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电流电路检测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多路电流电路检测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一、多路电流巡回检测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源[1](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王丰瑞[2](2020)在《细纱机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环锭纺细纱机纺线过程中,纱线会由于环境温湿度和纱线张力等多种原因造成断纱。目前纺纱企业规模为数万锭至十几万锭,且断纱主要依靠人工来筛查识别,费时费力。由于断纱不易观察,容易漏检,若断纱后长时间得不到处理,纱线容易缠绕到罗拉、胶辊上,损坏纺织机械的零部件,同时粗纱不断喂入被笛管吸走,浪费原料。针对上述问题,本设计研制了一套快速断纱巡检,断纱后自动停喂粗纱的细纱机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并在1600锭和456锭的两台环锭纺细纱机上进行了全车完整测试。本设计中,断纱检测控制器通过安装在环锭纺细纱机每个锭位上的电磁检测装置,检测各个锭位上钢丝圈的回转状态,快速、准确的获取每个锭位的锭速与断纱状态等信息。系统主控制器通过RS485总线接收断纱检测控制器采集到的数千锭的锭速和断纱信息,并分析统计出需要执行粗纱停喂动作的锭位号。系统主控制器再通过RS485总线将需执行粗纱停喂动作的锭位号传送至粗纱停喂控制器,以控制对应粗纱停喂装置动作。同时,系统主控制器将获取到的锭速、断纱等信息通过以太网发送至上位机软件,实现对细纱机整车运行情况的监控。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工作:1、根据实际需求对细纱机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制定了系统方案;2、对传感器电磁原理进行分析,完成断纱检测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实现了锭速的采集与断纱状态的判断;3、分析粗纱停喂装置的工作原理,完成粗纱停喂控制器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有效地实现了指定锭号的粗纱停喂装置动作;4、完成系统主控制器的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并设计和完成了对应的软件开发,实现了对断纱检测控制器的锭速、断纱信息的获取和对粗纱停喂装置的控制;5、设计并制定了各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6、设计了工业屏的人机交互程序,实现了细纱机参数输入配置及系统调试等功能;7、完成了上位机软件的程序设计,实现了断纱与锭速等信息的记录和存储等功能;8、完成了细纱机断纱检测与粗纱停喂控制系统的实地测试与验证。

蔡乐[3](2020)在《基于LTC6803的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设计与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不容忽视,全球汽车产业也向着环保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等显着优点,成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发展新趋势。燃料电池堆通常由几十上百个单体电池堆叠而成,单片电池的电压是否正常,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一个可靠性高,扩展性好可实时监控电压的巡检系统必不可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不同参数的变化对单片电压及整个电池堆的影响,对单片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本研究实际应用于汽车这一背景,提出燃料电池堆单片电压巡检系统的功能需求,制定检测的技术要求,并提出了巡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主从式巡检系统硬件设计。以巡检系统总体架构为基础,在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前提下,设计检测单元与控制单元的硬件电路,检测单元包括LTC6803菊链式连接电路、SPI通讯电路、光耦隔离电路的设计;主控单元包括CAN接口电路、SCI接口电路的设计,并详细阐述了他们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硬件电路,设计了合理有效的网络控制单元和电压检测单元软件流程,制定通讯的CAN、SCI和SPI应用层协议,保证电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搭建了燃料电池单片电压检测系统的实验平台,设计并进行模拟电压检测实验。简化了电路复杂度,也降低了累计电势的影响,电压检测精度也大大提升。阐述了车载燃料电池的故障特征来说明使用故障树的合理性,提出基于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最小割集算法,并进行了详细的公式推导,建立了巡检系统各单元电路板的故障树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巡检系统实验平台及上位机界面搭建。对电池电压检测精度和发送结果进行分析与验证,结合现场燃料电池堆运行状况,分析燃料电池电堆及单片电池电压异常的故障原因,给出一种基于故障树的电池堆故障诊断方法。

何群[4](2019)在《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ZnO压敏电阻是电子和信息化领域重要的过电压防护器件,对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其在正常工作电压下长期有泄漏电流流过而发生老化,老化后影响电力电子的稳定运行,由于ZnO压敏电阻在运行中主要受电压和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加速老化试验系统上进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为ZnO压敏的寿命评估提供了有意义的论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建立了 ZnO压敏电阻交、直流老化试验系统,解决了压敏电阻小电流区信号难以精确提取的技术难点,及长期人工手动测量和监测的弊端。基于Visual Basic进行软件开发,实现了电流信号以及施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信号的准确采集、数据校准、交直流参数处理与显示、数据库管理和报表生成等功能。老化系统中交流电压下,流过压敏电阻的阻性电流通过计算机编程中的容性电流谐波分次补偿算法得到,并实现了对压敏电阻电压、全电流、阻性电流峰值、容性电流、功率损耗等交流参数的测量;在直流电压下,实现了对压敏电阻外施电压、全电流、功率损耗等直流参数的测量。在搭建ZnO压敏电阻老化试验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了热电应力下压敏电阻温度特性、荷电率特性试验以及直流老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直流电压下,ZnO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和功耗随荷电率增大有下降趋势,而交流电压下泄漏电流和功耗随荷电率增大而增大,并通过老化机理对试验现象进行对比解释;2)压敏电阻直流老化试验中,在97%荷电率和145℃温度条件下,10K250压敏电阻的泄漏电流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上升、激增三个变化阶段;在泄漏电流的急剧增长点(泄漏电流增长到初始值的900%),其压敏电压变化幅度小于1%。