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

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

一、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超[1](2010)在《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国际航空运输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只有更加开放的多边法律体制才能适应这一要求。不幸的是,现行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并没有跟上国际航空发展的步伐,因为1944年《芝加哥公约》是时代的产物,它建立的双边法律体制实施限制性航空运输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早期幼稚的航空业,促进各国实现建设航空业的初期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双边体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各国不得不采取多种方式对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进行改革,如双边改革、区域改革、多边改革等,所有改革都展示了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前景。为揭示这一改革过程,剖析其中的法律问题,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从分析本文的研究现状、意义、目的与方法入手,探讨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航空自由主义、放松管制、天空开放。其次对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对象进行分析,并认为航权应从广义上理解。最后提出了航空运输自由化所涉的主要法律问题,即市场准入、主要所有权和有效控制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辅助权利、航空运输的法律冲突与解决途径、航空运输协定的透明化等。第二章揭示现代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的建立过程及其基石、原则。《百慕大协定》首先突破了这种僵硬的法律体制,美国在20世纪70年后与其它国家签订的天空开放协定使双边法律体制的传统内容几乎丧失歹尽。2007年,美欧全面自由化协议及中美自由化新协定是双边法律体制下自由化的典型,使双边法律体制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因为它不但限制了航空运输业的自由竞争,也限制了航空运输网络的发展。第三章总结区域多边自由化逐渐发展的过程。由于目前国际航空运输双边法律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各国很难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多边航空运输协定,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区域自由化成为可能。亚太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进程日渐加快,奥克兰声明的发表及东南亚航空运输市场、奥新统一市场的建立展示了自由化的美好前景。欧盟在1988年1月启动航空运输自由化措施,到1993年1月“第三个一揽子自由化方案”开始实施,“欧盟航空承运人”的概念逐步替代了原有国家所有权和控制原则,欧盟统一航空运输市场初步形成。此外,其他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如北美航空运输一体化市场、南方共同市场等。第四章首先探讨目前有限的多边法律框架,《芝加哥公约》体系仅在第一、第二航权内实行多边化,国际航协仅享有一定的运价制订权,而WTO多边法律体制不涵盖硬权利。航空公司联盟逐渐侵蚀航权,并形成了国际多边软法体制。国际民航组织对航空运输自由化做了很大贡献,1994年第四次航空运输大会、2003年第五次航空运输大会的召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由化的发展,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存多边体制不能满足航空运输的发展,航空运输自由化要求建立国际多边法律体制。第五章研究WTO对航空运输领域的渗透,以及国际民航组织所作的贡献。目前,WTO体制涵盖的航空运输服务十分有限,仅包括航空器维修和保养服务、航空运输产品的行销服务、计算机定座系统(CRS)服务3个方面,但WTO成员对《航空运输服务附件》陆续作出承诺,反映了WTO对航空运输服务渐渗的趋势。航空运输纳入WTO既有有利因素也有很大困难,但随着WTO航空运输定期审查机制的完善,航空运输服务拥有全面纳入WTO的发展趋势,而实行互惠的最惠国待遇是一个良好的改革措施,以最终实现真正的航空运输多边自由化。第六章在分析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改革的三个阶段后,揭示了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民航管理体制导致了航空公司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但随着中国加入WTO、民航业的重组,我国航空运输政策也正在经历一个自由化的过程。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改革建议。

