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7年广州市早产发生率及分娩时孕周变化趋势

1993—1997年广州市早产发生率及分娩时孕周变化趋势

一、广州市1993~1997年早产发生率及产妇分娩孕周的变化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茹香玉[1](2021)在《孕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孕晚期脐血流S/D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孕中期母体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 CG)、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 E3)等指标联合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探测脐动脉血流收缩期/舒张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规定日期内(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病历资料共894例。选取这期间在我院分娩妊娠结局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的病例共85例,成为胎儿生长受限组(FGR组);妊娠结局正常的病例共809例,成为正常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内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孕中期唐氏筛查血清学指标AFP、β-h CG及u E3的水平[表示为其中位数的倍数(multiple of the median,Mo M)]和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S/D比值,通过t检验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判各指标单独以及联合预测FGR的可行性。结果1.一般临床基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FGR组与正常对照组产妇年龄及既往孕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孕周FGR组为(37.10±4.14),正常对照组为(39.55±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FGR组为(2355.15±300.20),正常对照组为(3265.87±6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中期唐氏筛查血清学结果显示:两组AFP、β-h CG的Mo M值相比,FGR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FGR组分别为2.24±0.10、2.15±0.11,正常对照组为1.38±0.24、1.5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537、47.515,均P<0.05);两组u E3的Mo M值相比,FGR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FGR组为0.51±0.08,正常对照组为0.9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42,P<0.05)。3.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指标S/D值结果显示:两组S/D值相比,FGR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FGR组为2.94±1.01,正常对照组为2.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5)。4.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均有预测意义(P均<0.001)。单独指标AFP、β-h CG、u E3及S/D值ROC-AUC分别为0.836、0.724、0.786、0.741;多指标联合ROC-AUC为0.937,明显高于各单独指标。各指标单独及多指标联合预测FGR的敏感度分别为0.775、0.700、0.638、0.625、0.838,特异度分别为0.665、0.687、0.839、0.833、0.872,多指标联合预测FG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各单独指标预测的95%CI分别为0.786-0.886、0.661-0.788、0.719-0.854、0.666-0.815,多指标联合预测的95%CI为0.899-0.975。各单独指标的PPV分别为50.9%、58.9%、56.3%、61.0%,NPV分别为96.5%、96.8%、95.0%、98.7%;多指标联合的PPV为85.4%,明显高于各单独指标,NPV为98.2%,仅稍低于S/D值单独的NPV,高于其他单独指标。结论孕中期唐氏筛查血清学指标AFP、β-h CG、u E3对FGR有预测意义,多普勒超声指标S/D值对FGR也有预测意义,各指标联合预测FGR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比单独指标预测更有价值。

李明[2](2020)在《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河南省西平县和山东省汶上县出生缺陷(BDs)与自然流产(SA)发生的空间分布,探索BDs与SA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ArcGIS软件创建泰森多边形模拟村边界,并对BDs和SA的发生进行可视化描述,使用GeoDa软件对BDs和SA的原始发生率进行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调整,主要在村层面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GISA)和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的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在乡镇层面对BDs和SA的发生进行全局空间回归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所用出生、BDs、SA数据皆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所用环境资料主要通过西平县卫健委、汶上县妇计中心协调当地县疾控、乡政府、乡镇卫生院等进行收集。结果:1.2014-2018年河南省西平县共收集围产儿45188例,山东省汶上县共收集围产儿58201例,2014-2018年西平县BDs总发生率为259.36/万,汶上县BDs总发生率为242.95/万,2017年8月-2018年12月西平县SA的总发生率为3.88%,汶上县SA的总发生率为4.09%。BDs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发生率高;SA多发生在孕早期、孕妇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患儿母亲和流产孕妇的高龄比例较高。2.西平县2014年-2018年BDs发生前五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脐疝、多指(趾)、鞘膜积液;汶上县2014年-2018年BDs发生前五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睾丸未降(隐睾)、多指(趾)、其他畸形(写明病名或详细描述)。3.西平县BDs的发生自东北向西南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东北部存在明显的低聚集,西南部存在明显的高聚集,汶上县BDs的发生北部明显高于南部;两区县SA的发生多聚集在县城及其周边区域。4.西平县和汶上县2014年-2018年BDs、2017年8月-2018年12月SA发生率的GISA指数(全局Moran’sI自相关系数)均大于0,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BDs和SA的发生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即具有空间聚集性。LISA分析结果显示:西平县BDs与SA发生的低聚集区有重合区域,主要位于人和乡、五沟营镇、焦庄乡;汶上县BDs与SA发生的高聚集区、低聚集区都有重合区域,高聚集重合区域主要位于次丘镇、郭楼镇、郭仓乡,低聚集重合区域主要位于康驿镇、义桥乡、白石乡。5.全局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平县BDs的发生与经济状况(本研究中主要指当地人口数和财政收入)有关,经济状况越好,BDs发生率越低;汶上县BDs的发生与饮用水、环境污染、经济状况等有关,饮用水、经济状况越好,BDs发生率越低,环境污染越严重,BDs发生率越高;各影响因素对SA的影响未发现统计学意义。GWR结果显示:西平县BDs的发生受经济状况的影响由南向北逐渐增大;汶上县BDs的发生受影响因素的作用空间异质性不明显。