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纪检监察实践看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从旅游纪检监察实践看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一、从旅游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论文文献综述)

乐晨[1](2020)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关乎14亿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江西作为生态大省和革命老区,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重点区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明确提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从此,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承载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想先行先试和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双重历史使命。为此,进一步开展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江西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出建议,还可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复制的“江西方案”。本文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与打造“江西样板”的实践为切入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理论指导,在前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美丽中国的内涵、缘起和发展;并从意义、内涵和特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江西样板”的全貌;从现有成就和现实挑战两个方面阐述了“江西样板”的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本文详细列举了“江西样板”的主要典型,这些典型包括推进“城市双修”的典型——景德镇、建设海绵城市——萍乡和覆盖全省的“山江湖”工程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江西省可通过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加强江西生态文化教育等路径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出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真正展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赵磊[2](2017)在《新形势下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务接待工作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公众对公务接待的认知俨然已经成为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代名词,存在被严重妖魔化的倾向。本文以广东省公务接待工作的规范化为研究内容,通过梳理我国公务接待制度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接待工作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方法等综合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实践,深刻解读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持久做好新形势下公务接待规范化工作的政策性和操作性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了选题来源,提出了研究意义,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公务接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现状,对文中公务接待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希望实现的效果。第二章主要梳理了我国公务接待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对当前新形势下公务接待发生巨大变化的现状和积极意义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是结合新形势下广东省公务接待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公务接待网络、工作流程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做法,并对其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第四章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整理了公众对当前公务接待规范化的态度,并重点分析了公务接待各个阶段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同时深入分析深层次的原因。第五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政务性”公务接待系统、创新公务接待经费管理方式等七条具体对策建议。最后得出结论,对今后公务接待规范化的前景进行展望。

林繁[3](2016)在《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旅游行政执法效能问题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旅游法》实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优质旅游资源及旅游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自《旅游法》实施以来,旅游市场秩序好转、服务水平提升,市场规模及产业也有所扩大和发展,这些良好的开局和成效均是有目共睹。然而旅游行政执法实践却不尽如人意,在执法过程中,从执法依据、执法权力、执法主体、到执法监督等各方面都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导致旅游法的相关规定难以有效落实执行。目前,温州市旅游市场日益增长,但旅游行政执法工作也存在着机构不够健全,体制不健全,专业素质欠缺,执法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旅游业市场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序的展开,执法效能不能有效发挥;加强旅游执法工作已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旅游法》及相关法律体系,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执法效能提升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执法理论、实地调查等研究内容,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综合归纳等方法,从法治、人治、旅游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效能等概念界定中逐步将本文探讨效能提升要点清晰化,再下沉到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效能的研究中。通过对鹿城区旅游发展概况、旅游行政执法的机构设置、人才队伍、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程序等调查,结合其旅游执法的典型案例事件,引出对目前执法效能的要素综合分析和现状观察。最后深入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工作中在执法理念、执法体制、执法队伍以及执法能力和执法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探讨出相应方面的解决对策及效能提升具体途径,为探索出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的有效模式提供参考。

宋惠芳[4](2016)在《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对于当代中国,21世纪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符号,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和一种新的气象: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并重,中国政治生活中一系列主题语或话语解释框架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在这样的语境下,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讨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为研究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城乡环境协调发展,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经历了未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到逐渐重视其作用的发展过程。当前,“自然分割”与“制度分割”双重叠加致使城乡环境利益关系遭受严重破坏,中国特有的国情(二元环境结构、工业化进程的紧迫性、庞大的人口总量、城乡自然禀赋差异)使得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遇到种种制肘;对马克思城乡差别思想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误解使得城乡环境利益协调过程中走了弯路、错路;再加上资本的趋利性、政府的缺位与错位、科学技术的崇拜、城乡环境公平意识缺失等因素,使得城乡环境利益冲突不断。面对城乡环境利益冲突,当务之急便是构建实现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1+2+5”保障框架:“1”指一个指导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理论;“2"指两大主体自觉,即城乡与城乡居民的环境保护责任;“5”指五大保障,即发展城乡绿色生产力,完善政府环境保护职能,健全城乡环境法制和严格执法,充分发挥公民个人、城乡社区和环保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城乡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从而推动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实现。

