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

对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

一、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20)在《极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极高,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5位。据统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8.7岁,较西方提前10年,35岁以下的年轻乳腺癌发病率明显较高,乳腺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虽然有研究表明,年轻乳腺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更差,但对于年龄小于25岁的极年轻乳腺癌(VYBC)的病理、临床和预后特征尚无确定结论。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众多,以TCGA为主的基因组学研究对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一些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基因,但依然无法充分解释年轻女性患乳腺癌的根本原因。且当前世界范围内,尚无VYBC的基因组学研究。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探讨VYBC的病理及临床预后特征;探索导致VYBC过早发病的驱动基因;结合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组学研究,探索VYBC基因组学和分子特征的相关性;构建VYBC单核苷酸变异、胚系突变、拷贝数变异等基因组学图谱。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等三家医院的VYB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年龄≤25岁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共215例,对该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其临床预后情况及病理特征并与年龄≤40岁的年轻乳腺癌(YB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收集无术前化疗的VYB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的腺体和配对的肿瘤组织,连续切片并对首张切片和中间位置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由病理医生确定腺体组织无肿瘤细胞,配对的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比例达到80%及以上,符合入组要求的共64例,对入组的标本利用TIANamp FFPE DNA Kit(Tiangen Biotech)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利用Qubit?3.0Fluorometer(Life technologies)和凝胶电泳检测DNA的量和完整性、用Covaris E220(Covaris)片段化为250bps大小、构建文库、用Sure Select Human All Exon V5(Agilent)进行外显子组捕获和富集、利用illumina Hiseq-Xten平台对DNA样本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测序(WES)。测序所得片段(reads)利用BWA软件(v0.7.7-r441)与人类参考基因组(hg19)进行比对,基因组分析工具(GATK,v3.7)进行碱基质量校正。Mu Tect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P)。Var Scan检测体细胞小片段插入或缺失(Indel)。利用Oncotator-1.5.1.0对确定的突变进行注释。利用BIC-seq2检测拷贝数变异(CNV)。比较VYBC与TCGA中YBC患者的基因组学特征。结果:回顾性分析了215例VYBC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并与天津市肿瘤医院的965例YBC(YBC-TJ)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相对于YBC-TJ,VYBC患者拥有较低的淋巴结清扫数(p=6.70e-13)及更高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48)。VYBC的临床分期I期患者更多(p=5.20e-6),组织学分级Ⅲ级显着更多(p=1.58e-13)。在分子分型方面,VYBC具有更多的ER+/HER2+亚型,HER2过表达比例显着高于YBC-TJ(p=0.001)。VYBC的三年和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4.9%和89.9%。VYBC具有独特的基因组学特征,我们共发现了2139个非同义突变,平均每Mb碱基的突变数是21个,结合TCGA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突变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突变的特征谱以特征谱A(Signature A)和特征谱B(Signature B)为主,分别以C>G(19%)和C>T(45%)突变为主,并分别归因于DNA错配修复缺陷或ERCC2/吸烟和胞苷脱胺酶。5个突变频率最高的显着突变基因(SMG)分别是PIK3CA(35.9%),TP53(34.4%),ARID1A(9.4%),GATA3(7.8%),MAP3K1(6.3%)。VYBC的TNBC突变数更多。CNV分析显示两个基因组区域8号染色体长臂(chr8q)和17号染色体长臂(chr17q)上对应的MYC和ERBB2扩增频率显着高于TCGA数据库中40岁以上的患者(p=0.013;p=0.006)。富集分析发现约6.8%的突变基因富集在与分化相关的细胞形态发生的通路上。胚系突变分析显示14.1%的患者有致病性突变,TP53的胚系突变频率为4.68%,BRCA2的胚系突变频率是7.81%。进一步分析发现,VYBC的PIK3CA基因突变有70.4%发生在激酶区,螺旋区突变比例显着少于40岁以上样本(p=0.008)结论:VYBC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组学特征,具体表现为:恶性度相对较高;突变数少,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突变特征谱Signature A显示突变过程发生在恶性转化早期;突变频率最高的前10位基因与TCGA-YBC相比突变频率未见显着差别;VYBC的8q和17q的扩增频率较高;6.8%的基因被富集到细胞形态发生与分化途径;BRCA2胚系突变频率较高为12.5%;PIK3CA突变更多的发生在激酶区;细胞实验表明,PIK3CA点突变的细胞系放射敏感性降低,激酶区突变相对于螺旋区突变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减弱。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表明,VYB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突变特征谱、SMGs、CNV、富集分析、胚系突变及PIK3CA点突变的结构域均显示与乳腺癌的早发相关。

