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改革和社区警务策略

社区改革和社区警务策略

一、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张千[1](2020)在《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治安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社区警务在社会基础防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组织协调政府、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传统的警务模式主要以打击犯罪为主,其粗放的工作模式不仅没有抑制犯罪发生的作用,反而会让群众对公安工作产生不满。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治安形势,我国通过借鉴国外社区警务模式,吸取先进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模式,警务模式从被动打击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有利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形成全民参与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对改善整个社会治安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社会治安形式变得越加严峻,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平安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以协同治理理论、破窗理论、环境预防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东莞市D区通过不断探索切合当地实际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有效降低了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社区警务工作中,由于社区警力配置失衡,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宣传动员不深入;矛盾纠纷调处联动不足;信息化认识不足;社区民警服务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社区实有人口、房屋、行业场所管理工作存在疏漏、社区警务公众参与度不高、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较薄弱、基础信息数据不精准、社区警务服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社区警务基础性功能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社区警务成功经验做法,分别从改进管理模式提高治安管理水平;增强群防群治能力;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区警务科技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等方面为优化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增强社区警务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效果,为维护国家社会治安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崔明超[2](2020)在《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和丰富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警务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心和关键组成,涉及社区多元化主体的差异化利益,同时也需要社区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研究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对于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称“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是指在社会治理共同体框架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以社区警务治理活动为载体,公安机关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组织、单位、团体、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的治理共同体。本文采用一个比较分析框架和一个诊断性框架,以济南市为案例,深入研究社区警务治理的基层实践。在比较分析框架中,将其分为特定时期的治理、现阶段常态化治理和非常态化治理三个部分,分别比较了不同环境下多元主体参与警务治理的出发点和协作模式。其中,特定时期聚焦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社区警务出现三个阶段,常态化治理围绕近年济南城乡社区警务治理现状,非常态化治理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社区警务治理进行分析。在诊断性分析框架中,通过大量实地调研走访,结合对比不同时期背景与外部政策环境,对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警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失灵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问题源于社区主体参与动力不足、治理方式落后、参与渠道不畅等技术因素,以及参与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制度因素,并通过五个方面矛盾对失灵原因进行了归纳。针对这些问题,从党建统领、警务牵引、社会协同、社区自治、资源保障、法治支撑等6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崭新概念,相关实证研究少、案例少,特别是缺少具体可见的“抓手”。警务治理涉及社会治理众多领域环节,是社会治理关键要素之一。本文是从警务治理实践出发,研究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既是对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的细化应用,也是推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张伟泽[3](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社区警务创新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时效性强为特征的大数据应运而生,它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发展良机。对于公安机关而言,积极顺应形势发展变化,主动实施大数据战略,努力突破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在运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不断推进社区警务模式创新以及流程再造,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升级治安防范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社区警务的研究,突出在变革时期的社区警务工作既要面临传统社区警务警力资源短缺,非警务活动消耗警力的难题,又要面临新型犯罪形势严峻、大数据建设、应用技能薄弱等现实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大数据衍生了工作的新挑战:数据与社区警务融合之间的矛盾、新型犯罪增多与预警滞后的矛盾、公众对公安服务需求增长与供需失衡之间的矛盾,双重挑战叠加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纵深发展,我们也应该把握住大数据为社区警务工作带来的工作优势:为社区安全治理的提供了新视角、创设了社区治安防控的新手段、有力地提升了打击犯罪的效能和为社区公共服务也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积极借鉴国内外社区警务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变革和创新:一是利优化顶层设计,形成社区警务新生态;二是把握趋势,实现社区治安管理模式变革;三是整合数据资源,创新社区治安防控模式;四是强化数据驱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作为整个公安工作根基的基层基础工作,社区警务需要进一步主动融入“大数据”的元素,实行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在警务创新中寻求“巧力量”,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水平。

