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一、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宣林,邢亚阁,税玉儒,徐若菡,曹晓彤,许青莲,刘晓翠,毕秀芳[1](2021)在《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筇竹笋味甘鲜嫩,笋体脆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重要的食用、经济和生态价值。筇竹笋采后生命力旺盛,笋体易老化腐烂,难以贮藏,而适当的低温贮藏可有效延缓其木质化进程,延长保鲜期。本文探讨了18、4、0和-18℃4种贮藏温度对筇竹笋色泽、硬度、失重率、呼吸强度、酶活性、MDA(丙二醛)、木质素及粗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鲜笋在18℃条件下贮藏4 d木质化严重,丧失食用价值;而在4、0和-18℃条件下贮藏至第10 d,产品外观品质均保持较好,但由于冻藏(-18℃)对笋体细胞造成损伤,解冻后其质地变软,食用品质降低。0℃条件下各指标结果优于4℃,能更好地保持筇竹笋采后原有品质,延长贮藏时间。本研究为竹笋低温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余松夏,龙昭航[2](2021)在《金佛山方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金佛山方竹是一种珍贵的高海拔类植物,生长在高山丛林,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其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及配比优于很多蔬菜和其他种类竹笋,是一类绿色、健康、无污染的食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金佛山方竹的发展受限于其短暂的保鲜期,若想保留金佛山方竹鲜嫩脆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延长其储藏期是一个很有经济价值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对金佛山方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储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研究。

李逢振[3](2021)在《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笋是竹子可食用的嫩芽,其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物、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采收后的竹笋因含水量高、呼吸作用旺盛等原因,非常容易老化,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急需加大对竹笋的贮藏保鲜研究力度。介绍了竹笋采后生理的变化情况和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并对竹笋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汤彩碟,张甫生,杨金来,吴良如,郑炯[4](2022)在《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竹笋作为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绿色森林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由于采后竹笋易发生木质化、酶促褐变、营养价值降低等变化,导致鲜笋食用品质降低、贮运困难。此外,目前竹笋加工技术较为传统且精细化程度低,造成竹笋制品种类单一、大量副产物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因其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保鲜及加工中,成为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辐照、紫外线、超高压、超声波、超微粉碎和高压均质等非热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阐明以上非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优势特点及作用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展望,提出未来竹笋保鲜及加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竹笋采后保鲜减损、竹笋制品加工技术提质增效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陈磊,黄杰,杨瑞,周忠雨,毕秀芳,刘晓翠[5](2021)在《臭氧结合气调包装对毛竹笋的保鲜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臭氧水(ozone water,OW)浸泡和臭氧(ozone gas,OG)气熏预处理结合气调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对毛竹笋的保鲜效果。方法:毛竹笋经不同预处理和包装处理后,测定其在4℃贮藏期间腐烂率、粗纤维质量分数、硬度和多酚氧化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未经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竹笋腐烂率、粗纤维质量分数、硬度均随贮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在4℃下贮藏28 d后,腐烂率为60%,粗纤维质量分数和硬度分别比贮藏初始增加了116.87%和118.82%;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气调包装(MAP)、臭氧水浸泡结合气调包装(OW+MAP)、臭氧气熏结合气调包装(OG+MAP)均能有效延缓竹笋腐烂和硬化,抑制竹笋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OG(9 μL/L、40 min)+MAP对竹笋的保鲜效果最佳,该条件处理后的竹笋在4℃下贮藏28 d后,腐烂率最低(15%),且粗纤维质量分数比贮藏初始仅增加了22.69%。结论:臭氧预处理对于竹笋保鲜具有较好的效果,且OG的作用效果优于OW。因此,通过对竹笋进行OG预处理,可以有效延长竹笋的贮藏期。

