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蕾[1](2021)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小规模学校自2012年撤点并校得到保留和恢复后,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层次的最求,作为教育金字塔底端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毫无疑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教育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保障儿童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因其地处“农村”、学校规模“较小”等原因催生出学校发展的多维困境,这其中问题突出且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属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在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形成了教师资源从城区学校到乡镇学校再到农村学校逐渐“衰减”的配置格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成为阻碍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要阻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资源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根本力量,关乎学校质量的提升,关乎农村“走不掉的一代”能否享优质、公平的教育。为此,寻求一条契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道路已然迫在眉睫。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以生态系统理论、生态平衡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并将以人为本思想、生态平衡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教师资源配置相结合,对皖北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丰富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皖北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教育生态学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教师资源配置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进行生态学观照,将皖北农村小规模教师资源配置看作是遵循动态平衡、整体性、多样性原则的生态系统。其中,将教师资源定义为教师资源配置系统中的能量流。其次,采取定量分析、深度访谈的方法从能量流入、能量维持、能量流失的维度审视36所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准入现状、在岗现状以及流失现状,从而对现阶段皖北农村小规模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思考和判断。复次,透过现状,以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危机,考察教育生态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对教师资源配置系统和教师资源配置系统中教师个体的影响,从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和教师资源个体精神生态环境两方面概括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出现的危机。依据问题探寻成因,教育生态意识缺乏、财政资源投入不足、教师配置制度欠佳、教师生态位边缘化以及生态区域难以构建造成了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危机,而教师生存发展与学校现状间的冲突导致教师个体精神生态环境危机。最后,提出优化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对策:一、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意识、优化和丰富教师物质生态环境、营造和谐人本的制度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教师教育系统生态位、构建学校与村落间的良性互动。二、改善教师个体精神生态环境,包括树立教师教育信念,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以及加强对教师的人本关怀。

姚溪溪[2](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S省J县为例》文中提出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发布,对于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中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一章中明确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教育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百姓幸福的千秋伟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农村教育振兴工程,可以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推动农村教育振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其关键之举,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尤为重要。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下辖县。通过近几年教育改革发展,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改善,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职业认同感低、教育理念落后、专业学科知识薄弱、信息化利用水平低、科研素养较差等问题,为了提高交城县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睫。本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在查阅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小学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冰山模型理论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相关理论,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第四章以山西省交城县农村小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形式对交城县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乡村情怀四个维度、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情况三部分内容;第五章剖析了交城县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根据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第七章从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层面对促进交城县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吕荣苹[3](2021)在《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表明,要推动乡村大力发展,建立城乡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乡村的教育质量。为了更好的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为了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保障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当地能得到更好的落实,提高当地乡村义务教育水平,笔者以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云南省X市Y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个案,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揭示出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对地方政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此次探索的成果也能够为其他乡村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甯顺莉[4](2021)在《新中国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变迁研究 ——以四川省p县为例》文中提出学校布局调整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变化不断。2001年国家提出并实施了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受到社会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调整学校布局成为时下热点问题。对新中国70年学校布局调整历史演变的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演变为研究内容,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定量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三种研究工具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采集、整理了研究所需的资料与数据,特别是通过该方法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布局政策文本的收集与整理;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法分析研究了学校布局变迁的数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P县资料的分析以及结合口述资料的分析,为探明学校布局的缘由及效果提供真实史料。本文主要通过五章内容对建国后我国农村学校布局变迁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第一章为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爆发前,这一时期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服务于政治,在全国各地农村地区全面布点建校;第二章是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也是受制于政治,整个教育重心极端下移;第三章为文革结束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一时期学校布局主要是对文革的遗留问题进行调整,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下的城镇学校规模扩展;第四章为新世纪以来,在城镇化、税费改革和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背景下,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撤点并校”;第五章为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倡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入调整规范阶段。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变迁,总体上形成了以从面向农村的“乡村分散型”到城镇的“城镇集中型”这样的总体特征,在时间上大致划分为两段,从1949到2000年和从2000到2019年,表现为从“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转变过程。