刘雪鸥[2](2015)在《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多中心乳腺疾病筛查研究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benign breast disease,BBD)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以及BBD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为选取高危筛查人群,选择最优的乳腺癌筛查策略,提高乳腺癌筛查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来自全国五个城市(天津、北京、沈阳、南昌、肥城)的33001名女性采用临床手诊、乳腺B超、钼靶X线同步筛查。筛查中实际检出的BBD定义为临床手诊、乳腺B超或乳腺X线任意一种检查诊断为良性;无BBD定义为三种检查方法同时诊断为健康无病,以及三种方法同时诊断为可疑恶性或恶性。将BBD分为两类:非增生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腺体密度评估采取美国放射学会(ACR)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四分类法:分为脂肪型(腺体密度<25%)、散在腺体型(腺体密度25%-50%)、不均匀致密型(腺体密度50%-75%)和高度致密型(腺体密度>75%)。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行病学因素和BBD的关系,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以脂肪型(腺体密度<25%)为对照组计算腺体密度和BBD的关系时,多因素调整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水平、BMI、癌症家族史、吸烟、初潮年龄、怀孕、活产次数、母乳喂养、流产和绝经。采用了年龄、BMI、绝经分层分析腺体密度和BBD的关系。所有分析的检验水准α=0.05。采用一致性检验评价双人阅片和BBD分类的可靠性,进行质量控制。利用全国乳腺疾病筛查数据分析我国BBD的流行现状以及BBD与女性一般人口学因素和生理生育因素的关系,探索BBD的危险因素。研究腺体密度和BBD的关系,并分析腺体密度和非增生BBD、腺体密度和增生BBD之间的关系;研究筛查人群中BBD病史对乳腺癌筛查检出率和病理分期的影响,比较筛查人群中检出的乳腺癌和临床诊断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探讨BBD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筛查了33001名45-65岁的女性,检出乳腺癌102例,实际检出BBD患者23168例,BBD的患病率为70.2%。在实际检出有BBD的女性中,非增生性病变占55.5%,非增生性病变与增生性病变的比例为2.5:1。研究BB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腺体密度>50%(OR=1.92;95%CI:1.68-2.19)、活产次数≤1(OR=1.64;95%CI:1.43-1.88)、BMI≥25(OR=1.40;95%CI:1.24-1.59)、结婚年龄>25岁(OR=1.26;95%CI:1.11-1.42)、有癌症家族史(OR=1.23;95%CI:1.07-1.41)、绝经年龄>49岁(OR=1.19;95%CI:1.06-1.34)、初潮年龄>15岁(OR=1.19;95%CI:1.05-1.35)、收入水平≥2000元(OR=1.17;95%CI:1.03-1.33)是BBD的危险因素。以腺体密度<25%组为对照,腺体密度25-50%(OR=1.65;95%CI:1.52-1.80)、50-75%(OR=2.94;95%CI:2.68-3.22)、>75%(OR=4.10;95%CI:3.55-4.74)发生BBD的风险逐渐增大。在年龄<55和年龄>55组,BMI<25和BMI>25组,绝经前和绝经后组,随着腺体密度增大,患BBD的风险均逐渐增大,多因素调整后结论仍然成立。随腺体密度增加,女性发生非增生BBD和增生BBD的风险都逐渐增加。经年龄、BMI、绝经分层后,结论仍然成立。在自报没有BBD病史的女性中,检查发现有62.2%的女性存在BBD。有BBD病史的女性乳腺癌检出率为282.7/10万,低于没有BBD病史的女性乳腺癌检出率327.7/10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50)。有BBD病史的女性中,筛查检出的乳腺癌中原位癌的比例(7.7%)低于无BBD病史的女性筛查检出乳腺癌中原位癌的比例(20.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5)。在临床就诊患者中,有BBD病史的女性乳腺癌中原位癌的比例(5.0%)高于无BBD病史的女性乳腺癌中原位癌的比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真实有BBD的女性中,清楚自己患病的女性乳腺癌检出率(222.2/10万)低于不清楚自己患病的女性(223.3/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真实有BBD的女性中,清楚自己患病的女性检出原位癌的比例(11.8%)低于不清楚自己患病的女性(32.1%),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12)。横断面分析结果显示有BBD病史的女性参加乳腺健康体检的比例(57.1%)高于没有BBD病史的女性参加乳腺健康体检的比例(29.5%)。有BBD病史的女性做过常规乳腺X线照片的比例(48.7%)高于没有BBD病史的女性参加乳腺健康体检的比例(14.6%)。结论:在45-65岁女性中,BBD的患病率为70.2%。非增生BBD和增生BBD的比例为2.5:1。腺体密度>50%、活产次数≤1次、BMI≥25、结婚年龄>25岁、有癌症家族史、绝经年龄>49岁、初潮年龄>15岁、收入水平≥2000元是BBD的危险因素。经年龄、BMI和绝经分层,腺体密度>50%仍然是BBD的危险因素。腺体密度>50%是非增生BBD和增生BBD的危险因素,且随腺体密度增加,风险逐渐增加。在筛查人群中,有BBD病史的女性的乳腺癌检出率和检出原位癌的比例低于无BBD病史的女性,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选择有BBD病史的女性作为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可能不能明显提高筛查效果。发生上述情况可能的原因是BBD认知影响女性乳腺体检行为,使乳腺癌患者及时到临床就诊,因而在筛查中不能在有BBD病史的群体中发现更多的乳腺癌患者。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3](2013)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录一前言二骨质疏松症基础知识1定义2分类3分型4临床表现5峰值骨量6孕妇和儿童与骨质疏松症7发病机理和病因8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诊断标准2目前国内骨矿测量的常用方法和仪器(DXA、pDXA、RA、QCT、pQCT、超声)3骨质疏松的实验室检查4骨质疏松诊断程序5骨质疏松诊断中应考虑的问题

