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n32的环境控制软件设计技术

基于Win32的环境控制软件设计技术

一、基于Win32环境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余盛龙[1](2020)在《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的研究》文中提出恶意软件的爆炸性增长对计算机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大多数恶意软件是已知家族的恶意软件的变体,行为上具有相似性。恶意软件需要借助系统提供的API去完成其恶意行为,现有对恶意行为的检测和同源性分析主要是基于API调用序列,这些分析方法对行为的定义缺乏API调用控制结构信息,然而处在不同控制结构下的API调用可能具有不同的行为语义,如若不能准确的定义行为,则会导致恶意软件的家族来源误判,降低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的效果。另外,恶意软件作者可通过在API调用序列中加入噪声躲避传统的基于序列方法的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方法(简称,HAMBT)。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一种反映系统API调用的控制结构信息的行为树,用来表示恶意软件的行为模型。恶意软件对系统API调用时,系统API调用存在顺序、并行、循环、互斥关系,即系统API调用的控制结构。本文提出的行为树模型包含了这四种控制结构关系,解决了现有基于API调用序列相关方法,在同源性分析中仅考虑API调用的顺序关系的不足。(2)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家族分类方法。首先,使用一种行为树的挖掘算法构建恶意软件的行为模型,为了发现恶意软件的行为以及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行为树中提取恶意软件的行为模式,构成恶意软件的行为特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在一定噪声情况下,能有效避免噪声对恶意软件的行为特征的干扰。其次,为了获取同家族的恶意软件中统计性强的行为模式,以构成家族的加权行为特征,本文使用行为模式在家族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在其它家族中出现的平均频率衡量行为模式的权重。在计算恶意软件与家族在行为属性上的相似度时,本文考虑了行为模式的权重值,并使用了行为树的线性序列表达,避免了图匹配的问题。基于恶意软件与各个家族的相似度,本文构造恶意软件的相似度向量。最后,由于相似度向量的每一维之间相关性较小,与机器学习中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属性之间无关的假设条件一致,本文选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训练恶意软件家族分类模型。本文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家族分类准确率达81.97%,比传统的基于API调用序列的方法提高了10%,本文在大样本家族上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及较低的误报率,平均每个家族的识别率、精确率、F1-score、误报率分别为69.1%、69.4%、70.1%与0.45%。当API调用序列中存在噪声时,本文方法仍能保持81.11%的分类准确率,说明了本方法在恶意软件的同源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李华建[2](2019)在《红外图像实时发送—采集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涉及一种红外图像实时发送-采集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用于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的测试与验证。该测试仪具备图像实时发送功能,即模拟红外成像器生成序列图像输入到红外成像处理系统;同时,该测试仪具备图像实时采集功能,即接收存储红外成像器或处理系统生成的图像序列。高速图像发送-采集是测试仪的核心功能,对数据收发实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开展了测试仪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平台设计以及软件系统设计,重点对数据实时收发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测试仪应用需求,设计了“PCIe板卡+PC机+Windows”系统架构,采用标准的PC工控机作为主机平台,完成了基于FPGA的PCIe高速数据收发硬件板卡与发送/采集接口适配卡设计,以及面向图像长距离可靠传输的CameraLink电缆设计。其次,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非实时响应问题,提出了Windows硬件抽象层扩展RTX(Real-Time eXtension)实时子系统的高速数据收发硬件板卡的驱动软件方案,通过对RTX实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建立了“Windows+RTX”的测试仪研制系统平台,结合RTX实时扩展技术为测试仪提供实时运行环境,完成了实时驱动开发。数据处理线程的平均响应时间从之前的500μs左右降低到150μs左右,解决了高速图像数据实时收发的难题。最后,重点阐述了测试仪软件的总体设计。通过分析RTX系统的调度机制,将测试仪软件分为Win32非实时部分和RTSS实时部分,实现了实时性和通用性的结合。同时增设扩展模块,使得测试仪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研制的测试仪通过功能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测试仪收发每帧图像数据(规格大小为1024×768×16bit/640×512×16bit)都能在50ms内完成,实时性好、数据传输效率高,满足设计要求。

叶百胜[3](2016)在《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数控机床中的数控系统逐渐向开放式软件发展。开放式数控系统已成为数控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基于RTX(Real Time Executive)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直接通过软件算法来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完成数控系统中的强实时任务。研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无需专用的运动控制卡,减少了数控系统中的硬件需求,同时更有利于数控系统的移植开发,增强数控系统软件的通用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一.介绍数控系统对强实时性的要求,深入剖析了Windows通用操作系统在强实时性方面的局限性。综合研究分析后,确定了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Interval Zero的RTX软件来修改和扩展通用操作系统硬件抽象层的基本体系结构,它们作为研制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的开发平台。二.RTX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中是以VC6.0为集成开发环境,采用功能模块化的方法来建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利用系统软件中多线程来完成数控加工中多任务的处理,再使用Win32或RTSS进程中创建共享内存来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并搭建了以计算机并行端口为控制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的数控硬件体系结构,完成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的基本功能。