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30岁以上知识分子血脂水平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璐[1](2020)在《健康传播要素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影响研究 ——基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实证调查》文中认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长,促使社会各界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高校老年知识分子作为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群体,退休后在身体健康、心理需求、行为能力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在政策还是资金等领域都加大了对全民健康的支持,但只有深入了解各个群体和群体内部的差异,才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相关规划。因此调查研究并分析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拉斯韦尔“5W模式”、“知信行理论”为基础,以呼和浩特地区高校老年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实际资料,探寻健康传播要素与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有效优化健康传播环境并改善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的具体策略。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论述研究的价值、意义、方法和创新点,从健康传播、老年群体健康传播、老年健康素养、老年知识分子健康传播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与“知信行理论”对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界定了本文健康传播与健康传播要素的涵义和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定义及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包括问卷、访谈提纲设计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分析问卷和访谈内容后得出结论:健康知识传播者素养、传播内容定制化程度、传播媒介效能和高校老年知识分子自身素养对传播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传播效果经过一定的累积会转化为健康行为。第四部分探讨了针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健康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真假同行难辨,健康知识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千篇一律,忽视心理健康传播内容;健康谣言四起,社区服务存在局限;健康素养两极分化,自我实现需求未得到满足;健康知识运用低效,行为转化能力不理想。然后再从这五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策略:培养高校社区健康知识意见领袖,提升媒体编辑“把关人”素养;加强老年知识分子健康知识传播内容定制化程度,注重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健康知识传播资源,完善高校社区服务,利用高校单位资源,形成健康传播互动意识,出台相关法规制度,优化健康知识传播环境;提升整体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传播素养,鼓励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多与同辈沟通,成为健康知识传播者;推进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效果转化,将健康行为能力纳入高校老年工作评价体系。
符波[2](2020)在《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者的群体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悦跑圈APP作为新时代的新产物,悦跑圈APP的使用,将健身跑带入了健身行业的潮流中,为健身跑注入新的血液,二者互利共赢,相助相生,健身跑参与人数不断增多,并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跑团形成,而智能科技(悦跑圈APP)和跑团为健身跑运动更加便利、科学、交流推广范围助力。本研究为了调查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者的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跑团健身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促进全民健身和悦跑圈APP的运动参与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对运动类APP的发展状况、我国跑团发展现状、国内外健身跑运动及群特特征四个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发现发达国家对健身跑的研究较多,我国关于健身跑这一群体的研究非常少。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参与者的基本信息、锻炼行为、心理行为的群体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参与运动的影响因素,为悦跑圈APP跑团参与和体验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参与群体主要以企、事业单位,18-40岁本科及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为主。2.参与群体比较喜欢在公路、公园以独自跑或与他们结伴跑方式锻炼;在运动时间上男性比女性长,且运动习惯好于女性;有73.4%对跑步姿势回答错误,13.2%节食;热身人数有77%,但放松只有28%;运动损伤和不适反应比例为62.3%、78.1%,为下肢肌肉拉伤、擦伤,肌肉酸痛等情况。3.参与者群体体育消费82.7%的以运动服装为主;54.4%参赛频率在1-3次/年的亲子跑、10公里跑和半马居多;参与者获取信息渠道广泛,活动通知以微信为主。4.参与者群体男性参与动机为缓解压力和兴趣爱好,女性为追逐时尚;与年龄的关系,年龄小偏向于减重和追逐时尚,大偏重于身体健康;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但自觉性差;在主观体验中,青、老年人(28岁以下和55岁以上)幸福感强,但易疲劳,少年、中年(28-55岁)易有心里烦恼。5.参与者群体跑团运动参与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因素: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媒体与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微观环境因素:不正确健身知识观念影响,个人社会特征影响。通过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应肩负起帮扶健身跑者修建和维护体育锻炼的责任。2.媒体应监管正确健身知识的传播,避免负面消息阻碍健身跑运动的发展。3.学校和相关健身运动的研究所应多关注健身行业的发展。4.跑团组织管理者加强跑团的科学组织、严格管理。
王敏[3](2020)在《健康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下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双肩挑”干部承担着管理与育人重任,是影响未来国家整体人力资本存量与质量的“关键少数”群体,他们的精力、健康对国家所赋予他们的职责极其重要,培养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和优秀教师,国家、家庭和个人的投入都非常大。当前,各高校“双肩挑”干部无论在管理岗位上,还是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都承担了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尤其在“久坐不动”的生活与工作状态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所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在影响国民健康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双肩挑”干部的健康。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负荷与工作强度、工作特点及工作压力,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参与情况以及健康人力资本积累和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大、精神压力大,其产生的工作焦虑远大于普通的高校教师人群。(2)缺乏稳定的时间、精力投入、科学合理锻炼方案是制约高校“双肩挑”干部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3)由于保持和提高健康人力资本存量的行动投入不足,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占比较高。
