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

用于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

一、面向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祁昌平[1](2011)在《浅析弹性分组环技术》文中提出本文对弹性分组环的概念、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弹性分组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给出简要总结。

王姣侠[2](2009)在《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可靠、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成为煤炭行业的迫切需求。而目前的企业城域网组网技术如SDH、以太网等呈现出了技术复杂、服务质量低、可靠性差、带宽管理能力弱等缺点,弹性分组环技术融合了以太网和SDH技术的优点,并具有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环路带宽共享、公平分配、故障自愈等技术优势,为煤炭企业的数据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首次提出用RPR技术来构建煤炭企业网。首先从煤炭企业的网络现状、业务发展情况出发,研究和分析了RPR技术原理;归纳了RPR技术构建企业网的三种方案,研究和提出了最适合煤炭企业的方案;运用RPR技术设计了RPR传输加集中式路由的企业网及多业务运转和独立专用网的解决方案;并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平煤集团)企业网为例,实现了煤炭企业多业务应用、带宽管理、50ms环保护、独立专用网通道、强大路由等煤炭企业网构建,满足了煤炭企业对企业网的业务和功能需求。经过测试,验证了本方案在平顶山煤业集团企业网中的成功应用,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能力,较强的传输能力、路由能力和可靠性,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稳定、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为煤炭企业的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RPR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不过本论文只是对RPR的一种组网方案进行了研究,要想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RPR,还需对其他的组网方案及实现进行研究。相信随着RPR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前进和相关产品的不断完善,RPR技术在煤炭行业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李熙[3](2009)在《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域传输网是可覆盖城市及郊区范围的提供丰富业务和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一个通用的传输平台。随着对业务种类和带宽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城域传输网必须要灵活可靠、具有大容量和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多协议和多业务、有灵活的电路调度和业务管理能力,具有向下一代智能光网络演进的能力。目前贵阳移动城域传送网是SDH环网,建设规模上小,对综合业务承载能力有限,不能够灵活、快速地进行网络扩容和开展新业务,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移动业务和网络建设的需求,有必要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改造,以提高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络的生存性。首先,从城域传输网面临的挑战入手,探讨了代表着当前光传送网技术发展主方向的智能光网络ASON技术和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对在城域传输网中如何应用MSTP和ASON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在部署新一代城域传输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分析确定应对3G的城域传输网的解决方案:最佳方案采用MSTP多业传送平台组网。随着传输网络的进一步发展,MSTP平台可以与智能光网络紧密结合,今后通过对网络软件平台的智能化改造,MSTP平台将具备更多的智能特性,会对3G传送网提供更多的支撑,为各地区未来的3G规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对移动城域传输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移动城域传输网内目前所承载和未来将要承载的主要业务及其传输需求特性,提出了移动本地传输网分层建设的原则,并对各层所应采取的组网方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以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工程项目为例,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华为Metro和OSN设备的以城域网关键技术“MSTP+ASON”为基础的城域传输网组网方案。针对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对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的现状分析、对承载的业务进行预测,确保改造后的城域网各层的容量能够满足贵阳移动今后的发展需要。从向下一代智能光网络演进的角度出发,根据业务的需求,合理地进行技术选型和设备选型,合理地确定各层的保护方式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提出改造后的总体设计方案-在骨干层采用SDH+ASON的混合组网,具有智能特性,在汇聚层和接入层采用MSTP组网,具有MSTP多业务接入能力,系统的主流网络结构——mesh环网+10G环网+2.5G环网+622M/155M环或链。环网采用复用段保护或通道保护。

