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汪洋虎精神,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学习汪洋虎精神,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学习汪洋湖精神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论文文献综述)

张雷[1](2020)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一个人的挺立,依靠的是脊梁;一个民族的崛起,支撑的是精神。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遍地林立的物质大厦,更需要建造巍峨耸立的精神大厦。人是精神的载体,人物报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主流舆论的利器,也是建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作为中国人民的“第一大报”,70多年来,一代代人民日报的新闻工作者,秉承党中央机关报的历史使命,书写着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战斗、生活、建设、发展的当代史,描绘着新中国精神大厦的图谱,形成了独特的人物报道传统。2014年8月18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经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指导意见的通过,标志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有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党中央领导下,打响了一场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体、夺取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主流媒体排头兵和主力军,人民日报抓住媒体融合的时代机遇,坚持“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内容”,在依托“中央厨房”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同时,不断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把人物报道这一传统优势和长处发挥到了极致,人物报道的栏目创新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根据本研究所做的全样本统计,2014年8月至2019年4月,人民日报共刊发人物报道9000多篇,月均150余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栏目稿,涉及栏目387个,新开设栏目197个,人物报道由以往的“多栏目”格局演化为“多栏目集群”的新格局。以人物的精神为“特殊材料”,以栏目建设为主体,人民日报在其版面、网页、移动新媒体上构建起一种类似当今“摩天大楼”所普遍采用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加强桁架”结构,映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生动镜像。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格局发生变化:首先是典型报道栏目多样化、立体化、系统化:重大典型报道以“时代楷模”宣传为核心,“时代先锋”、“先锋足印”、“最美基层干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四大栏目“鼎足之势”,各类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不断推陈出新。这四大栏目与“时代楷模”以及众多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结合在一起,就构筑起了一座精神大厦的“核心筒”。2013年之前,人民日报已经出现多个大型常设普通人故事栏目,并形成了“人生境界”、“劳动者之歌”、“身边的感动”、“暖流”等多个栏目“接力”的局面。2014年之后,人民日报以“普通人”为报道对象的栏目由过去的“接力”,发展到“栏目集群”,“新春走基层”、“点赞中国”、“故事·百姓影像”、“守望”、“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发现身边”等新栏目与“劳动者之歌”齐头并进,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类似超高层建筑上围绕在“核心筒”周围的“巨型框架”结构。在人民日报四大类栏目集群当中,还有一类数量较大的“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基本上都是为了适应阶段性主题宣传而设置。这些人物报道栏目均为战役性主题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围绕特定主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通过人的故事来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激励人心,形成了人民日报建设民族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人民日报上的人物报道,走过了70多年的光辉历程,书写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生动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典型、榜样、楷模。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最新的“中央厨房”全媒体运行平台,人民日报的人物报道也探索出一条“用全媒体手段讲述人物故事”的新路径,开创出一个个全新的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最具创新色彩、时代特色的“塔尖”。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的实践,为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提供了宝贵的参照,也启发了更多的思考:任何一座高楼大厦,要想巍然耸立,矗立不倒,必须打好坚实深厚的基础。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巍然耸立在党心民心的基础之上。党心和民心,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不忘初心锤炼党魂,使精神大厦的“核心筒”根深蒂固;二是扎根人民凝聚民心,使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牢不可破;三是守正创新做强媒体,使精神大厦的“建筑师”坚强有力。

邓道君[2](2019)在《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金海观是中国近代着名的乡村教育家,1932年他到湘湖乡村师范担任校长,直到1956年底,开展乡村师范教育促进乡村建设的实验,前后长达25年之久,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探讨研究金海观在湘湖乡村师范开展的乡村建设和教育实验,总结其乡村教育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助于深化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有助于为当下乡村振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伊始,本研究从金海观先生的教育活动实践过程出发,详细介绍了其乡村教育思想在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特点,从而全面系统的论述其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与实效。之后不断搜集海量与金海观相关的文史资料,并且进行分门别类,从中提炼出其乡村教育教育思想与实践中的精华。以辩证的角度分析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归纳总结出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的特点,并反思其对现代乡村教育振兴与发展的启示与意义。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结合乡村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基于当下乡村教育发展滞后的现实情况,以及学术共同体研究的需求,解释阐明了乡村师范教育等主要概念,借助于教育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传记研究法,大体勾勒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力图对全文的整体脉络做基本的概述。正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生背景。一方面是由于乡村教育建设思潮的兴起,另一方面是受制金海观自身的教育实践经历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熏陶与影响。正文第二部分介绍了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他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健康卫生教育思想、基本教育以及生产教育思想。正文第三部分介绍了湘湖乡村师范学校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金海观在湘湖师范的多项教育实验。正文第四部分结合当下乡村振兴建设的现实,提出了对我国当前乡村建设的几点历史启示。这些启示包括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必须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基础,乡村教育发展需要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经费投入作保障,要着实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城市教师工资标准,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增强乡村教师社会荣誉感。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的物质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关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并丰富乡村教师发展平台。结语部分是以现代化的视野对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了简要总结与评析。

