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情心的患者更应该懂医生——医患关系(一)

有同情心的患者更应该懂医生——医患关系(一)

一、同情患者更应该理解医生——医患关系大家谈(一)(论文文献综述)

刘珍珠[1](2021)在《医患危机新闻框架的情绪效应》文中提出基于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探究媒体如何建构医患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框架,同时在事件报道过程中如何影响大众的认知与情绪,对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认为特定事件的不同新闻框架能够影响大众的认知加工过程,即框架效应。在框架效应研究中,情绪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在框架效应产生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没有统一的观点。医患危机事件中的新闻框架与情绪因素如何影响大众的情绪、认知与行为倾向仍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针对医患关系管理领域开发相应的危机回应策略以消解大众在医患危机事件新闻中产生的消极社会情绪。为此,通过三个研究对医患危机事件新闻报道动态过程中大众情绪效应进行探讨。研究1旨在验证主题式与片段式两种新闻框架类型能够引发个体不同的情绪反应,结果发现被试在片段式新闻框架中表现出更强烈的负性情绪;同时在两种不同的有情绪诱导的新闻框架中,显示被试都比中性框架中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表明新闻信息框架与情绪因素能够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研究2探讨了两种框架类型与两种消极情绪的诱发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结果发现片段式框架与感到愤怒的个体倾向于将事故责任归因于医方,对医方的态度更加恶劣;框架类型与情绪类型在责任归因上产生交互效应;此外,片段式框架中诱发的愤怒情绪比悲伤情绪更强烈,而在主题框架中引发个体悲伤的情绪程度更强烈,表明材料编制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从认知层面来看,信息框架与情绪因素共同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研究3从危机沟通层面探讨了两种新闻框架类型与两种负面情绪如何影响大众的危机回应策略偏好(3a)与危机沟通回应效果(3b)。结果发现被试在片段式框架中更偏好惩罚型回应,而在主题式框架中偏好补偿型回应;诱发出愤怒情绪的被试更偏好惩罚型回应,而被诱发出悲伤情绪的被试偏好补偿型回应,表明信息框架与情绪因素都影响了个体对危机回应策略的偏好。在引入情绪诉求这一变量后,结果发现主题式悲伤情绪框架中,补偿型策略中有情绪诉求的危机沟通效果更好;在片段式愤怒情绪框架中,惩罚型策略有情绪诉求的效果更好,表明情绪通过中介或调节的作用影响信息框架效应。

孙宏亮[2](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尚丽维[3](2020)在《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线医疗社区作为践行新医改背景下“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医疗领域中知识交流与分享的新平台,社区成员的信息交互过程能够促进医疗知识高效扩散,关键节点成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在线医疗社区能够助力医生患者信息交互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它的健康发展需要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正向推动。在线医疗社区是现阶段医疗服务系统变革过程中的新兴事物,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发展和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准确把握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全面总结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提升困境,从而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建议,需要政府和平台管理者注意到新兴事物中蕴含的一系列新现象以及底层逻辑,这些从关键节点影响力视角探究发现的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中的新现象和新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未来在线医疗社区的实践提升工作。本文以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信息负载理论和约束理论,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机理框架和解释模型,挖掘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探索以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动态网络为基础的关键节点影响力的评价方法,并提出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第一,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本章对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本文所认为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角色,对各类角色的属性、作用和价值进行讨论;接着,思考了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并按照具体类型进行区分和整合;最后,总结出在线医疗社区成员信息交互行为的特征,分别论述各自特征的含义与内容。第二,探究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的形成机理。首先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和约束理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综合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框架;其次,借鉴约束理论,构建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模型,阐述了信息交互能力、信息交互关系强度以及信息负载能力与关键节点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该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指导下,通过Python语言编程获取百度贴吧HPV主题的用户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Gephi,构建百度贴吧HPV主题的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并对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模型进行检验。第三,挖掘百度贴吧HPV主题的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首先,界定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的基础概念、明确了关键节点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通过反复开展探索性实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百度贴吧用户关注关系作为构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基础,对节点中心性进行分析,对关键节点的现实身份进行细分;对信息交互关系网络主导结构分析,对关键节点特征值的分布规律作进一步判断;对关键节点进行分析,从关键节点类型构成将关键节点划分为信息交互达人型、信息交互主动型、信息交互被动型和信息交互懒惰型四种类型,并通过对用户发帖和回帖内容、以及访问用户主页判断关键节点的现实身份。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发现未曾受重视却具有现实启发意义的现象,需要政府和平台管理者注意到这类新现象。第四,基于信息交互关系动态网络的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研究。首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其次,构建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模型。根据信息交互过程确定两类在线医疗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指标,并对具体评价指标释义;利用一种改进的熵权法来确定具有传递性质的指标权重,具有权重分配合理、符合网络动态规律等特点;根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的每个具体指标的观测值实现对评价过程的优化。最后,选取HPV吧开展实证研究,反复爬取社区成员的用户数据,从不同实验权重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组别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时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维度对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进行动态评价。第五,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论述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提升困境,利用前文章节得到的机理模型、动态识别思路、演化规律发现、长期评价方案,提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相关建议。既有助于促进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知识分享效率,又有助于减少在线医疗社区中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使在线医疗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健康信息资源的可信性和科学性得到保障,引领在线医疗社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运营与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丰富了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的理论体系,深化了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并为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实践层面,本文为增强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为在线医疗环境下关键节点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方法支持,为在线医疗社区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启示。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继续应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用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进行分析和刻画,为具有多源异构的特征的不同类型的在线医疗社区的信息交互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李宗明[4](2020)在《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医疗服务市场化效率大大提升,而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各种“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频繁上演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2009年实行新医改以后,医患关系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的状况并没改善,依然存在医患矛盾。