赵永辉[4](2009)在《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现代通信技术需要与其进行不断融和发展。而传统的SDH (同步数字传输体系)光传输系统主要承载的是话音业务,现在IP数据业务高速增长而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阶段的传输网已经不能满足多种业务发展的传输需求,而建设宽带城域网成为传统传输网与IP网络融合发展的网络建设新方向。建成一张需要同时传送话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的城域网,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充分根据具体业务特点、接入用户需求、现阶段使用的网络设备类型和网络结构,采用最为先进的组网技术和有效的网络结构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业务需求。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是在继承现有SDH网络投资基础上,在技术上确定了向未来光网络的演进方式,可以承载现阶段发展的各种业务,满足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该技术的实现是在现有SDH网络完成网络升级和改进,使之能满足在未来几年内数据业务对城域网的需求的同时,符合降低网络建设、运行和后期维护的成本。本文论述了城域网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对城域网建设的几种主流技术的对比,提出用MSTP技术进行城域传输网工程建设。文中首先介绍了MSTP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其次分别对MSTP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如基于SDH的以太网映射、时钟同步技术、智能交叉技术和数据封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从MSTP设备特点和组网类型的应用分析出发,结合驻马店移动城域传输网的需求及现有网络特点,制定了驻马店市城域网的具体建设方案。通过对驻马店市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具体的典型业务应用实例分析,包括MSTP设备安装、升级和测试研究,阐述了利用MSTP技术进行城域传输网建设的优点。最后,MSTP技术在驻马店移动城域网建设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当前城域网的建设。

陈延利,周元德[5](2009)在《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文中认为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结合以太网技术和SDH技术所带来的组合优势,适合于城域网的组网。文章介绍了RPR的网络体系结构、MAC层机制,分析了RPR的技术特点,用实例说明了RPR技术在校园城域网中的优势。

熊志新[6](2009)在《基于RPR高生存性网络的约束路由算法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光纤传送带宽日益增大,网络容量也越来越大,其服务也日益丰富,这势必导致网络发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高速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尽快恢复通信服务,尽量减少故障造成的通信中断和因此造成的损失,提高网络生存性。弹性分组环(RPR)是一个由IEEE标准化的基于环网拓扑的新一代城域光传送技术。它融合了以太网的经济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同时吸收了SDH环网的50ms快速保护的优点,并解决了业务分类和资源预留等QoS保证问题,目标是在不降低网络性能和可靠的前提下提供更加经济的城域网解决方案。但是IEEE802.17标准化的RPR只支持单环网络结构,这就使得网络生存性不高并且资源利用率低下。因此有人就提出了一种环环相切、多环互联的RPR高生存性网络,该网络使节点的通路由原来的2条变成4条,从而使网络生存性大大增强。本文首先介绍了RPR的几个关键技术,对其数据通道进行模块划分。然后介绍了RPR高生存性网络,分析了这种高生存性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引进了约束路由算法,介绍了约束路由的概念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约束路由算法进行分析,然后针对RPR这种高生存性网络,提出了一种以跨环次数和跳数为约束条件的最短路径的路由选择算法。最后,本文通过用OPNET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在设计了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基础上,得出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时延方面有一定优越性,为高生存性网络的进一步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颜莉萍[7](2007)在《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融合了以太网的经济性、灵活性以及SDH的可靠性以及对服务质量严格保障等特点,能在光环网上优化数据业务传输的同时有效支持实时业务,是一种全新的下一代城域网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RPR MAC控制协议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公平性算法及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研究与改进,设计实现了具有国内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MXRPR01-7,该集成电路的设计对我国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的成果和结论有:1.