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

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

一、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马也骋[1](2018)在《基于RFID技术的生鲜品电商包装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人工方法进行生鲜品包装存在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一种生鲜品电商包装系统。通过将RFID射频技术、用户交互软件和数据库技术进行结合,利用RFID自动化读写功能,在包装操作过程中向生鲜品包装写入生鲜品包装信息,在分拣操作过程中读出生鲜品包装信息,从而提升生鲜品电商企业智能化水平。经实际运行验证,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50箱生鲜品包装。所设计的系统能正确识别RFID标签,可以有效地提升包装效率。

张永华[2](2013)在《基于MSP430智能卡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智能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智能卡应用已在众多领域成为信息存储、交互的重要介质。作为信息交互的终端,不同应用场合中的智能卡读写器也展示出自己的独有的特点。手持式移动智能卡读写终端因在工作时无法与上位机相连而获取能量,不得不采用蓄电池供电。非接触式智能卡读写器工作时通过发射电磁场与智能卡交互,会有较大的能耗。为了延长读写器的工作时间,降低读写器的功耗就成为整个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论文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制定了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了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处理器MSP430F5519及射频接口芯片TRF7960,构建了手持非接触式智能卡交互平台。MCU通过SPI接口控制射频芯片与智能卡进行交互,通过UART接口交互的状态与结果发给上位机PC。本论文还研究了ISO14443A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本通信协议,在IAR编译环境下使用C语言开发符合ISO14443A协议标准的读写器Firmware。实现了读写器与智能卡的底层数据交互以及协议层的通信握手机制。本论文通过对MCU与射频芯片的低功耗的功能与特性的研究,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提出了降低读写器功耗的解决方案。采取降低系统时钟的工作频率、减少片外晶体使用量等方法降低了系统硬件的功耗,通过采取适时地关闭射频芯片、令MCU进入低功耗工作模式等方法,节约了电池能源,延长了读写器的工作时间。所设计的基于MSP430和TRF7960的读写器实现了与智能卡的基本交互功能,并且向应用层提供了功能性的接口函数。应用开发者通过调用这些功能函数完成对读写器的基本控制、协议交互控制、信息传输控制、外围设备控制等。基于上述接口函数,该读写器实现了与智能卡进行交互的基本功能。对读写器的低功耗特性进行测试,并且与同类产品做对比后得出结论:在实现同等功能的条件下,基于MSP430的读写器能比基于8051和基于ARM的读写器分别节省了81%和94%的电能。射频芯片TRF7960在本读写器中的成功应用为射频芯片BES1301研发方案的制定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和参考价值。在BES1301的研发中期,本读写器本身作为主机调试平台,通过SPI接口控制BES1301与智能卡进行交互,从而验证其数字部分逻辑的正确性。在芯片开发的后期,本读写器可作为BES1301芯片的应用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现成的软硬件设计范例及底层Firmware。

程佳威[3](2013)在《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来实现数据双向传输的技术。这项技术在物流、工业生产及销售、门禁和交通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实现更好的对电子标签I·CODE2进行读写,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T89S51和射频读写芯片RI-R6C-001A的高性能、低功耗的读写器。论文先对RFID技术的相关物理学基础、RFID系统的原理、组成、分类等知识进行了介绍,然后对ISO15693协议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读写器设计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以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1单片机作为读写器的控制芯片,实现了与上位机的传输,并且执行相应的指令。(2)以射频芯片RI-R6C-001A为读写器的核心。在近距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功率放大电路和射频接收电路来实现远距离的识别。功率放大器采用C类功率放大电路,实现了输出射频信号的放大,并且设计了相关的匹配网络,保证放大器稳定的工作;射频接收电路中设计了二极管检波电路以及副载波放大电路,实现了对接收信号的处理。(3)用Silicon Laboratories公司生产的芯片CP2102来实现了UART-USB串口转换,通过USB接口可以更方便快捷的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信。并且设计了无线通讯的蓝牙模块,实现了无线传输的功能。(4)天线是读写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可以为电子标签提供电源。本文为读写器设计了一个环形天线,并且设计了天线的阻抗匹配网络,实现了单天线收发信号的功能。经过初步实验,设计的读写器可以实现快速准确识别电子标签的目的,并且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程佳威,李亚敏,王艳红[4](2013)在《基于RFID技术的养猪场个体识别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为顺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对生猪生产质与量的需求,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生猪个体快速识别系统。系统以8位CMOS单片机AT89C2051、读写芯片MFRC522、标签芯片I.CODE SLILabel IC SL2 ICS20(简称I.CODE2)作为核心硬件,实现了对猪的个体识别和信息追踪。该系统简单,便于实现,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大规模养猪场,有助于养殖的自动控制。

