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电流应用的无弧开关电路

用于大电流应用的无弧开关电路

一、应用在大电流下的无弧通断线路(论文文献综述)

仝玮[1](2021)在《大型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换流回路及其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Comprehensive Research Facility for Fusion Technology)项目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CRAFT超导磁体测试平台对失超保护系统提出的100 kA/10 kV双向直流分断及10 GJ能量耗散要求,进行了系统超大容量换流方案的研究与设计。基于超大电流失超保护回路换流稳定性、分断可靠性等要求提出了真空开关百千安级直流开断换流回路多目标优化方法,并成功研制了可应用于聚变领域极端脉冲工况下的固态开关及脉冲电抗器。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各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及直流电网中直流开关换流设计方案。针对失超保护系统的大电流双向开断要求,提出采用新型H桥结构的换流回路拓扑的设计方案,提升系统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其研制难度。基于系统中各作用单元的动作时序分析,详细剖析新型拓扑结构下的回路换流暂态过程,为后文研究内容提供了理论研究支撑。然后基于系统换流过程暂态分析及真空电弧燃弧及弧后介质恢复过程研究,针对百千安级直流开断工况,首次分析研究了换流回路参数对系统主回路真空开关分断后介质恢复过程的影响。充分考虑真空开关弧后介质恢复能力以及分断速度和设备研制成本,提出了换流回路多目标参数优化方法。在保障主回路成功开断的基础上,提高了开断速度与回路研制的性价比。接着针对系统换流回路130 kA脉冲工况,研制了换流回路触发单元-晶闸管开关。通过对多型号器件温升的Cauer热路模型模拟,对回路器件进行了初步选型及串联结构设计。基于脉冲工况下晶闸管关断过电压分析,创新性提出了脉冲工况下缓冲电路参数优化方法,可安全有效提升其恢复电压抑制能力。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类型晶闸管器件关断性能,为未来不同应用工况下固态开关器件选型提供借鉴。此外,针对换流回路中高频脉冲电流下的强电磁应力,分析了脉冲电抗器线圈结构及电感电阻频率特性,研制了新型高寿命干式空心脉冲电抗器。基于放电过程中电抗器强磁场分析,对电抗器进行了邻近空间磁场、线圈电磁载荷及电磁-结构耦合仿真,创新性优化了线圈端部设计,将线圈端部所受等效应力降低至优化前的47%,有效的提高了电抗器性能。针对其高寿命要求,对超高脉冲工况下电抗器进行了疲劳分析,仿真结果符合寿命要求。最后对研制的换流回路进行了功能实验及与真空开关配合100 kA分断实验。验证了所应用的新型拓扑结构,提出的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及研制的固态开关和脉冲电抗器涉及的可靠性,表明研制的换流回路能够完全满足CRAFT失超保护系统的运行要求。本文的研究可为聚变装置中超导磁体提供安全可靠的失超保护,保障磁体在在极端工况下安全运行,并为未来聚变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支撑。

黄翀阳[2](2021)在《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及弧后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直流系统成为新能源能量输配用的首选。直流开断设备是构建直流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承担系统控制与保护多重任务,直流断路器开断性能对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直流真空断路器这一直流故障开断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手段,开展直流故障开断保护与调控机理研究,换流回路拓扑与参数、换流频率与线路阻抗对开断性能及动态绝缘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及直流真空断路器实验平台的搭建与不同线路参数下直流开断弧后介质恢复的影响机理研究。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调控方法研究。基于连续过渡模型、金属蒸气粒子流体模型,建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介质恢复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真空介质恢复动态过程;建立宏观线路—微观弧后参数物理数学模型,结合重击穿判据,研究介质恢复各阶段主导因素以及线路参数对燃弧行为的影响机理。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实验研究。结合电弧图像技术及实验参数对捕捉到的中频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动态行为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将机构特性与电弧特性相耦合,定量分析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两模块间电弧时空响应及影响因素。通过时序控制模块对各模块间配合进行调控,研究不同间隙下真空电弧零区动态行为、断口间电弧能量分布、弧后动态介质恢复以及电压分布。双断口非同期动作时开断性能差异性与弧后介质恢复特性影响机理研究。建立双断口非同期开断物理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间隙差异下,电弧能量分布、金属蒸气粒子密度等对弧后鞘层发展速度、新阴极表面电场强度与功率密度。研究表明,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及弧后特性差异本质为间隙差异,且导致断口间电弧能量、带电粒子、金属蒸气粒子、动态绝缘能力及弧后电压分布不均。双直流真空断路器容错性与开断性能研究。建立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典型参数下非同期开断差异临界值。研究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同步开断性能以及间隙差异下的临界值。研究表明,临界值与开断电流值,反向电流投入时间呈正相关。通过对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拓扑结构、电弧特性、开断性能及介质恢复能力的实验与仿真计算,提出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延时开断极限值概念;改变拓扑参数及机构特性可增加其容错性,以提高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和动态绝缘能力,为直流真空断路器向大电流、高压电等级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

