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急诊护理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一、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桂莉,厉瑛[1](2009)在《对《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李鸿艳,宋琛,崔岩,钟清玲,毕瑞雪[2](2009)在《《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考核方法的实践与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探究合理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对2003级《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考核方法进行了尝试,采用"试卷+实践+作业"综合考核方法,增加了英文命题与课外双语学习情况的考核;以2002级学生为对照组。从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及试卷题型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成绩提高、理解与应用题得分率提高(P<0.05),试卷与实践成绩没有变化(P>0.05)。考核方法的改革并没有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双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缓解了双语学习与考试的压力。

李鸿艳,崔岩,钟清玲,程慧琳,毕瑞雪[3](2009)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保持型双语教学形式对《护理人际学》与《急救护理学》理论课、实践课进行教学比较,探讨在不同类型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接受《护理人际学》与《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2002级、2003级护理本科生123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结果]学生对《护理人际学》与《急救护理学》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可度不同(P<0.01),教学效果也不同(P<0.01);不同类型课程宜采用不同的中英文比例(P<0.01),不同英文水平的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及授课宜采用的中英文比例均有所不同。[结论]护理人文课程较临床护理课、专业实践课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本科护理专业双语教学需根据课程类型、学生英语背景及专业知识选择适宜的中英文比例,并循序渐进地开展。

张晓云,胡琛,蔡莉莉,徐燕,周兰姝[4](2005)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文中提出

张静,陶红,桂莉[5](2004)在《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总结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尝试双语教学的经验 ,通过反馈调查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思路。此次教学实践发现 ,在护理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 ,应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和适当形式 ,注意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即如何提高授课效率 ,如何促进师生互动和如何确定中英文比例。学校应建立鼓励双语教学的机制 ,积极培养双语教学师资 ,科学选用双语教材 ,保证教学质量。

孙霁雯[6](2016)在《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确立我国儿童肿瘤护理的核心措施,初步明晰我国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本质;探索中美两国在儿童肿瘤护理实践范畴上的异同;初步验证和了解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儿童肿瘤护理标准化护理语言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促进儿童肿瘤护理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国际护士协会的翻译指南,对护理措施分类(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NIC)第六版的更新部分进行翻译;第二阶段,通过2轮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10名专家的专家共识,以likert-5级评分法,对NIC中各护理措施的代表性(R)和发生频率(F)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筛选出代表性和发生频率的乘积大于等于16分(4*4分),同时有3家以上(包含了 60%以上的专家)医院选入核心措施列表的条目作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此后,运用贝雷迪的四步比较法,对已构建的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与北美的进行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第三阶段,将前期专家基于护理措施分类构建的82条护理核心措施按临床发生频度设计成调查问卷。对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中5家组委医院的全体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第一阶段,汉化了 NIC-6更新的64条,翻译的效度为0.93;第二阶段,82条护理措施被确立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覆盖了生理:基础、生理:复杂、行为、安全、家庭、健康系统、社区7大领域以及24个类别。其中,与北美(42条)重叠的有24条,筛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和65.5%。从核心措施所属的领域来看,中美基本相同,均偏重于生理:复杂领域(中30.5%,美33.3%)、行为领域(中31.7%,美33.3%)和家庭领域(中17.1%,美23.8%)相关的护理措施。而从核心措施所属的类别来看,中美存在差异,我国侧重于患者教育(20.7%)、育儿护理(13.4%)、危险管理(12.2%),而北美则侧重于协助应对(14.3%)和生命周期护理(14.3%);第三阶段,285名(完成率88.86%,有效率96.61%)临床护士参与本次调查,其对82条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在临床的使用率在83.86~100%。其中80条(97.56%)为50%及以上的护士一天至少使用一次。区域中,华北与华东、华西、华南之间在生理:基础、生理复杂两个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同时,华北与华东在家庭领域中存在差异(P<0.05);职称中,主管护师与护士、护师在生理:基础领域存在差异(P<0.05)。各领域在科室、岗位、学历差异未达显着性水平。结论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所属7大领域,涵盖24个类别,总共82条护理措施。中美两国的护理实践范畴拥有相近的领域、不同的类别。中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发展需进一步精炼相似条目的数量,拓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内容,同时保持可持续化和中国特色化。临床护士对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高,但仍存在区域差异,尤其是北区,专科实践同质性值得反思;另,职称中主管护师和其他职称有差异,但应和职称相匹配的岗位、学历却没有差异,岗位分层管理仍有改善空间。

