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的适配器CAD/CAPP系统设计

基于Pro/E的适配器CAD/CAPP系统设计

一、基于Pro/E的转换接头CAD/CAPP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庄孝斌[1](2020)在《基于激光及视觉检测识别零件外形的工艺编码方法研究》文中提出CAPP软件有效地解决了从设计到制造之间的工艺编写问题,并且CAPP、CAM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中机械零件的智能分类技术、传感器测量技术以及机器视觉技术也在不同领域得到运用。新的测量手段与简单快速的控制方法联合运用到机床加工中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现阶段CAPP软件内部功能仍可以补充,结合激光测量、视觉检测识别、机床在线加工等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及视觉检测识别零件外形的工艺编码方法。把机器视觉技术和激光传感器测量技术运用到特制的CAPP软件中。通过Visual Basic6.0软件编写底层代码,根据零件的编码原理、激光测量原理开发相应的原型系统。本系统的程序界面中包含机器视觉识别测量、激光测量、工艺生成、G代码生成,机床加工过程由上位机和PLC串口通讯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工艺编码和激光测距模块,开发专用CAPP的工艺编码系统。2.建立视觉测量模型,提出基于halcon软件,运用RANSAC原理进行边缘拟合,测量结果运用于软件中。3.建立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讯模型,根据上位机与激光传感器通讯,进行实时测量。4.使用VB程序代码实现工艺规程和数控代码的自动生成,通过串口通讯实现机床自动加工。

王腾[2](2020)在《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关乎国防安全的航天工业部门亟需国产化且能够自主可控的三维CAD结构设计软件工具。本文以当前航天弹箭体型号研制过程中使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及其数据格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了目前工程实践中三维设计面临的如下问题: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工具在型号研制当中出现的诸如在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工具之间进行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时丢失模型的设计信息、建模历史信息、无法记录并传递三维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等问题,以及非国产软件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工具存在安全性问题,国外商软停止更新维护及商软公司倒闭等原因可能导致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存在风险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在数据交换时出现的信息丢失及无建模历史、无法交换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的解决方案,调研国内外对结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的研究,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类。基于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特点,以本体理论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进行了表达和描述,定义了层次式的航天弹箭体本体模型,提出了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对航天弹箭体的结构、管路、电缆等使用层次式本体表达方法实现了统一描述。研究以Creo为代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的表达原理,基于面向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统一描述方法和Creo对结构三维模型的表达原理,实现了专用于航天弹箭体结构长期存储与模型恢复的自动读取接口模块和结构三维模型的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开发,并在运载火箭的贮箱和尾段等结构上验证了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方法、信息自动读取接口模块以及三维模型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有效性、实用性。在实现航天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的基础上,实现了航天管路系统和电缆系统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应用研究。其中,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方式,从几何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管路系统两个任意位置端口的快速设计。以航天管路系统设计中最常被设计师关注的管路两端端面平行度公差问题为例,基于统一描述方法实现了公差信息的三维复现以及管路系统连接精度快速校核及结果数据输出,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基于设计值对管路连接精度进行预测并达到了反向指导设计师对公差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箭上电缆的布局方式,从样条曲线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几何设计,实现了箭上电缆系统的快速布局设计。

李盛[3](2019)在《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在产品零件的设计、分析、工艺过程中,变型设计是实现快速设计的一种主要方法。变型设计的实质是重用已存在的成熟模型,对模型局部或整体进行调整和修改,生成新的模型的技术。本文依据基础模型参数化思想,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分析、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方法,规划实现流程,阐述变型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以金属软管产品零件作为研究对象,开发了CAD/CAE/CAPP集成原型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规划了系统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向,阐明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2)研究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技术,定义了零件族和产品族概念,对产品零件进行分类编码管理信息,并描述其数据结构。提出了基础模型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何基础模型,并阐述了支持变型设计的设计事物特性表建模技术。研究了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的几何模型快速变型设计。(3)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阐述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建模流程,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CAD/CAE集成的有限元基础模型和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的方法,并与基础模型产生联系的事物特性表建模的方法。阐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设计事物特性表和分析事物特性表的分析报告文档快速变型设计。