陈蕊[4](2020)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CA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AD患者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云南省中医医院住院部就诊,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年龄大于60岁的22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归纳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及其他证型五种证型,经统计分析后讨论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共收集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226例。(1)中医证型分布频率:气虚血瘀证(27.9%)>气阴两虚证(25.7%)>痰瘀互结证(21.2%)>气滞血瘀证(15.9%)>其他证型(9.3%);(2)关联因素:在对性别、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斑块位置、斑块硬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yne Hcy)等因素的分析中,不同证型并无明显关联性。(3)年龄特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年龄偏大,主要集中在76-90岁之间;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相对年轻,主要集中在60-75岁之间。(4)生化指标分布特征: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上呈现差异性分布;(1)TG均值: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2)LDL-C均值:气阴两虚证<其他证型<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3)TC均值: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他证型<痰瘀互结证。(5)颈动脉超声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特征:五种证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均值大于1.1mm,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不同证型的IMT值有统计学意义。(2)斑块性质:硬斑占比75.7%,软斑占比8.8%,混合斑占比15.5%。(3)斑块部位: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有83例,占比为33.3%;发生在颈内动脉为56例,占比为24.8%;发生在颈动脉交叉处为87例,占比为38.5%。结论:1.CA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4个证型为主,其中以气虚血瘀证为临床最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2.不同证型在年龄、IMT值、TC、TG、LDL-C上有差异。不同年龄段患者在证型分布上有差异:60-75岁患者以痰瘀互结证多见;76-90岁以气虚血瘀证多见;90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IMT与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数值最高。TC、TG值均在痰瘀互结证数值最高,LDL-C值在气滞血瘀证数值最高。3.CA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患者性别、合并病、烟酒史、斑块类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相关性。
裴贵宾[5](2019)在《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特征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队伍文化知识层次逐渐提高,教师一直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未来人才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则离不开教师,但是在网络科技时代下,社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度很高,但是小学教师的身体状况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更多的是对小学教师提出相当严苛的要求标准。大家认为“小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具有甘为人梯,奉献自我的崇高精神,可是他们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现在大多数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但是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就会加重对孩子学习任务要求,由于学习任务负担过重,缺乏父母陪伴,容易造成学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出现,同时也反应了教师肩上的担子之重。因此,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就更加重要。目前,国内对于基础教育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状况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提高白云区小学教师能够非常清楚了解自己当前的身体状况。促进教师科学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通过科学锻炼对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使他们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意识,并将这种行为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其身心健康稳定发展,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本篇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微信访谈、问卷抽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20所小学在职在岗教师随机抽样,了解广州市白云区小学体育设施情况和学校对教师的重视度,结合白云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消费情况、地理位置及教师体育锻炼意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结论表明:(1)广州市白云区小学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多,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居多。教师的职称与年龄成正比。广州市白云区部分小学教师工作量比较大,大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教师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足,体育意识不强,有部分教师对体育锻炼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广州市白云区小学领导对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学校举办教师体育活动娱乐性比赛项目和次数比较少,闲暇时间主要用于家务、上网、社交活动、陪伴和辅导孩子学习等,(2)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喜爱的运动项目多样,主要是以小球类、户外类、操类为主,男老师多以运动量较大的球类为主,女老师选照的运动量较小的操类为主。