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一、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曦[1](2019)在《无线专网模数过渡的实现》文中提出公安无线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全国公安机关进行无线通信实时调度、扁平化指挥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因其具有独立成网、专网专用、扁平快捷等优势,在日常执勤、突发事件应急、重大活动安保、要人安保等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各级各警种实现扁平调度、灵敏反应。我国公安350兆警用集群无线通信历经近30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模拟集群发展到今天的数字集群,使得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指挥调度能力大幅度前进,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效保障。反过来,社会的进步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居密集程度的日益增加,治安复杂区域不断扩大,均对广大公安干警应急处突能力、应急实时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综合考虑社会公共事业财政投资收益比,模拟集群系统向数字集群系统的过渡无法一蹴而就,加上一些新增治安复杂区域、人员密集区域、新建公共人群聚集地对公安专网信号的覆盖需求,如何解决无线专网模数过渡时期的问题对于公安专网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国公安无线专网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迅猛推进,各地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本地的公安集群通信数字化建设方案,在实现从无线专网模拟集群系统向数字集群系统过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模数过渡问题,特别是在信号盲区实现通信覆盖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多种模式下的模数过渡问题,通过对国内多个350兆无线专网模数过渡实际案例的总结,详细分析了几种典型场景下的模拟无线专网向数字无线专网过渡方案,同时结合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对于350MHz集群系统模拟转数字计划,提出了实用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的无线专网模数过渡盲区覆盖问题普适性解决方案,对于各类情况下的集群系统模拟转数字平滑过渡及盲区覆盖提供了有效解决模型。本文通过对国内5种典型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着重针对公安无线专网模数过渡中存在的模数系统互联、频率复用、边界盲区信号覆盖、多网融合等需求,研究解决了其中的模数互联问题、数字集群系统的越区切换问题、同播系统的重叠区域干扰问题、无线链路问题以及盲区覆盖问题,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了应用。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模拟集群向数字集群过渡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实现公安指挥调度的数字集群化,同时还可以满足新增专网需求,完善重点区域专网无线信号覆盖、模数网络之间灵敏切换,保障公安无线指挥调度的快捷准确。同时发挥了数字集群系统在声码加密、集中指挥、追踪定位等方面的优势,拥有更好的话音质量、提高频率利用率、语音传递速度快、而且引入了加密及二次开发应用功能,达到公安无线通信指挥调度对安全性、准确性、高效性的迫切需求。

王亮亮,刘勇,张婷婷,赵颖,马慧[2](2019)在《优化传输网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促进通信行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还应对通信技术不断优化,提高通信的可靠性。文章将对优化传输网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的有效对策展开分析。

于志鹏[3](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无线公网信息安全态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公网是电力业务通信中的一种常用组网方式。本文结合本课题组承担的南方电网“配电网公网无线接入安全方案”项目研究的情况,研究设计了针对无线公网在配电网应用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架构,在隔离认证、数据安全分区、信道攻击检测等领域开展研究。根据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隔离认证需求,在研究以无线公网为信道的相关智能电网业务场景、体系架构、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智能配用电无线公网信道监测架构,包括智能配用电业务终端、系统主站、无线公网信道等环节的监测方案。研究了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无线公网接入业务的分类识别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业务终端安全区分层隔离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接入业务数据分类识别的有效性;同时,设计了结合生物特征的多因子无线公网接入动态安全认证方法。研究了基于属性加值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进行无线公网入侵攻击识别方法,构建了基于实战对抗的无线公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模型。对基于支持向量机和贝叶斯的入侵检测分类这两部分通过仿真验证了有效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南网公司科技项目的执行进度需求,设计了无线公网安全接入智能配用电信道监测的部署方案,以模拟配电主站为测试环境,设计了无线公网信道安全态势感知的模拟测试方案,为日后进行预警模型的现场功能验证及推广奠定基础。