赵西贝[3](2021)在《柔性直流电网故障电流协调抑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直流电网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工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直流电网可以实现区域电网的灵活互联,并且可以有效接入新能源发电系统。然而,现有的直流电网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其中之一就是缺少低成本、快速、可靠的直流侧故障保护方案。直流电网的直流故障特性与交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别。直流电网阻尼远小于交流系统,直流故障发展速度极快,故障电流上升率通常能达到3-5 kA/ms。对直流故障隔离速度的要求远高于交流系统,一般需要在5 ms之内清除直流故障,否则换流站将因为过电流保护闭锁。同时,直流故障电流不存在自然过零点,需要人为创造电流过零点才能清除故障电流。直流故障清除的困难对直流断路器(DC Circuit Breaker,DCCB)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抑制故障电流的快速上升,合理的创造直流过零点,低成本的实现直流故障清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针对直流电网中的直流故障发生后的故障电流抑制过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对直流电网中不同的直流故障保护方法,进行分类学研究。得益于电力电子系统的灵活性,直流电网存在多种直流故障保护方案。现有关于故障清除方案的文献多为对单一方案的分析和论证,对于某一类方案的整体评价较少,更重要的是缺乏对现有故障保护方案的整体归纳,从宏观层面认识不同方案的作用机理和效果。本文的贡献首先在于对目前所提的主要故障清除措施进行了分类,分别归纳为“降压-增阻”和“源侧-网侧”两个体系,现有故障清除措施均为以上两种类型的独立或结合使用。通过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故障清除措施的优点和不足,更进一步而言,本文所提分类方案可以为更深入的故障清除措施研究提供指导。(2)从降低源侧故障源电压的角度,本文提出柔性换流站的自适应性故障电流抑制控制策略。换流站作为直流电网中的故障放电源,阻止换流站放电能显着地抑制故障电流。现有换流站在应对直流故障时缺乏故障电流抑制控制能力,通常不动作,或在检测到故障后进行故障穿越。通过降低子模块投入个数,自动降低直流侧故障电压。所提方案不依赖于故障监测信号,可以自适应的抑制过电流,同时具备多换流站协调抑制故障电流能力。进一步的,提出一种自适应性的子模块电容电压控制方法,用于在大暂态期间控制子模块电压。所提方案不仅可以抑制故障电流,同时可以抑制直流电网在恢复期间的功率波动,加快系统恢复速度。(3)从增大线路侧阻抗的角度,提出了自旁路型故障限流器拓扑及其控制方法。直流电网中故障线路隔离存在困难,短时间内切断大电流会显着增加断路器成本,使用限流器抑制过电流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方法。现有工程中对故障限流器的应用仍在起步阶段。本文提出基于单箝位子模块的限流器拓扑,通过柔性投入限流元件,可以实现限流器的可靠投入。进一步考虑到后续的断路器开断过程,研究了限流器与断路器的配合方法。通过自旁路设计辅助降低断路器切断难度,实现限流器能量的自消耗。对所提限流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和电气应力进行了研究,提出限流效果判断关键指标,并在4端直流电网中仿真验证。进一步分析认为,所提出的故障限流器拓扑具备应用于柔性直流电网的工程潜力。(4)从降低故障线路电压的角度,提出一种箝位型直流断路器拓扑。通过电容电压箝位将故障线路电压控制在零电位,进而清除故障电流。该方案利用电容“隔直通交”特性,实现故障电流的柔性清除。通过设计直流侧耗能支路,实现故障快速隔离和缓慢故障耗能过程的解耦,从而加快故障隔离速度,大幅降低了耗能支路的峰值功率。相比于直流断路器的硬切断方案,箝位型断路器的保护过程更加柔和,对于柔性直流系统的保护措施均会带来不同的特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5)针对多种设备在直流电网故障清除中的协调配合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配合原则和方法。针对故障限流的需求,提出了限流器和直流断路器的方向性配合原则。针对复杂直流电网的保护需求,提出多断路器协调控制方法。针对本文中所提多种限流方案,对其综合应用和协调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限流措施可以显着降低故障开断过程的电气应力,综合使用多种保护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

李博伟[4](2020)在《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一直是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内也在稳步推进多端口、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这使得其保护策略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压直流断路器可以灵活可靠地切除特定的故障线路,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故障保护的最佳方案,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两条主要技术路线是基于人工过零的机械式方案与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混合式方案,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围绕这两条路线提出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拓扑方案,但除此之外仍存在较多的研究方向有待探讨。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包括毫秒级分断全过程和微秒级换流过程,现有研究较少深入断路器的分断细节,关于这两种时间维度下瞬态电气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以模块化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应用优势、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建立等效研究平台对其故障分断过程展开理论分析,最终得到了由分阶段数学理论表达式组成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的数学模型。在其基础上,本文深入微秒级换流过程中,先后研究了桥式子模块类型、缓冲电路类型、缓冲电路连接方式、IGBT模型等变量,通过参数对比、电路分析、数学建模、器件建模、仿真验证等手段,得出了这些变量对于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的具体影响。重合闸问题是当前直流断路器研究的冷门,现有研究即使考虑了重合闸策略,也仅是针对自身拓扑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原理,未考虑重合闸时间要求。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高压直流断路器快速重合闸问题及其改进方案,首先确定了重合闸适应性的概念和重合闸时间的标准,然后以快速泄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为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重合闸适应性,针对其不适应快速重合闸的缺点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手段,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最后综合对比了三种改进方案的特点。

杨云露[5](2020)在《汽车车载电源控制器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继电器在整车控制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机械式继电器触点容易烧蚀和失效、开关速度慢、有吸合释放声音和容易产生电磁干扰等不足,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已无法满足要求,智能MOSFET作为一种新型负载开关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基于校企合作项目,本文利用MOSFET的开关特性设计了一款具有CAN总线数据通信和报警功能的大电流车载电源控制器。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车载电源控制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详细分析了电子继电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控制器的设计指标、技术难点等。接着本文对车载电源控制器进行总体设计,制定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在硬件方面,选用英飞凌XC2234L芯片作为主控制器,在考虑到电磁兼容和抗干扰性能的基础上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利用Altium Designer绘制电路板原理图,完成PCB布线和制板。