结论:监测地区BDs和SA发生的患儿性别、孕周、母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的分布有明显规律;BDs和SA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且聚集区域有重合;BDs的发生可能与饮用水、环境污染、经济等因素有关,且具有空间异质性,以上因素对SA发生的影响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康佳[3](2020)在《陕西省汉族孕产妇甲功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1、建立陕西省人民医院汉族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以及分析陕西省各地区关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研究现况。2、妊娠期及产后甲状腺各指标的变化趋势。3、不同诊断标准下SCH(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的比较。4、SCH及单纯TPOAb(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1到2020-1-1在我院产科建档,孕前甲状腺功能正常,并且孕早期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完整,同意参与调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收集928人,对所有人群进行一般资料信息采集,如:姓名、年龄、居住地等等;收集糖耐量、有无妊娠期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生产前超声、血常规、新生儿体重、身长及产后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格,使用SPSS 2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本院妊娠早中晚期血清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促甲状腺激素)的参考值范围分别是:1.69(0.15~5.12)uIu/ml、2.30(0.24~5.78)uIu/ml、2.83(0.94~6.56)uIu/ml。血清FT4(Free Thyroxine,游离甲状腺素)参考值范围分别是:15.90(11.29~21.50)pmol/L、13.82(9.96~20.94)pmol/L、7.73(9.60~19.84)pmol/L。2、对所收集的数据以不同居住地进行分组,发现:西安市区的碑林区、雁塔区、莲湖区、长安区、未央区之间血清TSH无统计学差异。对陕西省关于妊娠期甲状腺参考值范围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陕西省除西安市既往对妊娠期甲状腺参考值范围进行了研究,余市区尚未发表相关论文。3、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趋势:(1)血清TSH在孕早期最低,随着孕周而逐渐增加,孕早期和孕晚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FT3(Free triiodothyronine,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孕早期最高,随着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孕早期和孕晚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T4在孕早期最高,随着孕周增加呈下降趋势,孕早期与孕中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产后甲状腺功能分析:根据出院诊断统计出我院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减患病率6.14%,随访率为61.40%。TSH变化趋势:随着孕周的增加,TSH在逐渐减低,到孕晚期达到最低值,分娩后TSH有逐渐上升;血清FT4的变化趋势,随着孕周的增加,FT4逐渐下降,到孕晚期达到最低值,产后FT4呈上升趋势。5、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比较:以2019年中国指南中罗氏试剂、2012年中国指南中罗氏试剂及2011ATA指南、本实验室、本研究的推荐的参考值计算孕早期SCH的患病率分别为:4.7%、2.96%、29.6%、7.8%、3.23%。其中以2012年我国指南中罗氏试剂与本研究的参考值诊断孕早期SCH的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25),且一致性较好。余不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TPOAb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关。7、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SCH伴TPO阴性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高,如:高血压疾病、糖尿病、贫血、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流产、胎儿畸形。单纯TPO阳性组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小板减少、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流产发生率高。结论1.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陕西省人民医院妊娠期女性特异性血清TSH、FT4的参考值范围,并与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SCH的患病率的比较。2.除西安市外,陕西省余地区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参考值的相关研究较少。3.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呈波动性,产后甲状腺功能呈恢复正常的趋势。4.单纯TPOAb阳性与甲状腺疾病有关。5.SCH、单纯TPOAb阳性有增加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杨广娣[4](2020)在《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新生儿(newborn)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胎儿的延续,当其从宫内向宫外环境过渡时,由于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均居人的一生之首[1].绝大多数新生儿死亡报告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2007-2018年新生儿的死亡率依次为 10.7%、10.2%、9.0%、8.3%、7.8%、6.9%、6.3%、5.9%、5.S4%、4.9%、4.5%、3.9%,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率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该社会的经济、文化、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医院的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发展不平衡,新生儿死亡率不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任重道远,需要社会、政府、医疗卫生保健者、孕产妇及其家庭长期共同努力。目的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1)对200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422例死亡新生儿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后,结合临床情况选取部分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07-2018年共有35028例住院新生儿,其中422例于生后28天内死亡,死亡率是1.20%;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死亡新生儿构成比中,低出生体重儿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的2.20倍;早产儿是足月儿的2.33倍;男婴是女婴的1.67倍;早期新生儿是晚期新生儿的4.15倍。3)死亡新生儿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构成比也越高。4)新生儿前5位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是NRDS(23.9%)、新生儿窒息(14.7%)、出生缺陷(14.2%)、新生儿肺炎/败血症(9.2%)、早产儿(8.5%)。