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一、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李凤[2](2021)在《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底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市持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自此新冠肺炎开始迅速爆发并对普通民众的身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冠肺炎患病人数多、分布广加之病毒本身传播潜伏性较强,使得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在短期之内被彻底削株掘根的病毒。新冠肺炎不仅对社会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使得社会民众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状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了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居家隔离时期在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在短时间内以线上网络教学全面替代线下传统教学。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学生复课返校重回线下传统教学环境。为了深入了解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下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有氧健身操对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心理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对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的黄麓师范学校280名中职学生进行有氧健身操干预,在了解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氧健身操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居家隔离时期学生心理焦虑状况较复课返校时期更为严重。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年龄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独生子女状况,城镇子女状况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除复课返校时期的冲动倾向外,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线上线下课程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均具有促进作用。(3)性别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优于男性;年龄差异上,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5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8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独生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优于独生子女;城镇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大致相同。根据结论提出一下建议:(1)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2)疫情防控下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实施策略,并提高教师对疫情防控下课程改革的认识,建立常态化培训提高线上教学能力。(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大力开发体育线上、线下以及相关衔接课程,完善教学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运动参与度,在增强学生身体免疫力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张英[3](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文中提出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同时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受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幸福观越来越差异化、多元化,这为人们幸福的实现和幸福观教育带来挑战。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不仅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浇灌出幸福之花;同时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为实现中国梦积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哲学基础上创立的,经过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基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幸福问题的反映,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涵盖了幸福的目标、手段、感知等要素,其核心内容包括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劳动创造与享受幸福的统一、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强调精神幸福是更高层次、更长远的幸福,劳动创造是获得幸福的源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幸福的价值旨归。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种已经被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科学的幸福观,是不同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性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研究增添色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增添色彩。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可知,新时代学生的幸福观整体呈现积极、向上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关注的问题,如重视物质力量但忽视精神价值,幸福实现途径务实但意志力薄弱,幸福目标趋向个人且忽视集体力量,幸福预期乐观但与客观条件匹度不高、总体幸福感不是很强等。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是一项多维立体的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包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幸福境界、加强劳动创造教育,增强幸福能力、加强德性教育,塑造良好品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等。由此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强化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社会对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的必要支持、大学生也要重视的自身品德修养,提高本领,关照精神,强大内心,增强幸福的实现能力。总之,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形成教育链,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的协同作用,综合用力。

吴茵琪(Ngyanki)[4](2020)在《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分析比较香港和广州在校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探索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预防心理危机工作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和香港3所综合院校1038名大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86%,其中香港450例(43.35%),广州588例(56.65%)。(1)按SCL-90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44例,占总数的32.00%,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9)。广州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62例,占总数的27.55%,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39)。(2)SCL-90因子得分显示,香港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大部分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偏执因子得分大部分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因子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P<0.05)。