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超声诊断1例报告

胆囊癌超声诊断1例报告

一、超声诊断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朴虹[1](2017)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瘤(95例)和胆囊癌(100例)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比较胆囊腺瘤与胆囊癌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95例胆囊腺瘤患者中合并胆囊腔内结石18例(18.95%),合并壁内结石13例(13.68%);胆囊浆膜层均显示完整(95/95);CDFI在胆囊腺瘤增厚囊壁内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共89例(93.68%),仅6例测及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100例胆囊癌患者中合并腔内结石20例(20.00%),无1例合并壁内结石,胆囊浆膜层显示不完整57例(57.00%),CDFI在胆囊癌肿块内测及丰富血流信号者共82例(82.00%),形态呈"网篮样"改变;胆囊癌体积、最大血流速度均大于胆囊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腺瘤与胆囊癌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何潇,徐智[2](2016)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胆囊腺肌增生症(adenomyomatosis of gallbladder,ADM)是胆囊的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超声的普及,ADM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有差异。ADM恶变倾向尚未明确,一部分学者倾向于预防性胆囊切除,也有一部分学者提出部分ADM可以定期随访观察,目前还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对ADM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文献总结。

高一丹[3](2014)在《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18例胆囊病变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超声征象特征,将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比较。重点分析灰阶超声征象单项指标的诊断作用、鉴别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结果:(1)灰阶超声单项诊断指标包括:①病灶形态不规则或胆囊壁毛糙;②病灶宽基底或胆囊壁局限性增厚;③病变处囊壁连续性中断;④单发病灶;⑤病灶直径≥10mm或胆囊壁厚度>3mm;⑥伴发胆囊结石。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病理比较,常规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97.2%、26.7%、2.8%、73.3%、97.2%。结论: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灰阶超声征象单项指标对胆囊良恶性病变有诊断指导意义。

戎海仁[4](2010)在《胆囊癌的超声特点及误漏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期提高胆囊癌的超声诊断率。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术前做过超声检查的13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胆囊癌的超声诊断率为61.5%,分析误漏诊原因,可能与胆结石、息肉、肿瘤广泛转移影响了诊断等有关。结论:超声为早期胆囊癌的首选辅助诊断方法,但需多体位多切面观察。

林展辉,林礼务[5](2005)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文中认为

何婉媛,王文平,毛枫,丁红,黄备建,徐智章[6](2003)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2 2例胆囊病变 ,其中原发性胆囊癌 5 9例 ,胆囊息肉 4 0例 ,腺瘤 7例 ,腺肌增生 2例 ,胆泥沉积 4例 ,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10例。观察病灶内血供 ,测定 Vmax、RI,并与 4 8例健康者对照。结果 :胆囊癌内血流分布以分枝状或杂乱型为主 ,Vmax (43.3± 18.3) cm/ s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0 .0 1) ;胆囊息肉和腺瘤内血流分布以点状或线状为主 ,RI为 0 .5± 0 .0 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P<0 .0 1) ;胆囊腺肌增生和胆泥沉积区内无血供 ;慢性胆囊炎内 Vmax、 RI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如以病灶内血流速度大于 30 cm/ s作为诊断胆囊癌的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2 %、 92 .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胆囊疾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华秀云,邱杏菊,戴训芦,詹又华,谢兆虹,党渭楞[7](1984)在《B型声象图诊断胆道疾病的临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报道B型超声检查胆囊27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94.6%,假阴性2.9%,假阳性2.5%。组中147例兼有B型超声及X线两种检查资料,两者诊断胆囊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96.6%与95.5%),但B型超声胆囊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分别为100%与59.9%,P<0.01)。75例胆总管结石,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5.3%;15例胆囊癌,术前B型超声检查作出诊断者有7例。

曾凡刚[8](2019)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导致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引起肝胆外科医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危险因素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对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掌控及积极合理地避免,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可能,增加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从而减少患者手术痛苦,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共计648例,回顾性研究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在临床相关因素的差异,并对相关临床因素深入探讨,寻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共计648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3例(占比96.4%),主治医师职称完成手术113例(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比18.1%),副主任医师职称完成手术229例(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比例36.8%),主任医师职称完成手术281例(占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比例45.1%);腹腔镜腹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患者25例(占手术总比3.6%),主治医师职称手术中中转开腹2例(占中转开腹比例8%,占同职称比1.7%),副主任医师职称术中中转开腹6例(占中转开腹比24%,占同职称比2.5%),主任医师职称术中中转开腹17例(占中转开腹比68%,占同职称比5.7%),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中胆囊三角及其周围粘连致局部解剖困难患者例数19例(占总手术比例2.93%,占中转开腹比76%),胆囊动脉损伤致局部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致中转开腹患者3例(占总手术比例0.46%,占中转开腹比12%),脏器反位致手术操作困难患者1例(占总手术比0.15%,占中转开腹比4%),胆囊管管径小、胆囊管暴露不充分患者1例(占总手术比0.15%,占中转开腹比4%),术中发现Mirrizi综合征患者1例(占总手术比例0.15%,占中转开腹比4%),胆囊切除术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冠心病或伴心律失常、中性粒细胞计数>6.3×109/L、谷丙转氨酶>40U/L、血浆白蛋白<40g/L、胆囊壁厚度>3mm、胆囊结石多发、手术时机为5-10天、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壁化脓、胆囊壁坏疽、胆囊壁水肿、胆囊壁穿孔、胆囊动脉出血、术中见胆囊重度粘连、胆囊周围解剖不清、术前5天最高体温>37.3℃、胆总管宽度>6mm及胆囊床渗血等共17项因素在中转开腹组与胆囊切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其中术者职称因素进行分析,他们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术者职称不同,但他们中转开腹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周围粘连、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胆囊动脉出血、胆总管扩张>6mm、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等共计5项因素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胆囊周围重度粘连、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胆囊动脉出血、胆总管扩张>6mm、冠心病或伴心律失常。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术者均度过“学习曲线”,不同职称手术医师中转开腹比例无显着差异,术者职称因素不是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3术者应对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独立危险因素有全面了解,术前合理评估,有目的地避免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仔细操作,减少中转开腹,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图4幅;表8个;参110篇。

