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腔注射止痛药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腔注射止痛药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止痛液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剑[1](2022)在《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病人身心健康[1]。腰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构成。由于年龄、遗传、机械应力损伤、环境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时,II型胶原蛋白减少而I型胶原蛋白增多,椎间盘弹性下降,缓冲外力能力下降,

康思敏[2](2021)在《骶裂孔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骶裂孔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为骶裂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分别在骶裂孔注射前、第1次骶裂孔注射治疗1周后、第2次骶裂孔注射治疗1周后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患者的运动学数据,在患者身体表面相关位点粘贴标示球,要求患者尽量以自然步态在直线上行走5m以上的距离,共行走4次;并对20例患者进行下腰痛 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R-M)评分及 VAS 评分。采用SPSS 26.0软件对患者的量表评分及运动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DH患者经骶裂孔注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总分较治疗前增加,JOA评分、中文版R-M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第2次骶裂孔注射治疗后较第1次治疗后好转(P<0.05);2.患者的运动学数据包括步长、跨步长、步行周期、步速、支撑相百分比、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屈曲活动范围(ROM)、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以及关节运动速度均较治疗前好转,且第2次骶裂孔注射治疗后距离及时间参数较第1次治疗后好转更为显着,但时空参数在第2次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关节活动速度与VAS评分显着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LDH功能量表评分及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表明骶裂孔注射治疗可明显缓解LDH患者疼痛,进一步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各关节运动速度与VAS评分显着相关,表明患者疼痛越剧烈,关节活动速度越慢。

崔可新[3](2020)在《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病人,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基于此结果对该微创疗法的推广价值、安全性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价。方法:采取随机选择的方式,选择了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医治的患者76例,采取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综合分析与评估他们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对7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1)在统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客观评判:选择1天、30天、90天、180天为时间点,就治疗前后作对比,从VAS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呈现为下降态势,将治疗前评分分别与治疗后相应时间节点评分二者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实验结果,选择改良后的MacNab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有效率对比方面,在接受治疗之后1天,总体有效率为71.62%,30天后达到85.14%,90天后上升至89.19%,180天后达到93.24%,术后1天与术后30天、90天、180天总体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对比方面,接受治疗30天后,其优良率等于62.17%,90天后达到64.87%,180天后上升到67.57%,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选择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进行治疗,有着近远期疗效明显、创伤小、安全性好等诸多优势,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有临床推广价值。

万福兴[4](2019)在《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客观评价此微创疗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72例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实际统计病例70例。(1)对实验结果统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判:治疗之后的24小时,3个星期,3个月和6个月依次同治疗前进行对比,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VAS评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2)对实验结果依照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有效率比较:治疗后24小时总有效率为77.46%,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88.73%,治疗后3个月总效率为90.14%,治疗后6个月有总效率为91.43%,总有效率对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比较:治疗后3周优良率为64.79%,治疗后3月优良率为69.01%,治疗后6个月优良率为72.86%,结果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具有安全性高、临床远期效果显着等优点,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周宝丽,张燕伟[5](2018)在《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药物注射疗法具有直达病所、减轻疼痛、创伤小且价格低廉等优点,往往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目前中西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药物注射疗法均有涉及,因此本文通过对于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注射方法及穴位注射等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薛明[6](2016)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价硬膜外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胶原酶溶解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按标准选择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参与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1:1:1分入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μg/kg组或对照组(安慰剂组),接受按试验设计的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朝下,在术区常规消毒铺巾,以病变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在局麻下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到达硬膜外腔前侧间隙(通过C臂或CT椎管内造影证明置管已经到达病变部位)。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PCA镇痛泵持续消炎镇痛治疗4天,再次经过C臂或CT椎管内造影确认导管位置,然后通过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1200U进行治疗。术后回病房平卧,无异常情况常规一周后出院,术后定期随访。给药方案:试验组D1:硬膜外连接PCA泵内含0.1%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mg、右美托咪定0.5μg/kg及生理盐水共200ml;试验组D2:硬膜外连接PCA泵内含0.1%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mg、右美托咪定1μg/kg及生理盐水共200ml;对照组C:对照组(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模拟剂)给药方案同试验组D1或者D2的给药方案。注意事项:三组患者硬膜外pca镇痛泵都设置为常规速率2ml/h,单次pca0.5ml,锁定时间设为15min,输注96h后即停止治疗。通过比较三组患者胶原酶溶解术后24h(t1),1周(t2),1月(t3),6月(t4)时间段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以及术后一周内补助镇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来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通过记录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实施的研究中始终观察患者有没有马尾综合症,暂时性神经综合症等并发症,来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2、vas评分比较,在各时间点(t1、t2、t3、t4)试验组(d1,d2)与对照组(c)相比vas评分明显降低,有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剂量的试验组间比较(t1、t2)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虽然vas评分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在各时间点(t1、t2、t3、t4)中试验组(d1,d2)的优良率好于与对照组(c),相比较有明显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间比较(t1、t2)时间点优良率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优良率无明显提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一周患者需补助镇痛药物的情况比较,试验组(d1,d2)使用哌替啶的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c),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间比较,哌替啶使用人次d1与d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一周曲马多的总用量试验组(d1,d2)要明显少于对照组(c)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间比较虽然曲马多术后一周总用药量(d2)少于(d1),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心率过缓),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访视三组患者均未发现马尾综合症、暂时性神经综合症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1、硬膜外持续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不同剂量(0.5μg/kg和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治疗效果短期内呈剂量相关性,而中长期疗效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刘丽,刘庆[7](2015)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部外伤或(和)退行性变导致颈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压迫颈段脊髓及神经根,引起头、颈、肩、上背部及上肢痛等症状。目前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可归纳为三类:1、传统保守治疗;2、微创介入治疗;3、手术治疗。传统保守治疗包括传统中医手法理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1-2],优点是治疗简单、安全,缺点是治疗时间长、疗效差、易反复,尤其对于巨大颈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治疗