(3)按自杀意念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66例,占总数的15.49%,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72例,占总数的12.37%,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家庭关怀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240例,占总数的53.33%,其中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广州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474例,占总数的80.61%,其中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太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4.02±4.93,香港大学生10.92±4.21;少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77±4.61,香港大学生13.81±4.60;阴阳和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为8.51±2.21,香港大学生7.25±2.70,;少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84±3.05,香港大学生15.20±3.75;太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8.78±6.86,香港大学生9.41±6.15;经统计检验,广州与香港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香港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阳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广州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阴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6)在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影响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44.818,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366,P=0.013)、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2.918,P=0.005)、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2.783,P=0.002)、年级(OR=2.611,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对本专业满意(OR=0.237,P<0.001)、性别(OR=0.294,P=0.001)、有宗教信仰(OR=0.465,P=0.022)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在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独生子女、父母婚姻、家庭氛围、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是学生会干事、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影响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OR=43.523,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6.141,P<0.001)、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11.730,P<0.001)、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4.093,P<0.001)、学院(OR=1.910,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级(OR=0.504,P=0.008)、谈恋爱(OR=0.259,P<0.001)、性别(OR=0.151,P<0.001)、对本专业满意(OR=0.078,P<0.001)、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0.073,P<0.00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香港和广州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认知障碍、自卑、抑郁苦闷、家庭关怀度障碍、自杀意念等问题,且检出率较高。香港大学生在认知障碍、自卑感、忧郁苦闷心境等问题较广州大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香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广州大学生更严重,若未得到良好开导,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SCL-90心理状况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但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正常水平。在中医五态人格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性格较随和、沉着冷静、善于辨认是非、自我警惕性较强、不易患得患失、但进取心较差、抗打击能力弱,广州大学生进取心和抗打击能力强、自我警惕性较低、稳定性较强、有奉献精神、但易盲信别人。家庭情绪氛围、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和个人不良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暴力打斗、恋爱受别人干涉和重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与宣教,合理引导大学生恋爱与情感依恋,鼓励父母采用关爱、和谐家庭情绪氛围与鼓励的教养方式,综合多途径、个性化、针对性的方式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崔家新[5](2020)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年亚文化用以指涉青年人特有的,有别于主流文化的边缘性和从属性文化实践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诸如嘻哈、摇滚、朋克等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在我国青年人的精神生活中广为流行。尤其是网络新媒介的快速发展重塑了青年亚文化,使其展现出抵抗性消弱、娱乐性增强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青年人正将青年亚文化革新为寻求话语空间、展现身份认同、注重精神享乐的精神生活空间。各种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不断涌现,高校已成为青年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阵地,大学生成为青年亚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传播者和创生者。在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下,一些青年人以个性张扬自居,过于追求娱乐性精神享受,忽视社会责任,颂扬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日渐疏离。青年亚文化的健康发展变得更为紧迫,急需获得有力的引领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重要论断,这为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二者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性。在文化的生成发展过程中,价值观也随之生成并展现出形塑文化、维护文化传承的功能性作用。基于这种政策支撑、逻辑关联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也具有逻辑可行性、制度可行性和现实可行性。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这一可行性,我们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性和人民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提供了保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明晰了青年人的本质特征和青年人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依托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有助于全面把握青年亚文化生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明晰青年亚文化的积极价值与问题所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引领,一方面必须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变特征及启示,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从总体上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立足于青年人的生活实践,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一要强化政策保障,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二要推动引领主体的角色转变和青年主体意识的提升,以对问题的回应引发思考和共鸣,引导青年人充分而全面地认识青年亚文化、发展青年亚文化;三要聚焦青年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帮助青年人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弘扬责任与担当,为青年亚文化发展营造和谐的发展空间;四要依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创新有效的引领方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方法创新上,依托日常生活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可以衍生出生活融入法、互动仪式法、议程设置法。同时,基于融合引领主体、引领方法的需要依托协同理念能够提炼出多方协同法。这些方法契合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发展规律和青年人的思想行为特点,对于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落地生根、行之有效具有积极价值,是值得尝试的创新性方法。