菅晓乐[4](2020)在《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派出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区警务作为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对世界各国的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社区警务的概念,2002年正式提出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警务既是一种警务模式,也是一种警务理念。社区警务战略的目标是预防犯罪,密切警民关系。它要求警方与社区群众密切配合,依靠社区一切积极因素,切实解决社区治安问题。基层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单位,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服务群众、保障一方安全的职责和任务。在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日益增多。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的社区警察,要不断改善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实现警察与人民群众的真正团结,警民一家亲。本文以呼和浩特市H派出所为例,通过H派出所的一些实际工作案例,分析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关系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社区警务中关于警民合作方面的丰富经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完善社区警务工作的有效运行,得到人民群众的最大信任,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最终形成互动合作、和谐友好的警民关系。

宁晓锋[5](2020)在《社会治理视角下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区警务作为现代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对世界各国的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引进社区警务模式几十年来,对维护基层稳定、促进基层社区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时期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基层社区警务工作的挑战越来越大。城市社区警务是一种公共产品,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属于国家治理范畴。本文从社会治理视角研究城市社区警务建设问题,并提出治理对策,希望有助于城市社区警务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社区警务为切入点,以郑州市高新区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了社区警务室、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城市社区警务的现状及特点,发现城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区警务室设置数量不够,警力配备不足;二是社区民警和网格辅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社区警务室建立机制不健全、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社区警务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群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警务信任度不高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借鉴国内外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依据社会治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建立社区警务室;二是提高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健全社区警务考核评价机制;四是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社区警务室;五是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互联网+社区警务”;六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警务的积极性,希望以此能提高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水平,有助于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从而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维护基层稳定。本文在社会治理理论框架下研究城市社区警务建设问题,聚焦城市化进程中和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困境和难题,同时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相结合,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研究结论能为国内其他同类城市基层社区警务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胡武进[6](2020)在《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现状探索及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再次提出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近几年,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促使我国的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也是刑事犯罪频发、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和对敌斗争日益复杂的阶段。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构成,城市社区与乡(镇)村的和谐稳定已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宁,为此,加大基层治理力度已经成为现阶段公安机关的核心工作。在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公安部门为了紧抓基层治安问题,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与农村警务战略,这给各地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需要公安机关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时刻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以此来促进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以乐清市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基层警务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管理现状,利用一系列数据分析来找出现阶段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管理中的问题;社区警务的理念没有被完全接受、警备前移不足、社区治安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民警下社区开展工作的时间有限、社区民警工作能力不强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基层领导与民警对农村社区警务工作认识不到位、派出所任务重且警力配备不足、社区警务工作考评机制不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社区民警队伍总体综合素质不高;针对于此,对乐清市农村社区警务未来建设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树立正确的社区警务理念、完善警备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社区警务建设保障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卜俊杰[7](2020)在《我国农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以浙江省余村为例》文中提出自古以来,犯罪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相应地,人类对预防和减少犯罪的探索也是由来已久。