阮颖[5](2016)在《辽宁省旅游业存在问题与行政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辽宁省是中国旅游业大省,亦是旅游消费大省。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倒逼旅游经济进行改革,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方面提出了挑战。但是辽宁省旅游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政府如何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对策?这些都由于缺乏经验证据而出现理论缺口。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辽宁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辽宁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1.调整旅游经济结构。在深刻挖掘和拓展市场功能基础上,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而优化和整合旅游经济资源,创新旅游市场的发展。2.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健全旅游规章制度,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业的执法水平。3.深化旅游行政体制改革。明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实现由单纯的管理向维护生态环境、强化优质配套服务转变。4.从市场监管走向市场治理。坚持放管结合,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大力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社会力量协同。5.加强旅游行政绩效管理。通过优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强化绩效管理手段,从而提高其有效性。6.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辽宁省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前期的招聘选拔到录用,以及不同工作时期的培训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

王婷[6](2015)在《PIC分类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安全运行与稳健发展举足轻重,关系着国家金融环境安全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是银行业安全运行与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世界银行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近些年国内银行业金融案件多发,各种关于内控失效产生的风险报告屡见不鲜,暴露出内部控制的不足。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趋复杂的风险,落实内部控制是当务之急,健全内部控制是形势所趋。PIC分类法是基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ossibility)、风险影响程度(Influence)和风险问题成因(Cause)三维分析的商业银行风险问题重要程度分类法,旨在探讨分类治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过程中面对的风险问题,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阐述国内外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与国内银行实践。第三章介绍研究的理论基础:风险矩阵评估方法。第四章结合理论基础,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问题的现状与主要成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构建PIC分类法。第五章阐述PIC分类法的应用范围,建立简单实用的评估表,示例PIC分类法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张伟江[7](2011)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为加快湖北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湖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下文简称“鄂西圈”)。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鉴此,优化政府在鄂西圈建设中的行为,对于加快鄂西圈建设步伐和维持其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以建设“两型社会”为行为理念,以推动湖北省又好又快发展为现实目的,综合运用了政府职能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与善治等理论,并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翔实丰富的材料为依据,以政府行为优化为坐标,对鄂西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优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评价和探讨。本文除开“绪论”和“结语”,共由四个主体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述评。该部分阐释了生态文化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特点、生态文化旅游的一般理论以及政府行为的内涵、政府行为的特征和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关联性解读。该部分从建设鄂西圈大背景出发,借用SWOT分析工具,对鄂西圈资源概况及发展方向作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政府主导鄂西圈建设的必然性,并总结概括了构建鄂西圈建设的战略意义。第三部分为行为审视。该部分在肯定鄂西圈开发建设中取得初步绩效的同时,指出了政府在主导鄂西圈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鄂西圈建设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第四部分为优化对策探讨。该部分尝试性地探讨了鄂西圈建设中政府行为优化对策,即要更新相关行为理念,实现旅游科学发展;加快角色转变步伐,实施政府有限主导;加强圈域统筹联动,促进旅游一体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累后续发展资本;大力增加旅游投入,搞好圈内各项建设;建立公共营销体系,营造圈域发展氛围;加强政府公共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加强危机控制管理,力保圈域稳定发展。本文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新思考。国内外有关生态文化旅游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这些研究多数是从旅游业这一层面展开论述的。本文紧扣“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等社会热点,从公共行政学角度就地方政府行为对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影响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性研究,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二是理论观点的新探索。首先,从较深层次上剖析了政府主导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的必然性;其次,全面分析了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再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了政府行为优化的路径,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多种研究方法的新融合。本文综合利用历史分析及规范分析的方法,并着重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了大量翔实的事实材料以及详细的数据资料力求发掘实践中的事实。