董春凤,赵一鹤[6](2020)在《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竹笋采后木质化机理的研究,主要围绕木质素、纤维素、酚类物质以及活性氧展开,阐述了这些因素在竹笋木质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为竹笋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此外还阐述了不同保鲜方式(物理保鲜方法、化学保鲜方法和生物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姚荷[7](2019)在《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竹资源丰富,竹笋种类众多。竹笋,肉质鲜嫩,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在我国有很长的食用历史,其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其中,淡竹笋(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味甘、性寒,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作中药,具有清热消痰等多种功效。新鲜淡竹笋采收季节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采收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对淡竹笋进行采后保藏及加工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以淡竹笋为原料,主要进行了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使淡竹笋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也为淡竹笋保藏及加工技术提供更多方法。(1)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淡竹笋在保藏过程中,会产生褐变、组织老化及腐烂等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严重影响了淡竹笋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本试验探究热处理与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对保藏淡竹笋感官品质和二氧化硫残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和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处理可有效地保持保藏淡竹笋品质,焦亚硫酸钠溶液越高,保藏效果越好,两者同时作用,效果最佳。热处理和焦亚硫酸钠溶液保藏淡竹笋能显着提高其感官评分(P<0.05),增加淡竹笋保藏中的亮度L*,使硬度降低得较为缓慢,保藏64 d时,11组(热处理+0.5%柠檬酸+0.20%焦亚硫酸钠)和12组(热处理+0.5%柠檬酸+0.25%焦亚硫酸钠)淡竹笋的硬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但11组失去食用价值;保藏过程中,12组的浊度无明显变化且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保藏至60 d时,12组淡竹笋中SO2残留量为(0.045±0.000)g/kg,符合《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关于蔬菜罐头(仅限竹笋、酸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0.05 g/kg的规定。为得到保藏品质好、保藏时间长的淡竹笋,建议采后淡竹笋经沸水处理60 s后,使用0.25%添加量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保藏,保藏期可达60 d以上,且SO2残留量安全可靠。(2)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为了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的食用性和安全性,本文以淡竹笋为原料,分别接种肠膜明串珠菌、玉米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及以上一种或几种菌种的混合菌种,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淡竹笋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淡竹笋接种发酵pH低于自然发酵;接种发酵的总酸高于自然发酵的总酸;接种发酵对于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效果要好于自然发酵,发酵5 d后,接种发酵淡竹笋亚硝酸盐含量显着低于自然发酵(P<0.05);自然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淡竹笋的色泽要优于纯种发酵。接种发酵淡竹笋可以加快发酵速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其中,玉米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组合发酵效果最佳。(3)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为获得干燥时间短、干燥品质好的笋干,以竹笋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响应面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分析微波干燥功率、时间和热风干燥温度3个因素对笋干感官评分、总干燥时间、复水比、色差和硬度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取笋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干燥功率6.3?W/g、微波干燥时间60?s、热风干燥温度6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笋干感官评分85.6、总干燥时间200?min、复水比6.17,干制品色差ΔE*?19.99、复水制品色差ΔE*?13.92、干制品硬度19511.23?g、复水制品硬度20010.71?g,笋干含水量≤8?%,该工艺研究结果可为笋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毛彦佳[8](2018)在《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后竹笋水份含量高,贮藏期间不断进行着各项生命活动,如水分散失、褐变程度加深,以及木质化进程加快,最终导致竹笋丧失营养物质,失去食用价值。本课题采用传统的砂藏保鲜竹笋方法,通过分析贮藏期间竹笋的一系列品质(失重率、硬度、褐变指数、可溶物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感官评分)的变化,以及探讨影响竹笋褐变(多酚氧化酶PPO)和木质化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砂藏方法在竹笋保鲜方面的机理及应用效果。此外,还研究了砂藏环境中的含水量、保鲜剂和砂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保鲜剂(包括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植物激素(赤霉素),以及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与砂藏方法相结合处理等,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保鲜工艺,构建砂藏保鲜竹笋的体系。