深入研究分析协议中定义的公平性算法,针对其在带宽分配算法中存在的缺陷、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以及绕回保护倒换下算法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公平性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都表明,该算法解决了现有算法中上述缺陷,性能稳定,硬件实现代价小。2.弹性分组环协议中所定义源路由保护倒换倒换速度慢,丢包率高;绕回保护倒换非最佳路由,带宽利用率低;此外,弹性分组环协议视所有的链路故障均为双向链路故障,导致单向链路故障时环路具有不必要的链路带宽损失;针对这些问题,在深入研究分析弹性分组环两种智能保护倒换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智能保护倒换方案,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高速、低丢包率、高带宽利用率的智能保护倒换,且在单向链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最大的环路带宽利用率。3.在深入分析研究弹性分组环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的最终电路设计方案,并对一些关键模块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完成了芯片的最终电路设计;利用多机通讯原理设计并实现了芯片的软件验证系统,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模块在FPGA系统验证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站点、大容量信号的实时监测问题;提出芯片样片测试方案,设计了样片测试系统;完成了芯片的系统级功能仿真、综合、后仿真、功能测试矢量生成和样片测试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RPR MAC专用芯片MXRPR01-7,填补了国内空白。

单丹[8](2007)在《基于弹性分组环网络公平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IEEE802.17工作组制定的弹性分组环(RPR)标准是一种应用于城域骨干网的新的拓扑技术。制定这一标准的目的是实现较高的带宽利用率、理想的空间重用和公平的带宽分配。目前,弹性分组环技术还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的兴趣,其中关键技术之一是能够设计一种带宽公平分配算法来实现上述目标。本文针对弹性分组环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论文首先介绍了弹性分组环的分层参考模型、环结构及操作、MAC实体结构及帧结构,并对其拓扑发现机制、保护倒换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次,深入的讨论了弹性分组环网络的带宽公平分配算法,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公平算法,并对两种模式的运作机制给与了具体的分析和性能比较。同时,研究了公平参考模型RIAS的数学模型定义,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能满足RPR协议要求的新的公平算法,并通过仿真对其性能进行了检验。本文首次将二分法引入到公平算法的设计中来,二分法是有限集合中收敛速度最快的方法,算法简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小。公平算法采用二分法的思想,通过对公平速率的逐次逼近来实现带宽的动态分配,更适用于分布式的网络环境,收敛速度更快。此算法在网络链路上以IA流(入口汇聚流)间的公平为目标,保证了环网带宽分配的公平性。本文设计并建立了弹性分组环网络的节点模型、进程模型、链路模型、网络模型等,并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模型的功能。通过网络仿真模型对草案中算法和新的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和性能验证。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草案中的算法在非平衡流环境下,使带宽产生持续和永久性振荡。而采用基于二分法的带宽分配算法,在触发公平算法后,环路带宽将迅速收敛到公平值,避免了持续和永久性振荡。同时,环路中每个节点都将分配到接近理想的公平带宽,整个环路在实现公平性的同时,能够得到最大的空间重用。

宋玮[9](2007)在《弹性分组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型的城域网传输技术。它吸收了千兆以太网的经济性和SDH的可靠性,采用由分组交换节点组成的反向双环结构,将数据、话音、图像业务合一,并解决了QoS、业务分类、环路保护等问题。在具备了千兆以太网低价易用特点的同时帧封装比PoS更简单灵活,并具有空间复用机制和50ms环自愈保护特性。虽然内嵌RPR的MSTP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宽带城域网方案,但MSTP只是在SDH电路层上增加了附加层,这决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过渡技术,而且不能发挥RPR的全部特性。而纯RPR集SDH光纤环网的可靠性,G比特以太网的高效性以及IP技术的智能性于一体,不仅在城域网,而且在各种数据专网中都有非常出色的性能体现,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为了对纯的RPR协议进行技术实现,本文就IEEE802.17弹性分组环(RPR)协议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首先全面的介绍了RPR的背景知识,协议模型及主要关键技术。然后将RPR节点按其内部不同的功能进行了细分,把弹性分组环MAC层划分为环路选择,拓扑发现与保护,公平,本地流量缓存与速率控制,发送和接收等几个小模块,并详细的设计各个模块的内部功能流程,并系统地对MAC层各个模块之间通信的数据接口进行了定义。而后本文对在节点运作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的环路选择和拓扑发现进行了具体模块的设计并用VHDL语言实现其主要功能,并分析了仿真结果。

