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切除伴重要血管重建

56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切除伴重要血管重建

一、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强,赵纪春[1](2021)在《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外科技术的延伸与挑战》文中提出为了追求切缘,现代肿瘤外科相较以往切除范围更加激进,随之带来的结果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血管损伤的机会越来越大。因此,血管外科医师在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体多脏器切除以优化手术远期结果的理念使得原发性/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在技术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血管肿瘤外科手术技术能够保证在存在大血管浸润的情况下进行肿瘤的完整切除。以往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腹膜后肿瘤累及大血管的情况下,行血管切除和重建术是安全可行的。因此,血管外科医生在腹膜后肿瘤累及大血管的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计划、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源[2](2020)在《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是临床上一类少见的、多分化来源的腹腔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究。肿瘤的局部复发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与归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收集的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资料,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和实验室结果,其中实验室结果包括:术前的三大常规、血生化资料、血型(ABO型)、肿瘤抗原指标。门诊、电话随访患者的预后,随访终点:患者死亡、失访或截止随访日期。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病例201例,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余下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30:1。年龄范围:11-83岁,平均年龄49.4±14.9岁。平均住院时间13.0±6.72天。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38.7%)、体检发现(40.3%)、腹部包块(11.8%)。辅助检查主要为腹部彩超、CT、MRI,部分累及大血管行DSA。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收集73例,其中升高25例。CA-199升高8例(32%)。CA-125升高10例(40%),CEA升高4例(16%),AFP升高(12%)。肿瘤血型中O型75/120(62.5%),A型20/120(16.7%)。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80例(67%),腹腔镜手术40例(33%)。术后病理回报:肿瘤直径6.8±3.8cm;完整切除103例(85.8%),R1切除12例(10%),R2切除5例(4%)。良性腹膜后肿瘤64例(53.8%),恶性腹膜后肿瘤56例(46.6%);其中良性肿瘤中完整切除为62/64(96.8%);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为42/56(75%),联合脏器切除15例(12.5%)。随访结果:良性腹膜后肿瘤64例,死亡1例(死因与肿瘤无关,意外死亡),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4%。恶性腹膜后肿瘤56例,死亡30人。肿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71.4%,46.7%;其中根据恶性肿瘤是否完整切除分组,完整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89.7%,82%,64%。不完整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70.6%,52.9%,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最大直径(>10cm),是否完整切除,是否有腹膜后肿瘤切除病史,肿瘤的病理类型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否再次行手术治疗是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首诊症状为体检发现,其次为腹部疼痛、腹部包块等原因就诊。术前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鉴别,其中MRI、CT的确诊率较高,B超、DR腹部平片确诊率稍低,且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扰。2、本中心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中:良性肿瘤常见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恶性肿瘤常见脂肪肉瘤。腹膜后肿瘤患者中以O血型居多,但整体生存期(OS)与血型无关。3、在所有的的手术治疗中,保证腹膜后肿瘤被完整切除是手术时应当首先满足的原则,这与预后密切相关;良性PRPT相较于恶性PRPT有更好的生存预后;手术中合并器官切除的案例仅占整体的一小部分(12.5%),是否有脏器切除与预后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原发病灶的病理类型有助于预测切除器官的浸润情况。4、PRPT术后易出现局部的复发,且与病人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最为典型的是脂肪肉瘤,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术中肉眼观察与脂肪瘤并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至1年内定期随访,及时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有助于提高整体生存率。

王野,吕晨,王茂宇,宋子健,冯翔[3](2020)在《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髂血管处理方式的选择》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髂血管处理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盆腔腹膜后肿瘤压迫或侵犯髂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髂血管处理方式、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下肢水肿情况及转归、下肢血液回流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转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20~250 min,平均(170.1±32.9) min;术中出血量400~3 500 mL,平均(1 276.5±870.7) m L。患者均接受了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患者行髂血管重建术,8例患者实施髂血管切除术,6例患者术中未切除髂血管。17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0 d,平均(10.2±3.3) d;在接受髂血管重建的3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水肿轻度加重的情况,后恢复良好;接受髂血管切除术的患者共8例,其中4例术后出现下肢水肿轻度加重的情况,后逐渐减轻;保留髂血管的患者共6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下肢水肿。术后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性溃疡及间歇性跛行;出现下肢疼痛4例,下肢水肿轻微加重6例,其中2例同时出现下肢水肿轻微加重和下肢疼痛两个症状,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根据术前患者下肢水肿症状以及术前CT或MRI辅助检查结果,评估肿瘤压迫或者侵犯髂血管的程度后选择适用术式,在达到切除肿瘤目的的同时,可减少或减轻患者的并发症。

