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科举文书三应

元代科举文书三应

一、元代科举文献三种发覆(论文文献综述)

刘恒[1](2021)在《《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考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为北宋名臣韩琦手书的两帖楷书墨迹,即《信宿帖》和《旬日帖》,及后世十余段题跋的合裱之卷。此卷流传近千年,几经辗转,曾收藏于清宫,着录于《石渠宝笈》之中,其中的《信宿帖》及其后的首段跋文更是作为传世法书,入选《三希堂法帖》。在对此件文物本体信息细致考察的基础之上,结合文献资料,考证此卷的题跋者、收藏者,梳理历代收藏、流传经历,并将此卷与明清鉴藏着录中所记载的韩琦信札进行对比、校勘,厘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更全面、更立体、更细致地呈现出此件珍贵文物的各种信息。

张祝平,丁娜[2](2018)在《元代分股解经的时代特点——元代科举《诗经》试卷破题冒子的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元代是较低落的时代,与元代《诗经》考试有关的资料大多散失,好在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元代刘贞所编辑的《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得以保存,为我们留下了元代《诗经》考试的实录,得以见《诗经》考试的情况:《新刊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八卷元刘贞辑,元至正年余氏勤德堂刻本半页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卷首有"稽瑞楼"朱印。

申万里[3](2017)在《元代士人的政治关怀与时务对策——以《三场文选对策·壬集》爲中心的考察》文中指出"对策"或称"策问"、"时务策",是元代科举的乡试、会试和殿试都要考试的试题类型,殿试中则只考对策。元人苏天爵编写的诗文总集《元文类》中,有两卷内容是元朝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对策试题,説明对策在元朝科举考试中的重要性。元代科举的"对策",要求考生根据儒家理论,阐述对试题中提出的关於

郭磊[4](2017)在《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2005年之后进入相对兴盛的时期。前一时期研究主要集中于专题研究;后一时期则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界对进士名录考证,科举文体,科举与文学作品、社会文化之关系等内容展开全面探讨。取得成绩的同时,该课题也必然存在一定不足。以后研究需要开阔视野、全面考察,重视文史研究成果的双向吸收,借鉴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并且加强关注薄弱环节,才能更好地推进元代科举与文学的研究进程。

陈维昭[5](2016)在《元代程墨批点、“矜式”专书与元代文论》文中指出作为应试文,程墨的"一体化"写作模式和评判尺度对于举子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约束作用,这是一切应试教育的共同特点。程墨评点是考官与举子之间的对话,"矜式"类专书则是这种对话的扩展与延伸。当这些科举人物以其文章观念去编选文集的时候,科举文论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便至为明显了。元代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并非凭空产生,其逻辑起点早在举业的启蒙时期便已开始。元代(尤其是中后期)文人的知识构成中,科举文的理论具有基石和"底色"的意义。

牛明铎[6](2016)在《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继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后的一种以考试为核心,以客观、公平为主要特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中式后的巨大名利诱惑,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不惜违规犯禁,采用各种舞弊手段非法获取功名。历代统治阶级为维护科举公平,达到选贤取士的目的,势必采取相应的反舞弊措施。经历了唐代的创制、两宋的发展和元代的改革,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空前完备。为防范考生冒籍,明廷规定考生必须在现籍地应试,同时辅以保勘、印卷等制度,嘉靖后期还一度采取地方朝觐官督察制度。为防范考生在科场作弊,明廷制定了搜检、巡绰和号舍制度。其中搜检制度主要是防范考生入场时挟带,或者执事官和考务人员纵容、代替考生挟带违纪物品;巡绰和号舍制度则主要是防范考生在考试期间相互传递、抄袭以及执事官和考务人员纵容考生在考场作弊。与防范冒籍、怀挟、传递等弊相比,防范掌握考生去取大权的考官作弊无疑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内容包括考官回避、锁院、戒誓、弥封、誊录、异色笔阅卷及公同拆卷等制度。为监督乡、会试录取结果是否公平、公正,揭晓后还要将中式考生试卷解部磨勘,查验是否违式或通关节;被参考生则要进行覆试,重新判定去取。考生冒籍一般要被革去功名、发回原籍,但也有被处以枷号、甚至下狱的;怀夹或通关节的考生,根据其作弊情节轻重会被处以罚科、“问发充吏”、枷号、遣戍。考官作弊,也会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不同处罚——罚俸、降职、降职调外任、革职闲住、罢官。其他参与作弊的考务人员,一般是官员罚俸、军卫调边、匠役“发口外为民”。总之,明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中可能出现作弊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防范制度或措施,对作弊者也根据其作弊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为维护科举公平、公正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韩岑[7](2016)在《元代落第士子初探》文中认为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was a produc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a group who were eliminated. Yuan was a speci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because of not implemented in long period. Yuan was a dynasty established united country by Mongolian,for the uniqu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together with all sorts of reasons,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as implemented until the mid-Yuan Dynasty.Due to had the number of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very few,so Scholars who fail become an commonplace things in Yuan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In this paper,taking 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first,discourse the admission and fail overview of Xiangshi and Huishi,classify the 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together the test subjects increased, region and ethnicity quotas the same amount three factors, analysis the difficulty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o fail was the normality in the Yuan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s life.Afterwards, discuss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Yuan government preferential policy.Scholars of grace cases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and provincial examination of preparation of the list were offered the scholastic profession;Scholars who fail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become the alternates of Lianfangsishuli,and analysis appease effect. And then,using the typical 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as examples,describe their livelihood,expound their living activities in politics, culture, education, medical and others.Still,analyze the impact on social values, official structure and local society management. Finally, sum up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holars who fail in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in the large social context of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of the Yuan dynasty.