叶振[10](2006)在《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的飞速发展,对城域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域网需要承载更多的业务种类,转接更多的业务调度、更大的也流量变化。业务类型的变化对应网络的变化,对城域传输网络有更高的要求。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后文简称RPR)是一项新兴的城域网二层接入标准。它集合以太网的高效性和SDH/SONET的可靠性于其一身,以分组网络为基础,是新一代城域网组网的发展趋势,可用以平稳地向光网络过渡。并具有强壮和高效特点的技术。该技术综合了广泛的性能监视、主动的网络恢复以及灵活的调度能力。弹性分组环网络能够承载多种业务,包括对抖动和时延敏感的如话音和视频流量、以太网和IP业务等。弹性分组环将SONET/SDI和以太网中的优点集成到了一层中,从而最佳地适应了传输各种业务。 利用参加某通讯公司的预研项目,利用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及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完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的几个重要功能和相关研究。利用C语言完成了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拓扑、保护倒换功能。并且对相关公平算法进行了研究、对比与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析当前国内外弹性分组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以及RPR的发展历程。 2.深入分析IEEE802.17 RPR协议的的相关知识和RPR的体系结构。 3.分析研究RPR环的拓扑协议和实现机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程序设计

二、面向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弹性分组环介绍
2、弹性分组环结构
3、弹性分组环工作原理
4、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
5、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
    5.1 点到点协议
    5.2 空间复用
    5.3 分级服务
    5.4 环路保护
    5.5 公平技术
    5.6 故障自愈
总结

(2)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1.3 本文工作
第二章 RPR技术原理
    2.1 RPR标准进程
    2.2 RPR技术特点
    2.3 RPR城域网组网特点
    2.4 RPR产品及技术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大型煤炭企业传输网需求分析及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煤炭企业信息网特点
        3.1.2 功能需求
        3.1.3 业务需求
    3.2 方案设计
        3.2.1 RPR传输+集中式路由的整体架构设计
        3.2.2 RPR传输层设计
        3.2.3 集中式路由层设计
        3.2.4 多业务部署平台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RPR的平煤集团企业传输网的实现
    4.1 平煤信息网络现状
    4.2 RPR传输层的实现
    4.3 集中式路由层的实现
    4.4 平煤集团多业务部署
        4.4.1 财务管理系统
        4.4.2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4.4.3 企业网站业务
        4.4.4 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
        4.4.5 视频应用
        4.4.6 医疗保险系统
        4.4.7 IP电话
        4.4.8 宽带因特网接入服务
    4.5 小结
第五章 测试及运行效果
    5.1 测试
    5.2 测试结论
    5.3 业务应用效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城域传输网技术现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任务
    1.4 本文工作安排
2 城域传输网的技术选择
    2.1 城域传输网面临的挑战
    2.2 城域传输网的关键技术
        2.2.1 MSTP技术
        2.2.2 智能光网络技术
    2.3 城域传输网技术应用
        2.3.1 MSTP技术的应用
        2.3.2 ASON技术的应用
    2.4 部署新一代城域光传输网需要注意的问题
        2.4.1 引入MSTP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4.2 引入ASON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面向3G的传输解决方案探讨
    3.1 3G的概念
    3.2 3G主流标准简介及其比较
        3.2.1 CDMA2000技术简介
        3.2.2 WCDMA技术简介
        3.2.3 TD-SCDMA技术简介
    3.3 3G的网络结构
    3.4 3G传输网关注的接口类型分析
    3.5 面向3G的传输解决方案
    3.6 本章小结
4 移动城域传输网的组网研究
    4.1 移动城域传输网的定义、所承载的业务和分层结构