马一先[5](2021)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发现并处理好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的关键。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小规模教育集团为研究对象,力争为改进与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提供建设性建议,进而为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水平提高服务。本研究从理论研究、现状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四个板块依次展开研究。从理论层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阐释;分析验证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构建出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模型,并分析了其实践路径;以应然的框架体系为基础检视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现实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存在的原因;结合横向比较研究,总结国外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特点、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提出改进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确定了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四个因素,即:载体型因素、实体型因素、凝聚型因素、运筹型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四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办学质量和办学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出农村小规模集团化办学的结构框架。最后,通过访谈法了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户办学的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存在着集团内部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复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单一、集团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不到位,家校交流沟通不及时、集团内部教师编制结构性短缺、集团内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低下、集团内部专项建设配套资金缺乏、集团化办学政策落实不到位、集团学校间合作意识淡薄、集团校长的办学理念局限、集团内部管理松散、集团化办学相关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增加集团活动课程的开设,丰富创新复式教学形式与内容、搭建集团学下信息化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集团学校家校合作的实效性、改进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集团整体教育设备管理规范性与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增加集团专项经费的投入,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建立立体多维的集团化办学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创设农村小规模教育集团乡土化的办学理念、提升农村小规模教育集团校长领导力、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外部关系、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黄筱筱[6](2021)在《东方市农村教育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据《海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加快海南省教育内涵发展,逐渐加大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办学水平,做到教育为经济发展做服务。”引导农村学校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及学科结构布局,这些都为东方市农村教育的调整及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本文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农村教育优化研究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本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通过分析东方市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均衡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出东方市农村教育进一步优化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张珍[7](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战略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如以农促工、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这些农村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还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门服务于乡村发展的特色教育类型,有责任和义务为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从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内外部规律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文献法和比较法,依据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年)、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与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在全面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开阳县和睢宁县为个案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外部之限与内部之困,外部之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的纷争与师资力量薄弱;内部之困主要包括:教育形态的模式单一、涉农专业的“缺位”与培训方式的单一。究其原因,主要归咎于农村职业教育思维理念的滞后、办学主体的单一化与法律供给不足。基于以上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改革,以期探索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首先,要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农村职业教育要创新培训方式。

李唯[8](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翻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而接受教育的水平与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因此,农村义务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从我国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J市为调研对象,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其存在的问题,得出有助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从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采取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得出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实验、图书及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流失现象和大班型现象问题突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和乡村教师流动较为频繁。导致J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导致投入不足、家庭社会及个人观念落后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导致吸引力不足和教师流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最后,从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对农村义务教育重要性认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和建设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