在软件方面,利用DAv E配置英飞凌XC2234L芯片来生成代码框架,在Tasking编译器中编写A/D采集和通信驱动等底层程序,在Visual Studio中设计了上位机端监测软件,实时监测控制器的温度、输入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从而实现通信数据的采集显示、监测以及报警功能。在大电流的情况下控制器的发热较为严重,针对控制器温升过高这一问题,本文在ANSYS Icepak中对电路板上的MOS管进行了简单的散热仿真,对比了加散热器进行辅助散热之后的效果,仿真之后本文通过改进MOS管的布置和引线、改进散热铜条结构、加导热硅胶等一系列散热措施,经测试之后的结果表明散热效果明显。在完成原理样机的焊接调试之后,在实验室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软硬件联调、CANTest通信以及功能稳定性实验。最后联调的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满足了设计要求,能稳定控制200A大电流的负载,MOSFET的温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控制器的稳定性得到了验证,寿命和通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产品最终推向了市场。

张传云[6](2019)在《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型IGBT测试平台设计》文中指出多端柔性直流输电以其独特的优势,适用于不同类型能源电网间远距离互联。近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而混合型直流断路器因可以有效兼顾直流电网正常运行和故障切断,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的核心部件,决定了其应用性能、运行可靠性和造价成本。因此在研制高短路关断器件或将器件应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地测试,不仅要保证器件在工作时安全可靠,又要充分挖掘其能力。然而,目前关于该应用工况下的压接型IGBT器件特性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各种故障工况下的大电流关断特性,因此需要通过搭建测试平台测试IGBT器件的极限能力,包括故障关断能力,重合闸关断能力等。本文致力于从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的角度提出并搭建一种普遍适用的IGBT器件电气应力特性测试电路。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不同混合型直流断路器拓扑及工况下IGBT器件的电气应力共性,提出了器件关键应力显着影响指标。结合断路器的特殊工况,对测试平台关键部件模型分析,并考虑寄生参数对测试平台建立精细化模型。基于此,仿真分析了测试平台寄生参数对被测IGBT器件测试电气应力的影响。然后,以仿真结论为指导,进行测试平台的具体搭建。根据理论分析和设备的实际特性,对测试系统容量分析,及各部分进行选型和拓扑及结构设计,并着重分析了该测试工况下的各种测量误差产生原理和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通用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用IGBT器件测试电路拓扑,该测试电路在功能上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能够满足直流断路器各类工况下的不同测试和分析需求,并搭建了相应测试平台。进一步地,对测试平台考虑了寄生参数和特殊部件参数,分析了测试的各个过程,得到被测IGBT器件电气应力满足的解析式。实验结果验证了测试电路的有效性以及测试电气应力易于调整的特点。该测试电路拓扑和测试电气应力分析和调整方法能够广泛地应用在断路器用IGBT器件考核和研发测试等方面。

扈梦玥[7](2019)在《高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性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实现清洁、高效电流输送的关键技术,而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是柔性直流输电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而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中起到导通、转移、关断作用的核心部件就是压接式IGBT器件。因此压接式IGBT器件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工作情况与以往IGBT器件主要的应用场合——换流阀、变流器等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仅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动作,因此其动作频率较低,但每次动作过程中压接式IGBT器件所承受的电流水平较高。且根据压接式IGBT器件所处位置的不同,其承受应力有所区别。处在正常工作支路辅助分断开关中的压接式IGBT器件承受持续的工作电流,而位于故障电流断流支路的电流主分断开关中的压接式IGBT器件则仅需在故障发生时关断高于正常电流数倍的故障电流。压接式IGBT器件的失效模式不同于技术较为成熟的焊接式IGBT模块,其主要的失效模式为大电流引起的过热失效、电流分布不均导致的局部热失效、压力分布不均导致的局部机械失效、微动磨损等。因此压接式IGBT器件在直流断路器中的失效模式与以往应用工况下的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研究压接式IGBT器件在直流断路器工况下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及其等效可靠性试验方法。首先根据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压接式IGBT器件所承受应力情况,提出在该工况下压接式IGBT器件可能的失效模式是冲击大电流造成的过热失效与集肤效应导致器件局部过热失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这两种失效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较为明显的失效模式是过热失效。从而提出以电流为应力、温升为等效量的等效可靠性试验方法,从而实现以安全的电流水平推测大冲击电流下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的目的。

喻湄霁[8](2019)在《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部件电气应力及参数配置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压直流断路器是保障直流电网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提高其故障电流分断能力是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结合了机械开关良好的静态特性和电力电子器件良好的动态特性,成为直流断路器主流的研究方向。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一种新型高端设备,其换流特性和分断能力直接决定了断路器能否可靠工作,因此,研究直流断路器毫秒级的分断过程和微秒级的换流过程中相关部件的电气应力是断路器电气设计过程中必须认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聚焦于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关键部件电气应力及参数配置方法,并对此展开研究。本文以张北工程用500kV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整机电气应力和两次换流过程中关键部件承受的暂态电气应力。