罗大平[2](2006)在《我国道路运输法体系的反思与完善——兼论WTO框架下的道路运输立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董本云[3](2006)在《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本项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探索了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波特价值链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分析了汽车消费关联效应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汽车消费和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并对汽车消费进行了国际比较,指出了汽车消费的变化趋势;对影响汽车消费的各种要素作了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汽车消费趋势的影响;为了揭示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进行了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以及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的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就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吉林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提出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并指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何勇[4](2006)在《重庆汽车运输集团经营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这一基础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输供求矛盾得到初步缓解,道路运输市场机制初步建立,运输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个体和私营运输业户的无节制增长,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道路运输业主力军的国有大型运输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面临的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首先对重庆汽车运输集团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入WTO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对公司的宏观环境及中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五力模型进行了竞争分析,重点分析了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和替代品的竞争,以及外部因素EFE矩阵分析。然后对公司的内部条件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网点资源、政府资源,以及内部因素IFE矩阵分析。最后通过SWOT矩阵分析公司面临的环境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明确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而确定公司应采取扭转型和增长型经营战略,尤其是以道路运输企业实施经营资质管理为契机,重点实施结构调整战略,通过资本结构、组织结构、运力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整合内部资源,充分运用运输资质奠定公司的市场地位,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确立竞争优势,实施中心多样化战略保障稳健经营以及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公司形象,促使公司经营向规范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重庆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制定经营战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国有大型道路运输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借鉴。

杨志发[5](2004)在《吉林省道路运输定量预测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交通运输本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吉林省经济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季节。“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如今,吉林省交通运输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经济与运输要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管理基础上。作为交通运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道路运输的发展策略将直接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道路运输预测是制定道路运输发展策略的重要基础,合理、有效的预测模型将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更加具有实际效用。因此,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道路运输发展的预测模型、提出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本文调研了道路运输发展的现状,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挖掘其根源所在;较详细地分析了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道路运输预测模型,在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趋势;对国外道路运输发展做了较详细的研究,总结了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道路运输方面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通过对吉林省道路运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知吉林省道路运输存在如下问题:① 基础设施数量少、技术水平低;② 汽车等运输工具拥有量偏少、结构不合理、技术性能比较落后;③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不尽合理;④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⑤ 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管理不规范;⑥ 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差。究其原因,主要有:① 发展历史影响;② 发展进程因素;③ 道路运输领域战略重点调整不及时;④ 管理体制原因。 <WP=84>道路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因为经济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区道路运输发展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本文主要考虑加入WTO、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人口增长、综合运输发展水平、载运工具发展形势等影响因素,利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道路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为道路运输发展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定量研究基础。现行的道路运输预测方法较多,如:时间序列法、灰色系统法、线性回归法、弹性系数法、增长曲线法、计量经济法等,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本文运用常规方法建立了弹性系数模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但它们都存在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的缺点,而系统动力学可以较充分考虑一个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本文又建立了道路运输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此外,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还开发了一套实用的道路运输预测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较方便、智能地完成道路运输量的预测。综合利用各种预测模型和预测软件的预测结果,分析了吉林省道路运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在研究国外先进国家道路运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的先进经验。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由发展时代(18001920年)、严格管制与行政规划时代(19201980年)、开放与竞争时代(1980—)。分析国外先进道路运输发展过程,有如下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①重视路网及运输基础设施建设;②重视对道路运输组织和管理的升级改造,管理科学化;③强调运输规划和政策的统一性和系统性;④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⑤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道路运输协调发展;⑥根据道路运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市场管理;⑦重视行业协会建设;⑧应用先进技术,重视道路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本文对加入WTO、党的十六大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新形势下吉林省道路运输的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具体策略。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总体部署如下:依据“奔小康”战略目标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将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10年,道路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二阶段2011~2020年,道路运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适应并保持适度超前,初步实现现代化。 <WP=85>本文对基础设施、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法规体系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提出的道路运输预测模型为道路运输预测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工具,提出的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可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制定运输管理政策和编制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而为新形势下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严季[6](2003)在《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针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中几个突出的重点问题,按照道路运输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三阶段”目标,结合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实际,运用交通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每个问题中重点对道路货物运输的本质特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性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研究。综合分析研究了与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相关的公路、车辆、运输结构、制度、政策、运输组织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有效供给量不足、路网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路网技术等级偏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作为网络节点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滞后,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原有的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公路主枢纽的建设速度有待于提高。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集装箱等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老旧车辆多,约占总车辆的25%,车辆役龄老化;低效率运输还大量存在,拖拉机和农用机动车甚至人畜力车还在参与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系统滞后于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在道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道路运输的效率与效益没有明显的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散、弱”,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运输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缺乏道路运输法律,致使道路货运市场混乱等。 2.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问题研究。针对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散、弱”问题,通过研究日本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给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营业性”专业化运输企业,有利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增强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公益事业和现代物流发展;利用加税限制“非营业性”运输,使“非营业性”运输“无利可图”,打破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改变企业经营模式的结论。 3.国民经济与道路货物运输关系的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之间的关系,掌握道路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利用运输经济学等理论,得出了我国的货运强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货运强度将下降,与发达因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的结论。另外,本文还研究分析了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得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量的变化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道路货物运输量向增加方向移动,两者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展速度相呼应,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完成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虽然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是保持持续增长,但货物运输量不随其增加而增加,有时还可能减少,两者之间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还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道路货物运输的关系。最后,分析研究了我国加入WTO后,道路货物运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通过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与发展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与发展的问题,给出引入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竞争机制是发展必经之路的结论。 5.道路货物运输地区差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并正在由东向中部乃至部分西部地区延伸。然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提出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别研究的思路,从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产业结构等背景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货物运输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便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交通运输政策。 6.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研究。通过研究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特征、两种交通方式货运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分析、需求总量与结构、国际运输市场以及市场化进程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化建设的措施,即形成独立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环境、加强道路货物运输市场法制建设和规范政府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管理职能,为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7.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研究。针对一般对货物运输的趋势分析仅仅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论文根据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采用五种数学模型,对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影响道路货物运输的多个因素,对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趋势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将灰色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的预测。其结果与国家制定的“三步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吻合,可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制订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及国家道路运输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8.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研究。针对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