薄存菊,卢振和,陈金生,黄乔东,刘晓明,刘少颜[8](2014)在《盘外泵注胶原酶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以来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确认为L45和/或L5S1间盘突出的36名患者,在DSA引导下经骶裂孔置入导管至腰椎间盘突出物所在的硬膜外腔,经导管推注3 ml造影剂证明位置正确。微量泵恒速泵注胶原酶,术后绝对卧床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改良Macnab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突出物脱落;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明显改善,3个月时优良率91.6%;复查腰椎MR显示突出物均有明显缩小。结论:经骶裂孔置入硬膜外导管恒速泵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药物积聚于突出物周围,提高治疗的长期效果。

徐顶初,余汝林,李素芳[9](2012)在《腰椎硬膜外置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腰椎硬膜外置管注射胶原酶和镇痛复合液(2%利多卡因1ml,维生素B121mg,复方倍它米松1.75mg,再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总量为5m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腰椎硬膜外置管注射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腰椎硬膜外注射胶原酶1200u,第2天给予镇痛复合液5ml,每天1次,5d1个疗程;B组36例,腰椎硬膜外注射镇痛复合液5ml,每天1次,5d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硬膜外置管注射胶原酶镇痛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

杨波[10](2012)在《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一、糖皮质激素是骶管注射疗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易滥用导致诸多临床意外发生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易导致钠水潴留,以及引起肝脏肿大和哮喘等不良反应,不同的激素引起以上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为此,考察不同的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安全性十分必要。但既往文献多为临床病例的报道或不同激素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基础研究匮乏。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一主要研究临床常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及曲安奈得硬膜外腔注射对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形态学的影响,为规范化的激素安全选择与药物配伍提供实验依据。二、骶管注射疗法是从麻醉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糖皮质激素注入硬膜外腔直接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了对神经根的刺激,并抑制无菌性炎症,消除水肿及抑制粘连而达到治疗目的,以致临床上有人随意加大局麻药或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以期增加临床疗效。关于麻药用量的安全性已有相关的深入研究,且已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关于激素的用量,由于其部分不良反应并非立即出现,比如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的影响等,需要经过数天甚至数周才有一定变化,故有许多医师盲目加大激素的用量,甚至将两种激素一起使用,对于激素的用量没有严格的控制。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实验二主要研究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SD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形态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激素的浓度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三、目前,注射不同的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已成为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且运用肌电图等检查手段对骶管注射前后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的研究,已进一步证实了骶管内药物注射疗法是肯定的。常用的复合药液一般多从神经根阻滞、炎症消除、血管扩张、粘连剥离及神经营养等角度考虑,但也有学者从改变骶管内环境的pH值角度着手,在治疗药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直接提高pH值,通过减轻局部组织酸中毒,降低H+和局部致痛物质的生成,以增强治疗效果。根据pH值的分配学说,如果pH值越大,则离解度越小,非离子状态的局麻药物浓度就会愈高,继而抵达神经细胞发挥作用的非离子局麻药物明显增多,最终使局麻药物的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缩短。这种碱化溶液疗法从临床报道看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碱性液体是否会对硬膜外腔内的组织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尚缺乏基础实验的支持,故本课题组设计实验三初步地探索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SD大鼠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为硬膜外注射碱化溶液提供依据。方法:一、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其中第1组为泼尼松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1ml:2ml:17m1;第2组为地塞米松组,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l;第3组为曲安奈得组,硬膜外腔注射醋酸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lml:2m1:17m1.第4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1: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1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注射及评估方法参照文献介绍的硬膜外穿刺造模及评估方式,将药液由腰椎5、6间隙注入到大鼠硬膜外腔。第4周统时间段采取大鼠血液,离心后仔细收集上清,用大鼠皮质醇(Cortisol)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并取各组大鼠双侧肾上腺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测量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的比例。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LSD法)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均数,肾上腺皮质厚度及束状带所占比例。二、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前3组为实验组,分别为泼尼松低、中、高浓度组,其中泼尼松低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泼尼松中浓度组的药物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2ml:2ml:16ml,泼尼松高浓度组用药配伍为醋酸泼尼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4ml:2ml:14ml。