教师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大多数是锻炼身体、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减肥健美等。运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场馆、公园和免费性运动场所。教师居住场所体育场地设施比较缺乏,教师的消费多以实物为主,还有小部分老师基本没有体育支出,小学教师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自身懒惰、缺乏锻炼意识等。(3)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在时间上的选择、每周活动次数、活动时间的长短、运动强度大小等各方面缺少合理计划,随意性较大,体育锻炼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极少数教师能掌握科学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建议:1.加强体育与健康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自身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坚信“天天做运动,健康生活到永久的快乐信念。2.适度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使在照顾家庭和工作之余,能够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培养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3.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组织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改善白云区小学教师的健身锻炼环境,学校可以修建或改造一些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开展校内教师活动俱乐部,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测试。4.政府应加强培训小学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了解。通过白云山的地理位置,可以开展一些适合教师自身运动的娱乐性项目,比如进行组团爬山的活动,学校之间进行联谊赛的集体活动。体育教师主动对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小学教师的运动兴趣。
彭潇然[6](2019)在《高校教职工体检数据挖掘与健康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教职工作为科技进步的推动者与传承者,对于社会科技的进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该群体的健康问题长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成都某高校2016年教职工体检数据,对高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先是对本次教职工体检参与度、病史及生活习惯、体征等进行各类描述性分析;再对高校教职工常见疾病进行深层次分析,主要采取了logistic回归与关联规则对教职工常见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分析与挖掘;最后对高校教职工进行健康水平分析,根据28个医学指标值进行偏离度分析,根据偏离分析的结果再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参与此次体检的教职工分为三类不同健康水平人群,研究低健康水平教职工的分布情况,并对该人群的各类生活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对比与分析。通过以上数据挖掘与分析,对高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并解析了高校教职工各类疾病的影响因素,低健康水平人群的生活习惯等信息,这些信息无论是对高校教职工还是就诊医生都有较大现实意义。
张艳丽[7](2017)在《高校教师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探讨苏州大学教职工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研究不同岗位慢性病的患病率,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分析男女教职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研究对象与方法:2014年度苏州大学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和退休教职工共计6764人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查体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血压、心率、内外妇科常规体检、耳鼻喉检查。血清学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等指标。影像及特殊检查项目主要有心电图、腹部B超、乳腺及妇科B超及胸透检查。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结果:苏州大学教职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是42.58%、8.97%、22.29%、28.46%和18.94%。高血压患病率在男女教职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同时,女性在更年期前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处于高峰水平。高脂血症、血脂边缘升高、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2.29%、31.91%、11.09%、14.18%、2.98%。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36.72%)总体上高于女性(18.43%);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患病率差异逐渐缩小,70岁以上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无显着性差异。男性尿酸血症(HUA)患病率(24.20%)总体上高于女性(12.55%)。在60岁以前,男性HUA的患病率高于女性,60岁后男女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A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性中表现尤为明显。研究结论:研究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坚持定期健康体检,重视高校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尤其是男性和中老年教职工;加强科学研究与健康干预,促进高校教师身心健康。
侯园园[8](2016)在《江西某高校高知高干健康体检结果与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家的发展,主要依赖科技的进步,而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支撑力。高校高知高干是发掘和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高智商人群,其身体状况的好坏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们面临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其自身健康意识的忽略,加之运动的匮乏造成当前高校高知高干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研究目的:根据某高校2015年参加体检的高知高干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原因,旨在提高该校高知高干教职工参加健康体检的意识和为健康教育及慢性疾病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2015年参加江西省肿瘤医院体检的高知高干(在职和退休)体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且根据本次参与调查对象及调查侧重,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过往病史和现病史、运动史、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次数和生活饮食等生活方式的调资料分析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处理数据,对体检主要异常指标的患病率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从年龄、性别、职能、生活习惯及运动习惯的差异性来对高知高干体检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研究结果:1.