丁蓓[6](2020)在《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是“华光”体育活动开展以来面向河南省大学生举办的武术赛事。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探寻其开展成功之处及比赛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促进武术在河南省高校的推广、加强高校间武术的交流、促进比赛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也期望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的发展经验能够为其他省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并为政府制定高校武术竞赛相关政策、高校推广武术运动、教练员制定武术训练计划提供直接参考。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的背景和意义、发展历程、竞赛组织与管理、竞赛规程、竞赛规模、参与主体、比赛场地设施、经费、比赛宣传、比赛赞助、比赛奖励等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参赛高校数量呈递增趋势,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在河南省高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良好发展。但同时存在参赛高校数量不及河南省总高校数量一半,很多参赛高校运动员未报满的情况。(2)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的开展,为河南省各院校运动员提供了检验训练水平和交流训练经验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为各院校教练员提供了交流执教和带队经验的场所。但是部分院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领导重视不够的情况。(3)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参赛运动员涉及范围较广,专业运动员以及非专业运动员都有参与,且无运动等级参赛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体现出该比赛推广武术运动的特点,各组别运动员的比赛竞演展现了河南省高校的习武风貌。但由于参赛运动员涉及范围较广,加大了资格审查工作难度,存在比赛中同一组别实力差距悬殊现象。(4)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的裁判员裁判经验丰富,对竞赛规则熟悉度较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所占比重较大、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确保了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公平、公正、有序地开展。(5)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费来源单一,赞助商较少;比赛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现场观众较少,影响赛事的知名度;奖励方式较为单一,影响运动员参赛积极性。为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更好地发展,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领导应通过引进武术师资,完善武术器械场馆,通过校内举行各类武术比赛的形式,来加大对武术项目的重视程度,吸引更多学生习练武术,促进武术在高校的发展。(2)河南省定期开展高校武术学术论坛和武术教学比赛,加强各高校间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赛机会,在比赛中发现不足,不断提高理论和实战能力。(3)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在报名和比赛前应严格做好资格审查,防止同一组别出现实力相差太多的现象。建议重新制定竞赛分组,可将高水平运动员、体工队在籍学生、武术专业院校学生这三类在校学生列为一个组别,一方面对普通在校学生比较公平,同时不影响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更能促进河南省大学生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4)加强对裁判员赛前的培训,为裁判员和教练员提供更多的武术技术和理论培训机会,促进河南省大学生武术运动向更专业、更公平的方向发展。(5)针对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组委会要加强对各办事机构的管理,应设立专门的外联部门,积极寻找赞助商合作,扩宽经费来源途径,吸引赞助商赞助,保障赛事更高水平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设立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专门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等网络平台,在赛前、赛中、赛后做好宣传工作;扩宽奖励范围和奖励方式,为表现优异的运动员、教练员提供物质奖励,促进学生参加比赛和教练带队训练的热情。

薛敏霞[7](2020)在《家庭生态视角下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干预研究 ——以M校硕士研究生为例》文中指出自杀是当前年轻人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学生群体的自杀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态势,特别是研究生群体的自杀现象日益突出。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日趋完善,各地高校在对研究生的大批量扩招的同时,也加剧了研究生群体的竞争,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研究生自杀、自伤的报道不绝于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许多研究更多从校园、社会层面上对研究生群体自杀现象进行分析,较少研究关注到研究生个体背后的家庭生态情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从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到后来的心理发展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从现象上看,研究生看似远离原生家庭,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他们在潜意识里仍然与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影响着他们的一生。特别是对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研究生新生来说,新的阶段性生活意味着他们可能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活事件,如果无法有效应对,将会产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风险。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本研究以M大学为试点,以动态的范式从家庭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充分搜集、阅读文献、数据整理,结合数据统计结果全面了解研究生新生心理状况、自杀风险和相关家庭因素的基础上,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建立理论勾连,探索研究生新生家庭生态与心理健康及自杀风险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影响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的家庭因素,并讨论分析家庭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的原则,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维一体的家庭生态视角提出对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干预的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基本框架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研究的研究生自杀现象的背景和家庭生态视角下研究生自杀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拟定“研究生自杀”与“家庭生态”二者关系和“如何建设健康家庭生态以干预研究生自杀风险”的思路,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第二部分:文献梳理。对文章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论述,如:首先对自杀相关概念、生态系统及家庭生态系统理论、家庭生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关系理论进行界定和论述。其次对国内外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如,国外相关研究中关于自杀类型、自杀成因等研究现状,国内研究中关于研究生自杀态度和自杀风险研究、研究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家庭生态与个体心理健康研究现状,最后对总体情况进行文献评述。第三部分:研究生新生基本现状实证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研究生包括等人口学特征(包括专业、性别、婚恋状况、生源地等),相关的家庭生态系统现状(涉及家庭资源、家庭氛围、家庭结构等),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弹性)及自杀风险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对自杀风险研究生基本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男性研究生新生、理科研究生新生的自杀风险占比相对较高;有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弹性低于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有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的家庭负性事件发生率较高。第四部分:研究生新生家庭因素与自杀风险关系分析。用SPSS软件对研究生新生家庭特征与自杀风险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来深层次分析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背后的家庭生态因素。研究发现,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有家族病史的家庭环境对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有显着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和有家族病史是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五部分:在家庭生态视角下提出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干预对策。在阅读已有文献、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家庭生态系统要遵循系统平衡原则、层次结构原则和动态发展原则,并根据家庭生态的视角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提出对研究生自杀风险的三维干预对策。其中,微观系统包括家庭子系统;中观系统包括学校及家庭系统;宏观系统包括影响家庭建设的社会系统。