(4)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方法。从数据结构方面介绍了建立工艺卡片基础模型的方法,提出依据设计事物特性表建立CAD/CAPP集成的工艺事物特性表的方法。阐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的原理,规划实现过程以及数据关系流向,实现基于工艺事物特性表的工艺卡片快速变型设计。(5)开发了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原型系统,描述了系统具有的功能模块,并运用实例验证了系统中所涉及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黄琦[4](2018)在《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飞机结构件是构成飞机机体骨架的重要零件,其种类繁多。机床夹具是保证其加工质量的重要工装。航空制造业中,飞机机构件夹具设计和管理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夹具元件检索困难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飞机结构件中框架类、梁类、肋类结构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加工工艺要求,说明了CATIA二次开发的各类方法、CATIA二次开发接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架构和软件组件的结构,论述了CATIA的内部结构、操作零部件文档和操作产品文档的一般步骤以及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以及分析了二次开发各方法的优缺点。其次,分析了参数化设计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并将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代码详细列出。并以齿轮为例,验证了该参数化建模方案的可行性。于此同时,建立了标准件库,说明了建库方案和流程,以圆柱头调节支撑为例,并详细描述了圆柱头调节支撑元件库的建立过程。第三,介绍了夹具元件编码系统的设计准则和相邻码位间的关系,说明了建立编码系统的文件格式、程序的设计流程以及夹具组件的建立过程,并详细论述了使用编码系统对夹具零部件自动编码的操作过程以及零部件编码的修改替换过程。最后,介绍了制图的前提条件、结构对象、二维几何对象、二维约束对象、标注对象以及生成视图。绘制了工程图的生成流程图,并说明了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此外,根据以往传统夹紧机构的缺点,设计了一套夹紧机构,并详细描述了该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将夹紧机构于飞机结构件进行装配,随后进行了从三维装图到二维工程图的转换,并为工程图添加了图框和技术要求,与此同时,给各零部件添加了相应属性并生成了明细表。

郑旭阳[5](2017)在《液压管件数据库的建立及管路布局辅助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管路布局在液压系统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管路布局的自动化程度一直是研究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管路的设计也从图纸搬上了屏幕,并逐渐从二维设计发展到三维设计。目前流行的三维设计软件所提供的管道命令粒度较小,与液压管路布局过程所需命令不能直接匹配,使用时需要进行一些固定组合;液压管路设计过程中所需的管接头、管夹标准件数据库还未得到完善,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且布局时的一些实用参数需要设计师手动测量,管夹布置的推荐规则亦需设计师手动实现。该设计过程中存在许多程序性的重复劳动,使设计效率难以得较大提高,导致竞争优势不足。通过分析国内外液压管路布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并总结出其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使用特征建模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的理论,对三维设计软件Pro/E进行了二次开发,以提高液压管路设计的自动化程度。首先介绍了特征建模和参数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并对二者的结合使用作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对液压用管接头进行了分类与总结,查阅设计标准建立各种管接头的三维模型用以完善其数据库;通过研究液压管路系统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分析其形状特征,以实现设计时连接模型的快速生成;同时建立了液压用管夹标准件数据库,并将管夹配置的推荐标准集成到程序中,实现了管夹的自动配置;最后,分析管路系统各部分元件的特点,开发出“元件统计”的功能,方便后续实际的取件、加工和装配过程。分析研究Pro/E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方法,结合开发目的和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出基于族表、UDF和Pro/Toolkit的开发方法。族表方法用于标准件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UDF方法用于由参数驱动的特征建模,实现常用连接方式的快速生成;Pro/Toolkit是一个工具包,内部包含的功能函数可实现参数提取、规则集成、菜单定制等一系列功能,其使用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均有涉及。族表和UDF的设计在win7系统下的Pro/E5.0中进行,Pro/Toolkit中的功能函数作为Pro/E二次开发的无缝接口,需在VS2008平台上编写代码并生成可运行的DLL应用程序。同时,根据程序特点定制出所需的辅助文件和人机界面,最终实现开发结果在Pro/E5.0平台上的运行。所有开发内容共同组成了“液压管路布局辅助系统”,将其应用到某液压系统中来辅助管路布局,取得了良好效果。设计过程实现了部分设计命令与管路布局的直接匹配,提高了设计效率,并增强了竞争优势。

王佳鹏[6](2016)在《复杂产品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装配是航空、航天、装甲车辆等复杂产品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装配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随着三维CAD技术和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装配工艺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军工企业的应用热点。本文针对复杂产品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展开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软件系统,并通过工程实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针对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建模、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与逆流程拆卸序列规划等技术的特点,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分析了三维装配工艺数据的结构,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层次时间Petri网的装配信息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总体框架,建立了不同层级的面向对象Petri网子网模型最终给出了OHTPN模型的建模流程。(3)分析了三维装配工艺总体设计流程,给出了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总体框架,实现了全三维数字化装配过程的仿真与优化,设计并开发了基于3DXML的三维工艺浏览器展示三维工艺设计文档。