    4.2 移动城域传输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4.2.1 基站传输电路需求分析
        4.2.2 局间传输电路需求分析
    4.3 移动城域传输网的网络组织方案
        4.3.1 移动城域传输网核心层的特点和组网方案
        4.3.2 移动城域传输网汇聚层的特点和组网方案
        4.3.3 移动城域传输网接入层的特点和组网方案
    4.4 不同基站分布类型所对应的不同组网模式
    4.5 3G基站传输组网方案
    4.6 本章小结
5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设计
    5.1 工程项目背景及概况
    5.2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建设原则、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
        5.2.1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的改造建设原则
        5.2.2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5.2.3 贵阳移动城域传送网发展目标
    5.3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现状分析
        5.3.1 骨干层现状分析
        5.3.2 汇聚层现状分析
        5.3.3 接入层现状分析
    5.4 贵阳移动城域网承载业务分析及预测
        5.4.1 贵阳移动城域网承载业务分析
        5.4.2 贵阳移动城域网承载业务预测
    5.5 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总体方案设计
        5.5.1 技术类型分析
        5.5.2 技术选型
        5.5.3 设备选型
        5.5.4 网络组织结构设计
    5.6 辅助系统设计
    5.7 应用效果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网的定位
    1.2 城域网的当前技术
        1.2.1 城域网WDM 粗波分技术
        1.2.2 RPR 弹性分组环技术
        1.2.3 MSTP 技术及其发展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MSTP 技术
    2.1 MSTP 的概念
    2.2 MSTP 的技术框架
    2.3 VC 级联和虚级联技术
    2.4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2.5 MSTP 设备的时钟同步技术
        2.5.1 时钟同步技术概述
    2.6 交叉连接技术
        2.6.1 交叉连接技术原理
        2.6.2 MSTP 和 ASON 的结合
    2.7 MSTP 技术融合和对数据业务的支持
        2.7.1 对以太网的支持
        2.7.2 数据的封装方式
        2.7.3 RPR 技术
        2.7.4 融合 RPR 和 MPLS 技术的 MSTP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TP 的设备特点和应用分析
    3.1 MSTP 设备与现有网络的承接关系
    3.2 MSTP 设备特点
    3.3 MSTP 组网方式
    3.4 MSTP 设备作为网元的类型
    3.5 MSTP 在数据业务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TP 在驻马店移动城域网中的工程设计
    4.1 工程概况
        4.1.1 驻马店移动网络资源状况
        4.1.2 驻马店移动传输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工程设计和建设
        4.2.1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的建网设计和业务对象
        4.2.2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
        4.2.3 城域网建网方案
        4.2.4 城域网网络组织设计
        4.2.5 汇聚环内通路组织设计
        4.2.6 驻马店城域网网络保护设计
    4.3 驻马店城域网MSTP 设备和数据以太网板卡特点
    4.4 驻马店移动城域网中运用MSTP 技术开展业务接入典型设计
    4.5 MSTP 的工程技术测试和性能指标
        4.5.1 基本功能测试和抖动性能指标
        4.5.2 数据测试和以太网性能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弹性分组环产生的背景及标准化
2 弹性分组环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新型MAC层机制
    2.1 RPR帧结构
    2.2 新型MAC层机制
        2.2.1 环网和MAC架构
        2.2.2 MAC帧结构
        2.2.3 MAC数据通道功能
        2.2.4 单一队列[4]
        2.2.5 双队列[5]
        2.2.5. 1
        2..2.5.2
        2.2.5. 3
        2.2.5. 4
        2.2.5. 5 STQ中的帧
3 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
    3.1 统计空间复用技术:
    3.2 拓扑的自动识别技术:
    3.3 多等级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机制:
    3.4 带宽分配全局公平性:
    3.5 快速扩展技术:
4 应用分析
5 结束语

(6)基于RPR高生存性网络的约束路由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RPR发展进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弹性分组环技术分析