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1.以不同贮藏温度以及采用砂藏的方法对竹笋进行贮藏,其中4℃砂藏环境下贮藏的竹笋保鲜效果最佳,其各项贮藏品质都处于最佳状态;并且催化酚类物质氧化的多酚氧化酶(PPO),以及形成木质素的关键酶(PAL、CAD、POD)在贮藏期间,其活性均处于最低值,在第24天时,其活性分别为101.92U/g?min、0.93U/g?min、2.0 U/g?min、1.23×103 U/g?min,远低于10℃未经砂藏的竹笋的酶活性154.33 U/g?min、1.65 U/g?min、3.85 U/g?min、2.30×103U/g?min,低温砂藏能有效抑制竹笋笋体内酶活性的变化,防止褐变及木质化,其保鲜期可延长半个月以上。2.在不同砂藏含水量环境下对竹笋进行贮藏,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20%的砂藏环境中贮藏的竹笋,与在干燥的砂藏环境中贮藏的竹笋对比,并没有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环境中的水分加剧了竹笋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贮藏期间,其酶活性均大于干燥砂藏环境,且在贮藏24天时,形成木质素的关键酶PAL、CAD、POD的酶活性分别是干燥砂藏环境中的竹笋的1.9倍、1.65倍、1.3倍。3.对比研究1-MCP、赤霉素和抗坏血酸在砂藏环境中对竹笋贮藏效果的影响,发现1-MCP在保持硬度与维持可溶物固形物含量方面有突出表现,且能有效抑制贮藏期间竹笋笋体中PPO、CAD活性,在贮藏24天,其活性分别为97.25U/g?min、1.91 U/g?min,减缓木质素的生成。赤霉素在抑制PAL活性方面有积极作用,在贮藏第15天,其PAL活性为1.22U/g?min,减少了0.14U/g?min。抗坏血酸在减少笋体失重、降低褐变程度,以及抑制笋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积极作用,但是效果不显着。综合分析,得出1-MCP结合砂藏处理竹笋的保鲜效果最佳。4.最佳保藏工艺是将竹笋贮藏于4℃干燥的砂藏环境中,并结合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制剂)。该保鲜体系可显着提高竹笋的贮藏品质,且有效延长竹笋的保鲜期,其货架期可达54天。

李梅[9](2018)在《竹笋发酵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竹笋产笋季节较为集中,且多产于偏远地区,导致其流通销售时间跨度较长,严重制约了竹笋产业的发展。而传统的竹笋保鲜方法多采用硫磺熏蒸,易导致硫残留超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利用乳酸菌发酵一方面能延长蔬菜保质期,还能改善蔬菜口感和风味。因此,本研究以基于“高酸低盐”的基本原理改善传统发酵模式,达到竹笋保鲜绿色安全的目标,筛选出最佳发酵保鲜配方以供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对竹笋进行精深加工,开发竹笋配料,为下游食品企业提供多元化竹笋中间品,以丰富竹笋产品种类,拓展竹笋市场。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漂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死竹笋表面病原微生物,钝化能促进竹笋老化、褐变的相关酶活性。漂烫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漂烫温度在80-100℃之间,随着漂烫温度的上升,竹笋的色泽逐渐变黄,亮度值降低,竹笋的组织逐渐变软,但总体变化幅度不甚明显。竹笋中相对残余酶活力随着漂烫时间的延长迅速降低,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快的钝化酶活性,并尽可能的保留竹笋的营养成分,选择漂烫最佳工艺为:漂烫温度为95℃,漂烫时间为5min。(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食盐浓度、蔗糖浓度和乳酸菌悬液浓度为主要因素,以发酵竹笋中粗纤维含量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竹笋发酵的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食盐浓度为4%,蔗糖浓度为4%,乳酸菌悬液浓度为5%,发酵温度为30℃,竹笋保鲜可长达60 d以上,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竹笋在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质构特性以及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3)通过不同处理方式下竹笋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质构特性、色泽、品质等进行对比分析,目的为鲜笋发酵保鲜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在四种处理方式中(竹笋经漂烫或不漂烫后采用自然发酵或乳酸菌接种发酵处理),漂烫乳酸菌发酵竹笋保鲜效果最好,经该方法保藏63 d后,竹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分别为0.36/100(g/g)、0.13%和8.87%,K和Ca含量分别增加了458.48 mg/kg和50.53 mg/kg,Fe、Mg等各元素损失最小;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此法能够有效保持竹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竹笋的粗纤维含量,减缓竹笋木质化的速度,加快竹笋与发酵液之间矿物质元素的交换,有利于提高竹笋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改善发酵竹笋食用品质并有效延长其贮藏期。不同处理方式下竹笋的硬度和脆性显着下降;四种处理方式中,以漂烫乳酸菌发酵竹笋保鲜效果最好,以该法保藏63 d之后,竹笋硬度和脆性分别为67.87N和77.68N,损失相对较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竹笋的微观结构发现漂烫乳酸菌发酵竹笋样品细胞结构保持较为完整。经过不同处理以后,竹笋色泽变化较明显,总色差ΔE>2,其中漂烫乳酸菌发酵竹笋样品色差最小为8.71,具有较好的护色效果。说明漂烫乳酸菌发酵较其他3种方式更能有效保持竹笋的质构特性,护色效果最佳。竹笋在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出现峰值,p H值逐渐降低,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有所增加。此外,竹笋经漂烫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毛竹笋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发酵63 d之后竹笋中总酸含量为5.39 g/kg;亚硝酸含量最低为0.45 mg/Kg;p H值较快趋于稳定;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4)发酵竹笋半成品最佳工艺为:将前期制得的发酵笋于流动水中进行充分漂洗,漂洗时间可根据当时环境温度进行适当调整,漂洗24-36 h即可,随后将笋块与调配好的发酵液装入蒸煮袋真空包装后灭菌即可获得口感适宜、保存效果较好的水发竹笋。