周晓瑾[3](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廖冲绪[4](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追求和政治目标。反腐倡廉作为世界性难题,是国际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学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为研究对象,从反腐倡廉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即一些人甚至包括少数党员干部,不仅对反腐倡廉成效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道路不自信,而且对反腐倡廉文化不自信、前途不自信,以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和系统论为分析工具,运用政治学、管理学、制度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及权力制约监督和惩治腐败等四个层面展开全方位深入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力图证实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中国反腐倡廉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既是对世界腐败治理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以期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自信,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增强人们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第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理论的梳理和实践的总结,得出“反腐倡廉教育是思想建党的筑基工程,必须要以党员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为重点,特别是抓好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教育和培训;反腐倡廉教育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常态抓;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大众化、时代化、科学化;反腐倡廉教育必须与制度建设、权力制约监督和腐败的惩治有机结合;反腐倡廉教育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必须相结合”等重要启示。第二,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理论的梳理和实践的总结,得出“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坚持法治理念;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坚持系统理念;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创新理念;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协同理念”等重要启示。第三,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的梳理和实践的总结,得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始终以人为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坚持依法依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等重要启示。第四,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理论的梳理和实践的总结,得出“惩治腐败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惩治腐败要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腐败要始终坚持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惩治腐败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惩治腐败要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等重要启示。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权力制约与监督、惩治腐败“四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复杂系统和科学体系。论文以多学科视角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四位一体”的复杂系统进行研究,认为教育特别是廉洁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保障,权力制约和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惩治腐败是必须的治标之举,具有震慑和教育警示作用;初步发掘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厘清了其理论体系与制度机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取得初步成功的秘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为指导;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坚持依靠民主法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反腐倡廉方式方法;坚持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可以说是人类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域展开,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是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反腐倡廉,既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廉洁国家、廉洁社会和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必须继续加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之路,才能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并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罗静[5](2017)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当代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廉洁教育,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必然条件。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历史进行梳理、研究与总结无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执政能力提升,还是中国当代事业均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廉洁教育的历史课题十分庞大,本文选取了其中一个比较具体的部分——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作为切入点,望能以尽可能的深入此点之研究从而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历史全貌作一定深度的观察与解读,并取得一定的规律总结以利当下。本文首先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概念、理论支撑做了基本的界析与总结。接着从第二章开始到第五章,按照纵向的时间脉络对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梳理。第二章新民主主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内容体系从萌芽、初探、发展到基本成熟的时期。建党初期主要教育内容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革命信念、工农群众阶级意识的启蒙与革命觉悟的激发、保家卫国从军光荣等方面;土地革命时期主要集中在正义教育、人民军队廉洁纪律、共产党员廉洁品质教育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廉政教育等;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主要集中在民族大义、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品格、廉洁最光荣、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等方面;解放战争时期则主要侧重于新国家前途、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以及解放区廉洁制度建设等。该时期廉洁教育的发展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成熟为依托,其内容由一开始较为单一的思想教育逐渐转向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并初步涉及廉洁行为教育、廉洁制度教育等方面,直至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慢慢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内容体系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深化与继续发展。