张侠[8](2009)在《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都市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市旅游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普遍受到关注,尤其是都市凭借多元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巨大的包容性,推动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的多重功能,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也对完善政府职能的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以政府经济学、旅游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城市发展理论的多重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开展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综合研究。从泛旅游社会发展观出发,辨析了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区别;分析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行政运行职能在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模式;通过对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武汉市优化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本文的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都市旅游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进行了阐述;以政府职能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着重解析了都市旅游发展观。第三章分析了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系统关系和互动关系。第四章分析了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在阐述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旅游发展中政府与产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产业政策、政府投入与税收、管理体制等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对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以及政府行为“泛化”现象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五章对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进行了研究;从基本职能、运行职能和部门职能三个方面界定了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阐述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发展阶段之间、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第六章研究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提出了优化的总体原则;着重阐述了行政运行职能的优化思路;总结了政府管制、政府主导和自组织三种职能模式;阐述了政府职能优化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财税保障和危机管理体系;根据都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产业一体化、价值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三种职能优化途径。第七章分析了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和政府职能运作的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对策和建议。第八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李伯来[9](2006)在《制度缺失与反腐败的制度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提出本文的目的,是要论证在人性假设即定的情况下,反腐败制度的好坏对制约一个社会的腐败现象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本文首先从分析人性的本质,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腐败产生的先天原因。随后,从当前反腐败的制度缺失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监督缺失是造成腐败现象滋长的直接原因。同时,本文还运用浙江省反腐败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通过采用理想模型的理论估计和实证数据的对比,结合浙江省近几年反腐败工作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践上论证了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权力约束机制、资金管理机制、收入分配机制和经济处罚机制的对策,以期对反腐败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罗成辉[10](2006)在《东江湖生态发展模式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也是任何国家和地区永远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围绕水资源建立生态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主要水系的水体,80%以上的湖泊、90%以上的城市水源都受到了污染。湖南省也正面临着水资源危机。清洁的饮用水源成为稀缺性资源,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东江湖是湖南省不可多得的清洁淡水资源,目前水质总体状况良好,89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但当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必须在东江湖建立一种生态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好保护与开发东江湖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东江湖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以及政府建立生态发展模式的艰难,描述东江湖生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索全面、有效的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一个保护与开发东江湖的基本框架。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了当今生态发展的理论成果,并借鉴了国内外生态发展的成功实践,对生态治理、流域管理、政策法规、产业转型、生态补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环境是公共品,并且具有外部性,解决东江湖的生态发展问题,必须解决好保护、产业和补偿的问题,从政府、市场、公众三方面进行对策研究,提出一揽子措施和建议,协调好流域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规范流域内的经济开发活动,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要素投入和资源整合的效率和水平,在东江湖流域真正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护。

二、从旅游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旅游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论文提纲范文)

(1)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分析和评价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主要观点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美丽中国及其视域下的“江西样板”概述
    2.1 美丽中国概念解析
        2.1.1 美丽中国的内涵
        2.1.2 美丽中国的缘起与发展
    2.2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江西样板”
        2.2.1 “江西样板”的内涵
        2.2.2 “江西样板”的意义
        2.2.3 “江西样板”的特征
第三章 打造“江西样板”的典型示范
    3.1 “山江湖”治理工程——系统治理的典范
        3.1.1 山江湖治理工程的建设历史
        3.1.2 山江湖治理工程的治山治水模式
        3.1.3 山江湖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
    3.2 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景德镇
        3.2.1 景德镇“城市双修”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2.2 景德镇“城市双修”的实践路径
        3.2.3 景德镇“城市双修”建设的成就
    3.3 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萍乡
        3.3.1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3.3.2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
