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炉排隔断模型

链条炉排隔断模型

一、链条炉排的分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谢海立[1](2017)在《垃圾焚烧炉排炉的炉内过程动态特性数字仿真》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质能源在世界上所占有的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种类繁多。城市固体垃圾(MSW)中含有部分有机物质,是一种潜在的可利用生物质能源。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城市固体垃圾最有效的利用方式。不同区域的城市固体垃圾组成成分不一,热值波动范围较大,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恶英等,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对垃圾焚烧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垃圾焚烧过程的转化效率,降低污染物的生成排放量。本文以垃圾焚烧炉排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炉内燃烧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对垃圾焚烧炉排炉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1、根据垃圾焚烧炉的结构特点和燃烧特性,对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将燃料床层和炉膛进行一定数量的控制体划分。采用基于控制体的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焚烧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2、以.NET作为程序开发平台,在Visual Studio 2010软件上,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C#,完成了对焚烧炉燃烧过程的仿真程序开发。3、根据建立的焚烧炉燃烧过程仿真程序,对焚烧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静态仿真计算和动态仿真计算。通过加入不同扰动量,得到了焚烧炉炉内不同位置特性参数的变化曲线。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仿真程序的正确性。对垃圾焚烧炉排炉燃烧过程的特性分析和运行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梁冰[2](2012)在《9MW垃圾发电焚烧炉仿真模型及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垃圾是人类生活的产物,城市生活垃圾随着人们物质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年递增,如何处理垃圾成为当今社会焦点之一。其中垃圾焚烧发电能以最快速度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从而垃圾焚烧发电得到大力的推广本文以某9MW垃圾焚烧炉为研究对象,对其设备流程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并重点研究了炉膛内的传热、传质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将炉膛进行分区,建立了垃圾在炉排上燃烧、换热的数学模型。借助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基于复杂系统分解和集成的原理,将垃圾焚烧锅炉机组划分为燃烧室、水循环系统、过热器系统,进一步将各子系统分解成各个设备和过程环节。基于简化的物理模型,根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传热方程及其它补充方程和机理过程建立各设备和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编制各设备和过程环节的程序算法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通用的算法模块,形成算法库。所建立的垃圾焚烧锅炉算法主要包括垃圾焚烧模型、垃圾换热模型、汽包模型、下降管模型、上升管模型及过热器模型。根据垃圾焚烧炉中烟气流程、汽水流程及系统特点,调用算法库中算法,将各设备和过程进行集成,构建各子系统,子系统进一步集成,建立整个垃圾焚烧锅炉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垃圾焚烧锅炉机组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垃圾焚烧炉的动态特性,研究工作对锅炉运行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陈扬[3](2012)在《垃圾焚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垃圾产生量逐年迅猛增加,垃圾焚烧能以最快速度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最终处理目标,这就给垃圾焚烧发电提供了契机。本文对垃圾焚烧炉的设备流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讨论,并重点研究了炉膛内的传热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用炉膛内分区思想,建立了动态的数学模型。借助于数学模型来研究炉膛特性虽然并不能完全代替试验,并且数学模型本身还由试验来验证,但仿真建模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结合工程实际,以某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炉为对象,考虑了炉膛内的燃烧、传热等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建立了炉膛燃烧动态模型。在IMMS模型开发平台上,使用Fortran语言,将建立的数学模型编写成程序,并加入到算法库中,在平台上建立模块时调用对应的算法,最后建立了正常工况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燃料量、空气量、燃料水份等参数的扰动仿真试验,得出了锅炉主要参数的实时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正确地反映了垃圾焚烧炉的动态特性,研究工作对锅炉的设计和优化运行将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宋振国[4](2011)在《燃煤锅炉分布控制实现及其仿真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工业锅炉是我国主要的耗煤设备,也是我国主要的污染来源之一。在我国的工业锅炉当中,有相当大比例是层燃型的燃煤链条锅炉。链条锅炉数量多、面积广,但自动化水平较低,绝大多数的热效率不到70%,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层燃式燃煤锅炉上实现输出概率密度函数(PDF)控制。为此,首先阐述了链条炉的结构、燃烧过程的特点和相关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输出随机分布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然后讨论了将这种方法引入链条锅炉的燃烧过程控制中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给出了基于RBFNN的输出分布控制系统的子空间快速建模方法,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输出分布控制系统的最优迭代学习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建模和控制算法的可行性。