周伟[7](2016)在《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可以引导护理专业课程中教与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其指标,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实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法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研究草拟了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维度、一级和二级指标;通过德尔菲法对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各级指标进行了修订,并初步确定评价体系及其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维度和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专家的问卷回收率、专家的权威系数和专家的协调系数,检验专家咨询的代表性和可信度;采用重测信度检测信度,相关分析法检测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结果1.通过定性和量性的研究方法,构建出一套涵盖课程、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共17个一级指标和51个二级指标并且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特征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第一轮问卷中共删除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增加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修改2个二级指标;第二轮问卷各指标的均数在3.7784.833之间,均>3.5,变异系数在0.0790.214之间,均>0.25;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分别是95%和100%,均>60%,18位专家的权威系数在0.8330.933之间,均>0.7,两轮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是0.463和0.481,协调系数的显着性检验P<0.01。2.指标权重分配的结果在三个维度中,学生维度权重是0.637、教师维度是0.258、课程维度是0.105。课程维度中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考核、实践环节5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是对课程设置的评价,课程目标的权重最大0.620;教师维度中包括教学态度、沟通交流、教案、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语教学7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是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教学方法的权重最大0.371;学生维度中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态度、能力5个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专业能力的权重最大0.393。信度检测经配对t检验,两次填写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平均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815(P<0.01),即重测信度为0.815。内容效度的核心问题是所测量的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层次和比重能得到专家普遍认可。该指标体系经过专家的反复论着分析,证明此次评价内容是有效的,得到了专家的普遍认可。结论1.构建了一套覆盖三大维度共包含17个一级指标,51个二级指标的“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确立了各指标的等级评价标准及各指标权重,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结果证明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2.本评价体系为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实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3.本体系课程设置、实施的评价指标与课程效果评价指标相互关联,有助于系统的评价本科护理专业课程的质量和体系,对于提高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合理性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黄婷婷[8](2015)在《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考察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和课程国际化水平,比较分析两国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接轨的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和建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网络资源调查法、院校合作,搜集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相关资料,描述各自的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2.按地域分布,通过网络资源调查法、院校合作获取所选比较院校的课程相关资料,对资料内容分析,运用比较研究法,按照比较框架比较分析两国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异同点,描述两国课程差异及价值取向。3.在比较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思考我国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提炼可借鉴的课程建设经验和课程资源,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构建我国国际化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1.描述了中美院校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特点。2.比较分析了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在各比较要素上的相同及相异之处。相同之处:①课程设置理念及依据:课程设置均紧贴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强调岗位胜任力;均强调整体护理和人文素养方面要求。②课程设置模式:美国院校临床实践贯穿于理论课中,国内院校在理论教学中也逐步融入临床实践,并也试行了生命周期课程模式。③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突出现代护理理念,均包括了必修课、选修课,课程知识体系基本相同,均重视临床实践。④核心课程内容体系:核心课程均强调对学生整体护理观及护理程序应用、解决问题等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均涉及临床与社区、个体与群体相关疾病的预防、评估、护理,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理论、评判性思维、循证护理等。⑤教学形式与策略方法:教学策略上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双方互动,教学形式上均采用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都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作业法等。⑥教学评价与考核:均采取过程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都采用了课堂讨论、阶段性测验、作业法等评价方法。相异之处:①课程设置理念及依据:美国各院校的课程设置理念及依据多样化,且与知识、能力要求结合,还强调具体的教育结局,及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国内院校课程设置缺乏理念的指导,未体现具体的教育结局及毕业生要求。②课程设置模式:美国院校临床实习与理论课并行,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或“健康”为核心的模式设置,部分院校课程按“进阶式”设计;国内院校多采用“2+1”课程运行模式、学科课程设置模式,课程按“三段式”编排。③课程体系结构:国内院校课程分类细致,但涉及领域狭窄;基础课程所占比例更高,课目更多,但专业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比例低于美国院校;各院校专业课程较一致,多按临床分科设置,多为传统课程。美国院校课程分类简单,涉及领域广阔;更侧重专业教学,同时注重人文教育;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多样化,但几乎都为整合课程,且开设更多专业发展性课程。④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国内院校核心课程重视医院和社区护理,以疾病相关知识为主,聚焦针对患者的照护及共性的健康需求,侧重生理及心理护理,围绕熟练实施护理操作的培养要求,强调护理在病人恢复中的作用。美国院校核心课程提供不同卫生保健场所中的护理实践知识,强调家庭护理,围绕安全、有效、高质量护理的培养要求,强调多元文化护理、领导、循证实践等多种能力及高层次认知技能、现代护士专业角色的培养;以健康为中心,强调全人口健康、整体健康、全方位护理、个性化健康需求、最佳健康水平,护理与多元化角色协作、持续性照护。强调患者安全目标及护理质量改善,贯穿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及循证护理与研究、护理理论的应用,融合护理领导、职业指导、专业发展新知识,国内核心课程中这些内容较为薄弱。⑤教学策略与方法:美国院校较国内院校更注重在实际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课前准备,关注学生需求、提倡个性化教学。⑥教学评价与考核:美国院校突出过程评价,强调个体化评价、多元主体评价,小组学习项目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应用更普遍,还更重视对总体及远期教学质量的综合考评。国内院校在实际实施中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评价占比重小,以教师评价为主。3.综合思考比较分析结果,提出构建我国国际化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①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建设的现代化水平。②改革课程设置模式,与国际护理课程对接。③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其国际化水平。④调整核心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体系。⑤优化课程实施过程,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⑥建立基于教育结局和事实表现的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结论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异同点,并基于此提出了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为国内高职护理院校课程改革提供重要指导,为加快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刘媛芳[9](2013)在《高职护理学专业(英语方向)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发展策略的初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研究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高职护理学专业(英语方向,三年制)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情况,分析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初步探讨双语教学的发展策略。