随着现代犯罪科学的不断成熟以及犯罪预防实践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社区”在预防和减少犯罪上成效及其重要地位。因为,绝大多数犯罪都主要发生在特定的社区,所以发挥“社区”的犯罪预防功能,是抑制犯罪率上升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农村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地区的犯罪问题不断凸显,犯罪案件数量持续高发、频发,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减少犯罪,降低犯罪率,促进农村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余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案访谈法、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余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余村是着名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在农村犯罪预防模式上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创造性的推出了诸多预防犯罪的创新举措,有效地减少了犯罪,成功地降低了犯罪率。譬如,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余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是社区犯罪预防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获得感,也更积极地投入到社区安全的维护上来。在弘扬乡土文化方面,余村在扬弃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乡土文化的规范作用,将文化规范内化于心,让老百姓更加自律,也让大家更加自觉地去维护自己社区的和谐。在推行人民调解方面,余村主动吸纳新乡贤以及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扩大了社会支持面,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在创新社区警务方面,余村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园卫士”工程,让社区民警带领社区志愿者收集民情动态信息、组织志愿者巡逻、治安防范宣传、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实现了警民关系良性互动。不难发现,余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源于社会资本、基于社会支持的社区犯罪预防模式,即充分挖掘社区社会资本,调动一切社会(社区)力量、利用一切社会(社区)资源,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突出居民自治,体现公共精神,充分民主协商,获得社会支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进而共同维护社区安全,降低犯罪率,推进农村的平安社区建设。

刘寅[8](2020)在《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宝山区为例》文中认为当前我国警务战略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社区警务又是警务战略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目的是提高警务工作的整体效率,强化公安机关依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及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乃至推进社会、社区的治理创新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上海市虽在多年前就已开展社区警务战略,但随着复合型城市的高速发展,社会治安防控风险、难度加大,治安形势日益复杂,上海公安机关已经意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不能够仅仅依赖于以打击犯罪行为为导向的传统社区警务战略,而是需要从犯罪形成的源头入手去预防、扼制犯罪。因此,加强上海市社区警务运行机制以及相关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系统论、社会控制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在总结探讨上海市社区警务构建发展历程与模式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深入分析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经实地调研发现:社区警务建设中基础建设投入不够、社会协同力量参与不足、各类信息资源难以有效融合、警务科技化设备利用率较低、公安机关社区警务观念滞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部分大城市社区警务模式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并结合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实际状况,提出了完善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增加社区警务基础设施投入,制定科学高效的增长计划;健全社区警务运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设备效能;改变公安机关固有理念,完善警务体制改革。

刘鹏[9](2020)在《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提升研究》文中指出社区警务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西方的第四次警务革命中,也促成了现代各个国家的警务改革,并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区警务重点关注警方和社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优化了社区治理,这种模式是现代社区治理的首选。随着现代警务工作的开展,社区警务已经慢慢的走近社区治理,从而对现代的警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但传统社区警务存在观念保守,治理缺乏创新,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进而给当前社区警务发展带来一定困扰。本文首先介绍社区警务相关的概念及理论,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通过对潍坊市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实际情况的了解,总结当前潍坊市高新区社区民警的发展成效;其次通过调查问卷对潍坊市高新区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目前社区警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治理理念落后、多元主体在社区警务中的合作不够以及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针对性的优化社区警务工作发展机制的对策,包括构建多元化参与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能力、规范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等。以此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也可以为其他社区提供借鉴参考,并对社区警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敏[10](2019)在《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治安环境,公安机关容不得有半点懈怠和自满,必须紧跟形势,不断分析工作,查找不足,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应对“新期待、新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而社区警务建设不仅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公安业务建设的有效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才能打牢公安工作的根基,营造更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人民实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下坚实的基础。