黄粟[4](2017)在《无线接入网全IP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无线接入网接口各项技术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接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综合业务快速发展需要。而IP化的实施方式具有组网灵活、配置高效与便于维护等诸多优点,对其进行IP化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章介绍了无线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对各网元接口在功能方面进行了统一,总结出了其通用特征,并对全IP化技术演进趋势做出探讨;在随后的三个章节中以无线接入网中的必选接口:分组域、基站侧和电路域,按照“时间发展、制式演进、关键技术、实现难度”四条主线的思路进行了递进式研究。首先对比了分组域接口中使用传统FR方式与改造后的Gb接口变化所带来的技术优势,重点研究了Gb over IP技术,以河南开封移动Gb over IP改造为例,按照Gb接口与IP承载网配置的原则结合现网实际分析和规划,给出了KFBSC21配置和方法;其次介绍WCDMA的Iub接口,针对接口协议、IP传输方式、VLAN划分以及连接接纳控制四方面以ATM技术为载体做出探讨,并在Iub接口建设工程中,提供了VCC绑定和双Iub两种利用ATM+IP方式实施Iub接口的工程方案,解决了复杂环境下Iub配置难题;最后论证了BSC/RNC IP化入MSC池改造的必要性,以黑龙江鸡西移动为背景,结合黑龙江省话务网络现状对鸡西BSC入网实施改造,通过此次改造使其网络结构更加合理,负荷分担与容灾备份能力大幅增强,从而实现了研究目的。综上所述,论文在阐述无线接入网全IP化相关技术上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针对具体改造实例,给出了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完成的结果证明,本文方案不仅符合用户需求,而且能提高运营商业务支撑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最后总结全文,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

石琦玉[5](2016)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通信网的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大客流以及改变城市布局结构的优势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致使大中型城市热衷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这促使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因此大中型城市的轨道交通势必将会很快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各条线路的协调运营、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互联互通等问题,综合通信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它能够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信息交换,同时它也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信息集中管理的基础。所以研究综合通信网的规划十分必要。首先,根据综合通信网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其业务需求,综合通信网的业务需求主要有两个来源,分别是控制中心业务系统对综合通信网的需求和线路中心对综合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其次,根据综合通信网的需求分析,结合相关通信技术的对比,对综合通信网的整体架构进行初步规划。从而能够确定综合通信网的拓扑结构、传输机制以及业务接入方式。再次,结合综合通信网内部业务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综合通信网的上层业务系统进行详细规划。综合通信网上层业务系统的规划是综合通信网规划的主要内容,本文从系统功能、系统组成及相关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对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指挥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综合通信网的主要上层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地规划研究。最后,在分析研究通信网可靠性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导可靠性的计算指标并运用相关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了综合通信网的可靠性,为综合通信网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需求分析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通信网的全面规划,同时分析了综合通信网的系统可靠性,通过演绎推导得出了可靠性的数学表达形式,为综合通信网后期建设选取相关设备提供了依据。

吴琼[6](2014)在《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凸显,同时移动通信网络对核心网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MSC POOL技术应运而生,MSC POOL打破传统的无线网络与核心网的——固定控制关系,把若干个控制着BSC/RNC的MSC放在一个POOL内,POOL内的MSC为整个相连接的BSC/RNC服务。UE可以在POOL内的RNC/BSC间漫游,而不必更换MSC,可解决频繁的Iu接口和MSC间接口的信令交换等问题。MSC POOL在带来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路由算法的需求,同时RNC/BSC与MSCPOOL的路由算法存在诸多隐患,概率性错误的路由算法导致不易察觉的连接错误,严重影响客户感知度。本文遵照中国移动通信Iu接口的技术规范,综合考虑RNC网元的运行效率、稳定性、软件开发周期以及成本开销等因素,使用支持快速开发、高效率转换、转换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功能的技术,实现了可扩展的Iu接口寻址算法。基于MSCPOOL的Iu接口寻址算法,支持无线网与核心网节点间路由选择的多种特殊性要求,模块开销小、功能上简约实用,满足实时处理需求。路由处理系统采用框架结构,根据Iu接口直传消息的类型,分别从高层协议的控制原语中提取底层消息中目标路由信息字段所需的参数,最终择优选择目标路由。整个系统内部的实现采用模块方式,层间交互的实现采用原语方式,完全参照ITU规范执行,有效地解决了无线网与核心网节点间各类直传消息的路由选择问题。基于MSCPOOL的Iu接口寻址算法的成果已经投入现网,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应用的效果良好。本课题的完成是可扩展的Iu接口寻址算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支撑领域的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为移动通信行业的相关网络维护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范例。