杨帆[4](2019)在《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T)临床少见,占所有肿瘤的0.2-0.6%。早期缺乏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复杂的腹膜后肿瘤与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关系密切。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腹膜后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仍是一项挑战。研究目的1.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2.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9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181例行根治术(开放手术131例,腹腔镜手术50例)。余1例行超声引导下腹膜后囊肿穿刺引流术,3例行姑息手术,7例行探查术。研究结果1.行 B 超、CT、MRI 和 PET-CT 检查各 106、171、30、19 例。检出率为 96.23%、100%、100%、100%。CT、MRI 和 PET-CT 的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 77.19%、80.00%、63.1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9cm是恶性肿瘤的预测因素(P<0.05)。尽管少数腹膜后肿瘤在影像上有较强的特征,仍靠病理才能确诊。2.47例(26.0%)行联合脏器切除,14例(7.7%)行腹部大血管修补重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术中输红细胞量少(70±243 vs236±408ml)、手术时间短(164±99 vsl99±99min)、术后住院日短(7±4vs12±8 天)(P<0.05)。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17例(9.4%)。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5.0%。最常见的是低热(13.7%),伤口脂肪液化(8.4%),肺部感染(4.6%),泌尿道感染(4.6%)。再次手术率为1.5%。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0.7%。单因素分析示恶性肿瘤、术中出血量≥200ml、手术时间≥180min、术中输红细胞、术中输血浆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200ml和手术时间≥180min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最常见的是低热(10.0%),低钾血症(8.0%),呕吐(6.0%),下肢静脉血栓(6.0%)。再次手术率为0。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2.0%。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10cm、术中出血量≥300ml、术中输红细胞量≥5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3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研究结论1.腹膜后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CT、MRI、PET-CT的检出率达100%。肿瘤最大径>9cm提示肿瘤为恶性可能。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依靠“金标准”病理。2.手术是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手术适应症范围内,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同样安全有效,具有术中输红细胞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精细操作等手段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陆维祺,蒋俊豪[5](2018)在《对重要血管的处理决策是腹膜后肿瘤根治手术的基石》文中认为

刘帆[6](2016)在《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PT)是指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肌肉、脂肪组织、神经、疏松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筋膜、淋巴组织和血管等,不包括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脏器(如输尿管、肝脏、肾上腺、十二指肠、肾、胰腺等)的肿瘤,以及来源于体内它处的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极低,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60%-85%。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文献示恶性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50%。本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治的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外科诊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0月至2015年1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处理和随访情况等。回顾性分析本疾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所得数据在SPSS22.0软件包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男性110例,女性102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本研究中年龄的中位数年龄45岁(四分位值30-55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腹部疼痛(45.8%)、腹部包块(27.8%)、腹胀(6.6%),辅助检查主要为腹部彩超、CT。其中良性肿瘤93例(43.9%),手术完整切除率98.9%,其中1例未完整切除为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无法分离,术后病理诊断成熟性畸胎瘤。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19例(56.1%),其中开腹活检术17例(14.3%),根治性切除术91例(76.5%),姑息性切除术11例(9.2%)。212例PRPT患者术中联合脏器切除44例(20.8%)。随访良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3例,死亡3例(非肿瘤原因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96.4%,随访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94例,其中死亡33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71.7%、51.6%,恶性PRPT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82.9%、62.7%,恶性PRPT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1.4%、20.1%,恶性腹膜后肿瘤开腹活检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7.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原复发性、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预后较好,未分化肉瘤、恶性畸胎瘤、其他来源肿瘤术后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示手术方式(手术切除程度)是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腹部肿块。2、良性PRPT主要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嗜铬细胞瘤、成熟性畸胎瘤。恶性PRPT主要的病理类型为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治疗于段为完整切除术。4、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原复发性、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预后较好,未分化肉瘤、恶性畸胎瘤、其他来源肿瘤术后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为恶性PRPT独立预后因素。

童汉兴,邵叶波,张勇[7](2013)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诊疗中的难点聚焦》文中指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指来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包括血管、神经等来源肿瘤,但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来源的原发肿瘤。PRPT的发病率远远低于腹膜后脏器来源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并被公认为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1-2],肿瘤能否完全切除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然而,由于

李宏为,邓侠兴[8](2013)在《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相关手术技术》文中提出由于复杂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而病理类型复杂,长期以来缺少统一的诊治标准。其疗效更多地取决于外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掌握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及原则,复发肿瘤的联合脏器切除,血管外科、微创外科技术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手术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陈熹阳,赵纪春,马玉奎,黄斌,杨轶,袁丁,吴洲鹏[9](2013)在《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血管中心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累及髂血管的腹膜后肿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肿瘤压迫和挤压髂血管72例,浸润血管或包绕髂血管52例。肿瘤完全切除90例,肿瘤不完全切除31例,肿瘤姑息性切除3例;其中有42例患者同时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尿瘘,经充分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后切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死亡。90例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期间局部复发38例,复发率为42.2%;31例肿瘤不完全切除患者,有9例死亡(6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3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者在随访期间全部死亡(3例均死于肿瘤复发)。42例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者,随访期间有3例出现局部复发但未再累及血管;1例患者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闭塞及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个8月后肿瘤复发再次累及髂总静脉,1例患者左髂总静脉移植术后10个月移植物血栓形成。结论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血管修复重建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存活率。