为了便于分析和阐述,将两次换流过程各分成四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对应的等效电路,根据等效电路得出各部件承受的暂态电气应力的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精细化仿真模型。其中简要阐述了半导体子模块杂散电感的求取以及MOV模型的建立,将建模的重点聚焦在IGBT模型。根据IGBT在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这一特定应用工况下所呈现出来的关断特性,提出一种大电流关断条件下的IGBT功能模型,对IGBT关断暂态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在PSCAD中完成模型搭建。同时搭建二级管全桥子模块分断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流等级下的分断试验波形和仿真波形吻合良好,证明本文IGBT功能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利用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精细化仿真模型对断路器整机应力和两次换流过程中关键部件电气应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换流时间及关键部件电气应力的影响规律。根据影响规律和实际的工程需求给出了主支路、转移支路和吸能支路中电容及MOV等关键部件的参数配置方法。

魏昂[9](2018)在《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广泛运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开关控制电器。由于配电系统中需要频繁操作交流接触器,因此,交流接触器控制的可靠性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当前制约接触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合/分闸时由于触头弹跳产生的电弧带来触头侵蚀,这也是交流接触器发展的瓶颈。国内外的学者也对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数为理论上的分析,实际产品上鲜有改进与应用。因此本文针对目前交流接触器产品中的不足,提出和设计了一款智能化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并通过样机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交流接触器吸合过程中的吸/反力特性以及触头的动能变化。根据理论和数据对比分析了传统交流接触器控制方式的不足,据此,提出了能使其更加智能化的改进控制方案;采用直流激磁替代交流激磁,吸合过程在线圈两端加载高电压,吸持阶段加载低电压。根据实验情况,提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方法,使吸合过程中吸/反力配合更加合理,进一步优化了接触器合闸动作的动态过程:分闸阶段利用并联在触头两端的晶闸管引流,降低了分闸拉弧对触头的侵蚀,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其次结合应用场合并针对上述控制要求,设计了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以ARM系列的S3C6410为核心板搭建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符合控制功能的外围硬件电路,包括线圈驱动电路,晶闸管驱动电路,三相电压采集板,三相电流采集板,在理论分析和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绘制了功能所需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电路板。最后,基于现有的德力西CDC6-400交流接触器样机控制系统平台针对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能够在合闸、分闸、状态监测三个方面有效地改善接触器的动态性能。本文设计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晋湾湾[10](2018)在《模块化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设计及研究》文中指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为构建未来直流电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然而如何快速隔离直流侧故障一直是制约直流电网的发展的一个难题。直流断路器作为一种关键直流开断设备,响应速度快,恢复时间短,可以显着降低直流输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风险,但是也存在直流电弧难以熄灭、需要在几ms内快速分断以及过电压高等研究难点。本文以目前已有的模块化全控混合直流断路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1)研究直流断路器改进拓扑。针对成本较低的基于二极管桥式子模块结构的模块化全控直流断路器进行了拓扑改进,其在实现直流断路器快速双向分断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高重合闸速动性。文中采用限流电路减小了断路器分断过程中通过的电流峰值和两端过电压峰值,并详细分析该改进拓扑合闸、分闸以及重合闸的动作过程及原理。(2)研究直流断路器控制策略和在直流电网中的应用。针对本文中的改进拓扑,在其工作过程中采用“故障自处理和自恢复”以及可提高动作速动性的“预先换流”故障预处理控制策略,并以MMC三端直流系统为例,分析系统故障特性,提出了直流断路器在多端系统中“断路器就地保护”和上层继电保护系统相协调的应用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以防止多端系统中非故障线路直流断路器误动作。(3)基于本文中改进的直流断路器拓扑和三端直流系统模拟算例,进行了直流断路器应用在多端直流系统中的参数设计。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分析了该改进拓扑结构功能、参数设计、控制策略以及在多端直流系统中应用策略的合理性,并搭建低压实验平台进行了该拓扑分断功能的实验验证。

二、应用在大电流下的无弧通断线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在大电流下的无弧通断线路(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换流回路及其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
        1.1.1 超导磁体
        1.1.2 超导磁体的应用
        1.1.3 聚变装置中的超导磁体
    1.2 CRAFT设施及高功率电源研究支撑平台
        1.2.1 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综合研究设施
        1.2.2 高功率电源研究支撑平台
    1.3 CRAFT失超保护系统
    1.4 CRAFT失超保护系统换流回路研制难点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CRAFT大型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拓扑设计
    2.1 引言
    2.2 换流技术方案研究及对比
        2.2.1 超导装置中失超保护系统换流方案
        2.2.2 HVDC-耦合型机械高压直流开关换流方案
        2.2.3 各换流方案优缺点对比
    2.3 人工过零型失超保护系统双向分断拓扑设计
        2.3.1 人工过零型开关触发单元分析
        2.3.2 换流分断方案设计与对比
        2.3.3 人工过零型失超保护系统拓扑及辅助系统设计
    2.4 100kA失超保护开关中直流开关换流过程分析
        2.4.1 第一阶段:电流从BPS向VCB转移过程分析
        2.4.2 第二阶段:电流从VCB向换流回路转移过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真空电弧介质恢复研究的换流回路参数优化
    3.1 引言
    3.2 真空电弧燃弧基本理论
        3.2.1 真空电弧形成原因