汤澹澹[9](2020)在《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科教兴农战略目的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增强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农民收入,该战略的重要举措则是农村教育。长沙市望城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靠前,农业生产条件、农村人口比例、农村经济状况等在农村经济研究领域均具有代表性,是研究农村经济的典型材料。因此,研究以望城区为例,探究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提出对应改善望城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持续有效提升农民收入的对策。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在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关系相关理论知识的回顾与借鉴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通过对望城区农户有效问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当前望城区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公开统计数据,对望城区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受学历教育的年限与农民收入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非常高,说明关系非常密切。政府在基础教育的投入在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问卷调研统计数据,对望城区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参与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的意识越强;参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程度越深,农民收入越高;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师资力量对农民收入有较大影响;农民职业技能教育资源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有正相关作用。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农村教育问题,具体表现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贫乏、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职业技能教育意识不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并对比其它地区,深层次分析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农村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农村教育资源贫乏、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意识不强。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望城区农村教育相关问题的建议包括:强化农村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投入与配置,调整农村学历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供给侧改革。

江小川[10](2020)在《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基础教育事涉农村人口素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加强农村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遂溪县基础教育已经取得较为全面的进步,正在有序稳步推进。但制约全县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因此,研究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遂溪县狭义的农村基础教育即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公共产品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实地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地方经济发展、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公众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上级政府划拨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以及农村义务教育生师比是影响遂溪县农村义务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五个主要因子,所占权重分别达20.57%、14.27%、14.21%、6.63%和5.22%。低水平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致使政府财力薄弱,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必要的校园硬件设施、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低、专任教师数量和在校学生数不合理等方面。在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1)谋划农村基础教育长远发展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2)政府部门要认清自身职责,通过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教育经费有效利用。(3)在教师薪酬待遇、教师师德建设、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等方面系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4)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要从制定和落实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建立“互联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以提高校园教育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和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宣传力度,缩短城乡教育差距。(5)农村学校应通过制定传统特色文化的发展计划、打造书香校园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来营造校园特色文化氛围。(6)政府、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教育新形势下要转变观念,推动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发展——教师资源制约农村教育的提升
        1.1.2 选择——生态理念的日益推广与广泛应用
        1.1.3 触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生态失衡
        1.1.4 反思——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困惑与祈望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教育公平理论
        1.4.2 教育生态学
        1.4.2.1 生态系统理论
        1.4.2.2 生态平衡理论
    1.5 概念界定
        1.5.1 农村小规模学校
        1.5.2 教师资源配置
        1.5.2.1 资源
        1.5.2.2 教师资源
        1.5.2.3 教师资源配置
        1.5.3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思路
        1.6.4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学观照
    2.1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生态特征
        2.1.1 生态规模之“小”
        2.1.2 生态环境之“农”
        2.1.3 生态功能之“弱”
    2.2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适切性
        2.2.1 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
        2.2.2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生态化配置的内涵
    2.3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生态学配置的意义
        2.3.1 以人为本
        2.3.2 整体和谐
        2.3.3 可持续发展
    2.4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学原则
        2.4.1 多样性
        2.4.2 整体性
        2.4.3 动态平衡性
    2.5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生态学分析的维度说明
第三章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现状
    3.1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准入渠道及分配路径
        3.1.1 准入渠道
        3.1.2 分配路径
    3.2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在岗现状
        3.2.1 教师数量现状
        3.2.1.1 生师比&班师比
        3.2.2 教师结构现状
        3.2.2.1 性别结构现状
        3.2.2.2 年龄结构现状
        3.2.2.3 学历结构现状
        3.2.2.4 职称结构现状
        3.2.2.5 学科结构现状
        3.2.3 教师质量现状
        3.2.3.1 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
        3.2.3.2 教师的工作质量现状
        3.2.3.3 教师的生活质量现状
    3.3 教师流失现状
第四章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危机
    4.1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危机
        4.1.1 落后与差距:贫瘠的物质生态环境
        4.1.2 利益与纷争:僵化的制度生态环境
        4.1.3 陈旧与不均:失衡的结构生态环境
        4.1.4 重复与单一:机械的行为生态环境
    4.2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个体精神生态环境危机
        4.2.1 期望与现实:教师个体精神的落差
        4.2.2 付出与回报:教师个体精神的失衡
第五章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危机的生态归因
    5.1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危机归因
        5.1.1 教育生态意识缺乏
        5.1.2 财政资源投入不足
        5.1.3 教师配置制度欠佳
        5.1.4 教师生态位边缘化
        5.1.5 生态区域难以构建
    5.2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个体精神生态环境危机归因
        5.2.1 教师生存发展与学校现状间的冲突
第六章 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的生态对策
    6.1 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师资源配置系统生态环境
        6.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意识
        6.1.2 优化和丰富教师物质生态环境
        6.1.2.1 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
        6.1.2.2 优化教师的薪酬待遇
        6.1.3 营造和谐人本的制度生态环境
        6.1.3.1 构建多样性的教师准入渠道
        6.1.3.2 生态整体统筹城乡教师培训
        6.1.3.3 践行动态平衡教师流动机制
        6.1.4 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系统生态位
        6.1.5 构建学校与村落间的良性互动