邱建华[8](2020)在《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指出目的:以上饶师范学院大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比较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传统体育课程等三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同影响,弄清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果:(1)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各实验组SCL-90量表测试各因子得分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所减少,其中拓展+传统体育课程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拓展课程,传统课程不明显。(2)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除对照组男生的BMI(P=0.063>0.05)和腿围(P=0.465>0.05)、对照组女生腿围(P=0.904>0.05)外,其余各组学生在各项身体形态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在BMI、腰围、臀围三个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在腿围指标上,传统体育教学+体育拓展训练组学生测试结果下降,体育拓展训练学生测试结果提高,传统体育教学组变化较为平缓;因此就改善学生身体形态而言,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比较明显,但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3)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肺活量、台阶测试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上升;安静心率、安静血压指标上,三组学生(男女生趋势相同)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但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效果最明显。(4)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三组学生在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上均出现了显着性变化(P=0.000<0.05),其中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上升;50米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指标上,三组学生测试结果均下降;因此传统体育课程、单纯体育拓展训练、拓展+传统体育课程均能够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拓展+传统体育课程效果最明显。结论: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体质健康影响效果一般,明显弱于体育拓展课程、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干预效果;体育拓展课程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身体机能改善效果明显;拓展+传统体育课程相结合教学干预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提升显着;传统体育课程与拓展课程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扩大宣传,提高师生对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认识;建立机制,实现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加强研究,达到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李莹莹[9](2020)在《“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全面迅猛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到以“快”着称的时代,快捷高效日益被亿万民众所注重。“快餐文化”作为“快”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但这种满足往往是片面的、短暂的、肤浅的,甚至与文化的宗旨背道而驰。大学生作为“快餐文化”消费中的活跃群体,其认知、言行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对当前大学生关于“快餐文化”的认知状况和行为趋势进行把握,探析“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在结构上主要以“理论呈晰、问题呈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进行系统考察和探究。首先,对“快餐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阐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支撑、兴起背景与内在机理。其次,采用个别访谈、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关于“快餐文化”的认知、态度、行为进行考察,在肯定“快餐文化”能够缓解精神压力,丰富大学生价值认知和情感体验渠道;增强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能力;满足求知欲望,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剖析了其在另一层面上会造成大学生由“求知”走向“无知”,模糊大学生价值认知;由“娱乐”走向“愚乐”,消解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由“主体”走向“异体”,误导大学生价值追求方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结合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乱象、“快餐文化”自身特性、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不足和大学生主体心理对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影响结果和原因变量分别从国家层面的方向引领、社会层面的用心打磨、学校层面的积极应对以及大学生层面的理性对待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引导对策。

赵红豆[10](2020)在《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为建设一支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梦”伟大目标,实现部队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求,大学生逐渐成为部队征集的主要群体。而在大学生士兵数量不断升高的同时,退役大学生的比例逐步增多。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士兵退伍安置政策越来越完善,尤其是针对退役大学生的复学、升学等一系列优待政策,越来越多的退役大学生选择复学和升学,重返校园,继续学习。但是由于当前环境、身份、心理的巨大变化,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回到校园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在内的思想、行为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并形成不同的思想现状,因为这一群体的独特经历,他们思想现状有其独特性,因而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当前,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一是政府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政策还不尽完善,政策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问题;二是军队和学校缺少对退役大学生心理疏导教育;三是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数量少,学校重视不足;四是退役复学大学生个人自我调适的失衡。种种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学习上的暂时落后、生活上出现不适应、适应性发生变化等问题,从而对思想状况产生影响,导致思想上出现各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当前的社会因素、军队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四个要素综合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最终造成了当前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本文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出现的这些问题,尤其是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指导原则、具体措施和办法。新时代背景下,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精准化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应对举措:一全面贯彻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二加大关注力度,发挥环境影响作用;三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手段方法;四加强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教育调节四个方面的对策。为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群体正确思想的形成,校园生活的顺利融入,以及为高校及管理部门教育与管理提供参考。

二、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冠状病毒
        2.1.2 有氧健身操
        2.1.3 心理健康
    2.2 新冠肺炎防控下学校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实证研究
        2.2.2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
    2.3 有氧健身操的研究现状
        2.3.1 有氧健身操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2.3.2 有氧健身操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2.3.3 有氧健身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2.4.1 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2.4.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4.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2.5 文献述评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心理测量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黄麓师范学校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分析