三.研究了数控系统中各模块功能的实现算法,采用数据采样法来实现多轴联动的实时插补;针对传统的S型加减速规划后,实时插补连续小线段后会留有残余误差,提出的离散S型加减速控制规划算法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同时又针对了传统的连续小线段每段末尾处速度降为零或通过连续两小线段之间的夹角作为运动约束进行转折的过渡策略,研究了利用圆弧衔接连续小线段之间的拐角,并通过连续小线段之间被约束的圆弧求得最优的离散速度值,平滑衔接连续小线段拐角的速度。这样两者结合之后可以使得数控机床在较高速度下获得较高的精度和柔韧性;依据数字积分插补思想研究了数字—脉冲转变方法来实现位置控制。四.对所开发的数控系统软件在建立的数控硬件上进行实验。验证各个模块的功能,再对整个数控系统软件进行完整的加工来验证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李闯[4](2016)在《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虚拟现实(VR)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之一,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征,是集成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使之前风景园林设计二维的、平面的信息数据还原为原始形态,转变为三维立体的数据资源,进一步拓展了风景园林设计的表现方式及表现内容,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根本性的变革。研究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尤其是当前三网融合、物联网建设的环境下,对促进、推动我国数字风景园林设计快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虚拟风景园林系统的实现方法,并以古城阳城为基础建立虚拟环境,在计算机平台上,研究并实现了一个中等复杂程度、具有较完整漫游功能的虚拟漫游系统。利用Quest3D软件平台,开发出一个桌面型的虚拟园林仿真系统,重点对虚拟现实建模技术方法和虚拟系统实现进行了研究。以及VR技术在虚拟风景园林系统空间展现、三维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依据、研究意义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笔者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VR的释义以及定义,并确定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从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原理与特点入手,基于VR技术的概念,全面探讨了 VR技术的机构、特征、研究领域,特别是在虚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VR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中的应用原则,总结出一些优势所在,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第三部分通过利用主流的虚拟现实软件对虚拟风景园林系统构建的具体实现,详细的介绍了三维虚拟交互系统的构建流程,以及对虚拟风景园林系统的设计目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第四部分介绍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古园林复原设计的应用实例,对目前VR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开发流程,构建方法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VR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虚拟风景园林系统应具有的用户应用体验建议。最后结语部分,对VR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做了总结,并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归纳。

鱼展[5](2014)在《基于RTX的某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电机拖动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某些特殊场合,为满足设备的工作条件,对电机拖动系统在载荷、转速、控制精度等功能与性能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电机拖动已经从传统额定转速运行到变频调速运行,甚至要求电机达到转矩控制和位置控制。因此,研究与应用高精度、高响应的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的转速控制、转矩控制和位置控制的电机拖动系统,对我国船舶、航天、航空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承担的、由中船重工某研究所下达的科研课题“某综合实验台”为背景,根据其电机拖动系统的特殊要求,着重讨论了该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的机架设计和实时控制软件的开发。对其电机拖动系统进行了基于RTX的开发研制,实现了对电机的转速、转矩和位置的高精度、高响应的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对电机拖动系统的功能和输出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在结构方面采用了自平衡的电机底座和机架方式,以降低试验中对试验场地的基础要求。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和稳定性,采用了工控机、变频器、光纤和RS485模块以及符合工业和军用标准的高质量元件搭建了电机的控制平台。为了满足在大载荷下高精度、高响应的实时控制要求,采用了 Win32和RTX作为控制系统的实时运行平台,RTSS作为控制系统的实时控制核心。其次,根据电机拖动系统的结构设计要求,对电机拖动系统的机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校核计算。建立了电机和机架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等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各工况下的分析。然后,根据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搭建了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构架,实现了远程控制和本地控制两种实时控制模式。工作中,确定了基于MFC和RTSS的实时控制方案,设计了程序流程图,完成了 RTX串口驱动程序与本系统的整合,在Win32和RTX系统平台上,编写了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和控制程序,研究整合了变频器与工控机数据通讯源程序,实现了对电机的转速、转矩和位置的高精度、高响应的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最后,在中船重工某研究所试验场,结合系统现场调试试验,对工控机与变频器进行了实时控制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满足了电机矢量实时控制系统的要求,解决了控制软件在Win32操作系统下难以满足实时性的难题,实现了电机高精度、高响应的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的转速控制、转矩控制和位置控制。