杨亮[8](2015)在《元代科举制与延佑以后南北文风的混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元代的科举在存与废的波折舛途中设立,而科举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性权力,从文学角度看,它无疑成为元代盛世文风流行的制度化保障。元代延佑时期以复古为尚、以平易雅正为旨归的诗文风气,之所以在文坛被普遍接受,成为元代普遍认同的盛世文风,科举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虞集、袁桷、吴澄等学者在大德年间提出融合南北的诗文理念之后,科举制则为其提供了传播的平台和途径。借助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同年结成的关系网络使他们的诗文理念在元代文坛迅速流衍成为可能。在具体的传播方式上,书序、雅集、游历等多种文人活动方式,保证了诗风以多样性的方式在文人中间传播和接受,从而使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被普遍接纳并得以广泛流传,元代文坛的典型风尚由此定型。

周末[9](2015)在《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状况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关于元代科举制度的研究学界已有较多成果问世,成绩斐然,今综合考察相关成果,发现其多从元代科举制度的兴废原因、科举考试的内容及其特点、科举制度对士人等群体的社会影响及其对元杂剧等文学题材的影响。我们认为分区、分期及家族性的个案研究,对其影响从社会角度综合性考察,历史时期科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是未来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所在。

苏鹏宇[10](2013)在《许有壬研究》文中认为许有壬,延祜首科进士,历经七朝,担任集贤大学士、中书左丞等职,是元代中后期位居显位的汉人之一。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传世文献为基本依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许有壬的生平事迹进行全面考述。目的在于通过许有壬“由进士出身的汉人”而位居中枢的典范,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元代汉人群体游学、吏途的境遇,并进而探索科举恢复后对汉人教育、仕宦的影响以及汉人在元中后期所能发挥的作用。本论文包括绪论共有六大部分:第一章,主要从其先世、家族成员、家族婚姻等方面,讨论许有壬的家世问题。本文认为,许有壬持有的儒家政治思想,特别是其孝礼思想,与他的家庭教育、生长环境有关;通过对其家族成员及婚姻对象的考述,明晰家族成员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得出家族成员联姻的对象多是出自中低官僚家庭,且并未受到元代收继婚、族别婚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其生年、字号、出生地、游学、游仕等方面,探讨许有壬早年经历概况。本文认为,许有壬位列元代儒林,但并未见到其学统渊源的记载,这主要与他少年居无定所、屡次迁居有关;通过简要论述其游仕京师,后被举荐担任学正、书吏之事,分析元代士人在恢复科举前的入仕状况,并结合畅师文的传记等史料,考证畅师文举荐许有壬一事失实,而《元史》本传内容失真。第三章,主要是从参加、主持、维护科举考试,论述许有壬与元代科举制度之关系。本文认为,许有壬从延祜首科状元到被聘为考官,最后又极力维护科举,其一生见证了元代科举兴衰曲折的过程。通过阐释许有壬对科举的直观认知,进一步探析科举兴废的深层次原因,而其废科时的维护行为以及失败后的负面影响,足以窥见元代士人的个人际遇与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第四章,主要从许有壬任官辽州政绩卓越、出任监察御史敢言直谏和位居宰执政绩不显等经历,论述他一生的主要行治、事功。本文认为,许有壬在辽州任职三年,从济民、教化、治安、理讼等方面对当地贡献颇多;分巡行部,弹劾贪墨官员,倡导孝道伦理;入职内台,建言政事,表现出台谏风骨和不俗政治能力;而其位居宰执,因权臣秉政,尊蒙排汉,志不得伸,后又卷入朝廷内部倾轧,无心于政,导致其政绩不显。第五章,主要考述许有壬与汉族儒士、道士和蒙古色目士人的交游情况。本文认为,与欧阳玄、马熙二人的交往,凸显其在朝野之间进退的生活状态;与吴全节、朱思本二人的交往,加深了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而与蒙古人万嘉闾、色目人马祖常和荀凯霖的交往,说明当时个人交往并不受民族身份的限制,出发点仍在于性情相投。通过对交游的分析,了解许有壬的生活,进而剖析其思想。