第4、5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正常组。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比例为2ml:18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第5组为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第1次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1周均取血1次,连续对比观察各组的血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变化,于第4周用过量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所有实验大鼠,取双侧股骨头,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脱钙,清水浸泡过夜,梯度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采用多重比较方法(LSD方法)。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实验组,即碱化溶液组,不加碱化溶液的对照组,以及正常组。碱化溶液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用药比例为lml:2ml:12ml:5ml,对照组的药物配伍为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用药比例为lml:2ml:17ml,各组药液用量均为lml/kg/次。正常组仅参与麻醉,不做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硬膜外腔给药每周1次,连续注射3周。测量实验前及第4周大鼠对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与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并于第4周将经电生理检测完毕的大鼠取各组大鼠脊膜脊髓及神经根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常规方法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用药前的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比较。用药后的组间比较由于需要考虑用药前的因素,故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第1、4、5组均分别与第2组、3组比较,血清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肾上腺组织HE染色观察测量显示,2组和3组的束状带所占皮质的比例与1、4、5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数:第3周(即第2次注射后)泼尼松组死亡大鼠1只,地塞米松组和曲安奈得组均先后死亡2只,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是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对照组与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实验过程中麻醉药物过量。二、(1)泼尼松高浓度组和中浓度组用药后1周GLU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2)高浓度组的血清CHO, TG均在用药后1周其升高趋势就开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用药后2周达到峰值,中浓度组CHO, TG用药后2周其升高变化趋势高于低浓度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而低浓度组相对于对照组和正常组也有轻微升高血清TG的作用;(3)高浓度组股骨头出现空骨陷窝,骨小梁排列紊乱,变短变细的情况比中、低浓度组更多见、更严重。实验过程泼尼松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有1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对照组和正常组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三、实验前后各组大鼠机械刺激后肢缩爪阈值及马尾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神经根病理切片也未见明显损害改变。在实验过程中碱化溶液组中的钠水潴留发生率较其他组别高,有4只大鼠出现钠水潴留,其中3只死亡,而对照组中有2只出现钠水潴留且均死亡,正常组有1只大鼠由于麻醉药物过量致死。钠水潴留的大鼠均表现为腹部膨隆,尸检发现腹部大量腹水,肠管胀气,推测应均为钠水潴留引起的心衰致死。结论:一、硬膜外腔注射对全身影响大的长效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会引起雄性SD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导致肾上腺组织学上的萎缩改变,而使用对全身影响较小的中效激素醋酸泼尼松不会引起此类变化,可能是由于长效激素的半衰期时间较长,连续给药导致药物浓度蓄积过高,长期抑制肾上腺的正常功能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激素其效价不同引起。而且醋酸泼尼松引起钠水潴留风险较低,故进行硬膜外腔激素注射治疗时,选用以局部效应为主的中效制剂醋酸泼尼松,相对于对全身影响较大的长效制剂地塞米松和醋酸曲安奈得而言更为安全。硬膜外激素注射还存在一些少见的、潜在的、甚至严重的神经系统、周围组织器官及其他系统等并发症,如脑和脊髓梗塞、硬膜外血肿、椎间隙感染、月经紊乱、过敏等。部分并发症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面对以上的不安全因素,应该尽快制定一套标准的规范化操作程序来指导临床应用。在以后的科研实践中关注硬膜外注射的基础研究,并在将来的临床试验中运用标准统一的疗效监测指标与时间评估终点,且长期观察临床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效果差异,建议多个临床中心联合研究,集合有效的资料进行循征医学分析,用科学的结论指导临床应用。二、高浓度泼尼松硬膜外腔注射对血糖、血脂产生不良影响,并使股骨头产生类似坏死的病理学变化,故行硬膜外腔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疼痛相关疾病时,应注意严格把握适应症,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血脂较高的患者,以及严重的骨质疏松,主要靠单侧股骨头负重,应力较为集中的患者应慎用硬膜外类固醇激素治疗,并注意不可多次注射。在多次硬膜外腔注射的其他患者中,应注意常规监测血糖、血脂、血小板及血浆黏度等这些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便捷指标。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硬膜外腔少次低浓度的激素使用是更为安全的选择。三、碱化药液组、常规硬膜外注射药液的普通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神经根功能未发生明显敏感或迟钝的改变,也未见到明显的神经根组织学损害。表明本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药物组成并不会造成明显的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影响,是相对安全的药物选择,即碱化溶液骶管注射不会造成神经根功能及组织学的有害影响,可作为安全的配方选择。但由于长效激素有易导致钠水潴留的可能,若再加入碱化溶液更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从而引发钠水潴留或使钠水潴留的情况加重。考虑到钠水潴留风险的存在,相信通过减少目前临床常规的5%碳酸氢钠5ml的用量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发生,至于具体的理想用量需进一步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指导,从而更好地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临床价值。