    6.2 改善教师资源配置系统教师个人精神生态环境
        6.2.1 树立教师教育信念,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6.2.2 加强对教师的人本关怀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S省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农村小学教师
        2.1.3 教师专业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2.2.2 冰山模型理论
        2.2.3 学习型组织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3.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振兴农村教育的目标
    3.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3.3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4.1 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4.1.1 问卷对象
        4.1.2 访谈对象
        4.1.3 问卷编制与试测
        4.1.4 问卷回收
    4.2 基本情况分析
    4.3 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维度分析
        4.3.1 专业理念与师德
        4.3.2 专业知识
        4.3.3 专业能力
        4.3.4 乡村情怀
    4.4 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5.1 专业理念与师德松懈
        5.1.1 职业认同感低
        5.1.2 教育理念陈旧
    5.2 专业知识薄弱
        5.2.1 对保护小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足
        5.2.2 对全面和系统的学科知识掌握不足
        5.2.3 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5.2.4 对农村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挖掘不足
    5.3 专业能力不足
        5.3.1 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5.3.2 教育技术能力薄弱
        5.3.3 与学生家长沟通不畅
        5.3.4 教研和科研能力薄弱
    5.4 乡村情怀缺失
        5.4.1 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念感不强
        5.4.2 服务乡村发展和传承乡风文化的自觉性不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政府层面
        6.1.1 城乡经济发展悬殊,农村现代化水平低
        6.1.2 教育财政分配不均,教师薪资待遇低
        6.1.3 农村教师资源紧缺,农村教师队伍羸弱
    6.2 学校层面
        6.2.1 领导管理不足,专业发展受限
        6.2.2 培训效果不佳,形式化现象严重
        6.2.3 信息设备不足,认识利用不清
        6.2.4 科研意识不强,学术研究受阻
        6.2.5 乡村文化淡薄,特色课程欠佳
    6.3 教师层面
        6.3.1 发展意识不强,自我提升受限
        6.3.2 文化素养较低,综合能力薄弱
        6.3.3 离农思想严重,乡村情怀淡薄
    6.4 家长层面
        6.4.1 家庭教育缺失,教育合力不足
        6.4.2 家校沟通不畅,教师负担增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政府层面
        7.1.1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7.1.2 增加农村教育拨款,提高教师薪资待遇
        7.1.3 稳固农村教师队伍,增强教师整体素养
    7.2 学校层面
        7.2.1 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7.2.2 调整供需,变革培训方式
        7.2.3 利用网络,提高信息化水平
        7.2.4 依托课题,提升科研素养
        7.2.5 立足乡村,开发特色课程
    7.3 教师层面
        7.3.1 重视师德师风,转变教育理念
        7.3.2 补充专业知识,夯实教学基础
        7.3.3 提升专业能力,强化理论运用
        7.3.4 培养乡村情怀,服务乡村振兴
    7.4 家长层面
        7.4.1 承担教育责任,形成教育合力
        7.4.2 疏通沟通障碍,缓解教师压力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附录
    附录1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状况
        二、国内关于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地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乡村教育的概念
        二、均衡发展的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的阐述
        一、均衡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一、X市基本概况
        二、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三、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判指标
        四、X市Y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地方政府有不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的倾向
        二、城乡差异化发展现状导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执行困难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背景下寄宿学生问题矛盾突出
第三章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影响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一、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府主体
        二、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目标群体
    第二节 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成因
        一、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制约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三、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制约
        四、相关政策制度缺陷的制约
        五、主观人为因素的制约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可借鉴的经验启示
    第一节 山东省
    第二节 上海市
第五章 促进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坚持灵活变通相统一
        二、发挥政府主体的作用,注重政策宣传
    第二节 建立健全X市乡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实施县级义务教育管理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督评估机制
    第三节 提高X市教师队伍的水平
        一、提高教师选拔标准
        二、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一对一”帮扶
        三、提供强大的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学历
        四、提高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
        五、完善学校集资建设,实施“安居工程”
    第四节 增加教师收入,提升教师的招考力度
        一、提高教师待遇
        二、提升教师招考力度
    第五节 建立农村教育教学自信
        一、建立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
        二、提高乡村教师地位
        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五、建立乡村教育教学自信,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六、通过教育提高乡村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和精神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中国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变迁研究 ——以四川省p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自2001 年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背景
        (二)当前社会对布局调整走向存在的争议
        (三)农村学校布局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一)新中国成立70 年
        (二)义务教育
        (三)农村学校
        (四)学校布局
    三、P县的选择与基本情况
    四、文献综述
        (一)对新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研究
        (二)对新世纪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
        (三)对百年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
        (四)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定量研究法
        (三)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农村学校布局的全面铺展阶段(1949-1965)
    一、教育“为工农开门”背景下的农村学校快速布点(1949-1956)
        (一)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初级中学
        (三)小结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学校布局的迅速扩张(1956-1965)
        (一)小学教育的迅速扩展
        (二)农村中学的适当发展
        (三)小结
第二章 “文革”时期农村学校布局重心“极端下移”阶段(1966-1977)
    一、小学教育稳步发展:“队办小学”
    二、普通中学急剧膨胀:“社办中学”
        (一)“戴帽中学”的发展
        (二)农业中学的衰退
    三、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发展与稳定”阶段(1978-2000)
    一、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过渡期(1978-1985)