高校高知高干体检主要慢性疾病患病率分析高校高知高干体检的主要慢性疾病患病率分析显示,检出率最高的是高血脂,检出率为57.1%,其次为脂肪肝37.9%,高血压33.5%,心电图异常19.9%,高血糖18.0%,肝囊肿8.7%,肾囊肿8.1%。除心电图、肝囊肿外,主要慢性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检出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不同年龄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随年龄的增长,高知高干BMI水平而逐步降低,在50-5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水平。RHR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现象,50-59岁年龄组与60-69岁两个年龄组RHR水平出现显着性差异(P<0.05),且低于全国同年龄段平均安静心率值。SBP、DBP、TG和肝功能指标AST、ALT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不同性别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形态机能指标BMI、SBP、DBP,血液生化指标TG、LDL-C和肝功能指标AST、ALT在不同性别高知高干中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RHR、FBG、HDL-C和血清胆红素指标无性别差异(P>0.05)。4.不同职能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形态机能BMI、FBG水平在行政组表现最高水平,职能组间差异显着(P<0.05)。教师组TG、LDL-C水平、转氨酶指标ALT、AST含量均高于行政组,差异显着(P<0.05)。退休组RHR、SBP、DBP均值均比其他职能组更高(P<0.05);血清胆红素DBIL、IBIL与教师、行政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但在教师组与行政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生活习惯的高知高干健康状况分析生活习惯调查分析显示,吸烟率、喝酒率以及高脂、高盐饮食在不同性别教职工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均表现为男性教职工高于女性。男性不同年龄段组间差异显着(P<0.05),集中体现在50-59岁年龄组,女性年龄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6.不同运动习惯的高知高干健康状况分析中低强度A组与小强度B组BMI均低于久坐人群C组值,差异显着(P<0.05);但A、B组间差异不显着。采用中低强度A组或小强度B组的锻炼方式,均表现出良好的降低心率及降压效果。长期中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与小强度组对比,空腹血糖有显着差异(P<0.05)。小强度运动比中低强度更有效降低TG,提高HDL-C,差异显着(P<0.05)。中低强度A组与小强度B组转氨酶ALT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显着(P<0.05)。研究结论:1.高校高知高干体检的主要慢性疾病检出率最高为高血脂,其次为脂肪肝和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在50-5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高血压、高血糖在70-岁年龄检出率最高。其他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检出率无显着差异。2.空腹血糖、HDL-C和胆红素指标年龄组间无显着差异。BMI、心率、血压、TG、TC、LDL-C和转氨酶指标AST、ALT检出指标均有随年龄变化而出现升高或降低的趋势。3.男性高知高干人群主要指标异常检出率和指标平均水平均高于女性。男性形态机能、血脂水平以及肝功能状况普遍比女性差。4.教师组人员的心率、血压、血脂水平高于行政组人员。行政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血糖水平高于教师组和退休组。其余检出指标无职能差异。5.生活习惯对慢性病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久坐人群,中低强度或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均能提高机体脂肪动员的能力,降低体内库存脂肪量,减少脂肪肝的形成。
赵珺瑜,李红[9](2015)在《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福建省立医院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状况、影响因素及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制定相关降脂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1 198名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和血脂检测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分析血脂异常检出率,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不同年龄、职业、血脂异常家族史及其他疾病史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4.6%,其中高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高甘油三酯(TG)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2.4%、28.1%、11.4%和11.2%;年龄、家族史、职业、体质指数(BMI)和动脉硬化是影响血脂异常的独立因素;血脂知识、态度、行为和总知信行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0.14±8.49)、(3.46±0.89)、(10.96±1.98)和(34.56±9.14)分。结论福州市体检人群血脂患病率高且血脂知识较为缺乏,应重点加强40岁以上、有血脂异常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以及动脉硬化人群的血脂监测,并提倡以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的降脂干预措施。
崔爱武[10](2015)在《高校教师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慢性病、健康管理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天津某高校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死亡教职工的死因推断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危害教职工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变化规律和危害程度,同时结合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探究影响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主要高危因素,确定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因慢性病困扰,某高校教师的健康状态令人担忧。通过连续四年累计4295人次正高级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高校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健康体检中罹患病症前八位的均系慢性病,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脂症、脂肪肝、高血压及血压高值、心电图异常、超重及肥胖、血尿酸高、肝肾囊肿、慢性咽炎。