温靖康[5](2012)在《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RFID芯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主要负责标签芯片工作能量的获取、工作时钟的产生和调制信号的解调,是电子标签的关键技术。电子标签作为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模拟前端的设计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了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电子标签的核心部分。在分析射频识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ISO/IEC15693标准的要求,对比和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标签模拟前端的组成和框架结构,设计了电源稳定度较高、总体性能较好的模拟前端电路系统和EEPROM编程所需要的高压产生电路。完成了该模拟前端电路系统中的电源产生电路、时钟恢复电路、ASK解调电路和上电复位电路等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和版图实现。整个模拟前端电路采用0.25μm2P1M EEPROM工艺进行仿真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拟前端电路系统改善了电子标签模拟前端普遍存在的10%ASK调制信号的解调不准确、恢复的时钟信号频率不精确和上电复位信号脉冲宽度不可调等不足。样片测试结果表明,在4cm的耦合距离之内,通过电感耦合方式获得的工作电压为3.0V;常见功率的阅读器对该电子标签有效的读写距离达到了7cm,且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该模拟前端对ASK调制信号解调之后的“暂停”信号宽度为9.55μμs;恢复出来的时钟频率稳定在13.56MHz,满足设计要求。

张风仙[6](2012)在《公共图书馆RFID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和开发日益重视,曾经将RFID技术列入“十一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中,并列为自动化领域的重大项目。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是未来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和文献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拥有广阔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而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RFID技术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局限于RFID技术本身的基本功能的一般应用的层面,并未充分挖掘该技术的潜能应用,本文试图进行探讨和研究这些待开发潜能应用。本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六章,文中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通过简述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标准、频率等相关理论,并且分别概述了RFID技术在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应用现状,引出值得借鉴的国内外RFID应用的经验。其次,分析了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应用的价值体现,分别从一般应用和高级应用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参考国外图书馆RFID技术的使用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并且参考长宁区图书馆的RFID实际运用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并给出相应的策略。本论文的研究对解决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思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来规划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性。

陈曙光[7](2012)在《基于ISO/IEC18000-3协议RFID芯片的模拟前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射频识别系统是由无线电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来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交通、金融等流域。其中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基础的电子标签是该系统的核心元件,该元件由模拟前端电路和数字处理电路所组成,而模拟前端电路又是影响电子标签性能的关键部分。由于目前电子标签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少数几个大公司的手中,所以研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子标签是该领域发展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射频识别技术及电磁场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ISO/IEC1800-3协议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架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电子标签模拟前端所需的模块。由基准电压源、模拟模块供电和数字模块供电电路组成的电源管理模块,提高了能量转化的效率和电源的精度,提高电子标签的工作距离。由10%解调电路和100%解调电路组成的解调模块的灵敏度有明显的提高,解调的误码率明显下降。复位信号和低电压检测模块,将电源管理模块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以辅助数字模块工作。本文采用Chartered 0.35um EEPROM工艺对以上模块电路进行了仿真验证,并进行了版图的布局布线设计。对以上设计反复调整和优化后,基于该工艺上进行了流片试制。在完成各项工作后,搭建了由FPGA和读卡器组成的射频识别环境,对该模拟前端电路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符合相关协议的规定,并且在性能上有明显提高。