(4)研究了航天器逆流程拆卸过程的模糊规则,建立了逆流程项目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模糊Petri网的逆流程拆卸模型,根据逆流程模糊推理算法推理出最佳的拆卸序列,最终在三维可视化场景中实现逆流程拆卸过程的三维工艺设计与仿真。(5)在本文所述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基于Delmia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操作步骤,通过两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6)最后,总结了全文并对三维工艺设计与仿真等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马立[7](2016)在《基于并行工程的当代建筑建造流程研究》文中认为将并行工程理论与方法、数字制造领域的技术成果引入当代建筑建造系统,回溯与反思传统建造方式与传统建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探讨适宜于当下及未来人居模式的建筑建造方式及运行流程。课题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信息集成层面,应用数字制造中工艺规程规划方法、数据标准与接口技术,结合建筑学科已有的数字设计及数字建造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集成体系,使得传统意义上、基于普适层面的设计与建造分离现状得以改观,从而运行建筑“设计-制造”一体化流程;材料集成层面,应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借助制造业中的叠层实体制造法、三维打印技术完成材料集成过程,形成低碳材料集成体系,以改观传统化石能源供能模式下的分层砌筑现象;组织模式层面,利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完成设计因素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及拆解三维数字化模型,使集成建筑信息模型从传统意义上的生成阶段拓展到拆解、制造阶段,并利用Solidworks系统进行可装配性评价验证,在划分建筑结构的跨学科团队、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化操作。在此基础上,并行化操作模式下、应用集成数字技术体系、低碳材料集成体系,从而构建划分建筑结构的装配式建造模式。论文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借助数字制造领域的工艺规程与数据交换技术,优化了数字设计系统中几何模型到数控设备中加工生产模型转变的集成路径,完成划分建筑模块及层级拆解,从而运行“设计-制造”一体化流程;其次,利用跨学科团队以集成建筑信息模型平台协同工作为基础,借助质量功能配置方法、过程建模技术、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整合了并行化建筑运作模式;第三,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及Solidworks系统进行模块划分与可装配性验证,结合建筑学学科内的研究基础,综合集成化建造流程与并行化操作模式,构建了分布式环境下装配式建造方式。

秦路[8](2016)在《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的焊接CAP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所谓3D网格化生产模型是指将3D几何模型进行类似于有限元分析的网格划分并将生产管理信息融合其中而构成的生产模型。同传统的3D模型相比,3D网格化模型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能进行定量化的运算,还可以进行强度校核和焊接变形预测等有限元分析,能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管理的特殊要求,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针对船舶海洋工程行业焊接工艺规范制定需求,将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思想与CAPP技术相结合,构架了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的焊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系统的框架,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焊接工艺知识库;同时,在焊接变形有限元预测软件平台Weldsta的基础上开发了焊接工艺卡编制和焊接成本计算模块,实现了焊接CAPP系统的主要功能。本文还以某船厂4250集装箱船203分段为例,验证了开发的CAPP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开发的CAPP系统对于大型结构焊接成本的自动快速统计有独到之处,能够显着提高焊接工艺卡的编制效率,还能在3D模型上实现工艺的可视化。本研究对于实现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工业企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刘宇[9](2015)在《基于特征的双肘杆伺服压力机LCA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但随之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低碳”的绿色设计成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作为一种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将其运用到压力机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传统LCA方法的数据清单收集量过于繁杂,没有考虑到产品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具有某些可以提取的相似属性。本研究针对这个问题,将基于特征的思想运用到LCA研究中,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构建了面向LCA的产品数据信息模型,由CAD、CAPP以及基于特征的LCA系统组成。对面向伺服压力机LCA的特征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在传统LCA方法的基础上,清单分析环节新增特征选择、提取和转换等步骤,完成了基于特征LCA方法的总体框架。以典型LCA建模过程为例,着重阐述CAD、CAPP系统中的特征信息,通过原材料输入、能量物料消耗输入、典型工艺输入以及排放物输出等中间转换参数,经过转换计算成为生命周期清单(Life cycle inventory,LCI)结果的一般化特征转换模型。其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LCA的评价指标,从伺服压力机制造阶段涉及的原材料制备、焊接、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工艺入手,定性分析各工艺的碳排放类型和来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它们的特征转换模型。通过公式明确表达出CAD、CAPP提供的设计和制造特征向LCI的转换过程。由于制造工艺具有通用性,本章建立的转换模型不仅对伺服压力机零件,对其他研究对象也是适用的。最后以双肘杆伺服压力机为例,具体说明基于特征LCA方法的应用过程。按照步骤首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系统边界,再依次分析制造阶段、运输与使用阶段和废弃处理阶段的碳排放。通过从CAD、CAPP系统提取到的相关特征参数以及特征转换模型,计算出全生命周期的等效碳排放,并利用SimaPro软件建模,得到清单结果进行对比核算,从而验证模型的科学性。采取Ecoindicator-99方法进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LCIA)。