        (一)重新普及小学五年教育
        (二)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三)小结
    二、“普九”背景下的城镇学校规模扩张(1985-1994)
        (一)小学教育规模扩张
        (二)初中教育规模扩张
        (三)小结
    三、“两基”目标背景下学校布局的平稳发展(1994-2000)
        (一)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二)加强薄弱初中学校建设
        (三)“撤点并校”的局部初显
        (四)小结
第四章 新世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撤点并校”阶段(2001-2011)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大量撤并
    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三、小结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范阶段(2012-至今)
    一、大力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与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鼓励特色学校发展
    四、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变迁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变化
    一、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变迁的特征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下移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上移
    二、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变迁的价值取向变化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政治价值取向(1949-1977)
        (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经济价值取向(1978-2011)
        (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人文价值取向(2012 至今)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集团化办学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的未来出路之一
        1.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质量
        2.集团化办学有助于形成农村小规模学校内生式与外引式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3.集团化办学有助于创新农村小规模学校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
        1.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缺乏政府的相关支持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
        2.农村小规模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无法达到集团化办学的要求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及其集团化办学缺乏学术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研究
        2.“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现状研究
        3.“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4.“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文献综述
        1.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研究综述
        (1)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意义的研究综述
        (2)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实践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综述
        2.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相关研究的综述
        (1)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变革的研究综述
        (2)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费的研究综述
        (3)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的研究综述
        (4)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的研究综述
        (5)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的研究综述
        (6)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外部办学环境的研究综述
        (7)关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发展及意义的研究综述
        (8)关于国外农村中小学调整与合并的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调查法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1.文献资料的分析方法
        2.问卷资料的分析方法
        3.访谈资料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
        1.小规模学校
        2.农村小规模学校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
        1.集团化办学
        2.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公平理论及其启示
        (二)教育系统理论及其启示
        (三)教育体制机制理论及其启示
        (四)教育效能理论及其启示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构建的现实依据
        (一)现行教育政策导向
        (二)实践经验启发
    四、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因素的确定及内容分析
        (一)载体型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二)实体型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三)凝聚型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四)运筹型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五)办学质量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六)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绩效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第三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问卷设计
        (一)问卷设计思路
        (二)研究假设
        (三)问卷草案设计
    二、问卷试测
        (一)试测问卷的信度检验
        (二)试测问卷的效度检验
    三、问卷实测
        (一)问卷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问卷的相关分析
        1.项目分析
        2.信度分析
        3.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2)验证性因子分析
        (3)收敛效度分析
        (4)判别效度分析
    四、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办学影响因素的模型验证
        (一)相关分析
        (二)模型验证
    五、应然的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一)载体型因素
        (二)实体型因素
        (三)凝聚型因素
        (四)运筹型因素
        (五)办学质量
        (六)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绩效
第四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现状调查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的现实状况
        (一)载体型因素:普遍建立了田园化的多元课程体系
        (二)实体型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师交流学习频繁
        (三)凝聚型因素:重新认识“乡土”的意义
        (四)运筹型因素:部分管理及评价机制缺乏
        (五)优势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载体型因素
        1.集团内部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参差不齐,复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单一
        2.集团内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不到位,家校交流沟通不及时
        (二)实体型因素
        1.集团内部教师编制结构性短缺
        2.集团内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低下
        3.集团内部专项建设配套资金缺乏
        (三)凝聚型因素
        1.集团化办学政策落实不到位
        2.集团学校间合作意识淡薄
        3.集团校长的办学理念局限
        (四)运筹型因素
        1.集团内部管理松散
        2.集团化办学相关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美国农村中小学学区间共享模式
        (一)美国农村中小学学区间共享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美国农村中小学学区间共享模式的概述
        1.中心高中学区
        2.学区群
    二、英国威尔士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模式
        (一)英国威尔士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英国威尔士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模式的概述
        1.联盟学校
        2.区域学校
    三、启示
第六章 完善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载体型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集团活动课程的开设,丰富创新复式教学形式与内容
