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展开调查

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展开调查

一、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开展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慈树浩[1](2021)在《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饮食观念也从原来的“吃饱饭”向“吃好饭”转变,尤其是最近几年,媒体频繁曝光食品安全事件,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食品安全监管能够通过监控与管理手段确保安全的食品流入人们的生活中,进而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维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我国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要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让食品生产与流通在有效的监管下进行。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调查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以服务型政府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流动食品摊点监管执行不够全面、家庭食品小作坊监管机制运行不够高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有时力度不够。针对以上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角度深层次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即流动食品摊点的管理有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合作效率有待提高、食品安全诚信建设有待加强以及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力量有待加强。针对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1)完善对流动食品摊点的全面监管;(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3)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4)建设力量更强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直接的影响。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机率,甚至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但是在制定解决措施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推动政府各个监管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共同保障食品从源头到进入百姓口中全部过程的安全性。只有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才能筑牢国民的生命健康防线,为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裴梦媛[2](2021)在《拟人化包装与营养标签类型的交互效应影响食品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

王进[3](2021)在《高中生物教材(2019人教)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度的分析 ——基于疫情下的思考》文中提出新冠疫情突袭而来,成为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对医疗、全民健康素养、甚至是教育工作的重大考验。人类的健康教育知识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密不可分,五育并举也要求学校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此次疫情向人们传递了生命至上,健康第一这一理念,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抗疫精神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大会上多次重复强调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的教育理念。基于国家大方向,反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发现了其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存在健康科学知识和健康行为习惯方面的缺失,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指日可待。因此,笔者对高中教材涉及健康教育情况及学生的健康知识受教材影响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影响度并为生物教材的编写及生物课堂内容的讲授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全论文均以新冠疫情为背景,首先,笔者用文献法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健康教育及疫情下的健康教育等相关概念及背景,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利用访谈法对多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采访确定了疫情下健康教育维度及指标,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维度划分;再次,自制量表调查教材中健康教育知识涉及情况,通过调查量表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后的受影响情况进行测量;最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由结论可知:在食品安全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中等影响;疫情防御教育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了较小影响;在环境健康教育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生活教育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了中等影响;在运动健康教育方面,教材对学生产生了中等影响。本研究较客观得得出了高中生物学教材对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影响度,并针对教材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一线教学和教材编纂提供参考。期望和其他研究者一起对相关问题进行验证、完善同时继续深入探究、总结“疫情下健康教育”的内涵及本质,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李泽明[4](2021)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保健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保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时至今日,保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与其它可控性疾病不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控制。恰恰相反,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机械生产的集约化,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保健食品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保健食品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全面考量保健食品监管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任何环节都能直接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保健食品内部举报人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是建立现代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中之重。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应该重视理论建设。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基石,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要保障。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重大课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应该深入探索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法律价值理论。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构还应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实践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和信息化原则,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主体建设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具体而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确立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路径选择。除此以外,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制度。