王玉琛[4](2013)在《10年间1882例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变化趋势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宁夏地区乳腺癌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模式的变化趋势,了解宁夏地区诊疗水平和现状,为提高乳腺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188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间1882例乳腺癌诊治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发病年龄48.94±10.87岁,中位年龄47岁,45-4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所有病例中汉族占86.4%,回族占11.4%,回族乳腺癌患者比例有上升趋势。早期乳腺癌(≤Ⅱa期)和晚期乳腺癌组(≥Ⅱb期)患者的职业、哺乳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及绝经状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外上及内上象限是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B超检查是初次就诊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所占比例最高(56.6%),其次为钼靶(20.7%)、MRI(15.8%)。10年间乳腺B超、钼靶、MRI检查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仍是主要的活检确诊方式(49.9%),空芯针穿刺比例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86.3%)。≤Ⅱa期病例数呈上升趋势,≥Ⅱb期病例数呈下降趋势,近5年(2007-2011年)≤Ⅱa期病例比例(64.1%)明显大于≥Ⅱb期(35.8%)。肿瘤大小T分期中T1比例逐渐上升,T2、T3逐渐下降,T4基本不变。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数目>10枚的患者逐渐增加,无淋巴结转移(N0)患者最多(53.8%),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雌、孕激素受体(ER、PR)检测比例逐年升高,ERPR+比例最高(56.3%)。C-erbB-2(HER-2)检查比例也呈逐年升高趋势,HER-2-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子分型中LuminalA型所占比例最高(53.5%)依次为Basal-like型(18.3%)、LuminalB型(17.5%)、HER2+型(10.7%)。10年间LuminalA型呈下降趋势,LuminalB、HER2+型呈上升趋势,Basal-like型基本不变。10年间乳腺癌患者主要手术方式为改良根治术(86.5%),保乳术比例逐步增加(由4%增至9.1%)。术后辅助化疗构成比为87.7%,呈逐年下降趋势,新辅助化疗构成比为12.3%,呈逐年上升趋势。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为主要放疗方式(占29.6%),保乳术后放疗呈上升趋势。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内分泌治疗方式(占50.8%),10年间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内分泌药物选择上,他莫昔芬呈下降趋势,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比例呈上升趋势。靶向药物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比例仍较低。结论10年间乳腺癌就治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中位年龄为47岁,有超过1/3(37.1%)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在4049岁之间。脑力劳动者、提供母乳喂养者被诊断为早期乳腺癌(≤Ⅱa期)的比例高于晚期乳腺癌组(≥Ⅱb期),体力劳动者、无母乳喂养者的比例在两组中的分布恰好相反。乳腺B超、钼靶、MRI检查、空芯针穿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Ⅱa期的乳腺癌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应用来曲唑内分泌治疗呈逐年上升趋势,靶向治疗仍然开展的很少。

匡海涛[5](2011)在《青年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经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青年和老年女性乳腺癌;青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100例和110例;病理证实为非特异性乳腺癌;临床随访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两组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应用SPSSl7.0对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情况作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青年老年乳腺癌两组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表达、放疗、术后无瘤生存和复发转移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乳腺癌在病程、肿块大小、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化疗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有:术后化疗、ER(+)和HER-2(+)表达状态。结论:青年乳腺癌生物学性质恶劣并且预后差,而老年乳腺癌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应根据ER(+).HER-2(+)表达水平的高低区别对待两组乳腺癌的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重两组术后个体化治疗。

