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文地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天文地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一、浅议物理学科教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渗透(论文文献综述)

崔悦[1](2021)在《用物理知识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探究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海芹[2](2021)在《人地协调观视角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文中认为

李梦君[3](2021)在《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以来,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十个部门也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打造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成为研学实践的重要任务。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成为提升一线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良好效果,因此,地理研学课程为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研学资源,能够为地理研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重要的现实环境。本文紧密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和新版本高中地理教材,探讨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将研学课程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归纳高中地理课程中适宜开展地理研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并实施。在分析11个相关的高中地理研学课程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课标、教材、乌海市地域特色,进行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为地区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提供参考,为落实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经过相关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行动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乡土性原则、融合化原则、地理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设计程序为设计准备、实地调研、整合分析三大步骤。第二,在归纳总结获得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得到适宜开展高中地理研学课程的资源应具有代表性、体验性、探究性和交通通达性等特点,结合课标及高中地理教材,筛选得到17个研学主题、34个研学课题。第三,将得到的研学主题归纳为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综合类等3类进行开发,本文设计4个研学课程案例方案,研学方案的构成包含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线路、活动准备、实施方案(包括小课题)、研学评价量表、研学手册等七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单智慧[4](2021)在《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为例》文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国家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国民素养的教育。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对育人价值的实现有直接影响。本文对2019年人教版和200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进行对比,将地理新老教材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使用建议。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题进行:教材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教材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探析,基于这些变化,在教材使用上有哪些建议?首先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前人文献,找出对比的方法和方向。其次与用文本分析法,对新老两本教材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对比,找出两本教材的变化之处,解决了教材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一问题。最后运用实地调查法跟随一线教师走进课堂,记录他们如何处理两本教材的不同之处,查阅文献与教辅验证一线教师处理的是否合理,解决了在教材使用上有哪些建议这一问题,随之作出归纳总结,为教育者高效地使用教材提供一些参考。本论文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以及调查方法。第二章为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教科书的概念、地理教科书的概念、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的定义与内涵。在论文第三章中对新老教材知识内容选择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知识点选取的变化原因。第四章对新老两本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进行了对比,主要对图像系统、栏目设置以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总结了变化原因。第五章主要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以及论文的不足之处。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陈甜甜[6](2020)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重视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情况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资源的应用,有利于落实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师生共同提升文化自信。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三种方法,首先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内涵,并将其分为经史典籍、诗词歌赋、曲艺小说和散文游记等。其次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特质及其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然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新旧各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资源,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获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地理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有兴趣并有所了解,并认为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必要的,并且愿意在教学中融入。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深入理解有困难,教师对能体现相关知识点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素材的获取有困难、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素材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备课难度大和花费时间长及教学任务重等。2.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本研究提出四大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主要通过确定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原则、教师提升典籍文化素养的途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典籍资源的方法、课堂外地理教学与典籍相结合的措施这四大策略来实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3.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教学策略,选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常见地貌类型”一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实际应用,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可行性。

梁炜莹[7](2020)在《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中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内普通中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课程体系”。自此,地方和学校选修课逐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各中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当中。这类具备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及具有一定活动课程性质的中学选修课程,俗称为中学特色课程。然而,传统中学对于校园教育空间的设计,仍停留在以国家课程授受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层面内。随着近年来中学特色课程受重视程度的提升和开展规模的逐步扩大,传统的中学教学用房空间愈发无法适应中学特色课程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不断改良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传统中学校园纷纷针对新开设的特色课程,调整和改造原有的教学用房空间。新建的中学校园,也纷纷针对未来可能开展的特色课程内容,采用更具创新适应性的教育空间设计。针对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各中学校园教育空间设计的热点。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当前中学特色课程的主流开课类型和授课模式,并提出对应类型课程所需要的空间功能和环境氛围。在问题导向下,论文由整体到局部,从校园总体空间组织、平面功能组织、教学空间单元具体布局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等多个层面,逐层分析针对特色课程开展需求,未来中学校园需要准备怎样的教学空间和教育环境,并通过建筑学的设计手段,去满足功能的需求、营造合适的氛围。论文最后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作为理论的践行和检验,将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并总结设计要点和设计趋势,供未来更多相似的项目参考。

