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认促进发展

国际互认促进发展

一、国际互认促进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鸣天,郝胤博,肖畅[1](2021)在《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工程能力评价的成效与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科协推动下,有关全国学会自2001年开始积极开展工程技术领域工程能力评价相关工作,为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工程领域治理、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供了经验参考,总结梳理其成效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深入调研有关全国学会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回顾了有关全国学会开展工程能力评价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历程,总结了工作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工作未得到广泛认可、服务体系仍需完善、参与治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推动全国学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建议。

李恒[2](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肖洋[3](2021)在《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与中国机遇》文中认为为了确保全球经济的复苏,促进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畅通,破除不必要的疫情防控制度壁垒,需要加快健康码跨国互通互认的国际协调,从而促进人员与物资的有序、安全流动。[1] 2020年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正式提出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国际通行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并希望各国参与。习近平主席的倡议与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紧密契合,为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政治经济治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丁江涛[4](2021)在《我国建造师资格认证体系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建设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建设行业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竞争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逐年递增,建设行业总产值也稳中有升。注册建造师是建设行业重要管理人员,执业人员保有量决定了行业发展速度。论文将建造师执业资格认证体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相关制度及做法,回顾我国建造师制度发展历程,梳理目前我国建造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编制调查问卷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除用于调查个人信息的题目外,问卷主要采用量表题形式。题目分为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收集的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中,分析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信度及效度。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结合业内专家的访谈情况和新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判断出:在建造师资格认证全生命周期中,主要在考试、执业和继续教育三个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政策未能及时更新,与当前行业情况脱节;政策在制定后没有严格实施或缺少相应监管机制等。这些问题抑制了执业人员数量的增长,阻碍了资格认证体系的发展,不能适应建设行业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建造师资格制度建立至今已经近二十年,仍需不断发展完善。问题只是表象,要解决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之后再结合西方制度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时,不可盲目照搬,应以我国国情为基础。论文研究旨在提出并解决我国建造师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建造师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决策帮助。

汪洪军,董玉平[5](2021)在《新时代我国计量科技发展的认识与思考》文中认为在分析国内外计量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计量科技发展的新需求,阐述新时代中国计量应担负的历史使命。探讨中国计量科技未来发展路径,明确新时代计量科技创新价值导向,提出新时代计量科技发展新需求及具体措施。

张鸣天,王子源,方四平[6](2020)在《工程技术人才资格国际互认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才走向了世界舞台,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与国际通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不接轨,要达到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在海外畅通无阻执业的理想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包括中国科协等在内的多方面主体都在为实现工程技术人才资格国际互认以及工程能力评价体系与职称制度的互相衔接积极探索、不断努力着。——编者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7](2020)在《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2018-2019)Ⅲ》文中研究表明一、新时代新的科技进步(一)科技创新体系从CAD到BIM,从单机到云服务,建筑信息化迎来二次革命。而从互联网技术特点来看,云服务将成为其主要的应用模式,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底层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加速建筑业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二次信息革命。

赵丽,颜乐天,张泽[8](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经认证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的策略与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自迈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而贸易全球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和风险挑战。我国相应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在高举和平发展大旗的同时,致力于进一步促进和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为了能够让"一带一路"战略更加高效、有力地推进,实现通关便利化,快捷化已经成为我国海关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推进经认证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则成为了该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文章则将在阐释AEO国际互认合作机制的前提下,分析当下我国推进AEO互认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AEO国际互认合作的策略和战略重心,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国家的贸易发展。

王玲,秦戎,张鸣天,缪云,陈童节[9](2020)在《《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研究及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发展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工程服务活动日益增多,职业技术人员的跨界流动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促进工程师教育背景(学位)国际间互认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并以此形成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师资格认证协议,其中,《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正是工程师技术资格国际认证的代表性协议之一。本文采用综合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订立的背景、宗旨和目标、组织结构、注册体系及其签约成员组织工程师认证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结合我国工程能力评价实践经验,对我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加入该协议提供理论支持和路线参考,进一步推进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工作。

庄丽君[10](2020)在《加拿大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是全球化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加拿大工程本科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其将《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灵活运用于本国,制定本国毕业生素质、持续改进、学生、课程内容和质量、专业环境的认证标准,开展周期性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国内工程师的省际流动。对外,加拿大通过加入国际工程互认协议、签订特定国家协议以及开展实质等效性评估,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工程教育和人才资格互认,培养国际优秀工程人才。

二、国际互认促进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互认促进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工程能力评价的成效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程回顾
    (一)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
    (二)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
    (三)推动加入《华盛顿协议》
    (四)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二、工作成效
    (一)积极参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能力评价体系
    (三)建立工程师职业成长服务体系
    (四)推动本领域工程师实现资格互认落地
三、面临的困境
    (一)工程能力评价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二)工程师职业成长服务体系仍需完善
    (三)参与工程领域治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3)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与中国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的现实需求
二、构建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面临的现实困境
三、构建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对中国的时代机遇
四、中国参建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的路径选择