(2)将迭代学习的思想引入到输出分布控制系统的建模当中,结合(1)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双闭环迭代学习建模控制算法,并针对迭代学习过程引入了自适应迭代学习率和迭代终止门限,仿真结果表明相关算法的有效性。(3)开发了一套链条锅炉的仿真控制平台,实现了对层燃锅炉的燃烧过程的动态模拟。并以燃烧过程的火焰形状为被控对象,以配风分布为控制输入,在此平台上验证了(2)设计的建模控制算法。综合仿真结果和仿真平台模拟,本文所得的输出随机分布控制系统的模型和相关控制算法,可应用于燃煤链条锅炉的配风优化控制,并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张斌[5](2011)在《炉拱对链条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链条锅炉已成为国家要重点治理的高能耗设备,因为它长期处于热效率低下、污染物排放严重等运行状态。燃用煤种和设计煤种存在着差异,出现火床着火困难、不完全燃尽等现象,从而造成热效率低下、污染物排放严重等运行状态。而锅炉结构、燃烧方式等参数,都与煤种有关。所以炉拱和配风的研究对链条锅炉提高热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首先,本文针对SZL15-1.25-AⅡ型双锅筒链条蒸汽锅炉,对燃料在炉排上的燃烧过程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一整套链条炉锅炉炉内烟气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学模型,并分别详细阐述了湍流流动模型、辐射传热模型、湍流近壁区域的处理模型和气相燃烧模型;借助于Fluent软件及UDF平台对炉膛内不加气相燃烧的温度场、压力场、组分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更形象的呈现出燃料在链条炉排上燃烧的燃烧特性,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课题所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的合理性,模拟结果与国内外的很多炉内冷态模拟研究较好符合。其次,对普通后拱和人字后拱、不同后拱高度、不同后拱长度、不同前拱高度、不同前拱长度的炉膛及不同配风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改变后的炉膛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烟气中各组分浓度场以及炉膛出口温度、速度、烟气各组分浓度分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人字后拱比普通后拱相比,不仅能加速引燃,更能促进燃尽,同时还有利于炉内可燃气体的燃烧,减少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炉膛出口温度;人字后拱对燃烧有重要的影响,相比而言前拱影响较小,后拱长度越长对引燃、燃尽越有利,同时可以减少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炉膛出口温度,但由此带来的拱区压力增加问题需要注意,后拱高度相对长度其影响较小,其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相对于后拱,前拱对燃烧的影响较小,前拱高度不可过低,会影响燃料的引燃率、炉内可燃气体的燃烧及炉膛出口温度,相比而言,前拱长度影响较小,设计时可以略短;链条炉拱要实现较好的作用,还需要一定的配风来组织,形成前拱下的漩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研究为链条锅炉设计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对锅炉的改造实施提供了重要而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李春建[6](2010)在《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及综合利用四种,其中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面的独特优势,正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处理技术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热值较低、水分较高、成分复杂等特点而导致垃圾在焚烧发电过程中出现燃烧稳定性较差、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经济性较差、垃圾焚烧污染物原始排放浓度较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垃圾焚烧过程中燃烧稳定性、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经济性与环保性进行及时评价分析和诊断,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指导垃圾焚烧锅炉优化运行。因此,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为垃圾焚烧锅炉优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针对垃圾焚烧机理、垃圾焚烧污染物形成机制及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这些方面开展以下几点研究:详细地介绍了垃圾焚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对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影响垃圾焚烧的主要因素及垃圾焚烧烟气中HCl、NOx、SO2、二恶英等各种污染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当垃圾热值变化时,利用垃圾焚烧锅炉热力校核计算方法对该垃圾焚烧锅炉分别进行了传热校核对比计算和锅炉热效率对比计算,研究了不同风量配比对垃圾焚烧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情况。基于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的历史数据信息,将反映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经济性与环保性、燃烧稳定性三个小目标及整体目标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提炼,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经济性与环保性、燃烧稳定性三个小目标及整体目标进行了评价。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和仍需完善之处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叶发强[7](2009)在《生活垃圾焚烧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垃圾焚烧能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最终处理目标。垃圾焚烧锅炉是垃圾焚烧处理系统中的核心设备。目前我国大多数垃圾焚烧炉都是采用国外的设备或技术,造价昂贵且缺少对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特性的了解,严重制约了国产化大型焚烧炉发展。