我国当前多元复杂的医患矛盾,已成为各地政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非常棘手的社会难题,阻碍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繁荣稳定。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利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主体在医患关系制度模式选择中的行为特征和制度困境,从而提出破解制度困境的对策建议,最终目标是完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本文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的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医患双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关系,以及在一定制度约束和社会道德约束下保持的一种医患风险分担关系;医患关系模式是指政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用以规范医患双方医疗服务行为的一套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法律规范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管理制度统一由中央政府制定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公益性减弱,虽然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但医疗资源配置却不公平,导致医患矛盾频发,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安全隐患。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中,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应承担相应的制度责任、法律责任、财政责任和监管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类医患关系模式:(1)计划经济时期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单一,医患关系制度安排稳定,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全民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医患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稳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障资金浪费严重,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提上了日程。(2)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随着医疗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实行公司化运营,医疗服务效率提升,但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渐突显,导致医患之间利益冲突加剧。中央政府在2009年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改革。(3)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在注重医疗服务效率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增加公立医院公益性,试图改善公立医院医患关系。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形成了如浙江宁波的“宁波解法”、福建三明的“三医联动”以及广东省第三方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联合机制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医患矛盾有所缓和,医疗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过程中,存在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地方政府、医疗群体、患者群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等制度困境。针对以上困境,制定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的优化路径:一是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二是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三是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四是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五是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丰富了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2)理论运用具有创新性。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历史演进,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演进的困境及其原因,深化了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研究,丰富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对经济学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通过对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研究,其理论分析可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其政策建议可为政府制定和谐医患关系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何绵锦[5](2019)在《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同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还不能让人民满意,矛盾依然尖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全视野地解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在厘清医患矛盾冲突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依照医患关系本身的问题逻辑,以及对这一客观逻辑之理论把握方式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论文就必然以如下的结构方式而展开其自身。首先,通过对医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述,指出,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都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难以有效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足以妥善协调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指明,如若在研究医患关系的伦理性质和伦理基础时,除了批判地借鉴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之外,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德性论和规范论的思想资源。其次,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解析,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医患矛盾也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已远远加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详尽分析和论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归类提供事实基础。第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分别从医方和患方角度讨论了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各种原因,说明了医患关系是怎样陷入恶化怪圈的;特别是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特殊性,以及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职业医闹”和社会媒体的片面宣传两方面揭示了社会外部因素对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形象和公信度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首先是解决制度供给问题,这就需要将“公正”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在“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意义上,提供能够满足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厘清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应得”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存在着的种种权利缺失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内容。其次是道德重建问题,也就是通过重振医德、构建患者的就医道德、重塑企业道德、强化媒体道德为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金晶[6](2019)在《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研究 ——基于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师职业精神状况的调查》文中指出目的:医师职业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石,它的核心原则是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在个人利益和金钱之前,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提高和确保医疗质量,同时促进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包括利他主义、自我监督和对科学、医疗质量改进的承诺。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卫生系统越来越多的建立绩效薪酬制度,各国的研究者广泛开展绩效薪酬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绩效薪酬政策或激励计划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缺少确实的证据证明绩效有助于改善医疗质量。临床医师作为绩效薪酬激励的客观对象和医疗服务的主导者,如何提升他的职业精神以改善医疗质量结果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相关研究有如下特点:一是医师职业精神始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集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阐释,单一视角下研究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某一方面的影响显然是不全面的,例如将医师职业精神简单归结于利他主义或职责道德等。