(5)经过超微粉碎筛选出200目以上的竹笋方便粉不仅可以有效延长竹笋的保质期,还能较好地保留竹笋的营养成分,同时还能将其添加于饼干、保健品、面条、固体饮料和胶囊等其他各类产品中,以增加产品膳食纤维含量;进而扩大竹笋的应用范围,延长竹笋产业链。同时还可以将此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其他果蔬制粉上,为企业生产出符合市场导向的产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以饼干为例,高竹笋膳食纤维饼干的最优配方为高筋面粉300g、竹笋粉45g、盐2.25g、黄油90g、白砂糖45g,经混合制团后于185℃下焙烤10min,即得富含膳食纤维的竹笋饼干,提升了产品附加值。(6)按照传统川菜风味并结合复合调味料的制备方法,研制出的肉菜类复合多味即食快餐类竹笋制品,具有便携营养、符合当代快时尚的特点。如,香辣猪肉味竹笋菜肴制品是以80%的竹笋为主,分别添加10%的香辣型和10%猪肉味复合调味料。

王辰鹄[10](2018)在《四川白夹竹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fii)为研究对象,选择了8个不同的白夹竹产区,分别在每个产区选择3个不同立地条件的白夹竹林样地,在各样地内设置3个20m×20m的标准地,共计72个标准地。记录每个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等立地条件,调查标准地内竹笋数量、退笋数、笋基径大小和竹笋产量。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竹笋产量、笋基径、退笋率的影响,并筛选出白夹竹笋用林适宜的立地条件;分析各产区竹笋品质和土壤养分特性,并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竹笋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为各地白夹竹笋用林的土壤养分管理提出科学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立地条件对白夹竹的笋产量、笋基径、退笋率影响显着。海拔在1000~1200m,土层厚度为30~50cm,腐殖质层深厚肥沃,地势平缓的中下坡位阴坡面,为白夹竹笋用林较适宜的造林地点。(2)竹笋品质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多个土壤养分因子对白夹竹笋的营养物质含量产生了综合效应。土壤过酸会抑制白夹竹笋的氨基酸总量含量;土壤氮含量过高会抑制竹笋总糖、粗蛋白、灰分和可食部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可促进竹笋维生素C、粗脂肪、灰分和可食部分含量提高;土壤磷含量增加可促进竹笋的总糖、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可食部分含量提高;土壤钾含量增加可促进竹笋的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总量含量提高。(3)对8个白夹竹产区土壤养分管理建议分别为:大竹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并适当降低氮肥施入量;邻水产区应改良土壤p H,提高磷肥在肥料中的配比;雨城区产区应改良土壤p H,降低氮肥施入量,提高磷钾肥在肥料中的配比;芦山产区应改良土壤p H,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都江堰产区应增施有机肥,适当降低氮肥的施入量,并提高磷钾肥在肥料中的配比;大邑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崇州产区应增施有机肥,并提高磷钾肥在肥料中的配比;洪雅产区应增施一定量的钾肥。

二、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筇竹笋样品处理
        1.2.2 色泽和硬度
        1.2.3 水分和呼吸强度
        1.2.4 酶活性的测定
        1.2.5 MDA(丙二醛)的测定
        1.2.6 木质素和粗纤维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泽和硬度的变化
    2.2 水分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变化
    2.3 酶活性的变化
    2.4 MDA含量的变化
    2.5 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3 结论

(2)金佛山方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金佛山方竹笋的分布及其营养价值
    1.1 金佛山方竹笋的生态分布
    1.2 金佛山方竹笋的营养特征与药用价值
2 竹笋的储存保鲜技术
    2.1 竹笋保鲜的关键控制点
    2.2 竹笋的保鲜技术
        2.2.1 低温储藏
        2.2.2 蔬果气调储藏
        2.2.3 涂膜法
        2.2.4 其他保鲜技术
3 结语

(3)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竹笋的采后生理变化
    1.1 呼吸作用
    1.2 蒸腾作用
    1.3 衰老症状
2 竹笋的贮藏保鲜技术
    2.1 物理贮藏保鲜技术
    2.2 化学贮藏保鲜技术
3 结语

(4)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辐照技术
2 紫外线技术
3 超高压技术
4 超声波技术
5 超微粉碎技术
6 高压均质技术
7 其他非热加工技术
8 研究展望
    8.1 开展电子束辐照等新兴技术在竹笋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8.2 采用多种非热技术协同增效竹笋保鲜及加工
    8.3 阐明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作用机制
9 结论

(5)臭氧结合气调包装对毛竹笋的保鲜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臭氧处理和气调包装
        1.3.2 硬度的测定
        1.3.3 粗纤维质量分数的测定
        1.3.4 腐烂率的测定
        1.3.5 酶活力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臭氧结合气调处理对竹笋腐烂率的影响
    2.2 臭氧结合气调处理对竹笋粗纤维质量分数的影响
    2.3 臭氧结合气调处理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2.4 臭氧结合气调处理对竹笋PPO和POD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6)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采后竹笋木质化机理研究进展
    1.1 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1.2 纤维素的沉积