蒋俊豪,陆维祺[10](2012)在《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手术时大血管的处理及重建》文中研究表明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组织,种类繁多,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由于相当一部分腹部和腹膜后肿瘤的症状较隐匿,不易被早期发现,就诊时肿瘤常已侵犯大血管。虽然目前对腹部和腹膜后肿瘤主张综合治疗,但就多数肿瘤而言,手术切除仍是

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论文提纲范文)

(2)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随访资料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首诊特征
    3.3 术前检查
        3.3.1 术前实验室检查
        3.3.2 影像学检查
    3.4 术中情况
    3.5 术后病理
    3.6 随访及预后
        3.6.1 单因素比较
        3.6.2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4.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
        4.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4.2 肿瘤治疗策略
    4.3 手术治疗
        4.3.1 手术方式入路
        4.3.2 手术切除范围
    4.4 化疗和放疗
    4.5 术后并发症
    4.6 术后病理
        4.6.1 基本信息
        4.6.2 脏器浸润
    4.7 预后及随访
    4.8 肿瘤与血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分析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统计方法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临床表现
        1.3.3 术后病理类型
        1.3.4 肿瘤最大径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3.5 术前行B超检查结果分析
        1.3.6 术前行CT检查结果分析
        1.3.7 术前行MRI检查结果分析
        1.3.8 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分析
        1.3.9 术前行CTA检查结果分析
        1.3.10 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1.3.11 术前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1.3.12 术前行DSA检查结果分析
        1.3.13 术前行肾ECT检查结果分析
    1.4 讨论
        1.4.1 B超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2 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3 MRI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4 PET-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5 CTA、静脉肾盂造影、消化道钡餐造影、DSA、肾ECT检查的应用
    1.5 小结
第二章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2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肿瘤联合器官切除情况分析
        2.3.2 关于术中出现腹部大血管损伤的修补重建情况描述
        2.3.3 根治性开放手术与根治性腹腔镜手术(包括中转开放)的比较
        2.3.4 经腹膜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与经腹膜后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2.3.5 腹腔镜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中转开放原因分析
        2.3.6 转入ICU原因分析
        2.3.7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2.4 讨论
        2.4.1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RS)的解剖学基础
        2.4.2 腹膜后肿瘤生物学特征
        2.4.3 临床表现
        2.4.4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2.4.5 术前准备
        2.4.6 手术治疗技巧
        2.4.7 术后并发症分析
        2.4.8 重视术后复查与随访
    2.5 小结
第三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7)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诊疗中的难点聚焦(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学科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与诊疗方案的制定
2 合理的切口及入路选择
3 腹腔大血管受累的处理技巧
4 联合脏器切除的取与舍
5 复发肿瘤的再切除的利与弊

(8)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相关手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判断
2 手术原则:整块、完整切除
3 复发肿瘤的联合脏器切除
4 血管外科技术
5 微创外科技术
6 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建立

(10)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手术时大血管的处理及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术前评估
大血管切除和重建的适应证
手术的策略与方法
    一、切口选择
    二、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三、腹部受累大血管的处理策略
        1.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
        2. 内脏动脉:
        3. 下腔静脉、髂静脉和肾静脉:
        4. 术中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术后处理

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累及大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外科技术的延伸与挑战[J]. 郭强,赵纪春.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1(03)
  • [2]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D]. 杜源. 南昌大学, 2020(08)
  • [3]盆腔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髂血管处理方式的选择[J]. 王野,吕晨,王茂宇,宋子健,冯翔.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02)
  • [4]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D]. 杨帆.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5]对重要血管的处理决策是腹膜后肿瘤根治手术的基石[J]. 陆维祺,蒋俊豪.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8(03)
  • [6]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D]. 刘帆. 山东大学, 2016(01)
  • [7]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诊疗中的难点聚焦[J]. 童汉兴,邵叶波,张勇.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5)
  • [8]复杂性腹膜后肿瘤相关手术技术[J]. 李宏为,邓侠兴.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10)
  • [9]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J]. 陈熹阳,赵纪春,马玉奎,黄斌,杨轶,袁丁,吴洲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07)
  • [10]腹部和腹膜后肿瘤手术时大血管的处理及重建[J]. 蒋俊豪,陆维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04)

标签:;  ;  ;  ;  ;  

56例腹膜后原发肿瘤切除伴重要血管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