        3.2.2 真空电弧特性
        3.2.3 真空电弧燃弧过程分析
    3.3 弧后介质恢复过程理论分析
        3.3.1 鞘层预备阶段
        3.3.2 鞘层发展阶段
        3.3.3 金属蒸气衰减阶段
    3.4 换流回路参数对介质恢复过程影响
        3.4.1 脉冲电流幅值对介质恢复过程影响
        3.4.2 脉冲电流频率对介质恢复过程影响
    3.5 人工过零型真空开关换流回路极限参数计算及优化
        3.5.1 换流回路极限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3.5.2 换流回路参数多目标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换流回路中晶闸管开关设计
    4.1 引言
    4.2 晶闸管开关运行工况分析
    4.3 基于热阻抗网络模型的晶闸管热学分析
        4.3.1 热阻抗基本原理
        4.3.2 瞬态热阻抗网络模型搭建
        4.3.3 Foster网络模型参数计算
        4.3.4 晶闸管器件结温计算及器件选型
    4.4 晶闸管开关RC缓冲电路参数设计与优化
        4.4.1 晶闸管关断过程分析
        4.4.2 晶闸管反向恢复模型
        4.4.3 脉冲工况下RC缓冲电路瞬态过程
        4.4.4 RC缓冲电路参数优化方法
        4.4.5 仿真与对比
    4.5 晶闸管开关基本功能试验
        4.5.1 MKPE 330-052型号单臂4只串联方案实验
        4.5.2 KPE 6900-065型号单臂3只串联方案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换流回路中新型高寿命脉冲电抗器设计
    5.1 引言
    5.2 130kA脉冲电抗器电气设计
        5.2.1 电抗器电气参数要求
        5.2.2 电抗器结构选型与设计
    5.3 新型高寿命脉冲电抗器线圈参数设计
        5.3.1 电抗器电感一般计算方法
        5.3.2 脉冲电抗器线圈参数设计
    5.4 新型高寿命脉冲电抗器设计验证及优化
        5.4.1 脉冲电抗器及环境电磁结构分析
        5.4.2 脉冲电抗器热分析
        5.4.3 脉冲电抗器端部优化
        5.4.4 脉冲电抗器疲劳分析
    5.5 新型高寿命脉冲电抗器制造与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换流回路与真空开关配合100 KA分断实验
    6.1 引言
    6.2 换流回路基本功能实验
        6.2.1 晶闸管开关10-100 kA脉冲放电功能测试
        6.2.2 脉冲电容器充电回路测试
        6.2.3 换流回路产生脉冲电流验证
    6.3 换流回路与真空开关并联100kA电流分断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及弧后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直流开断方法研究现状
    1.3 直流断路器研究现状
    1.4 真空电弧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直流真空断路器换流拓扑参数选取及影响分析
    2.1 引言
    2.2 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
        2.2.1 直流真空断路器数值计算及线路模型
        2.2.2 换流阶段数值计算及线路模型
        2.2.3 介质恢复阶段数值计算及线路模型
    2.3 换流频率对开断性能影响
        2.3.1 换流频率对反向电流影响规律
        2.3.2 换流频率对主断口电流影响规律
        2.3.3 换流频率影响规律实验
    2.4 预充电电容对开断性能的影响
        2.4.1 预充电电容影响规律
        2.4.2 预充电电压影响规律
        2.4.3 预充电电容和电压综合影响规律
    2.5 拓扑参数对开断性能综合影响规律
        2.5.1 电感影响规律
        2.5.2 拓扑参数综合影响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流真空断路器动态介质恢复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鞘层发展阶段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鞘层预备阶段模型
        3.2.2 鞘层发展阶段模型
        3.2.3 鞘层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3.2.4 重击穿判据
    3.3 金属蒸气衰减阶段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弧后介质恢复中期
        3.3.2 金属蒸气衰减阶段数学模型
        3.3.3 金属蒸气衰减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3.3.4 临界金属蒸气密度
    3.4 静态耐压阶段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3.4.1 静态耐压阶段机理及数学模型
        3.4.2 静态耐压阶段及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特性实验
        4.2.1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电弧特性实验平台
        4.2.2 真空电弧发展过程
    4.3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真空电弧特性
        4.3.1 双断口同步开断真空电弧特性
        4.3.2 双断口异步开断真空电弧特性
        4.3.3 双断口异步开断真空电弧重燃特性
        4.3.4 双断口异步开断电弧重燃影响
    4.4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弧后电压动态分布影响因素
        4.4.1 双断口真空电弧记忆效应
        4.4.2 真空电弧对弧后电压动态分布影响
    4.5 异步开断电弧特性对弧后特性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特性
    5.1 引言
    5.2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特性实验
        5.2.1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特性实验平台
        5.2.2 机构速度测试结果及时序控制
    5.3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实验与结果分析
        5.3.1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同步开断
        5.3.2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异步开断
        5.3.3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同步开断失败
    5.4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特性仿真分析
        5.4.1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同步开断仿真
        5.4.2 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异步开断仿真
        5.4.3 双断口电压动态分布机理
    5.5 三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异步开断分析
        5.5.1 两个断口同步延时开断
        5.5.2 一个断口延时开断