监管主体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重视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应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应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企业以及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等也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意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娄方宁[5](2021)在《超加工食品健康提示标识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至今仍处在快速上升期,预计在2030年达到4948万。目前肥胖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议题。针对上述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将引导合理饮食放在第一位。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中,首次制定了针对碳酸饮料的健康提示标识。随着这一突破性的食品健康传播活动的展开,健康传播学领域关于健康提示标识的相关研究将具备更多的发展潜力。本文旨在探究我国首次颁布的健康提示标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健康提示标识核心受众的群体特征。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合健康传播学理论中的“知信行”模型、“恐惧诉求”理论、“第三人效果”理论,论证了健康提示标识对未成年人的效果差异、健康提示标识对未成年人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影响,以及造成未成年人健康素养“知沟”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提示标识偏好方面,未成年人倾向于可读性高、易于理解的、具有适当恐惧诉求的健康提示标识,即偏好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标识;未成年人对健康提示标识的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健康信息寻求态度都表现较好,呈现“反转第三人”效果;健康提示标识目标受众的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未成年人家庭SES并非其健康素养“知沟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对其健康素养的影响更大,并且未成年人的获得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网络”、“朋友或同学”以及“计算机网络”;在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分析中,验证了自我感知越低的未成年人越倾向于主动寻求健康信息,而随着参与者体重感知越轻,健康信息寻求的倾向越低;验证了有肥胖相关家族慢性疾病史的未成年人也倾向于主动健康信息寻求,这一结果与传播对象特征属性影响其对信息兴趣的相关论点符合。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聚焦于食品健康提示标识的政策制定者、实施者视角,此前中国较少有健康传播学研究关注;另一方面,超加工食品作为一个新兴的食品分类系统(NOVA)的种类,在我国健康传播领域缺乏本土研究,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有助于后续的健康讯息提示研究的开展。

何跃[6](2021)在《基于“知信行”的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丁香医生”为例》文中认为2020年新冠疫情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切身冲击,人们对新冠疫情关注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而同样作为致死病因,全球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是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的五倍。而其中,全球约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来自中国,远超中国人口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这对中国国民的饮食健康已敲响了警钟。慢性病之“慢”,源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处,源于国民饮食健康习惯中已存在多年的误区,根深蒂固。因此,有必要采取有目的性的辟谣措施从疾病源头上避免错误饮食健康行为的发生,对饮食健康误区做出更正提醒,达到行为纠正的效果。本研究以健康自媒体丁香医生为例,以健康传播的“知信行”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与内容分析,总结出食品健康谣言在来源、传者、内容上的特征。再基于“知信行”阶段分析各阶段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与SPSS定量分析工具,结合深度访谈法,深入探究影响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知信行”各阶段中的关键因素,最后在借鉴丁香医生传播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辟谣效果的传播建议。研究假设认为:认知阶段的辟谣信息内容表达的专业术语化、信息出现的频次因素;认知—态度阶段的辟谣信息的内容深度、受众的乐观偏差因素;态度—行为阶段的群体压力因素;贯穿认知—态度—行为全过程的遗忘因素、健康压力因素、受众健康素养水平因素会对“知信行”过程的完成带来影响。研究发现:内容的详细程度负面影响其认知倾向,正向影响其态度倾向;遗忘效果明显,高学历者表现最为突出;健康压力大的阶段,受众的风险感知达到最大;而乐观偏差倾向与群体压力因素对“知信行”过程的影响小于预期;对食品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正面促进其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传播策略上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分阶段区分内容深度的差异效果;总结式周期重复加强记忆;抓住风险感知关键期的健康压力;重视亲密关系的人际传播以触及更多老年群体;辟谣主体从根本上变被动辟谣为主动辟谣。

马利华[7](2020)在《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文中指出食品安全作为事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阶段公众对食品安全期待日益提高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依然严峻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探究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逻辑和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驱动机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以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已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理论探索—实证验证—政策仿真”的技术路线,以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为研究对象,借鉴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理论,综合运用质性研究、博弈论、多元统计分析、扎根理论、小世界网络等方法,从分析公众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和行为机理出发,进而研究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问题及进行食品安全政策仿真的综合思路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分析。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和风险认知演进逻辑,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阶段性演进过程,构建了基于“生产-流通-消费-监督”全过程视角的食品安全风险结构,进而分析了基于全过程视角的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食品安全行为作用机理。(2)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概念界定。本文将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界定为公众在从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方式,是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食品安全社会氛围、食品安全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为提高自身或社会的食品安全水平而采取的行动。进一步从行为动机视角构建了食品安全行为的四维结构,即习惯-基础型食品安全行为、决策-诱导型食品安全行为、人际-促进型食品安全行为和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3)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在分析环节风险感知与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基础上,构建了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因素、情境因素、环节风险感知、行为结果因素等五类因素),并提出了五组假设。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及其驱动因素测量量表。(4)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劣性值检出率离差较大,且习惯-基础型和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劣性值分别为37.97%和20.6%,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进一步发现,个人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对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有直接作用;个体心理特征因素变量主要通过食品安全行为意愿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食品安全行为,其中利关系价值观、食品安全知识、促进型聚焦和节奏偏好是负向影响;另食品安全关注、预防型聚焦、促进型聚焦、数量偏好、节奏偏好和健康偏好6个变量对食品安全行为存在直接作用。