方法:(1)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高职护理学专业(英语方向,三年制)2011、2012级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了混合型问卷——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问卷(学生卷)(见附录1),以问卷调查为主,旨在反映双语教学的现状。该问卷包括学生一般资料、27道封闭式问题和4道开放式问题三部分,学生能在半小时内回答完毕。(2)实地观察法,分别对这两个年级两个双语教学班级进行随堂听课,主要记录教师授课方式、教学媒体、课堂气氛、学生听课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等;参与学生平时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及戏剧大赛等。(3)设计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评价访谈提纲(见附录2),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应、接受程度,了解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一般概况;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看法,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等。(4)双语教学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见附录3)对授课教师进行授课效果的评价,量表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5)比较双语教学班级与非双语教学班级学生期考成绩和英语考级通过率,评价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6)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x2检验、两个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1)英语学习兴趣较大者,英语成绩较好、主动选择该专业方向的较多、英语听说训练较多且英语学习能力较强(均为P<0.05)。(2)对2011、2012级学生自身英语水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能力及主动性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分析2011、2012级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待(最佳开设双语教学的年级及学科类型),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0%学生赞成开展双语教学,其中,93.5%学生认为最佳开设的年级是一年级。56.5%学生认为必修课应该开展双语教学。然而,在2011级不同学年的调查结果中,有7.1%的学生不赞同开展双语教学,关于学科类型的选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P<0.05)。(4)2011、2012级学生在听懂教学内容、双语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参与互动情况的比例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比例是在26%-75%,比例大于76%的学生分别仅占7.0%、16.1%、3.8%。两个年级进行比较,在双语作业完成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级学生在这个项目优于2011级,其他两个项目,即听懂教学内容的比例、学生参与互动情况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级学生在不同学年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个现象。(5)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是持肯定态度的,双语教学的开展对教学内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双语课兴趣的影响、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及对英语水平的影响有很大及较大促进作用。2011、2012级第一学年学生,2011级不同学年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支持情况分析,对教学内容学习效果的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语课兴趣的影响、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对于英语水平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级学生在这些项目优于2011级,然而,2011级第二学年的学生在这些项目中比第一学年的影响作用稍弱一些。(6)分析、评价双语教学教师授课质量,第十八周的评价高于第四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班级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及英语听说成绩、英语考级通过率)高于非双语教学班级(P<0.05),而部分专业课成绩稍低于非双语教学班级。结论:(一)学生生源情况对双语教学有影响作用,即学生生源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学习能力强及学习动机正确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是有利的。(二)英语学习兴趣较大者,英语成绩较好、主动选择该专业方向的较多、英语听说训练较多、英语学习能力较强及预习、复习工作做得相对较好,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提示英语学习兴趣对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大多数学生赞同开展双语教学,但学生的课堂听懂率还需提高。提示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及科目类型,运用恰当的双语比例、双语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听懂率和课堂吸收率,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四)双语教学的开展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五)双语教学的开展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写作能力相对较好,听力理解能力次之,口语表达能力最差。(六)双语教材的使用情况对双语教学有影响作用,一套合适的教材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七)学校在营造双语学习环境、氛围等方面对双语教学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张静[10](2011)在《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工作时所需的核心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课程开发技术确定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反馈/评价策略等课程要素并系统整合,最终完成灾难护理课程的理论设计,本研究的成果可为未来的课程使用者提供基本的课程指导和应用参考。研究方法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整合相关的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依据课程理论中课程目标影响源的分析原则,对影响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即社会、学习者和学科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构建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广泛检索、阅读和分析国内有关灾难护理的相关文献,初步提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时所需的胜任力条目;之后运用质性访谈法,访谈有过灾难救援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对胜任力条目进行补充和修正,形成灾难护理胜任力的初始框架;最后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形成胜任力初始框架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以临床护士、护理学生和护理教师为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第三部分: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根据第一部分所提出的灾难护理课程目标的构建原则,以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为基础,构建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程内容。运用课程开发技术围绕学习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反馈/评价策略,并整合以上课程要素,最终形成灾难护理课程的课程大纲建议案。结果从课程目标影响源的角度提出了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①以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最常见、伤亡最多的灾害所致灾难的救援需求为依据筛选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②根据灾难护理课程的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了解其学习需求和知识储备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选择。③课程使用者在使用灾难护理课程实施建议时,应对课程目标影响源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内容分析法、质性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护士参与灾难救援时所需的核心胜任力包括3个维度、7个因子共28个条目,灾难前维度包括灾难所需特殊能力(灾难信息判断、制订灾难预案和野外生存)和身心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灾难中维度包括四方面,即急救护理能力(评估伤情、现场救护、检伤分类、现场疏散和重症监护)、病人管理能力(常见病处置、伤员转运、多学科协作、物资管理调配和伤病员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能力(自我心理调适、心理评估和心理疏导)、安全防护能力(个人防护、特殊感染识别、危险环境评估和疫情预防和控制)。灾难后维度包括心理评估、心理疏导、传染病防控、住院伤病员护理、重建护理工作秩序和卫生宣教能力。运用课程开发技术,根据前期提出的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确定灾难护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围绕不同学习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反馈/评价策略,整合成为包括九个教学单元、六类学习目标(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际、关怀和学会学习)、三类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和观点、提供经验和提供反思的教学活动)及四类反馈/评价方法(向前看的评价、标准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反馈评价)的课程大纲。结论护士具备灾难救援胜任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灾重灾的国家极为重要,护士灾难护理的能力关系到灾难所致大规模伤亡事件伤病员的预后、社区的恢复甚至社会的稳定。而教育是提高灾难护理胜任力的必须途径。本研究构建了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了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形成了指导教学实施的课程大纲,为护理教育者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模式,也为今后相关护理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方法学借鉴。