雷秋模[6](2010)在《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高发是当今的趋势,疗效的好坏关键在于病灶局限、免疫系统完整的阶段。当患者以肿块就诊并诊断为乳腺癌时,多数已有血行转移,已非早期。因此,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策略和规范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两项措施,将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发展方向。

李方[7](2010)在《129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29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长期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评价该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129例乳腺癌患者,85%的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69%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69%)。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者占51%。全组随访病例5年生存率为48.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影响愈合的独立因素是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

赵卫红,徐兵河,李青,张频,孙燕[8](2006)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存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80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280例老年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2.9%。92.5%的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中位就诊时间为4个月,58.9%的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74.3%)。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占72.9%。全组患者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9%和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脉管瘤栓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是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淋巴结状态和脉管瘤栓。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9](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指出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李燕[10](2021)在《国家援疆政策下哈密市2010~2019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模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极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极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与随访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理特征
        1.2.2 生存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极年轻乳腺癌的全外显子测序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仪器、试剂及软件数据库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标本的质控
        2.2.2 突变负荷及突变特征谱
        2.2.3 单核苷酸变异分析
        2.2.4 拷贝数变异分析
        2.2.5 通路富集
        2.2.6 胚系突变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的基因组学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中国女性乳腺良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问卷调查
        1.1.3 筛查方法和病例确诊
        1.1.4 乳腺良性疾病的判定和分类
        1.1.5 统计学分析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
        1.2.1.1 BBD的患病率
        1.2.1.2 BBD亚组的分布
        1.2.2 BBD的影响因素
        1.2.2.1 单因素分析
        1.2.2.2 多因素分析
        1.2.3 腺体密度与BBD的关系
        1.2.3.1 腺体密度与BBD的关系(经年龄、BMI、绝经分层)
        1.2.3.2 腺体密度与非增生BBD的关系
        1.2.3.3 腺体密度与增生BBD的关系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乳腺良性疾病史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有BBD病史的女性和真实有BBD的女性在筛查人群中的比例
        2.2.2 BBD病史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
        2.2.2.1 BBD病史对乳腺癌检出率的影响
        2.2.2.2 BBD病史对检出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2.2.3 临床就诊患者中BBD病史对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2.2.4 真实有BBD的女性BBD认知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
        2.2.4.1 真实有BBD的女性BBD认知对乳腺癌检出率的影响
        2.2.4.2 真实有BBD的女性BBD认知对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影响
        2.2.5 BBD认知对乳腺体检行为的影响
        2.2.5.1 BBD认知对女性是否参加乳腺健康体检行为的影响
        2.2.5.2 BBD认知对女性是否做过常规乳腺X线照片行为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乳腺疾病筛查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4)10年间1882例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变化趋势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5)青年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因素
    3. 组织学分级和临TNM分期标准
    4. 青年老年组临床病理预后资料
    5. 治疗方法
    6.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原发癌的早期诊断
    1.1 临床体检与自我检查
    1.2 现代检测方法
        1.2.1 乳腺X线摄影 (MG)
        1.2.2 乳腺超声显像 (BUS)
        1.2.3 三算子乳腺扫描 (Tri-operator)
        1.2.4 乳腺导管内视镜 (FDS)
        1.2.5 针吸细胞学穿刺 (FNACD)
        1.2.6 流式细胞技术
        1.2.7 分子生物学检查
2 乳腺转移癌的早期诊断
3 多学科综合治疗
    3.1 外科治疗
    3.2 化学治疗
    3.3 放射治疗
    3.4 内分泌治疗
    3.5 靶向治疗
    3.6 中医治疗
4 结语

(7)129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临床分期
    4. 治疗方式
    5. 研究的起止点
    6. 随访方式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四、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极年轻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研究[D]. 王帅.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中国女性良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对乳腺癌筛查效果的影响研究[D]. 刘雪鸥.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 [3]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A].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第十一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4]10年间1882例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变化趋势回顾性分析[D]. 王玉琛.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5]青年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探讨[D]. 匡海涛.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6]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J]. 雷秋模.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04)
  • [7]129例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D]. 李方.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3)
  • [8]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J]. 赵卫红,徐兵河,李青,张频,孙燕. 中华肿瘤杂志, 2006(05)
  • [9]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10]国家援疆政策下哈密市2010~2019年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模式的对比研究[D]. 李燕. 新乡医学院, 2021

标签:;  ;  ;  ;  ;  

对老年乳腺癌早期诊断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