梁晨[8](2011)在《基于物联网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产品码(EPC)、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在物联网中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电子产品码(EPC),EPC码被存入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附着在被标识产品上,被阅读设备识别、进而在互联网上传递,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在物联网众多关键技术中,附有EPC代码信息的电子标签识别问题是其最首要的一环。由于RFID系统资源有限,传统的安全方法无法在其上直接应用,而针对RFID系统的各种攻击越来越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RFID系统发展,甚至物联网概念的推广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RFID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描述了RFID系统基本原理,接着分析了针对RFID系统进行的各种安全攻击。对于RFID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安全隐私问题,列举并分析现有的几种常用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例如hash-lock协议、随机hash-lock协议和hash链协议等,并分别指出这些协议中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结合RFID系统中的安全隐私需求,提出了一个RFID安全认证协议,此协议充分考虑了RFID系统资源有限、成本需严格控制,在控制运算量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RFID系统的安全。其次,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新的协议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然后通过从安全性、计算量和存储容量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此协议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的协议。为了更加有说服力,本文利用GNY逻辑对协议进行逻辑证明。

董大伟[9](2008)在《非接触IC卡前端模拟电路设计》文中提出本文所设计的电子标签,采用了ISO/IEC 15693国际标准,系统的工作频率为13.56 MHz。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电路能够将阅读器产生的电磁场能量转化成直流电压,作为系统工作的电源电压,同时通过保护电路,将此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电子标签中的上电复位电路能够产生一个上电复位信号,提供给数字电路部分。电子标签中的时钟提取电路能够从磁场中提取时钟信号,作为系统工作时钟信号。电子标签中的解调电路能够将阅读器发送调制指数为10%或者100%的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提供给数字电路部分进行处理,完成阅读器到电子标签的信息传输过程。电子标签能够通过负载调制向阅读器反馈信息。电子标签采用了低功耗的模拟前端电路设计,这样可以提高电子标签的工作距离。本文通过建立了阅读器模型,为电子标签提供150 mA/ m到5 A/ m范围的磁场强度,对前端模拟电路各个模块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各个模块达到设计要求。

刘鹰[10](2007)在《机遇创造市场 创新成就辉煌——上海贝岭公司在仓储、图书馆、危险化学品管理中RFID成功案例介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RFID市场的迅速成长,上海贝岭公司的RFID系列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介绍了贝岭RFID产品在仓储,图书馆和危险化学品管理应用的成功案例及项目成绩。

二、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FID技术的生鲜品电商包装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组成
2 系统硬件组成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标签读写模块
    3.2 通信数据格式
    3.3 用户交互功能
    3.4 生鲜品包装信息数据库管理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 结束语