    1.3 酚类物质的变化
    1.4 活性氧代谢
2 不同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2.1 物理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2.1.1 低温贮藏。
        2.1.2 气调包装贮藏。
        2.1.3 减压贮藏。
        2.1.4 热处理。
    2.2 化学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2.3 生物保鲜方法对竹笋木质化的影响
3 结论与展望

(7)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竹笋保藏与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2 竹笋采后生理变化
    3 竹笋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3.1 物理保藏技术
        3.2 化学保藏技术
        3.3 生物保藏技术
    4 竹笋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4.1 腌制竹笋加工
        4.2 干制竹笋加工
        4.3 罐藏竹笋加工
        4.4 调味竹笋加工
        4.5 笋汁饮料加工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6 主要研究内容
        6.1 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
        6.2 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6.3 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
第二章 热-化学复合法保藏淡竹笋半成品的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感官评分
        1.3.2 色泽的测定
        1.3.3 硬度的测定
        1.3.4 浊度的测定
        1.3.5 SO_2残余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的感官评分
        2.2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2.3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
        2.4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浊度的变化
        2.5 淡竹笋保藏过程中SO_2残留量的变化
        2.6 保藏淡竹笋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淡竹笋复合菌种发酵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乳酸菌生长曲线和产酸情况检测
        1.3.2 发酵种子液制备
        1.3.3 淡竹笋发酵试验
        1.3.4 总酸的测定
        1.3.5 亚硝酸盐的测定
        1.3.6 色泽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乳酸菌及组合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情况
        2.2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3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的变化
        2.4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5 淡竹笋发酵过程中色泽的变化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淡竹笋微波-热风联用干制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工艺流程
        1.3.2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单因素试验
        1.3.2.1 微波干燥功率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1.3.2.2 微波干燥时间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1.3.2.3 热风干燥温度对淡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1.3.3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响应面优化试验
        1.3.4 指标测定
        1.3.4.1 感官评分
        1.3.4.2 总干燥时间
        1.3.4.3 复水比
        1.3.4.4 色差ΔE*
        1.3.4.5 硬度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波-热风联用制取笋干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微波干燥功率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2.1.2 微波干燥时间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2.1.3 热风干燥温度对竹笋干燥效果的影响
        2.2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与结果
        2.3 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变量分析
        2.4 交互作用分析
        2.5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验证试验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读研期间获奖和科研学术成果

(8)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竹笋简介
    1.2 竹笋采后生理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1.2.1 呼吸生理研究
        1.2.2 采后竹笋的品质变化
        1.2.3 竹笋采后木质化的研究
    1.3 竹笋保鲜的研究现状
        1.3.1 化学保鲜技术
        1.3.2 涂膜保鲜技术
        1.3.3 物理保鲜技术
        1.3.4 气调保鲜技术
        1.3.5 其他贮藏保鲜技术
    1.4 砂藏保鲜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砂藏保鲜效果分析