        4.1.1 居家隔离时期线上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2 复课返校时期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4.1.3 线上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对比分析
    4.2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2.1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4.2.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
        4.2.3 小结
    4.3 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4.3.1 居家隔离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2 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4.3.3 小结
    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效益的差异研究
        4.4.1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2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年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3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独生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城镇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4.4.5 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不足与后期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
    附件三: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附件四: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幸福观的研究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幸福的研究
        (二)关于幸福观教育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综合分析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访谈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述
        一、幸福的内涵
        二、幸福观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一、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
        二、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三、劳动创造与享受幸福的统一
        四、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的统一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幸福境界
        二、加强劳动教育,增强幸福能力
        三、加强德性教育,塑造良好品格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是客观形势的需要
        一、科技高速发展促进大学生幸福观的多样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享乐主义,需要正面引导
        三、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成个人主义,需要科学防范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它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的形式与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
        一、在衡量幸福的标准方面重视物质力量但轻视精神价值
        二、在追求幸福的途径方面务实但意志力相对薄弱
        三、在实现幸福目标方面趋向个人且忽视集体合作
        四、在实现幸福的主观愿景方面乐观但与客观条件匹配度不高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存在问题
        一、高校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一)幸福观教育的主题性内容缺乏、内容的系统性不足
        (二)幸福观教育的形式缺乏丰富性
        (三)幸福观教育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二、家庭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偏差
        (一)家庭对幸福观教育的忽视
        (二)家长个人传统幸福观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对幸福观教育的影响
        三、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冲击
        (一)经济发展钝化精神价值
        (二)大众传媒削弱奋斗意识
        (三)市场竞争加剧个人主义
        四、大学生个人原因导致对幸福的认知不到位
        (一)不健康的生活规律带来个体身体状况的影响
        (二)成长经历的影响
        (三)人格特征的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正面引导
        一、深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二、创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三、强化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践性
    第二节 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一、发挥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做好幸福观的正面引导
        二、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幸福观教育的实践性
        三、注重家风建设,优化幸福观教育的家庭环境
    第三节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的支撑作用
        一、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避免消极思想侵蚀
        二、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减轻择业压力
    第四节 发挥大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幸福的实现能力
        一、在阅读中提高幸福体悟能力
        二、在艰苦奋斗中提高幸福的创造能力
        三、在参加志愿服务中提高幸福的实现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时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2.4 研究内容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1.1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1.2 香港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1.3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1.4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1.5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1.6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2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2.1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2.2 广州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2.3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2.4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2.5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2.6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3.3.2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3.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情况的比较
        3.3.4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家庭关怀度的比较
        3.3.5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比较
        3.3.6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1 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2 造成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及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3.1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
        4.3.2 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建议
    5.1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