在建国初期突出表现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整风、勤俭建国等运动中,侧重于社会主义人生观、共产党员的人民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的利益观、勤俭建国以及廉洁法治体系建设等;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时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坚定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廉洁道德、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等;“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廉洁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受到了挫折,廉洁教育的效果有所消解,但广大人民群众的很多活动特别是在本时期后期的一些自发性的正义事件则进一步体现并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建国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的质的转变,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在架构上被进一步肯定并巩固,同时其具体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任务不断磨合、配适,在发挥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切合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廉洁认知教育,体现了历史承继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第四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时期,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获得了复兴与新的发展。历史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时期主要侧重点在于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行为标准教育、廉洁制度建设与教育、恢复社会主义廉洁社会风尚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廉洁党风、反腐败斗争、民主与法制教育,以及倡导廉洁的社会风气等。在改革开放的新的革命征程中,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以党员思想教育为基点,以突出反腐败斗争教育为重点,指出反腐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求对腐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将思想教育、廉洁认知教育与廉洁心理教育并重,更加注重民主与法制教育,以建设与保持廉洁党风、廉洁政风来推动廉洁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进时期,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也相应地产生了新的突破,并进一步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着力于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党员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观念教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体系化反腐倡廉教育以及廉政文化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逐步推进时期更重视廉洁教育内容体系中各个方面的融合、关照与呼应,主要教育内容有党员的理想信念的“钙”、全国人民的中国梦以及立破结合的反对腐败斗争等。在科学发展中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廉洁教育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廉洁文化的新视角使得以思想教育、廉洁认知教育与廉洁心理教育为构成要素的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有机性建设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第六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内容体系历史经验总结的当代启示,提出了廉洁教育必须一以贯之,把握廉洁教育内容体系完整性、阶段性、对象性与层次性,以及把握以廉洁教育内容体系为中心的教育途径与方法等建议。最后,在结论与展望中对本课题研究作了简短的总结,指出了在该研究领域所作的些许创新之处,同时对未来在本领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刘涛[6](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诚信是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历久弥新的道德范畴,是整体性视阈下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理念,是标识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和政党形象的核心道德元素。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观念,内嵌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政党文化之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塑造并生成组织内聚力和社会公信力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映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伦理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急需重新建构,加强中国共产党组织诚信建设并重塑政治诚信的良好形象是新的时代提出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因此,诚信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话语资源日益成为党代会报告文稿中的高频词。目前学术界对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诚信基本理论、中国古代和西方诚信思想以及社会具体生活领域进行理论层面、微观层面和实证层面的研究,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刚刚起步,整体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尚属少见。有鉴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中心问题,力求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其思想基础、时代环境、建设历程、价值理念、建设方略、基本经验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期为当前包括党员干部诚信建设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组织诚信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全文包括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导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为论文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在具体章节结构安排上,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中国共产党诚信思想的溯源。在探究诚信的含义与特征、功能与评价以及相关概念辨析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党的诚信思想进行追根溯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是党的诚信思想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是党的诚信思想的理论基石,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诚信意识是党的诚信思想的基础,而毛泽东的诚信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诚信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些思想素材,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诚信建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环境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就国内而言,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队伍和地方党组织诚信伦理生成的经济体制、组织态势、道德理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国际而言,党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政党政局动荡而更加复杂;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以反思历史、审视现实为契机,扎根于现实中国社会的诚信场景图式之中。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有序化更替,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在宏观视阈中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拓展阶段和深化阶段,不断解决影响组织诚信的一系列核心基本问题。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价值观的理论架构。就诚信价值观的基本构成而言,包括价值意义、价值主体、价值理念、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启以来,加强党的诚信建设对于党员健康人格、和谐党内生活、塑造政治形象、促进经济发展、营造社会风气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党的诚信道德行为主体包括作为个体、群体、整体意义的诚信道德行为主体以及党的媒体。党的诚信价值理念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思想理论、制度价值、政策执行、执政效能、执政方式、政治人格等基本方面。从完善评价标准与要素、评价主体与途径等方面建构了党员干部队伍和地方党组织的诚信评价体系。第五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方略。党内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文章从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诚信缺失的现实样态;较为全面地归纳了这一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与党内诚信建设实际相结合、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惩治失信与预防失信相结合、党内失信治理与社会失信治理相结合的诚信建设原则;详细探讨了我们党从党与社会互动的视角坚持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党员干部队伍和地方党组织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系统研究了党内诚信建设的价值认知机制、行为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党员干部队伍和地方党组织诚信道德生成的认识前提、价值依据、实践环节、情感依托、理性探索等关键要素,将党的诚信建设的基本经验归纳为坚持思想教育、人民利益、调查研究、人文关怀、制度设计五个方面。第七章,当代新境遇下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现实思考。这是文章的落脚点。从时代、空间、范畴三位一体的视野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境遇及其诚信伦理境遇,在此基础上阐明当代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价值指向,并探寻当代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组织诚信建设的有效实践路径。