本文研究了垃圾在焚烧炉内燃烧过程和传热机理,进行了烟气辐射特性比较和焚烧炉内热流密度计算,建立了辐射干燥模型。统计了30组焚烧厂的垃圾特性数据,给出了垃圾成分与热值的关系。建立了热平衡计算模型,得到焚烧温度公式,从临界热值的角度研究主要运行参数对焚烧稳定性的影响。在往复推饲分层供风炉排焚烧炉进行热态试验,在炉排长度方向上和垃圾层高度方向,测量了的各位置温度、床层表面烟气成分和浓度等参数。研究表明,干燥对垃圾焚烧有重要的影响,垃圾焚烧炉应将干燥段与焚烧段分开设计,在特定的工况下,当入炉含水率超过47.23%,应采取强化干燥。当水分低于45%,灰分在15%~30%之间,可燃质在20%~40%,垃圾适宜焚烧处理。焚烧稳定的临界热值随着过剩空气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加,随着热空气温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在往复推饲分层供风炉排焚烧炉中温度沿整个炉排长度方向呈现一种低、高、稍低的变化趋势,具有区段性。分层供风炉排改变了垃圾层高度方向上的燃烧特性,垃圾层内温度分布均匀,呈现空间立体燃烧状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大容量垃圾焚烧炉提供参考。

许红胜,朱金荣[8](2005)在《链条锅炉的动态建模与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10 t/h及以下容量链条锅炉负荷的频繁波动,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方式建立了一台10 t/h链条锅炉的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得到炉排速度和空气量发生变化时锅炉燃烧率、蒸汽流量、过热汽温和汽包水位的实时变化量和趋势。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链条锅炉更好地实现负荷调整应采取同时改变炉排速度和空气量的方式,为实现锅炉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昌鹏[9](2004)在《垃圾焚烧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垃圾产量惊人。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主要多种处理方式,其中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由于在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方面的综合效果,作为一种技术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垃圾焚烧是多种燃烧形式综合的过程,同时它的燃烧也伴随着一些污染物的产生,例如二恶英、NOX、重金属和粉尘等。结合垃圾焚烧炉运行特点,对垃圾焚烧的燃烧机理和污染物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发现燃烧的稳定性是保证垃圾焚烧处理效果、抑止污染物生成的主要原因。但是垃圾原料因季节、居民水平等因素,影响了焚烧的稳定性。焚烧炉的燃烧过程是强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传统的燃烧过程自动控制难以实现垃圾稳定焚烧的要求。保证垃圾焚烧炉处理效果急需先进的燃烧稳定性控制技术。温度是保证燃烧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温度过低将导致大量有害污染物的生成,造成垃圾处理二次污染,温度过高又带来其他问题。控制垃圾焚烧温度、保证垃圾焚烧过程的稳定成为垃圾的清洁、经济处理的重要方法,也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当前垃圾焚烧炉的控制现状,在简单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加权因子的概念,设计了加权因子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对垃圾焚烧的温度进行控制。该方法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是解决垃圾焚烧过程炉温不稳定的有效途径。结合工程实际,按照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开发了一套垃圾焚烧炉燃烧过程稳定性控制系统。该套系统建立在垃圾焚烧炉在线监测与数据库管理平台的基础之上,能实时计算输出控制量,实现对垃圾焚烧炉的自适应控制,得到更佳的稳定性效果。最后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王基壮[10](2003)在《锅炉拱型对炉膛传热过程影响的分析》文中认为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umer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pro-heating effect on the new coal bed at the forepart of the boiler chain under the design 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ch. The 3-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in the boiler combustor is mainly studied, and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at occurs between the coal bed on the chain and the arches is dealt with. This paper utilizes commercial software FLUENT6.0 to calculate the velocity, temperature field and wall temperature at the prescribed boundary conditions. FLUENT accurately simulates the variation of fluid field by using finite volum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conservation laws several models are applied: it adopts the standard - two-equations model to simulate the turbulence process of gas-phase , and uses the discrete coordinate model to simulate the thermal radiation effect.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new coal bed under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boiler hearth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boiler hearth on the pro-heating effect of coal bed is analyzed. Therefore an optimized project of a chain boiler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nd experience of boiler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n optimized projec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ch too.