环境风险感知变量和情景因素作为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变量,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变量对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转化过程调节效应显着;部分情景因素变量对行为意愿到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效应显着。而食品安全行为结果中的健康满足和精神满足两个维度对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均有显着影响。(5)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仿真分析。鉴于环节风险感知和情景因素对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调节作用的异构性,本文通过两个仿真实验,分别模拟了环节风险感知和情境因素与公众食品安全行为之间的变动趋势。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运用Matlab平台和Net Logo平台分别模拟了不同环节风险感知和情境因素变量变化下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显示,在环节风险感知综合干预和单独干预时,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均有显着提升。具体可知,“随机集聚度”网络和“高集聚度”网络,在选择距离优先策略时,网络中的行为选择增长均显着,并且网络的短期均衡性更好;剔除“不良食品安全行为”选择,则集聚优先模式下的网络均衡性更优。在“低集聚度”网络中,集聚优先的网络均衡性明显优于距离优先模式;相比于“高集聚度”网络,“低集聚度”网络受到环节风险感知的干预影响时,行为增量更显着。情景因素变量中,技术标准属性、价格属性和政策普及度对习惯-基础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组织氛围和社会氛围对决策-诱导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政策执行度和信息干预度对人际-提升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健康属性和家庭氛围对公民-治理型食品安全行为意愿影响较大。(6)促进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策略体系研究。在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进行梳理基础上,本文结合实证和仿真分析结果,从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包括个体行为特征引导政策、情景因素干预策略、环境风险感知干预策略、食品安全行为促进策略、人口统计特征引导策略和强化食品安全行为结果等)、政策实施保障和政策干预等三个方面设计了公众食品安全引导政策体系,提出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建议。本论文有图87幅,表128个,参考文献354篇。

王俊钊[8](2020)在《MJ私房烘焙项目县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带动下,低线城市和县域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费能力的也日益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和大城市中的品牌开始将业务延伸覆盖到低线城市、农村县域的广阔市场中,众多的商机也逐渐被发现出来。受限于低线城市和县域地区的商业模式传统、单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大城市居民存在出入,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弱,一些商家和品牌企业在市场下沉的过程中,将在一二线城市的营销策略直接套用到县域地区中,导致最终发展不如预期的案例比比皆是。本文的研究对象MJ私房烘焙项目设立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论文主要对其在该县域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调查访谈了解该项目的营销现状,发现研究对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烘焙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和县域地区的经济情况,对项目的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等方面进行分析,立足县域市场,为项目的营销策略进行优化,包括项目的品牌建设、产品线的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价格定位、促销方案等方面的内容。希望通过在营销策略上的优化,为MJ私房烘焙项目树立起品牌形象,提升该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营业收入的能力。

康俊莲[9](2020)在《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如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协同有效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1)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本文围绕“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这一核心问题,从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空间、时间、制度三维一体角度,探究政府监管权力的内在逻辑,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科学优化、系统完善的路径。本文遵循“四个最严”要求,依据协同治理和跨部门合作等理论,采用比较制度分析法,论域方面选择政府监管控管层次多、管理幅度宽泛的典型国家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剖析了制度背后权力配置结构及其演化方式,比较在不同制度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实现监管权力配置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政府权力配置存在的争议和挑战、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采取的措施与体现的特征,从空间维度改革、时间维度改革、制度维度三维一体角度,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政府食品监管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的建构路径。本文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包含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和制度架构,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回答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监管权力的现实配置,及监管权力行使产生的内在逻辑。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基本概况、监管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革举措、政府权力配置的改革特征。基于此,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同时,从府际关系角度,对食品安全政府纵向权力配置、横向权力配置进行分析,研究其结构转变中的内在联系,为推进食品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政府协同治理不断走向深入奠定基础。在协同治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第二个问题,即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由哪些因素导致变迁?从空间、时间、制度三个维度,阐释政府监管权力行政化,部门分割的高度集权,由于社会秩序的高度扩展,使得行政分割高度集权的政府权力,呈现出具体监管越来越属地化,抽象监管越来越集权的现象。此部分分析,以协同治理理论核心内涵为指导,以跨部门合作理论与政府协同理论为支撑,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监管缺失三个层次,阐述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在空间维度上,由于跨部门间食品安全监管权责利益均衡问题,导致“权力越位”,需要进一步通过协同治理优化提升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在时间维度由于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权力缺位”,会直接影响在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政府能否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从快将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反映着政府的应急和统筹协同调度能力。因此,在时间维度要突出“早一步”“快一步”,必须通过实现制度做保障和空间维度跨部门的相互协同、配合;在制度维度由于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权力错位”,容易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第三部分,分析了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通过域的选定,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经验,依据“四个最严”的要求展开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归纳提炼有益于我国政府协同治理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空间维度改革,解决外部硬性边界跨部门间协同治理,出了问题谁说了算的问题;时间维度改革,解决内部构架基础降低危害食品带来的风险,实现早发现、早识别、快处置的问题;制度维度改革,解决单元间协商机制制度系统化、体系化、完整化的问题,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干,各相关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体系化、完整化相互协同、互为补充的制度体系。