不同性别前八位患病谱顺位基本一致,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脂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呈典型的正态分布;而脂肪肝和肥胖症的发病率则随着年龄呈现先增大再减少的抛物线形。某高校教师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9.87岁,其中男性78.2岁,与所在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81.19岁相比较偏低;死亡率为6.46‰,男性教师的死亡率高于女性;高校教师93%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死因顺位的前五位疾病占全部死亡人口的89.26%,女性死亡的病因更集中在前五位疾病上,而男性死因较为分散;女性死因中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较高,而男性死因中除恶性肿瘤外,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病较高。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缺乏锻炼、体力透支等慢性病高危因素,在45-55岁年龄段的教师中这些高危因素表现尤为突出;吸烟在高校男性教师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吸烟与主要慢性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伴随关系。在上述统计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对策,并对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目前高校教师的慢性病患病现状,从高校管理者、教师本人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控制慢性病的对策;(2)提出了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慢性病风险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对不同人群分类进行健康干预,动态跟踪监测;健康管理师与服务对象在规范的系统平台上进行动态交流,完成每一个管理项目并进行管理质量的量化评价;(3)针对性提出了某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高校30岁以上知识分子血脂水平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30岁以上知识分子血脂水平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传播要素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影响研究 ——基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 |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1.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 |
2.知信行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1.健康传播与健康传播要素 |
2.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群体 |
二、健康传播要素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调查问卷设计 |
2.深度访谈设计 |
(二)数据统计 |
1.数据来源 |
2.样本基本情况 |
(三)结果分析 |
1.传播者知识储备与传播技能影响传播效果 |
2.内容定制化程度影响传播效果 |
3.传播媒介效能影响传播效果 |
4.受传者素养与传播参与度影响传播效果 |
5.传播效果是健康行为发生转变的关键 |
(1)健康观念与健康行为 |
(2)健康行为自评量表 |
三、针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的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健康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1.真假同行难辨,健康知识质量参差不齐 |
2.内容千篇一律,忽视心理健康传播内容 |
3.健康谣言四起,社区服务存在局限 |
4.健康素养两极分化,自我需求未得到满足 |
5.健康知识运用低效,行为转化能力不理想 |
(二)健康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把关”缺失,传播者素养有待提高 |
2.盲目追求效率,未深入了解群体需求 |
3.平台监管失当,传播媒介未能物尽其用 |
4.个体存在差异,未能有效利用身边资源 |
5.忽视效果反馈,高校老年健康行为促进工作存在缺陷 |
四、改善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的具体策略 |
(一)培养专业队伍,提升“把关”素养 |
1.培养高校社区健康知识意见领袖 |
2.提升媒体编辑“把关人”素养 |
(二)加强老年知识分子健康内容定制化程度 |
1.针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需求进行传播 |
2.注重高校老年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三)整合媒介资源,制定法规,优化环境 |
1.整合健康知识传播资源,完善高校社区服务 |
2.利用高校单位资源,形成健康传播互动意识 |
3.出台相关法规制度,优化健康知识传播环境 |
(四)发挥优势,互帮互助,整体提升 |
1.提升整体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传播素养 |
2.鼓励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多与同辈沟通,成为健康知识传播者 |
(五)注重反馈,提高“知-信-行”转化率 |
1.推进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效果转化 |
2.将健康行为能力纳入高校老年工作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2)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者的群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2.1 调查昆明市悦跑圈AAP跑团参与者存在的不足 |
1.2.2 归纳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健康跑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
1.2.3 为促进全民健身和悦跑圈APP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1.3 选题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悦跑圈的定义 |
2.1.2 APP的定义 |
2.1.3 跑团的定义 |
2.1.4 群体特征的定义 |
2.1.5 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者 |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基本信息特征分析 |
4.1.1 昆明市悦跑圈APP参与者的性别分析 |
4.1.2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年龄分析 |
4.1.3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文化水平分析 |
4.1.4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职业、收入分析 |
4.1.5 关于悦跑圈跑团健身跑者的基本特征总结 |
4.2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参与锻炼行为特征分析 |
4.2.1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参与形式特征分析 |
4.2.2 参与者的运动习惯特征分析 |
4.2.3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运动损伤与防护特征分析 |
4.2.4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消费特征分析 |
4.2.5 昆明市悦跑圈APP参与者参加比赛情况分析 |
4.2.6 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
4.2.7 关于健身跑参与者的锻炼行为特征总结 |
4.3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锻炼心理特征分析 |
4.3.1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运动动机特征分析 |