丁柏群,黄金鹏[7](2003)在《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在公路水运方面的承诺,2003年是外商可以在道路货物运输和汽车维修行业上独资经营的第1年。针对日益增多的国外运输业进入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从客运、货运和汽车维修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

黄金鹏[8](2003)在《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文中指出

邹海波[9](2003)在《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据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关理论,以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问题为研究对象,从运输结构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合理化原则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形成原因、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在介绍和总结了发达国家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三阶段目标,提出了实现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合理化的三阶段目标。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和措施。

李平[10](2002)在《加入WTO对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文中研究说明入世后,我国道路运输业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困难比较大。文章对入世后道路运输业面临的压力和机遇进行了正反两方面分析,提出了道路运输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研究现状、意义、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概念厘定
        一、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概念
        二、航空运输自由化与航空运输自由主义
        三、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放松管制、天空开放
    第三节 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对象:航权
        一、航权的定义
        二、航权的分类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一、市场准入
        二、主要所有权和有效控制原则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
        四、辅助权利
        五、航空运输的法律冲突与解决方式
        六、航空运输协定的透明化
第二章 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自由化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现代国际航空运输法律制度的确立
        一、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基石:领空主权
        二、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特点:对等交换
        三、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本质:保护主义
        四、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模式:事先确定式
    第二节 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自由化突破
        一、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首次自由化突破
        二、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自由化的新突破
    第三节 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当代自由化发展
        一、美欧航空运输的全面自由化协议
        二、中美航空运输协议的自由化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利弊分析
        一、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合理性
        二、国际航空运输双边法律体制自由化原因分析
        三、国际航空运输双边体制的缺陷
第三章 国际航空运输区域自由化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国际航空运输区域多边体制概述
        一、国际航空运输区域化的形成
        二、国际航空运输区域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亚太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
        一、亚太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推动力量
        二、亚太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成就
        三、亚太地区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展望
    第三节 欧盟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法律问题
        一、积极推动力量:欧共体委员会
        二、关键支持力量:欧洲法院
        三、自由化的开端:第一个一揽子协议
        四、自由化的发展:第二个一揽子协议
        五、自由化的实现:第三个一揽子协议
        六、小结
    第四节 其他区域的航空运输自由化
        一、拉丁美洲
        二、北美洲
        三、非洲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国际航空运输多边体制自由化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国际航空运输多边法律体制的形成
        一、国际航空运输多边法律体制的建构
        二、国际航空运输多边法律体制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国际航空运输多边法律体制的发展:航空公司联盟
        一、航空公司联盟的含义
        二、航空公司联盟的发展动力
        三、航空公司联盟多边软法体制与现行国际航空运输体制的关系
        四、小结
    第三节 国际民航组织推动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努力
        一、国际民航组织第四次全球航空运输会议的成果
        二、国际民航组织第五次全球航空运输会议
    第四节 国际航空运输多边法律体制的利弊分析
        一、现行国际航空运输多边体制的缺陷
        二、航空运输自由化促进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的转变
        三、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多边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五章 WTO体制下的航空运输自由化
    第一节 WTO与ICAO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法律体制与国际航空运输法律体制是两股道
        二、ICAO对WTO的支持
        三、WTO航空运输服务的法律地位与框架
    第二节 WTO体制下航空运输服务的范围
        一、WTO航空运输服务的消极范围
        二、WTO航空运输服务的积极范围
        三、WTO航空运输服务调整范围的回顾与展望
    第三节 航空运输服务纳入WTO的法律问题
        一、WTO法律制度对国际航空运输法律制度的冲击
        二、航空运输纳入WTO的有利因素
        三、航空运输服务纳入WTO的主要观点
        四、WTO航空运输谈判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WTO体制下航空运输多边化的前景
        一、航空运输服务全面纳入WTO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二、GATS定期审查机制确保WTO航空运输服务的发展
        三、WTO体制下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多边化的目标
        四、WTO体制下国际航空运输多边化发展的问题及我的建议
第六章 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我国的对策
    第一节 我国航空运输的自由化进程
        一、严格管制阶段
        二、逐步放松阶段
        三、航空运输自由化阶段
    第二节 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障碍
        一、公平竞争的障碍:航空公司竞争力差
        二、市场准入的障碍:基础设施落后
        三、法律体制的障碍:政企不分与限制性政策
    第三节 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积极发展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二、民航法律政策的逐步放松
        三、市场准入障碍的逐步消除
    第四节 我国航空运输自由化的完善措施
        一、采取有序、有保障的放松管制政策
        二、培养适度竞争的法律机制
        三、鼓励对外合作的法律政策
参考文献
科研情况
    后记