赵欣[7](2013)在《基于McWiLL的软交换技术在专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网络构架,关键技术和空中接口等几个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了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McWiLL,Multu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通信系统标准相关技术。针对McWiLL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的软交换技术目前在专网中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当前解决软交换QoS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从吞吐量、时延等指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入手,尝试将COPS协议融合到经典的SIP协议中继而形成修正的新协议,并在NS平台上对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协议可有效解决原SIP中时延抖动大及吞吐量受限的问题。为软交换技术在专网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本文首先理论分析了McWiLL它是作为一项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为行业专网和公网量身定做的无线接入系统。进一步阐述了McWiLL的基本原理及性能,基于McWiLL的软交换技术采用的是SIP协议,本文针对软交换系统中可采用的几种协议,进行了呼叫流程比较。建立了有线+无线的普遍性模型,从吞吐量性能上分析了McWiLL中的软交换采用SIP协议的缘由。从而分析了在软交换各主流协议中,SIP协议所占的优势。其次,理论分析了解决软交换协议的服务质量问题,并从仿真角度出发,修正一种提高软交换服务质量的COPS-SIP协议,该修正协议与传统SIP协议相比具有较好的提升服务质量能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McWiLL的软交换通信系统采用SIP协议的优势,并通过NS平台仿真网络的吞吐量,验证采用SIP协议的软交换网络性能更好。其次研究了在软交换系统下的服务质量QoS提升问题,通过仿真验证COPS-SIP修正协议可有效解决网络延时长及抖动范围大的问题,在不提升传输丢包率的前提下,可提高网络吞吐能力,为提高话音、视频、多媒体等通信服务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刘维中[8](2012)在《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两年来,三网融合加速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异军突起以及电信发展日新月异,通信与信息领域正处于一个全盛的大发展时代。而随着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新兴通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开拓和发展。通信业务的不断丰富,必然导致通信网中产生越来越丰富的信令数据和业务数据,使得基于通信业务进行专用设备研制越来越受到挑战。本文阐述了一个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案。专用通信试验网的建设紧跟三网融合的发展步伐,充分考虑向下一代网络架构“NGN/NGI/NGB”的平滑演进,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文中以专用通信试验网中电信网络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为例进行重点介绍。电信实验网部分构建了一张与实际商用移动网络相近、业务功能完备的移动通信试验网,该试验网包含了WCDMA、CDMA2000、TD-SCDMA三种制式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专用通信试验网可实现多重研究目标:一是三网融合模式探索研究;二是通信业务的模拟试验;三是基于专用通信试验网节点预置探测点;四是提供丰富的电信数据源。在我单位的专用设备研制中,经常需要各种网络试验环境、测试环境和多种协议信令数据。实践证明,专用通信试验网为本单位的多个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何春[9](2012)在《电力无线通信网接入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无线通信网是构建电力综合通信网中重要部分,由于电力通信网存在大规模终端信息采集问题,因此研究符合电力信息采集业务的无线通信信道接入控制策略及其算法成为实现配用电网智能化的技术关键之一。论文研究适合电力业务的无线通信信道接入算法,旨在有效满足电力通信网终端信息采集业务的通信要求。论文首先从电力信息采集业务和无线通信网络电力应用环境出发,系统分析归纳电力无线通信数据丢失规律和无线专网系统通信容量特点,为面向电力业务特点信道接入控制算法研究奠定基础。针对无线通信信道丢失率动态变化电力应用环境,提出一种电力无线通信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结合电力无线通信数据丢失特点,依据信道丢失率在重传周期动态选择轮询或竞争接入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通信可靠性、及时性和无线信道利用率。针对电力无线通信网的通信容量问题,论文提出一种电力无线通信群组接入控制算法,结合电力信息采集业务通信容量特点,将信息采集终端分成若干群组,群组间采用轮询接入控制策略;群组内采用定时上报和随机竞争方式接入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优的网络性能。