(2)基于MSP430智能卡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智能卡读写器与低功耗应用的发展与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非接触式智能卡读写器相关技术简介
    2.1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特点与方法开发流程
        2.1.1 嵌入式设计的特点
        2.1.2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方法
    2.2 非接触式智能卡通信技术
        2.2.1 ISO14443A 协议底层交互机制
        2.2.2 ISO14443A 协议交互握手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MSP430 低功耗读写器的硬件设计
    3.1 智能卡交互平台的基本结构与应用结构
        3.1.1 智能卡交互平台的基本结构
        3.1.2 智能卡交互平台在手持式终端应用中的结构
    3.2 各个模块芯片选型
        3.2.1 MCU 选型分析
        3.2.2 射频芯片选型分析
    3.3 读写器系统硬件构架与资源配置
        3.3.1 I/O 端口资源配置
        3.3.2 时钟系统配置
        3.3.3 通信接口的硬件配置
        3.3.4 TRF7960 资源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MSP30 读写器的软件实现与低功耗应用
    4.1 读写器软件的开发环境
    4.2 读写器的需求分析与软件构架
        4.2.1 读写器应用的功能需求分析
        4.2.2 读写器驱动的软件构架
    4.3 读写器各驱动层的实现
        4.3.1 系统硬件驱动
        4.3.2 接口驱动
        4.3.3 传输层驱动
        4.3.4 协议层驱动
        4.3.5 低功耗驱动
    4.4 低功耗手持设备应用
        4.4.1 从硬件方面降低功耗
        4.4.2 从软件方面降低功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MSP30 读写器的测试及应用
    5.1 读写器各模块功能的验证
        5.1.1 电源系统
        5.1.2 时钟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5.1.3 UART 接口的调试与测试
        5.1.4 SPI 接口的调试与测试
        5.1.5 ISO14443A 协议功能验证
    5.2 低功耗性能测试
        5.2.1 单片机 MSP430F5519+射频芯片 TRF7960
        5.2.2 单片机 8051+射频芯片 BES1301
        5.2.3 单片机 ARM+射频芯片 RC531
        5.2.4 测试结果分析
    5.3 基于 MSP430 读写器的应用
        5.3.1 主机验证平台
        5.3.2 手持式终端设备解决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射频识别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RFID 技术综述
    2.1 RFID 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RFID 系统的物理学原理
        2.2.1 磁场强度 H
        2.2.2 磁通量 和磁感应强度 B
        2.2.3 感应系数 L
        2.2.4 互感系数 M
        2.2.5 耦合系数 k
        2.2.6 天现场
    2.3 射频识别系统的分类
        2.3.1 按照供电类型分类
        2.3.2 按照标签工作频率分类
        2.3.3 按照耦合类型分类
        2.3.4 按照信息写入方式分类
        2.3.5 按照技术实现手段分类
    2.4 RFID 技术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
        2.4.1 条形码技术
        2.4.2 卡识别技术
        2.4.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2.4.4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2.4.5 几种自动识别技术性能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ISO/IEC15693 标准的研究
    3.1 空中接口与初始化
        3.1.1 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通信
        3.1.2 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通信
    3.2 传输协议
    3.3 防碰撞
    3.4 本章小结
4 读写器的硬件设计
    4.1 元件的选择
        4.1.1 电子标签芯片的介绍
        4.1.2 单片机的选择
        4.1.3 射频芯片的选择
    4.2 微控制电路的设计
    4.3 射频读写芯片的接线设计
    4.4 射频功放电路的设计
        4.4.1 A 类功率放大器
        4.4.2 B 类功率放大器
        4.4.3 C 类功率放大器
        4.4.4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5 滤波匹配电路设计
    4.6 射频接收电路设计
        4.6.1 检波电路设计
        4.6.2 副载波调制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4.6.3 信号调制电路设计
    4.7 通信电路设计
        4.7.1 USB 接口设计
        4.7.2 蓝牙模块设计
    4.8 警示电路设计
        4.8.1 蜂鸣器设计
        4.8.2 发光电路设计
    4.9 电源设计
    4.10 天线及其相关电路设计
        4.10.1 天线的性能参数
        4.10.2 天线的设计
    4.11 本章小结
5 读写器的软件设计
    5.1 读写器软件总体流程
    5.2 单片机主程序流程
    5.3 射频芯片工作流程
    5.4 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5.4.1 USB 串口程序设计
        5.4.2 蓝牙串口的软件设计
    5.5 上位机系统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RFID技术的养猪场个体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单片机的选择
    2.2 射频读写芯片的选择
    2.3 串口通讯电路
    2.4 天线
    2.5 电子标签的选择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流程
    3.2 控制模块单片机的控制流程
4 小结