(3)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1.1.2 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1 消费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
    2.1.2 西方经济学家的消费理论
    2.1.3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
2.2 经济增长理论
    2.2.1 西斯蒙弟的经济增长理论
    2.2.2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2.2.3 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2.2.4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
    2.2.5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2.3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3.1 克拉克的理论
    2.3.2 马歇尔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2.3.3 钱纳里的结构经济学
    2.3.4 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
    2.3.5 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消费的关联性研究
3.1 汽车产业的关联方式
    3.1.1 前向关联
    3.1.2 后向关联
3.2 关联效应理论
    3.2.1 投入产出理论
    3.2.2 产业价值链理论
    3.2.3 产业集群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汽车消费现状
    4.1.1 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分析
    4.1.2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
4.2 汽车消费的国际比较
4.3 汽车消费的变化趋势分析
    4.3.1 世界汽车消费的发展阶段
    4.3.2 我国汽车消费的发展阶段
    4.3.3 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
5.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5.1.1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5.1.2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5.1.3 城市化水平
    5.1.4 业内竞争
5.2 消费者的收入情况
    5.2.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5.2.2 居民收入差距
5.3 汽车价格
    5.3.1 原材料供应
    5.3.2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程度
    5.3.3 产业内重组情况
    5.3.4 汽车进出口及加入WTO 的影响
5.4 消费政策
    5.4.1 汽车消费政策
    5.4.2 汽车消费的附加成本
    5.4.3 汽车金融服务
    5.4.4 消费观念
5.5 消费环境
    5.5.1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完善
    5.5.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
    5.5.3 相关服务业没有统一标准
5.6 能源供应
    5.6.1 能源储备
    5.6.2 能源价格
5.7 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
    5.7.1 城市规划
    5.7.2 交通设施与交通管理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6.1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
    6.1.1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工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
    6.1.2 我国汽车消费对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的拉动
6.2 我国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
    6.2.1 我国汽车消费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
    6.2.2 我国汽车消费对橡胶产业的拉动作用
    6.2.3 我国汽车消费对公路建设业的拉动作用
    6.2.4 我国汽车消费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
6.3 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6.3.1 我国整体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6.3.2 我国私人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6.4 我国汽车消费的多元统计分析
    6.4.1 我国汽车消费的主成分分析
    6.4.2 我国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
6.5 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总体描述
    6.5.1 我国汽车消费的积极作用
    6.5.2 我国汽车消费的消极作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汽车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7.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
    7.1.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本省汽车工业产值的拉动作用
    7.1.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本省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值的拉动作用
7.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
    7.2.1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
    7.2.2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橡胶产业的拉动作用
    7.2.3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公路建设业的拉动作用
    7.2.4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
7.3 吉林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7.3.1 吉林省整体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7.3.2 吉林省私人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总量的拉动作用
7.4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多元统计分析
    7.4.1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主成分分析
    7.4.2 吉林省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促进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8.1 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汽车消费
    8.1.1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8.1.2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
    8.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收入预期
8.2 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汽车价格
    8.2.1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规模经济
    8.2.2 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8.2.3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8.3 完善汽车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
    8.3.1 整顿汽车收费,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
    8.3.2 完善汽车信贷服务体系
    8.3.3 尽快推出燃油税
    8.3.4 优化消费环境
8.4 政策安排
    8.4.1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8.4.2 加快开发新型汽车原材料,促进原材料的循环使用
    8.4.3 加快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8.4.4 推广使用柴油汽车
    8.4.5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
    8.4.6 科学进行交通规划和设计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一:全国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过程 附录二:吉林省汽车消费的逐步回归分析过程 摘要 Abstract