5)NRDS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首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居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6)影响早产的高危因素有: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结论1.我院2007-2018年间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1.20%,整体呈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前5位依次为NRDS、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早产儿。2.低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的救治是目前本地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点内容。3.规范产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盘早剥、双胎妊娠、宫内感染、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脐带绕颈等妊娠期并发症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黄莉[5](2019)在《孕期增重对泌乳启动及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对母亲及其子代的健康均有诸多益处。泌乳是产后的正常生理现象,也是母乳喂养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产妇分娩后72小时仍无明显的乳房充盈、胀满感,则定义为泌乳启动延迟。目前有关泌乳启动延迟及其对母乳喂养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我国尚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1)了解我国妇女产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情况,探讨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系。(2)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是否全母乳喂养(Full breastfeeding,FBF)、是否母乳喂养(Any breastfeeding,ABF)及母乳喂养时长的关系。(3)探讨GWG、泌乳启动延迟与产后体重滞留(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PPWR)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以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ongj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ohort,TMCHC)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妇孕16周前进行首次产检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孕妇的基本情况及孕前体重,现场测量纳入时体重、身高,计算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待产时测量产前体重,在分娩后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得分娩信息及新生儿信息;分娩后24小时,床边测量分娩后体重,运用母-婴母乳喂养评价工具(LATCH评分量表),评价新生儿吸吮和吞咽动作、母亲乳头类型和乳房舒适度、需要帮助情况及程度;同时询问泌乳启动情况,若未出现泌乳启动,每日重复询问了解72小时内泌乳启动情况以判断是否泌乳启动延迟;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获得、了解母乳喂养及母亲产后体重。(1)根据产前体重与孕前体重的差计算GWG。按孕前BMI分组,以GWG四分位分为四组:Q1-Q4。以Q1(最低组)为参照,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ed Equations,GEE)分析GWG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系。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会(Institution of medicine,IOM)推荐值,将GWG分为增重过少、增重适宜和增重过多。以增重适宜组为参照,分析GWG不足和过多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关系。(2)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FBF(除母乳外,允许添加茶、水)和非FBF。采用GEE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3月龄、6月龄是否FBF的关系。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ABF(有任何母乳喂养,包括全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采用GEE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3月龄、6月龄是否ABF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ABF时长的关系。(3)根据产后体重与孕前体重的差计算PPWR,以PPWR≥5kg为PPWR过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PPWR的关系,并采用GEE分析GWG、泌乳启动延迟与PPWR过多的关系。结果:(1)3282名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28.3±3.4)岁,平均孕前BMI(20.8±2.6)kg/m2,97.5%为汉族,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占60.5%,初次怀孕的孕妇占83.8%,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为18.4%(604/3282)。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孕前BMI、吸烟、产次、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和LATCH评分后,与孕期增重最低组Q1相比,Q3组和Q4组发生泌乳启动延迟的风险显着上升,RRs(95%CIs)分别为:1.36(1.09,1.69)和1.32(1.05,1.65)。将孕期增重按2009 IOM推荐值分组,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增重适宜相比,增重不足和增重过多发生泌乳启动延迟的风险无显着性差异(P>0.05),RRs(95%CIs)分别为0.85(0.66,1.09)和1.10(0.94,1.30)。(2)在随访到产后母乳喂养信息的2877人中,3月龄、6月龄的全母乳喂养率(FBF%)分别为62.1%、45.1%;3月龄、6月龄、12月龄的母乳喂养率(ABF%)分别为89.1%、78.5%、35.0%。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孕前BMI、吸烟、产次、GDM、分娩孕周、出生体重、LATCH评分和GWG后,与非泌乳启动延迟的产妇相比,泌乳启动延迟的产妇,3月龄无FBF的风险显着上升(RR:1.26,95%CI:1.12,1.42),6月龄无FBF的风险显着上升(RR:1.15,95%CI:1.06,1.26);12月龄内停止ABF的风险显着上升(HR:1.16,95%CI:1.03,1.32)。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非泌乳启动延迟组相比,泌乳启动延迟组3月龄、6月龄无ABF的风险未见显着增加,RRs(95%CIs)分别为1.14(0.86,1.51)、1.17(0.97,1.40)。在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孕前BMI、吸烟、产次、GDM、分娩孕周、出生体重、LATCH评分和泌乳启动情况后,与孕期增重最低组Q1相比,Q3组和Q4组12月龄内停止ABF的风险显着上升,HRs(95%CIs)分别为:1.17(1.01,1.36)和1.16(1.03,1.32)。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3组、Q4组3月龄、6月龄无ABF的风险未见显着增加;与Q1组相比,Q3、Q4组3月龄、6月龄无FBF的风险也无显着增加。将GWG与泌乳启动情况进行联合,分析其与12月龄内ABF时长的关系,按中位数(P50)将GWG分为两组。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以GWG<P50且非泌乳启动延迟组为参照组,GWG≥P50且有泌乳启动延迟者,12月龄内停止ABF的风险显着上升(HR:1.34,95%CI:1.14,1.59)。