    2.1 弹性分组环几个关键技术
        2.1.1 弹性分组环协议参考模型
        2.1.2 环路结构
        2.1.3 复用特性
        2.1.4 服务等级
        2.1.5 公平算法
        2.1.6 拓扑发现
        2.1.7 环网保护
    2.2 MAC数据通道
        2.2.1 CRC校验模块
        2.2.2 接收模块
        2.2.3 转发队列模块
        2.2.4 同步模块
        2.2.5 速率控制模块
        2.2.6 发送模块
    2.3 RPR帧结构
        2.3.1 数据帧格式
        2.3.2 控制帧格式
        2.3.3 公平帧格式
        2.3.4 空闲帧格式
    2.4 RPR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2.4.1 RPR与SDH技术的比较
        2.4.2 RPR与千兆以太网的比较
        2.4.3 RPR与POS技术的比较
        2.4.4 RPR与DPT技术的比较
    2.5 RPR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2.5.1 内嵌RPR的MSTP的架构
        2.5.2 内嵌RPR的MSTP的环及实现机制
第三章 RPR的高生存性网络的实现
    3.1 RPR高生存性网络的设计
    3.2 扩展帧的定义
    3.3 数据传输的实现
第四章 约束路由算法的研究
    4.1 约束路由概述
    4.2 约束路由分类
        4.2.1 QoS路由
        4.2.2 策略路由
    4.3 现有约束路由算法
第五章 实现高生存性网络的约束路由算法研究
    5.1 基于高生存性网络的约束路由算法选择
    5.2 基于跨环次数和跳数为约束条件的路由算法
        5.2.1 算法的提出
        5.2.2 算法的实现
第六章 网络仿真与实现
    6.1 OPNET网络仿真软件介绍
    6.2 网络仿真实现
        6.2.1 网络模型设计
        6.2.2 帧结构模型设计
        6.2.3 节点模型设计
        6.2.4 进程模型的设计
    6.3 仿真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7)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
        1.1.1 城域网的起源和发展
        1.1.2 城域网的特征
    1.2 现有的一些城域网技术
        1.2.1 基于SDH 的MSTP 技术
        1.2.2 城域以太网技术
        1.2.3 WDM 技术
    1.3 弹性分组环技术
        1.3.1 弹性分组环技术的提出
        1.3.2 协议分层和拓扑结构
        1.3.3 帧格式
        1.3.4 业务类型
        1.3.5 分组交换结构
        1.3.6 MAC 队列结构
        1.3.7 弹性分组环MAC 关键技术
        1.3.8 弹性分组环特点总结
    1.4 弹性分组环技术发展历程
        1.4.1 弹性分组环标准化进程
        1.4.2 弹性分组环产业化进程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贡献
第2章 弹性分组环MAC 公平性研究
    2.1 RPR 公平性算法介绍
        2.1.1 RPR 公平性评价准则
        2.1.2 RPR 公平性算法工作机理
        2.1.3 RPR 公平性算法实现
    2.2 RPR 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2.2.1 非平衡流下算法的局限性
        2.2.2 绕回保护倒换时公平性算法的问题
    2.3 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改进公平性算法(LEMFR 算法)
        2.3.1 非平衡流下速率振荡问题分析
        2.3.2 绕回保护倒换下公平性算法问题分析
        2.3.3 现有的一些改进公平性算法
        2.3.4 LEMFR 算法
        2.3.5 仿真验证
        2.3.6 LEMFR 算法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研究
    3.1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概述
        3.1.1 绕回保护倒换
        3.1.2 源路由保护倒换
        3.1.3 RPR 保护倒换协议存在的问题
        3.1.4 RPR 保护倒换性能研究现状
    3.2 单向链路故障下的改进源路由保护倒换
        3.2.1 改进的源路由保护倒换方案
        3.2.2 理论分析
        3.2.3 仿真验证
    3.3 集成保护倒换
        3.3.1 方案简述和问题分析
        3.3.2 集成保护倒换路由算法及倒换方案
        3.3.3 仿真验证
        3.3.4 集成倒换方案适用性
    3.4 小结
第4章 弹性分组环MAC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4.2 RPR MAC 专用芯片概述
        4.2.1 芯片概述
        4.2.2 芯片总体设计方案
    4.3 RPR MAC 专用芯片设计
        4.3.1 物理层接口
        4.3.2 客户端接口
        4.3.3 外部转发缓存接口
        4.3.4 环路数据判决模块
        4.3.5 本地业务整形调度控制模块
        4.3.6 前传调度模块
        4.3.7 RPR 公平性操作模块
        4.3.8 拓扑保护控制模块
        4.3.9 其他接口和模块
        4.3.10 节点数据同步处理
    4.4 芯片设计难点及主要参数设计
        4.4.1 芯片水线流控机制设计
        4.4.2 基于动态堆栈的异步FIFO