二是绩效薪酬的“经济人”假设,即医生总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导向,似乎与利他主义等医师职业精神的原则相矛盾,这个观点如此明显却很少被质疑,从而缺乏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具体影响机制讨论。由于员工对薪酬的满意程度,相较于其他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如对同事满意度、对组织文化满意度)而言,绩效薪酬体系能更好的控制薪酬满意度的前因,所以薪酬满意度比起其他工作满意度因素更为重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理论机制,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展开验证。研究方法:通过结构化检索医师职业精神与绩效薪酬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关键词共现来聚类主题,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回顾研究两者相关理论机制,宏观把握该领域研究态势,挖掘医院绩效对医师职业精神的产生影响的主要理论机制,并且确定理论机制中,满意度的作用和位置。对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专业临床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级别临床医师进行访谈,启发访谈对象谈论有关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中影响医师职业精神的因素,使用扎根理论进行初始编码、聚焦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总结在医院岗位绩效工资的薪酬体系下,辽宁省三甲综合性医院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的影响,及绩效薪酬满意度在其中的作用。在文献计量学和定性访谈研究的结果上,设立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假设,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37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分层抽样,使用中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评价量表和绩效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沈阳、大连、锦州、铁岭、抚顺5个地级市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含ICU)的临床医师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进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相关影响因素,并用人口统计学变量交乘项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调节作用。结果:利用共现聚类的方法对医师职业精神和医院绩效薪酬文献进行分析,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85篇,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得到相关文献892篇,排除重复文献后确定1239篇论文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依据共现聚类主题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发现两者相关因素研究聚焦于关键词“动机”(Motivation)、“医生行为模式”(Practice partterns,physician’s),现有研究中通常采用激励理论来讨论临床医师的需求、行为、目标和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激励理论中,满意度是重要的过程因素。对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利他主义、专业自主权和以病人为中心、医患关系、同情、尊重、理解、道德、合作、公平分配医疗资源、恪守伦理准则、人文主义的热点主题,其他方面还包括了职业身份形成、职业困境等热点主题。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铁岭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的19位受访者进行5轮访谈,整理访谈资料7万余字,对整理后的访谈资料按照逐句编码的方式,形成初始编码274条;按照编码的重要程度和反映的概念,在初始编码中整理提炼出聚焦编码182条;对聚焦编码的类属关系再次进行提炼和整理,生成主轴编码70条;进一步整合聚焦代码形成理论编码“绩效分配”、“医师职业精神”、“个体因素”、“外部因素”、“医疗质量”等5类17条。根据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编码关系显示,绩效薪酬满意度既是医院绩效在临床医师一级产生的结果,也是激励的重要因素。而访谈结果显示,临床医师认为绩效水平对“正直、廉洁和有责任感”和“同情、尊重、交流合作”有负向影响,福利保障是“追求卓越”的保障因素,结构管理对对医师职业精神所有维度都有正向作用。通过对辽宁省8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802名临床医师问卷调查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绩效薪酬满意度与医师职业精神水平呈显着正相关(β=0.18,SE=0.04),对于医师职业精神维度一“同情、尊重、交流与合作”,绩效水平满意度呈显着负相关(β=-0.26,SE=0.08)、结构和管理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β=0.28,SE=0.09);对“正直、廉洁、有强烈责任感”,绩效薪酬水平满意度呈显着负相关(β=-0.23,SE=0.08);对“追求卓越”维度,福利保障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β=0.20,SE=0.08)、结构管理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β=0.19,SE=0.09);对“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履行人道主义、恪守伦理准则”,福利保障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β=0.17,SE=0.08)、结构管理满意度呈显着正相关(β=0.20,SE=0.09)。将各变量交乘项分别带入回归模型,我们发现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边际效应,受到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地区和月均夜班次数的调节。结论: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各个维度的影响不一,绩效薪酬水平满意度对临床医师职业精神提升呈负相关,临床医师对于绩效薪酬的管理结构的满意度提升更加有利于医师职业精神的构建,提示绩效薪酬设计和分配时,以治疗团队为基础的分配方式可能更加有利于团队协作与交流合作;基于榜样行为的正面绩效奖励可能有利于培养医生的正直、廉洁和责任感;让临床医师参与制定绩效指标有利于学习氛围和追求卓越;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绩效分配减低因医疗资源分配对医生一级经济处罚风险可能更加有利于公平分配医疗资源。

侯月明[7](2019)在《基于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对我国医患关系的探讨》文中认为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思想应当始终贯彻于我们各项工作之中。当前阶段,我国因医患矛盾而导致的社会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不仅损害了公民的生命安全,更是对法制尊严的挑战,对社会文明秩序的践踏。因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势在必行。医学是一门关于人、关于生命的科学,所以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同样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医患关系中,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人的生命为根本,尊重人、肯定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医生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而是治疗患者本身,更应该关注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和精神体验。尊重生命,以病人为中心,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从哲学层面分析我国现存医患矛盾的成因以及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对策,如何将以人为本运用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探讨这些问题。第一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及相关概念。在梳理、分析以往人本思想及生命价值含义的基础上,阐释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本质和特点。同时阐明医学是关乎生命的科学,具有人文属性,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即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作为根本。第二部分,探析我国医患关系因未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精神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方式给我国带来的启示。我国的医疗事业未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医患之间沟通不充分和纠纷调解渠道不通畅。其次通过简析国外医患沟通模式的变迁,以美国、法国、日本为例,总结国外处理医患矛盾的经验对解决我国医患关系问题的启示。第三部分,探讨基于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对策。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本质上的要求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根本。所以,基于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改善我国医患关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要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生命是最宝贵的,医生要牢固树立以患者生命健康为本的价值观理念,患者同样要树立敬畏生命的价值观。其次,要相互尊重,平等仁爱。人人生而平等,医生要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患者也要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体谅其工作的辛苦。最后,要规范道德,提升修养。医生要有医德,患者要有病德。加强道德建设,确保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能够在建设良好医患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贾丝丝[8](2019)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医患关系一直以来备受世界各群体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关注。