社区警务建设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前进,社区警务建设作为一种新的警务理念和实践方式,在中国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近些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治安形势更加复杂,传统警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社区警务建设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以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为例,就如何加强社区警务建设,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改革开放以来社区警务建设的发展及成效、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目前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建议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其中第四部分,借鉴了目前国内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上海、青岛、重庆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了如何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目前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有走在前列的方面,但是,在理念、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转变社区警务建设工作理念、健全警务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加强创新社区警务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懈努力。

二、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论文研究结构框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比较分析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社区警务相关理论阐释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社区
        2、社区警务
        3、社区警务工作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协同治理理论
        2、破窗理论
        3、环境预防理论
二、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
        1、相关措施
        2、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调研
        3、取得的成效
    (二)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实有人口、房屋、行业场所管理存在疏漏
        2、社区警务公众参与度不高
        3、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较薄弱
        4、基础信息数据不精准
        5、社区警务服务工作不到位
    (三)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社区警力配置失衡,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2、宣传动员不深入,群众认识不足
        3、矛盾纠纷调处协同联动不足,民警综合素质不高
        4、信息化认识不足,资源配置不到位
        5、社区民警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能力待提高
三、国内外社区警务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社区警务实践经验
        1、美国社区警务模式
        2、英国社区警务模式
        3、日本“交番制”
    (二)国内社区警务实践经验
        1、浙江诸暨“枫桥式”社区警务
        2、徐州市社区警务模式
        3、武汉市社区警务模式
    (三)国内外社区警务工作启示
四、解决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进管理模式提高治安管理水平
        1、合理安排警力
        2、加强各部门间协作
        3、强化实有人口、房屋、行业场所管理
    (二)增强群防群治能力
        1、深入开展群众工作
        2、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模式
    (三)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
        2、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3、提高民警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水平
        4、加强宣传提高法律意识
    (四)加强社区警务科技信息化建设
        1、打牢社区警务信息化思想基础
        2、加大社区警务信息化投入
        3、提高社区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提高警务服务意识和水平
        1、强化社区警务服务意识
        2、加强业务培训
        3、改进社区警务服务方式方法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社区警务的研究
        1.2.2 关于社区治理的研究
        1.2.3 关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
        1.5.3 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
        2.1.2 社区治理
        2.1.3 社区警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社会动员理论
        2.2.3 整体政府理论
    2.3 基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分析
第3章 济南市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概况
    3.1 特定时期治理:基于维护巩固政权
        3.1.1 解放前的治理
        3.1.2 改革开放前的治理
        3.1.3 改革开放至社区警务出现前的治理
    3.2 常态化治理:基于社会治安防控
        3.2.1 初期社区警务治理
        3.2.2 现阶段社区警务治理
        3.2.3 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的典型模式
    3.3 非常态化治理: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3.3.1 警务牵头带动社区治理
        3.3.2 警网融合落实精准治理
        3.3.3 警企联动助力复工复产
        3.3.4 警校协作保障返校复学
第4章 济南市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访谈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4.1.1 访谈内容
        4.1.2 访谈对象选取
        4.1.3 访谈分析
    4.2 问题分析
        4.2.1 联动治理机制欠缺
        4.2.2 网格体系建设薄弱
        4.2.3 社区治理乱象突出
        4.2.4 共建共治力量分散
        4.2.5 数据信息共享不足
    4.3 失灵原因分析
        4.3.1 社区急剧扩张与薄弱硬件基础间的矛盾
        4.3.2 社会快速转型与滞后管理机制间的矛盾
        4.3.3 智能发展趋势与传统治理模式间的矛盾
        4.3.4 多方力量需求与较低参与意愿间的矛盾
        4.3.5 规范治理要求与规章制度缺位间的矛盾
第5章 国内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实践与经验
    5.1 山东青岛市“136”治理模式
        5.1.1 总体介绍
        5.1.2 具体做法
        5.1.3 经验分析
    5.2 浙江诸暨市“枫桥经验”
        5.2.1 总体介绍
        5.2.2 具体做法
        5.2.3 经验分析
    5.3 内蒙古包头市民警当“楼长”模式
        5.3.1 总体介绍
        5.3.2 具体做法
        5.3.3 经验分析
    5.4 上海市全民安防机制
        5.4.1 总体介绍
        5.4.2 具体做法
        5.4.3 经验分析
    5.5 江苏无锡市“110”分流非警务类求助警情
        5.5.1 总体介绍
        5.5.2 具体做法
        5.5.3 经验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构建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对策建议