二、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对《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双语教学的态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的认识 (见表1)
    2.2 其他建议、意见、评价或感想
3 讨论
    3.1 保持型双语教学能够达到专业和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
    3.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投入程度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
    3.3 双语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
    3.4 教师授课能力和双语教学设计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
    3.5 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2)《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考核方法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考核方法
        1.2.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2.2 两组急救护理学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3 两组急救护理学总成绩的比较
3 讨论

(3)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选择典型课程
        1.2.2 教材与教学形式
        1.2.3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高等护理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护理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
2 高等护理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纳入文献的获取策略与标准
    2.2 纳入文献的描述与分析
        2.2.1 学校
        2.2.2 师资
        2.2.3 课程
        2.2.4 教材
        2.2.5 学生
3 高等护理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5)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调查结果
3 讨 论
    3.1 双语教学的界定
    3.2 在护理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3.2.1 有助于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3.2.2 有助于提高中国护理教育服务的适应力:
        3.2.3 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师生终身学习和生存的能力:
    3.3 对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3.3.1 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
        3.3.2 必须探索双语教学的适当形式:
        3.3.3 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3.4 开展双语教学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3.4.1 呼唤鼓励双语教学的机制出台:
        3.4.2 积极培养双语师资:
        3.4.3 科学选用双语教材:

(6)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现状
        2.1.1 标准化护理术语
        2.1.2 护理措施分类
        2.1.3 小结
    2.2 相关概念
        2.2.1 护理措施
        2.2.2 护理活动
        2.2.3 护理措施分类
        2.2.4 核心措施
    2.3 技术路线
3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的翻译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第六版更新部分
        3.3.2 翻译人员的一般资料
        3.3.3 翻译结果
    3.4 研究讨论
    3.5 研究结论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专家基本资料
        4.3.2 专家积极程度
        4.3.3 专家权威程度
        4.3.4 专家协调程度
        4.3.5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结果
        4.3.6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4.3.7 核心措施的比较结果
    4.4 研究讨论
        4.4.1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4.4.2 护理措施分类的适用性
        4.4.3 儿童肿瘤核心措施的筛选能力
        4.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中美比较
        4.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4.5 研究结论
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调查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4.1 基本资料
        5.4.2 问卷的信度
        5.4.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验证性分析结果
        5.4.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领域层的差异性分析
        5.4.5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措施层的差异性分析
    5.5 研究讨论
        5.5.1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使用率很高
        5.5.2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临床调查结果与专家咨询结果的一致性高
        5.5.3 各地区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5.4 各职称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5.6 研究结论
6 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性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应用性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英文版
附录 2 护理措施分类(第六版)更新部分中文版
附录 3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 4 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 5 北美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附录 6 护理措施分类框架
附录 7 我国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工作参与情况

(7)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专业课程
        1.3.2 护理学专业课程
        1.3.3 前导课程
        1.3.4 中间课程
        1.3.5 后续课程
        1.3.6 护理专业课程评价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
        1.4.2 课程评价的理论
2 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的方法
        2.1.2 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2.2 统计学方法与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技术路线
3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与形成
    3.1 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拟定
    3.3 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形成
    3.4 德尔菲法的实施
    3.5 检验信度和效度
4 结果
    4.1 咨询专家的情况统计结果
        4.1.1 咨询专家的一般资料
        4.1.2 咨询专家的积极性
        4.1.3 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
        4.1.4 专家协调系数
    4.2 问卷咨询的结果
        4.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4.2.2 一、二级指标的修改意见及修改结果
        4.2.3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及各指标赋值结果
    4.3 指标权重确立的结果
        4.3.1 确立Saaty标度
        4.3.2 权重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结果
        4.3.3 信度检测及效价效度
5 讨论
    5.1 本课题研究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5.1.1 技术路线的科学性
        5.1.2 专家咨询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1.3 权重确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2 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分析
        5.2.1 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
        5.2.3 各维度指标的分析
6 结论
7 创新点与不足
    7.1 本研究的创新点
        7.1.1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有所创新
        7.1.2 扩展了评价指标范围
    7.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国内护理课程改革和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8)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案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描述与解释
    一、中美所选比较院校的基本情况
    二、中美院校的课程资料
    三、中美院校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描述与解释
第三部分 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并列与比较
    一、课程设置理念及依据的比较
    二、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
    三、课程体系结构的比较
    四、护理核心课程的比较
    五、课程实施的比较
    六、课程评价与考核方法的比较
第四部分 对构建我国中美对接的高职护理课程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一、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二、改革课程设置模式,与国际护理课程对接
    三、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高其国际化水平
    四、调整核心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体系
    五、优化课程实施过程,落实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六、建立基于教育结局和事实表现的课程评价体系
小结
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9)高职护理学专业(英语方向)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发展策略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录

(10)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与研究概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文献研究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一、理论基础
    二、灾难护理课程目标影响源的理论分析
第三部分 灾难护理核心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灾难护理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
    二、赴灾区参与灾难救援护士的质性访谈
    三、灾难护理胜任力的调查研究
第四部分 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的构建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
    三、教/学活动的选择
    四、反馈/评价策略的选择
    五、灾难护理课程要素的整合
    六、课程设计的中间阶段
    七、讨论
第五部分 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局限性
    四、研究推广和展望
附录
    附录一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灾难救援护士核心胜任力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四、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及分析[J]. 张静,桂莉,厉瑛. 护理研究, 2009(03)
  • [2]《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考核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 李鸿艳,宋琛,崔岩,钟清玲,毕瑞雪. 中华护理教育, 2009(01)
  • [3]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不同类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J]. 李鸿艳,崔岩,钟清玲,程慧琳,毕瑞雪. 护理研究, 2009(01)
  • [4]高等护理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 张晓云,胡琛,蔡莉莉,徐燕,周兰姝. 护理研究, 2005(11)
  • [5]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 张静,陶红,桂莉. 中华护理杂志, 2004(01)
  • [6]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的儿童肿瘤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构建及现况调研[D]. 孙霁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及指标的构建[D]. 周伟. 河南大学, 2016(03)
  • [8]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 黄婷婷.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5)
  • [9]高职护理学专业(英语方向)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发展策略的初步探讨[D]. 刘媛芳.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10]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D]. 张静.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急诊护理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