同情心疲劳作为医护群体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感态度该如何看待?医患关系的研究多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缺少心理层面的研究。本研究着眼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对医护人员的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以及医患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分析结果自编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护人员实施干预。旨在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其消极情绪,教会其情绪调节等方式,降低同情心疲劳程度,增加其工作投入水平,使医护人员更好地走出医患关系紧张的阴霾,更好更舒心地工作。为此,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研究一,采用“同情心疲劳问卷(CFQ)”、“工作投入问卷”(UWES)、“医患关系问卷”(DDPRQ-10)对山东省某市人民医院358名医护人员(主要为医生和护士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明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二,以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团体辅导与医患关系干预研究的相关理论,制定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并对医护人员(实习期)实施干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降低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护人员的同情心疲劳程度以及提高工作投入的情况,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有效论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医护人员的同情心疲劳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医患关系总体良好。2.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与医患关系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且能显着正向预测医患关系;与工作投入存在显着负相关,且能显着负向预测工作投入。医护人员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存在显着负相关,且能显着负向预测医患关系。3.工作投入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与医患关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实验组被试在接受团体心理干预后与其干预前及与对照组被试后测相比较,医护人员感知到的医患关系得分和同情心疲劳得分显着下降,工作投入得分显着提高。5.对照组被试在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医患关系的前后测中并无显着差异。6.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护群体进行团体心理干预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同情心疲劳状况,提高工作投入水平,和谐医患关系。本文根据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机制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刘笑笑[9](2019)在《在线医疗社区中的医患参与及其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紧缺和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持续的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医患之间充分的协作护理、医患关系的改善和患者健康状态的提升。在线医疗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沟通平台,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沟通方式,但是医疗服务信任商品的特点、在线环境中的信息不确定性和隐私等问题,导致在线医疗社区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对医生和患者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产生影响。因此,在线医疗社区的优势和弊端,导致其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达到促进医患之间的协作护理、缓解医患之间的关系和提升患者健康状态的目的,尚未清楚。本文主要以医生驱动的在线医疗社区为研究背景,对在线医疗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及其促进策略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基于“患者-医生合作”范式,通过分析在线医疗社区中医生参与和患者参与的相互影响,研究在线医疗社区能否支持和促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协作护理,同时探索这种相互影响在不同疾病类型下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线医疗社区能够支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协作护理,即医生的参与和患者的参与能够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持续的交互,但是患者参与对医生参与的影响在不同疾病中有着显着的不同。本文从背景因素,包括疾病的本质、医生与患者的激励以及管理医生和患者在线活动的监管制度等方面解释了研究结果的差异。其次,本文在“患者-医生合作”范式理论基础之上,建立了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与否对医疗产出影响的理论模型。本文通过设计和使用一个准实验,对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与医患关系和患者健康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发现,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能够帮助医生改善与其患者的关系和提升其患者的健康状态。接着,本文在“医患沟通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在线医疗社区中医生和患者不同的参与类型对医患关系和患者健康状态影响的理论模型。具体来说,本文将医生的参与和患者的参与分别分为主动提供信息、被动提供信息和社会情感支持,通过使用工具变量和广义距估计模型,得到了在线医疗社区中医生和患者不同参与类型的因果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医生主动提供信息和患者被动提供信息对医患关系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但是医生被动提供信息、患者主动提供信息和医生与患者的社会情感支持没有显着的影响。除此之外,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的社会情感支持对患者的健康状态有显着的正向作用。最后,本文基于“医患沟通理论”,构建了患者选择和参与在线医疗社区的前置影响因素模型,通过研究线下因素(地理距离、文化差异和医疗资源差异)和线上因素(在线信誉和在线贡献)与患者参与在线医疗社区的关系,分析了促进患者选择和参与在线医疗社区的策略。本文的泊松伪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地理距离、文化差异和医疗资源差异对患者的选择和参与有抑制作用,而在线信誉和在线贡献能够有效地减弱这种抑制作用。本文以医生驱动的在线医疗社区为背景,验证了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参与的有效性,并且分析了如何促进患者的参与。本文将当前的文献从传统面向患者的社交媒体应用扩展到了能够同时支持医生和他们的患者参与的社交媒体应用,对于全面理解医生驱动的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参与的影响机制,深入挖掘影响患者参与在线医疗社区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在线医疗社区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在线医疗社区的重要性,为医疗保健领域发展和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控制医疗成本和降低我国医疗保健系统负担提出了建议;对医生和患者如何高效地参与在线医疗社区、平台管理人员如何更好地设计在线医疗社区,从而有效地提升医生和患者的参与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尹季茹[10](2019)在《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医患冲突在2012年达到顶峰,经过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学科的不懈努力,医患冲突趋于缓和,医患关系逐渐好转。但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发现,仍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仍然处于不和谐的状态。笔者认为造成不和谐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医患之间的感情挫伤。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关怀是进一步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着力点。本论文以医患间的情感缺失为主线,指出目前医患关系处于不和谐的状态是因为缺乏情感关怀,涉及到的医患关系的情感问题亟需解决,因此,从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入手对改善我国的医患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尔·诺丁斯主张以关怀来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认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关怀,其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关怀是人际间的一种基本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且互惠的。关怀,一种投入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与责任感相似,是关怀双方对对方的期待。关怀者接受被关怀者并理解对方的需要,且根据被关怀者的需要向其发出关怀行为,而被关怀者的回应与感恩关怀者的关怀行为构成一个完整的关怀行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理论始终围绕的核心都是“关怀”,由对关怀的解释进而阐述关怀关系,我国医患关系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彼此间的关怀关系。关怀关系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医患间的互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而维系这种关怀关系医患间就会产生关怀行为。关怀行为的三个环节得以实施的条件:一是医务人员和患者互相理解对方的需要;二是在医患交往时要注意不能存有伤害并时刻反思自己,杜绝伤害的唯一办法是为对方付诸情感;三是医患双方要学会相互关爱和相互依赖。正是三个条件促使医患间进行情感联系,加强情感沟通,用心实施关怀行为。加强情感联系不是政策颁布,不会有“硬性文件”,靠的是医患双方的自觉努力。我国的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要从三个方面来保证:一方面医务人员与患者达到共情,医生要有悲悯之心,要入情、入理地与患者交流,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解决痛苦;其次患者要向医务人员积极表达“就医”需要,学会感恩医务人员的关怀,推己及人;同时还要发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优越性,提高和增强媒体舆论在正能量医患关系的影响力作用。