徐振昌[7](2014)在《谢晋一番“比兴”话的联想》文中提出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曾与谢晋导演多有接触。记得有一次,我问他:"选演员时,怎样的面孔在您心里才算漂亮?"谢导回答:"一张好看的脸,须经得起前后看、左右瞄、上下瞅,从不同的视角立体看都没有缺陷。罗丹雕塑创作就是按这样的审美要求来完成的。"没等我点头称是,他马上补充道:"选演员如此,搞雕刻如此,你

武帅[8](2014)在《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反腐倡廉教育是我国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预防腐败现象产生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党的反腐倡廉教育,是促进良好行政氛围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和解决腐败问题高效而经济的手段。研究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教育,对于提高当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水平,有着切实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开展的几个方面为内容,探讨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并提出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设想。论文由导论、文章主体部分四章和结语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和综述,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研究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程。首先从什么是反腐倡廉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出发,进一步研究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分析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势与任务,最后梳理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二章研究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拓展与深化。本章是在第一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实践措施和成效,创新发展和经验,以及在教育中存在着的问题,并挖掘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三章研究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研究特点,可以为提升反腐倡廉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研究规律,可以遵照规律办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章研究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是实现反腐倡廉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因此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以及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性,然后才能探讨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策略和路径,最后研究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保障和评估。结语部分对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并对反腐倡廉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提出了展望。

程金福[9](2007)在《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反腐倡廉研究》文中提出反腐倡廉不仅是中共官方维护政治合法性避免危机的需要,也是中国社会维护公共利益免受侵害的需要。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以“舆论监督”的新功能建构,突破了“喉舌论”单一功能的承当;并在反腐倡廉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倡廉报道”、作为官方警示教育的“反腐报道”、作为媒体自觉监督的“反腐报道”的三种新报道类型。“倡廉报道”和作为官方警示教育的“反腐报道”形成了中共官方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反腐败宣传的主要模式。而作为媒体自觉监督的“反腐报道”则主要是大众传媒主动揭露报道腐败,进而推动中共官方对于腐败的查处。20世纪80年代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新功能提出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开启了媒介权力与党(政治)权力的结构关系上的第一次突破:媒介权力可以不再仅仅是作为政治权力的延伸,还可以是来自“群众”的一种对于政治权力的“批评”力量;它动摇了“喉舌论”的关于新闻传媒的单一功能定位,也动摇了媒介权力与党(政治)权力的单一的从属性结构关系,这一突破和动摇为此后的中国传媒实践开拓了新路,拓展了空间,并建构了当代中国媒介权力监督党(政治)权力的最初合法性。但是,“舆论监督”的提出由于没有在理念上建构出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新的明确的结构关系,因而也就难以抗衡和阻止后来理念上回归结构关系的老路——即以“舆论导向”的提出对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进行规范调整。1996年“舆论导向”的规范,和20世纪90年代之后“舆论监督”的后期解读,以及媒介市场化的发展,促使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结构关系呈现出妥协多变的态势。

关德伟,张鸿梅,肖秀艳,傅铁铸,刘瑞芝[10](2007)在《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学习陈淳同志先进事迹笔谈》文中认为2007年2月13日,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向陈淳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敢于负责的无畏精神;学习他一身正气、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为了把这项活动推向深入,本刊邀请了各阶层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笔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本期所刊发的只是笔谈中的一部分。

二、学习汪洋湖精神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汪洋湖精神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媒体融合是一场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攻坚战
        1.1.1 媒体融合的背景:主流媒体面临空前挑战
        1.1.2 媒体融合的手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1.1.3 媒体融合的目的:传播和塑造主流价值观
    1.2 人民日报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1 独特地位:党中央机关报的使命与担当
        1.2.2 重要作用:从主流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
        1.2.3 具体实践:用主流新闻塑造传播主流价值观
    1.3 人物报道对传播塑造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1.3.1 人物报道溯源:东方纪传体史书与西方人物传记
        1.3.2 中国特色人物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体现
        1.3.3 西方特色人物报道:现代传播学的借鉴
    1.4 栏目创新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
        1.4.1 栏目:也是一种系统化的框架结构
        1.4.2 人民日报的栏目创新:正处在新的活跃期
        1.4.3 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尚待深耕的“沃土”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结构
        1.5.1 本研究选题的目的
        1.5.2 本研究选题的意义
        1.5.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1.5.4 本研究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媒体融合阶段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多维分析
    2.1 文本分析:对9462篇人物报道的量化分析
        2.1.1 人物报道日均发稿量在5篇以上
        2.1.2 人物报道发稿的主阵地在要闻版
        2.1.3 人物报道的主旋律是核心价值观
        2.1.4 人物报道是人民日报的核心优势