        4.4.3 整形器整形参数的计算
        4.4.4 芯片内/外部缓存容量设计
        4.4.5 复位电路设计
    4.5 RPR MAC 专用芯片仿真与验证
        4.5.1 功能仿真与验证中的难点
        4.5.2 RPR MAC 芯片功能仿真
        4.5.3 RPR MAC 芯片FPGA 验证
    4.6 RPR MAC 专用芯片实现
        4.6.1 RPR MAC 芯片后端设计
        4.6.2 MXRPR01-7 芯片特征参数
        4.6.3 RPR MAC 芯片样片功能测试
        4.6.4 RPR MAC 专用芯片的应用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基于弹性分组环网络公平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弹性分组环网络概述
        1.1.1 弹性分组环网络历史及现状
        1.1.2 弹性分组环网络技术特点
    1.2 弹性分组环技术与其它技术的比较
    1.3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弹性分组环网络关键技术
    2.1 弹性分组环网络基本概念
        2.1.1 RPR 分层参考模型
        2.1.2 RPR 环结构及操作
        2.1.3 RPR MAC 实体结构
        2.1.4 RPR 帧结构
    2.2 空间重用机制
    2.3 保护倒换机制
    2.4 拓扑发现机制
    2.5 带宽调度机制
第三章 弹性分组环网络公平算法分析
    3.1 公平算法的目标
    3.2 草案中公平算法分析
        3.2.1 RPR 的业务分级及节点模型
        3.2.2 转发缓冲区和发送缓冲区
        3.2.3 公平算法基本流程
        3.2.4 Gandalf 提案的公平算法
        3.2.5 Aladdin 提案的公平算法
        3.2.6 已有公平算法存在的问题
    3.3 RIAS 公平参考模型分析
        3.3.1 RIAS 公平性分析
        3.3.2 RIAS 数学模型分析
第四章 弹性分组环网络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4.1 仿真工具简介
    4.2 网络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4.2.1 模型总体分析与设计
        4.2.2 帧模型的实现
        4.2.3 链路模型的实现
        4.2.4 节点模型的实现
        4.2.5 进程模型的实现
        4.2.6 网络模型的实现
第五章 弹性分组环网络公平算法的设计
    5.1 算法的提出
    5.2 算法的描述
    5.3 仿真与分析
        5.3.1 停车场场景的仿真
        5.3.2 上游平行停车场场景的仿真
    5.4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弹性分组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列
表列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弹性分组环技术分析
    2.1 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
        2.1.1 环路结构
        2.1.2 空间复用特性
        2.1.3 节点结构
        2.1.4 服务等级
        2.1.5 拓扑发现
        2.1.6 环路保护
        2.1.7 公平算法
    2.2 MAC层服务接口
        2.2.1 MA_DATA.request
        2.2.2 MA_DATA.indication
        2.2.3 MA_CONTROL.request
        2.2.4 MA_CONTROL.indication
    2.3 弹性分组环(RPR)帧格式
        2.3.1 数据帧格式
        2.3.2 控制帧格式
        2.3.3 公平帧格式
        2.3.4 空闲帧格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性分组环系统模块设计
    3.1 接收模块接口设计
        3.1.1 情况阻止概述
        3.1.2 接收模块结构
        3.1.3 接收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设计
    3.2 发送模块接口设计
        3.2.1 发送队列模式
        3.2.2 发送模块结构
        3.2.3 发送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设计
    3.3 环路选择模块接口设计
        3.3.1 模块实现功能及设计
        3.3.2 环路选择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
        3.3.3 环路选择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设计
    3.4 本地流量缓存与速率控制模块接口设计
        3.4.1 整型器概述
        3.4.2 本地流量缓存与速率控制模块整形器功能描述
        3.4.3 本地流量缓存与速率控制模块与其他模块接口设计
    3.5 拓扑发现与保护模块接口设计
        3.5.1 拓扑发现与保护模块概述
        3.5.2 拓扑数据库概述
        3.5.3 拓扑发现与保护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设计
    3.6 公平模块接口设计
        3.6.1 公平算法的几种模式
        3.6.2 公平速率的调整
        3.6.3 公平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设计
第四章 RPR环路选择模块实现
    4.1 环路选择模块设计