二、同情患者更应该理解医生——医患关系大家谈(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情患者更应该理解医生——医患关系大家谈(一)(论文提纲范文)

(1)医患危机新闻框架的情绪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与研究综述
    1.1 医患危机新闻
    1.2 新闻框架效应的研究
        1.2.1 框架效应的概念
        1.2.2 框架效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1.2.3 新闻框架效应
    1.3 情绪视角下的新闻框架效应
        1.3.1 情绪与新闻框架效应
        1.3.2 情绪在新闻框架效应中的中介作用
    1.4 情绪与危机沟通理论
        1.4.1 危机沟通理论
        1.4.2 情绪在危机回应中的作用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想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与研究设想
    2.3 研究方案
第三章 研究1 不同新闻框架类型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
    3.1 问题提出
    3.2 实验1:不同新闻框架类型影响个体情绪反应
        3.2.1 被试
        3.2.2 实验设计
        3.2.3 实验假设
        3.2.4 实验材料
        3.2.5 实验程序
        3.2.6 实验结果
        3.2.7 讨论
第四章 研究2 框架类型与诱发情绪影响个体认知与行为
    4.1 问题提出
    4.2 实验2 框架类型与诱发情绪影响个体认知过程与行为倾向
        4.2.1 被试
        4.2.2 实验设计
        4.2.3 实验假设
        4.2.4 实验材料
        4.2.5 实验程序
        4.2.6 实验结果
        4.2.7 讨论
第五章 研究3A框架类型与诱发情绪影响危机策略偏好
    5.1 问题提出
    5.2 实验3A不同框架与诱发情绪影响个体的回应策略偏好
        5.2.1 被试
        5.2.2 实验设计
        5.2.3 实验假设
        5.2.4 实验材料
        5.2.5 实验程序
        5.2.6 实验结果
        5.2.7 讨论
第六章 研究3B回应策略中的情绪诉求影响回应效果
    6.1 问题提出
    6.2 实验3B(1)情绪诉求消解主题式框架诱发的悲伤情绪效果
        6.2.1 被试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假设
        6.2.4 实验材料
        6.2.5 实验程序
        6.2.6 实验结果
        6.2.7 讨论
    6.3 实验3B(2)情绪诉求消解片段式框架诱发气愤情绪的效果
        6.3.1 被试
        6.3.2 实验设计
        6.3.3 实验假设
        6.3.4 实验材料
        6.3.5 实验程序
        6.3.6 实验结果
        6.3.7 讨论
第七章 总讨论
    7.1 医患危机新闻框架对情绪的诱发作用
    7.2 情绪在新闻框架影响个体认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7.3 情绪对危机回应效果的调节作用
第八章 结论与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调查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述
        (一)医师职业概念
        (二)医师职业特点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一)医学人文概述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儒家人文思想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一)西方人文思想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一)成人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三、讨论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二)实践叙事医学
        (三)投身志愿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附录3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3)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线医疗社区研究现状
        1.2.2 信息交互研究现状
        1.2.3 关键节点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在线医疗社区
        2.1.1 在线医疗社区的概念
        2.1.2 在线医疗社区的类型
        2.1.3 在线医疗社区的信息内容
    2.2 信息交互
        2.2.1 信息交互的内涵
        2.2.2 信息交互关系
        2.2.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
    2.3 关键节点
        2.3.1 关键节点的内涵
        2.3.2 关键节点的角色
        2.3.3 关键节点的作用
    2.4 信息负载理论
        2.4.1 信息负载理论的起源--信息传播
        2.4.2 信息负载理论的内容
        2.4.3 信息负载理论的延伸--信息过载
    2.5 约束理论
        2.5.1 约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5.2 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
        2.5.3 约束理论的特点
        2.5.4 约束理论的性质
        2.5.5 约束理论运用的基本步骤
    2.6 社会网络分析
        2.6.1 社会网络理论
        2.6.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内涵
    3.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角色
    3.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
    3.5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行为的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形成机理
    4.1 问题的提出
    4.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分析
        4.2.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的内涵与结构
        4.2.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的内涵与影响力
    4.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框架
        4.3.1 信息交互能力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2 信息交互关系强度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3 信息负载能力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作用
        4.3.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分析
    4.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模型
        4.4.1 模型条件
        4.4.2 模型变量
        4.4.3 模型表示
    4.5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实证分析
        4.5.1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4.5.2 数据处理
        4.5.3 讨论分析
        4.5.4 实践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及演化规律
    5.1 问题的提出
    5.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基础
        5.2.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依据
        5.2.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相关指标
        5.2.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的技术路线
    5.3 关键节点识别实验与演化规律分析
        5.3.1 数据获取
        5.3.2 节点中心性分析
        5.3.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结构分析
        5.3.4 关键节点分析
    5.4 结果讨论
        5.4.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有均匀化演进可能
        5.4.2 在线医疗社区关键力量构成或可成为健康性指标
        5.4.3 泛“药贩”掌权现象亟需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关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
    6.1 问题的提出
    6.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概述
        6.2.1 评价的对象
        6.2.2 评价的原则
        6.2.3 评价的指标
        6.2.4 评价的方法
        6.2.5 评价的程序
    6.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模型
    6.4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实证
        6.4.1 数据获取
        6.4.2 数据处理
        6.4.3 “HPV吧”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
    6.5 讨论与分析
        6.5.1 不同实验权重结果对比分析
        6.5.2 不同组别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6.5.3 不同时间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
    7.1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
        7.1.1 关键节点本身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2 信息受众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3 在线医疗社区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1.4 国家安全视角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重要性
    7.2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的困境