(4)重庆汽车运输集团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框架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的思路
        1.1.3 研究方法
        1.1.4 研究框架
    1.2 经营战略理论概述
        1.2.1 经营战略的层次性
        1.2.2 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
        1.2.3 战略选择方法及实践
    1.3 公司简介
2 外部环境分析
    2.1 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2 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2.3 加入WTO对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影响
        2.3.1 我国加入WTO在道路运输业方面的主要承诺
        2.3.2 加入WTO后外资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形势分析
        2.3.3 加入WTO给道路运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4 道路运输业加入WTO的应对措施
    2.4 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2.4.1 政治法律环境
        2.4.2 经济环境
        2.4.3 技术环境
        2.4.4 社会文化环境
    2.5 公司中观环境分析
        2.5.1 道路运输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基础性产业
        2.5.2 业内竞争秩序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2.5.3 道路运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6 竞争分析
        2.6.1 竞争力分析模型
        2.6.2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分析
        2.6.3 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2.6.4 潜在进入者分析
        2.6.5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2.6.6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2.7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3 内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3.2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3 经营管理
    3.4 网点资源
    3.5 政府资源
    3.6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4 公司SWOT分析及公司发展目标
    4.1 SWOT分析
    4.2 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
        4.2.1 设立战略目标的战略思想
        4.2.2 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5 公司经营战略的选择
    5.1 结构调整战略整合内部资源
        5.1.1 资产与资本结构调整盘活资产
        5.1.2 组织结构调整确立责权
        5.1.3 运力结构调整提高效率
        5.1.4 调整人力资源结构适应企业发展
    5.2 低成本扩张战略确定竞争优势
        5.2.1 充分利用道路运输资质奠定公司的市场地位
        5.2.2 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的优势
        5.2.3 因车制宜,实施低成本扩张
    5.3 中心多样化战略保障稳健经营
        5.3.1 实施多样化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5.3.2 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实施中心多样化战略分析
        5.3.3 多样化经营营造公司内部资本市场
    5.4 实施品牌战略树立形象
        5.4.1 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5.4.2 品牌战略共与时俱进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5)吉林省道路运输定量预测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道路运输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2.1 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2.1.1 国外道路运输发展阶段
        2.1.2 国外道路运输发展经验
    2.2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2.2.1 我国道路运输现状
        2.2.2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动力
    2.3 吉林省道路运输现状分析
        2.3.1 吉林省概况
        2.3.2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现状
    2.4 吉林省道路运输存在问题及根源分析
        2.4.1 吉林省道路运输存在问题分析
        2.4.2 吉林省道路运输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第三章 道路运输量预测建模方法选择及模型主要参数选定
    3.1 道路运输量预测建模方法选择
        3.1.1 常用方法及其建模原理
        3.1.2 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原理
        3.1.3 本文所采用理论方法
    3.2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国民经济发展对道路运输的影响
        3.2.2 加入WTO对道路运输的影响
        3.2.3 人口增长、社会结构变化对道路运输的影响
        3.2.4 综合运输发展对道路运输的影响
    3.3 道路运输量预测模型主要参数选定
第四章 吉林省道路运输预测模型及发展趋势预测
    4.1 道路运输量预测模型
    4.2 吉林省道路运输量预测
        4.2.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测
        4.2.2 道路运输需求量预测
        4.2.3 道路运输供给量预测
        4.2.4 吉林省道路运输供需平衡分析
    4.3 道路运输量预测软件开发
        4.3.1 软件简介
        4.3.2 软件开发
        4.3.3 软件功能介绍
        4.3.4 软件使用方法
第五章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
    5.1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总体部署
        5.1.1 吉林省道路运输分阶段发展目标
        5.1.2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重点
    5.2 吉林省道路运输发展策略
        5.2.1 基础设施发展的策略
        5.2.2 道路客运发展的策略
        5.2.3 道路货运发展的策略
        5.2.4 道路运输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5.2.5 完善法规体系、加强行业管理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摘 要
ABSTRACT