韩军伟[10](2012)在《电力无线通信网路由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与建设深入,电力通信网在电力生产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配电网存在复杂网架结构和大规模终端信息采集问题,因此运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电力无线通信网成为配电网智能化的关键。本论文针对配电网终端信息采集中的网络路由选择问题,研究从配电网拓扑特点建模出发,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优化算法设计,实现配电网终端有效信息采集。首先针对路由优化研究中网络拓扑建模问题,论文从配电网架结构和配电通信网拓扑结构分析出发,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网络特点,提出一种弱环状配电无线通信网模型,为针对配电网拓扑特点研究设计有效路由优化算法奠定基础。针对配电网终端节点小密度应用中的路由优化问题,论文提出一种配电通信网功率控制路由优化算法。算法基于AODV路由优化算法,借鉴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消耗模型,构建功率控制最佳路由选择机制,运用最佳路由选择机制来选择低能耗的路由来解决无线传感器节点能量受限问题。OPNET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提高网络吞吐量。针对配电网终端节点大密度应用中的路由优化问题,论文提出一种配电通信网多径的路由优化算法。算法构建节点独立的多径路由,中间节点根据网络性能函数计算节点性能值,源节点计算各条路径的权值,从多条路径中选出主路径和备用路径用来数据传输,当主路径失效时,源节点启用备用路径。OPNET仿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通信容错性和可靠性。

二、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无线专网模数过渡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1 公安350 兆无线通信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1.2.2 几种无线通信的对比
        1.2.3 无线通信数字化发展趋势
    1.3 题目来源与选题依据
        1.3.1 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1.3.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4 主要工作
第二章 国内无线专网系统建设情况
    2.1 国内无线专网系统建设现状
        2.1.1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2.1.2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2.1.3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2.1.4 少数特例
    2.2 各类无线专网系统对比分析
        2.2.1 国际主流数字集群标准
        2.2.2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标准-PDT
        2.2.3 PDT数字集群标准的优势
        2.2.4 数字集群与模拟集群性能对比分析
        2.2.5 PDT数字集群与Tetra数字集群性能对比分析
第三章 模数过渡问题分析与解决
    3.1 无线专网模数过渡典型问题
        3.1.1 CQ市公安局
        3.1.2 WN市公安局
        3.1.3 HN省高速交警
        3.1.4 CS市公安局
        3.1.5 GY市交管局
        3.1.6 典型性问题归纳
    3.2 模数过渡中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3.2.1 模数系统互联问题解决方案
        3.2.2 数字集群系统的越区切换问题解决方案
        3.2.3 同播系统重叠区域干扰问题解决方案
        3.2.4 无线链路问题解决方案
        3.2.5 盲区覆盖解决方案
        3.2.6 解决方案设计总结
第四章 典型实例中的应用
    4.1 采用模数互联网关方式
    4.2 采用IP互联系统
    4.3 采用数字同频同播系统
    4.4 采用多网融合系统
    4.5 采用克隆基站的方式
    4.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优化传输网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电信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2 影响电信通信传输的相关因素
    2.1 光纤方面
    2.2 频率对通信网稳定性的影响
    2.3 通信网络管理与运维
3 优化传输网络提高电信通信可靠性对策
    3.1 为网络传输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合理建设光传输网络系统, 发挥电信通信优势
    3.3 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优化传输网络
    3.4 防范网络运行风险
    3.5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3.6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3.7 加强对光纤维护人员的培训
4 结论

(3)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无线公网信息安全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配用电业务无线公网信息安全研究现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公共信道安全监测架构
    2.1 电网企业对无线公网信道的安全需求分析
        2.1.1 无线公网在智能配用电异构组网中的应用场景
        2.1.2 配用电无线公网通信的安全性
        2.1.3 电网企业针对配用电终端信息接入的安全分区
    2.2 无线公网信道监测架构
        2.2.1 整体架构设计
        2.2.2 智能配用电终端侧与主站侧的安全监测
    2.3 无线公网信道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的关键技术
        2.3.1 信道安全监测的数据采集技术