4.3.2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意志品质特征分析 |
4.3.3 昆明悦跑圈APP参与者主观锻炼体验特征 |
4.3.4 关于健身跑参与者的锻炼心理特征总结 |
4.4 影响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运动的因素 |
4.4.1 宏观影响因素 |
4.4.1.1 健身跑的发展趋势 |
4.4.1.2 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影响 |
4.4.1.3 媒体与互联网传播的影响 |
4.4.2 微观影响因素 |
4.4.2.1 不正确健身知识观念的影响 |
4.4.2.2 个人社会特征因素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健康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下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假设 |
2.文献综述 |
2.1 有关健康人力资本的文献回顾与述评 |
2.2 有关高校“双肩挑”干部的文献回顾与述评 |
2.3 有关体育锻炼行为的文献回顾与述评 |
3.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3.1.1 健康人力资本积累的概念界定 |
3.1.2 高校“双肩挑”干部的概念界定 |
3.1.3 体育锻炼行为的概念界定 |
3.2 理论基础 |
3.2.1 人力资本理论 |
3.2.2 体育行为学理论 |
3.2.3 运动生理学理论 |
4.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调查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资料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3.3 数据分析法 |
4.3.4 逻辑分析法 |
5.结果与分析 |
5.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负荷与工作强度、工作特点及工作压力分析 |
5.1.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负荷与工作强度分析 |
5.1.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特点分析 |
5.1.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工作压力分析 |
5.1.4 小结 |
5.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人力资本积累调研分析 |
5.2.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BMI(身体质量指数)分析 |
5.2.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情况分析 |
5.2.2.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心脑血管慢性病情况分析 |
5.2.2.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呼吸系统慢性病情况分析 |
5.2.2.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代谢类慢性病情况分析 |
5.2.2.4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骨类慢性病分析 |
5.2.2.5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其他患病情况分析 |
5.2.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自评情况分析 |
5.2.3.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生理健康自评情况分析 |
5.2.3.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心理健康自评情况分析 |
5.2.3.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社会适应性自评情况分析 |
5.2.4 小结 |
5.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需求分析 |
5.3.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促进方式需求分析 |
5.3.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分析 |
5.3.3 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保健知识需求分析 |
5.3.4 小结 |
5.4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人力资本积累相关要素——体育锻炼行为参与调查分析 |
5.4.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情况整体分析 |
5.4.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动机调查分析 |
5.4.3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的频率、时间和强度调查分析 |
5.4.4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形式、项目及场所调查与分析 |
5.4.5 制约、影响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进行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分析 |
5.4.6 小结 |
5.5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健康人力资本积累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分析 |
5.5.1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与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分析 |
5.5.2 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与慢性病情况的关系分析 |
5.5.3 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与自评健康的关系分析 |
5.5.4 小结 |
6.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分类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病例基本信息 |
1.1 性别资料 |
1.2 年龄资料 |
2.CAD 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2.1 CAD 患者中医证型频数分布情况 |
2.2 不同证型 CAD 患者合并病情况表 |
2.3 CAD 患者不同证型在烟酒史分布情况 |
2.4 CAD 患者不同证型在 IMT 值的比较 |
2.5 CAD 患者不同证型在斑块部位分布情况 |
2.6 CAD 不同证型患者斑块类型分布情况 |
2.7 CAD 患者不同证型血脂水平比较 |
2.8 CAD 不同证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
讨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结果讨论 |
2.1 CAD 患者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讨论 |
2.2 超声观察值的讨论 |
2.3 理化指标的讨论 |
3.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特征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1.3.3 国内研究状况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基本情况 |
2.1.1 年龄、性别分布 |
2.1.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学历调查数据分析 |
2.1.3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职称调查分析 |
2.1.4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体育消费情况 |
2.1.5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体育消费内容。 |