(6)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2 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研究
    2.1 道路货物运输的现状
        2.1.1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
        2.1.2 道路运输枢纽和场站基础设施
        2.1.3 道路货物运输车辆
        2.1.4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
        2.1.5 道路货物运输运力结构
        2.1.6 道路货物运输主要业务
        2.1.7 道路货物运输法规建设
        2.1.8 道路运输信息化程度
    2.2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
        2.2.2 道路货物运输车辆
        2.2.3 道路货物运输系统要素配置
        2.2.4 道路货物运输组织
        2.2.5 道路货物运输管理
        2.2.6 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划分
        2.2.7 道路货物运输总量供给与有效供给
        2.2.8 经营观念
        2.2.9 从业人员素质
3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问题研究
    3.1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规模
        3.1.1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规模的界定
        3.1.2 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规模状况
    3.2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3.2.1 所有制结构
        3.2.2 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
    3.3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营业性”与“非营业性”
        3.3.1 我国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营业性”与“非营业性”
        3.3.2 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营业性”与“非营业性”
4 经济发展与道路货物运输关系的研究
    4.1 国民生产总值与货物运输量
        4.1.1 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货物运输量的变化情况
        4.1.2 货运强度分析
        4.1.3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与货物运输量的变化
    4.2 经济结构变化与货物运输量
        4.2.1 经济结构变化对货物运输量的影响
        4.2.2 我国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4.2.3 加入WTO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4.3 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对道路货物运输需求结构的影响
        4.3.1 产业结构对道路货物运输需求结构的影响
        4.3.2 产品结构对道路货物运输需求结构的影响
    4.4 经济发展水平对道路货物运输总体需求的影响
        4.4.1 国民经济对运输需求的作用机制
        4.4.2 国民经济对货物运输量及运输结构的影响
    4.5 国际贸易对道路运输需求的影响
        4.5.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5.2 国际贸易对我国外贸运输的影响
5 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
    5.1 企业物流系统的革新对运输需求的影响
    5.2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
        5.2.1 需求趋势分析
        5.2.2 供给能力分析
    5.3 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情况
        5.3.1 “宅配便”发展的历史过程
        5.3.2 “宅配便”成长的机理
        5.3.3 “宅配便”运输服务的要素
        5.3.4 “宅配便”的最近变化
6 道路货物运输地区差异研究
    6.1 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
    6.2 东、中、西部在人口、地理、经济上的差异
        6.2.1 人口差异
        6.2.2 地理差异
        6.2.3 国内生产总值差异
        6.2.4 产业结构差异
    6.3 东、中、西部道路货物运输的差异
        6.3.1 公路基础设施差异
        6.3.2 道路货物运输差异
7 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研究
    7.1 道路货物运输市场概述
    7.2 两种运输方式货运市场竞争的比较分析
    7.3 道路货物运输的市场化建设
        7.3.1 形成独立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
        7.3.2 创造平等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环境
        7.3.3 加强道路货物运输市场法制建设
        7.3.4 规范政府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管理职能
8 道路货物运量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8.1 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分析的依据
        8.1.1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8.1.2 第一、第二目标的实现状况
        8.1.3 第三步战略目标
    8.2 全社会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
        8.2.1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8.2.2 三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
        8.2.3 灰色模型预测
        8.2.4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
        8.2.5 弹性系数法预测
        8.2.6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8.3 货物运输量中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变化趋势
        8.3.1 货物运输总量中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变化
        8.3.2 货物运输总量中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发展趋势
9 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9.1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战略定位
        9.1.1 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
        9.1.2 战略定位及其内涵
    9.2 战略目标
        9.2.1 总体目标
        9.2.2 阶段目标
    9.3 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的重点
        9.3.1 实现道路货物运输可持续发展
        9.3.2 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信息化经营
        9.3.3 改变经营理念,提供良好的服务
        9.3.4 进行企业归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
        9.3.5 充分利用WTO的加入带来的机遇,引进国外大型物流企业
        9.3.6 完善道路运输法律体系,提高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9.3.7 合理组合各种运输方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9.3.8 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总体效率
10 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总结
    10.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的研究论文
致谢