陆家龙[6](2013)在《基于虚拟仪器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实时监控系统在工业、军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现今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系统也变得功能更强大、实现方式更多样化、性价比更高。尤其借助网络虚拟仪器的强大功能,使得现场的数据采集不仅实现了实时操作,同时也攻克了异地实时数据传输问题。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在测控领域的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本课题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为根本,结合虚拟仪器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了基于LabVIEW与RTX的实时监控系统。同时,借助嵌入式技术与网络化虚拟仪器技术,本文开发了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模块,此模块也实现了与LabVIEW的网络通信。相比于其他大多数实时系统,本设计弥补了传统实时系统功能的特定性强、通用性差、可扩展性弱以及成本高等缺点。首先,本文提出了几种增强Windows实时性的方案,重点探究了RTX的实时扩展原理,构建了基于LabVIEW与RTX的实时监控系统。RTX负责实时性扩展、LabVIEW用于人机交互开发,利用DLL和共享内存技术解决了RTSS与Win32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在数据交互方式上,提出并实现了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种方案,其中同步方案中利用串口编程的方式跨过了DLL,实现了RTX与LabVIEW的直接沟通,同时还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性能。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LabVIEW完成了数据的动态显示、存储以及采集控制。此外,针对不同的采集需求,在已有的DSP+FPGA数据采集卡基础上,扩展了DSP与硬件协议栈芯片W5300结合的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通信模块。该模块可将现场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递到上位机LabVIEW进行数据显示、分析和存储。最后,利用LabVIEW的TCP通信模块对本系统在局域网内进行了网络扩展。对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实际数据采集测试,利用RTX自带工具评估了系统的性能。对以太网模块进行了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此模块适合低速的以太网通信。对系统实际测试表明,系统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胡晓亮[7](2010)在《嵌入式系统软件GUI中间件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嵌入式硬件性能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开始提供直观、精美的图形用户界面。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希望使用一种成熟的嵌入式图形界面中间件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界面开发效率。本文以研究设计一款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中间件为目标,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几款成熟的嵌入式图形产品,深入了解了消息机制、窗体剪切域原理、窗体结构管理、绘图算法、平台适配等核心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借鉴了中间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一款支持多任务窗体机制的,跨平台(包括芯片板卡解决方案、嵌入式操作系统、第三方嵌入式GUI平台)的,WIMP风格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中间件,简称EGUI-M (Embedd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Middleware)。EGUI-M位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之上,嵌入式应用软件之下。它屏蔽不同的嵌入式OS和硬件平台的绘图操作的技术细节,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提供多任务窗体机制和功能完备的控件,并且使用标准的WIN32图形界面编程接口。本文详细论述了EGUI-M的系统设计的跨平台性、可扩展性以及实现原理;介绍了EGUI-M核心模块的主要设计思想与方法。阐述了EGUI-M的系统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划分。该EGUI-M设计的性能已通过了系统测试分析,并分别在意法半导体STi710X+0S21操作系统,和Xscale270+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平台上得到实现。目前该EGUI-M设计已经成功使用在某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的“数字电视机顶盒数模一体机”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山东科技大学“基于嵌入式SoC智能信息家电集成电路的研究与设计”等嵌入式系统中。

徐妍[8](2010)在《无人机实时仿真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时仿真试验是开发并验证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的主要工作是Windows下实时仿真软件及等效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飞行控制仿真系统的系统组成,分析了仿真设备的软硬件结构。在此基础上,鉴于Windows系统的通用性、易用性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出开发Windows下实时仿真软件的思想,并给出了基于RTOS32开发包及RTOS32Win环境的软件设计方法。从软件的工程结构的开发、RTOS32Win环境下功能模块驱动的开发、软件运行环境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实时仿真软件与仿真控制台软件之间的主-从式及一体化两种通信方式。接着介绍了等效仿真运行环境的开发,在等效仿真环境中本文的工作是等效仿真软件及仿真控制台软件的开发。基于RTOS32提供与Win32 API兼容函数这一特点,设计开发了基于Win32+PC机平台的等效仿真软件。仿真控制台软件的开发是在Windows系统上采用Tilcon Real-Time Developer (TRTD)开发包实现的。然后介绍了仿真软件上层模块的设计开发,包括:根据真实传感器的接口特性,实现传感器的仿真;设计并完成了基于ASCII码方式的变长度帧结构的上下行通信协议的设计及其编程实现;设计开发了无人机模型的通用结构。最后,通过样例无人机半物理实时仿真试验,对Windows下实时仿真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运行可靠、实时性好,满足设计需求;通过等效飞控仿真系统,对等效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满足了设计要求。