(3)在随访到产后第12个月体重信息的2261人中,产后第12个月PPWR平均(2.4±3.9)kg,PPWR过多者占26.5%(599/2261)。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吸烟、产次、孕前BMI、GDM、泌乳启动情况、产后锻炼情况和母乳喂养时长后,与孕期增重最低组Q1相比,Q2组PPWR增加1.00 kg(95%CI:0.56,1.45),Q3组PPWR增加1.94 kg(95%CI:1.49,2.38),Q4组PPWR增加3.45 kg(95%CI:2.99,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混杂因素后,与孕期增重最低组Q1相比,Q2、Q3、Q4组发生PPWR过多的风险不断增高,RRs(95%CIs)分别为1.58(1.17,2.14)、2.05(1.53,2.75)和3.28(2.48,4.33)。调整了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产次、孕前BMI、GDM、GWG、产后锻炼情况和母乳喂养时长后,泌乳启动延迟组与非泌乳启动组的PPW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发生PPWR过多的风险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我国妇女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为18.4%。孕前BMI<24.0 kg/m2者,GWG≥16.0 kg和孕前BMI≥24.0 kg/m2者,GWG≥15.0 kg可增加发生泌乳启动延迟的风险,并增加12月龄内停止ABF的风险。(2)泌乳启动延迟,不仅降低3月龄、6月龄FBF率,而且降低12月龄内ABF率。(3)与孕前BMI<18.5 kg/m2且GWG<13.5 kg,或18.5≤孕前BMI<24.0 kg/m2且GWG<13.0 kg,或孕前BMI≥24.0 kg/m2且GWG<10.8 kg相比,孕期增重越多,产后第12个月PPWR越多,发生PPWR过多的风险越大。

肖姿姿[6](2019)在《妊娠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82例妊娠合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分析,了解妊娠初发SLE临床特征?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及可能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初发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度、妊娠结局以及妊娠期间治疗,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度及治疗的不同,并比较病情及终止妊娠前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82例妊娠初发SLE患者发病的时期,6例(7.32%)于孕早期,40例(48.8%)于孕中期,35例(42.7%)于孕晚期及1例(1.22%)于产褥期。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所有患者均处于活动期,其中14例(17.1%)轻度活动,32例(39.0%)中度活动,36例(43.9%)重度活动。最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LN(87.8%)、浆膜腔积液(68.3%)、血小板减少(58.5%)。82例患者中46例(56.1%)无不良妊娠结局,其中16例(19.5%)足月产,30例(36.6%)出现早产;36例(43.9%)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其中27例(32.9%)治疗性引产,2例(2.44%)新生儿死亡,4例(4.88%)死胎,3例(3.66%)自然流产。2.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发病时期[(21.0±5.9)周vs(20.3±6.0)周]早于前者(p<0.05),白细胞减少[9(25.0%)vs1(2.17%)]及消化系统损害[7(19.4%)vs2(4.35%)]发生率高于前者(p<0.05),低分子肝素[1(2.78%)vs9(19.6%)]及环孢素[1(2.78%)vs10(21.7%)]使用率低于前者。3.与轻度疾病活动组相比,中重度组子痫前期发生率高[19(27.9%)vs0(0.00)](p<0.05),轻度组足月产发生率高[8(57.1%)vs8(11.8%)](p<0.05)?4.与终止妊娠前治疗组相比,子痫前期发生率[14(42.4%)vs5(10.2%)]高于前者(p<0.05)。结论:妊娠初发SLE患者多发生于孕中?晚期,病情重,妊娠结局较差。白细胞减少及消化系统损害的出现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发病晚,终止妊娠前使用低分子肝素和/或环孢素(CsA)可能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妊娠初发SLE患者仍可成功分娩,但不良妊娠结局有待改善,妊娠期间出现肾脏、浆膜腔、血液系统受累表现尽快完善SLE相关检查,一旦确诊积极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赖荣娣[7](2019)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温柔分娩技术,形成集束化管理模式;探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应对能力、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设计。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某三甲医院产检并分娩的高龄产妇190例。按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执行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98例,实施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自我效能(CBSEI-C32)、分娩应对能力(CCB)、VAS评分、剖宫产率及无指征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等指标上的差异。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c±S)表示,比较用t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产妇均衡性:两组产妇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孕产次、孕期增重等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或过少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干预前高龄产妇的CBSEI-C32均值177.98±29.51分、OE-16均值88.34±14.99分、EE-16均值89.64±15.52分,低于国内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且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得分(CBSEI-C32为241.99±23.28、OE-16为118.47±11.94、EE-16为123.52±12.40)均高于对照组(CBSEI-C32为184.11±32.00、OE-16为91.93±15.81、EE-16为92.17±16.99),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CCB的影响:干预组的CCB得分(45.37±4.98)高于对照组(37.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的影响:干预组的VAS评分(5.38±1.92)低于对照组(7.04±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的影响: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程度及切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干预组的住院总费用和医用肠线耗材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提高AMA分娩自我效能和分娩应对能力。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降低AMA无指征剖宫产率。