(7)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道路客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 道路货运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 车辆维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
    2.1 对道路运输业的负面影响
    2.2 对道路运输业的正面影响
        2.2.1 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的法制建设和完善
        2.2.2 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
        2.2.3 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观念改革
        2.2.4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2.2.5 促进汽车维修企业发展
3 加入WTO后道路运输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3.1 加速黑龙江道路运输市场化
    3.2 改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3.3 调整道路运输结构
    3.4 强化道路运输法规
    3.5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3.6加快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和改组
    3.7 加强中俄口岸运输建设
    3.8 搞好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关系的协调

(8)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WTO与道路运输业
    1.1 服务贸易与WTO
        1.1.1 国际服务贸易
        1.1.2 WTO的基本内容
        1.1.3 WTO的基本原则
        1.1.4 WTO关于服务贸易的一般例外
        1.1.5 服务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1.2 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
        1.2.1 道路运输业在入世中的承诺
        1.2.2 外商进入道路运输业现状
        1.2.3 外商可能进入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市场领域
    1.3 国外道路运输业概述
        1.3.1 国际道路货物运输公约和协定
        1.3.2 国外道路运输的现状和运输市场的发展特点
        1.3.3 国外道路运输政策的演变
        1.3.4 国外的道路运输管理模式
2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现状
    2.1 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1 黑龙江省概况
        2.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2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现状
        2.2.1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2.2.2 综合运输量完成情况
    2.3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现状
        2.3.1 道路旅客运输现状
        2.3.2 道路货物运输现状
        2.3.3 道路运输车辆维修现状
        2.3.4 道路运输服务现状
        2.3.5 口岸公路运输现状
3 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3.1 道路旅客运输存在的问题
        3.1.1 班线客运
        3.1.2 旅游客运
        3.1.3 出租客运
    3.2 道路货物运输存在的问题
    3.3 汽车维修业存在的问题
    3.4 运输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3.5 口岸汽车运输存在的问题
    3.6 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
    3.7 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3.7.1 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3.7.2 道路运输企业管理
4 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
    4.1 入世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积极影响
        4.1.1 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的法制建设与完善
        4.1.2 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产业结构的调整
        4.1.3 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企业重组
        4.1.4 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观念改革
        4.1.5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4.1.6 促进汽车维修企业发展
    4.2 世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消极影响
        4.2.1 企业将失去部分道路运输市场
        4.2.2 企业将处于更新设施的困境
        4.2.3 道路运输企业将面临人才流失
        4.2.4 行业管理将面临冲击
5 加入WTO后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 促进黑龙江道路运输市场化
        5.1.1 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
        5.1.2 建立统一运输市场
        5.1.3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5.2 调整道路运输结构
        5.2.1 运力结构调整
        5.2.2 加强运输经营结构调整
        5.2.3 运输站场基础设施布局调整
    5.3 改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5.4 强化道路运输法规
    5.5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5.6 加快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和改组
    5.7 改革和理顺运价管理体制
    5.8 加强对俄口岸运输建设
    5.9 重视并协调好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关系
总结
参考文献