实验结果对研究ZnO压敏电阻老化试验判据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黄博[5](2019)在《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在电信号转换传输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将输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输出。微弱的电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而毫安级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影响就比较小,而且电压信号会因为传输线的分布电阻产生压降而有所衰减,并且环境温度变化时传输线电阻还会改变,所以电流信号比电压信号更加稳定,更适合作为传输信号。而一般的工业现场所采集的数据信号都是电压信号,需要电流转换器转换成电流信号后才能精准地远距离传输给控制室,所以电流转换器在电信号转换传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比如:远程压力&温度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等,因此对电流转换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流转换器芯片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2μm+40V的Bipolar双极工艺,设计了一款用于远距离信号传输的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基于设计目标及常规电流转换器电路结构,制定了主要参数的预期设计指标,完成了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的电路系统架构设计,并划分了各个子模块,并明确了各个子模块在两线制电流转换器电路系统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共基极运放、低输出阻抗运放、高摆幅运放、电流源电路、偏置电路、稳压电路以及ESD保护电路模块的晶体管级电路设计,利用Spectre仿真工具对电流转换器各个模块电路以及系统电路进行仿真和优化,确定各个模块电路中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以得到满足预期设计指标的电流转换器电路。利用Virtuoso Layout Editor工具完成电流转换器版图设计,然后用Calibre完成了版图的DRC、LVS、ERC等检查,并进行PEX版图寄生参数提取,利用ocean脚本完成电路后仿真验证并优化版图,最后设计出满足要求的420mA电流转换器。仿真结果表明,电流转换器在供给电压15V36V、环境温度-4085℃条件下能够稳定地将输入信号转换为420mA的电流,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外电阻RG来调节需要转换的输入电压信号范围;零输出最大误差为32.99μA,输出范围误差最大为99μA;各项参数均满足预期设计目标。

刘明[6](2019)在《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文中认为石油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油田开发后,巡回检查油井工作状态成为采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外已基本实现油井巡查的自动化,而国内主要采用人工的巡井方式,采油工人需要走遍整个矿区,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记录采油过程的主要数据,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更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工作故障。为了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采油效率,本文以大庆采油六厂为研究背景,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桥技术的新型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替代人工巡井,实现远程电压、电流等电参数数据的采集,并能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油田自动化监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几种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在工业监控领域的优势,选择嵌入式技术与无线网桥技术结合的方式构建工况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本文对油井工况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技术难点和系统的关键技术。对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构建和高并发服务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分组无线网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信道接入技术,对本系统的网络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对高并发服务器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距离远、节点多、多个网络节点同时连接服务器等难点问题。然后,本文对系统的总体硬件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工业标准对多个功能模块进行了筛选,对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主要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完成了单井数据采集箱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在硬件层面能安全稳定地工作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其次,本文完成了系统软件总体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完成了Linux系统的移植和交叉环境的建立。在分析了网络编程模型和设计了应用层协议后,对高并发服务器的程序进行了设计。对上位机程序和下位机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监控的全过程。