二、元代科举文献三种发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元代科举文献三种发覆(论文提纲范文)

(1)《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题跋者及相关人物考述
二流藏经历考述
三明清鉴藏着录中的韩琦信札与《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的对比

(4)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发展概况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2005年
    1.2 2005年至今
2 关于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2.1 关于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评价
    2.2 关于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思考
3 结语

(5)元代程墨批点、“矜式”专书与元代文论(论文提纲范文)

(6)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代以前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
    第一节 防范与惩治科举作弊制度的创立时期唐
        一、防范考生冒籍的制度
        二、搜检制度
        三、防范与惩治考官作弊的制度
        四、覆核与覆试制度
    第二节 防范与惩治科举作弊制度的发展时期——宋
        一、防范和惩治考生冒籍的制度
        二、搜检、巡铺和按榜就座制度
        三、防范考官作弊的制度
        四、覆核与覆试制度
    第三节 防范与惩治科举作弊制度的改革时期——元
        一、防范与惩治考生冒籍的制度
        二、搜检、巡绰及席舍制度
        三、防范与惩治考官作弊的制度
        四、磨勘制度
第二章 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冒籍制度
    第一节 明代不同地区乡试的冒籍及其原因
        一、两直乡试冒籍及其原因
        二、云贵、广西等边远地区乡试冒籍及其原因
        三、其他地区乡试冒籍及其原因
    第二节 明代科举防范考生冒籍的制度
        一、现籍地应试制度
        二、保勘制度
        三、印卷制度
        四、地方朝觐官督察制度
    第三节 对冒籍考生及相关人员的惩处
        一、对冒籍考生的惩处
        二、对相关人员的惩处
第三章 搜检、巡绰及号舍制度
    第一节 搜检制度
        一、乡试搜检官的设置
        二、会试巡绰监门官的设置
        三、乡、会试搜检军士的简拔
        四、考生、执事官及考务人员的入院搜检
    第二节 巡绰制度
        一、乡试巡绰官的设置
        二、会试巡绰监门官的设置
        三、乡、会试巡绰军士的简拔
        四、巡绰官员与军士的职责
    第三节 号舍制度
        一、号舍规制
        二、号舍编排及考生对号入舍制度
        三、号军的简拔及职责
    第四节 对怀挟考生、违纪执事官及考务人员的惩处
        一、对怀挟考生的惩处
        二、对违纪执事官及考务人员的惩处
第四章 受卷、弥封、誊录及对读制度
    第一节 受卷制度
        一、受卷官的设置与职责
        二、受卷官吏作弊类型及防范
    第二节 弥封制度
        一、弥封官的设置与职责
        二、弥封官吏作弊类型及防范
    第三节 誊录制度
        一、誊录官及书手的设置与职责
        二、誊录官吏作弊类型及防范
    第四节 对读制度
        一、对读官的设置与职责
        二、对读官吏的作弊及防范
第五章 防范与惩治考官作弊的制度
    第一节 考官回避制度
        一、亲属回避
        二、地区回避
    第二节 锁院和戒誓制度
        一、锁院制度
        二、戒誓制度
    第三节 防范与惩治考官泄题的制度
        一、防范与惩治考官命题环节泄题的制度
        二、防范与惩治进题环节泄题的制度
    第四节 防范与惩治考官阅卷中作弊的制度
        一、弥封、誊录及异色笔阅卷制度
        二、分经扃房阅卷制度
        三、公同搜校落卷和拆卷填榜制度
第六章 磨勘与覆试制度
    第一节 磨勘制度
        一、明代科举磨勘制度的发展
        二、对违式或通关节考生、考官等相关人员的惩处
    第二节 覆试制度
        一、明代科举覆试制度的发展
        二、对覆试考生及其取中考官、相关人等的处置
结语
附录: 文中明代科举作弊事件一览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元代落第士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关于元代落第士子的研究现状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难点与创新点
一 元代科举两试落第概况
    (一) 元代科举制度及其特点
    (二) 元代科举落第士子类型
    (三) 元代落第群体规模与地域分布
二 元代落第士子心态与元廷安抚政策
    (一) 元代士子落第后的心态
    (二) 元廷对落第士子的安抚及其效果
三 元代落第士子谋生途径与活动
    (一) 从事政治活动
    (二) 从事文化活动
    (三) 从事教育活动
    (四) 从事行医活动
    (五) 从事其他谋生活动
四 元代落第士子群体的社会影响
    (一) 追求功利,奔竞之风盛行
    (二) 儒吏合一,优化官员队伍
    (三) 教化民众,管理基层社会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元代科举制与延佑以后南北文风的混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词赋的存与废——元代科举背后的角逐
二、从对峙到混同——科举恢复前诗文丕变
    (一)承宋金之弊、诗风歧异的南北文坛
    (二)元代南人北游与混一文风的肇端
三、混一文风的流衍——以科举中的师生网络为中心
四、元代科举中文风传播的多样性——书序与雅集
五、结语