清单结果表明使用阶段碳排放占总量的97.4%,从压力机的驱动技术入手,实现工作过程的节能对碳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制造阶段的主要来源是原材料制备环节,说明在满足功能和刚度的前提下,进行轻量化设计也是减轻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马宏伟[10](2014)在《基于SolidWorks的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多批量小订单的生产模式逐渐增多,制造业为了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必须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根据市场对工业制动器产品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工业制动器产品的制造模式正朝着以降低产品成本、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方向发展。工艺设计是工业制动器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工艺设计的信息化程度也因此成为决定工业制动器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关键性因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是连接工业制动器设计和生产的桥梁,是提高工艺设计信息化程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工业臂盘式制动器为研究对象,开发能够满足其实际工艺设计的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主要完成以下的研究工作:(1)研究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模块组成,构建参数化工艺系统的总体框架;(2)研究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现参数化建模技术及二次开发的接口技术; SQL Sever数据库接口和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基于典型模板的参数化工艺设计技术;(3)研究成组技术的原理,分析臂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组成,根据成组技术对臂盘式制动器的相似零件进行成组分类;(4)研究工艺模型建模准则,应用SolidWorks的装配和配置功能构建参数化工艺模型,应用倒推法确定各个工序模型的尺寸参数,完成工序模型的构建;(5)分析工艺模型中信息的种类,并将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进行融合,采用事物特性表的方法实现三维参数化工艺模型中信息的表达,提取三维参数化工艺模型中的信息,并与工艺模板中相对应的可变参数进行关联;(6)研究臂盘式制动器的加工工艺规程,构建臂盘式制动器工艺路线模型,并实现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工艺路线、工序及工序简图的参数化设计;本课题在对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加工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为平台,以SQL Sever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通过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6.0调用SolidWorks的API函数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零件的三维工艺模型工序模型和工艺模板,通过Visual Basic6.0与SQL Sever数据库之间的接口,实现工艺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建立具有友好操作界面的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对提高零件的工艺设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Pro/E的转换接头CAD/CAPP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ro/E的转换接头CAD/CAPP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激光及视觉检测识别零件外形的工艺编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现阶段CAPP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系统框架设计及各模块原理分析
    2.1 系统框架设计及各模块控制原理分析
        2.1.1 系统总体框架
    2.2 粗加工后视觉测量原理分析
        2.2.1 视觉测量原理
    2.3 激光位移传感器运动控制
        2.3.1 激光位移传感器工作台工作原理
        2.3.2 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讯原理
        2.3.3 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
    2.4 机床自动加工原理
    2.5 零件工艺编码设计及原理分析
        2.5.1 Opitz工艺编码方式
        2.5.2 车削零件工艺编码方式
    2.6 六轴机器人抓取原理
    2.7 各模块软硬件应用及设计
        2.7.1 图形界面设计
        2.7.2 机器视觉软硬件设计
        2.7.3 激光位移传感器硬件
        2.7.4 PLC及驱动器硬件
        2.7.5 六轴机器人抓取硬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艺编码系统中各模块的编程与实际控制
    3.1 粗加工后视觉测量步骤与方法
        3.1.1 图像畸变校正
        3.1.2 中值滤波
        3.1.3 轮廓的检测提取
        3.1.4 圆弧的拟合
        3.1.5 标定
        3.1.6 Halcon测量外圆步骤
        3.1.7 Halcon长度测量
        3.1.8 视觉测量台器材清单
    3.2 专用机床结构设计
        3.2.1 主体机械结构设计
        3.2.2 专用机床电气控制设计
    3.3 PLC编程控制车床运动
        3.3.1 三菱PLC程序与上位机通讯
        3.3.2 串行通信
        3.3.3 PLC数据通讯介质
    3.4 激光位移传感器工作台结构设计
        3.4.1 激光位移传感器422串口通讯及电气接线
        3.4.2 激光位移传感器上位机界面设计
    3.5 零件的工艺功能实现及界面设计
        3.5.1 自动生成零件工序的数控G代码
        3.5.2 零件图片的添加及代码
        3.5.3 零件的工艺编码生成及代码
        3.5.4 运用WORD生成工艺工序卡片
        3.5.5 工艺及工序卡片制定原则与编程控制
        3.5.6 车削轴类工件的工时计算
    3.6 机器视觉轮廓尺寸测量界面设计
    3.7 六轴机器人抓取及编程控制
        3.7.1 抓取机构设计
        3.7.2 机器人I/O口电气控制及编程
    3.8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零件工艺编码系统的实验结果分析
    4.1 激光位移传感器实验分析
    4.2 机床自动化加工设计实验分析
        4.2.1 两轴运动器材选择
        4.2.2 I/O口设置及PLC编程
        4.2.3 零件外形加工编程及结果分析
    4.3 机器视觉实验测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数字化三维设计领域面临的问题
        1.2.1 机械领域结构三维设计面临的问题
        1.2.2 航天弹箭体领域结构三维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数字化模型统一描述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三维模型统一描述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数字化模型长期存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电缆快速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1 引言
    3.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