(9)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运输结构概述
    1.1 运输结构概念
        1.1.1 运输结构
        1.1.2 道路运力结构
        1.1.3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
        1.1.4 道路运输经营结构
    1.2 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
        1.2.1 自然条件对运输结构的影响
        1.2.2 经济状况对运输结构的影响
        1.2.3 科技进步对运输结构的影响
        1.2.4 国家政策对运输结构的影响
        1.2.5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对运输结构的影响
    1.3 运输结构是否合理的评价原则
第二章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1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核心
        2.1.1 83年的交通运输政策对我国目前道路运输结构的影响
        2.1.2 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1.3 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是目前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的核心
    2.2 我国道路客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2.1 我国道路客运组织结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2.2 我国道路客运经营结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3 我国道路货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3.1 我国道路货运组织结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3.2 我国道路货运经营结构现状评价和形势要求
    2.4 加入WTO对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挑战
        2.4.1 加入WTO对我国道路客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挑战
        2.4.2 加入WTO对我国道路货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挑战
第三章 发达国家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简介
    3.1 发达国家道路客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情况
        3.1.1 发达国家道路客运组织结构调整情况
        3.1.2 发达国家道路客运经营结构调整情况
    3.2 发达国家道路货运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情况
        3.2.1 发达国家道路货运组织结构调整情况
        3.2.2 发达国家道路货运经营结构的调整情况
第四章 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发展目标
    4.1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三阶段目标
    4.2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趋势预测
    4.3 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发展目标
        4.3.1 实现道路运输全面改善,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发展目标
        4.3.2 实现道路运输基本适应,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发展目标
        4.3.3 实现道路运输基本现代化,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的发展目标
第五章 实现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
    5.1 实现我国道路客货运组织结构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
        5.1.1 加快道路运输法制化建设,依法行政
        5.1.2 改革和完善行业管理,进一步发展市场体系
        5.1.3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2 实现我国道路客运经营结构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
        5.2.1 大力发展高速客运
        5.2.2 积极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出租客运等有市场前景的客运服务形式
        5.2.3 努力经营好普通客运和农村客运
    5.3 实现我国道路货运经营结构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
        5.3.1 大力发展快件货运
        5.3.2 积极发展集装箱货运和特种运输
        5.3.3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加快货运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5.3.4 重视普通货运和农村货运的发展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法律问题研究[D]. 孙玉超. 武汉大学, 2010(05)
  • [2]我国道路运输法体系的反思与完善——兼论WTO框架下的道路运输立法[J]. 罗大平. 交通企业管理, 2006(09)
  • [3]我国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研究[D]. 董本云. 吉林大学, 2006(11)
  • [4]重庆汽车运输集团经营战略研究[D]. 何勇. 重庆大学, 2006(02)
  • [5]吉林省道路运输定量预测模型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杨志发. 吉林大学, 2004(04)
  • [6]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D]. 严季. 长安大学, 2003(01)
  • [7]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J]. 丁柏群,黄金鹏. 广西交通科技, 2003(04)
  • [8]加入WTO对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D]. 黄金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03(04)
  • [9]我国道路运输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邹海波. 长安大学, 2003(04)
  • [10]加入WTO对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J]. 李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2(06)

标签:;  ;  ;  ;  ;  

WTO与我国道路运输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