徐林[9](2008)在《基于Simulink的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实时半实物仿真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重要分支领域,其在各种仿真系统中的置信度最高。当前应用得比较多的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普遍存在通用性不强、建模不方便或者仿真交互困难等情况。Simulink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工具,能应用于涉及工程和数学的许多领域,其强大的图形建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仿真应用的开发效率。但Simulink自身不支持实时仿真,也缺少一些针对具体半实物仿真应用的外部实物接口。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基于Simulink的仿真应用成果并发挥其强大的图形建模优势,研究开发基于Simulink的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仿真缺乏实时性保障和图形建模缺少外部实物接口模块的不足,在综合分析实时半实物仿真特点的基础上,对基于Simulink的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1.仿真回路中的外部实物是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部实物提供接入仿真系统的接口是支持半实物仿真所必须的。论文针对Simulink缺少半实物仿真应用外部实物接口的问题,在研究了Simulink图形建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S-函数模块集成硬件驱动提供外部实物接口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使Simulink图形建模增加了实物接口,方便了半实物仿真应用的开发,提高了开发效率。2.实时性控制是实时仿真平台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实时仿真系统所能达到的实时性能。论文针对Simulink代码生成工具生成的模型C代码缺少实时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带有实时控制的模板文件实现模型C代码自动转换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带有实时控制的工程文件模板和源代码文件模板。采用该方法可在模型C代码中自动增加实时控制部分,从而实现基于Simulink模型仿真的实时性控制。3.仿真数据实时显示和存储是实时半实物仿真的重要方面,其实现基础是实时进程与非实时进程间的数据交换。论文针对实时进程与非实时进程间建立大的共享内存区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缓冲队列的高效数据转存算法。该算法不仅很好地实现了进程间大量数据的高速交换而且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4.仿真交互是人参与到仿真回路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仿真效率;仿真运行参数的修改与重新设定是仿真交互的重要内容。论文针对Simulink模型代码没有提供仿真交互功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参数配置文件的仿真交互方法并对参数配置文件格式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实现了仿真交互功能,提高了仿真效率。在上述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集图形建模、实物接口、实时仿真运行及控制、仿真交互、仿真数据实时显示以及仿真结果事后分析于一体的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该平台能有效支持实时半实物仿真应用的开发与运行,已经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达到了良好的实时性能。

宫厚良[10](2008)在《基于RTX和LabVIEW的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实时多任务系统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多数实时系统都是专用的系统,通过硬件来实现特定的功能,缺点是系统的通用性较差,可扩展能力较小。而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实时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工控机的可扩展性、模块化等优点来弥补专用系统的不足。本文介绍了一种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硬件上采用了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平台,软件上则采用以Windows 2000+RTX构成的实时环境为基础。人机交互和网络通讯程序则利用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Windows操作系统实时性方面的局限性,针对Windows的弱实时性能,引入了美国Ardence公司的强实时扩展软件RTX(Real Time eXtention for Control of Windows),对其内核进行了实时扩展。同时文中对RTX的运行机理,调度策略,以及中断延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提出了这个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方案中将本测控系统分为实时任务和非实时任务两个部分,实时部分运行在实时的RTSS(Real-time Subsystem)子系统下,非实时任务运行在非实时的Win32子系统下,实时任务和非实时任务之间的通信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来实现。通过LabVIEW下的CIN(Code Interface Node)节点调用外部编写的程序代码来实现共享内存的读写。然后,对整个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详细说明。实时部分主要包括模拟量、开关量的采集,温度的采集,步进电机的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速采集和控制等任务。实时任务的程序是在Visual C++下,利用了RTX提供的API来设计的。非实时部分包括采集到的信息显示和网络通信等任务,非实时任务的程序是在LabVIEW下设计完成的,其中网络通信任务利用了TCP/IP传输协议实现的。最后,将实时部分和非实时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测控系统,利用RTX提供的测试工具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际的运行和测试表明,系统满足了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二、基于Win32环境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in32环境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序列的方法
        1.2.2 基于图的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问题分析
    2.1 行为描述问题
    2.2 API去重问题
    2.3 行为干扰问题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方案设计