二、链条炉排的分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链条炉排的分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垃圾焚烧炉排炉的炉内过程动态特性数字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垃圾焚烧炉排炉及仿真方法
    2.1 垃圾焚烧炉排炉简介
    2.2 仿真方法
        2.2.1 仿真过程描述
        2.2.2 基本方法
        2.2.3 建立模型
第三章 垃圾焚烧炉排炉的数学模型
    3.1 建模方法和模型分区
        3.1.1 集总参数法
        3.1.2 垃圾焚烧炉排炉炉内分区
    3.2 数学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基本守恒方程
        3.2.3 水分析出模型
        3.2.4 挥发分析出燃烧模型
        3.2.5 焦炭燃烧模型
        3.2.6 污染物生成模型
        3.2.7 炉膛辐射传热模型
    3.3 辅助参数
第四章 仿真程序的开发与实现
    4.1 仿真开发平台与语言
        4.1.1 .NET程序设计平台
        4.1.2 C#语言
    4.2 模型算法
    4.3 程序开发
        4.3.1 程序结构与模块
        4.3.2 类与变量
        4.3.3 程序运行流程图
第五章 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焚烧炉结构及燃料参数
    5.2 静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5.2.1 床层高度与温度分布
        5.2.2 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和焦炭燃烧速率
        5.2.3 污染物生成量
    5.3 动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5.3.1 送风量扰动下的炉内动态特性
        5.3.2 炉排运行速度扰动下的炉内动态特性
    5.4 仿真试验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9MW垃圾发电焚烧炉仿真模型及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垃圾焚烧炉机组概述
    2.1 垃圾焚烧炉设备组成
        2.1.1 炉排构造
        2.1.2 余热锅炉
        2.1.3 烟气处理装置
    2.2 炉排自控及操作系统
    2.3 锅炉主要参数
第3章 焚烧炉仿真模型
    3.1 燃烧室燃模型
        3.1.1 垃圾的质量平衡
        3.1.2 垃圾的能量平衡
        3.1.3 垃圾供应量
        3.1.4 垃圾的焚烧
        3.1.5 垃圾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3.1.6 过量空气系数
        3.1.7 垃圾挥发分逃逸过程中垃圾减量计算
        3.1.8 燃烧烟气计算
        3.1.9 绝热壁温度
    3.2 水循环系统仿真模型
        3.2.1 汽包数学模型
        3.2.1.1 液相区数学模型
        3.2.1.2 汽相区数学模型
        3.2.1.3 汽包压力
        3.2.2 下降管数学模型
        3.2.3 上升管数学模型
    3.3 过热器系统模型
        3.3.1 质量平衡方程
        3.3.2 动量平衡方程
        3.3.3 能量平衡方程
        3.3.4 传热模型
第4章 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IMMS建模原理
    4.1 一体化模型开发平台
    4.2 IMMS建模特点
    4.3 模块化建模
第5章 运行特性研究
    5.1 仿真试验内容以及结果
        5.1.1 一次风机挡板开度扰动试验
        5.1.2 逆推炉排进料时间间隔扰动试验
第6章 结论
    6.1 完成的工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垃圾焚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发展动态
        1.3.1 国外研究发展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垃圾焚烧炉系统
    2.1 垃圾焚烧炉设备组成
        2.1.1 炉排构造
        2.1.2 余热锅炉
        2.1.3 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炉膛燃烧模型
    3.1 炉膛分区
        3.1.1 预热区
        3.1.2 燃烧区
        3.1.3 燃尽区
    3.2 质量平衡
    3.3 能量平衡
    3.4 燃料供应量
    3.5 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
    3.6 过量空气系数
    3.7 燃烧烟气计算
    3.8 垃圾挥发分逃逸过程中垃圾减量计算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垃圾焚烧炉动态模型及仿真
    4.1 前言
    4.2 IMMS简介
        4.2.1 IMMS的功能
        4.2.2 IMMS的特点
    4.3 仿真对象
    4.4 仿真试验内容以及结果
        4.4.1 仿真试验内容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完成的工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燃煤锅炉分布控制实现及其仿真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燃煤链条锅炉及其燃烧控制研究现状
        1.2.1 层燃链条锅炉的基本结构
        1.2.2 链条锅炉的燃烧控制
        1.2.3 火焰的三维温度场
    1.3 输出随机分布控制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1.3.1 输出随机分布控制概述
        1.3.2 输出随机分布控制的建模方法
        1.3.3 输出随机分布系统的控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RBFNN的随机分布模型的建立与控制方法
    2.1 引言
    2.2 基于RBFNN的随机分布模型的建立
        2.2.1 RBFNN简介
        2.2.2 RBFNN逼近输出PDF
        2.2.3 RBF随机分布控制模型