        2.3.2 用户终端安全认证技术
        2.3.3 电网企业环境下的网络隔离技术
        2.3.4 网络攻击的数据挖掘与态势感知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智能配电无线公网安全隔离与认证
    3.1 智能电网终端接入业务的安全部署现状
        3.1.1 配用电终端接入业务的应用场景分析
        3.1.2 电力监控安全防护原则
        3.1.3 基于无线公网的电力业务终端接入业务安全部署现状
    3.2 基于无线公网的配用电业务数据安全分区与隔离方法
        3.2.1 电网终端信息接入的安全分区情况
        3.2.2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无线公网接入业务分类识别研究
        3.2.3 针对业务特性的终端安全区内分层隔离方案设计
    3.3 结合生物特征的多因子无线公网接入动态安全认证方法
        3.3.1 面向智能配用电的无线公网安全威胁分析
        3.3.2 基于动态口令的电力终端认证
        3.3.3 基于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的认证
        3.3.4 融合多种因子的动态认证体系与实现方案
    3.4 业务分类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无线公网信道的安全态势感知
    4.1 无线公网信道的数据检测与存储
        4.1.1 基于深度包流结合的数据检测
        4.1.2 基于数据包特征分析的加密数据检测
        4.1.3 针对海量数据的多维扩展存储方案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无线公网入侵攻击分类
    4.3 基于数据挖掘的无线公网入侵攻击检测
        4.3.1 基于Apriori关联算法的DDOS检测
        4.3.2 基于OOA的僵木蠕检测
        4.3.3 基于沙箱技术的APT检测
    4.4 基于实战对抗的无线公网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
        4.4.1 攻击入侵快速演化对实战对抗环境的需求分析
        4.4.2 基于实战对抗的无线公网安全态势感知预警模型
        4.4.3 基于朴素贝叶斯关联的信道预警方案
        4.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网络异常检测
    4.5 实验仿真验证
        4.5.1 属性加值朴素贝叶斯算法用于网络异常检测
        4.5.2 One-Class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网络异常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部署的测试验证方案
    5.1 结合信道监测的无线公网安全接入系统部署方案
    5.2 无线公网接入模拟配电主站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5.3 无线公网信道安全态势感知的模拟测试方案
        5.3.1 测试方案实施流程设计
        5.3.2 入侵检测软件实现方案设计
    5.4 应用前景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无线接入网全IP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无线接入网概述
        1.3.1 无线接入网结构与组成
        1.3.2 无线接入网接口
    1.4 本文工作与结构组织
第2章 分组域接口IP化实施研究
    2.1 传统技术的不足及IP化优势对比分析
    2.2 分组域接口IP化关键技术
        2.2.1 组网方式
        2.2.2 IP编址方式
        2.2.3 网元连接方式
    2.3 分组域接口IP化应用实践
        2.3.1 网络现状
        2.3.2 建设原则
        2.3.3 工程规划与实施
        2.3.4 业务测试及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站侧接口IP化技术实现
    3.1 ATM特性及其在Iub接口的作用
        3.1.1 信元
        3.1.2 虚拟连接
        3.1.3 交换与复用
        3.1.4 服务分类
        3.1.5 ATM适配层
    3.2 Iub接口关键技术分析
        3.2.1 接口协议
        3.2.2 IP传输方式
        3.2.3 VLAN划分
        3.2.4 连接接纳控制(CAC)
    3.3 Iub接口IP化应用及分析
        3.3.1 总体情况介绍
        3.3.2 建设原则
        3.3.3 第一阶段工程实现
        3.3.4 第二阶段工程实现
        3.3.5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路域接口IP化入MSC Pool应用
    4.1 MSC Server容灾方案选择
    4.2 MSC Pool实现关键技术
        4.2.1 组网方式
        4.2.2 实施方式
        4.2.3 实现目标
    4.3 电路域接口IP化入MSC Pool应用
        4.3.1 网络现状
        4.3.2 建设原则
        4.3.3 设计规划
        4.3.4 工程实施
        4.3.5 业务测试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通信网的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章节安排
第二章 综合通信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2.1 控制中心的业务需求分析
        2.1.1 线网运营信息化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1.2 线网数据中心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1.3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1.4 信息编播中心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1.5 清分中心的业务需求分析
    2.2 线路中心的业务需求分析