    2.1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 贮藏温度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2.2.1 样品处理
        2.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分析及处理
    2.4 结果分析
        2.4.1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2.4.2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2.4.3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2.4.4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5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4.6 不同贮藏温度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2.4.7 不同贮藏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
        2.4.8 不同贮藏温度对PAL活性的影响
        2.4.9 不同贮藏温度对CAD活性的影响
        2.4.10 不同贮藏温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砂藏含水量环境下的保鲜效果分析
    3.1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2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3.2.1 样品处理
        3.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数据分析及处理
    3.4 结果分析
        3.4.1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3.4.2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3.4.3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3.4.4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贮藏环境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3.4.7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PO活性的影响
        3.4.8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AL活性的影响
        3.4.9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CAD活性的影响
        3.4.10 不同砂藏环境含水量对POD活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砂藏保鲜体系结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分析
    4.1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砂藏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4.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4.1.2 实验试剂和设备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2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贮藏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4.2.1 样品处理
        4.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4.3 数据分析及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失重率的影响
        4.4.2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硬度的影响
        4.4.3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褐变程度的影响
        4.4.4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4.5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4.6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竹笋感官评分的影响
        4.4.7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PO活性的影响
        4.4.8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AL活性的影响
        4.4.9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CAD活性的影响
        4.4.10 不同保鲜剂的添加对POD活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主要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5.3.1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5.3.2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9)竹笋发酵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竹笋资源概况
    1.2 竹笋的营养和功能特性
        1.2.1 竹笋的生物学特性
        1.2.2 竹笋的营养与食用保健价值
    1.3 竹笋的采后生理变化和品质变化研究进展
        1.3.1 竹笋采后生理变化
        1.3.2 采后竹笋品质变化研究进展
    1.4 鲜竹笋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4.2 竹笋加工利用概述
    1.5 乳酸菌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 乳酸菌发酵技术在传统泡菜中的应用
        1.5.2 乳酸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论文主要内容
        1.7.1 竹笋发酵保鲜关键技术研究
        1.7.2 竹笋产品开发
    1.8 技术路线
2 竹笋发酵保鲜关键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3 数据处理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热烫工艺参数的研究