(10)许有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本文侧重点与内容框架
第一章 许有壬家世
    第一节 先世
    第二节 家族成员
    第三节 家族婚姻
第二章 许有壬早年经历
    第一节 生年、字号及出生地
        2.1.1 生年月日
        2.1.2 字号
        2.1.3 出生地
    第二节 游学湖南廿年
        2.2.1 幼年永州
        2.2.2 少年衡阳
        2.2.3 弱冠湘潭
    第三节 求仕北方十年
        2.3.1 举荐辨析
        2.3.2 求仕京师
        2.3.3 开宁学官
        2.3.4 山北书吏
第三章 许有壬与元代科举之关系
    第一节 从“戊戌选试”到“延佑首科”
    第二节 乡试地点辨析与赐进士出身
        3.2.1 乡试地点辨析
        3.2.2 赐进士出身
    第三节 主持科举考试
        3.3.1 上都监试官
        3.3.2 辽阳考试官
        3.3.3 大都考试官
        3.3.4 贡举考试官
    第四节 许有壬与至元废科
        3.4.1 对科举的认识
        3.4.2 竭力维护科举
        3.4.3 至元废科对其影响
第四章 许有壬为官政绩
    第一节 辽州同知
        4.1.1 赴任时间辨析
        4.1.2 施政内容
    第二节 监察御史
        4.2.1 南台御史
        4.2.2 内台御史
    第三节 执政中书
        4.3.1 执政中书前政绩
        4.3.2 执政中书后政绩
        4.3.3 执政前后政绩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 许有壬交游
    第一节 与汉族儒士交游
        5.1.1 欧阳玄
        5.1.2 马熙
    第二节 与道士交游
        5.2.1 吴全节
        5.2.2 朱思本
    第三节 与蒙古、色目士人交游
        5.3.1 万嘉间
        5.3.2 马祖常
        5.3.3 荀凯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许有壬年谱长编
致谢

四、元代科举文献三种发覆(论文参考文献)

  • [1]《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考述[J]. 刘恒.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1(09)
  • [2]元代分股解经的时代特点——元代科举《诗经》试卷破题冒子的研究[J]. 张祝平,丁娜. 诗经研究丛刊, 2018(02)
  • [3]元代士人的政治关怀与时务对策——以《三场文选对策·壬集》爲中心的考察[J]. 申万里.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17(00)
  • [4]元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郭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5]元代程墨批点、“矜式”专书与元代文论[J]. 陈维昭. 社会科学, 2016(09)
  • [6]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研究[D]. 牛明铎.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9)
  • [7]元代落第士子初探[D]. 韩岑. 浙江师范大学, 2016(02)
  • [8]元代科举制与延佑以后南北文风的混一[J]. 杨亮.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4)
  • [9]元代科举制度研究状况的回顾与展望[J]. 周末. 黑龙江史志, 2015(02)
  • [10]许有壬研究[D]. 苏鹏宇. 中央民族大学, 2013(12)

标签:;  ;  ;  ;  

元代科举文书三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