        2.2.1 自动售检票中央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2.2 调度指挥中心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2.3 综合监控中央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2.3 综合通信网的功能定位
        2.3.1 综合通信网传输系统的功能定位
        2.3.2 综合通信网上层系统的功能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通信网的整体架构规划
    3.1 综合通信网的整体规划概述
        3.1.1 综合通信网的规划原则
        3.1.2 综合通信网的规划思路与目标
    3.2 综合通信网的拓扑结构规划
        3.2.1 通信网拓扑结构的特点分析
        3.2.2 综合通信网的拓扑结构选择
    3.3 综合通信网传输系统规划
        3.3.1 传输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3.3.2 传输技术分析
        3.3.3 传输技术的选择
    3.4 综合通信网的业务接入
        3.4.1 上层系统的接入
        3.4.2 控制中心业务系统的接入
        3.4.3 线路中心的接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通信网上层业务系统的规划
    4.1 公务电话系统的规划
        4.1.1 公务电话系统的功能规划
        4.1.2 公务电话系统的组网规划
        4.1.3 公务电话的系统容量计算
    4.2 专用电话系统的规划
        4.2.1 专用电话系统功能规划
        4.2.2 专用电话系统的组成规划
    4.3 无线指挥系统的规划
        4.3.1 无线指挥系统的功能规划
        4.3.2 TETRA的特点分析
        4.3.3 无线指挥系统的组成规划
        4.3.4 无线指挥系统的信号覆盖场强计算
    4.4 视频监控系统的规划
        4.4.1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规划
        4.4.2 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规划
        4.4.3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通信网的可靠性分析
    5.1 可靠性概述
        5.1.1 综合通信网可靠性的限制条件
        5.1.2 可靠性的计算指标
        5.1.3 系统可靠性模型分析
    5.2 综合通信网可靠性分析方法
        5.2.1 综合通信网可靠性计算分析的前提假设
        5.2.2 传输设备层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5.2.3 网络拓扑层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5.2.4 应用业务层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5.3 提高综合通信网可靠性的措施
        5.3.1 综合通信网的冗余设置
        5.3.2 综合通信网集中告警系统的设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MSC POOL和Iu接口的概念
        2.1.1 MSC POOL的研究
        2.1.2 Iu接口的研究
    2.2 基于MSC POOL架构的Iu接口
    2.3 Iu接口寻址算法研究
        2.3.1 Iu接口寻址的概念
        2.3.2 Iu接口寻址的分层结构
        2.3.3 Iu接口寻址的协议
        2.3.4 Iu接口寻址的原语
        2.3.5 Iu接口寻址的消息
        2.3.6 Iu接口寻址的实现方法
        2.3.7 Iu接口寻址算法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概述
    3.2 用户需求
    3.3 功能需求分析
    3.4 性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设计思路
    4.2 Iu口寻址算法框架设计
    4.3 系统处理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4.3.1 系统整体工作流程
        4.3.2 任务处理流程
    4.4 系统模块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详细设计和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说明
    5.2 系统组网方案
    5.3 系统控制部分详细设计及实现
        5.3.1 控制模块的数据结构
        5.3.2 主控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版本控制模块
        5.3.4 Iu接口寻址算法任务控制模块
        5.3.5 日志处理模块
    5.4 数据处理部分详细设计及实现
        5.4.1 教据采集模块
        5.4.2 产品定制信息
        5.4.3 实时路由模块
    5.5 NMC管理部分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的优化及测试
    6.1 Iu接口路由性能改进
    6.2 运行效果
        6.2.1 二次寻呼成功率
        6.2.2 ATU测试接通率
        6.2.3 客户投诉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McWiLL的软交换技术在专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McWiLL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2.1 网络构架
    2.2 关键技术
        2.2.1 软交换技术
        2.2.2 CS-OFDMA 技术
        2.2.3 自适应调制技术
        2.2.4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
    2.3 空中接口
        2.3.1 物理层
        2.3.2 数据链路层
        2.3.3 网络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NS 平台的软交换技术研究
    3.1 软交换技术基础