2.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健康的基本状况 |
2.2.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周工作量情况 |
2.2.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睡眠情况 |
2.2.3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空闲时间活动情况 |
2.2.4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调自述健康情况 |
2.3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
2.3.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 |
2.3.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
2.3.3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
2.3.4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有无专业的老师指导 |
2.3.5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体育教师对您参与体育活动的引领作用 |
2.4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与数据分析 |
2.4.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运动形式 |
2.4.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情况 |
2.4.3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体育活动场所 |
2.4.4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段 |
2.4.5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 |
2.4.6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
2.4.7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体育锻炼强度 |
2.4.8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居住场所附近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
2.4.9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后自我感觉 |
2.5 影响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锻炼的因素 |
2.5.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领导参与体育活动态度调查分析 |
2.5.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学校领导对教师体育活动的重视度 |
2.5.3 广州市白云区教师所在小学举办体育活动情况 |
2.5.4 小学体育教师对其他教师参与活动的指导作用 |
2.5.5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的调查 |
2.6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路径 |
2.6.1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可以利用白云山的地理优势发展体育活动 |
2.6.2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可以通过教师联赛促进教师体育活动的发展 |
2.6.3 提倡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组团参与体育活动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4 致谢 |
5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或问卷提纲) |
附录B 问卷 |
附录C 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体育活动及特征调查问卷 |
(6)高校教职工体检数据挖掘与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高校教职工体检情况 |
1.2.2 国内外对医疗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的研究特点及创新 |
第2章 本文研究相关理论 |
2.1 Logistic回归模型 |
2.2 关联规则 |
2.3 偏离度分析 |
2.4 聚类分析 |
第3章 高校教职工总体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3.1 数据来源 |
3.2 体检的基本情况 |
3.2.1 教职工体检重视情况与参与度分析 |
3.2.2 体检教职工的性别年龄构成 |
3.2.3 体检教职工的生活习惯情况 |
3.3 教职工的一般体征分析 |
3.3.1 超重 |
3.3.2 心率 |
3.3.3 血压 |
第4章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异常分析 |
4.1 教职工频发疾病分布与分析 |
4.1.1 教职工频发疾病与性别的关系 |
4.1.2 教职工频发疾病与年龄的关系 |
4.2 教职工体检辅助指标异常分布与分析 |
4.2.1 教职工体检辅助指标与性别的关系 |
4.2.2 教职工体检辅助指标与年龄的关系 |
第5章 高校教职工常见疾病的深层分析 |
5.1 常见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
5.1.1 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
5.1.2 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
5.1.3 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 |
5.1.4 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
5.2 常见疾病关联规则分析 |
5.2.1 数据准备 |
5.2.2 建立模型 |
5.2.3 分析结果 |
第6章 高校教职工健康水平分析 |
6.1 健康指标的偏离度分析 |
6.2 健康指标的聚类分析 |
6.3 低健康水平教职工的分布分析 |
6.4 低健康水平教职工的生活习惯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高校教师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收集 |
(二)医学体格检查 |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
三、相关变量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
(三)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
(四)脂肪肝诊断标准 |
(五)肝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
(六)肝囊肿诊断标准 |
(七)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
(八)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
(九)心电图异常诊断标准 |
(十)静息心率增快诊断标准 |
四、质量控制 |
五、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一、体检人员一般情况 |
(一)一般情况 |
(二)主要NCD患病情况 |
(三)主要慢性病的分布情况 |
二、糖尿病与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 |
三、血脂异常与血脂边缘升高的患病率 |
四、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肝囊肿的患病率 |
五、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
六、心电图异常、静息心率增快的患病率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慢性病患病率 |
二、高血压的患病率 |
三、糖尿病的患病率 |
四、高脂血症的患病率 |
五、脂肪肝的患病率 |
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