        3.2.1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设计模型的组成特点分析
        3.2.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标注和属性的组成特点分析
    3.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4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的弹箭体复杂结构统一数字化描述
    4.1 引言
    4.2 基于本体的全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框架
    4.3 航天弹箭体产品层结构的统一描述
    4.4 航天弹箭体结构主模块层的统一描述
    4.5 航天弹箭体结构部件/单机层的统一描述
    4.6 航天弹箭体结构零件层的统一描述
    4.7 航天弹箭体结构特征层的统一描述
    4.8 航天弹箭体贮箱结构统一描述的本体表达实例
    4.9 本章小结
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架构
    5.1 引言
    5.2 三维模型设计信息转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5.3 前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3.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表达机理
        5.3.2 航天弹箭体结构产品设计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设计
    5.4 后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4.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表达机理
        5.4.2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方法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应用
    6.1 引言
    6.2 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设计
    6.3 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功能系统开发
        6.3.1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识别与提取功能开发原理
        6.3.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实例
    6.4 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自动复现功能的开发
        6.4.1 航天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判读及三维复现功能的开发原理
        6.4.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三维表达实例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航天弹箭典型设计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航天弹箭体管路布局设计应用研究
        7.2.1 运载火箭管路布局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2.2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法研究
        7.2.3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例验证
        7.2.4 管路装配中考虑公差的统一描述应用研究
    7.3 航天弹箭体电缆铺设设计应用研究
        7.3.1 运载火箭电缆自动铺设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3.2 电缆自动铺设算法研究
        7.3.3 电缆自动布局系统的算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论文术语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几何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分析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 工艺建模与变型设计的研究现状
        1.2.4 金属软管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2.1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需求分析
    2.2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体系结构
    2.3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工作流程
    2.4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ML的设计建模与设计变型设计研究
    3.1 产品零件数据库设计
        3.1.1 零件族和产品族的数据库构建
        3.1.2 产品零件的分类编码
        3.1.3 零件库信息数据关系
    3.2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建模
        3.2.1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信息描述
        3.2.2 基于SML的零件族设计建模
        3.2.3 基于SML的产品族设计建模
    3.3 基于SML的零件族和产品族设计模型变型设计
        3.3.1 零件族和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原理
        3.3.2 零件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3.3.3 产品族几何模型变型设计过程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与分析变型设计研究
    4.1 分析模型信息描述
    4.2 基于SML的分析建模
        4.2.1 有限元基础建模
        4.2.2 分析事物特性表建模
        4.2.3 分析报告文档基础模型建模
    4.3 基于SML的分析模型变型设计
        4.3.1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原理
        4.3.2 基于SML的分析变型设计过程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ML的工艺建模与工艺变型设计研究
    5.1 工艺模型信息描述
    5.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建模
        5.2.1 产品族工艺卡片基础建模
        5.2.2 产品族工艺事物特性表建模
    5.3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模型变型设计
        5.3.1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原理
        5.3.2 基于SML的产品族工艺变型设计过程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1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6.2 系统应用实例
        6.2.1 设计模块
        6.2.2 分析模块
        6.2.3 工艺模块
        6.2.4 分类编码模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辅助拼装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CATIA二次开发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2章 飞机结构件及其工艺工装