    3.2 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
        3.2.1 媒体网关
        3.2.2 信令网关
    3.3 软交换主流协议
        3.3.1 MGCP 协议
        3.3.2 H.248/MeGaCo 协议
        3.3.3 SIP 协议
    3.4 NS 仿真平台介绍
    3.5 协议吞吐量的建模比较并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流量工程的服务质量提升方法的研究
    4.1 服务质量 QoS
    4.2 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4.2.1 时延
        4.2.2 抖动
        4.2.3 丢包
    4.3 目前解决 QoS 的方案
    4.4 修正 SIP 协议的研究及仿真
        4.4.1 COPS 协议
        4.4.2 修正 SIP 协议提高 QoS
        4.4.3 修正 SIP 协议性能仿真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专用通信试验网建设需求
    2.1 专用通信试验网功能需求
    2.2 专用通信试验网部署要求
    2.3 专用通信试验网中协议栈及软件包需求
        2.3.1 试验网中的典型功能实体及协议
        2.3.2 专用试验网络接口及其协议
        2.3.3 软交换控制设备接口与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融合技术综述
    3.1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
    3.2 3G→4G 演进
    3.3 互联网技术发展
    3.4 云计算关键技术
    3.5 HFC 双向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描述
    4.2 系统核心网建设方案
        4.2.1 W&TD-CDMA 核心网建设方案
        4.2.2 CDMA2000 核心网建设方案
        4.2.3 IMS 核心网建设方案
    4.3 系统无线接入网建设方案
        4.3.1 WCDMA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3.2 TD-SCDMA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3.3 CDMA2000 无线接入网组网方案
    4.4 系统建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可靠性测试
    5.2 安全管理测试
    5.3 系统应用测试
        5.3.1 10G POS/10GE 链路测试
        5.3.2 A 接口链路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9)电力无线通信网接入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无线通信网与业务通信特点
        1.2.1 电力无线通信网综述
        1.2.2 电力业务通信特点
    1.3 电力无线通信接入控制必要性
        1.3.1 电力无线通信技术与比较
        1.3.2 必要性分析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安排
第2章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分类
    2.3 随机竞争接入控制技术
        2.3.1 ALOHA方式
        2.3.2 CSMA方式
        2.3.3 BTMA方式
        2.3.4 IEEE802.11 MAC协议
    2.4 按需分配接入控制技术
    2.5 固定分配接入控制技术
        2.5.1 FDMA方式
        2.5.2 TDMA方式
        2.5.3 CDMA方式
    2.6 无线接入控制技术性能分析与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无线通信特点分析
    3.1 引言
    3.2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通信特点
    3.3 电力无线通信数据丢失规律分析
        3.3.1 电力用户用电负荷现状
        3.3.2 无线通信数据丢失规律
    3.4 电力信息采集业务通信容量分析
        3.4.1 通信容量问题
        3.4.2 通信容量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无线通信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
        4.2.1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建模
        4.2.2 电力轮询接入控制问题
    4.3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必要性
    4.4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
        4.4.1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思想
        4.4.2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建模分析
        4.4.3 自适应接入控制算法实现框图
    4.5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5.1 网络性能指标
        4.5.2 仿真环境设置
        4.5.3 业务量影响实验
        4.5.4 负载量影响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无线通信群组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必要性
    5.3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
        5.3.1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思想
        5.3.2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设计
        5.3.3 退避机制模型
        5.3.4 群组接入控制算法实现框图