        5.5.3 两个断口分别延时开断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柔性直流电网故障电流协调抑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直流电网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直流电网故障限流方案
        1.2.2 直流电网故障清除方案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
        1.3.1 直流故障抑制措施分类
        1.3.2 本文研究思路
第2章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自适应限流方法
    2.1 引言
    2.2 MMC的基本原理
        2.2.1 MMC的基本结构
        2.2.2 MMC的工作原理
    2.3 MMC的自适应限流方法及分析
        2.3.1 MMC的自适应限流方法
        2.3.2 自适应限流方法在直流电网中的应用
        2.3.3 限流效果分析
        2.3.4 经济性分析
    2.4 MMC的自适应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2.4.1 问题的提出
        2.4.2 MMC的自适应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2.4.3 效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旁路型直流故障限流器
    3.1 引言
    3.2 基于单箝位子模块的混合式限流器
        3.2.1 混合式限流器拓扑
        3.2.2 含断路单元的混合式限流器拓扑
    3.3 限流器原理分析
        3.3.1 限流器动作逻辑
        3.3.2 限流器动作过程仿真
    3.4 限流器关键指标定义及参数选取分析
        3.4.1 限流器关键指标定义
        3.4.2 限流器关键参数分析
    3.5 仿真验证
    3.6 经济性分析
    3.7 总结
第4章 箝位型直流断路器
    4.1 引言
    4.2 直流断路器基本原理
    4.3 箝位型直流断路器原理
        4.3.1 箝位型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4.3.3 适用于CTCB的重合闸方案
        4.3.4 双向箝位型直流断路器及其后备保护
        4.3.5 箝位型直流断路器的数学模型
    4.4 仿真分析
        4.4.1 测试系统
        4.4.2 近端短路故障保护
        4.4.3 远端高阻故障保护
    4.5 储能和耗能需求分析
        4.5.1 电容储能需求分析
        4.5.2 和传统断路器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故障电流抑制的协调配合方法
    5.1 引言
    5.2 限流器和断路器综合配置初探
        5.2.1 限流器和断路器装备整合方法
        5.2.2 限流器和断路器方向性布置方法
    5.3 多断路器协调分担故障能量配合方法
        5.3.1 多个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协调配合方法
        5.3.2 理论分析
        5.3.3 仿真验证
    5.4 采用顺序触发技术的多断路器配合方法
        5.4.1 断路器顺序触发控制技术
        5.4.2 顺序触发断路器的协调配合方法
        5.4.3 仿真验证
        5.4.4 经济性分析
    5.5 多种限流方式的综合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个人简介

(4)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直流断路器发展概述
        1.2.2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两条技术路线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分析
    2.1 拓扑结构
    2.2 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原理
        2.2.1 正常分断
        2.2.2 正常闭合
        2.2.3 故障分断
        2.2.4 重合闸
    2.3 毫秒级瞬态电气特性研究
        2.3.1 等效研究平台
        2.3.2 正常工作阶段
        2.3.3 故障发生后
        2.3.4 第一次换流后
        2.3.5 第二次换流后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的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分析
    3.1 桥式子模块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3.2 缓冲电路对桥式子模块通断瞬态电气特性影响研究
        3.2.1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3.2.2 研究平台
        3.2.3 理论分析
        3.2.4 仿真验证
    3.3 IGBT模型对微秒级瞬态电气特性影响研究
        3.3.1 IGBT理想开关模型
        3.3.2 IGBT复合模型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直流断路器快速重合闸研究
    4.1 重合闸适应性
    4.2 快速泄流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方案
        4.2.1 拓扑结构
        4.2.2 故障分断原理
        4.2.3 重合闸适应性分析
    4.3 改进方案及理论分析
        4.3.1 三种改进方案
        4.3.2 理论分析
    4.4 仿真验证
        4.4.1 原方案分析
        4.4.2 改进方案分析
    4.5 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汽车车载电源控制器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车载电源控制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1.3.1 设计指标
        1.3.2 技术难点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车载电源控制器总体设计
    2.1 车载电源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2 高边驱动及MOSFET工作原理
    2.3 车载电源控制器通信方式
        2.3.1 CAN总线技术
        2.3.2 CCP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电源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微控制器选型与最小系统设计
    3.2 电源稳压电路设计
    3.3 电压/电流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3.4 工作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5 高边驱动电路设计
        3.5.1 功率管选型
        3.5.2 光耦隔离驱动电路
    3.6 CAN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电源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1 底层驱动软件设计
        4.1.1 MCU底层配置和开发环境
    4.2 CAN通信程序设计
        4.2.1 数据发送子程序
        4.2.2 数据接收子程序
    4.3 上位机标定软件设计
