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典藏——印度木雕图腾柱

历史文化典藏——印度木雕图腾柱

一、历史文化的收藏——印第安木雕图腾柱(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婷[1](2021)在《图腾文化视角下蒙古族动物装饰元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米安琪[2](2021)在《萨满文化中图腾艺术的数字化呈现方式研究》文中认为

张霄[3](2021)在《傩文化融入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

崔文锦[4](2021)在《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次实践报告选择的文本为《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本》(Patricia Highsmith Her Diaries and Notebooks)1941年的日记和笔记本内容,主要记录原文作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分析源语文本的文本特点,发现源语文本隐性信息的特点特别突出,此次翻译实践主要从语义层面和文化背景层面分析隐性信息的翻译问题。首先,原文中出现大量含有隐性信息的名词和动词,直译译文显得单薄,也无法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因此,需要运用增词,意译和引申等翻译技巧对其灵活处理。其次,在文化背景方面,文学和历史方面的隐性信息突出,若不显化出来会导致译文表意不明,甚至出现病句现象。所以需要结合相关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适当增译、意译或添加注释进行显化处理。通过撰写此次翻译实践报告,增强了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翻译方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显化策略方面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对其他译者翻译此类文本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侯关银[5](2020)在《少数的权利:印第安图腾柱在西雅图公共艺术中的语义转换》文中认为在西雅图众多的公共艺术中,分布着相当一部分带有明显印第安艺术风格的视觉形象,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表征。对于印第安图腾柱的原初功能,人们往往解释为进行精神崇拜的对象。图腾柱在历史更迭中实则经历了反复的语义转换,由起先记事的载体,到社会同化过程中被赋予的改善种族关系的新身份,再至进入当代语境后更加趋向于城市精神的体现。

季怀恩[6](2019)在《走近木雕的古韵情深》文中指出中国木雕博物馆位于享有"世界木雕之都"之称的浙江省东阳市,是中国首个国字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是第一座全面展示中国木雕文化和艺术的专业博物馆。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201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出任首任馆长。

杨美惠,刘明月,黄子逸,兰婕[7](2019)在《礼物和宴会的两个逻辑:中国和西北海岸的谱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探讨了礼物的两种不同逻辑:法国社会学家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阐述的互惠交换;法国理论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提出的礼物、牺牲以及无回报或不确定性回报、牺牲或仪式性支出。古代中国的文本也揭示了两种逻辑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而通过在温州农村等地方的田野考察可以在当代中国发现这两种礼物的逻辑。中国北方的商周文化和北美西北海岸的本土文化可能存在着古老的联系,从宴会器皿和其他手工艺品的艺术图案可以看出这一点。在中国现代性的背景下,来源于新教改革的现代西方思想时常被不加批判地接受,而非西方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可以帮助现代中国文化摆脱某些西方思想的霸权。莫斯和巴塔耶关于礼物、宴会和牺牲的理论受到美洲西北海岸本土文化的启发,有助于促进现代中国重新与自身丰富多样的古代文化传统进行联系,从而在审问中国现代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志伟[8](2019)在《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鸟形面具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众多外国文物中,来自世界各地代表不同文化的面具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收藏。这些面具,不乏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中海沿岸、亚洲南部、大洋洲以及美洲等地区的极具代表性与独创性的精品。在"友好往来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中展出的一副印第安鸟形面具,原始气息浓郁,被认为是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人文化的典型代表物之一。

涂文琴[9](2018)在《跨族群的媒介再现与想象 ——以“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蕴含着人类宝贵精神文化财富的博物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建设热潮延烧至台湾。随着台湾博物馆事业一同兴起的还有台湾少数民族的主体意识,故20世纪90年代起,以其文化为主题的展示机构开始大量出现在公众面前,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应运而生。对于在激烈文化碰撞中身处相对弱势地位的台湾少数民族而言,博物馆不只是一种物质实体,其还肩负着传承族群文化与凝聚族群意识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台湾地区第一家完全以台湾少数民族为主题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作为研究个案,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将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针对其媒介特征以及之于台湾少数民族族群认同建构的意义进行解读。通过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再现发展历程的爬梳,本文力图对比不同策展行动主体所呈现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图景差异。研究发现,作为特殊的传播媒介,能够跨越族群藩篱的博物馆确实给予了台湾少数民族建构文化主体性的空间。但就现阶段发展而言,其也存在不少局限。首先,在总体氛围上,台湾社会尚未对以台湾少数民族为展示对象的博物馆形成广泛关注,继而导致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创新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其次,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各馆分立,缺少协调,无统一保障,未能实现各地资源的有效串联;最后,在以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实践中,将主导权交还给少数民族策展者,并不意味着其所主导的文化诠释就是去除了他者想象的文化呈现。