    6.1 党建统领: 健全协作机制
        6.1.1 建好党建载体
        6.1.2 拓宽参与渠道
        6.1.3 党务政务融合
    6.2 警务牵引: 打造联动阵地
        6.2.1 做大公安派出所
        6.2.2 做强社区警务队
        6.2.3 做优社区警务室
    6.3 社会协同:汇聚多元力量
        6.3.1 融合社区干部队伍
        6.3.2 协同社会组织队伍
        6.3.3 建好志愿服务队伍
    6.4 社区自治:激发参与意愿
        6.4.1 推进组织重构
        6.4.2 推进供给改革
        6.4.3 推进机制重塑
    6.5 资源保障:助力共建共享
        6.5.1 数据资源整合
        6.5.2 传统资源下倾
        6.5.3 智慧资源赋能
    6.6 法治支撑:做到规范治理
        6.6.1 推进完善相关立法
        6.6.2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6.3 强化社区法治服务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社区警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大数据
        2.1.2 智慧警务
        2.1.3 社区警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流程再造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基层社区警务的特定要求与具体困境
    3.1 基层社区警务的特定要求
    3.2 基层社区警务的具体困境
        3.2.1 警务任务与警力配比严重失衡
        3.2.2 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务资源现象严重
        3.2.3 研判预警能力与新型犯罪增速不相匹配
        3.2.4 社区民警大数据应用能力偏弱
第四章 数据驱动与社区警务工作:优势与难题
    4.1 数据驱动提升社区警务效能
        4.1.1 大数据为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新视角
        4.1.2 大数据为社区治安防控创设了新手段
        4.1.3 大数据成为打击破案新增长点
        4.1.4 大数据为服务社区指明了新方向
    4.2 大数据背景下社区警务工作难题
        4.2.1 数据体量庞大与数据共享困难的矛盾
        4.2.2 全面挖掘数据潜力和大数据安全的矛盾
        4.2.3 新型犯罪增多与防范手段滞后的矛盾
        4.2.4 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供给失衡的矛盾
第五章 国内外社区警务创新先进经验借鉴
    5.1 数据驱动的美国社区警务
        5.1.1 COPS办公室以资金与信息推动社区警务
        5.1.2 美国社区警务的循数管理
    5.2 大数据推进社区警务优化转型——上海浦东模式
        5.2.1 明确大数据系统服务实战定位,开发服务基层的大数据应用
        5.2.2 是科学整合数据,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融汇
        5.2.3 大力开展应用技能培训,提升社区民警的大数据素养和应用能力
        5.2.4 合理制定配套管理措施
第六章 大数据驱动与社区警务创新:方向与举措
    6.1 优化顶层设计,形成社区警务新生态
        6.1.1 构建数据融合汇聚新生态
        6.1.2 构建社区民警人才队伍建设新生态
        6.1.3 构建社区警务可持续发展机制
    6.2 挖掘数据潜力,实现社区治安管理模式变革
        6.2.1 发挥大数据在治安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6.2.2 挖掘数据潜力,开拓社区警务预测模式
    6.3 整合数据资源,创新社区治安防控模式
        6.3.1 充分利用智慧社区自建数据资源,再造社区治安防范的流程
        6.3.2 全方位整合社会数据,有效补充社区治安防控的手段,实现治安防控从小数据到大数据过度
        6.3.3 转变社区警务工作的理念,主动将大数据思想融入社区治安防范
    6.4 强化数据驱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
        6.4.1 大数据驱动公安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变革:从单一走向多元
        6.4.2 大数据驱动公安社区服务供给内容的变革:从粗放走向精细
        6.4.3 大数据驱动公安社区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从分散走向协同
        6.4.4 大数据驱动公安社区服务供给质量的变革:从低效走向高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派出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使用的研究方法
        1.3.3 创新与不足
2 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相关概念界定及联系
    2.1 社区警务
    2.2 城市基层派出所
    2.3 社区民警
    2.4 警民合作
    2.5 社区警务与警民合作之间的联系
        2.5.1 加强警民合作是社区警务的实质要求
        2.5.2 社区警务是警民合作的有效载体
3 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理论基础
    3.1 社会契约论
    3.2 破窗效应理论
    3.3 问题导向理论
    3.4 公共治理理论
4 H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现状
    4.1 H派出所社区警务概况
        4.1.1 辖区概况
        4.1.2 警力资源配置状况
    4.2 社区民警主要工作内容
    4.3 H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取得的成效
        4.3.1 整合党建资源,实现警民共治
        4.3.2 “百万警进千万家”的暖心之举
        4.3.3 谈知心话,解父女结
        4.3.4 警民合作,共防疫情
5 H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存在的问题
    5.1 部分社区民警素质偏低,缺乏服务精神
    5.2 人员队伍力量薄弱,无法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5.3 民众参与度不高
    5.4 社会媒介的误导
6 H派出所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1 社区民警方面
        6.1.1 少数民警的合作意识观念淡化,认识不足
        6.1.2 社区民警服务为先的理念不强
        6.1.3 警力缺口制约警民合作
        6.1.4 警民合作渠道不畅通
    6.2 群众方面
        6.2.1 部分民众法治观念存在偏差
        6.2.2 部分民众对警察的期望过高
        6.2.3 民众缺乏社会责任感
        6.2.4 对执法工作尤其是执法程序不理解
        6.2.5 社区民众“主人翁”意识不强
    6.3 社会其他方面
        6.3.1 新闻宣传出现偏差,负面消息较多
        6.3.2 社会矛盾的增加影响警民合作
7 国内外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7.1 国外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经验借鉴
        7.1.1 美国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
        7.1.2 英国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
    7.2 国内社区警务中警民合作的经验借鉴
        7.2.1 浙江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
        7.2.2 北京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
    7.3 主要启示
        7.3.1 重视民力,警民合作
        7.3.2 打防结合,以防为主
        7.3.3 立足社区,长远规划
        7.3.4 建立亲民关系,实现社区自治
        7.3.5 要善于利用各类社区资源
        7.3.6 加强与传媒的合作
8 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8.1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8.1.1 完善队伍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