        4.3.1 上层通信设计
        4.3.2 下层通信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OS管的散热分析及系统整体测试
    5.1 功率模块损耗分析
    5.2 PCB的散热分析
    5.3 基于ANSYS Icepak软件仿真分析
        5.3.1 电路板布线层的导入
        5.3.2 边界条件设置和网格划分
        5.3.3 模型求解及后处理
    5.4 系统调试
        5.4.1 CANTest测试
        5.4.2 上位机测试
    5.5 整机实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型IGBT测试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压接型IGBT器件
        1.2.1 压接式功率器件发展历程和现状
        1.2.2 压接型IGBT测试
    1.3 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现状与分析
        1.3.1 直流断路器概述
        1.3.2 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的不同拓扑结构
    1.4 断路器用IGBT测试分析
        1.4.1 断路器工况下IGBT关键应力及显着影响指标
        1.4.2 断路器用IGBT测试现状与不足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测试平台拓扑与建模分析
    2.1 测试平台拓扑与等效模型
    2.2 断路器工况下IGBT仿真模型建立
    2.3 其他部件建模
        2.3.1 二极管芯片建模分析
        2.3.2 MOV建模与仿真模型分析
    2.4 仿真结果分析
        2.4.1 模型简化
        2.4.2 寄生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路器用IGBT测试平台搭建
    3.1 平台电源部分设计
        3.1.1 系统容量
        3.1.2 电感电容理论值计算
        3.1.3 充放电回路设计
    3.2 测量设备的选取
        3.2.1 电流测量设备
        3.2.2 电压测量
        3.2.3 其他测量设备
    3.3 其他设备
        3.3.1 驱动控制系统
        3.3.2 换流模块
    3.4 压力均匀装置及受力分析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试平台及测试分析
    4.1 测试电路结构
    4.2 测试平台分断全过程被测IGBT器件电气应力理论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实验波形
        4.3.2 平台部件参数对被测IGBT器件的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高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直流断路器工况下压接式IGBT器件失效机理分析
    2.1 压接式IGBT器件在直流断路器工况下工作过程分析
        2.1.1 正常工作过程
        2.1.2 稳态分断过程
        2.1.3 故障分断过程
    2.2 断路器用压接式IGBT器件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概述
    2.3 本章总结
第3章 压接式IGBT器件热应力仿真分析
    3.1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模型的建立
    3.2 压接式IGBT单芯片子模组热应力仿真分析
        3.2.1 仿真所需基础理论
        3.2.2 持续通流情况下热应力分析
        3.2.3 关断短路电流时热应力分析
    3.3 压接式IGBT器件多芯片模型热应力仿真分析
    3.4 本章总结
第4章 压接式IGBT器件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1 基本理论
        4.1.1 集肤效应的概念
        4.1.2 集肤深度计算推导
    4.2 压接式IGBT单芯片子模组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2.1 仿真准备
        4.2.2 频域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2.3 时域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3 压接式IGBT器件多芯片模型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3.1 仿真准备
        4.3.2 频域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3.3 时域电流分布仿真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5.1 等效量推算
    5.2 模拟工况等效可靠性实验方法设计要点
        5.2.1 模拟工况等效可靠性实验电流水平的确定
        5.2.2 模拟工况等效可靠性实验步骤
    5.3 加速老化模型与相关参数估计
    5.4 本章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部件电气应力及参数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设备研究现状
        1.2.2 IGBT器件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分断过程应力理论分析
    2.1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拓扑结构
        2.1.2 工作原理
    2.2 分断过程整机应力理论分析
    2.3 分断过程部件应力理论分析
        2.3.1 第一次换流过程
        2.3.2 第二次换流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建模与仿真
    3.1 杂散电感提取
    3.2 IGBT模型
        3.2.1 IGB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2.2 IGBT功能模型原理
        3.2.3 IGBT关断暂态过程数学建模
        3.2.4 基于PSCAD的IGBT大电流分断功能模型
        3.2.5 IGBT功能模型参数提取
        3.2.6 试验验证
    3.3 MOV模型
    3.4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仿真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参数配置方法
    4.1 主支路参数配置
        4.1.1 仿真模型验证
        4.1.2 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4.1.3 主支路半导体子模块的参数配置方法
    4.2 转移支路参数配置
        4.2.1 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4.2.2 转移支路半导体子模块的参数配置方法
    4.3 吸能支路参数配置
        4.3.1 影响因素分析
        4.3.2 吸能支路的参数配置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经历
致谢

(9)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交流接触器合闸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交流接触器分闸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交流接触器节能保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交流接触器产品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章节安排