最后,本文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并对无线网桥通信、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高并发服务器模型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完成了系统总体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实现远距离多节点油井工况的远程监控,能有效的替代人工巡井,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效率,并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对于油田自动化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朱博[7](2018)在《矿山水害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自动压力控制系统》文中指出本课题以矿山水害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压力加载方式存在压力加载操作复杂、精准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使用自动压力加载系统对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进行压力加载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实验平台压力的加载控制系统,最终成功的运用于矿山水害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当中。针对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压力加载方式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了二级压力加载的搭建方法,设计并实现了气体、液体等物质通过蓄能装置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在模型上的压力加载系统。这一加载方式,能够应对实验中各种突发情况影响下的压力瞬间加载,提高了系统的时效性和加载速率。针对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压力加载数据采集及自动控制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压力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以及开发了压力采集控制程序。使用了加权滤波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了优化处理,提高了数据的精准性;改进了压力控制算法,对压力控制动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提高压力加载响应速率的同时使得系统运行加平稳。针对系统加压过程中压力冲击使的物理模型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物理参数特征的自适应算法,并将其运用于压力控制系统当中。算法根据不同实验阶段压力参数,对初始压力差、压力加载参数等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调整,选择更合理的加载方式对三维模型进行压力加载,减小了压力加载过存在的压力冲击问题,使得物理模型压力加载更加平稳。完成压力加载系统搭建,进行了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对系统进行检测。实验中使用多通道压力加载,各个通路压力加载均能满足实验要求,整个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较之传统压力加载形式,压力加载精确度更加有很大提高,压力检测精度达到0.01MPa,同时持续压力加载稳定性更好。当发生压力变化时,能够快速动作进行压力稳定加载,并且程序能够根据压力加载情况进行及时调节,这是传统压力加载方式所不能达到的。

曾洁,徐升荣,刘宾坤,邹娟[8](2017)在《一种小功率甲醇燃料电池的电压巡回测量电路》文中提出通常燃料电池电堆是由多节单体电池组成,基于对燃料电池电堆中的每一节单体电池进行必需的实时、精确地测量和监控的目的,系统采用模拟多路开关完成对每节单体电池的高速循环取样方法。为了保证电堆与微控制器间电气安全,对多路模拟开关的通道选择控制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单体电池的取样电压通过小信号运算放大器放大后再经过光电隔离放大器输送给微控制器。实验中通过对甲醇燃料电池电堆各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巡回监测,测量的精度较高,且能够对电堆中劣化的单体电池予以故障报警,因此及时避免因单节电池的故障而造成整个电堆的崩溃等问题出现。

何俊儒[9](2016)在《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一直饱受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困扰。所以近些年,人们不断地致力于以清洁易得的能源来代替传统燃油作为汽车动力的研究,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减排的优势而倍受广大汽车制造商的关注。电池监测系统是电动汽车研究的一个热点,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的发展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对电池监测系统的基本功能做了简要说明,详细介绍了电池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现有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确定了本系统的监测对象—锂离子电池,并利用模型参数辨识得到了电池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其次,根据当前电池监测系统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对电池剩余电量(SOC)估计和电池均衡两个方向展开了研究。电池的剩余电量估计是判断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通过介绍和对比目前在SOC估算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作球面变换的估算方法,该方法在推导过程复杂度和线性化精度上均有所改善。而电池均衡则解决的是电池间的不一致性问题,由于目前的电池均衡方法存在效率低、能耗大的缺点,所以研究了一种基于CUK双向变换器的电池电压均衡法。然后,所设计的电池监测系统采用DSP28335作为控制芯片,在硬件方面主要设计了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温度采集电路,二阶滤波及采样保持电路,保护电路和通讯电路等;在软件方面主要设计了主程序,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电池工作状态判断子程序,EEPROM读写功能子程序,CAN通讯子程序,中断服务子程序以及电池均衡子程序等。最后,对电池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所获得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同时对电池SOC估算方法和电池均衡方法做了在线仿真,验证了本电池监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王欢[10](2014)在《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远程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温度检测与控制是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需求,而且也是过程管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微机控制技术、应用传感器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实时控制、温度检测、数字传输和信息存储等,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某生产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生产过程管控的实际需求,研究设计了一套多通道远程温度巡回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温度巡回监控系统以PC机与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作为采集单元,集成液晶显示、时钟模块和声光报警系统构成下位机;多个下位机通过RS-485总线构成网络进行数据传输。