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损伤程度及切开率,且不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可减少医用耗材和降低产妇住院费用,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及助产士的职业成就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罗菲[8](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芮婷婷[9](2018)在《2013-2017年芜湖市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效果评估》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芜湖市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PMTCT)项目以来的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干预及感染情况,评价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预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芜湖市所有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为目标人群,对HIV/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按照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要求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利用PMTCT项目资料,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信息系统中导出芜湖市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对孕产妇HIV检测率、孕期HIV检测比例、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干预比例、HIV母婴传播率;孕产妇梅毒检测率、孕产妇孕期梅毒检测比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先天梅毒感染率进行分析。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2013-2017年芜湖累计168725名产妇住院分娩,孕期接受HIV抗体检测154408人,孕期检测率5年平均为91.51%;仅产时接受HIV抗体检测14005人,仅产时检测率5年平均为8.30%,2013-2017年住院分娩的产妇中孕期检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2187.12,P<0.001);共167874名产妇接受了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在孕期接受检测的有154073人,孕期检测率为91.32%,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013-2017年芜湖市孕期梅毒检测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χ2趋势=1751.54,P<0.001);2、2013-2017年芜湖市上报HIV阳性孕产妇18例,住院分娩HIV抗体阳性产妇总数为13人,阳性率为0.08‰;芜湖市住院分娩梅毒阳性产妇总数为467例,阳性率为0.28%;获得分娩信息的梅毒阳性孕产妇共499例,其中180人接受了规范的驱梅治疗,2013年规范治疗率为12.86%,2017年规范治疗率上升至56.58%,呈逐年升高的趋势(χ2趋势=47.224,P<0.001);3、HIV阳性孕妇分娩的13例婴儿出生后均使用了抗病毒药物,其中11例(84.62%)满12月龄进行了HIV抗体筛查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HIV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管理;1例(7.69%)婴儿未满12个月龄,正在跟踪随访中,1例(7.69%)失访。499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分娩的509例婴儿,7天内死亡2例,出生即诊断为先天梅毒儿的7例,后续随访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3例,先天性梅毒儿发生率为5.88/10万。结论芜湖市的HIV/梅毒检测率和孕期检测率均逐年上升,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干预成效较好,梅毒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干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梅毒阳性孕产妇规范治疗率较低,其所生婴儿干预比例仍需提高,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梅毒阳性孕产妇规范治疗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提高梅毒阳性婴儿的干预比例,减少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

张亚群[10](2018)在《大气颗粒物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价》文中提出背景:空气污染是一个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突出,它与早产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空气污染与早产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空气污染是否导致早产的风险尚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与早产之间的潜在关系。本研究基于兰州出生队列的调查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我国兰州市大气污染与早产的关系,明确特定大气污染物影响胎儿早产的作用敏感期,更为准确地揭示和阐明不同的空气污染物在其关键的暴露窗口对早产的影响。同时,抽取一定样本进一步对其不同燃料类型、不同季节室内PM2.5进行采样,并对其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评价其通过呼吸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以及重金属污染与出生结局的关系,力求全面的反映兰州市大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目的: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孕期内大气颗粒物(PM10)暴露与早产的关系,探讨大气颗粒物在孕期内关键时间窗口的暴露对早产的影响,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空气污染控制措施和减少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早产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应用价值,为我国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同时,对研究对象室内PM2.5所含重金属经呼吸途径所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估算人群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为风险管理及制定风险调控策略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对20092012年兰州市主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于20102012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建立了出生队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孕妇孕期内各种相关因素,从医院记录获取新生儿出生结局及孕妇并发症等信息。(3)结合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基于家庭与工作地址采用反距离加权的方法对孕妇孕期内的个体暴露进行估算。(4)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孕妇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孕期是否吸烟、怀孕季节、产次及家庭燃料类型等因素,分析不同的时间尺度下暴露于特定时间窗口的大气颗粒物与早产的关系。(5)采用美国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室内厨房PM2.5中重金属污染经呼吸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结果:(1)兰州市PM10全年污染水平均较高,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节,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年变化主要表现为在12月至次年3-4月两个明显高峰,主要是11月份兰州进入采暖期,而其能源结构主要以燃煤为主,燃煤量大幅提高,而且冬季逆温及静风天气频率高,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春季又常出现沙尘天气,因此可以说明燃煤和扬尘对兰州市PM10污染贡献最大。