        7.2.1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认识不确切
        7.2.2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不科学
        7.2.3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动态演化规律不清晰
        7.2.4 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评价不合理
    7.3 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提升策略的建议
        7.3.1 坚持以在线医疗社区关键节点影响力机理作为制定策略前提
        7.3.2 提升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的动态识别能力
        7.3.3 丰富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的演化规律认识
        7.3.4 建立在线医疗社区管理者对关键节点影响力的长期评价方案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总体框架
        三、重点难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比较综合法
        (二)历史分析法
        (三)归纳分析法
        (四)博弈分析法
        (五)调查访谈法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概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相关理论研究
        (一)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二)萨斯—霍伦德的医患三模式
        (三)弗莱德森的医患冲突理论
        二、国外典型的医患关系模式
        (一)美国“患者权利保护人”制度模式
        (二)英国三级投诉和全科医疗制度模式
        (三)德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模式
        (四)日本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理机制模式
    第二节 国内文献研究概述
        一、医患关系模式研究领域广泛
        二、医患关系模式理论视角多样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患关系模式
        (三)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朋友式医患关系模式
        (四)基于家长主义和尊重自主的医患协商模式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文献评述与小结
        二、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医患关系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一)社会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二)伦理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三)法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四)经济学视角的医患关系
        (五)医患关系的实质
        二、医疗纠纷的概念
        三、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概念
        (二)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内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的内涵
        (二)制度变迁的供给需求理论
        (三)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理论
        (四)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有限理性”假设
        (三)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演化博弈理论
        (一)博弈论的概念与分类
        (二)博弈论的表示法
        (三)演化博弈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的政府责任
    第一节 社会管理中的政府职能
        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二、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的职能
        (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三)医疗服务市场的政府介入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中的政府责任
        一、制度责任
        二、法律责任
        三、财政责任
        四、监管责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医患关系模式典型特征
        (一)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医患关系制度稳定单一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突出,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三、计划经济后期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矛盾冲突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改革开放至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形成原因
        (一)推行医疗市场化改革,加速医患矛盾升级
        (二)医疗服务体制商业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
        (三)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医患关系矛盾冲突
        三、新医改前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第三节 新医改以来的医患关系模式概况
        一、新医改以来多元复杂的医患关系模式
        二、新医改试点医患关系模式典型案例
        (一)浙江省宁波市医疗纠纷“宁波解法”
        (二)福建省三明市医疗改革“三医联动”
        (三)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责任保险结合机制
        三、新医改以来医患关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医患双方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有增无减
        (二)医患关系呈现多元化,医患利益冲突复杂
        (三)医患关系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医患关系改善甚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当前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演进中的制度困境
    第一节 医疗市场化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委托—代理”困境
        一、中央与地方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中的道德风险
        (一)制度制定的道德风险
        (二)制度执行的道德风险
    第二节 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囚徒”困境
        一、医患关系模式的制度主体
        二、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演化博弈分析
        (一)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构建
        (二)三方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
        (三)三方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
        (四)和谐医患关系模式三方博弈决策行为
        三、医患关系模式制度主体“囚徒”困境原因分析
        (一)政府部门忽视创造医患合作收益
        (二)医疗群体利用信息优势诱导需求
        (三)患者群体期望收益难以实现
    第三节 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制度处于无效率停滞的“锁定”状态
        二、医疗制度供给主体的“利益粘滞”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建我国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制度模式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克服“路径依赖”
        一、医患关系模式制度变迁路径优化原则
        (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二)坚持创新引领原则
        (三)坚持政府权责统一原则
        二、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实施统一制度安排
        (一)实行强制性的医患关系制度变迁
        (二)实施统一的医患关系制度安排
        (三)制定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克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重视制度创新与兼容
        (一)加快医患关系制度创新,克服“路径依赖”
        (二)健立健全医疗法律法规,重视医患关系制度兼容
    第二节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一、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防范医患纠纷产生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塑社会信任机制,弘扬医疗职业道德
        (三)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患者转变就诊观念
        二、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一)完善医患之间协商解决机制
        (二)实事求是妥善处置医疗纠纷
        三、建立医疗纠纷补救机制,减少医疗事故损失
        (一)推行社会医疗互助体系建设
        (二)建立患者心理援助体系
    第三节 实行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合理化解医患矛盾
        一、建立健全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二、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
        三、加强人民调解配套制度建设,保障医疗纠纷有效处理
        (一)设立医患纠纷合议庭
        (二)构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三)准确量刑公正司法
    第四节 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一)建立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