PC机负责控制下位机各点的数据巡回收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判断整理后,以实时曲线显示并存储在PC机的硬盘上。并能够利用GSM无线信息发布技术,按照生产过程管控的需求随时发布信息。本文完成工作主要概括如下:1.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功能描述、关键技术描述、上位机和下位机软件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描述。2.多点温度采集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控电路设计、DS18B20采集电路、1302时钟电路、液晶显示电路、通信及报警电路设计。3.软件系统设计。下位机各个模块程序设计、上位机的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及存储。4.通信模块设计。串口通信设计、GSM网络协议模型、短信模块传输原理、无线传输的设计。本系统是将单片机、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采用了温度传感器多点采集和GSM无线信息发布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搭建、进行实际监测的系统。经过实际运行后,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强抗干扰性、实时性、低功耗等特点。

二、多路电流巡回检测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路电流巡回检测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2)细纱机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目标与意义
第二章 设计方案及相关原理与技术
    2.1 设计要求
    2.2 系统方案设计
    2.3 系统主要器件选型
        2.3.1 传感器选型
        2.3.2 主控制器选型
        2.3.3 通信模块选型
        2.3.4 电源模块选型
    2.4 系统相关原理与技术
        2.4.1 传感器工作流程
        2.4.2 电磁场原理对传感器线圈的影响
        2.4.3 响应速度的提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3.2 电源模块电路
    3.3 断纱检测处理电路
    3.4 粗纱停喂控制电路
        3.4.1 微控制器I/O拓展电路
        3.4.2 粗纱停喂驱动电路
    3.5 系统主控制器电路
        3.5.1 RS485电路
        3.5.2 以太网电路
    3.6 Modbus通信协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设计需求和方案
        4.1.1 断纱检测的需求分析
        4.1.2 粗纱停喂的需求分析
    4.2 软件开发环境
        4.2.1 单片机软件开发环境
        4.2.2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
    4.3 断纱检测控制器程序设计
        4.3.1 断纱检测控制器软件总体设计
        4.3.2 异常锭位识别的程序设计
        4.3.3 上传数据的通信程序设计
    4.4 粗纱停喂控制器程序设计
    4.5 系统主控制器及工业屏软件设计
        4.5.1 系统主控制器软件总体设计
        4.5.2 RS485通信任务的程序设计
        4.5.3 工业屏的组态软件设计
    4.6 上位机软件设计
        4.6.1 登录界面的程序设计
        4.6.2 TCP通信的程序设计
        4.6.3 数据存储的程序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5.1 断纱检测功能测试与验证
        5.1.1 传感器功能验证
        5.1.2 锭速采集与RS485通信功能验证
    5.2 粗纱停喂功能测试与验证
        5.2.1 粗纱停喂控制器功能验证
        5.2.2 粗纱停喂装置灵敏度验证
    5.3 工业屏和上位机的测试与验证
        5.3.1 工业屏功能验证
        5.3.2 上位机功能验证
    5.4 系统主控制器功能测试与验证
        5.4.1 通信故障检测功能验证
        5.4.2 指定粗纱停喂装置动作功能验证
    5.5 现场安装测试与验证
        5.5.1 系统实物图
        5.5.2 安装运行情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LTC6803的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设计与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燃料电池巡检系统研究现状
        1.2.2 燃料电池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LTC6803 的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总体设计
    2.1 燃料电池概述
        2.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1.2 燃料电池堆特性简述
    2.2 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需求分析
        2.2.1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简介
        2.2.2 巡检系统功能及技术指标要求
    2.3 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TC6803 的电压巡检系统硬件设计
    3.1 检测单元硬件设计
        3.1.1 整体结构设计
        3.1.2 电池电压滤波电路
        3.1.3 LTC6803 级联设计
        3.1.4 SPI数据端口高速隔离电路
        3.1.5 供电电源电路
        3.1.6 PIC端口信号设置
    3.2 网络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3.2.1 CAN通讯电路设计
        3.2.2 SCI通讯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巡检系统软件设计
    4.1 PIC单片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
    4.2 燃料电池单片巡检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3 电压检测单元软件设计
    4.4 系统网络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4.4.1 第一检测控制器MCU1
        4.4.2 第二检测控制器MCU2