        3.3.3 萍乡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
第四章 打造“江西样板”的现有成果和现实挑战
    4.1 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现有成果
        4.1.1 打造“江西样板”的教育成果
        4.1.2 打造“江西样板”的制度成果
        4.1.3 打造“江西样板”的实践成果
    4.2 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现实挑战
        4.2.1 生态环境整治任重道远
        4.2.2 统筹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难度较大
        4.2.3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4.2.4 生态文化培育体系有待健全
第五章 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实现路径
    5.1 提升生态优势,防治环境污染
        5.1.1 严防生态环境破坏
        5.1.2 加强污染整治能力
        5.1.3 推动生态环境“硬件”升级
        5.1.4 拓宽资源节约渠道
    5.2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
        5.2.1 建设新型制造业体系
        5.2.2 创新绿色现代服务业
        5.2.3 完善能源开发利用体系
        5.2.4 加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5.3 创新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5.3.1 完善环境保护制度
        5.3.2 促进生态文明制度落地
        5.3.3 健全环境执法和司法监督体系
    5.4 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培育生态公民
        5.4.1 加强家庭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5.4.2 倡导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行为方式
        5.4.3 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新形势下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对已有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三、有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公务接待的历史考察和现状分析
    一、公务接待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历史上的公务接待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公务接待制度
    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接待工作的变化
        (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二)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
        (三)中央八项规定的特点及意义
    三、新形势下公务接待的特点及各地的积极实践
        (一)公务接待方式转变的特点
        (二)各地公务接待的积极实践和存在的隐患
第三章 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实践
    一、广东省公务接待基本情况
        (一)广东省公务接待总体情况
        (二)公务接待标准工作流程
        (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做法
    二、新形势广东省公务接待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协调
        (二)重点抓“三控”
        (三)突出精细化
    三、广东省部分地市公务接待规范化创新
第四章 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公务接待不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接待准备阶段不规范
        (二)实施接待阶段不规范问题
        (三)总结收尾阶段不规范问题
        (四)接待部门管理的不规范问题
    三、原因剖析
        (一)公务接待方式被传统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捆绑
        (二)公务接待被视为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公共财政制度不健全是公务接待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四)公务接待监督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大公务接待体系
    二、做好公务接待制度化建设
    三、打造“政务性”公务接待系统
        (一)建立接待信息网络系统
        (二)建立接待制度保障系统
    四、创新公务接待经费管理方式
        (一)严格接待开支审批
        (二)构建明确奖惩机制
        (三)继续推行公务接待公开制度
    五、建立公务接待立体式监督体系
        (一)推进行政监督
        (二)增强审计监督
        (三)重视社会监督
        (四)创新考核管理模式
    六、加强政务接待基地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一)积极为政务接待基地解决实际经营管理问题
        (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四)加强对政务接待基地重大事项监管
    七、探索政社、政企合作模式
        (一)加大社会化购买服务力度
        (二)打造同行管家服务团队
        (三)注重在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和挖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满意度调查问卷
    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附表

(3)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旅游行政执法效能问题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旅游法》实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1.1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
        1.1.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
        1.1.3 温州相关问题研究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取向
        1.2.1 选题来源与依据
        1.2.2 研究的主要目的及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文献资料研究
        1.3.2 执法理论研究
        1.3.3 实地调查研究
        1.3.4 效能提升研究
    1.4 研究的理论方法选择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个案研究法
        1.4.5 综合归纳法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1.5.2 寻求旅游法实施的途径
        1.5.3 提升旅游行政执法效能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选择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法治社会建设
        2.1.2 人治社会管理
        2.1.3 旅游行政管理
        2.1.4 旅游行政执法
        2.1.5 行政执法效能
    2.2 基础理论选择
        2.2.1 依法治国理论
        2.2.2 法治建设理论
        2.2.3 行政效能相关理论
第3章 温州市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效能现状调查分析
    3.1 鹿城区旅游发展概况与行政管理范围
        3.1.1 鹿城区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3.1.2 鹿城区旅游行政管理范围
    3.2 旅游行政执法
        3.2.1 旅游行政执法机构设置
        3.2.2 旅游行政执法人才队伍
        3.2.3 旅游行政执法管理制度
        3.2.4 旅游行政执法操作程序
        3.2.5 旅游行政执法档案材料
    3.3 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问卷调查分析
        3.3.1 关键性调查要素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3 问卷的发放回收
        3.3.4 问卷的统计分析
    3.4 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个案问题研究
        3.4.1 公共事件个案
        3.4.2 旅游投诉个案
        3.4.3 违规经营个案