连丽琼[8](2020)在《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认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要求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理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重视物理美育有利于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正是在“将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这一问题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深入理解美育内涵并进行了概念界定,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明确了物理美育与美育的关系,并界定了物理美育的概念,提出了物理美育的实施原则。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现状,明确了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美育需求和课堂美育现状还有一定的差距,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美育内容和实施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美育的途径:一是深挖教学资源,二是巧设教学环节,三是树立教师榜样,四是善用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寻找融合美育的渗透点和时机点,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编写融合美育的教学案例,并选择福建某中学两个初二年平行班作为实践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两个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的课堂体验度状况,进而对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关注度和愉悦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更能感受到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能更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因素,运用优秀的教学技艺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美育充分融合和展现,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相互交融引起愉悦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张欣[9](2020)在《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大数据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而信息技术手段正在不断更新,自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以来,其对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讨利用VR技术进行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问题。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VR技术特点、地理探究式教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VR技术在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方面的适宜性与必要性,进而归纳出适合利用VR技术的初中和高中地理探究活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文本教学设计案例和教学视频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究活动方案的组成、目标设计、VR技术的作用和运用VR技术进行探究活动设计策略等内容,进而总结提炼出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从适宜运用VR技术进行探究活动的地理教学内容中选出6个主题,设计了6个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初中2个、高中4个,并选取2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实施。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和案例实施,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归纳出70个适宜利用VR技术进行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教学内容。根据VR技术的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教育特性和功能的要求,以中学6本地理教材为载体,提出适合利用VR技术的初中地理探究活动教学内容有34个,适合于高中地理探究活动的教学内容36个。第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由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总结与反思九大部分组成。第三,设计了6个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方案,分别为初中两个,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走进美国;高中4个,包括探秘地球演化的轨迹、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探究热力环流原理和自然灾害的自救与逃生。第四,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6个:以教学内容实景化和地理实践模拟化为出发点设计活动主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地理信息素养能力为目的设计活动目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及VR技术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活动准备,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VR技术的交互体验设计活动过程,创设VR技术真实情境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活动整体设计,基于VR技术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

朱梦佳[10](2020)在《融入电影资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文中认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作为课程资源之一的电影资源带有信息化视觉时代的特色,可成为课程资源与物理教学整合的范例,故有必要将电影资源融入物理教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电影资源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关于电影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案例设计和成效分析方面研究深入。国内电影资源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研究多停留于理论分析阶段,设计的案例比较分散且大多用于课堂引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及课外的巨大时空不够重视。故本文以《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两章节为例,集中且多样化地开展融入电影资源的课内外物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其次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经验之塔、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从课程、学生、教师的角度分析电影资源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提出需要性、典型性、科学性、时代性、包容性的应用原则及传统讲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三个层层递进的应用模式。之后本文整理了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两章相关的电影资源,以电影主题推荐表的形式呈现,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的电影片段,按知识点分类整理成11个电影素材表,并就具体的电影场景和如何应用进行简要说明。本文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影片段设计成涉及9个知识点的总计14个课堂教学案例片段,说明设计意图,并以电影《火星救援》为主题设计“看电影学物理”的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教学案例。最后本文实施了“平抛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将电影资源与教材、实验等资源结合,并在课后对师生进行访谈,考查其态度及教学效果,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知识掌握情况良好,透露出质疑的意识,大体持接受的态度;教师认可了教学设计,愿意使用电影素材但相对保守,从而肯定了电影资源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而在其他知识点的教学中如何融入电影资源、如何开展电影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课外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电影资源、如何建立方便实用的电影资源和教学案例共享平台,都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二、浅议物理学科教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渗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物理学科教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3)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研学
        2.地理研学
    (二)理论基础
        1.自然主义教育
        2.生活教育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
        4.现代课程理论
二、高中地理研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具体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
    (一)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原则
        1.乡土性原则
        2.融合化原则
        3.地理性原则
        4.体验性原则
    (二)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程序
        1.设计准备
        2.实地调研
        3.整合分析
    (三)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依据
    (四)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资源
        1.“课标+区域资源”定主题
        2.“教材+研学点资源”定课题
四、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评价阶段
    (三)课程方案实施启示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中地理研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2: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案例设计方案
附录3: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之《研学手册》
致谢