    2.1 飞机结构件
        2.1.1 壁板类结构件
        2.1.2 梁类结构件
        2.1.3 肋类结构件
    2.2 飞机结构件机加工艺
        2.2.1 铣削方式
        2.2.2 铣削加工的特点
    2.3 飞机结构件夹具
        2.3.1 飞机结构件概述
        2.3.2 飞机结构件夹具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设计方法
    3.1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3.2 参数化设计
        3.2.1 零件模型建立流程
        3.2.2 参数化设计过程
    3.3 标准件库的建立
    3.4 夹具编码
    3.5 工程图的生成
        3.5.1 制图的前提条件
        3.5.2 制图的结构对象
        3.5.3 制图的二维几何对象
        3.5.4 制图的二维约束对象以及标注对象
        3.5.5 生成视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开发
    4.1 二次开发技术
        4.1.1 使用宏对CATIA进行开发
        4.1.2 使用组件应用架构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
        4.1.3 软件组件结构
        4.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架构
    4.2 参数化系统设计
        4.2.1 创建参数和公式
        4.2.2 使用设计表
    4.3 标准件库的设计
    4.4 编码系统的设计
    4.5 三维零件图转换为二维工程图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
    5.1 齿轮参数化设计
    5.2 圆柱头调节支撑库的设计
    5.3 夹具编码
        5.3.1 编码
        5.3.2 编码的修改替换
    5.4 生成工程图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液压管件数据库的建立及管路布局辅助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液压管路布局CAD技术
        1.3.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3.3 特征造型技术与参数化设计
    1.4 理论综述
        1.4.1 液压管路布局
        1.4.2 液压管件数据库的建立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液压管路布局过程分析与研究
    2.1 液压管路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1.1 管接头
        2.1.2 液压管道
        2.1.3 管夹和管夹垫板及其配置
        2.1.4 元件统计
    2.2 液压管路设计过程
        2.2.1 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
        2.2.2 管路系统设计
    2.3 特征造型与参数化技术的结合应用
        2.3.1 特征造型技术
        2.3.2 参数化技术
        2.3.3 用户定义特征(UDF)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接头数据库设计
    3.1 管接头数据库设计流程
    3.2 管接头分类信息
    3.3 管接头特征信息
    3.4 族表及其应用
        3.4.1 规范化定制
        3.4.2 三维模型的建立
        3.4.3 定义族表
    3.5 模型入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用连接方式设计
    4.1 管路连接现状
    4.2 连接方法探究
    4.3 二次开发过程
        4.3.1 过程综述
        4.3.2 常用连接方式参数化
        4.3.3 Pro/Toolkit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夹配置、元件统计及实际应用
    5.1 管夹配置
    5.2 元件统计
    5.3 应用实例
        5.3.1 准备工作
        5.3.2 管道系统设计过程
        5.3.3 插入管接头
        5.3.4 管道连接
        5.3.5 管夹配置
        5.3.6 结果展示与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总结
    6.2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6.3 课题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复杂产品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装配工艺信息建模技术
        1.2.2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
        1.2.3 拆卸过程规划与仿真技术
        1.2.4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项目来源
        1.3.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面向对象层次时间Petri网的装配信息模型
    2.1 引言
    2.2 基本Petri网理论
    2.3 三维装配工艺数据结构分析
    2.4 面向对象层次时间Petri网模型定义
        2.4.1 面向对象分层Petri网子网模型
        2.4.2 面向装配的时间Petri网模型
    2.5 装配过程的OHTPN模型建模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及现场可视化技术
    3.1 引言
    3.2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及现场可视化技术总体框架
    3.3 三维装配工艺总体设计流程
    3.4 三维装配工艺仿真与现场可视化
        3.4.1 刚柔混合装配工艺仿真与优化
        3.4.2 Xvid视频解码
        3.4.3 基于3DXML的三维工艺浏览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Petri网的逆流程拆卸过程仿真技术
    4.1 引言
    4.2 逆流程项目的评价体系与模糊规则
    4.3 逆流程模糊Petri网的基本特性和类型
        4.3.1 逆流程模糊Petri网的基本描述
        4.3.2 逆流程复合模糊规则Petri网
    4.4 基于模糊Petri网的逆流程拆卸模型
        4.4.1 逆流程模糊Petri网的推理算法
        4.4.2 基于模糊Petri网的逆流程拆卸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实例验证
    5.1 引言
    5.2 系统概述
        5.2.1 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
        5.2.2 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环境
    5.3 系统分析
        5.3.1 系统业务流程
        5.3.2 系统功能模块
        5.3.3 系统体系结构
    5.4 系统设计
        5.4.1 系统面向对象建模设计
        5.4.2 系统接口设计
    5.5 系统实现及实例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7)基于并行工程的当代建筑建造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1.1 串行运作流程
        1.1.2 设计与建造分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2.1 并行工程概念与特征