通过研究,本文力求在以下几个层面做出努力,取得如下研究结论:其一,针对“权力越位”,解决跨部门间“政出多门”、相互协同的问题。通过强化中央一级政府食品监管,构建全国自上而下统筹监管“一盘棋”,实现危害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和处置。既而发挥中央政府监管权力灵活调度功能,实现“中央精神”掷地有声的贯彻、落实的同时,实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实际,展开创新监管的实践。作为中央政府还肩负着全球食品监管风险治理中发挥多元治理的功能。通过发挥中央政府、食品跨国企业等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在参与国际事务食品安全治理规制的制定,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化解中西方在食品监管领域文化认识的鸿沟,提升在国际食品监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外构建起跨部门间食品安全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通过部门间的责任分担、沟通协商、协同治理运行,实现食品监管的协同治理。其二,针对监管权责不清、行政壁垒、监管遗漏导致的“权力缺位”,解决危害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早发现、早预警,同时提高科学防控的能力,做到快速反应,实现从快处置。建构公开透明的信息通报体系,不仅要形成日常检测公告制度,还要突出危害食品事件发生时,让公众及时了解实情,消除社会公众心理恐慌,有效参与积极应对食品风险,逐步引导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和能动力。在协同治理视域下,构建起对监管事前、事中、事后的协同治理权力监督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在时间维度下,还应将权力行使的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上来,只有将风险点控制住,才能从源头上控管住,保障安全食品“产”出来的有效性。风险预防应突出其独立性、透明性以及全程采取的开放方式,实现过程的监督性。以此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预防的科学性和自然性。其三,针对监管中的权力异化、监管过程的渎职行为、监管中出现的违章违规导致的“权力错位”,引发政企合谋、监管腐败等问题的产生。从制度维度,认真梳理,提出解决《食品安全法》与各监管部门间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细则等,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相互协同互补、衔接的制度化体系。通过协同治理导向的政府重塑,建构起彼此之间互为协作的服务型政府,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治理理念的质性转变。其四,本文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食品安全协同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加强党的领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问题。因此,应该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层面,强化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标准体系,将其作为国家管理的一项制度,打通政府跨部门监测的数据链,实现全链条数据关联的融合,实现日常监管的有序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科学性;从完善体制机制上,建议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从生产到销售都可相互追溯、追查、倒查、溯源的机制,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食品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侯琬娇[10](2020)在《收入、教育和信息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养健康的目标》文中指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的食物营养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将食物营养与健康置于影响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城市地区目前主要处于退行性疾病阶段。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现实情况,均对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食物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由于肉类消费引致的营养素摄入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城市居民的肉类消费在总的食品消费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构建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食物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以营养健康为目标来研究城市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因素的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国内关于肉类消费的研究,都认为收入和价格是影响肉类消费的关键因素;但是,国内从营养健康视角开展的肉类消费的研究却比较缺乏。如果对肉类消费冠以营养健康的前提,用趋近或偏离营养健康目标来界定肉类消费,并且将研究范围限定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在肉类消费趋近营养健康目标的过程中,收入因素能发挥出显着的促进作用吗?国外大量的从营养健康视角进行的食品消费的研究表明,教育和信息往往对食品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和信息因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如果是,教育水平具体在哪些提升阶段成为促进肉类消费趋近营养健康目标的关键变量?不同类别的信息是如何发挥促进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收入、教育因素又与信息因素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就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和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四个城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分位数回归、选择实验及随机参数Logit模型等计量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收入和教育因素对脂肪含量不同的肉类的消费数量的平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每增长1%,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消费量增长0.19%,脂肪含量最低的肉类消费量减少0.31%,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的消费量减少0.08%。在对营养健康目标实现具有最大威胁的脂肪含量最高的肉类消费方面,收入的影响变得不显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脂肪含量最高的肉类的消费量逐级递减:高中及专科比初中减少了1.43%,本科及以上比高中及专科减少了7.49%。综上,收入因素在肉类消费趋向营养健康目标的过程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因素具有促进肉类消费趋向营养健康目标的的潜能。通过分析收入和教育对五类肉类的消费数量的不同分位水平的影响,来揭示这两个因素对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每增加1%,脂肪含量最低肉类的低分位水平下降0.35%,而脂肪含量最低肉类的消费量的低分位水平应该提高才能趋近营养健康的肉类消费结构;收入因素对其他肉类的消费量的低分位和高分位水平的影响均不显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脂肪含量最低肉类的消费量的低分位水平增加了9.97%;受教育程度从高中及专科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脂肪含量最高肉类的消费量的高分位水平减少了2.12%。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提高至高中及专科的过程中,带来了脂肪含量中等肉类消费量的低分位水平的增加以及中、高分位水平的减少,这恰好能够体现出教育因素具有合理调节肉类消费结构的作用。综上,收入因素并未发挥出促进肉类消费趋近营养健康目标的作用,教育因素在促进肉类消费结构趋向低脂肪占比更高、高脂肪占比更低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第二,收入和教育因素对肉类消费引致的营养素摄入量的平均水平的影响方面,家庭人均收入每增长1%,脂肪摄入量下降0.07%;但是,收入对蛋白质和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均不显着。随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逐渐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脂肪摄入量逐级递减:高中及专科比初中减少6.57%,本科及以上比高中及专科减少10.73%。教育因素对蛋白质和胆固醇摄入量的影响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从初中提高至高中及专科的过程中,蛋白质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高中及专科比初中的蛋白质摄入量减少了6.53%;高中及专科比初中的胆固醇摄入量减少了5.06%。