    2.2 栏目分析: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空前活跃
        2.2.1 栏目众多:涉及人物报道的栏目多达387个
        2.2.2 创新活跃:新开设人物报道栏目多达197个
        2.2.3 结构有序:人物报道栏目呈现四大集群现象
    2.3 模式分析:媒体融合催生人物报道新模式
        2.3.1 “扫一扫”背后:媒体融合带来新闻模式之变
        2.3.2 人物报道新体验:“扫描二维码体验更丰富”
        2.3.3 人物报道新映像:“看人民映像品百味人生”
        2.3.4 人物报道新呈现:“扫一扫与人物面对面”
    2.4 理论分析:社会文化空间的重构与精神交往升级
        2.4.1 文化空间重构呼唤精神交往升级
        2.4.2 人类精神交往具有“多层次性”特征
        2.4.3 高层次精神交往追求人与人的默契、心与心的和谐
        2.4.4 高层次精神交往的价值在于构建心灵相通的意义世界
        2.4.5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的精神交往意义
第三章 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历程:久久为功的铸魂工程
    3.1 纸媒体阶段:树立重大典型,报道新人新事
        3.1.1 典型人物报道的三次高潮(1949—1989)
        3.1.2 典型人物报道的栏目化趋势(1990-1996)
        3.1.3 “新人新事”类栏目的演化(1951—1996)
    3.2 报网互动阶段:弘扬时代先锋,讲述百姓故事(1997—2013)
        3.2.1 报网互动开启典型报道“新模式”
        3.2.2 “时代先锋”栏目成为典型报道“顶梁柱”
        3.2.3 普通人物报道栏目成为“新常态”
    3.3 媒体融合阶段:讴歌时代楷模,构建精神大厦(2014——2019)
        3.3.1 典型报道栏目集群:矗立起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3.3.2 普通人报道栏目集群:编织起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3.3.3 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构造出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3.3.4 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突出为精神大厦的“塔尖”
第四章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4.1 时代楷模报道:铸就“核心筒”的“中心柱”
        4.1.1 “时代楷模”的来龙去脉
        4.1.2 “时代楷模”的“全媒体交响”
        4.1.3 人民日报上的“时代楷模”
    4.2 四大典型报道栏目:“核心筒”的“四大支柱”
        4.2.1 “时代先锋”栏目:先锋模范的典型事迹
        4.2.2 “先锋足印”:践行核心价值观
        4.2.3 “最美基层干部”:扎根基层的颂歌
        4.2.4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永恒的英烈精神
    4.3 中小型典型报道栏目群:“核心筒”的有机结构
        4.3.1 多姿多彩的“典型风采”
        4.3.2 别出心裁的“典型呈现”
        4.3.3 各式各样的“典型故事”
    4.4 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为国家立心,为时代铸魂
        4.4.1 典型人物:体现“榜样的力量”
        4.4.2 典型人物报道:体现党报的担当
        4.4.3 栏目创新:为典型人物报道开辟新空间
第五章 人民日报普通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5.1 大型栏目:“巨型框架”的“巨型柱”
        5.1.1 “走转改”系列:歌颂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
        5.1.2 “微故事”系列:微小故事里的伟大进程
        5.1.3 “影像”系列:镜头里的百姓故事
        5.1.4 “青春派”:青春飞扬的新一代
    5.2 中小型栏目群:“巨型框架”的“二级柱”
        5.2.1 “发现”系列:挖掘生活深处的精神之美
        5.2.2 “生活”系列:老百姓的美好新生活
        5.2.3 “法治”系列:见证法治进程
        5.2.4 “青春”系列:新生代的故事
    5.3 人民日报普通人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
        5.3.1 用“新人新事”反映“新时代新风尚”
        5.3.2 讲述普通人身边的感人故事
        5.3.3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第六章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加强桁架”
    6.1 新时代主题人物报道栏目群:四大“腰桁架”
        6.1.1 中国梦系列栏目:用“中国梦”凝聚人心
        6.1.2 新时代系列栏目:演奏新时代交响
        6.1.3 脱贫攻坚系列栏目:脱贫攻坚的故事
        6.1.4 中国故事系列栏目: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6.2 纪念性栏目群:四大“伸臂桁架”
        6.2.1 抗战主题系列人物栏目:传承抗战精神
        6.2.2 长征主题系列栏目:重温长征精神
        6.2.3 改革开放系列栏目:坚定改革开放的脚步
        6.2.4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栏目:掀起爱国主义的高潮
    6.3 人民日报主题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理论分析:智媒时代尤需“以情动人”
        6.3.1 重大主题报道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6.3.2 不断提高重大主题报道的“人气指数”
        6.3.3 “以情动人”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最高境界
第七章 人民日报全媒体人物报道栏目集群:精神大厦的“塔尖”
    7.1 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开创人物报道新栏目
        7.1.1 “点赞中国”:第一个大型全媒体互动人物报道栏目
        7.1.2 “工匠绝活”栏目:用绝活表现“绝活”
        7.1.3 “暖闻热评”栏目:用评论传播“人物”
        7.1.4 “中国有我”栏目:用故事为奋斗者喝彩
    7.2 在“中央厨房”支撑下讲述全国两会“融故事”
        7.2.1 “融·两会”栏目:中央厨房的新呈现新体验
        7.2.2 “融两会”栏目: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
        7.2.3 “我当融记者”栏目:人民日报记者的“融故事”
    7.3 在媒体融合时代讲好“总书记”的“微故事”
        7.3.1 “我和总书记面对面”栏目:“大主题”的“全媒体呈现”
        7.3.2 “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栏目:脱贫攻坚最前沿的故事
        7.3.3 总书记的“微镜头”:“大人物”的“微视角”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筑牢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
    8.1 铸党魂:强化精神大厦的“核心筒”
        8.1.1 活力的源泉:党的主题教育活动接力
        8.1.2 永远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1.3 榜样的力量:用英烈先锋教育全党
    8.2 聚民心:优化精神大厦的“巨型框架”
        8.2.1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8.2.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民心”
        8.2.3 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3 砺铁军:锤炼精神大厦的“铸魂人”
        8.3.1 新闻工作者也是“铸魂人”
        8.3.2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新闻工作者
        8.3.3 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历史重任
        8.3.4 书写好当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史、生活史、心灵史
参考文献
致谢:一个新闻记者的心路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主要概念
    (三) 研究意义
    (四) 文献综述
    (五) 研究方法
一、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的兴起
    (二) 金海观的成长实践经历
    (三)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熏陶
二、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的主体构成
    (一) 乡村师范教育思想
        1. 建设乡村乃乡村师范学校之本
        2. 教书育人乃乡村师范教师之魂
        3. 适应乡村乃乡村教师成长之基
    (二) 健康卫生教育思想
        1. 健康卫生教育的必要性
        2. 健康卫生教育实施建议举措
    (三) 基本教育思想
        1. 师资训练的机构设置及对象
        2. 师资训练机构的教导及要求
        3. 毕业生安置形式及就业指导
    (四) 生产教育思想
        1. 生产教育是乡村社会改进的重要途径
        2.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
三、金海观乡村教育实践个案呈现:湘湖师范教育实验
    (一) 湘湖师范的诞生与变迁
    (二) 金海观在湘湖师范的教育改革实验
        1. 开办做学教工学制试验班
        2. 建立初等教育实验区作为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
        3. 生产教育实践推行自力更生原则
        4. 基本教育实验采用小先生制和送教上门
        5. 创立石岩湘湖医院并推行卫生健康教育
四、金海观乡村教育实验的启示