        8.1.2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8.1.3 规范执法执纪行为,严格执法办案
    8.2 深刻认识警民合作,提升民众满意度
        8.2.1 组织群众积极参与警务工作
        8.2.2 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
        8.2.3 建立信任机制
    8.3 做好媒体宣传工作,营造合作氛围
        8.3.1 整合社区资源,加大宣传教育
        8.3.2 主动加强与媒体的经常接触
        8.3.3 大力推行警务公开
    8.4 拓宽警民合作方式,实现共建机制
        8.4.1 社区民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8.4.2 通过送服务,拉近警民距离
        8.4.3 搭建良性互动平台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社会治理视角下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理论基础
        2.研究方法
    (四)主要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郑州市高新区基本情况
        1.郑州市高新区区情
        2.郑州市高新区社区警务室基本情况
    (二)郑州市高新区社区警务建设现状
        1.制定社区民警专职化制度
        2.实行警务工作站网格化管理
        3.社区警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4.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警务工作日益多元化
        5.群众参与社区警务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警务室设置数量不够,警力配备不足
        2.社区民警和网格辅警工作积极性不高
        3.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
三、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足,社区警务室建立机制不健全
    (二)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社区警务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
    (四)群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警务信任度不高
四、国内外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借鉴
    (一)国内主要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借鉴
        1.东莞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
        2.湖南常德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
        3.浙江省诸暨市枫桥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枫桥经验)经验
        4.国内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启示
    (二)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借鉴
        1.新加坡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
        2.美国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
        3.英国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经验
        4.国外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启示
五、推进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建立社区警务室
    (二)提高社区警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社区警务考核评价机制
    (四)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社区警务室
    (五)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互联网+社区警务”
    (六)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警务的积极性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现状探索及治理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村警务概述
        2.1.1 农村警务内涵
        2.1.2 农村警务特征
    2.2 基层警务研究的相关理论
        2.2.1 社会契约论
        2.2.2 社会治理理论
        2.2.3 警察公共关系理论
        2.2.4 无增长改善理论
第三章 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现状
    3.1 乐清市农村发展现状
    3.2 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建设现状
    3.3 乐清市基层警务服务采取的管理措施
        3.3.1 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
        3.3.2 推行社区品牌警务室的建设
        3.3.3 推行“以外管外”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方式
        3.3.4 推行“警调衔接”机制建设
        3.3.5 规范农村社区警务室的资料台帐,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3.4 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服务取得的成效
        3.4.1 警务宣传工作措施有力
        3.4.2 加强群防群治防控,群众安全感增强
        3.4.3 密切警民关系,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提高
第四章 乐清市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乐清市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社区警务的理念没有被完全接受
        4.1.2 警务前移不够
        4.1.3 农村社区治安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4.1.4 社区民警下社区开展工作的时间有限
        4.1.5 社区民警的社区工作能力不强
    4.2 乐清市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基层领导和民警对农村社区警务工作认识不到位
        4.2.2 派出所任务重、工作量大、警力配备不足
        4.2.3 社区警务工作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4.2.4 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4.2.5 农村社区民警队伍总体综合素质不高
第五章 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能力提升策略
    5.1 树立正确的社区警务理念
        5.1.1 树立警务建设基本原则
        5.1.2 确立“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
        5.1.3 强化社区警务理念的宣传工作
    5.2 完善警务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5.2.1 改革组织架构
        5.2.2 充实群防群治队伍
        5.2.3 坚持教育常态化,完善培养机制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5.3.1 完善目标激励机制
        5.3.2 农村社区民警绩效考核的具体办法
    5.4 完善社区警务建设保障机制
        5.4.1 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人力保障
        5.4.2 争取多方支持,完善经费保障
        5.4.3 加强权责建设,完善福利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农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以浙江省余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实地研究法