    3.1 数据定义
    3.2 问题定义
    3.3 基本假设
    3.4 基本思想
    3.5 恶意软件行为模型的挖掘
        3.5.1 行为模型的输入
        3.5.2 行为模型的表达
        3.5.3 挖掘方法概述
        3.5.4 行为模型的特点
        3.5.5 时间复杂度分析
    3.6 基于行为模型的同源性分析
        3.6.1 提取恶意软件的行为特征
        3.6.2 构建恶意软件家族的行为特征
        3.6.3 计算恶意软件与家族的相似度
        3.6.4 表达恶意软件的相似度向量
        3.6.5 训练恶意软件的家族分类模型
    3.7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实验与分析
    4.1 实验数据
    4.2 实验环境
    4.3 实验评价指标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家族行为特征数目对比实验
        4.4.2 恶意软件家族分类对比实验
        4.4.3 行为干扰对比实验
    4.5 本章小节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红外图像实时发送—采集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实时测试仪需求分析与设计
    2.1 .测试仪需求分析
    2.2 .测试仪系统组成
    2.3 .测试仪软硬件平台总体架构
    2.4 .测试仪硬件平台设计
    2.5 .本章小结
3.结合RTX实时扩展技术的测试仪软件总体设计
    3.1 .实时系统描述
    3.2 .Windows实时性能分析
    3.3 .RTX实时扩展支持
    3.4 .Windows扩展RTX可行性分析
    3.5 .软件总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测试仪软件RTSS-Win32 联合设计与实现
    4.1 .RTSS与 Win32 进程间数据实时交互设计
    4.2 .基于RTX多线程的实时部分设计与实现
    4.3 .基于Qt可视化工具的非实时部分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5.实时测试仪的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实时性能测试
    5.3 .测试仪功能测试
    5.4 .测试总结
    5.5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3)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引言
    1.3 课题研究背景
    1.4 开放式数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RTX实时扩展平台研究
    2.1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
    2.2 Windows系统实时扩展平台RTX
        2.2.1 RTX体系结构的分析
        2.2.2 RTX实时性能实验分析
        2.2.3 数控系统中RTX实时组件技术应用
    2.3 数控软件开发编程技术应用
        2.3.1 开发工具简介
        2.3.2 人机界面设计技术
        2.3.3 Windows系统多进程技术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TX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硬件结构平台
        3.1.1 PC机的硬件结构
        3.1.2 并口CNC接口板
        3.1.3 光电隔离驱动板
    3.2 系统软件结构平台
        3.2.1 数控软件功能模块分析
        3.2.2 数控软件结构设计与实现
    3.3 系统信息流执行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功能模块算法研究与实现
    4.1 译码模块
        4.1.1 译码模块简介
        4.1.2 数控代码编制规则
        4.1.3 译码模块实现机制
    4.2 插补运算模块
        4.2.1 直线插补算法
        4.2.2 离散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
    4.3 位置控制模块
        4.3.1 数字积分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控系统实验与研究
    5.1 系统实验方案
    5.2 实验案例
        5.2.1 系统参数整定
        5.2.2 加工实例
    5.3 系统初步分析
        5.3.1 插补加减速分析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范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虚拟风景园林设计相关技术理论解析
    2.1 VR技术概念
        2.1.1 VR系统的结构
        2.1.2 VR技术的特征
        2.1.3 VR技术的研究领域
    2.2 虚拟现实建模的特点及技术指标
        2.2.1 虚拟对象及环境建模特点
        2.2.2 虚拟环境建模的主要技术指标
    2.3 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原理
        2.3.1 虚拟对象建模技术
        2.3.2 虚拟环境建模技术
        2.3.3 虚拟现实系统识别技术
    2.4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4.1 体现以人为本及注重生态设计原则
        2.4.2 体现风景园林设计意境原则
        2.4.3 体现公众参与和辅助决策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QUEST3D的虚拟风景园林系统构建
    3.1 开发平台
        3.1.1 Quest3D简介
        3.1.2 Quest3D内部架构
        3.1.3 Quest3D模块介绍
        3.1.4 Quest3D特点及应用
    3.2 三维虚拟交互系统的构建流程
        3.2.1 项目开发需求分析
        3.2.2 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
        3.2.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2.4 收集资料及模型制作
        3.2.5 系统交互设计及发布
    3.3 虚拟风景园林系统的构建目标
        3.3.1 真实展示设计对象及空间环境
        3.3.2 保存完整的资料与数据
        3.3.3 交互式的数据库调用与管理
        3.3.4 增强认知与评估手段
    3.4 虚拟风景园林系统总体框架构建
        3.4.1 依据风景园林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建构系统框架
        3.4.2 依据数字化资料信息的特征建构系统框架
    3.5 虚拟风景园林系统核心功能构建
        3.5.1 真实感实时绘制
        3.5.2 虚拟交互式漫游技术
        3.5.3 交互界面的开发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古城阳城复原中的应用实践
    4.1 项目背景介绍
        4.1.1 古城阳城概况
        4.1.2 开发古城阳城虚拟仿真系统项目的意义
    4.2 项目开发流程规划和系统框架