朱雯惠[10](2019)在《《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次毕业论文的选题《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图腾是原始人类对动物或自然物的一种崇拜和神往,认为它是自己的祖先和守护者,与其有着密切且特殊的关系,并将其物化后形成了氏族、部落的标志或图徽。本文将以图腾文化为支撑,深入研究非洲图腾文化内涵,借鉴非洲木雕和面具富有特色的造型进行绘画和设计,完成本次毕业创作。选择“印象”为主题是因为词汇本身的释义恰好可以表达本人绘画创作的初衷,希望通过绘画设计作品将图腾的文化内涵生动化、趣味化、印象化,能够给观者愉悦的心情并使观者对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第一部分是设计创作作品展示。对于作品的展示,首先是插画创作的原画展示和简要说明,以及设计实物应用效果图展示。其次是创作过程图片,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主题限定,对相关领域的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完成作品线稿和色稿的创作与设计过程展示。第二部分是设计创作报告。分为设计创作需求报告,文献理论研究报告,设计创作过程报告和设计创作研究实践总结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设计创作需求报告。根据本次课题研究的主题以及应用方向,以图腾文化为主要研究领域,从非洲木雕和面具入手,重点探析如何利用图腾元素更好的设计和组织插画的画面,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及最终的插画作品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如何更好的应用。通过线上的网络调研与线下的实体调研这两大途径,针对本次调研范围,考察杭州各大商场和家居饰品商店以及相关产品的各类网店,全面清晰地了解目前图腾类型的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市场中的现状。另外,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青年群体对图腾插画的兴趣程度以及关注度的数据信息,最终对图腾插画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有效信息的整合。对于图腾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市场上的行业现状分析与总结,为本次课题研究设计应用的深入提供现实基础。第二章,文献理论研究报告。根据图腾主题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应用研究,对图腾文化、非洲木雕艺术以及布艺饰品在家居环境中的功能与作用等相关文献理论进行学习与研究,采用多种途径线上搜集学术论文和期刊论文等,线下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期刊等,通过归纳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深刻学习、分析与研究图腾文化与插画设计应用相结合的契合点。论述图腾文化的历史性、地域性以及非洲木雕不同的艺术形式等,梳理图腾文化的发展、非洲木雕艺术的魅力以及家居布艺饰品市场现状,探究图腾主题插画在家居布艺饰品应用的市场现状。另外,将所学的设计与构成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原理,运用到自身创作中,依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并制定相应的创作与设计方案,为后期创作与设计提供设计方法和理论依据。第三章,设计创作过程报告。根据创作理念与创作思路,策划实施了以“图腾印象”为主题,以《边缘部落》(Bri nk Tri be)为品牌的,布艺家居饰品应用插画设计方案。从创作的理念、构思、品牌策划方案以及创作总结四个方面来完成。按照已制定的计划与方案,完成5组(每组五张)系列作品的创作,分别为竖向、横向、方形、圆形不同构图的电脑板绘系列组画,并探索实践AI和PS两大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笔触等强大工具的灵活运用,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创作实践和设计应用完成对“图腾印象”主题最好的诠释。第四章,设计创作研究实践总结。分为课题研究总结和创作实践总结两部分。本次课题文献理论研究是从图腾文化和家居布艺两个方向,结合本次创作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研究,赋予本次主题插画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创作实践,通过本次设计应用,能够让观者从多角度去了解图腾文化和艺术,借助图案化、实用化的形式去传播图腾文化,搭建文化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小木桥”,让文化理论更具指导性意义,设计应用更具现实性意义。

二、历史文化的收藏——印第安木雕图腾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历史文化的收藏——印第安木雕图腾柱(论文提纲范文)

(4)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文本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
        1.2.2 文本内因素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的选取
        2.1.2 翻译工具的使用
        2.1.3 翻译理论的准备
        2.1.4 翻译策略的选择
    2.2 制定计划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隐性语义信息
        3.1.1 含有隐性信息的名词
        3.1.2 含有隐性信息的动词
    3.2 隐性文化信息
        3.2.1 隐含的文学信息
        3.2.2 隐含的历史信息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经验总结
    4.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致谢

(5)少数的权利:印第安图腾柱在西雅图公共艺术中的语义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印第安文化的记录
二、美国生活中的同化
三、新城市精神的代表
结语

(6)走近木雕的古韵情深(论文提纲范文)