    5.2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5.3 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5.4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5.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词
个人学习经历
致谢
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亚文化的逻辑关联
    2.1 文化与价值观的逻辑关联
    2.2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辨析与价值观表现
    2.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价值性和可行性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
    3.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基础
    3.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明晰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指向
    3.3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澄清了青年亚文化发展的规律、价值及其不足
4 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现实挑战
    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变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年亚文化的演变特征与启示
    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总体视野
    5.1 确立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和青年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双重目标
    5.2 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三个方向
    5.3 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四重原则
6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引领力的对策
    6.1 夯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6.2 促进引领主体的角色转变
    6.3 强化引领的问题导向
    6.4 创新引领的有效方法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
        1.1.2 武术文化发展的需要
        1.1.3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我国高校武术锦标赛相关研究
        1.3.2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开展的背景和意义
        3.1.1 “华光”体育活动开展的背景
        3.1.2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开展的意义
    3.2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历程
    3.3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研究
        3.3.1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竞赛组织研究
        3.3.2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竞赛规程研究
        3.3.3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竞赛规模研究
        3.3.4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参与主体研究
        3.3.5 比赛场地设施、经费、宣传、赞助、奖励情况研究
    3.4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赛制中存在不合理
        3.4.2 高校参与度不高,应报人数不足
        3.4.3 比赛经费来源单一,赞助力度小
        3.4.4 赛事宣传不到位,推广力度不够
        3.4.5 比赛奖励方式单一化,奖励力度不够
    3.5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对策
        3.5.1 优化比赛赛制,完善竞赛体系
        3.5.2 加强学校重视,扩大比赛规模
        3.5.3 积极寻求赞助合作,扩宽经费来源渠道
        3.5.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比赛知名度和影响力
        3.5.5 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C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裁判员调查问卷
    附录D 《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E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致谢

(7)家庭生态视角下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干预研究 ——以M校硕士研究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假设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假设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自杀相关概念
        2.1.2 生态系统及家庭生态系统理论
        2.1.3 家庭生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关系理论
    2.2 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与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3.1 研究对象
    3.2 调查工具
    3.3 统计处理
    3.4 研究结果
        3.4.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4.2 不同专业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差异分析
        3.4.3 不同性别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差异分析
        3.4.4 不同婚恋状况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差异分析
        3.4.5 不同生源地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差异分析
        3.4.6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症状自评结果及各因子统计分析
        3.4.7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心理弹性及各因子统计分析
    3.5 讨论
        3.5.1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专业差异分析
        3.5.2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性别差异分析
        3.5.3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婚恋状况差异分析
        3.5.4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生源地差异分析
        3.5.5 有无自杀风险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第四章 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与家庭生态调查分析
    4.1 不同家庭环境研究生自杀风险差异分析
    4.2 家庭生态与自杀风险的相关分析
    4.3 家庭生态与自杀风险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4.4 讨论与分析
        4.4.1 父母感情不和与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分析
        4.4.2 家庭暴力与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分析
        4.4.3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与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分析
        4.4.4 有家族病史与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分析
第五章 家庭生态视角下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干预对策
    5.1 家庭生态系统原则
        5.1.1 系统平衡原则
        5.1.2 层次结构原则
        5.1.3 动态发展原则
    5.2 家庭生态视角下对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干预的三个维度
        5.2.1 微观层面:构建健康的家庭子系统
        5.2.2 中观层面:家校协同共促学生发展
        5.2.3 宏观层面:社会支持介入家庭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相关研究
        2.1.1 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 高校开展体育拓展课程的现状
    2.2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
        2.2.1 体质概念界定
        2.2.2 健康概念界定
        2.2.3 体质与健康的相关性
        2.2.4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2.2.5 大学生体质促进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测量法
        3.2.6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4.1.1 实验前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1.2 实验中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1.3 实验后期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