        4.2.1 古城阳城三维虚拟系统的总体框架
        4.2.2 项目开发流程
    4.3 古城阳城三维模型构建
        4.3.1 模型建造工具
        4.3.2 建筑三维模型构建与优化
        4.3.3 地形与环境的创建
        4.3.4 建筑模型贴图的制作
    4.4 古城阳城漫游系统创建
        4.4.1 模型导入Quest3D及基本设置
        4.4.2 Quest3D混合贴图与导航图制作
        4.4.3 背景音乐制作及工程文件发布
    4.5 古城阳城园区数字化虚拟的应用体验
        4.5.1 真实度评价用户本能体验
        4.5.2 交互度评价用户行为体验
        4.5.3 沉浸度评价用户反思体验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RTX的某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机拖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变频调速控制的发展现状
        1.2.2 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实时操作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总体方案
    2.1 电机拖动系统的设计目标
        2.1.1 电机拖动系统概述
        2.1.2 电机拖动系统的技术要求
    2.2 电机拖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2.2.1 远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2.2.2 本地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2.3 电机拖动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2.3.1 控制系统关键部件的选型
        2.3.2 本地控制系统的原理
        2.3.3 远程控制系统的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
    3.1 电机拖动系统结构设计
        3.1.1 电机拖动系统的机架设计要求
        3.1.2 电机拖动系统的机架螺栓校核
    3.2 电机拖动系统结构有限元分析
        3.2.1 电机拖动系统在初始情况下的静力分析
        3.2.2 电机拖动系统在预应力模态分析
        3.2.3 电机拖动系统在工况下的静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系统软件的总体构架
        4.1.1 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4.1.2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
    4.2 MFC人机界面的程序设计
        4.2.1 MFC的线程分配
        4.2.2 远程计算机的控制策略
        4.2.3 转速转矩监控曲线设计
        4.2.4 数据库系统设计
    4.3 RTX实时驱动程序设计
        4.3.1 RTX实时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和结构
        4.3.2 RTX程序串口参数配置及驱动程序设计
        4.3.3 MFC与RTX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策略
    4.4 电机拖动系统软件界面程序设计及其控制策略
        4.4.1 电机拖动系统软件界面程序设计及其控制策略
        4.4.2 控制系统软件界面操作控制流程
    4.5 电机拖动系统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
        4.5.1 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的转速控制模式
        4.5.2 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的转矩控制模式
        4.5.3 实时传感器矢量控制的角度控制模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的联合调试
    5.1 RTX环境下不同任务下的测试
        5.1.1 线程切换延时的实时性测试
        5.1.2 定时器响应延迟的实时性测试
        5.1.3 API执行时间实时性测试
        5.1.4 RTX环境下通信性能测试
    5.2 控制系统总体联合联调试验
        5.2.1 电机拖动系统变频参数设定
        5.2.2 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验装置
        5.2.3 电机拖动系统的实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虚拟仪器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实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虚拟仪器的研究现状
        1.2.3 虚拟仪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时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 Windows 平台下的实时扩展方案选择
        2.2.1 实时扩展软件的选择
        2.2.2 RTX 相关知识
    2.3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方案选择
        2.3.1 选择 LabVIEW
        2.3.2 LabVIEW 的编程
        2.3.3 LabVIEW 程序的调试方法
        2.3.4 LabVIEW 中的数据结构
        2.3.5 VI 服务器
    2.4 网络通信模块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RTX与LabVIEW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
    3.1 实时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3.2 LabVIEW 与 RTX 混合编程的总体架构
    3.3 实时任务主程序设计
        3.3.1 RTX 开发环境设置
        3.3.2 实时任务流程
        3.3.3 共享内存编程
        3.3.4 事件体编程
        3.3.5 RTX 的定时器编程
    3.4 进程间通信程序(DLL)设计
    3.5 C 语言与 LabVIEW 的接口
        3.5.1 动态链接库(DLL)
        3.5.2 CLF 节点在 LabVIEW 中的配置
        3.5.3 LabVIEW 中调用 DLL 程序设计
    3.6 基于数据缓冲区的异步通讯方案
        3.6.1 异步通信方案概述
        3.6.2 实时子程序与 DLL 程序说明
        3.6.3 LabVIEW 程序设计
    3.7 基于事件通知的同步通信方案
        3.7.1 同步通信方案概述
        3.7.2 利用串口实现 RTX 与 LabVIEW 的同步思想
        3.7.3 实时任务子程序设计
        3.7.4 进程间通信程序(DLL)设计
        3.7.5 LabVIEW 程序设计
    3.8 两种方案总结
        3.8.1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架构的设计思想