        (二)搭建集团学校信息化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增强集团学校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二、实体型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改进教师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二)提高集团整体教育设备管理规范性与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
        (三)增加集团专项经费的投入,完善经费使用管理
    三、凝聚型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立体多维的集团化办学政策,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二)创设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乡土化的办学理念
        (三)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校长领导力
    四、运筹型因素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外部关系
        (二)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集团内部管理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3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
附录4 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研究模型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附录5 个人简历

(6)东方市农村教育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农村教育理论
        2.1.2 教育结构理论
        2.1.3 城乡统筹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2.3 文献述评
3 东方市农村教育的现状
    3.1 学前教育情况
    3.2 东方市农村义务教育情况
    3.3 特殊教育情况
    3.4 职业教育情况
4 东方市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学校结构和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4.2 乡镇教育用地闲置严重
    4.3 城乡办学条件不同步
    4.4 经费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4.5 师资队伍不同层次结构不合理
5 东方市农村教育的优化对策建议
    5.1 统筹谋划,制定合理政策
        5.1.1 按既定标准整合资源
        5.1.2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监督体系
        5.1.3 农村教育资源管理法制化
    5.2 稳妥推进结构调整
        5.2.1 合理配置农村小学校舍
        5.2.2 增加职业培训在农村教育中的比重
        5.2.3 高中阶段教育渗入农村教育结构体系
    5.3 加强教育投入保障体系建设
        5.3.1 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教育资源
        5.3.2 增加教育资金预算投入规模
        5.3.3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5.4 优化师资配置
        5.4.1 建立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
        5.4.2 实施“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度
        5.4.3 增强农村“双师型”师资比例
        5.4.4 完善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机制
        5.4.5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5.5 建立统一办学标准,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政策背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1.1.2 立足农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皈依
    1.2 研究综述
        1.2.1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制度分析法
        1.4.2 技术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职业教育
        2.1.3 农村职业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2.2.3 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以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3.1 以农业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49—1977年)
        3.1.1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农村职业育(1949—1956年)
        3.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57—1965年)
        3.1.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66—1977年)
    3.2 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2002)
        3.2.1 “拨乱反正”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78—1984年)
        3.2.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时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85-1992年)
        3.2.3 社会主义转型期的农村职业教育(1993—2002年)
    3.3 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03—2012年)
        3.3.1 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3.3.2 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内部改革
    3.4 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中心的农村职业教育(201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以睢宁县、开阳县为个案
    4.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足
        4.1.1 乡村振兴的目标
        4.1.2 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4.1.3 农村职业教育的不足
    4.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反思
        4.2.1 价值取向之困:思维理念的滞后
        4.2.2 办学机制之困:办学主体的单一化
        4.2.3 政策环境之困:法律供给不足
第五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5.1 宏观行动:加强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5.1.1 创新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5.1.2 完善终身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5.1.3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回报机制
    5.2 中观行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5.2.1 建设涉农专业群,提高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
        5.2.2 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与职业衔接的“精准度”
        5.2.3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3 微观行动:创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
第六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义务教育
        2.1.2 乡村振兴
    2.2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系
        2.2.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要求
        2.2.2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2.3 农村义务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2.3.2 教育公平理论
第3章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3.1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学生流失和大班型现象问题突出
        3.1.2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3.1.3 校长队伍结构不合理
        3.1.4 教师流动较频繁
    3.2 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导致投入不足
        3.2.2 家庭社会及个人观念落后导致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3.2.3 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导致吸引力不足
        3.2.4 教师轮岗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城乡师资不均衡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J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
    4.1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4.1.1 适当增加义务教育经费
        4.1.2 合理分配义务教育经费
        4.1.3 有效使用义务教育经费
        4.1.4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保障
    4.2 提升对农村义务教育重要性认识
        4.2.1 明确农村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2.2 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机制