    4.2 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4.2.1 对学生BMI指数的影响分析
        4.2.2 对学生身体围度的影响分析(腰围、臀围、腿围)
    4.3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4.3.1 肺活量变化情况分析
        4.3.2 台阶试验变化情况分析
        4.3.3 安静心率变化情况分析
        4.3.4 安静血压变化情况分析
    4.4 高校体育拓展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4.4.1 对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分析
        4.4.2 对学生5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4.4.3 对学生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成绩的影响分析
        4.4.4 对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的影响分析
        4.4.5 对学生1000米跑成绩和800米跑成绩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A 教学进度表
附件B 访谈提纲
附件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件D 部分测试数据统计结果
附件E 实验过程部分照片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
        (一)研究重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概念阐释:“快餐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
        (一)“快餐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二、理论探求:“快餐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
        (二)文化工业批判理论
        (三)传播学的需求与满足理论
    三、背景考察:“快餐文化”兴起的力量探源
        (一)社会转型期大众对“快餐文化”的需求
        (二)市场经济运行对“快餐文化”的催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快餐文化”的助推
    四、机理探究:“快餐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过程
        (一)信息的初接收——文化选择
        (二)内容的微感知——心理注意
        (三)思想的深加工——价值理解
        (四)影响的终形成——观念内化
第二章 “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现状
    一、“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实证调查
        (一)调查的设计思路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三)调查的结果
        (1)大学生对“快餐文化”具有偏好性和普遍性
        (2)“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双重性质的影响
    二、“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一)缓解精神压力,丰富价值认知和情感体验渠道
        (二)增强主体意识,提高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能力
        (三)满足求知欲望,促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
    三、“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由“求知”走向“无知”,模糊大学生价值认知
        (二)由“娱乐”走向“愚乐”,消解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
        (三)由“主体”走向“异体”,误导大学生价值追求
第三章 “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的归因分析
    一、剖析社会文化环境的乱象
        (一)资本裹挟娱乐造成文化表征紊乱
        (二)新媒体技术形塑“泛文化”景观
        (三)耦合社会思潮衍生新变体
    二、透视“快餐文化”的本质
        (一)抓住受众需求的高强渗透
        (二)追求商业利益的消费特性
        (三)放逐文化内涵的娱乐狂欢
    三、聚焦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一)对“快餐文化”的掌控和引导相对乏力
        (二)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尚有欠缺
        (三)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利用仍需优化
    四、扫描学生主体的心理
        (一)大学生的求知心理
        (二)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三)大学生的感性心理
第四章 “快餐文化”影响下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一、国家:方向引领——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一)净化“快餐文化”市场,形成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二)培养意见领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二、社会:用心打磨——产出优质的文化作品
        (一)方向把握,提升“快餐文化”的人文精神
        (二)量身定做,打造优秀文化快餐
    三、学校:积极应对——“快餐文化”下的理性审视
        (一)主动出击,能动选择与正向引导相结合
        (二)创新方法,挖掘多渠道合力作用
    四、大学生:理性对待——利用“快餐文化”汲取营养
        (一)增强审美能力,辨别“文化”优劣
        (二)筛选利用,“快餐”之后品“正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问卷分析图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10)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的含义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概念界定
        三、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含义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理论基础
        二、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知识借鉴
第二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实践考察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样本介绍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调查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及优势不足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优势与不足
第三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一、退役大学生安置政策的不足
        二、群体数量少,学校重视不足
        三、军队学校缺少心理疏导教育
        四、教育管理落后,针对性不足
        五、退伍复学大学生个人调适失衡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二、军队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四、自身因素对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
第四章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及对策
    第一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精准性原则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全面贯彻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二、加大关注力度,发挥环境影响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手段方法
        四、促进个体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调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B 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现状访谈提纲(学生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研究[D]. 张英.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D]. 吴茵琪(Ngyan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研究[D]. 崔家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武术锦标赛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丁蓓. 河南大学, 2020(04)
  • [7]家庭生态视角下研究生新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干预研究 ——以M校硕士研究生为例[D]. 薛敏霞.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8]高校开设体育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以上饶师范学院为例[D]. 邱建华.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9]“快餐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对策研究[D]. 李莹莹. 暨南大学, 2020(04)
  • [10]新时代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以云南高校为例[D]. 赵红豆.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