黄宇鹏[9](2015)在《胆囊结石与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并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发现或确诊胆囊癌,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并且从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后,发现意外胆囊癌患者所具备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手段,总结探求改善意外胆囊癌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72例患者(A组),其中发现意外胆囊癌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同一时期随机抽取的行胆囊切除术的单纯胆囊结石的72例患者(B组)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研究范围内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病患(A组)占同期全部胆囊癌患者数81.82%(72/88)。在A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占66.67%(48/72),年龄在55岁以上患者占75.00%(54/72)。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方面:A组患者中有长期反复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占65.28%(47/72),相比较B组患者有以腹胀、恶心、呕吐症状为主,少量无症状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影像学检查方面:A组患者中73.61%(53/72)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壁厚,不规则,胆囊萎缩而进一步行CT,MRI检查诊断胆囊癌可能性大。而胆囊结石的直径,A组病例中66.67%(48/72)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cm,相比较B组中26.39%(19/72)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cm。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现意外胆囊癌19例患者中:按Nevin分期,I期3例,II期2例,III期14例,IV期0例,V期0例。3例I期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后己生存12-92个月, II期中2例均仅行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失访,1例术后生存期为21个月,III期组病人中,行再次根治术者7例,仅行胆囊切除术者7例,两组生存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IV期,V期无病例。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女性;年龄>55岁;影像学提示结石直径>2cm,提示胆囊癌可能性大。及早进一步诊断可降低意外胆囊癌的发生,改善诊疗及预后。

李春,陈莉[10](2014)在《超声造影在胆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人类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胆囊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对胆囊肿瘤的诊治水平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胆囊癌因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胆囊肿瘤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二、超声诊断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仪器
    三、诊断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胆囊癌与胆囊腺瘤超声比较
    二、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三、病理结果比较
讨论

(2)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是否癌变
3 影像学特点
    3.1 口服胆囊造影
    3.2 超声
    3.3 内镜超声
    3.4 CT
    3.5 MRI
4 治疗及干预
5 小结

(3)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发性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2 原发性胆囊癌的病理与超声分型
3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
    3.1 二维超声
    3.2 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谱勒
    3.3 腔内超声
    3.4 超声造影
4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鉴别诊断
    4.1 增殖型慢性胆囊炎
    4.3 肝脏肿瘤
    4.3 胆管癌

(6)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相关方法及依据标准
        1.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1.2 结果
        1.2.1 统计指标
        1.2.2 数据处理
    1.3 讨论
        1.3.1 LC中转开腹后,患者医疗成本增加
        1.3.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胆囊周围重度粘连及胆囊局部解剖不清,以上因素也是LC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
        1.3.3 LC中转开腹分类:主动中转开腹与被动中转开腹
        1.3.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
        1.3.5 重视学习曲线在减少LC中转开腹中的作用
        1.3.6 主治以上资历的术者,度过LC“学习曲线”后行LC,职称因素对中转开腹的影响作用小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胆囊三角粘连成因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2.1 胆囊三角粘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2.2 胆囊三角粘连形成的临床机制及对LC影响
    2.3 胆囊三角粘连形成的临床因素
        2.3.1 炎性因素
        2.3.2 非炎性因素
    2.4 总结、思考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胆囊结石与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胆囊结石易合并胆囊癌危险因素的探究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
        2.1.3 影像学表现
        2.1.4 统计学数据分析
    2.2 意外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分析
        2.2.1 病理类型及分期
        2.2.2 治疗方法
        2.2.3 随访及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性别及年龄分布特点
    3.2 临床表现的对比
    3.3 诊断方式及结果
    3.4 影像学表现
    3.5 结石大小的比较
    3.6 意外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
第4章 讨论
    4.1 围手术期,如何避免意外胆囊癌的发生
        4.1.1 性别、年龄分布特点的比较
        4.1.2 临床表现方面
        4.1.3 诊断方式
        4.1.4 胆囊结石大小与胆囊癌的关系
    4.2 发现意外胆囊癌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超声造影在胆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影像技术在胆管癌中的应用
    1.1 超声
    1.2 CT
    1.3 EUS
    1.4 MRI
    1.5 ERCP
2 超声造影
    2.1 超声造影概述
    2.2 超声造影在胆囊肿瘤中的应用
3 胆囊超声造影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四、超声诊断胆囊癌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朴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7(04)
  • [2]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研究进展[J]. 何潇,徐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06)
  • [3]常规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D]. 高一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4]胆囊癌的超声特点及误漏诊原因分析[J]. 戎海仁. 临床医药实践, 2010(15)
  • [5]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J]. 林展辉,林礼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06)
  • [6]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疾病的诊断价值[J]. 何婉媛,王文平,毛枫,丁红,黄备建,徐智章.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08)
  • [7]B型声象图诊断胆道疾病的临床评价[J]. 华秀云,邱杏菊,戴训芦,詹又华,谢兆虹,党渭楞. 上海医学, 1984(09)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D]. 曾凡刚.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胆囊结石与意外胆囊癌的临床分析[D]. 黄宇鹏. 吉林大学, 2015(09)
  • [10]超声造影在胆囊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 李春,陈莉. 实用临床医学, 2014(03)

标签:;  ;  ;  ;  ;  

胆囊癌超声诊断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