虽然对三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水平的影响无法全面解释收入和教育因素在肉类消费趋向营养健康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上述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收入因素对三种营养素摄入量的影响没有教育因素全面。营养素摄入量的低水平和高水平分别包含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量的情况,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量容易导致较高的健康风险,通过分析收入和教育对每种营养素摄入量的不同分位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这两种因素在肉类消费趋近营养健康目标过程中的作用。脂肪摄入量的低、中、高三种分位水平的回归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收入每增加1%,脂肪摄入量的低分位水平减少0.09%,中分位水平减少0.06%;收入因素对脂肪摄入量的高分位水平的影响反而变得不显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提高至高中及专科的过程中,带来了脂肪摄入量的低分位水平的增长:高中及专科比初中增加了1.28%;受教育程度从初中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脂肪摄入量的高分位水平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趋势:高中及专科比初中减少了3.07%,而本科及以上则比高中及专科减少了12.07%。受教育程度从高中及专科提高至本科及以上的过程中,能够带来蛋白质摄入量的低分位水平的增加:本科及以上比高中及专科增加了0.5%;收入因素对蛋白质摄入量的任何分位水平的影响都不显着。从初中教育程度开始,随着教育水平的逐级提升,胆固醇摄入量的高分位水平逐级递减:高中及专科比初中减少了10.1%,本科及以上比高中及专科减少了6.43%;但是,收入因素对胆固醇摄入量的高分位水平的作用却并不显着。综上,相较于收入因素,教育因素在肉类消费趋向营养健康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了更显着的促进作用。第三,将肉类膳食营养知识作为社会环境来源信息的近似代表。受教育程度由初中及以下提高至高中及大专的过程中,促使肉类膳食营养知识得分增加了1.37分;受教育程度由本科提高至硕士及以上的过程中,得分增加了1.13分;反观收入因素,对得分缺乏显着的影响。牛腑肋带给肉类膳食营养知识高得分者的边际效用的均值为0.8465,偏好系数为正,说明相对于其他消费者,高得分者偏好牛腑肋,偏好内容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符合营养健康的目标;肉类膳食营养知识低得分者对牛腑肋、牛腱子和鸡胸肉的偏好并不显着,对猪五花和鸡翅中表现出了显着的偏好,因此,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低得分者并没有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表现出偏好,偏好内容偏离营养健康的目标。第四,本文商业环境来源信息表现为生畜禽肉类(包括鲜的、冷鲜和冷冻畜禽肉类,不包括加工品)的营养标签信息。展示营养成分表后,高得分群体的偏好内容依旧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与未展示营养成分表时相比,偏好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展示营养成分表后,高得分群体对牛腑肋的偏好系数由未展示成分表时的0.8465增长至1.2819,偏好强度增强;同时,对牛腱子的偏好由未展示成分表时的不显着变成显着。展示营养成分表后,低得分群体对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的偏好系数依旧不显着。上述结果说明,作为社会环境来源信息的近似代表,肉类膳食营养知识水平决定并影响高得分和低得分群体的偏好内容;而作为重要的商业环境来源信息,生畜禽肉类的营养标签信息并不能够改变这两类群体的偏好内容,只能在已有的偏好内容基础上,增强其偏好强度。因此,高得分群体的肉类消费行为更有可能符合营养健康的目标;而低得分群体的肉类消费行为实现营养健康目标的可能性则相对较小。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教育因素在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肉类消费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扮演着激活全局的重要角色,应该大力激发教育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潜能,同时,发挥其对信息因素的联动促进作用。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将政策重心从增加收入适当向教育资源均等化倾斜,建立“食育”制度,以及实施生畜禽肉类(包括鲜的、冷鲜和冷冻畜禽肉类,不包括加工品)的强制营养信息标示。

二、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开展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开展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品
        2.1.2 食品安全
        2.1.3 食品安全监管
    2.2 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2.2.1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
        2.2.2 整顿食品安全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
    2.3 理论基础
        2.3.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市场失灵理论
第三章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分析
    3.1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调查与已取得的成效
        3.1.1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调查
        3.1.2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已取得的成效
    3.2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2.1 流动食品摊点监管执行不够全面
        3.2.2 家庭食品小作坊监管机制运行不够高效
        3.2.3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3.2.4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有时力度不够
    3.3 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3.3.1 流动食品摊点的管理有待完善
        3.3.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合作效率有待提高
        3.3.3 食品安全诚信建设有待加强
        3.3.4 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力量有待加强
第四章 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1.1 典型做法
        4.1.2 重要启示
    4.2 国内其它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4.2.1 典型做法
        4.2.2 重要启示
第五章 加强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5.1 完善对流动食品摊点的全面监管
        5.1.1 完善对流动食品摊点的管理规定
        5.1.2 改善对流动食品摊点监管的相关措施
    5.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
        5.2.1 进一步整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5.2.2 明确食品安全责任主体
    5.3 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5.3.1 将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5.3.2 对企业按照信用等级实施管理和政策优惠
    5.4 建设力量更强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5.4.1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工作能力
        5.4.2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生物教材(2019人教)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度的分析 ——基于疫情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健康教育的意义
        2.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3.研究的缺失
    (二)研究意义
        1.帮助学校开展健康教育
        2.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更好的进行健康教育
        3.为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写修改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学校健康教育
        2.疫情下的健康教育
        3.教材内容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相关研究
三、疫情下生物学健康教育要素的构成
    (一)基于疫情下生物学健康教育要素的初步拟定
        1.信息收集
        2.信息处理
    (二)基于疫情下生物学健康教育要素的修订
        1.要素构成的权重分析
        2.疫情下健康教育的要素构成的确立
四、指标的建立
    (一)教材内容指标建立
    (二)疫情下健康教育指标体系确立
        1.指标的设计
        2.指标标准的建立
五、疫情下教材内容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度分析