(2)单污染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分娩前4周、分娩前6周、分娩前8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早期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07(95%CI:1.02–1.13)、1.09(95%CI:1.02–1.15)、1.10(95%CI:1.03–1.17);整个孕期、怀孕前三个月、分娩前4周及分娩前6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医源性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4(95%CI:1.02–1.28)、1.07(95%CI:1.01–1.14)、1.04(95%CI:1.00–1.09)、1.04(95%CI:1.00–1.09)。(3)多污染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孕妇不同的暴露窗口与污染物PM10、SO2同时纳入回归模型时,在分娩前4周、分娩前6周、分娩前8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早期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08(95%CI:1.02–1.14)、1.09(95%CI:1.03–1.16)、1.10(95%CI:1.03–1.18);在整个孕期、怀孕前三个月及分娩前4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医源性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3(95%CI:1.00–1.27)、1.07(95%CI:1.00–1.14)、1.04(95%CI:1.00–1.09)。将孕妇不同的暴露窗口与污染物PM10、NO2同时纳入回归模型时,在怀孕后三个月、分娩前4周、分娩前6周、分娩前8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早期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1(95%CI:1.00–1.22)、1.09(95%CI:1.03–1.15)、1.11(95%CI:1.04–1.18)、1.13(95%CI:1.05–1.21);在整个孕期、怀孕前三个月及分娩前4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医源性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5(95%CI:1.02–1.31)、1.08(95%CI:1.01–1.16)、1.04(95%CI:1.00–1.09)。将孕妇不同的暴露窗口与污染物PM10、NO2、SO2同时纳入回归模型时,在怀孕后三个月、分娩前4周、分娩前6周、分娩前8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早期早产有显着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1(95%CI:1.01–1.23)、1.09(95%CI:1.03–1.15)、1.11(95%CI:1.04–1.18)、1.13(95%CI:1.05–1.21);在整个孕期、怀孕前三个月及分娩前4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医源性早产有不良影响,PM10含量每增高10ug/m3,其OR值分别为1.14(95%CI:1.01–1.30)、1.08(95%CI:1.01–1.15)、1.04(95%CI:1.00–1.09)。(4)研究区域室内厨房PM2.5中20种重金属元素经呼吸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厨房采用不同燃料类型对成人及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是有很大区别的。采用燃料煤做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最高,使用清洁能源气和电对儿童及成人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基本一致。5)PM2.5中所含重金属元素As、Cd、Ba等与不良出生结局(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体重<2500g)、小于胎龄儿)存在线性关系。在采暖季节,重金属元素As和Cd的浓度和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重金属元素As和Cd的浓度和孕周呈负相关;在非采暖季,重金属元素Ba,Fe和Tl的浓度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重金属元素Fe和孕周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期PM10暴露会增加早产风险,而不同的临床亚型和不同的暴露窗口,早产风险也有所不同。早产的主要敏感期窗口在分娩前4周、分娩前6周、分娩前8周,暴露于高浓度的PM10对医源性早产、早期早产的不良影响更显着。

二、广州市1993~1997年早产发生率及产妇分娩孕周的变化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市1993~1997年早产发生率及产妇分娩孕周的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孕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孕晚期脐血流S/D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纳入标准
        2.1.3 病例排除标准
    2.2 数据采集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孕中晚期相关指标比较
        3.2.1 两组孕中期血清学指标比较
        3.2.2 两组孕晚期多普勒超声检测S/D值比较
    3.3 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
        3.3.1 各指标的单独应用
        3.3.2 各指标的联合应用
4 讨论
    4.1 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学研究概述
    4.2 胎儿生长受限的诊断治疗研究概述
    4.3 孕中期唐氏筛查血清学指标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意义
    4.4 脐血流S/D值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意义
    4.5 相关研究及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6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出生缺陷和自然流产
    2. 监测地区环境污染、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现状
    3. GIS在疾病发生空间聚集性及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地区
    2. 研究对象
    3. 资料来源
        3.1 出生、出生缺陷、自然流产数据
        3.2 图层数据
        3.3 乡镇环境数据
    4. 资料的预处理
        4.1 出生、出生缺陷及自然流产的数据处理
        4.2 村边界的定位
        4.3 空间权重矩阵
        4.4 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
    5. 统计分析方法
        5.1 空间自相关
        5.2 普通最小二乘(OLS)回归
        5.3 空间回归分析
        5.4 主成分分析
    6. 实现软件
    7. 质量控制
        7.1 研究设计阶段
        7.2 研究准备阶段
        7.3 项目督导与培训
        7.4 资料分析阶段
六、结果
    1. 不良妊娠结局的人口学特征
        1.1 出生与出生缺陷人数
        1.2 出生缺陷的分布
        1.3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1.4 自然流产的发生率及分布
    2. 不良妊娠结局的空间分布
        2.1 村层面出生缺陷发生粗率与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调整率
        2.2 村层面自然流产发生粗率与空间经验贝叶斯平滑调整率