(4)我国建造师资格认证体系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职业资格与执业资格
        2.1.1 职业资格
        2.1.2 执业资格
        2.1.3 执业人员
    2.2 资格认证的必要性
        2.2.1 资格认证概述
        2.2.2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
        2.2.3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
    2.3 资格认证模式
        2.3.1 学历认证
        2.3.2 政府认证
        2.3.3 第三方认证
    2.4 建造师认证模式概述
        2.4.1 国外建造师制度历史沿革
        2.4.2 我国注册建造师
        2.4.3 典型建造师认证模式
第三章 国外建造师资格认证经验
    3.1 英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3.1.1 英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
        3.1.2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
        3.1.3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会员资格
        3.1.4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认证体系
        3.1.5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的继续教育
    3.2 美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3.2.1 美国执业资格制度
        3.2.2 美国建造师的学会
        3.2.3 美国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3.2.4 美国建造师资格认证
        3.2.5 美国建造师执业资格维护
    3.3 澳大利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3.3.1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
        3.3.2 澳大利亚建筑学会
        3.3.3 澳大利亚建造师会员认证
        3.3.4 澳大利亚建造师继续教育
    3.4 西方建造师制度总结
第四章 我国注册建造师资格认证现状及问题
    4.1 我国建造师资格认证现状
        4.1.1 考试制度
        4.1.2 注册制度
        4.1.3 执业管理
        4.1.4 继续教育
    4.2 建造师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意义
        4.2.1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4.2.2 保障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4.2.3 利于建设项目市场规范化
        4.2.4 促进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4.3 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
        4.3.1 问卷设计及发放
        4.3.2 基本情况分析
        4.3.3 问卷信度分析
        4.3.4 问卷效度分析
    4.4 我国建造师资格认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4.4.1 考试制度存在安全隐患
        4.4.2 建造师执业资格存在挂靠现象
        4.4.3 继续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4.4.4 专业教育与资格认证缺乏有效衔接
    4.5 问题原因分析
        4.5.1 政策制度缺乏完备性
        4.5.2 政策制度规定内容不统一
        4.5.3 相关政策制度缺乏时效性
        4.5.4 政策执行机构配置不足
    4.6 西方建造师制度带来的启示
        4.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6.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4.6.3 保证执业人员质量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5.1 考试问题的对策建议
        5.1.1 完善考试制度
        5.1.2 加强专业教育与执业资格衔接
        5.1.3 探索多种认证方式
    5.2 履职问题的对策建议
        5.2.1 完善注册制度
        5.2.2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5.2.3 优化执业制度
    5.3 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5.3.1 明确政府职责
        5.3.2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5.3.3 建设在线继续教育平台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资格经验和资格教育定义
    附录2 建造师执业资格调查问卷
致谢

(5)新时代我国计量科技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量及其重要意义
2 国内外计量科技发展现状
    2.1 国际计量科技快速发展总体态势
        2.1.1 国际单位制(SI)处于重大变革期,对计量基础前沿研究提出挑战
        2.1.2 新的应用领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计量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
        2.1.3 全球一体化使国际间计量互认和合作愈发重要
        2.1.4 各国政府对计量科技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普遍增强
    2.2 我国计量科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2.2.1 计量基础、前沿研究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2.2.2 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计量能力不足
        2.2.3 传统专业领域测量能力有待提高
        2.2.4 获得国际互认的测量能力仍有一定差距
        2.2.5 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相对缺乏
3 新时代对计量科技发展的新需求
    3.1 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科技强国
    3.2 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3 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命健康
    3.4 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4 新时代我国计量科技发展路径思考

(6)工程技术人才资格国际互认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科协二十年探索历程回顾
工程技术人才资格国际互认工作现状
面临的问题与未来的展望