        2.4.2 发酵液参数的确定
        2.4.3 验证正交试验
    2.5 小结
3 发酵竹笋半成品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结论
4 高纤维竹笋方便粉工艺研究及其在饼干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水分的测定
        4.3.2 可溶性糖的测定
        4.3.3 灰分的测定
        4.3.4 膳食纤维的测定
        4.3.5 吸湿速率的测定
        4.3.6 持水力的测定
        4.3.7 持油性的测定
        4.3.8 竹笋饼干质构特性测定方法
        4.3.9 竹笋饼干的感官评定方法
    4.4 结果分析
        4.4.1 不同粒度竹笋粉对竹笋中组成成分的影响
        4.4.2 不同粒度竹笋粉对其吸湿率的影响
        4.4.3 不同粒度竹笋粉对持水力和持油性的影响
        4.4.4 饼干最适烘烤条件的确定
        4.4.5 饼干最优配方的优化
    4.5 本章小结
5 风味快餐竹笋制品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调味辅料的预处理
        5.3.2 调味料的制备
        5.3.3 竹笋调味配料的制备
        5.3.4 风味快餐竹笋的制作工艺
        5.3.5 产品感官评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复合调味料的制备及应用
        5.4.2 风味竹笋菜肴的复配
6 总结
    6.1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四川白夹竹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白夹竹研究概述
        2.1.1 白夹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1.2 白夹竹的生态学特性和分布范围
        2.1.3 白夹竹林经营管理研究
        2.1.4 白夹竹资源利用研究
    2.2 竹笋产量和品质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2.2.1 立地条件
        2.2.2 竹林结构
        2.2.3 土壤养分管理
        2.2.4 病虫害防治
        2.2.5 保鲜技术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3.1.1 研究内容
        3.1.2 研究方法
    3.2 技术路线图
    3.3 研究区概况
    3.4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3.4.1 样品采集
        3.4.2 样品测定
    3.5 数据处理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立地因子对白夹竹笋产量、笋基径及退笋率的影响
        4.1.1 海拔高度
        4.1.2 坡向
        4.1.3 坡位
        4.1.4 坡度
        4.1.5 土层厚度
        4.1.6 腐殖质层厚度
        4.1.7 小结
    4.2 不同产区白夹竹笋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4.2.1 可食部分含量
        4.2.2 维生素C含量
        4.2.3 氨基酸总量含量
        4.2.4 粗蛋白含量
        4.2.5 粗脂肪含量
        4.2.6 总糖含量
        4.2.7 矿质元素总量含量
        4.2.8 灰分含量
        4.2.9 小结
    4.3 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差异分析
        4.3.1 土壤pH
        4.3.2 土壤有机质含量
        4.3.3 土壤氮含量
        4.3.4 土壤磷含量
        4.3.5 土壤钾含量
        4.3.6 小结
    4.4 土壤养分对白夹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4.4.1 大竹产区
        4.4.2 邻水产区
        4.4.3 雨城区产区
        4.4.4 芦山产区
        4.4.5 都江堰产区
        4.4.6 大邑产区
        4.4.7 崇州产区
        4.4.8 洪雅产区
        4.4.9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立地因子对白夹竹笋产量、笋基径、退笋率的影响
        5.1.2 不同产区白夹竹笋品质差异及土壤养分差异
        5.1.3 土壤养分对白夹竹笋营养品质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贮藏温度对筇竹笋采后品质的影响[J]. 李宣林,邢亚阁,税玉儒,徐若菡,曹晓彤,许青莲,刘晓翠,毕秀芳.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金佛山方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余松夏,龙昭航. 食品安全导刊, 2021(26)
  • [3]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J]. 李逢振. 农产品加工, 2021(12)
  • [4]非热加工技术在竹笋保鲜及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汤彩碟,张甫生,杨金来,吴良如,郑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 [5]臭氧结合气调包装对毛竹笋的保鲜作用[J]. 陈磊,黄杰,杨瑞,周忠雨,毕秀芳,刘晓翠. 食品科学, 2021(15)
  • [6]竹笋采后木质化研究进展[J]. 董春凤,赵一鹤.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7]基于复合法的淡竹笋半成品保藏与产品加工技术研究[D]. 姚荷.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砂藏竹笋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D]. 毛彦佳.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8(02)
  • [9]竹笋发酵保鲜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D]. 李梅. 西华大学, 2018(01)
  • [10]四川白夹竹笋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 王辰鹄.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