    2.2 数字制造定义与内涵
    2.3 建造模式与建造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造与制造关联性
    3.1 工业革命催生机器美学
    3.2 流水线生产促成标准化建造
    3.3 柔性化制造演绎个性化定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造演化机制解析
    4.1 建造主体的变迁过程
        4.1.1 工匠作为主体的营造方式
        4.1.2 建筑师与专业建造团队的协作方式
        4.1.3 建筑师参与的多工种协同建造
    4.2 建造逻辑方式的渐变与突变
        4.2.1 手工建造工艺受控比例理论
        4.2.2 工业制造工艺依循数学计算
        4.2.3 数字建造工艺遵照函数关系
    4.3 不同建造方式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影响
        4.3.1 宜人尺度
        4.3.2 抽象尺度
        4.3.3 复合尺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造逻辑真实性原则
    5.1 结构体系决定形式呈现
    5.2 连接方式表征力学传递
    5.3 材料呈现反映本真质料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集成—集成化建造流程
    6.1 传统建造方式变迁过程
        6.1.1 杆件接合
        6.1.2 单元砌筑
        6.1.3 先“框架”后“填充”
        6.1.4 表皮承重
    6.2 设计向建造延伸
        6.2.1 网格控制
        6.2.2 秩序组构
    6.3 从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
        6.3.1 数字设计
        6.3.2 集成建筑信息模型
        6.3.3 工艺规程规划
        6.3.4 数据标准与接口技术
        6.3.5 数字建造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材料集成—低碳新材料技术
    7.1 传统材料技术回顾
        7.1.1 低技生态技术
        7.1.2 能源密集型技术
    7.2 集成材料制备过程
        7.2.1 预制集成
        7.2.2 打印集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组织模式集成—并行化操作模式
    8.1 传统运作模式解析
        8.1.1 前工业化时期的并行化操作雏形
        8.1.2 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时期的“串-并”行方式
        8.1.3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矩阵型模式
        8.1.4 当代中国的串行运作模式
        8.1.5 国内低效运行的BIM系统
    8.2 并行化操作模式构建
        8.2.1 需求分析
        8.2.2 质量功能配置(QFD)
        8.2.3 划分建筑结构的跨学科团队(IBT)
        8.2.4 过程建模
        8.2.5 数据管理(BDM)系统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建造集成—装配式建造方式
    9.1 过程重构:图纸→模型
    9.2 划分模块
    9.3 装配建模
    9.4 可装配性评价
    9.5 三维定位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的焊接CAP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APP系统简介及发展现状
        1.2.1 CAPP类型和特征
        1.2.2 CAPP系统的开发模式
        1.2.3 CAPP系统国内外现状
        1.2.4 CAPP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Weld_sta简介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APP系统研发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系统开发语言及数据库语言
    2.3 系统网络架构与系统开发平台
        2.3.1 C/S结构简介
        2.3.2 Visual Studio2012 简介
    2.4 焊接CAPP系统的开发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焊接工艺知识库的设计
    3.1 引言
    3.2 焊接工艺知识库的内容
        3.2.1 焊接工艺知识库的需求
        3.2.2 焊接工艺知识库的内容
        3.2.3 焊接工艺知识的获取
    3.3 焊接工艺推理机制
        3.3.1 推理方法的选择
        3.3.2 推理方向的选择
        3.3.3 焊接工艺参数的推理
    3.4 焊接工艺解释机制
        3.4.1 解释方法的选择
        3.4.2 焊接工艺参数的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焊接工艺卡编制模块
    4.1 焊接工艺卡编制方法
    4.2 焊接工艺卡模块的需求分析
        4.2.1 焊接工艺卡模块的工艺设计准则
        4.2.2 焊接工艺卡实例设计流程
        4.2.3 焊接工艺卡向导设计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焊接成本计算模块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及意义
    5.3 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的焊接成本计算流程
    5.4 常见坡口截面积的计算
    5.5 焊接成本的计算公式
        5.5.1 焊条/焊丝成本
        5.5.2 焊剂成本
        5.5.3 保护气体成本
        5.5.4 人工总费用
        5.5.5 电费
        5.5.6 焊接设备折旧费
        5.5.7 总费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焊接CAPP系统的实现
    6.1 引言
    6.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6.2.1 需求分析
        6.2.2 系统总体活动图
    6.3 焊接CAPP系统操作实例
        6.3.1 导入3D网格化生产模型
        6.3.2 自动寻找焊缝
        6.3.3 焊接工艺卡的编制
        6.3.4 焊接成本的计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9)基于特征的双肘杆伺服压力机LCA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1.2.1 方法框架
        1.2.2 需解决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有关伺服压力机的研究
        1.3.2 有关基于特征思想的研究
        1.3.3 有关LCA方法应用的研究
    1.4 论文的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基于特征的LCA方法模型
    2.1 面向LCA的产品数据信息模型
    2.2 面向伺服压力机LCA的特征定义与分类
        2.2.1 特征定义
        2.2.2 特征分类
    2.3 基于特征的LCA方法框架
    2.4 面向典型CAD、CAPP和LCA系统的特征转换模型
        2.4.1 CAD系统提供的设计特征
        2.4.2 CAPP系统提供的制造特征
        2.4.3 一般化特征转换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制造工艺的特征转换模型
    3.1 伺服压力机制造过程及典型工艺
    3.2 制造过程碳排放分析
    3.3 典型工艺的特征转换模型
        3.3.1 原材料制备