        2.3 全局空间自相关
        2.4 局部空间自相关
    3. 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3.2 乡镇层面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3.3 全局空间回归分析
        3.4 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
七、讨论
    1. 不良妊娠结局的人口学特征
    2. 不良妊娠结局的空间分布
    3. 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八、结论
九、建议
十、研究的特色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西平县和汶上县企业分布
附录二、出生缺陷和自然流产发生聚集类型村落占比(%)
附录三、西平县和汶上县各村落出生缺陷和自然流产发生率(粗率)
附录四、出生信息登记卡
附录五、出生缺陷信息登记卡
个人简历
致谢

(3)陕西省汉族孕产妇甲功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正常值参考范围的建立
    1 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分组
        2.2 一般资料收集
        2.3 主要试验试剂、仪器设备
        2.4 技术路线图
        2.5 统计学分析
        2.6 妊娠特异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标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建立妊娠期甲状腺指标参考值
        3.3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各指标的变化趋势
        3.4 产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分析
        3.5 不同诊断标准下的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比较
        3.6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比较
        3.7 亚临床甲减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分析
    4 讨论
        4.1 影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4.2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趋势
        4.3 TPOAb与 TGAb
        4.4 建立本院甲功参考值范围的意义
    5 结论
第二部分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甲状腺功能的比较
    6 资料
        6.1 资料来源
        6.2 纳入与排除标准
    7 方法
        7.1 分组
        7.2 一般资料收集
        7.3 试验试剂、仪器设备
        7.4 统计学方法
    8 西安市不同地区的甲状腺功能结果比较
    9 讨论
    10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新生儿死亡率
    1.2 新生儿死亡原因
    1.3 早产儿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5 新生儿窒息
    1.6 出生缺陷
    1.7 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相关定义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新生儿死亡率的整体变化
    3.2 不同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性别、日龄的死亡构成比
    3.3 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
    3.4 早产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新生儿死亡率
    4.2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
    4.3 新生儿死亡与性别、日龄的关系
    4.4 死亡原因分析
    4.5 分析死亡新生儿中早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孕期增重对泌乳启动及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孕期增重对泌乳启动的影响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与泌乳启动延迟
        2.2 研究对象孕前BMI、孕期增重情况
        2.3 孕前BMI、孕期增重与泌乳启动延迟的多因素分析
        2.4 孕期增重与泌乳启动延迟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研究对象母乳喂养情况
        2.3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延迟与母乳喂养的多因素分析
        2.4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延迟与母乳喂养的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延迟与产后体重滞留的多因素分析
        2.3 孕期增重、泌乳启动延迟与产后体重滞留过多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士研究生期间工作小结
附录2 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
致谢

(6)妊娠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促进自然分娩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理论框架:密歇根赋能模式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评价指标与评价工具
    2.4 对照组的传统助产模式干预方案
    2.5 干预组的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干预方案
    2.6 资料的收集
    2.7 数据统计分析
    2.8 伦理审查
    2.9 质量控制
    2.10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
    3.2 两组高龄产妇均衡性
    3.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3.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应对能力(CCB)的影响
    3.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评分的影响
    3.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剖宫产率的影响
    3.7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程时间的影响
    3.8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影响
    3.9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会阴裂伤情况的影响
    3.10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3.11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3.1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总体特征
    4.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4.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
    4.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 VAS 评分的影响
    4.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生理指标的影响
    4.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
5 研究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某市妊娠妇女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