    5.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5.4.1 从站影响性实验
        5.4.2 数据帧影响性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10)电力无线通信网路由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配电通信网综述
        1.2.1 配电通信网的概述
        1.2.2 配电通信网的特点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1.3.1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及特点
        1.3.2 无线传感网络的关键技术
        1.3.3 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
    1.4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综述
    2.1 引言
    2.2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技术
        2.2.1 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2.2.2 无线自组织网络经典路由算法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技术
        2.3.1 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特点
        2.3.2 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2.3.3 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分析与模型设计
    3.1 引言
    3.2 配电通信网拓扑结构分析
        3.2.1 配电网架结线结构
        3.2.2 配电通信网拓扑结构
    3.3 配电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模型设计
        3.3.1 基本思路
        3.3.2 拓扑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通信网功率控制路由优化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功率控制研究概述
        4.2.1 功率控制概念
        4.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模型
        4.2.3 无线传感网功率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4.3 配电通信网路由功率控制必要性分析
    4.4 配电通信网功率控制路由优化算法
        4.4.1 基本思路
        4.4.2 算法功率控制最佳路径选择模型
        4.4.3 功率控制路由算法设计
        4.4.4 功率控制路由算法流程图
    4.5 算法功能模块OPNET设计与实现
        4.5.1 算法网络模型与节点模型
        4.5.2 算法基本进程模型介绍
        4.5.3 算法进程模型功率控制功能扩展
        4.5.4 算法实现核心程序代码
    4.6 实验仿真环境设置及统计量
        4.6.1 仿真环境设置
        4.6.2 仿真统计量
    4.7 功率控制算法实验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电通信网多径路由优化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多径路由研究概述
        5.2.1 多径路由概念
        5.2.2 多径路由分类
        5.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径路由研究现状
    5.3 配电通信网多径路由必要性分析
    5.4 配电通信网多径路由优化算法
        5.4.1 基本思路
        5.4.2 通信链路稳定性的数学建模
        5.4.3 多径路由算法设计
        5.4.4 多径路由算法流程图设计
    5.5 算法功能模块OPNET实现
        5.5.1 网络模型搭建
        5.5.2 进程模型功能扩展
        5.5.3 算法实现核心程序代码
    5.6 多径路由算法仿真环境设置及性能分析
        5.6.1 仿真环境设置
        5.6.2 多径路由算法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1:P_AODV核心程序代码
附录2:W_AOMDV核心程序代码

四、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线专网模数过渡的实现[D]. 宋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2]优化传输网络提高通信的可靠性[J]. 王亮亮,刘勇,张婷婷,赵颖,马慧. 科技传播, 2019(09)
  • [3]基于数据挖掘算法的无线公网信息安全态势研究[D]. 于志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4]无线接入网全IP化关键技术研究[D]. 黄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5]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通信网的规划研究[D]. 石琦玉. 东南大学, 2016(02)
  • [6]基于MSC-POOL的IU接口路由优化方法研究与实现[D]. 吴琼. 东北大学, 2014(06)
  • [7]基于McWiLL的软交换技术在专网中的应用研究[D]. 赵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4)
  • [8]专用通信试验网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维中.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电力无线通信网接入控制研究[D]. 何春.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3)
  • [10]电力无线通信网路由优化研究[D]. 韩军伟.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软交换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