        3.3.2 焊接工艺
        3.3.3 铸造工艺
        3.3.4 锻造工艺
        3.3.5 机械加工工艺
        3.3.6 热处理工艺
        3.3.7 涂装工艺
        3.3.8 装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特征LCA方法的应用
    4.1 研究目的与系统边界分析
        4.1.1 研究目的
        4.1.2 功能单元
        4.1.3 系统边界
        4.1.4 假设条件
    4.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
        4.2.1 制造阶段清单分析结果
        4.2.2 运输与使用阶段清单分析结果
        4.2.3 废弃处理阶段清单分析结果
        4.2.4 生命周期总清单分析结果
    4.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分析
        4.3.1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步骤
        4.3.2 本研究采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3.3 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4.4 不确定性分析
        4.4.1 分析方法选择
        4.4.2 参数不确定性程度分析
        4.4.3 不确定性概率分布函数
        4.4.4 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10)基于SolidWorks的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题目及来源
        1.1.1 课题题目
        1.1.2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CAPP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CAPP系统发展的趋势
    1.5 某公司 CAPP 系统应用现状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总体框架
    2.1 系统的模型分析
    2.2 参数化工艺系统总体框架
    2.3 参数化工艺系统模块功能
        2.3.1 用户登录模块
        2.3.2 零件信息输入及提取模块
        2.3.3 参数化工艺设计模块
        2.3.4 数据库维护模块
        2.3.5 帮助模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3.1 基于 SolidWorks 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技术
        3.1.1 基于尺寸驱动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3.2 企业加工信息库的设计
        3.2.1 数据库概述
        3.2.2 数据库访问技术
        3.2.3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3.2.4 企业加工信息库的构建
    3.3 基于典型模板的参数化工艺设计技术
    3.4 基于 ActiveX Automation 的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技术
        3.4.1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3.4.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接口技术
        3.4.3 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成组技术的制动器零件的成组
    4.1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零件成组的分类方法
    4.3 臂盘式制动器简介
    4.4 臂盘式制动器零件的成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动器三维参数化工艺模板的设计
    5.1 臂盘式制动器三维参数化工艺模型模板的设计
        5.1.1 基于 SolidWorks 装配及配置功能的参数化工艺建模过程
        5.1.2 工艺模型建模准则
        5.1.3 臂盘式制动器工序模型的设计
        5.1.4 臂盘式制动器三维工序模型参数的确定
        5.1.5 臂盘式制动器三维参数化模型中工艺信息的表达方法
        5.1.6 臂盘式制动器工艺模型中信息的提取技术
    5.2 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参数化工艺卡片模板的设计
        5.2.1 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构成分析
        5.2.2 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工艺路线模型的构建及其参数化
        5.2.3 臂盘式制动器零件工艺参数化变型设计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设计及实现
    6.1 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设计
        6.1.1 系统登录界面的编程设计
        6.1.2 系统主设计界面的编程设计
        6.1.3 零件信息输入及提取模块
        6.1.4 参数化工艺设计模块
        6.1.5 数据库维护模块
    6.2 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设计实例
        6.2.1 系统登录
        6.2.2 零件信息输入及提取
        6.2.3 零件的参数化工艺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四、基于Pro/E的转换接头CAD/CAPP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激光及视觉检测识别零件外形的工艺编码方法研究[D]. 庄孝斌. 江苏理工学院, 2020(01)
  • [2]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 王腾.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0(01)
  • [3]基于SML的金属软管CAD/CAE/CAPP集成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盛. 东南大学, 2019(06)
  • [4]飞机结构件夹具辅助拼装系统[D]. 黄琦. 南昌航空大学, 2018(04)
  • [5]液压管件数据库的建立及管路布局辅助系统的开发[D]. 郑旭阳.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6]复杂产品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技术研究[D]. 王佳鹏.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 [7]基于并行工程的当代建筑建造流程研究[D]. 马立. 天津大学, 2016(12)
  • [8]基于3D网格化生产模型的焊接CAP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秦路.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9]基于特征的双肘杆伺服压力机LCA方法研究[D]. 刘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7)
  • [10]基于SolidWorks的臂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D]. 马宏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基于Pro/E的适配器CAD/CAPP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