    附录C 分娩应对量表(CCB)
    附录D 视觉类似物量表(VAS)
    附录E 知情同意书
    附录F 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的医学科研课题清单
致谢

(8)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缘起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2. 前人研究述评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3.3 研究目的
        3.4 研究意义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4.3 创新之处
    5. 文献资料
        5.1 文献来源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 小结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2. 学校教育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5. 小结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4. 小结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3. 小结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3. 小结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9)2013-2017年芜湖市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艾滋病母婴阻断
    1.2 梅毒的母婴阻断
    1.3 研究地区概况及本研究的意义
2 内容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特色与不足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致谢
10 综述
    参考文献

(10)大气颗粒物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现状
        1.2.1 室外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现状
        1.2.2 室内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现状
        1.2.3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1.3 大气污染对早产影响的研究现状
        1.3.1 早产的定义与分类
        1.3.2 大气污染暴露的评估
        1.3.3 研究方法
        1.3.4 大气污染对早产影响的研究
    1.4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4.1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1.4.2 暴露评价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气污染特征分析描述
    2.1 资料来源及整理
        2.1.1 资料来源
        2.1.2 资料的整理
    2.2 研究区域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气象条件
        2.2.4 社会经济
        2.2.5 能源结构
        2.2.6 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
    2.3 大气污染特征描述分析
        2.3.1 污染物监测浓度描述分析
        2.3.2 污染物监测浓度达标分析
    2.4 大气污染物空间异质性的相关分析
        2.4.1 分析方法
        2.4.2 分析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空气污染对早产的影响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3.1.3 质量控制
        3.1.4 个体暴露估计方法
        3.1.5 统计分析
    3.2 描述性统计
        3.2.1 研究对象居住地距离监测点位的分布特征
        3.2.2 不同研究对象的时间分布特征
        3.2.3 研究对象不同组别特征
    3.3 孕妇暴露浓度描述
        3.3.1 不同孕期孕妇各污染物的暴露浓度
        3.3.2 不同孕期污染物平均暴露浓度的相关性
        3.3.3 不同污染物在不同暴露窗口的相关性
    3.4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空气污染对早产的影响
        3.4.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3.4.2 单污染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3 多污染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4 敏感性分析
        3.4.5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室内PM_(2.5)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价及出生结局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4.1.3 样品前处理分析
        4.1.4 样品的分析测定
        4.1.5 质量控制
        4.1.6 统计分析
        4.1.7 暴露评估
        4.1.8 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室内厨房PM_(2.5)污染水平
        4.2.3 室内厨房PM_(2.5)重金属污染水平
        4.2.4 室内厨房PM_(2.5)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4.2.5 暴露水平
        4.2.6 健康风险评价
        4.2.7 不确定性分析
        4.2.8 室内PM_(2.5)中重金属污染和出生结局之间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表
致谢

四、广州市1993~1997年早产发生率及产妇分娩孕周的变化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孕中期血清学指标联合孕晚期脐血流S/D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可行性分析[D]. 茹香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 李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3]陕西省汉族孕产妇甲功的流行病学调查[D]. 康佳.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42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D]. 杨广娣.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孕期增重对泌乳启动及母乳喂养影响的队列研究[D]. 黄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妊娠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回顾性研究[D]. 肖姿姿.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7]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D]. 赖荣娣. 暨南大学, 2019(02)
  • [8]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2013-2017年芜湖市预防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效果评估[D]. 芮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18(04)
  • [10]大气颗粒物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系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价[D]. 张亚群. 兰州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1993—1997年广州市早产发生率及分娩时孕周变化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