(4)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问题
        1.研究现状
        2.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基本概念
    (一)教材
    (二)地理教材
    (三)核心素养
    (四)地理核心素养
    (五)地理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框架对比
        2.新老课程目标对比
三、新老教材知识选择对比分析
    (一)知识选择对比分析
        1.新老教材天文内容对比
        2.新老教材大气部分内容对比
        3.新老教材水部分内容对比
        4.新老教材地貌部分内容对比
        5.新老教材植被土壤学习要点分析
        6.第六章自然灾害学习要点分析
    (二)知识选择对比分析总结
        1.新版必修一内容更重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2.注重对有难度的知识进行合理分解
        3.新版教材内容更为科学严谨
        4.新教材对概念的表述更为简明
        5.新版必修一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
四、新老教材呈现方式对比
    (一)新老教材栏目设置对比分析
        1.继承的栏目
        2.调整的栏目
        3.新增设栏目
    (二)教材栏目设置的总结
        1.栏目设置角度
        2.栏目设置内容
        3.栏目设置作用
    (三)新老教材问题探究部分对比研究
        1.问题选择更具有时代性
        2.问题选择更具有家国情怀
        3.问题选择源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四)图像系统差异分析
        1.图幅密度对比
        2.新老教材页面布局比较
        3.新老教材图片质量对比
        4.新老教材嵌套图像对比
    (五)图像系统对比后的总结
        1.教材图片种类密度有所调整
        2.图片系统与课文系统的融合
        3.图片系统与作业系统的融合
五、关于新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
    (二)仔细推敲教材文字变化
    (三)合理利用栏目设置
    (四)充分利用图像系统
    (五)精选适应新教材的练习题
    (六)进行多学科联合教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人才培养的要求
        2.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3.充实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二、研究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中国古代文化典籍
        3.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特质
    (二)理论基础
        1.跨学科课程整合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迁移理论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关系
        1.“德性文化”与立德树人
        2.“天人合一”与人地协调观
        3.“地域文化”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4.“创造精神”与地理实践力
三、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1.调查目的及对象
        2.调查问卷设计内容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四、高中地理教材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资源
    (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资源的数量变化
    (二)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资源的分布特点
五、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2.地理性原则
        3.辩证性原则
    (二)教师提升典籍文化素养的途径
    (三)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典籍资源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拓展补充法
        3.专题研讨法
        4.试题检测法
    (四)课堂外地理教学与典籍相结合的措施
        1.丰富图书馆典籍资源,营建班级学习气氛
        2.基于典籍资源,开发乡土地理实践活动
六、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一)案例设计
    (二)案例分析
七、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范围和边界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的方法
        1.5.2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开展需求及对教育空间的适应性要求
    2.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与用房需求
        2.1.1 特色课程的开展趋势
        2.1.2 特色课程的用房需求
        2.1.3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对相关教学用房的配比要求
        2.1.4 特色课程专用用房设计要求的空白
    2.2 中学特色化教育对教育空间的设计需求
        2.2.1 满足课程授课形式的多元化需求
        2.2.2 教育空间的开放化、灵活性需求
        2.2.3 教育空间组织的高效化需求
        2.2.4 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的设计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学特色课程授课空间的实地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工作内容
    3.2 实地调研对象的选取
    3.3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设置情况
        3.3.1 调研对象的特色课程开课情况
        3.3.2 调研对象的访谈情况总结
    3.4 特色课程教育空间需求的问卷调研
        3.4.1 问卷调研的内容和对象
        3.4.2 调研问卷的设计
        3.4.3 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5 调研对象的教育空间使用现状
        3.5.1 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
        3.5.2 实地调研现场情况总结
    3.6 调研总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1 常见的中学校园总体布局
        4.1.1 离散型布局
        4.1.2 串联型布局
        4.1.3 集聚型布局
        4.1.4 垂直复合型布局
    4.2 中学校园常见的单体平面布局及其创新设计
        4.2.1 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2 折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3 中庭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4 合院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2.5 锯齿式平面的创新设计
    4.3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开展的校园建筑布局
        4.3.1 公共空间串联布局缩短走班距离
        4.3.2 营造纵向多元空间提高利用效率
        4.3.3 学习组团平面提供共享空间
        4.3.4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校园空间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的教学空间布局
    5.1 从行政班教室到走班教室
        5.1.1 传统普通教室的设计要求
        5.1.2 适应走班功能的教室设计
    5.2 科学技术类教学用房的特色化设计
        5.2.1 传统科学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2.2 实验教室、辅助用房与办公用房的混合布局
        5.2.3 实验教室的多元化布局
        5.2.4 地理教室的独立设置和特色化设计
        5.2.5 科技教室和科技活动室的功能创新
    5.3 艺术文化类特色课程教学空间设计
        5.3.1 传统艺术文化类专用教室的设计要求
        5.3.2 国学特色课程的教学空间设计
        5.3.3 绘画美术空间和工艺美术空间的分区设计
        5.3.4 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的多功能复合
        5.3.5 根据办学条件补充设置乐器教室
    5.4 生活健康类特色课程空间
        5.4.1 传统生活健康类公共教学用房的设计要求