    3.5 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效能问题调查
        3.5.1 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结论
        3.5.2 行政执法制度建设
        3.5.3 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3.5.4 行政执法办案程序
        3.5.5 行政执法反应速度
        3.5.6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第4章 温州市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效能问题综合分析
    4.1 旅游行政执法理念问题
        4.1.1 存在“官本位”思想
        4.1.2 恣意执法
        4.1.3 依赖“文件”被动式执法
        4.1.4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4.2 旅游行政执法体制问题
        4.2.1 缺乏协调机制
        4.2.2 执法环境不健全
    4.3 旅游行政执法队伍问题
        4.3.1 执法队伍人员欠缺、结构不合理
        4.3.2 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有待加强
    4.4 旅游行政执法能力问题
        4.4.1 专业性欠缺
        4.4.2 能力提升途径不理想
        4.4.3 执法缺乏能动性和创新性
        4.4.4 防腐拒变能力还需加强
    4.5 旅游行政执法力度问题
        4.5.1 执法流于形式
        4.5.2 执法密度欠缺
        4.5.3 执法力度不够
    4.6 旅游行政执法回应速度问题
        4.6.1 诉求渠道不通畅
        4.6.2 维权过度
        4.6.3 运动式执法
    4.7 旅游行政执法监督问题
        4.7.1 群众知情度较低
        4.7.2 未形成长效主动监督机制
        4.7.3 外部监督未形成合力
        4.7.4 缺乏前期及过程监督
第5章 温州市鹿城区旅游行政执法效能提升途径探讨
    5.1 旅游行政执法理念转变途径
        5.1.1 树立现代法治执法观
        5.1.2 树立服务型执法观
        5.1.3 树立创新协调的执法观
    5.2 旅游行政执法体制建设途径
        5.2.1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5.2.2 将旅游行政执法下沉到网格化管理
        5.2.3 健全法规规章制度,制定权责清单
    5.3 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途径
        5.3.1 结构合理化
        5.3.2 加强思想教育
        5.3.3 队伍专业化建设
    5.4 旅游行政执法能力提升途径
        5.4.1 加强依法行政
        5.4.2 重视学习教育提升
        5.4.3 创新执法形式
        5.4.4 加强廉政执法力度
    5.5 旅游行政执法力度强化途径
        5.5.1 加大利用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5.5.2 加强对旅游服务的广告市场的管理
        5.5.3 加大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力度
        5.5.4 严厉打击旅游购物欺诈行为
        5.5.5 整合执法资源
    5.6 旅游行政执法监督完善途径
        5.6.1 建立全面监督机制
        5.6.2 加强部门联动监督
        5.6.3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5.6.4 是要探索推进网络旅游市场监管
第6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附件 1
致谢

(4)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主要概念阐述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创新之处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
        一、辩证地看待城乡对立
        二、城乡融合的历史必然与途径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
        一、劳动者的环境利益被侵蚀
        二、建立社会主义保护环境利益
第二章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的演进与特征分析
    第一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的演进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的认识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的特征分析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的特征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环境利益关系认识的特征
第三章 当前我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的表现
    第一节 城市发展对农村环境利益的侵蚀
        一、城市发展过度开发农村资源
        二、城市向农村转嫁污染
    第二节 农村发展对城市环境利益的侵蚀
        一、农村不科学的生产方式污染城市环境
        二、农村向城市出售有毒农副产品
第四章 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造成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的国情因素
        一、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钳制
        二、工业化进程紧迫性对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破坏
        三、庞大的人口总量对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冲击
        四、自然禀赋差异对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制肘
    第二节 造成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的思想因素
        一、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差别思想的曲解
        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曲解
    第三节 造成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冲突的其他主要因素
        一、资本的逐利性
        二、政府的缺位与错位
        三、科学技术的崇拜
        四、城乡环境保护法治的欠缺
        五、城乡环境公平意识的缺失
第五章 当前实现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理论
        一、城乡基于共同的环境利益结成环境共同体
        二、城乡环境利益协调应满足城乡居民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实现城乡环境利益协调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城乡环境利益协调
    第二节 经济路径:发展绿色生产力
        一、发展绿色生产力是城乡环境利益协调的重要保证
        二、积极发展城乡绿色生产力
    第三节 政治路径: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一、政府是实现城乡环境利益协调最重要的主体
        二、健全政府环境保护职能
    第四节 法律路径: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
        一、完善城乡环境法制
        二、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坚持严格执法
    第五节 社会路径:个体、社区与环保公益组织
        一、发挥城乡居民的主体能动性
        二、发挥城乡社区的作用
        三、发挥环保公益组织的功能
    第六节 技术路径:科学技术
        一、依靠科技治理城乡环境
        二、依靠科技建设城乡美丽家园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辽宁省旅游业存在问题与行政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公共治理理论
        1、公共治理理论的涵义
        2、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三)国内外旅游行政管理的制度与经验
        1、美、德两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2、日本、中国香港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
        3、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调查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系统研究法
二、辽宁省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落后,影响旅游发展
    (二)行政职权狭窄,行政职能弱化
    (三)宏观管理缺位,微观管理越位
    (四)体制比较滞后,机制尚未完善
    (五)管理目标单一,缺乏长效机制