        4.2.3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4.3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目标定位的多元整合
        4.3.1 培养现代国民的基本素质
        4.3.2 兼顾升学和就业
        4.3.3 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多元整合的培养目标
    4.4 建设高质量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
        4.4.1 建设标准化乡村学校改善工作环境
        4.4.2 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4.4.3 完善配套制度提高教师流动积极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问题调查问卷

(9)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2 明赛尔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3.1 长沙市望城区基本情况
        3.1.1 望城区简介
        3.1.2 望城区经济状况
        3.1.3 望城区教育情况
    3.2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
        3.2.1 农村教育办学规模稳步上升
        3.2.2 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初中水平
        3.2.3 农民学历层次提升而职业技能教育意识弱
    3.3 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3.3.1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3.3.2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大
        3.3.3 农业收入减少而非农收入增加
    3.4 农民受教育情况与收入特点分析
        3.4.1 总体受教育年限增加
        3.4.2 总体收入上涨
        3.4.3 学历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收入更高
        3.4.4 职业技能教育资源不足
第4章 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4.1 指标选取
    4.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4.2.1 模型构建
        4.2.2 数据来源
    4.3 实证分析
        4.3.1 收入与受教育年限的统计结果
        4.3.2 教育投入与收入相关性分析
        4.3.3 教育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影响农民收入的问卷调查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5.1.1 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
        5.1.2 调查问卷的实施过程与步骤
        5.1.3 问卷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5.2 农民受教育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5.2.1 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5.2.2 学历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5.2.3 职业技能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5.3 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5.3.1 学历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5.3.2 职业技能教育对提升农民收入作用显着
        5.3.3 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5.4 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及受制约原因分析
        5.4.1 农民对教育的实际需求分析
        5.4.2 影响农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原因
        5.4.3 影响农民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原因
    5.5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农村教育问题分析
        5.5.1 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5.5.2 农村教育资源贫乏
        5.5.3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
        5.5.4 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意识不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长沙市望城区加强教育提升农民收入的策略建议
    6.1 发展农村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6.1.1 加强望城区农村学历教育相关师资力量
        6.1.2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6.1.3 建立农村学历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
        6.1.4 调整农村学历教育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6.2 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6.2.1 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2.2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宣传与认知
        6.2.3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职业技能教育领域
        6.2.4 强化城乡职业技能教育共同体建设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望城区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影响调查问卷
致谢

(10)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简要评价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教育
        2.1.2 基础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3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3.1.1 遂溪县经济发展概况
        3.1.2 遂溪县农村教育发展概况
    3.2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统计
        3.2.2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
4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实证分析
    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1.1 层次结构的设置原则
        4.1.2 层次结构的构建依据
        4.1.3 层次结构的构建
    4.2 构造判断矩阵、单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1 确定权重的方法
        4.2.2 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与检验一致性
    4.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 结论
5 国内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美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1.2 日本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2 国内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2.1 阜南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5.2.2 邱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借鉴
6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
    6.1 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农村基础教育长远发展
    6.2 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6.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6.4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6.6 转变观念,推动农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调查问卷(居民卷)
附录3 层次分析法的专家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皖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研究[D]. 赵蕾.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S省J县为例[D]. 姚溪溪.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云南省X市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吕荣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新中国7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变迁研究 ——以四川省p县为例[D]. 甯顺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农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研究[D]. 马一先.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6]东方市农村教育的优化研究[D]. 黄筱筱. 海南大学, 2021
  • [7]“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 张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D]. 李唯. 南昌大学, 2020(01)
  • [9]长沙市望城区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D]. 汤澹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10]遂溪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江小川.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农村教育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