七、可能原因分析及相关建议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8)江西某高校高知高干健康体检结果与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1.2.2 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研究 |
1.2.3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高校高知高干健康状况的研究 |
1.2.5 高校高知高干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体检资料采集 |
2.2.4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检人群基本状况 |
3.1.1 年龄分布特征 |
3.1.2 性别分布特征 |
3.1.3 职能分布特征 |
3.2 高知高干体检主要慢性疾病患病率分析 |
3.2.1 高血脂症情况分析 |
3.2.2 脂肪肝情况分析 |
3.2.3 高血压情况分析 |
3.2.4 心电图异常分析 |
3.2.5 高血糖情况分析 |
3.2.6 肝、肾囊肿情况分析 |
3.3 高知高干体检主要指标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
3.3.1 不同年龄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 |
3.3.2 不同性别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 |
3.3.3 不同职能高知高干异常指标检出情况 |
3.3.4 不同生活习惯的高知高干健康状况分析 |
3.3.5 不同运动习惯的高知高干健康状况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高校教师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资料、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资料收集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
1.4.2 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可行性 |
1.4.3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常见慢性病分析 |
2.1.健康的概念及常见慢性病的诊断标准 |
2.1.1 健康的概念 |
2.1.2 高脂血症 |
2.1.3 高血压病 |
2.1.4 糖尿病 |
2.1.5 肥胖症 |
2.1.6 痛风 |
2.1.7 冠心病 |
2.1.8 脂肪肝 |
2.1.9 恶性肿瘤 |
2.2 调查资料的来源及基本情况 |
2.3 结果 |
2.3.1 一般情况 |
2.3.2 常见慢性病的性别分布及差异 |
2.3.3 常见慢性病年龄分布与构成 |
2.3.4 2011-2014年常见慢性病的变化趋势 |
2.3.5 常见慢性病检出情况 |
第三章 2007-2014年天津某高校教职工死亡原因分析 |
3.1 调查对象及统计相关概念 |
3.2 调查分析 |
3.2.1 样本概况及性别分布 |
3.2.2 死亡教职工的年龄分布及构成比 |
3.2.3 主要死亡原因 |
3.3 讨论 |
3.3.1 总体情况 |
3.3.2 预防为主,降低死亡率 |
第四章 高校教师健康行为方式及慢性病认知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2 目前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 |
4.3 高校教师的健康行为分析 |
4.3.1 教师的睡眠状况分析 |
4.3.2 教师的饮食习惯分析 |
4.3.3 教师的锻炼状况分析 |
4.3.4 教师的吸烟状况分析 |
4.3.5 教师的饮酒状况分析 |
4.3.6 教师的压力现状分析 |
4.3.7 教师的工作时间分析 |
4.3.8 教师健康认知状态分析 |
4.3.9 教师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分析 |
4.3.10 教师慢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 |
4.3.11 教师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分析 |
第五章 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问题的综合探析 |
5.1 高校教师慢性病患病现状 |
5.2 高校教师慢性病的高危因素 |
5.2.1 职业压力太大 |
5.2.2 自我关爱缺乏 |
5.2.3 生活方式不健康 |
5.2.4 高校教师普遍缺少体育锻炼 |
5.2.5 不健康的价值导向 |
5.3 学校健康干预措施不完善 |
5.3.1 高校教师健康服务的现状 |
5.3.2 教师健康活动参与范围不广泛 |
第六章 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对策 |
6.1 依靠学校,加强对高校教师慢性病的干预 |
6.1.1 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
6.1.2 加大对健康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
6.1.3 重视健康教育,拓宽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 |
6.1.4 认真组织体检,关注教师慢性病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
6.1.5 明确慢性病目标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
6.2 依靠个人,积极进行慢性病的自我健康管理 |
6.2.1 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
6.2.2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6.3 高校教师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操作流程 |
6.3.1 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
6.3.2 健康状况及慢性病风险评估 |
6.3.3 制定健康计划,对不同人群分类进行健康干预 |
6.3.4 动态跟踪监测 |
6.4 某高校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
6.4.1 方案背景 |
6.4.2 方案目标 |
6.4.3 方案工作内容 |
6.4.4 项目组织实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致谢 |
四、高校30岁以上知识分子血脂水平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传播要素对高校老年知识分子健康行为影响研究 ——基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实证调查[D]. 张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昆明市悦跑圈APP跑团参与者的群体特征研究[D]. 符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3]健康人力资本积累视角下天津市高校“双肩挑”干部体育锻炼行为研究[D]. 王敏.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4]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D]. 陈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广州市白云区小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特征与发展研究[D]. 裴贵宾.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7)
- [6]高校教职工体检数据挖掘与健康状况分析[D]. 彭潇然.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高校教师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调查分析[D]. 张艳丽. 苏州大学, 2017(06)
- [8]江西某高校高知高干健康体检结果与原因分析[D]. 侯园园.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1198名健康体检者血脂异常状况及血脂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J]. 赵珺瑜,李红.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05)
- [10]高校教师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及健康管理对策研究[D]. 崔爱武. 天津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