(7)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2018-2019)Ⅲ(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新的科技进步
    (一)科技创新体系
    (二)互联网应用
    (三)大数据
        1、弱电数据/Io T
        2、交易数据
    (四)区块链
    (五)人工智能
        1、防止成本超支
        2、通过生成式设计(Generative Design)更好地设计
        3、风险缓解
        4、项目规划
        5、人工智能将使施工更具生产力
        6、施工安全
        7、人工智能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8、装配化施工
        9、人工智能和建设中的大数据
        1 0、人工智能用于后期运营
    (六)BIM技术应用
        1、目前问题
        2、BIM技术发展趋势
        (1)集成化
        (2)云端化
        (3)标准化
        (4)行业细分
        (5)智能化
    (七)建筑机器人
    (八)信息化建设
二、新时代新的生态环境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2、绿色建筑政策目标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编
    (三)健康建筑
        1、健康建筑发展背景
        2、健康建筑标准体系及评价
        3、国外相关标准体系
    (四)建筑节能
        1、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高
        2、超低能耗建筑正在逐步兴起
        3、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
        4、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加强
        5、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扩大
    (五)生态环境(美学)
        1、场地生态修复
        2、绿化景观营造
        (1)屋顶绿化
        (2)垂直绿化
    (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七)绿色建材
        1、绿色建材发展概况
        2、绿色建材政策综述
        3、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三、新时代新的队伍建设
    (一)人才队伍建设
        1、树立人才观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建筑设计企业中的作用
        (1)人才优势理念
        (2)人文管理理念
        (3)匹配管理的理念
        2、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3、建立灵活的用人管理机制,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合理利用
        4、营造企业氛围,大力发展企业文化,留住员工
    (二)职业职称资格管理
        1、职称激励的内涵与作用
        2、提升职称激励作用的对策
        (1)充分认识职称激励的重要性
        (2)强化职称管理,严把聘任、考核关
    (三)薪酬制度管理
    (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1、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2、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进程
        3、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意义

(8)“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经认证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的策略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部分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国外研究现状
二、AEO国际互认机制相关理论阐释
    (一)AEO国际互认的涵义
    (二)认证机制的分析
三、“一带一路”下AEO国际互认合作带来的预期收益
四、AEO互认合作机制发展现状及面临主要问题
    (一)AEO互认合作机制的主要特征
        1. 安全性:
        2. 便捷性:
        3. 可靠性:
    (二)AEO互认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的AEO国际互认发展现状
    (四)我国AEO认证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部分企业对于AEO认证缺乏正确的认知:
        2. 缺乏专业AEO认证团队的指导:
        3. 部分中小企业尚未达到认证条件:
五、“一带一路”下全面推进AEO互认合作的建议
    (一)加强落实AEO认证制度
    (二)培养专业的AEO认证团队
    (三)推进AEO互认合作要与当下国情结合

(9)《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研究及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概述[1,2]
    1. 起源和建立。
    2. 宗旨和要求。
        (1) 宗旨。
        (2) 要求。
    3. 组织结构。
    4. 成员资格及准入制度。
三、 《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签约组织概览
    1. 协议正式成员、预备成员组织一览。
    2. 协议重要成员组织介绍。⑦
        (1) 澳大利亚签约组织——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
        (2) 英国签约组织——英国工程委员会。
        (3) 巴基斯坦签约组织——巴基斯坦工程委员会。
四、 《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及其签约成员开展工程职业资格认证的特点[3]
    1. 构建完整体系,促进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提升。
    2. 重视工程师的持续职业发展。
    3. 各成员组织工程师认证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实质等效且保持各自特点。
    4. 对协议其他正式成员组织的工程师认证通常会采取简化申请流程的措施。
五、 我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的必要性和方案建议[4-8]
    1. 我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的必要性。
        (1) 有利于发展和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能力。
        (2) 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走向国际具有重大意义。
        (3) 为我国成为全球工程发展的贡献者和引领者奠定坚实基础。
    2. 我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方案建议。

(10)加拿大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加拿大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和流程
    (一)专业认证标准与要求
        1. 毕业生素质
        2. 持续改进
        3. 学生
        4. 课程内容和质量
        5. 专业环境
    (二)专业认证政策与流程
        1. 专业认证环节
        2. 专家组构成及职责分工
三、加拿大工程教育和人才的国际互认
    (一)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学历和资格互认协议
    (二)与特定国家和地区签订协议
    (三)对外开展工程专业实质等效性评估
四、思考与启示

四、国际互认促进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工程能力评价的成效与问题[J]. 张鸣天,郝胤博,肖畅. 学会, 2021(10)
  • [2]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3]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与中国机遇[J]. 肖洋. 唯实, 2021(06)
  • [4]我国建造师资格认证体系发展策略研究[D]. 丁江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新时代我国计量科技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 汪洪军,董玉平. 科技创业月刊, 2021(01)
  • [6]工程技术人才资格国际互认的回顾与展望[J]. 张鸣天,王子源,方四平. 中国人才, 2020(12)
  • [7]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环境(2018-2019)Ⅲ[J].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 建筑设计管理, 2020(11)
  • [8]“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经认证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的策略与路径研究[J]. 赵丽,颜乐天,张泽. 中国集体经济, 2020(29)
  • [9]《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研究及我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发展前景分析[J]. 王玲,秦戎,张鸣天,缪云,陈童节.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4)
  • [10]加拿大基于专业认证的工程教育和从业资格国际互认研究[J]. 庄丽君. 世界教育信息, 2020(02)

标签:;  ;  ;  ;  

国际互认促进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