    4.5 通信应用层协议
        4.5.1 CAN总线应用层协议
        4.5.2 SCI应用层协议
        4.5.3 SPI通信接口协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5.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5.1.1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原理
        5.1.2 建树方法
        5.1.3 故障树的数学表示
    5.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5.2.1 定性分析法
        5.2.2 定量分析法
    5.3 基于故障树的燃料电池巡检系统故障建模
        5.3.1 燃料电池系统故障特征
        5.3.2 单体电池故障树模型
        5.3.3 巡检系统软硬件故障树模型
        5.3.4 电压巡检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ZnO压敏电阻的研究现状
        1.2.1 ZnO压敏电阻的基础理论
        1.2.2 ZnO压敏电阻参数测量技术的发展
        1.2.3 ZnO压敏电阻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交直流老化系统硬件设计
    2.1 引言
    2.2 高压源设计
    2.3 试品箱选取
    2.4 测量信号的提取及电路设计
        2.4.1 泄漏电流信号的提取
        2.4.2 电压源信号的提取
        2.4.3 多路信号巡回采集回路的设计
    2.5 保护电路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老化系统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及软件开发
    3.1 ZnO压敏电阻老化系统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设计
    3.2 ZnO压敏电阻老化系统的软件开发
        3.2.1 软件实现的功能
        3.2.2 数据分析处理
        3.2.3 数据采集与处理主流程
        3.2.4 数据存储与数据库设计
        3.2.5 仪表界面设计
    3.3 实验平台测试数据的校准
    3.4 本章小结
4 ZnO压敏电阻的热电特性
    4.1 压敏电阻特性试验方法
    4.2 压敏电阻的交、直流暂态特性试验
        4.2.1 交、直流暂态试验结果
        4.2.2 交、直流暂态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4.3 直流老化试验
        4.3.1 直流老化试验结果
        4.3.2 直流老化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5)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论文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论文内容
第二章 电流转换器基本原理与架构
    2.1 电压电流转换基本原理
    2.2 电流转换器系统架构设计
    2.3 电流转换器参数指标
    2.4 设计环境配置及工艺选择
        2.4.1 设计环境配置
        2.4.2 制备工艺选择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电流转换器电路设计
    3.1 共基极输入差分放大器电路设计
        3.1.1 共基极差分输入原理与优点
        3.1.2 共基极输入差分运放电路设计
    3.2 低输出阻抗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
        3.2.1 有源负载
        3.2.2 低输出阻抗差分运放电路设计
    3.3 高摆幅差分运算放大器电路设计
        3.3.1 摆幅提高电路
        3.3.2 高摆幅差分运放电路设计
    3.4 其它关键模块设计
        3.4.1 偏置电路模块
        3.4.2 稳压电路模块
        3.4.3 电流源电路模块
    3.5 静电保护研究与设计
        3.5.1 静电效应
        3.5.2 静电保护研究
        3.5.3 静电保护设计
    3.6 电流转换器电路总体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模块及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4.1 共基极输入差分运放模块的仿真与分析
        4.1.1 增益与相位裕度
        4.1.2 共模抑制比
        4.1.3 电源电压抑制比
        4.1.4 输入失调电压
        4.1.5 输出摆幅
        4.1.6 输入共模范围
        4.1.7 输出阻抗
    4.2 低输出阻抗差分运放模块的仿真与分析
        4.2.1 增益与相位裕度
        4.2.2 输入共模范围
        4.2.3 共模抑制比
        4.2.4 电源电压抑制比
        4.2.5 输入失调电压
        4.2.6 输出摆幅
        4.2.7 输出阻抗
    4.3 高摆幅差分运放模块的仿真与分析
        4.3.1 增益与相位裕度
        4.3.2 输入共模范围
        4.3.3 共模抑制比
        4.3.4 电源电压抑制比
        4.3.5 输入失调电压
        4.3.6 输出摆幅
        4.3.7 输出阻抗
    4.4 系统整体功能性能仿真与分析
        4.4.1 整体基本功能仿真与分析
        4.4.2 整体性能仿真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流转换器版图设计与验证
    5.1 电流转换器版图设计
        5.1.1 基本器件及版图结构
        5.1.2 整体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
    5.2 电路后仿真
        5.2.1 功能模块后仿真与分析
        5.2.2 系统整体后仿真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嵌入式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系统总体方案
        2.1.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3 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分析
    2.2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
        2.2.1 分组无线网拓扑结构研究
        2.2.2 分组无线网路由协议研究
        2.2.3 分组无线网信道接入协议研究
        2.2.4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2.3 高并发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2.3.1 TCP服务器
        2.3.2 线程池技术
        2.3.3 操作系统I/O复用技术