    (一) 乡村教育发展需要经费投入作保障
    (二) 乡村教育支持需要关注教师物质生活
    (三) 乡村教育发展需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与价值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境)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反腐倡廉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溯源
2.1 基本概念
    2.1.1 腐败
    2.1.2 廉洁与廉政
    2.1.3 反腐倡廉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
    2.2.2 毛泽东等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
2.3 传承镜鉴
    2.3.1 中国古代反腐倡廉思想资源
    2.3.2 西方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考察
    2.3.3 国(境)外反腐倡廉建设经验教训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倡廉教育
3.1 反腐倡廉教育概述
    3.1.1 教育及其功能
    3.1.2 反腐倡廉教育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理论
    3.2.1 邓小平等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理论
    3.2.2 江泽民等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理论
    3.2.3 胡锦涛等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理论
    3.2.4 习近平等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理论
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实践
    3.3.1 改革开放初期的反腐倡廉教育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反腐倡廉教育
    3.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反腐倡廉教育
    3.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教育新实践
3.4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经验启示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4.1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概述
    4.1.1 制度及其功能、特征
    4.1.2 反腐倡廉制度
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理论
    4.2.1 邓小平等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理论
    4.2.2 江泽民等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理论
    4.2.3 胡锦涛等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理论
    4.2.4 习近平等关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理论
4.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
    4.3.1 改革开放初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4.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4.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4.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新探索
4.4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5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5.1 权力制约和监督概述
    5.1.1 权力与权力腐败
    5.1.2 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
5.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5.2.1 邓小平等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5.2.2 江泽民等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5.2.3 胡锦涛等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5.2.4 习近平等关于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
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实践
    5.3.1 改革开放初期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5.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5.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权力制约和监督
    5.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新实践
5.4 中国共产党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经验启示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惩治腐败
6.1 惩治腐败概述
    6.1.1 惩治及其功能
    6.1.2 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
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惩治腐败的理论
    6.2.1 邓小平等关于惩治腐败的理论
    6.2.2 江泽民等关于惩治腐败的理论
    6.2.3 胡锦涛等关于惩治腐败的理论
    6.2.4 习近平等关于惩治腐败的理论
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实践
    6.3.1 改革开放初期的惩治腐败
    6.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惩治腐败
    6.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惩治腐败
    6.3.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惩治腐败
6.4 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经验启示 第7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源起与研究的意义
        (一) 选题的源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的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三. 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廉洁教育思想
        (二) 列宁的廉洁教育思想与苏联反腐倡廉的正反面历史借鉴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关于廉洁教育的思想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思路
第一章 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相关概念界析
    一. 廉洁、廉政、廉洁文化与腐败
        (一) 廉洁与廉政
        (二) 廉洁文化
        (三) 不廉洁与腐败
    二. 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三. 廉洁教育内容体系
        (一) 理想信念信仰教育
        (二) 廉洁认知教育
        (三) 廉洁心理教育
        (四) 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结构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一. 建党初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萌芽(1919—1927年)
        (一) 中华民族的美好前途
        (二) 劳动群众人人平等
        (三) 保家卫国从军光荣
    二. 土地革命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初探(1927—1937年)
        (一) 打土豪、分田地之正义
        (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人民军队廉洁纪律
        (三) 廉洁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
        (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廉政教育
    三.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发展(1937——1945年)
        (一) 民族大义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廉洁品格
        (三) 廉洁最光荣
        (四) 边区政府廉政建设
    四. 解放战争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成熟(1945——1949年)
        (一)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前途
        (二) 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三) 解放区廉洁制度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年)
    一. 建国初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深化(1949——1956年)
        (一) 社会主义人生观
        (二) 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三) 勤俭建国