        3.8.2 异步、同步方式与缓冲区
        3.8.3 两种方案的性能对比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1 网络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4.1.1 网络通信模块总体结构
        4.1.2 DSP 芯片简介
        4.1.3 W5300 芯片介绍
        4.1.4 W5300 硬件接口设计
    4.2 网络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2.1 DSP 整体软件流程
        4.2.2 W5300 的初始化配置
        4.2.3 W5300 TCP 通信的实现
        4.2.4 LabVIEW 的 TCP 通信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时监控系统整体调试
    5.1 基于 RTX 与 LabVIEW 的实时数据采集测试
        5.1.1 利用信号发生器进行波形测试
        5.1.2 采集精度与速度分析
    5.2 RTX 系统实时性测试
        5.2.1 Platform Evaluator 工具简介
        5.2.2 利用 Platform Evaluator 进行测试
    5.3 DSP 与 W5300 的网络通信模块测试
        5.3.1 网络连通测试
        5.3.2 网络通信速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嵌入式系统软件GUI中间件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嵌入式GUI中间件概述
    2.1 中间件技术概述
    2.2 嵌入式系统概述
    2.3 嵌入式软件中间件
    2.4 嵌入式GUI中间件
3 嵌入式GUI中间件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层次模型
    3.3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3.4 小结
4 嵌入式GUI中间件的应用
    4.1 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架构
    4.2 启动嵌入式GUI中间件
    4.3 创建主窗口
    4.4 小结
5 嵌入式GUI中间件的测试
    5.1 白盒测试
    5.2 黑盒测试
    5.3 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8)无人机实时仿真软件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无人机飞行仿真
        1.2.1 飞行仿真分类
        1.2.2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半物理实时仿真试验
    1.3 研究背景
        1.3.1 分布式仿真技术
        1.3.2 集成化仿真设备主-从式仿真技术
        1.3.3 Windows 下实时仿真技术
        1.3.4 等效仿真技术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实时仿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引言
    2.2 实时仿真系统组成结构
        2.2.1 实时仿真设备
        2.2.2 人机界面
        2.2.3 通信结构
    2.3 基于 PC/104 总线的硬件结构
    2.4 软件设计
        2.4.1 基于RT0S32Win 的实时仿真软件
        2.4.2 等效仿真软件
        2.4.3 仿真控制台软件
    2.5 小结
第三章 Windows下实时仿真软件运行环境设计
    3.1 引言
    3.2 工程结构开发
        3.2.1 工程的建立
        3.2.2 头文件、库文件设置
        3.2.3 Target 工程文件设置
    3.3 驱动开发
        3.3.1 RTOS32Win 下驱动解决方案
        3.3.2 为RTOS32 系统分配物理设备
        3.3.3 驱动程序开发
    3.4 运行环境
        3.4.1 RTVmf-32 组件
        3.4.2 RTOS32Win 虚拟机Runtime
    3.5 通信方式
        3.5.1 主-从式通信方式
        3.5.2 一体化通信方式
    3.6 小结
第四章 Windows下实时仿真软件各模块设计
    4.1 引言
    4.2 传感器实时仿真技术
        4.2.1 样例无人机传感器配置
        4.2.2 数据结构设计
        4.2.3 通用仿真结构
        4.2.4 C 语言实现
    4.3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4.3.1 通信协议
        4.3.2 上行数据通信协议及实现
        4.3.3 下行数据通信协议及实现
        4.3.4 UDP 通信方式
    4.4 无人机数学模型通用模式设计
        4.4.1 两种实现方式
        4.4.2 两种方式的编程实现
    4.5 小结
第五章 等效仿真运行环境设计
    5.1 引言
    5.2 等效飞控仿真环境
    5.3 等效仿真软件设计
        5.3.1 等效仿真软件结构
        5.3.2 多线程调度
        5.3.3 数据交互机制
        5.3.4 基于虚拟串口的通信技术
    5.4 仿真控制台软件
        5.4.1 软件框架
        5.4.2 数字显示技术
        5.4.3 历史曲线显示设计技术
        5.4.4 航迹图显示设计技术
        5.4.5 传感器仿真显示技术
    5.5 小结
第六章 仿真系统的运行与验证
    6.1 引言
    6.2 半物理实时仿真验证
        6.2.1 系统组成
        6.2.2 试验过程
        6.2.3 性能验证
    6.3 等效飞控仿真验证
        6.3.1 验证过程
        6.3.2 验证结果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Simulink的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课题研究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标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 Simulink 建模仿真技术概述
    2.1 Simulink 概述
        2.1.1 MATLAB 概述
        2.1.2 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工具Simulink
        2.1.3 基于实时操作系统平台扩展Simulink 实时仿真性能
    2.2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2.3 Windows 系统的实时性能概述
        2.3.1 Windows 系统的实时性能
        2.3.2 提高Windows 系统实时性能的方法
    2.4 基于 RTX 构建实时 Windows 系统平台
        2.4.1 实时系统RTX 概述
        2.4.2 RTX 体系结构
        2.4.3 基于RTX 的Windows 系统实时性能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Simulink 的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3.1 基于 Simulink 的硬件接口技术研究
        3.1.1 S-函数工作原理
        3.1.2 C MEX S-函数编写
