁绿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D]. 王昭蕊.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改良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D]. 王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99mTc-Rituximab在多模式引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D]. 苏耀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10]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张建.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两种蓝色染料对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