演绎中国木雕史
体味多番工艺情

(9)跨族群的媒介再现与想象 ——以“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台湾少数民族博物馆的研究现状
        二、概念界定
        三、个案选取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作为媒介的博物馆
    第一节 特殊的“媒介融合”
        一、以建筑为媒
        二、以物为媒
        三、以展览为媒
    第二节 流变的媒介时空
        一、媒介“再时间化”
        二、媒介“再空间化”
        三、超越时空的信仰维系
第二章 角色挪移: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第一节 桥与沟:博物馆的双重文化角色
        一、作为沟通的“桥”
        二、作为造成文化疏离感的“沟”
    第二节 被动展示到主动诠释
        一、被展示的“他者”
        二、诠释的“自我”
第三章 族群认同与文化再现
    第一节 认同与族群认同
    第二节 认同兴起:自我觉醒到自我“正名”
        一、自我觉醒
        二、自我正名
    第三节 认同路径:向下扎根,向外茁壮
        一、追寻共同历史记忆
        二、活化族群文化资产
结论
    第一节 局限与挑战
        一、总体环境之挑战
        二、经营面上之窘境
        三、主体诠释之局限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一、面向当下,动态化发展
        二、加强营销,创新化发展
        三、注重交流,连结式发展
附录1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创作)作品展示
    1.创作作品图片
        1.1 作品图片
        1.2 设计应用展示
    2.创作过程图片
        2.1 创作素材收集
        2.2 创作线稿与色稿
第二部分:《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报告
    1.设计创作需求报告
        1.1 市场调研
        1.1.1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起
        1.1.2 市场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1.1.3 市场调研的范围与方法
        1.2 市场调研情况汇总及分析
        1.2.1 关于青年家居布艺饰品的市场调研及分析
        1.2.2 国内外在插画设计中运用图腾元素的调查与分析
        1.2.3 问卷调查分析与总结
        1.3 本章小结
    2.文献理论研究报告
        2.1 关于图腾文化与非洲木雕的文献研究
        2.1.1 图腾与图腾文化概述
        2.1.2 非洲部落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2.1.3 非洲部落图腾和非洲雕刻
        2.1.4 杰出艺术大师与非洲木雕艺术
        2.1.5 造型要素在非洲木雕中的艺术表现
        2.1.6 本节小结
        2.2 关于家居布艺饰品的文献研究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布艺饰品在家居环境中的功能与作用
        2.2.3 布艺饰品在家居环境中的装饰效果
        2.2.4 青年家居布艺饰品风格的发展趋势
        2.2.5 本节小结
        2.3 本章小结
        2.3.1 非洲木雕艺术对创作的启示
        2.3.2 家居布艺饰品的市场调研以及相关设计理论研究对创作的启示
    3.设计创作过程报告
        3.1 《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的创作概述
        3.1.1 创作理念
        3.1.2 创作思路
        3.1.3 品牌策划方案
        3.2 《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创作实施过程
        3.2.1 创作主体形象的筛选与构思
        3.2.2 创作探索与尝试
        3.2.3 创作的修改与定稿
        3.3 本章小结
    4.设计创作研究实践总结
        4.1 课题研究总结
        4.2 创作设计实践总结
5.参考文献
    5.1 专(译)着
    5.2 学位论文
    5.3 期刊文章
6.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7.致谢

四、历史文化的收藏——印第安木雕图腾柱(论文参考文献)

  • [1]图腾文化视角下蒙古族动物装饰元素研究[D]. 刘雅婷.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2]萨满文化中图腾艺术的数字化呈现方式研究[D]. 米安琪. 吉林艺术学院, 2021
  • [3]傩文化融入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的探索[D]. 张霄.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4]日记体文本中隐性信息的翻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尘封的日记和笔记》(1941年)的翻译实践报告[D]. 崔文锦.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
  • [5]少数的权利:印第安图腾柱在西雅图公共艺术中的语义转换[J]. 侯关银. 艺术探索, 2020(04)
  • [6]走近木雕的古韵情深[J]. 季怀恩. 浙江林业, 2019(09)
  • [7]礼物和宴会的两个逻辑:中国和西北海岸的谱系[J]. 杨美惠,刘明月,黄子逸,兰婕. 西北民族研究, 2019(03)
  • [8]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鸟形面具研究[J]. 杨志伟. 荣宝斋, 2019(06)
  • [9]跨族群的媒介再现与想象 ——以“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为例[D]. 涂文琴.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图腾·印象》—插画在青年家居布艺饰品中的设计与应用[D]. 朱雯惠.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历史文化典藏——印度木雕图腾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