        3.1.3 自定义模块提供半实物仿真外部实物接口
    3.2 实时代码的自动生成技术研究
        3.2.1 模型代码生成
        3.2.2 模型代码的实时性改造
        3.2.3 实时工程自动生成
    3.3 高效IPC 算法研究
        3.3.1 RTX 与Windows 系统通信
        3.3.2 仿真数据实时显示与存储
        3.3.3 基于缓冲队列的数据转存算法实现高效IPC
    3.4 仿真交互技术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实时半实物仿真的特点与流程
        4.1.1 实时半实物仿真特点
        4.1.2 实时半实物仿真流程
    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3 共享内存结构设计
    4.4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1 主程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4.4.2 实时工程生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3 仿真运行控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4 数据转存与实时显示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5 仿真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4.6 仿真结果数据事后分析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测试与应用
    5.1 系统功能测试
        5.1.1 仿真项目创建功能测试
        5.1.2 仿真运行功能测试
        5.1.3 仿真数据分析功能测试
    5.2 系统性能测试
        5.2.1 基于RTX 构建的通用实时操作系统平台实时特性测试
        5.2.2 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实时性能测试
    5.3 系统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附录A:实时仿真工程DSP 工程文件模板
附录B:工作空间文件示例

(10)基于RTX和LabVIEW的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indows 实时性不足及其改进
        1.2.2 采用LabVIEW 开发测控系统的优势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2 编程语言与开发工具
    2.1 RTX 简介
        2.1.1 RTX 的结构
        2.1.2 深入RTX
        2.1.3 RTX 的中断延迟
        2.1.4 RTX 的工具和应用程序
    2.2 LabVIEW 简介
        2.2.1 LabVIEW 的特点
        2.2.2 LabVIEW 的外部接口
        2.2.3 LabVIEW 的多线程
        2.2.4 LabVIEW 的运行控制技术
        2.2.5 LabVIEW 的网络通信
        2.2.6 SQL 与数据库访问
3 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3.1 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概述
        3.1.1 多任务
        3.1.2 任务的实时调度
        3.1.3 实时调度的算法
    3.2 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管理
        3.2.1 运行在RTSS 下的进程
        3.2.2 运行在RTSS 下的线程
        3.2.3 系统的内存管理
    3.3 系统的硬件平台
    3.4 系统的任务
        3.4.1 系统任务构成
        3.4.2 系统任务的划分
        3.4.3 系统任务的调度
        3.4.4 任务间的通讯
    3.5 本章小结
4 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软件的总体结构
    4.2 RTX 下的程序设计
        4.2.1 运用Visual Studio 建立应用程序
        4.2.2 运用RTX 应用程序开发向导开发程序和动态链接库
        4.2.3 运用RTX 的Makefile 开发应用程序和动态链接库
        4.2.4 调试RTSS 程序
        4.2.5 RTX 下的API
    4.3 实时部分程序设计
        4.3.1 实时任务主程序设计
        4.3.2 实时子任务程序设计
    4.4 非实时部分程序设计
        4.4.1 进程间通信程序设计
        4.4.2 CIN 节点的调用
        4.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4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4.4.5 任务优先级设置
    4.5 系统实时性能检验
        4.5.1 Platform Evaluator 简介
        4.5.2 系统性能测试
        4.5.3 数据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基于Win32环境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行为树的恶意软件同源性分析的研究[D]. 余盛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红外图像实时发送—采集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D]. 李华建.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基于RTX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 叶百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11)
  • [4]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5]基于RTX的某综合实验台电机拖动系统的研制[D]. 鱼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3)
  • [6]基于虚拟仪器的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陆家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7]嵌入式系统软件GUI中间件研究与设计[D]. 胡晓亮.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8]无人机实时仿真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 徐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2)
  • [9]基于Simulink的一体化实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徐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 [10]基于RTX和LabVIEW的实时多任务测控系统的研究[D]. 宫厚良.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基于Win32的环境控制软件设计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