        5.4.2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空间
        5.4.3 生命教育组团空间概念的引入
        5.4.4 阅读特色课的开展空间
    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创新设计
        5.5.1 传统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空间的设计要求
        5.5.2 微格教室概念的引入和应用
        5.5.3 调整阶梯教室的起坡位置
        5.5.4 风雨操场的特色设计和多功能运用
        5.5.5 多功能教学用房的开放化设计
    5.6 中学特色课程教学用房的设计要点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中学特色课程模式的教育公共空间氛围营造
    6.1 教育公共空间的特色化设计策略
        6.1.1 门厅、架空层的混合功能利用
        6.1.2 结合公共阶梯的开放空间设计
        6.1.3 学习组团式布局的公共空间设计利用
        6.1.4 模糊教室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边界
        6.1.5 交通空间的装饰设计和扩大利用
        6.1.6 半地下空间、下沉庭院、屋顶平台的利用
        6.1.7 边角空间的利用
    6.2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教育空间氛围营造手法
        6.2.1 校园风格及色彩系统的设计
        6.2.2 校园特色文化空间的打造
        6.2.3 校园特色课程成果的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特色课程开展的未来教育空间设计实践
    7.1 DW学校概念性方案设计
        7.1.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1.2 平面布局设计分析
    7.2 SM实验中学“未来学校”教学空间改造设计
        7.2.1 项目概况及设计需求
        7.2.2 特色空间改造设计
    7.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地调研访谈内容
    附录二 教师问卷内容
    附录三 学生问卷内容
    附录四 实地调研案例现场情况记录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8)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第一节 美育的概述
    第二节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状况的调查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第二节 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途径探索
    第一节 深挖教学资源,实施物理美育
    第二节 巧设教学环节,实施物理美育
    第三节 树立教师榜样,实施物理美育
    第四节 善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美育
第四章 初中物理美育教学案例及课堂效果对比
    第一节 物理美育教学案例
    第二节 物理美育教学实践课堂效果对比及研究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基础的调查
附录2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效果对比观察表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适宜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教学活动内容分析
    (一)适宜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必要性分析
    (二)适宜运用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适宜性分析
    (三)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内容选择
三、有关VR技术与中学地理探究活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呈现与汇总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一)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组成
    (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三)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策略
五、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实施
    (一)“探秘地球演化的轨迹”的探究活动案例实施
    (二)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一)适于运用VR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内容
    (二)适于运用VR技术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附录2 20 个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3 20 个案例分析表
附录4 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融入电影资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经验之塔理论
        2.2.3 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3 电影资源的特点分析
    2.4 电影资源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探讨
3 融入电影资源设计教学案例的原则模式探讨和资源梳理
    3.1 选取电影资源设计教学案例的原则分析
        3.1.1 选取电影资源的原则
        3.1.2 融入电影资源的原则
    3.2 电影资源的应用模式探讨
        3.2.1 模式一:传统讲授模式
        3.2.2 模式二:小组合作模式
        3.2.3 模式三:探究学习模式
    3.3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相关电影资源梳理
4 融入电影资源的教学案例设计
    4.1 融入电影资源的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4.1.1 《曲线运动》
        4.1.2 《平抛运动》
        4.1.3 《向心力》
        4.1.4 《离心运动》
        4.1.5 《行星的运动》
        4.1.6 《万有引力定律》
        4.1.7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4.1.8 《宇宙航行》
        4.1.9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4.2 融入电影资源的课外教学案例设计
5 融入电影资源的教学案例实施与成效分析
    5.1 融入电影资源的课堂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与访谈设计
    5.2 实施成效分析及建议
        5.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5.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2.3 结论与建议
6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议物理学科教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渗透(论文参考文献)

  • [1]用物理知识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探究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为例[D]. 崔悦. 西南大学, 2021
  • [2]人地协调观视角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D]. 黄海芹.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3]乌海市高中地理研学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D]. 李梦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为例[D]. 单智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陈甜甜.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未来中学特色课程教育空间设计研究[D]. 梁炜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 连丽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基于VR技术的中学地理探究活动案例设计研究[D]. 张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融入电影资源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D]. 朱梦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浅谈天文地理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