(5)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RFID芯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RFID发展概况和趋势
        1.2.1 RFID发展概况
        1.2.2 RFID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RFID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1 RFID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2.2 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
        2.2.1 1bit应答器
        2.2.2 nbit应答器
    2.3 电感耦合系统原理
    2.4 电子标签
    2.5 电子标签的分类和特点
        2.5.1 按照工作频率进行分类
        2.5.2 按照供电方式进行分类
        2.5.3 按照工作方式进行分类
        2.5.4 按照读写方式进行分类
        2.5.5 按照作用距离进行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SO/IEC 15693标准的通信协议
    3.1 电子标签能量的来源
    3.2 阅读器到电子标签的通信
        3.2.1 调制
        3.2.2 数据编码和数据速率
    3.3 电子标签到阅读器的通信
        3.3.1 负载调制
        3.3.2 副载波
        3.3.3 数据速率
        3.3.4 位表示和编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标签的模拟前端结构改进
    4.1 模拟前端介绍
    4.2 电子标签模拟前端结构的改进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FID电子标签模拟前端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5.1 模拟前端
        5.1.1 电源产生电路
        5.1.2 VDD稳压电路
    5.2 时钟恢复电路
    5.3 上电复位电路
    5.4 解调电路
        5.4.1 包络检波电路
        5.4.2 迟滞比较电路
    5.5 EEPROM的结构和编程电压产生电路
        5.5.1 EEPROM的基本结构
        5.5.2 电荷泵
    5.6 整体电路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版图设计和测试
    6.1 模拟前端的版图设计
        6.1.1 电源产生电路的版图设计
        6.1.2 VDD稳压电路的版图设计
        6.1.3 上电复位电路的版图设计
        6.1.4 迟滞比较电路的版图设计
        6.1.5 整体模拟前端的版图设计
    6.2 芯片样品测试结果
    6.3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公共图书馆RFID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RFID技术及相关理论
    2.1 RFID技术概述
        2.1.1 RFID技术的介绍
        2.1.2 RFID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RFID技术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RFID技术的系统组成
        2.2.2 RFID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原理
    2.3 RFID电子标签、频率及标准
        2.3.1 RFID电子标签的种类
        2.3.2 RFID的频率
        2.3.3 RFID技术的标准
        2.3.4 RFID中国标准
    2.4 RFID的技术和条形码分析
        2.4.1 RFID与条形码技术的功能特性比较
        2.4.2 RFID的应用优势
第三章 RFID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
    3.1 RFID技术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及启示
        3.1.1 RFID技术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
        3.1.2 国外图书馆RFID应用启示
    3.2 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
        3.2.1. 大陆地区
        3.2.2. 港澳台地区
    3.3 RFID在公共图书馆应用功能的价值体现
        3.3.1 RFID在公共图书馆的一般应用
        3.3.2 RFID在公共图书馆的高级应用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为例
    4.1 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馆情
    4.2 RFID设备应用部署及运行环境搭建
        4.2.1 RFID设备应用概况
        4.2.2 RFID系统应用环境搭建
    4.3 长宁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一般应用
    4.4 长宁区图书馆高级应用的需求分析
    4.5 长宁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存在的问题
        4.5.1 图书馆RFID的共性问题
        4.5.2 长宁图书馆RFID的个性问题
第五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用RFID的建议及前景
    5.1 建议
        5.1.1 建议采用ISO系列标准
        5.1.2 加强图书馆与RFID研发机构的自主研发
        5.1.3 进行读者借阅行为与偏好分析,创新人性化服务模式
        5.1.4 图书馆可小规模使用智能书架
        5.1.5 利用RFID加强馆内监测管理
        5.1.6 应用RFID创新管理方式
        5.1.7 引进RFID技术要与图书馆行业特点相契合
        5.1.8 值得借鉴图书馆与邮政结合的借还书流通体系
        5.1.9 值得借鉴新加坡和台北市图的经验创新图书馆建设
    5.2 我国公共图书馆RFID应用发展前景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ISO/IEC18000-3协议RFID芯片的模拟前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重点和贡献
    1.4 后续章节安排
第二章 射频识别系统的原理
    2.1 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和标准
    2.2 与无线电射频相关的电磁场理论
    2.3 ISO18000-3 通信协议描述
        2.3.1 读卡器到标签的协议
        2.3.2 标签到读卡器的协议
    2.4 小结
第三章 RFID 芯片工作流程和模拟前端电路设计
    3.1 RFID 芯片工作原理和流程
    3.2 RFID 芯片射频模拟前端电路的设计
        3.2.1 谐振电路
        3.2.2 整流模块
        3.2.3 基准电压电路
        3.2.4 模拟模块供电电路
        3.2.5 数字模块供电电路
        3.2.6 复位信号及低电压监测模块
        3.2.7 过压保护模块
        3.2.8 时钟产生模块
        3.2.9 100%解调电路
        3.2.10 10%解调电路
        3.2.11 调制电路