    1.3 概念的界定
        1.3.1 社区
        1.3.2 犯罪预防
        1.3.3 社区犯罪预防
    1.4 理论视角:社会资本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犯罪预防理论及模式研究
        2.1.1 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及模式研究
        2.1.2 国内犯罪预防理论及模式研究
    2.2 国外社区犯罪预防的实践经验
        2.2.1 美国的经验
        2.2.2 英国的经验
        2.2.3 日本的经验
3 余村概况:“绿水青山”中的平安社区
    3.1 余村的自然地理环境
    3.2 余村的人文地理环境
    3.3 余村发展升华之路: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3.4 选取余村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4 集体经济:余村社区犯罪预防的动力源泉
    4.1 新形势下余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4.2 余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4.2.1 余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方案
        4.2.2 余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
    4.3 新型集体经济模式与社区犯罪预防
        4.3.1 余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注重社会公平
        4.3.2 余村新型集体经济模式保障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
    4.4 小结
5 乡土文化:余村社区犯罪预防的内在约束
    5.1 乡土社会的秩序困境
    5.2 余村乡土文化价值重建的创新举措
        5.2.1 传承孝德文化,形成和睦民风、家风
        5.2.2 发挥新乡贤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
        5.2.3 健全村规民约,培育自治文化
    5.3 余村乡土文化与社区犯罪预防
        5.3.1 余村乡土文化: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
        5.3.2 余村乡土文化:一种非正式制度性的社会规范
    5.4 小结
6 人民调解:余村社区犯罪预防的社会支持
    6.1 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现实考量与困境
    6.2 余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创新举措
        6.2.1 广泛参与,以自治为依托
        6.2.2 机制健全,以法治为保障
        6.2.3 崇德润人,以德治为支撑
    6.3 余村人民调解与社区犯罪预防
        6.3.1 余村人民调解:社区矛盾纠纷防范预警机制
        6.3.2 余村人民调解:社区矛盾纠纷的全方位覆盖
    6.4 小结
7 “家园卫士”:余村社区犯罪预防的警民合作
    7.1 社区警务的诞生与理念价值
        7.1.1 社区警务诞生的理论依据与社会背景
        7.1.2 社区警务蕴含的理念价值
    7.2 余村网格化管理与社区警务的新探索
        7.2.1 科学设置网格,合理配置网格人员
        7.2.2 创新网格驻警模式,实施“家园卫士”工程
        7.2.3 丰富社区警务工作内容,发挥社区民众力量
    7.3 余村社区警务与社区犯罪预防
        7.3.1 余村社区警务:群众矛盾纠纷解决的权威力量
        7.3.2 余村社区警务:预防为主、重在治本的警务战略
    7.4 小结
8 结语:一种源于社会资本的农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余村村干部成员访谈提纲
附录 2. 余村社区警务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 3. 余村村民访谈提纲
在学研究成果
    一、 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二、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宝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社区警务相关研究
        1.2.2 国内社区警务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社区警务简要述评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社区警务
    2.2 社区警务的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社会控制论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3 上海市社区警务构建的发展历程与模式分析
    3.1 上海市社区警务构建的发展历程
        3.1.1 社区警务构建的初始阶段
        3.1.2 社区警务构建的完善阶段
        3.1.3 社区警务构建的革新阶段
        3.1.4 社区警务构建的全新阶段
    3.2 上海市社区警务模式分析
        3.2.1 主体架构
        3.2.2 运行机制
        3.2.3 工作手段
4 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宝山区为例
    4.1 基本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人口情况
        4.1.3 经济情况
    4.2 宝山区社区警务建设现状
        4.2.1 警务室网络全覆盖,促进警务信息提升
        4.2.2 以警务建设为载体,构建社区安全网络
        4.2.3 整合社会组织力量,开展社区自治工作
        4.2.4 落实社区警务建设,治安警情总量下降
        4.2.5 以社区走访为依托,密切警民之间联系
        4.2.6 科学布置辅警队伍,严厉打击高发犯罪
    4.3 宝山区社区警务建设自身存在的问题
        4.3.1 街面巡防仍然沿用传统手段
        4.3.2 社会组织协同力量参与不够
        4.3.3 各类信息资源难以有效融合
        4.3.4 社区警务科技设备使用率低
        4.3.5 社区警务建设认知程度较低
    4.4 宝山区社区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4.1 社区警务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4.4.2 相关制度及运行机制未健全
        4.4.3 各职能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
        4.4.4 警务科技设备更新频操作繁
        4.4.5 公安机关社区警务观念滞后
5 国外发达城市社区警务的经验与启示
    5.1 芝加哥市社区警务的启示——行政权转移模式
        5.1.1 模式目标
        5.1.2 主要做法
    5.2 墨尔本市社区警务的启示——“邻里联防”协作模式
        5.2.1 运行模式
        5.2.2 模式特点
        5.2.3 未来展望
    5.3 东京市社区警务的启示——“交番”模式
        5.3.1 “交番”模式
        5.3.2 “交番”的特点
    5.4 国外社区警务经验的启示
        5.4.1 社区警务社会化的前提是警察行政权转移
        5.4.2 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的整合、沟通与协调
        5.4.3 重视社区自主性与能力培养
6 完善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的相关策略
    6.1 加大社区警务基础投入,科学制定增长计划
        6.1.1 加大资金投入
        6.1.2 加大技术投入
    6.2 完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6.2.1 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意识
        6.2.2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警务建设
        6.2.3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建设扶持
    6.3 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设备效能
        6.3.1 建立综治信息化工作平台
        6.3.2 丰富共享信息手段
        6.3.3 加强警务工作信息化
    6.4 改变公安机关固有理念,完善警务体制改革
        6.4.1 深入贯彻以服务和预防为导向的社区警务理念