        (二)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典型案例
        (一)宁波市医疗责任保险理赔协商机制
        (二)广东省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三、加快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一)强制实行医疗责任保险
        (二)完善现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
    第五节 建立健全医疗法规制度,保障医患基本权益
        一、加强医疗法律保障,约束规范医疗行为
        (一)制定统一的《医疗执业法》
        (二)平等公正司法,加强医疗群体的保护
        (三)强化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建立健全患者权利保护法律法规
        (一)厘清患者权利法律法规
        (二)制定《患者权利保护法》
        (三)坚持患者生命健康权利至上原则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件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概述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
    第二节 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第二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解读:概念、特征及冲突表现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解析
        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在不断扩展
        二、医患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
        二、当代中国医患矛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权利的冲突
        二、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
        三、医患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
第三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伦理理论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原因
        一、医方的不正当作为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二、患方维权意识的觉醒及行为的不成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的综合作用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助推器
        四、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制度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方案
    第一节 公正: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公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从权利和义务之关系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第二节 公正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基础
        一、从医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二、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三、从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第三节 德性重塑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一、医德的重振
        二、患者就医道德的构建
        三、医药企业企业道德的重构
        四、媒体道德的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研究 ——基于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师职业精神状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医师职业精神
        2.2 薪酬体系
        2.3 薪酬满意度
        2.4 医院绩效薪酬
        2.5 激励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 :医院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2.2.2 可视化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计量学结果
        3.1.1 检索结果
        3.1.2 时间分布
        3.1.3 国家地区分布
        3.1.4 期刊分布
        3.1.5 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3.1.6 研究主题分析
    4 讨论
        4.1 医师职业精神与激励理论
        4.2 薪酬满意度的作用
        4.3 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热点主题
    5 结论
第二部分 :医院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定性研究
    6 前言
    7 材料和方法
        7.1 调查对象
        7.2 研究方法
        7.2.1 扎根理论
        7.2.2 访谈资料矩阵编码
    8 结果
        8.1 访谈资料数据编码
        8.2 理论编码关系
        8.3 矩阵编码结果
        8.4 理论饱和度检验
    9 讨论
        9.1 主要理论编码间关系及薪酬满意度作用
        9.2 医院绩效薪酬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因素
    10 结论
第三部分 :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定量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专家咨询法
        12.2 评价工具
        12.3 预调查
        12.3.1 抽样方法与调研方案
        12.3.2 统计与分析方法
        12.4 正式调查
        12.4.1 抽样方法与调研方案
        12.4.2 统计与分析方法
    13 结果
        13.1 专家咨询结果
        13.1.1 专家组成
        13.1.2 绩效薪酬满意度问卷内容效度
        13.1.3 绩效薪酬满意度问卷表面效度
        13.2 预调查结果
        13.2.1 预调查人群人口统计学特征情况
        13.2.2 量表信度
        13.2.3 量表效度
        13.3 正式调查结果
        13.3.1 量表信度
        13.3.2 量表效度
        13.3.3 多重插补
        13.3.4 方差分析
        13.3.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3.3.6 调节效应检验
    14 讨论
    15 结论
附录
    附录1 结构化检索策略
    附录2 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及中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评价问卷
    附录3 多重线性回归结果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对我国医患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和不足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来源、特点及其在医学中的体现
    第一节 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二、“以人为本”理念
    第二节 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内涵
        一、生命价值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
    第三节 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本质和特点
        一、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本质
        二、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特点
    第四节 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在医学中的体现
        一、医学是生命的科学
        二、人文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
第二章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患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医患道德修养低下
        二、医患之间诚信缺失
        三、医患之间缺乏温度
    第二节 我国医患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二、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
        三、医患之间沟通不充分
        四、医疗纠纷调解渠道不通畅
    第三节 医患关系紧张的危害
第三章 基于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对策
    第一节 践行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敬畏生命,以人为本
        二、相互尊重,平等仁爱
        三、规范道德,提升修养
    第二节 医方践行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途径
        一、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正确价值观
        二、尊重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
        三、加强医德建设
    第三节 患方践行以人为本生命价值理念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信任医生,尊重科学
        三、提升修养,文明就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8)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同情心疲劳的研究综述
        2.1.1 同情心疲劳的概念
        2.1.2 同情心疲劳的测量
        2.1.3 同情心疲劳的相关研究
    2.2 工作投入的研究综述
        2.2.1 工作投入的概念
        2.2.2 工作投入的测量
        2.2.3 工作投入的相关研究
    2.3 医患关系的研究综述
        2.3.1 医患关系的概念
        2.3.2 医患关系的测量
        2.3.3 医患关系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关于医护群体的团体心理干预综述
3 研究构想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意义
        3.2.1 理论意义