        2.2.4 仿真
    2.3 随机分布模型的迭代学习控制
        2.3.1 迭代学习控制的基本原理
        2.3.2 基于RBF模型的迭代学习控制
        2.3.3 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闭环迭代学习建模控制
    3.1 引言
    3.2 RBFNN的迭代更新方法
    3.3 双闭环迭代学习建模控制
        3.3.1 基本结构
        3.3.2 系统可辨识性
        3.3.3 自适应迭代学习率
        3.3.4 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煤锅炉分布控制实现及其仿真平台的开发
    4.1 引言
    4.2 供热仿真培训平台介绍
        4.2.1 基本结构
        4.2.2 WinCC搭建仿真界面
    4.3 仿真平台的改造
        4.3.1 火焰模型的建立
        4.3.2 火焰动画的改造
        4.3.3 WinCC与Matlab的OPC通信
    4.4 输出随机分布控制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炉拱对链条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能源现况
    1.2 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工业锅炉的现状
        1.2.2 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2 链条炉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链条炉排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煤在链条炉排上的燃烧过程和燃烧特性
        2.2.1 煤在链条炉排上的燃烧过程
        2.2.2 链条炉排燃烧的燃烧特性
    2.3 炉拱的概述
    2.4 数学模型
        2.4.1 基本方程
        2.4.2 湍流模型
        2.4.3 辐射传热模型
        2.4.4 湍流近壁区域的处理模型
        2.4.5 气体反应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炉内过程数值模拟
    3.1 炉内过程数值模拟综述
    3.2 物理模型
    3.3 计算对象的选择和简化
    3.4 数值计算
        3.4.1 数值模拟的优缺点
        3.4.2 网格划分
        3.4.3 边界条件设置
    3.5 炉内烟气流动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3.5.1 炉膛温度场
        3.5.2 炉膛压力场
        3.5.3 炉膛浓度场
    3.6 本章小结
4 后拱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4.1 普通后拱改为人字后拱的数值模拟分析
        4.1.1 改造前后炉膛内的温度场对比
        4.1.2 改造前后炉膛内压力场的对比
        4.1.3 改造前后炉膛内速度场的对比
        4.1.4 改造前后各组分浓度的对比
        4.1.5 炉膛出口温度分布的对比
    4.2 不同后拱高度和长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4.2.1 不同人字后拱高度的数值模拟结果
        4.2.2 不同人字后拱长度的数值模拟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前拱对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5.1 不同前拱长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5.2 不同前拱高度的数值模拟分析
    5.3 炉拱的配风搭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垃圾焚烧过程及污染物形成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垃圾焚烧过程分析
    2.3 垃圾焚烧机理分析
    2.4 影响焚烧的主要因素分析
    2.5 污染物形成机制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量调整对垃圾焚烧锅炉效率的影响研究
    3.1 垃圾焚烧锅炉简介
    3.2 锅炉热力校核计算及锅炉效率计算
        3.2.1 对流过热器传热计算
        3.2.2 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尾部受热面传热计算
        3.2.3 锅炉效率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
    4.1 主成分分析(PCA)
    4.2 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经济性评价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相关性分析
        4.2.2 样本工况的选取
        4.2.3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4.3 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环保性评价
        4.3.1 评价指标与样本工况的选取
        4.3.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4.4 垃圾燃烧稳定性评价
        4.4.1 燃烧稳定性表征变量的选取分析
        4.4.2 样本点的选取和单变量稳定度因子计算
        4.4.3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4.5 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整体评价
        4.5.1 评价指标与样本工况的选取
        4.5.2 评价过程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生活垃圾焚烧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垃圾焚烧炉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垃圾焚烧炉技术及现状
        1.2.2 国内垃圾焚烧炉技术及现状
    1.3 垃圾焚烧主要技术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垃圾焚烧炉内燃烧特性分析
    2.1 生活垃圾组分对焚烧的影响