        (四) 廉洁法治体系建设
    二.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继续发展(1956——1966年)
        (一)坚定党的领导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二) 社会主义廉洁道德
        (三) 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保持党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洁教育的挫折与教训(1966——1976年)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时期(1976——2002年)
    一. 历史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起步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复兴(1976——1982年)
        (一)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二) 领导干部廉洁的三大指标
        (三) 廉洁制度建设与教育
        (四) 恢复社会主义廉洁社会风尚
    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新发展(1982——2002年)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 廉洁党风
        (三) 反腐败斗争
        (四) 民主与法制教育
        (五) 倡导以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的廉洁社会风气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进时期(2002——2016年)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重大突破(2002——2012年)
        (一) 科学发展观
        (二) 党员的先进性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观念
        (四) 体系化反腐倡廉建设
        (五) 廉政文化
    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逐步推进时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继续升级(2012——2016年)
        (一) 党员的理想信念之“钙”
        (二) 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理想
        (三) 立破结合的反腐败斗争
第六章 廉洁教育内容体系历史经验的当代启示
    一. 廉洁教育必须一以贯之
        (一) 一以贯之就要深刻认识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
        (二) 一以贯之就是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 一以贯之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
        (四) 一以贯之就是要充分认识廉洁教育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二. 把握廉洁教育内容体系的完整性、阶段性、对象性与层次性
        (一)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 提升民主法治与反腐败斗争教育
        (三) 引领社会廉洁行为
    三. 把握以廉洁教育内容体系为中心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 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 关照社会主义廉洁文化体系的整体性以推进廉洁之政
        (三) 坚持非正式渗透与正式制度规制的廉洁教育方法的协同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1. 学术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可能的创新点
        1. 研究的重点
        2. 研究的难点
        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诚信思想的溯源
    第一节 诚信基本理论概述
        一、诚信的含义与特征
        二、诚信的功能与评价
        三、诚信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诚信思想的来源
        一、文化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二、理论基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诚信思想
        三、思想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诚信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诚信理论的奠基
        一、毛泽东诚信观念的初步表达
        二、毛泽东思想诚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环境考量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诚信环境变迁
        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二、党员队伍与干部队伍年轻化态势
        三、道德权威流失与法制意识无力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参照镜鉴
        一、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反思与总结
        二、苏联共产党诚信建设的教训与思考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党诚信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诚信场景模式
        一、从“传统信仰型”到“革命传统信仰型”诚信模式
        二、“压力盲从型”诚信模式
        三、“利益实用型”诚信模式
        四、“理性自觉型”诚信模式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起步阶段(1978-1989)
        一、以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提倡真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二、从实际出发建构政策,重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制度信任
        三、以制度理性开展整党活动,建构党与人民群众的互信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推进阶段(1989-2002)
        一、坚持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并举,以实绩取信于人民
        二、以“三讲”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拓展阶段(2002-2012)
        一、彰显党的公信力:推动科学发展,提升执政能力
        二、增强党的向心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三、提升党员干部诚信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深化阶段(2012-)
        一、展现“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矢志不移追逐“中国梦”
        二、凝聚党心民心:“老虎”“苍蝇”一起打,探索制度反腐新格局
        三、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四风”问题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价值观的理论架构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价值的时代彰显
        一、诚信是党员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
        二、诚信是和谐党内生活的基本要求
        三、诚信是塑造政党形象的伦理体现
        四、诚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五、诚信是营造社会风气的道德支撑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行为的主体结构
        一、个体:党员干部层面
        二、群体:各级组织层面
        三、整体:治国理政层面
        四、媒体:舆论工具层面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价值的理念意涵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去伪存真
        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名副其实
        三、决策及其执行求真务实
        四、执政效能评价实事求是
        五、执政方式以诚立信
        六、政治人格真诚无欺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价值的评价机理
        一、诚信评价标准与要素
        二、诚信评价主体及途径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方略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诚信缺失分析
        一、诚信缺失的现状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与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实际相结合
        二、重点治理与全面治理相结合
        三、惩治失信与预防失信相结合
        四、党内失信治理与社会失信治理相结合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筑牢诚信的认识论基础
        二、大力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的正当性
        三、科学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权力的制度笼子