    3.3 小结
第四章 RFID 芯片后端设计及流片测试
    4.1 RFID 芯片的版图布局
        4.1.1 版图设计环境简介
        4.1.2 工艺介绍
        4.1.3 版图布局和布线设计
    4.2 芯片的测试、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与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物联网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射频识别的应用领域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数学基础
    2.1 密码学基础
        2.1.1 哈希函数
        2.1.2 随机数
    2.2 可证明安全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FID 系统概述
    3.1 RFID 系统组成
        3.1.1 RFID 标签
        3.1.2 RFID 读写器
    3.2 RFID 系统标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量级RFID 双向认证协议
    4.1 RFID 系统安全与隐私
        4.1.1 安全攻击与安全风险
        4.1.2 RFID 系统攻击模型
        4.1.3 RFID 系统的安全需求
    4.2 现有的安全方案
        4.2.1 物理方法
        4.2.2 安全认证机制
    4.3 基于密钥和缓存机制的RFID 双向认证协议
        4.3.1 初始条件
        4.3.2 认证步骤
    4.4 本文协议的性能分析
        4.4.1 安全性分析
        4.4.2 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议安全性证明
    5.1 GNY 逻辑
        5.1.1 GNY 逻辑语法
        5.1.2 GNY 逻辑推理规则
    5.2 协议证明过程
    5.3 本章小结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9)非接触IC卡前端模拟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高频13.56MHZ RFID 协议发展状况
    1.3 高频13.56MHZ RFID 在国内的主要应用
        1.3.1 身份识别
        1.3.2 公共交通管理
        1.3.3 物流管理
    1.4 国内外基于ISO/IEC 15693 标准电子标签的产品现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磁场理论在射频识别技术中的应用
    2.1 电磁场中基本参数
        2.1.1 磁场的产生
        2.1.2 导体回路的磁场曲线
        2.1.3 磁通量密度B
        2.1.4 磁通量?
        2.1.5 总磁通量ψ
        2.1.6 自感系数L
        2.1.7 互感系数M
        2.1.8 耦合系数K
    2.2 感应定律在电磁场理论中的运用
        2.2.1 开环的导体回路
        2.2.2 闭合的导体回路
        2.2.3 谐振
    2.3 电磁场理论在RFID 中的应用
        2.3.1 阅读器相关的公式
        2.3.2 应答器相关的公式
        2.3.3 负载调制
        2.3.4 具体的参数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SO/IEC15693 协议的第二部分简述
    3.1 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的对话方式
    3.2 信号由阅读器传向应答器的传输方式
        3.2.1 阅读器发送信号采取的调制规则
        3.2.2 阅读器采取的数据编码方式
        3.2.3 帧开始和帧结束的表示形式
    3.3 信号由应答器向阅读器的传输方式
        3.3.1 应答器中的负载调制
        3.3.2 应答器中的编码方式
        3.3.3 负载调制的帧开始和帧结束表示形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答器中前端模拟电路设计
    4.1 应答器中的电源产生电路
        4.1.1 全波整流电路
        4.1.2 保护电路
        4.1.3 电压产生电路
    4.2 时钟提取单元
    4.3 负载调制电路
    4.4 数据的传输过程及方法
        4.4.1 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
        4.4.2 阅读器调制的基本方法
    4.5 应答器中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
        4.5.1 解调电路部分
        4.5.2 逻辑电路部分
        4.5.3 100%解调电路
        4.5.4 10%解调电路
        4.5.5 基本的包络检波电路
        4.5.6 基本的微分电路
    4.6 POR 电路部分
        4.6.1 VDD 电压检测电路
        4.6.2 施密特触发器
        4.6.3 VRF 电压检测电路
        4.6.4 逻辑电路
        4.6.5 延迟单元
    4.7 电路的版图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仿真波形
    5.1 POR 仿真结果
    5.2 整体的仿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附录

四、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FID技术的生鲜品电商包装系统设计[J]. 马也骋. 食品与机械, 2018(01)
  • [2]基于MSP430智能卡交互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永华. 北京工业大学, 2013(03)
  • [3]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D]. 程佳威.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4]基于RFID技术的养猪场个体识别系统设计[J]. 程佳威,李亚敏,王艳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7)
  • [5]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RFID芯片关键技术研究[D]. 温靖康.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7)
  • [6]公共图书馆RFID应用研究[D]. 张风仙.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3)
  • [7]基于ISO/IEC18000-3协议RFID芯片的模拟前端设计[D]. 陈曙光. 天津大学, 2012(08)
  • [8]基于物联网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与设计[D]. 梁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1)
  • [9]非接触IC卡前端模拟电路设计[D]. 董大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
  • [10]机遇创造市场 创新成就辉煌——上海贝岭公司在仓储、图书馆、危险化学品管理中RFID成功案例介绍[J]. 刘鹰.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7(05)

标签:;  ;  ;  ;  ;  

智能电子标签芯片BL75R02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