    (一)设计调查量表
    (二)调查量表的发放与回收
        1.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
        3.调查量表的填写
        4.调查量表的回收
    (三)调查结果
    (四)调查结果的处理
        1.权重分析
        2.得分率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疫情下必修1 教材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情况分析
        2.疫情下必修2 教材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情况分析
        3.得分率分析
六、结论、建议及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1.注重对学生疫情心理健康教育
        2.合理的进行疫情健康教育
    (三)研究不足
        1.选取的研究对象有限
        2.调查问卷仍有待完善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生物学疫情下健康教育指标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基于生物学疫情下健康教育指标专家访谈提纲
附表C 基于生物学疫情下健康教育要素构成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D 疫情下健康教育指标构成访谈提纲
附表E 疫情下生物教材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度调查量表
附录 G 教材生物教材中渗透健康知识的主要内容
致谢

(4)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二)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
        (三)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安全标准、减少保健食品安全事故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二)保健食品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三)保健食品的特征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控制机制
    一、保健食品风险控制的基础——保健食品的多元价值
        (一)保健食品的文化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经济价值
        (三)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特殊风险
        (一)一般食品的风险特性
        (二)保健食品风险的特殊性及分类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概念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含义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内容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意义
        (一)保障人体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需要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法治化的需要
第二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
        (三)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二)多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三、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规范性
        (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正当性
        (三)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自律性
    四、社会公众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安全立法
        (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
        (三)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过程
        (四)企业缺少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法律价值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秩序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效益价值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公平正义价值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对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需要行政权力介入
        (二)消费者权利需要行政权加以保障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二)保健食品的市场失灵理论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路与原则
    一、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借鉴
        (一)美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二)欧盟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香港地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四)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经验的借鉴价值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一)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三)加强企业自我监督
        (四)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的协同作用
    三、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二)社会整体效率原则
        (三)坚持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控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健全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的重点
    二、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强化保健食品的风险评估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机制的完善
        (三)健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三、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二)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
        (三)建立约谈机制
        (四)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
        (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
第六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辅助性措施
    一、完善企业自我监督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守法意识
        (二)增强企业在经营中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明确行业协会性质,保障行业协会的规范性
        (二)理清行业协会关系,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当性
        (三)健全行业协会制度,保障行业协会的自律性
    三、发挥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立法的途径
        (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的能力
        (三)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的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5)超加工食品健康提示标识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健康传播中的超加工食品研究
        1.1.2 超加工食品的健康讯息提示研究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健康讯息提示
        1.2.2 健康素养
        1.2.3 超加工食品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小结
2 研究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背景
        2.1.1 研究的社会背景
        2.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2.2 研究的问题
    2.3 研究的意义
    2.4 小结
3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验
    3.1 调查问卷设计
    3.2 实验设计
        3.2.1 健康提示标识的测量实验
        3.2.2 超加工食品健康素养的测量实验
    3.3 研究对象和数据分析
        3.3.1 研究对象
        3.3.2 数据分析
    3.4 小结
4 健康提示标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分析