        四、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失信行为,提高失信行为成本
        五、创新党内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提升组织“软”整合效能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基础机制
        一、诚信价值认知机制
        二、诚信行为激励机制
        三、诚信监督约束机制
        四、诚信运行保障机制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思想教育是诚信生成的认识前提
        一、思想教育是树立诚信理念的基本前提
        二、诚信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诚信生成的重要保障
        三、多层次教育方式的配合是中国共产党诚信生成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以人民利益为本是诚信生成的价值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赋予了诚信生成的规律性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赋予了诚信生成的价值性
        三、政治诚信生态失衡赋予了诚信生成的现实性
    第三节 坚持调查研究是诚信生成的实践环节
        一、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有益于全面占有信息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利于斩断失信链条
        三、调查研究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破解失信顽疾
    第四节 注重人文关怀是诚信生成的情感依托
        一、人文关怀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政党诚信建设的一大历史特色
        二、人文关怀是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相得益彰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制度建设是诚信生成的理性探索
        一、诚信建设制度化是破解政治失信的重要保障
        二、诚信建设制度化是诚信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
        三、相关制度的出台是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有力支撑
第七章 当代新境遇下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现实思考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境遇及其诚信伦理境遇
        一、时代:深度市场化·社会信息化
        二、空间:场·圈·位
        三、范畴:公与私·名与利·德与法·情与理
    第二节 当代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价值指向
        一、现时代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标志
        二、社会诚信建设的示范者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引领者
        三、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仰的关键所在
        四、坚持求真务实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当代中国共产党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破解泛娱乐化,媒体传播诚信为先导
        二、强化诚信评价,社会诚信建设为基础
        三、重塑政治生态,干部诚信建设为重点
        四、建构刚性约束,法规制度执行为根本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与综述
        一、 反腐倡廉基本概念界定
        二、 反腐倡廉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 反腐倡廉教育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一、 研究的内容
        二、 研究的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地位与作用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
        二、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地位
        三、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势与任务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势
        二、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初步开展
        二、 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全面展开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拓展与深化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措施与成效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措施
        二、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成效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创新发展与经验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经验
    第三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 鲜明的时代性
        二、 生动的实践性
        三、 鲜活的民本取向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 适应超越规律
        二、 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
        三、 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一、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策略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保障与评估
        一、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保障
        二、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的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反腐倡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概述 第一章
    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政治努力 第一节
    "反腐倡廉":"腐败"概念的中国语境 第二节
    四代领导人的反腐思路及其视野中的大众传媒 第二章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倡廉报道"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过程的描述 第三节
    孔繁森的媒体报道:案例分析 第三章
    作为官方警示教育的"反腐报道"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过程的描述 第四章
    作为媒体自觉监督的"反腐报道" 第一节
    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过程的描述 第三节
    "沙兰洪灾"的媒体报道:案例分析 第五章
    从初立到突破:媒体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第一次变迁 第一节
    "喉舌论":结构的初立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早期提出:结构的突破 第六章
    从调整到妥协:媒体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第二次变迁 第一节
    "舆论导向":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后期解读:结构的妥协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全书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四、学习汪洋湖精神 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人物报道栏目创新研究[D]. 张雷. 河北大学, 2020(02)
  • [2]金海观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D]. 邓道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研究[D]. 廖冲绪.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5]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当代启示[D]. 罗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建设研究[D]. 刘涛. 陕西师范大学, 2015(03)
  • [7]谢晋一番“比兴”话的联想[J]. 徐振昌. 今日浙江, 2014(18)
  • [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教育研究[D]. 武帅.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9]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与反腐倡廉研究[D]. 程金福. 复旦大学, 2007(06)
  • [10]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学习陈淳同志先进事迹笔谈[J]. 关德伟,张鸿梅,肖秀艳,傅铁铸,刘瑞芝. 新长征, 2007(07)

标签:;  ;  ;  ;  ;  

学习汪洋虎精神,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