2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及动态过程的分析
    2.1 交流接触器的原理概述
        2.1.1 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结构
        2.1.2 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2.1.3 研究对象简介
    2.2 交流接触器合闸特性的分析
        2.2.1 不同激磁方式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2.2 合闸吸力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2.3 合闸相角对吸合过程的影响
    2.3 交流接触器吸/反力特性曲线
    2.4 触头弹跳特性对合闸过程的影响
        2.4.1 触头碰撞过程的分析
        2.4.2 触头弹跳的测试方法
    2.5 位移分段PWM控制技术
    2.6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优化策略
    2.7 交流接触器分闸特性的分析
        2.7.1 过零分断控制技术的分析
        2.7.2 无弧分断控制技术的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与实现
    3.1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
        3.1.1 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组成结构
        3.1.2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1.3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
    3.2 主控芯片的选择
    3.3 线圈驱动电路
        3.3.1 线圈驱动电路的设计
        3.3.2 线圈驱动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4 晶闸管驱动电路
        3.4.1 晶闸管驱动电路的设计
        3.4.2 晶闸管驱动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5 三相信号数据采集
        3.5.1 三相数据采集的目的
        3.5.2 三相电压采集电路的设计
        3.5.3 三相电流采集电路的设计
        3.5.4 三相信号采集电路基本功能的实现
    3.6 硬件设计模块的PCB原理图及实物图
    3.7 本章小结
4 智能交流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实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4.1 直流电源波形及性能的评价
    4.2 交流接触器在不同电压下合闸/分闸的动态参数测试
        4.2.1 交流接触器的合闸时间测试
        4.2.2 交流接触器的分闸时间测试
        4.2.3 高/低电压切换实验结果的分析
    4.3 PWM控制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
    4.4 晶闸管导通分流实验结果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模块化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直流断路器研究现状
        1.2.1 直流断路器的分类
        1.2.2 半控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1.2.3 全控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模块化全控混合直流断路器
    2.1 模块化混合直流断路器原理
    2.2 直流断路器改进设计
        2.2.1 改进拓扑结构
        2.2.2 限流措施
    2.3 改进拓扑的动作过程分析
        2.3.1 合闸过程分析
        2.3.2 分闸过程分析
        2.3.3 自动重合闸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控制策略及系统保护方案
    3.1 直流断路器控制策略
        3.1.1 故障自处理与自恢复策略
        3.1.2 故障检测及预处理
    3.2 换流站直流侧故障分析
        3.2.1 MMC直流侧故障机理
        3.2.2 多端系统双极短路故障电流特性分析
    3.3 直流断路器在多端直流系统中的保护方案
        3.3.1 直流断路器与MMC保护配合
        3.3.2 多端直流系统中的协调保护策略
    3.4 本章小结
4 多端系统中的直流断路器参数设计
    4.1 IGBT器件特性研究
    4.2 基于模拟算例的直流断路器参数设计
        4.2.1 直流断路器动作过程的能量转移和释放
        4.2.2 限流电路参数设计
        4.2.3 子模块电容参数设计
        4.2.4 其他参数
    4.3 本章小结
5 仿真及实验研究
    5.1 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
        5.1.1 直流断路器功能、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仿真
        5.1.2 直流断路器在多端系统中的保护策略仿真
    5.2 低压实验验证
        5.2.1 实验平台搭建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应用在大电流下的无弧通断线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超导装置失超保护系统换流回路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 仝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双断口直流真空断路器开断及弧后特性研究[D]. 黄翀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21(02)
  • [3]柔性直流电网故障电流协调抑制策略研究[D]. 赵西贝.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4]高压直流断路器瞬态电气特性与快速重合闸研究[D]. 李博伟. 山东大学, 2020(10)
  • [5]汽车车载电源控制器设计与开发[D]. 杨云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6]混合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型IGBT测试平台设计[D]. 张传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高压直流断路器用压接式IGBT器件可靠性研究[D]. 扈梦玥.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关键部件电气应力及参数配置方法研究[D]. 喻湄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9]基于ARM的智能接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魏昂.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10]模块化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设计及研究[D]. 晋湾湾.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用于大电流应用的无弧开关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