        6.4.2 合理规划社区,科学配置警力
        6.4.3 提升社区警务能力,改进培训制度
        6.4.4 建立“四项机制”,进一步完善警务保障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区警务
        (二)社会治理能力
        (三)警务机制
    二、理论依据
        (一)社会治理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
    一、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的状况
        (一)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行政划分
        (二)潍坊高新区社区民警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的成效
        (一)社区警务基础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二)建立了基础性日常管理制度
        (三)初步确立了社区警务的建设思路
第四章 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内容
        (一)调查的目标对象
        (二)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针对社区居民对社区警务情况的调查
        (三)针对社区民警的调查
    三、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的理念认识不足
        (二)社区主体参与度不高
        (三)社区民警的服务问题
        (四)警务机制的保障不足
    四、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区警务思想理念滞后
        (二)社区主体与社区民警缺乏合作
        (三)社区主体与社区民警能力不足
        (四)队伍建设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第五章 优化社区警务发展机制的对策
    一、强化社区警务建设的思想理念
        (一)提高社区居民的认识理念
        (二)提高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
        (三)转变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理念
    二、建立多元化参与社区管理的警务机制
        (一)构建多样化共同管理组织体系
        (二)提升社区警务参与主体的参与度
        (三)搭建社区警务主体交流合作平台
    三、加强社区民警及主体的培训
        (一)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培训
        (二)社区民警的自身素质培训
        (三)社区民警的业务能力培训
    四、健全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社区警务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社区警务协调机制建设
        (三)建立社区警务宣传引导机制
        (四)加强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背景
        1.1.1 社区警务的由来
        1.1.2 社区警务建设对传统警务建设的突破
        1.1.3 社区警务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1.2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义
        1.2.1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理论意义
        1.2.2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社区警务建设发展历程与成效
    2.1 社区警务建设探索阶段及成效
        2.1.1 探索阶段
        2.1.2 探索阶段的成效
    2.2 正式进入社区警务建设发展时期及成效
        2.2.1 正式进入社区警务建设发展时期
        2.2.2 正式进入社区警务建设发展时期成效
    2.3 社区警务建设在社区和农村全面实施阶段及成效
        2.3.1 全面实施阶段
        2.3.2 全面实施阶段成效
第三章 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目前社区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群体社区警务建设理念陈旧
        3.1.1 社区警务建设理念尚未深入群众心中
        3.1.2 部分社区民警“服务群众”理念淡薄
        3.1.3 社区民警创新意识匮乏
    3.2 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3.2.1 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
        3.2.2 缺乏健全的物质保障
        3.2.3 缺乏完善的警力保障
    3.3 考核机制落后
        3.3.1 考核指标因循守旧,机械僵化
        3.3.2 绩效考核指标系统性不强
        3.3.3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不佳
第四章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建议
    4.1 转变社区警务建设理念
        4.1.1 强化“社区治理,人人有责”理念
        4.1.2 深化“服务群众,从我做起”理念
        4.1.3 明确“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理念
    4.2 健全警务保障机制
        4.2.1 健全必要的法律保障机制
        4.2.2 完善物质保障机制
        4.2.3 完善警力保障机制
    4.3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4.3.1 绩效考核指标要与时俱进
        4.3.2 增强绩效考核指标系统性
        4.3.3 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4.4 创新社区警务方式方法
        4.4.1 全力推进大数据实现社区警务建设的高效整合
        4.4.2 打造智慧社区
        4.4.3 推进掌上警务室
        4.4.4 实现2+1+N社区警务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社区改革与社区警务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东莞市D区社区警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千.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社区警务治理共同体研究 ——以济南市为例[D]. 崔明超. 山东大学, 2020(09)
  • [3]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社区警务创新研究[D]. 张伟泽.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城市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中的警民合作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派出所为例[D]. 菅晓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社会治理视角下郑州市高新区城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D]. 宁晓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乐清市农村基层警务现状探索及治理能力提升研究[D]. 胡武进.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7]我国农村社区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以浙江省余村为例[D]. 卜俊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8]上海市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宝山区为例[D]. 刘寅. 东华大学, 2020(01)
  • [9]潍坊高新区社区警务工作提升研究[D]. 刘鹏.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研究 ——以太原市公安局S分局为例[D]. 张敏. 山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社区改革和社区警务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