    4.1 健康提示标识对未成年人的效果分析
        4.1.1 健康提示标识中的传播技巧倾向
        4.1.2 健康提示标识中的“恐惧诉求”倾向
        4.1.3 健康提示标识效果与未成年人健康素养
    4.2 健康提示标识的目标受众分析
        4.2.1 受众健康素养“知沟”现象的影响因素
        4.2.2 受众健康信息寻求的影响因素
    4.3 小结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A 超加工食品与健康提示标识的接触、认知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知信行”的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丁香医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节 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 食品健康谣言的传播特征分析
    第一节 食品健康谣言的来源特征
    第二节 食品健康谣言的传者特征
    第三节 食品健康谣言的内容特征
第三章 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分析与研究结果
    第三节 研究总结
第四章 对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传播思考
    第一节 分阶段区分内容深度的效果差异
    第二节 总结式周期重复提醒以减轻遗忘
    第三节 抓住风险感知关键期的健康压力
    第四节 重视人际传播以覆盖中老年群体
    第五节 辟谣主体转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论文类
    三、报告类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二:调查问卷
致谢

(7)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食品安全相关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及模型
    2.3 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公众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及行为分析
    3.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3.2 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机理分析
    3.3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演化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食品安全全过程多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4.1 食品安全全过程参与主体分析
    4.2 基于博弈论的多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模型构建
    5.1 研究设计
    5.2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因素筛选
    5.3 研究变量界定
    5.4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构建
    5.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研究假设
    5.6 本章小结
6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研究量表的开发与数据收集
    6.1 量表开发的步骤与原则
    6.2 量表设计及开发流程
    6.3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量表构成
    6.4 量表题项详细分析
    6.5 量表修订与正式量表生成
    6.6 正式调研与数据收集
    6.7 样本数据检验
    6.8 本章小结
7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7.1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现状与差异特征分析
    7.2 基于结构方程的食品安全“心理-意愿-行为”全模型检验
    7.3 食品安全“意愿-行为”转化路径的调节效应检验
    7.4 行为结果与行为意愿回归作用分析与假设检验
    7.5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理论模型修正
    7.6 本章小结
8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干预仿真研究
    8.1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环节风险感知干预仿真
    8.2 基于ABMS仿真的情景因素干预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政策建议
    9.1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政策梳理
    9.2 食品安全行为引导政策体系
    9.3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初始调查问卷
附录2 公众食品安全行为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MJ私房烘焙项目县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烘焙食品营销
        1.2.2 县域市场
        1.2.3 营销理论
    1.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MJ私房烘焙项目介绍及营销现状
    2.1 项目介绍
        2.1.1 项目概况
        2.1.2 经营定位
        2.1.3 品牌理念
        2.1.4 产品和业务组合
    2.2 STP营销战略现状
        2.2.1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
        2.2.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 Market)
        2.2.3 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2.3 4P营销策略现状
        2.3.1 产品策略
        2.3.2 价格策略
        2.3.3 渠道策略
        2.3.4 促销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J私房烘焙项目营销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目标市场过于单一
    3.2 市场定位有效性不足
    3.3 产品创新性不足
    3.4 产品定价较高
    3.5 未充分发挥线上渠道的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4.2.4 替代品的威胁
        4.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4.3 县域地区消费需求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
        4.3.1 消费环境分析
        4.3.2 市场需求特点
        4.3.3 烘焙食品的消费趋势
    4.4 内部环境
        4.4.1 资源条件
        4.4.2 企业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J私房烘焙项目的营销优化建议
    5.1 扩大目标市场
    5.2 定位于专业的优质烘焙食品店
    5.3 融入潮流元素和突出产品卖点
    5.4 确立合适的定价空间和实行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5.5 利用社交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5.6 疫情下的经营困境与营销对策
        5.6.1 经营困境
        5.6.2 营销对策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广宁县烘焙食品消费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1(针对MJ私房烘焙项目负责人)
附录三 访谈提纲2(针对广宁县当地居民)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由
        (一)选题的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二)关于政府权力配置的研究
        (三)关于协同治理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基础理论
    一、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食品安全
        (二)食品监管
        (三)权力配置
        (四)政府权力配置
    二、政府权力配置的相关理论
        (一)权力政治学基本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分析
    一、中国食品监管政府责任与权力配置的发展轨迹
        (一)改革开放之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改革开放之后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二、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配置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横向配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纵向配置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结构性变革
    三、现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的综合分析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根据
        (二)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原则
        (三)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合理性