        3.2.2 现实意义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一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4 统计分析结果
        4.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4.2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4.3 对各研究变量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4.4.4 各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4.4.5 工作投入在同情心疲劳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4.5 分析与讨论
        4.5.1 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4.5.2 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的关系分析
        4.5.3 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作用分析
    4.6 小结
5 研究二医护群体中医患关系紧张团体的心理干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实验设计
    5.4 干预策略构建研究
        5.4.1 理论依据
        5.4.2 干预策略
    5.5 研究过程
    5.6 实验结果
        5.6.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5.6.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5.6.3 实验组组内的前后测差异性对比分析
        5.6.4 对照组组内的前后测差异性对比分析
        5.6.5 干预实验整体效应检验
        5.6.6 团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5.7 分析与讨论
    5.8 小结
6 总讨论
    6.1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 总结论
8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在线医疗社区中的医患参与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社交媒体与医疗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1.2.2 社交媒体与医疗交叉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医患沟通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在线医疗社区
    2.2 患者与医生合作范式
    2.3 医患沟通理论
    2.4 社会支持理论
    2.5 本文的理论框架
    2.6 本文相关变量的概念和度量
        2.6.1 医患参与的概念和度量
        2.6.2 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度量
        2.6.3 患者健康状态的概念和度量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在线医疗社区中医生参与和患者参与的相互影响研究
    3.1 本章研究问题描述
    3.2 研究假设提出
        3.2.1 医生参与和患者参与之间的相互影响
        3.2.2 疾病类型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环境与研究变量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变量描述
    3.4 实证研究模型
    3.5 模型估计和结果
    3.6 因果关系推论
        3.6.1 内生性问题和识别策略
        3.6.2 医生参与和患者参与相互影响分析
        3.6.3 稳健性检验
    3.7 研究讨论
        3.7.1 医生驱动的在线医疗社区对医患协作护理的促进作用
        3.7.2 背景因素对理论模型的丰富作用
    3.8 研究贡献
        3.8.1 理论贡献
        3.8.2 实践贡献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对医患关系和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
    4.1 本章研究问题描述
    4.2 研究假设提出
        4.2.1 理论框架
        4.2.2 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与患者健康状态
        4.2.3 在线医疗社区的使用与医患关系
    4.3 研究环境与研究变量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变量描述
    4.4 自我选择问题和内生性
        4.4.1 自我选择问题
        4.4.2 倾向值匹配
        4.4.3 倾向值匹配的敏感性分析
    4.5 实证研究模型
    4.6 模型估计和结果
        4.6.1 双重差分分析结果
        4.6.2 双重差分有效性分析
    4.7 稳健性检验
        4.7.1 匹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4.7.2 双重差分的稳健性检验
    4.8 研究讨论与研究贡献
        4.8.1 研究讨论
        4.8.2 研究贡献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线医疗社区中医患参与类型对医患关系和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
    5.1 本章研究问题描述
    5.2 研究模型的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
        5.2.1 理论框架
        5.2.2 医患之间的工具性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5.2.3 患者之间的工具性沟通交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5.2.4 社会性情感交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5.2.5 医患关系对患者健康状态的影响
    5.3 研究环境与研究变量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变量描述
    5.4 内生性问题和识别策略
    5.5 实证研究模型
    5.6 模型估计和结果
    5.7 稳健性检验
    5.8 结果讨论
    5.9 研究贡献
        5.9.1 理论贡献
        5.9.2 实践贡献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线上因素和线下因素对患者参与在线医疗社区的影响研究
    6.1 本章研究问题描述
    6.2 研究假设提出
        6.2.1 线下因素对患者参与的影响
        6.2.2 线上因素对线下因素影响的调节作用
    6.3 研究环境与研究样本
        6.3.1 研究对象
        6.3.2 数据收集和样本
    6.4 实证研究模型
    6.5 模型估计和结果
    6.6 稳健性检验
    6.7 在线贡献对线下因素影响的调节作用
    6.8 结果讨论
        6.8.1 线下因素的影响作用
        6.8.2 线上因素的调节作用
    6.9 研究贡献
        6.9.1 理论贡献
        6.9.2 实践贡献
    6.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
    2.1 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主要内容
        2.1.1 关怀
        2.1.2 平等互惠的关怀关系
        2.1.3 接受、发出与回应的关怀行为
        2.1.4 关怀的圈层说
    2.2 诺丁斯关怀伦理的主要特点
        2.2.1 情感性
        2.2.2 关系性
        2.2.3 实践性
3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存问题
    3.1 对医方的情感伤害与防御行为
        3.1.1 对医方的情感伤害
        3.1.2 医方的防御行为
    3.2 患方的不理解及过激行为
        3.2.1 患方的不理解
        3.2.2 患方的过激行为
    3.3 消极的医疗服务模式与工作环境
        3.3.1 “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工作体制的不彻底性
        3.3.2 消极的工作环境
4 学会关怀: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进医患关系的思想启迪
    4.1 需要与理解:医患之间共同遵守的前提
        4.1.1 需要
        4.1.2 理解
    4.2 伤害与反思:医患之间责任与义务感的碰撞
        4.2.1 伤害
        4.2.2 反思
    4.3 关爱与依赖:医患之间关怀的核心
        4.3.1 关爱
        4.3.2 依赖
5 实践关怀: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医患关系的实践启迪
    5.1 建立和谐关系,医方关怀是前提
        5.1.1 唤醒与患者的“共情”体验
        5.1.2 加强对患者的关怀
    5.2 转变就医理念,感恩关怀是保障
        5.2.1 积极表达被关怀的需要
        5.2.2 回应并感恩医务人员的关怀
    5.3 维护和谐氛围,健全体制是根本
        5.3.1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工作体制
        5.3.2 舆论管理体制的健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同情患者更应该理解医生——医患关系大家谈(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医患危机新闻框架的情绪效应[D]. 刘珍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3]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关系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研究[D]. 尚丽维. 吉林大学, 2020(01)
  • [4]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公立医院和谐医患关系模式研究[D]. 李宗明. 深圳大学, 2020(11)
  • [5]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D]. 何绵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医院绩效薪酬满意度对医师职业精神影响的研究 ——基于辽宁省三甲医院医师职业精神状况的调查[D]. 金晶.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7]基于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对我国医患关系的探讨[D]. 侯月明. 齐齐哈尔大学, 2019(02)
  • [8]医护人员同情心疲劳、工作投入与医患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D]. 贾丝丝.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9]在线医疗社区中的医患参与及其影响研究[D]. 刘笑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启示[D]. 尹季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有同情心的患者更应该懂医生——医患关系(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