        2.3.4 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的高并发服务器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井工况系统硬件方案与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3.1.1 硬件方案设计
        3.1.2 硬件方案实现
    3.2 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设计
        3.2.1 FLASH与SDRAM电路设计
        3.2.2 USB、RS485接口电路设计
        3.2.3 网络接口设计
    3.3 单井数据采集箱的硬件方案设计
        3.3.1 485总线方案设计
        3.3.2 供电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况远程监控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4.1 监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
    4.2 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建立
        4.2.1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4.2.2 Bootloader的移植
        4.2.3 Linux内核的移植
        4.2.4 嵌入式开发工具的调试与使用
    4.3 高并发服务器程序设计
        4.3.1 基于socket的C/S网络编程模型
        4.3.2 服务器应用层传输协议设计
        4.3.3 基于LabWindows/CVI的服务器程序设计
    4.4 下位机软件设计
        4.4.1 工况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4.2 基于V4L2的视频采集程序设计
        4.4.3 网络传输程序设计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1 监控软件界面设计
        4.5.2 数据处理与报警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
    5.1 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功能模块的测试
        5.1.1 无线网桥通讯测试
        5.1.2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5.1.3 视频采集功能测试
        5.1.4 高并发服务器模型测试
    5.2 系统总体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5.2.1 总体功能测试
        5.2.2 系统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矿山水害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自动压力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维物理模拟究背景及意义
    1.2 压力加载控制研究现状
        1.2.1 压力控制研究现状
        1.2.2 三维物理模拟压力加载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2 压力加载方法研究
    2.1 理论基础分析
    2.2 压力计算
    2.3 压力加载方法研究及实现
        2.3.1 压力加载方法比较
        2.3.2 二级压力加载方法实现
    2.4 本章小结
3 压力闭环控制系统硬件方案
    3.1 总体方案
        3.1.1 单片机与工控机控制比较
        3.1.2 压力控制硬件方案
    3.2 基于闭环网络控制硬件系统
        3.2.1 闭环控制分析
        3.2.2 数据采集硬件实现
        3.2.3 开关控制硬件实现
        3.2.4 控制箱实现
    3.3 本章小结
4 压力自动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4.1 控制策略研究
    4.2 驱动加载实现
    4.3 数据处理方法
    4.4 压力控制方法优化
        4.4.1 多通路巡回压力控制方法
        4.4.2 强制压力控制方法
        4.4.3 开关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4.5 压力值的人机交互输入方法
    4.6 压力自动控制系统测试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控制方法研究
    5.1 系统稳定性分析
    5.2 系统硬件改进方法
    5.3 系统算法改进方法
        5.3.1 压差控制算法研究
        5.3.2 加压参数算法研究
    5.4 系统应用
        5.4.1 应用背景
        5.4.2 应用状况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一种小功率甲醇燃料电池的电压巡回测量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 甲醇燃料电池的电压巡回测量电路硬件架构设计
2 甲醇燃料电池的电压巡回测量电路设计
    2.1 单体电池取样电路设计
    2.2 隔离放大单元电路
    2.3 燃料电池温度采集电路
3 实验测试
4 结束语

(9)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动力蓄电池介绍
    1.3 电动汽车电池监测系统概述
    1.4 电动汽车电池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论文结构
        1.5.1 主要技术指标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3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动汽车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
    2.1 电动汽车电池SOC估算概述
        2.1.1 SOC定义
        2.1.2 常用估算方法
    2.2 锂离子电池模型及参数辨识
        2.2.1 现有电池模型
        2.2.2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2.2.3 电池容量获取实验
        2.2.4 开路电压获取实验
        2.2.5 模型参数辨识
    2.3 基于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作球面变换的SOC估算
        2.3.1 单位超球体的球面变换
        2.3.2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池均衡研究
    3.1 电池均衡概述
    3.2 电池不均衡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3.2.1 电池不一致性的原因
        3.2.2 电池不一致性的表现
        3.2.3 电池不一致性的危害
    3.3 现有均衡方法
        3.3.1 电阻均衡
        3.3.2 储能均衡
    3.4 基于CUK双向变换器的串联电池均衡法
        3.4.1 CUK变换器