    (六)工资待遇偏低,旅游人才流失
三、辽宁省旅游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
    (二)管理方式单一,市场机制失灵
    (三)治标难以治本,缺少治本之策
    (四)职能作用偏弱,激励机制较差
    (五)行政主导弱化,行政整合不优
    (六)人才管理不善,整体素质偏差
四、辽宁省旅游行政管理对策
    (一)协调发展,调整旅游经济结构
        1、完善市场功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推动创新发展,优化旅游经济资源
        3、创新投资方法,完善旅游资本市场
        4、坚持开放合作,适应新战略新常态
    (二)依法依规,加强旅游行政管理
        1、提高思想认识,依法加强行政管理
        2、完善法规体系,健全旅游规章制度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旅游执法水平
        4、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三)转变职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加快转变职能,优化行政管理资源
        2、加强行政监督,切实规范权力运行
        3、加强廉政建设,加大惩处腐败力度
    (四)转变方式,走向旅游市场治理
        1、坚持放管结合,积极推进简政放权
        2、深化信息公开,开放公共数据资源
        3、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社会力量协同
    (五)转变作风,加强行政绩效管理
        1、优化从政环境,加强行政绩效管理
        2、改善绩效管理,加快推动技术改进
        3、运用网络技术,强化绩效管理手段
    (六)提高素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着眼素质能力,建立旅游人才市场
        2、开展多种培训,提升行政人员能力
        3、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4、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高精紧缺人才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PIC分类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1.2.2 国内外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1.2.3 国内外对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及相关应用的研究
        1.2.4 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创新点
        1.3.3 研究的不足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及国内银行实践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运行模式
        2.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运行模式
    2.2 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
    2.3 中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监管原则
    2.4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问题治理的实践
        2.4.1 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2.4.2 传统的风险问题重要程度分类法
        2.4.3 传统分类法的不足及本次研究的改进方向
3 商业银行风险问题重要程度PIC分类法的理论基础
    3.1 典型的风险矩阵评估方法
        3.1.1 典型的风险评估矩阵
        3.1.2 风险评估矩阵的数学模型
    3.2 商业银行的风险矩阵评估方法
        3.2.1 商业银行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3.2.2 典型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图
        3.2.3 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公式
4 商业银行风险问题重要程度PIC分类法的构建
    4.1 PIC分类法的要素及其关联性
    4.2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2.1 我国商业银行暴露的风险问题
        4.2.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问题的主要成因
    4.3 PIC分类法要素等级的确定
        4.3.1 风险重要性(PI)的等级
        4.3.2 风险问题成因(C)的等级
    4.4 PIC分类法的矩阵图
        4.4.1 PIC分类法的二维模型
        4.4.2 PIC分类法的三维模型
    4.5 PIC分类法的数学模型及相关分析
        4.5.1 PIC分类法的数学模型
        4.5.2 PIC分类法的二维模型数学分析
        4.5.3 PIC分类法的三维模型数学分析
    4.6 PIC分类法的风险问题治理思路
        4.6.1 非常重要的风险问题“绝对禁止”
        4.6.2 比较重要的风险问题“严控严惩”
        4.6.3 中等性的风险问题“严格管控”
        4.6.4 不太重要的风险问题“控制教育”
        4.6.5 轻微的风险问题“指导改进”
5 商业银行风险问题重要程度PIC分类法的应用与建议
    5.1 PIC分类法的应用范围
    5.2 PIC分类法的应用示例——以A银行H分行为例
        5.2.1 A银行及其H分行概况
        5.2.2 风险问题示例
        5.2.3 PIC分类法的应用表
    5.3 应用PIC分类法的相关建议
        5.3.1 重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3.2 应用德尔菲技术确定各类标准
        5.3.3 保持风险问题治理机制的连续性
        5.3.4 加强风险问题分类治理的措施研究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7)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1. 研究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 国外研究状况
        2. 国内研究状况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四) 本文结构与创新
        1. 本文框架结构
        2. 本文创新之处
一、生态文化旅游与政府行为理论阐释
    (一) 生态文化旅游的相关理论阐释
        1. 生态文化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2. 生态文化旅游的特点
        3. 生态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
    (二) 政府行为的相关理论阐释
        1. 政府行为的内涵
        2. 政府行为的特征
        3. 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与政府行为的关联性解读
    (一) 鄂西圈概况
    (二) 鄂西圈SWOT分析
        1. 优势(Strength)分析
        2. 劣势(Weakness)分析
        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4. 威胁(Threat)分析
    (三) 政府主导鄂西圈建设的必然性
        1. 生态文化旅游业的自身特点
        2. 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普遍性
        3. 我国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
    (四) 构建鄂西圈的战略意义
        1. 构建鄂西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
        2. 构建鄂西圈,是实现开放先导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3. 构建鄂西圈,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
        4. 构建鄂西圈,是完善湖北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
三、鄂西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审视
    (一) 绩效检视
        1. 组织建设初显成效,规划体系基本成形
        2. 交通网络初具规模,运输能力显着改善
        3. 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生态质量有所提高
        4. 投资平台初见规模,项目建设成果显赫
        5. 防腐反腐觉悟增强,防控框架初步形成
    (二) 现实困境
        1. 资源整合不够,分割问题突出
        2. 开发方式粗放,生态破坏严重
        3. 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式失当
        4. 政府监管不力,部分官员寻租
        5. 营销体系欠妥,市场运作遇阻
    (三) 鄂西圈建设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
        1. 圈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业的发展规模