    2.2 加热干燥过程
        2.2.1 烟气辐射特性分析
        2.2.2 炉内垃圾热流密度
        2.2.3 干燥段辐射换热模型
    2.3 热解焚烧过程
        2.3.1 扩散控制区域挥发分燃烧
    2.4 残碳燃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生活垃圾焚烧临界热值的确定
    3.1 临界热值的定义
    3.2 垃圾成分与可焚烧特性
    3.3 焚烧参数对临界热值的影响
        3.3.1 燃烧过程主要参数
        3.3.2 垃圾焚烧理论空气量
        3.3.3 层燃炉热平衡分析
        3.3.4 计算数据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往复推饲分层供风焚烧炉焚烧特性试验
    4.1 垃圾焚烧炉本体介绍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的基本工况
        4.2.2 测点布置及烟气的取样位置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炉排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和烟气分布
        4.3.2 垃圾高度方向上温度和烟气分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生活垃圾工业分析及发热值
致谢

(8)链条锅炉的动态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炉排的燃烧模型
    2.2 炉膛的动态模型
    2.3 其它系统模型
3 链条锅炉的仿真
    3.1 对象介绍 (以SHL10-16/350-A型锅炉作为仿真对象)
        3.1.1 汽水系统
        3.1.2 风烟系统
    3.2 仿真试验
        3.2.1 炉排速度减小
        3.2.2 风量减少
        3.2.3 炉排速度和风量同时减小
4 结 论

(9)垃圾焚烧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焚烧处理方式概论
    1.3 垃圾焚烧存在的问题和课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意义和内容安排
2 垃圾焚烧过程和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垃圾焚烧处理方法
    2.3 垃圾焚烧机理研究
    2.4 焚烧废弃污染形成机制
    2.5 焚烧过程控制参数
    2.6 垃圾焚烧炉系统的控制
    2.7 垃圾焚烧的稳定性研究
    2.8 小结
3 燃烧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
    3.1 引言
    3.2 模糊控制系统和系统设计
    3.3 加权因子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3.4 小结
4 加权因子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仿真以及软件开发
    4.1 加权因子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仿真
    4.2 自适应模糊控制软件的开发
    4.3 小结
5 全文总结和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锅炉拱型对炉膛传热过程影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绪论
    0.1 引言
    0.2 炉内传热的研究方法
    0.3 炉内数值模拟现状与发展
    0.4 本课题研究内容
1 链条炉的工作原理
    1.1 结构及工作原理
    1.2 链条炉的燃烧过程
    1.3 炉拱概述
2 基本方程与数学模型
    2.1 有限体积法
    2.2 基本方程
    2.3 湍流流动模型
    2.4 双方程模型:κ-ε方程模型
    2.5 辐射模型
    2.6 离散相模型
3 计算对象描述
    3.1 物理模型
    3.2 计算对象的简化
    3.3 划分网格
    3.4 求解器
    3.5 边界条件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整体温度场分布
    4.2 在X=1截面的温度场及等温曲线图
    4.3 在X=1截面的速度场
    4.4 在X=1截面的辐射温度场
    4.5 几种模型的前端预热段的温度曲线比较图
    4.6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链条炉排的分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垃圾焚烧炉排炉的炉内过程动态特性数字仿真[D]. 谢海立. 东南大学, 2017(04)
  • [2]9MW垃圾发电焚烧炉仿真模型及运行特性研究[D]. 梁冰.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6)
  • [3]垃圾焚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研究[D]. 陈扬.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
  • [4]燃煤锅炉分布控制实现及其仿真平台开发[D]. 宋振国.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5]炉拱对链条炉内燃烧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D]. 张斌.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9)
  • [6]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D]. 李春建.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7]生活垃圾焚烧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D]. 叶发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8]链条锅炉的动态建模与仿真[J]. 许红胜,朱金荣. 热能动力工程, 2005(05)
  • [9]垃圾焚烧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研究[D]. 昌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10]锅炉拱型对炉膛传热过程影响的分析[D]. 王基壮.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链条炉排隔断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