        3.4.2 均衡电路原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池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4.1 电池监测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4.2 电池监测系统模块介绍
        4.2.1 电压采样电路
        4.2.2 电流采样电路
        4.2.3 温度采样电路
        4.2.4 二阶滤波及采样保持电路
        4.2.5 保护电路
        4.2.6 EEPROM扩展电路
        4.2.7 CAN通讯模块
        4.2.8 液晶显示
        4.2.9 TMS320F28335介绍
        4.2.10 电源模块
        4.2.11 抗干扰措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池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设计功能
    5.2 软件设计环境
    5.3 DSP配置
    5.4 主程序设计
    5.5 各模块子程序设计
        5.5.1 数据采集模块子程序设计
        5.5.2 电池工作状态判断子程序
        5.5.3 EEPROM读写功能子程序
        5.5.4 CAN通讯子程序
        5.5.5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5.5.6 电池均衡充电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试验分析
    6.1 SOC估算算法验证分析
    6.2 电池均衡充电验证分析
        6.2.1 电池模型充电仿真
        6.2.2 电池均衡充电仿真
    6.3 数据采集试验
        6.3.1 电压测量试验
        6.3.2 电流测最试验
        6.3.3 温度测量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远程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
        1.2.2 温度测量系统的发展
    1.3 远程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系统关键技术
        1.3.1 温度传感器选型原则
        1.3.2 远距离数据传输方式实现
        1.3.3 数据误差分析及处理方法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结构组织安排
2 远程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功能描述
    2.2 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2.2.1 核心控制模块功能描述及关键技术
        2.2.2 信号传输模块功能描述及关键技术
        2.2.3 升压模块功能描述及关键技术
        2.2.4 硬件系统集成方法
    2.3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2.3.1 下位机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功能
        2.3.2 上位机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远程多点温度巡回检测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3.1 主控电路设计
    3.2 DS18B20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2.1 DS18B20介绍与测温原理
        3.2.2 DS18B20温度采集电路
    3.3 DS1302时钟模块电路设计
    3.4 1602A现场温度显示电路设计
    3.5 声光报警电路设计
    3.6 RS485电路设计
    3.7 GSM MODEM使用设计与实现
        3.7.1 GSM技术介绍
        3.7.2 GSM MODEM线路模型设计
        3.7.3 SMS原理
    3.8 本章小结
4 远程多点温度巡回检测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下位机软件模块设计与编程
        4.1.1 软件系统模块结构及功能描述
        4.1.2 DS18B20采集模块设计与编程
        4.1.3 DS1302时钟模块设计与编程
        4.1.4 1602A显示模块设计与编程
    4.2 上位机软件模块设计与编程
        4.2.1 软件系统模块结构及功能描述
        4.2.2 数据采集时序控制模块设计与编程
        4.2.3 数据显示模块设计与编程
        4.2.4 数据保存和奇异点剔除模块设计与编程
    4.3 远程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3.1 上下位机串口通信软件模块设计与编程
        4.3.2 GSM通过PC发送软件模块设计与编程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测试
    5.1 系统的实际应用试验
    5.2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5.3 系统可靠性分析论证
        5.3.1 系统可靠性指标
        5.3.2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四、多路电流巡回检测及保护电路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细纱机断纱检测与停喂控制系统的设计[D]. 王丰瑞.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3)
  • [3]基于LTC6803的燃料电池单片电压巡检系统设计与故障诊断研究[D]. 蔡乐.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4]氧化锌压敏电阻热电特性的研究[D]. 何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两线制420mA电流转换器设计[D]. 黄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D]. 刘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矿山水害三维物理模拟实验平台自动压力控制系统[D]. 朱博.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8]一种小功率甲醇燃料电池的电压巡回测量电路[J]. 曾洁,徐升荣,刘宾坤,邹娟. 电子设计工程, 2017(14)
  • [9]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研究[D]. 何俊儒.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8)
  • [10]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远程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研究[D]. 王欢.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多路电流电路检测与保护电路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