        (四)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实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实效分析
    一、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成效
        (一)食品安全中央政府监管权力强化的效应
        (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监管权力增强的效应
        (三)食品监管社会协同治理的实际效应
    二、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中问题的呈现
        (一)政府权力越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二)政府权力缺位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市场失灵
        (三)政府权力错位导致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管缺失
    三、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不当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一)政府权责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二)政府权力结构失衡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政府与社会协同缺失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权力配置的国际比较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典型国家的基本形态
        (一)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比较论域的选定
        (二)不同国家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类型的比较分析
        (三)不同国家政府权力配置制度管理幅度的比较分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食品安全政府法律体系的形成
        (二)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形成
        (三)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的空间配置
    三、国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综合分析
        (一)日本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二)美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三)德国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
    一、食品安全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强化中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二)保障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的灵活调度
        (三)发挥食品安全监管多元治理功能
    二、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结构
        (一)构建食品安全监管跨部门协同权力结构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地区协同治理的权力结构
        (三)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多部门协同的权力结构
    三、构建跨部门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治理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责任分担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跨部门沟通协商机制
        (三)建立跨部门治理运行机制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国家食品监管权力良性运行机制的建构
    一、食品监管政府权力配置的制度化建设
        (一)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法规体系
        (二)设置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行政权力配置制度
        (三)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领导责任制度
    二、构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与行使的倒查机制
        (一)建立食品监管协同治理的召回机制
        (二)建立食品监管政府履职制度化评估体系
        (三)优化食品监管政府权力协同治理水平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监督机制
        (一)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行政问责机制
        (二)建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党内监督机制
        (三)建立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权力配置的社会监督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收入、教育和信息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养健康的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说明
    1.6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分析
第三章 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3.1 城市居民肉类消费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
    3.2 城市居民肉类消费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收入和教育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分析
    4.1 理论基础
    4.2 数据说明
    4.3 计量模型
    4.4 实证结果
    4.5 收入和教育对2012-2018年肉类消费的影响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收入和教育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营养摄入的影响分析
    5.1 数据说明
    5.2 计量模型
    5.3 实证结果
    5.4 收入和教育对2012-2018年营养素摄入的影响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肉类膳食营养知识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偏好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6.1 理论框架
    6.2 肉类膳食营养知识题目和选择实验的设计与调查
    6.3 计量模型
    6.4 实证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营养标签信息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偏好和行为的影响分析
    7.1 理论框架
    7.2 选择实验的设计与调查
    7.3 计量模型
    7.4 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介
致谢

四、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开展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寿光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慈树浩. 烟台大学, 2021(12)
  • [2]拟人化包装与营养标签类型的交互效应影响食品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D]. 裴梦媛.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高中生物教材(2019人教)对学生健康教育影响度的分析 ——基于疫情下的思考[D]. 王进.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D]. 李泽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8)
  • [5]超加工食品健康提示标识对中国未成年人的影响研究[D]. 娄方宁. 北京印刷学院, 2021(09)
  • [6]基于“知信行”的食品健康信息辟谣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丁香医生”为例[D]. 何跃. 烟台大学, 2021(02)
  • [7]公众食品安全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干预研究[D]. 马利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8]MJ私房烘焙项目县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D]. 王俊钊.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中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权力配置问题研究[D]. 康俊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收入、教育和信息对我国城市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营养健康的目标[D]. 侯琬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英国对食品健康声明展开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