        4.1.1 环路选择算法模块设计
        4.1.2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4.2 仿真及测试结果分析
        4.2.1 环路选择算法模块
        4.2.2 参数设置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PR拓扑发现模块实现
    5.1 拓扑发现模块设计
        5.1.1 拓扑更新模块设计
        5.1.2 拓扑稳定检测模块设计
    5.2 仿真及结果分析
        5.2.1 拓扑更新模块
        5.2.2 拓扑稳定测试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2 RPR弹性分组环网
    2.1 RPR技术基础
        2.1.1 RPR环的结构与操作
        2.1.2 业务类别
        2.1.3 弹性分组环的MAC层结构
        2.1.4 拓扑发现机制及环保护功能
        2.1.5 带宽的公平调度
    2.2 RPR的网络体系结构及技术特点
        2.2.1 空间复用技术
        2.2.2 自动拓扑识别技术
        2.2.3 基于不同等级业务的自动保护切换机制
        2.2.4 带宽分配的全局性公平策略
        2.2.5 简单的业务提供
    2.3 RPR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比较和优势
        2.3.1 RPR与SDH技术比较
        2.3.2 RPR与以太网比较
        2.3.3 RPR与DPT技术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RPR网络环拓扑发现
    3.1 RPR拓扑发现算法概述
    3.2 环拓扑算法纵览
        3.2.1 初始态
        3.2.2 加入一个节点情况
        3.2.3 删除一个节点
        3.2.4 span(跨距)故障
        3.2.5 拓扑发现
        3.2.6 检查拓扑完整性
        3.2.7 拓扑数据库与距离检测
        3.2.8 孤岛
        3.2.9 确认环路ID
    3.3 拓扑发现过程描述
        3.3.1 刚启动
        3.3.2 接收
        3.3.3 拓扑状态定时器溢出
        3.3.4 孤岛
    3.4 拓扑发现消息
        3.4.1 拓扑包格式
        3.4.1.1 Station capabilities
        3.4.1.2 East station address
        3.4.1.3 West station address
        3.4.1.4 East reserved bandwidth
        3.4.1.5 West reserved bandwidth
        3.4.2 具体拓扑程序帧格式的程序定义
        3.4.3 产生时机
        3.4.4 接收的结果
        3.4.5 在保护情况下拓扑消息的处理
    3.5 检查到拓扑信息的操作
    3.6 本章小结
4.弹性分组环保护
    4.1 保护倒换协议的业务和特征
    4.2 保护倒换协议的体系和触发优先机制
    4.3 RPR保护协议规则
    4.4 保护模式
        4.4.1 定向保护模式
        4.4.2 环回保护模式
        4.4.3 RPR网络保护了流程图
    4.5.保护消息帧结构
    4.6 本章小结
5 公平算法
    5.1 RPR公平算法的目标
    5.2 RPR标准公平算法公平算法(RPR-FA)
        5.2.1 RPR-FA算法的内容
        5.2.2 RPR-FA控制过程
    5.3 CQMA算法
        5.3.1 CQMA公平性的实现过程
        5.3.2 公平控制消息的处理过程
        5.3.3 CQMA公平算法的改进
        5.3.3.1 改进算法操作步骤
        5.3.3.2 实现过程
        5.3.3.3 性能比较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面向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弹性分组环技术[J]. 祁昌平. 福建电脑, 2011(10)
  • [2]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企业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D]. 王姣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3]贵阳移动城域传输网改造研究[D]. 李熙. 贵州大学, 2009(S1)
  • [4]MSTP技术建设优化城域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D]. 赵永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5]基于城域网的弹性分组环技术[J]. 陈延利,周元德.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6]基于RPR高生存性网络的约束路由算法的研究[D]. 熊志新.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 [7]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D]. 颜莉萍. 清华大学, 2007(08)
  • [8]基于弹性分组环网络公平算法的研究[D]. 单丹. 天津大学, 2007(04)
  • [9]弹性分组环技术研究[D]. 宋玮.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6)
  • [10]弹性分组环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叶振.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用于城域传输的弹性分组环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