        2. 鄂西圈开发建设中的相关利益群体
        3. 政府的寻租行为
        4. 政府官员的企业家能力
        5.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
四、鄂西圈建设中政府行为优化对策探讨
    (一) 更新相关行为理念,实现旅游科学发展
        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观
        2. 倡导统筹兼顾的整体观
        3. 培育与时俱进的低碳观
    (二) 加快角色转变步伐,实施政府有限主导
        1. 规划把关:宏观把握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方向
        2. 规范管理:积极营造文明有序的产业环境
        3. 政策引导:不断壮大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模
    (三) 加强圈域统筹联动,促进旅游一体发展
        1. 加强区域合作
        2. 促进产业整合
    (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累后续发展资本
        1. 加强旅游税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2. 拓宽资金进圈渠道,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
    (五) 大力增加旅游投入,搞好圈内各项建设
        1. 增加设施投入: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硬件基础
        2. 增加科研投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软件环境
    (六) 建立公共营销体系,营造圈域发展氛围
        1. 新闻公关:塑造圈域整体完美形象
        2. 广告宣传:大力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
        3. 节庆营销:紧抓旅游黄金增长点
        4. 网络营销:提高旅游信息转播效率
    (七) 加强政府公共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法规及规章
        2. 增强执法效度:实施部门联合执法
        3. 提高维权意识:健全旅游者维权机制
        4. 把握市场动态:建立秩序评价指标体系
    (八) 加强危机控制管理,力保圈域稳定发展
        1. 培养危机意识,构建决策层面的科学管理理念
        2.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减小并消除危机产生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合作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全民参与的社会战略
        4. 做好危机善后工作,强化应对危机能力
五、结语
    (一) 本文主要贡献
    (二) 本文研究不足
    (三)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8)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旅游业科学发展需要政府职能转换
        二、理论背景:政府职能研究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撑
        三、政策背景:科学发展观需要都市旅游业大发展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研究评述
        二、城市旅游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都市旅游与政府职能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都市旅游的特征、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都市旅游的特征
        二、都市旅游的功能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一、都市旅游竞合的一般特征
        二、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
    第三节 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
        三、城市发展理论
    第四节 都市旅游的发展观解析
        一、旅游发展观的演变
        二、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解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分析
    第二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影响
        一、目的地的集聚效应
        二、客源地的扩张效应
        三、集散地的辐射效应
        四、经济贡献及分析
    第三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弹簧效应明显
        二、文化首位度提高
        三、社会影响的双重效应
    第四节 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一、旅游发展与都市环境资源的关系
        二、旅游发展对都市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都市旅游环境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分析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分析
        二、部分国家、地区旅游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节 旅游产业政策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旅游产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二、部分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旅游产业政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政府投入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二、税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第四节 管理体制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部分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二、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进和主要特点
    第五节 政府行为与都市旅游业发展
        一、都市系统和都市旅游产业特征
        二、政府职能范围、强度与都市旅游发展
        三、都市旅游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
        四、政府行为"泛化"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
    第一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概述
        一、旅游行政基本职能
        二、旅游行政运行职能
        三、旅游行政部门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政治职能:在旅游行政环境中趋于主导地位
        二、经济职能:保障旅游活动实施的基础职能
        三、文化职能:旅游活动的精神导向职能
        四、社会职能:面向公众的社会形象职能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一、都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经济职能定位
        二、都市旅游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职能转变
        三、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阶段关系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
        一、产业发展战略与政府职能
        二、宏观发展战略与政府旅游行政职能
    第五节 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现实运作
        一、中国主要都市政府旅游行政职能分析
        二、中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和不足
    第六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趋势分析
        一、宏观层面:都市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职能
        二、中观层面:社会互动职能
        三、微观层面:支撑体系职能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
    第一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原则
        一、观念优化:全球化视角
        二、依法行政:推动法制建设
        三、顺应形势:调整基本职能配置
        四、城市经营:全面强化营销职能
    第二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运行职能的优化