二、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止痛液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止痛液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提纲范文)

(1)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胶原酶溶解术介绍
    1. 胶原酶溶解术的定义
    2. 胶原酶溶解术的作用机制
    3. 适应证[10,21~23,25,26]
    4. 禁忌证[10,23,25]
三、胶原酶溶解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1. 盘内法
    2. 盘外法
    3. 术后处理
    4. 不良事件防范及处理
四、其他相关应用与展望
    1. 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
    2. 胶原酶溶解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2)骶裂孔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膜外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
        2.3 西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中止实验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操作过程
        3 疗效判定方法
        3.1 疗效观察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结果
        5.1 病例汇总情况
        5.2 病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间盘突出节段)
        5.3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5.4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5.5 不良事件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作用机制
        2. 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置管注药的优点
        3. 安全性分析
        4. 可行性分析
        5. VAS 量表分析
        6.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1. 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中止实验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操作过程
        3 疗效判定方法
        3.1 疗效观察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比较
        5.2 治疗后改良MacNab疗效临床评价
        5.3 不良事件及随访结果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机制
        2 胶原酶盘外注射法的优点
        3 安全性分析
        4 可行性分析
        5 避免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6 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7)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2.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
3. 医用臭氧消融术。
4.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5. 经皮穿刺激光气化椎间盘减压术。

(8)盘外泵注胶原酶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1. 一般资料
    2.术前准备
    3.操作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椎管内造影
    2. VAS评分
    3. 手术前后突出物改变
    4.术后Macnab疗效评定
讨论
    1.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方法
    2.经骶裂孔硬膜外置管的优点
    3.注射胶原酶后早期反应
    4. 术后需充分卧床

(10)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硬膜外腔注射不同浓度泼尼松对大鼠血糖、血脂及股骨头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硬膜外腔注射碱化溶液对大鼠神经根功能和组织学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
    一、骶管注射疗法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二、经骶管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硬膜外腔置管注射止痛液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 [1]腰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王志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02)
  • [2]骶裂孔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的影响[D]. 康思敏. 山东大学, 2021(09)
  • [3]经骶管裂孔置管注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崔可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经骶管裂孔置管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万福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J]. 周宝丽,张燕伟.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01)
  • [6]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薛明. 苏州大学, 2016(01)
  • [7]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现状分析[J]. 刘丽,刘庆.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9)
  • [8]盘外泵注胶原酶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薄存菊,卢振和,陈金生,黄乔东,刘晓明,刘少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09)
  • [9]腰椎硬膜外置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徐顶初,余汝林,李素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6)
  • [10]骶管注射疗法中激素种类、浓度及碱化溶液选择的安全性研究[D]. 杨波.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标签:;  ;  ;  

硬膜外腔注射止痛药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