        一、规划职能优化:旅游规划系统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二、组织职能优化:上下一致基础上的因地制宜
        三、协调职能优化:效益最大化产生共同愿景
        四、控制职能优化:赋予旅游部门社会监督权和公众服务权
    第三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一、政府管制模式
        二、政府主导模式
        三、自组织模式
    第四节 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保障体系
        一、政策保障体系
        二、法律保障体系
        三、财税保障体系
        四、危机管理体系
    第五节 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一、旅游系统模式
        二、旅游价值链模式
        三、社会公众满意模式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分析: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优化
    第一节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部门职能的演变历程
        一、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二、武汉旅游行政部门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
        二、都市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三、武汉与国内部分都市旅游业发展的比较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武汉都市旅游发展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市场情况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判断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节 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与对策
        一、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战略布局
        二、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组织设计
        三、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现实对策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发展观
        二、市场竞合背景下都市旅游政府职能运作的演变规律
        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相互关系
        四、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模式选择
        五、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提出了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全新释义
        二、提出了当前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主要着力点
        三、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制度缺失与反腐败的制度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意义
    1.3 问题的界定
2 研究综述与分析工具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分析工具
    2.3 研究的实施程式
3 腐败的成因
    3.1 腐败的政治成因分析
    3.2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3.3 腐败的制度伦理分析
    3.4 腐败的文化成因分析
4 新形式下腐败的治理和制度缺失
    4.1 腐败治理的必要性
    4.2 反腐败的制度缺失
        4.2.1 腐败的交易成本问题
        4.2.2 建立新的伦理法则
5 浙江省反腐败的制度创新
    5.1 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5.2 从反腐实践看腐败的制度成因
        5.2.1 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形成的制度性缺陷
        5.2.2 权力过分集中,行为严重失范形成的制度性缺陷
        5.2.3 监督制约乏力,查处机制失效形成的制度性缺陷
    5.3 近年来制度反腐的经验
6 完善反腐败制度的对策研究
    6.1 完善市场运作机制
    6.2 强化权力约束机制
    6.3 规范资金管理机制
    6.4 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6.5 建立经济处罚机制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浙江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
附录2 体制创新:改善公共行政的必由之路
附录3 浙江省纪委《工作报告》(摘录)
致谢

(10)东江湖生态发展模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4 论文的基本方法、技术线路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章节安排及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发展模式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及生态平衡
    2.2 流域生态系统
    2.3 生态发展模式问题
第三章 东江湖的生态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东江湖及其流域概况
    3.2 东江湖的污染现状
    3.3 东江湖主要污染物分析
    3.4 东江湖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东江湖生态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做法与启示
    4.1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4.2 国内的实践与启示
第五章 东江湖生态保护模式选择
    5.1 生态保护的目标及原则
    5.2 生态治理手段的运用
    5.3 流域管理体制的重构
    5.4 政策法规制度的激励
第六章 东江湖生态开发模式选择
    6.1 东江湖生态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取向
    6.2 东江湖产业转型的策略
    6.3 东江湖生态产业体系建构设想
第七章 东江湖生态补偿模式选择
    7.1 东江湖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
    7.2 生态补偿问题概述
    7.3 东江湖生态补偿的实施
第八章 东江湖生态发展问题解决的支持系统
    8.1 政府方面
    8.2 市场方面
    8.3 公众方面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从旅游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看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论文参考文献)

  • [1]美丽中国视域下打造“江西样板”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D]. 乐晨.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2]新形势下广东省公务接待规范化问题研究[D]. 赵磊.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3]法治社会建设背景下旅游行政执法效能问题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旅游法》实施为例[D]. 林繁. 桂林理工大学, 2016(06)
  • [4]当前中国城乡环境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 宋惠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4)
  • [5]辽宁省旅游业存在问题与行政管理对策研究[D]. 阮颖.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6]PIC分类法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应用[D]. 王婷. 浙江大学, 2015(08)
  • [7]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张伟江.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1)
  • [8]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D]. 张侠.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0)
  • [9]制度缺失与反腐败的制度创新 ——以浙江省为例[D]. 李伯来. 浙江大学, 2006(12)
  • [10]东江湖生态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 罗成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07)

标签:;  ;  ;  ;  ;  

从旅游纪检监察实践看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