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IT 市场最流行的是什么?

2002 年 IT 市场最流行的是什么?

一、2002年IT市场最流行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仝飞[1](2019)在《LY公司营销转型案例研究》文中提出LY公司是一家依托汽车行业以经销商管理系统(Dealers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MS)为核心产品的软件公司。2002年成立伊始,LY公司是作为DN乘用车公司的一个IT部门存在的,没有任何针对外部市场的营销活动开展。直到2008年,LY公司领导人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存在,要想保持公司持续、高速的发展,就必须走向外部市场。由此,LY公司开始了其漫长的营销转型过程。2012年以前,中国汽车行业是高速野蛮发展的,多数的合资主机厂疯狂扩张,制约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瓶颈是汽车的生产制造能力。而从2012年到2016年,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快速崛起,合资汽车厂商的高速发展受到了一定的调整。而2017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兴起,汽车行业开始洗牌,行业格局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LY公司的营销转型经历了转型酝酿、转型起步、转型深化三个阶段,同时进行了营销理念、营销运作策略、营销组织三个方面的转型。本文重点讲述分析LY公司的营销运作策略转型,包含摸索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组合等,这些策略除了狠抓DMS软件产品的规划和设计这一重点转型动作外,还包含建立了官网、社区等网上营销渠道,成立专门的销售、售前支持团队开展一些人员推广、活动营销等。鉴于DMS产品的特殊性,本文先介绍了LY公司及DMS产品,列出单一客户威胁、公司股东变更影响、市场增速放缓这三个LY公司营销转型的驱动因素,再对LY公司营销转型的案例,特别是营销运作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接着通过对宏观环境、汽车行业及汽车IT市场、行业竞争环境、LY公司内部环境的分析,总结得出LY公司的SWOT,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LY公司营销转型案例的优化建议,包括结合营销学STP理论对LY公司及其产品进行重新再定位,利用服务营销7Ps指导LY公司进一步深化转型等。本文针对LY公司在汽车行业进入微增长时期后的营销策略转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LY公司在转型过程采取的一些对策及其效果,最后总结案例的成败得失,提出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为LY公司提供决策建议的同时,也为其他面临同样营销转型压力的企业提供了借鉴意义。

刘君伟[2](2016)在《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走向海外,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中去。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内日趋饱和的市场以及日渐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去海外谋求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浪潮,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每个优秀企业的必然选择。浪潮集团是国内老牌IT企业,从研发东方红卫星芯片开始迈入IT行业,研发并制造了国内第一台服务器,第一台高端应用主机,是中国少有的涵盖软件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IT厂商。本文以浪潮集团案例分析报告的格式,分为两部分对浪潮的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案例正文,主要介绍了浪潮集团的发展概况、市场情况、国际化发展的历程。浪潮从2005年就启动了国际化,但是截止到目前,整个国际化的规模依然不够大,收入占比较低,同时在国际化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将浪潮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成为摆在企业面前最重要的问题。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利用了国际化战略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五力模型、SWOT战略分析、PEST等工具对浪潮集团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充分考虑浪潮的核心竞争力,结合浪潮国际化发展现状,对浪潮集团全球市场的布局、产品策略的推进进行了分析。在剖析以往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浪潮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下一步国际化战略发展的思路,为浪潮集团走向全面国际化作出有益的探索,并辅以相关保障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易智康[3](2015)在《B2C电子商务对广州天河IT商业空间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正以极快的速度普及,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热门话题和竞争焦点。在国内外,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力量。电子商务对商业空间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广州天河IT商业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B2C电子商务背景下广州天河IT商业空间的变化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研究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总结归纳了天河IT商业空间演化历程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IT商业空间的演变与社会发展背景、IT行业业态密切相关,消费行为的空间需求是天河IT商业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第二,研究当下电子商务对IT销售行业的影响,分析电子商务对IT产品购物行为的影响,认为网络零售与实体零售间的竞争降低了IT产品零售消费活动的空间需求,现有IT商业空间供过于求。第三,实证研究2009年至2014年天河IT商业空间在B2C电子商务影响背景下发生的变化。本文从商业区、IT卖场、IT商铺三个层次进行调查研究;从空间规模、空间分布、空间密度、商业建筑内部布局、店铺的空间形态等方面对天河IT商业空间变化进行总结。近五年,天河IT商业空间规模减少,原有的销售功能衰落、调整,商业空间的变化与近五年网络购物的高速发展有较大的相关性;天河IT商业空间从成熟期进入转型调整期。最后,本文对天河IT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断,认为IT实体零售向电商转型的趋势会持续,体验与服务的功能将会加强,功能与业态将呈现多样化发展。天河IT商业区未来发展应分区引导发展,结合城市改造提升整体商业环境,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在电子商务崛起的背景之下,新的商业空间供需关系生成,推动商业空间的演变。本文以天河IT商业空间为案例分析,能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各类专业市场集聚区在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发展趋势,为各类商业空间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周宏刚[4](2013)在《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的相互认知对于亚洲的繁荣与稳定以及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家印度英文主流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为研究对象,抽取2003至2011年间与中国相关的4687篇报道。由于印度的官员、受教育阶层以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印度英文媒体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一般认为,《印度时报》是印度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印度教徒报》代表左翼政党的利益;《印度快报》对中国保持警惕,但态度较为温和,总体上“中间偏右”。三家报纸的基本上能够代表印度英文媒体对中国的看法。2003年以来,中印关系回暖,经贸交往带动了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虽然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两国政府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从未动摇,两国全面合作的进程从未中断。反映在舆论界,就是中印关系成为三家报纸持续报道的焦点。9年间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的恢复期。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是中印友好关系的新起点。《印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从2002年的76篇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120篇。三家报纸讨论的是要不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如何评价瓦杰帕伊对中国的访问。第二阶段,2004年到2006年的稳定发展期。由于中印两国的交往已停滞多年,三家报纸对中国有一些好奇,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印度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习中国,如何开拓中国市场。与此相应的是,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稳步增长,反映出中印关系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阶段,2007年到2011年的怀疑挫折期。中印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边界问题的悬而未决以及地缘竞争的愈演愈烈,这些都成为中印关系的障碍。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持续走高,但是报道倾向开始发生变化,从友好转向猜忌,中国的国家形象开始下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议题为经,以时间为纬,分析了三家报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七大议题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印度时报》采用二元对立的框架,把中国看成竞争者和敌对者,处处担心中国,反映出其自卑的心态。《印度教徒报》采用中印一体的框架,把中国看成友好的邻居,折射出其乐观自信的心态。《印度快报》采用对比的框架,既强调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又在政治军事上高度警惕中国。中国形象受到三家报纸报道框架的制约,通过议题的设置、报道数量的多少、报道角度的选择以及报道手法的运用体现出来。《印度时报》最关注的是经济和社会议题,议题设置是“封闭式”的,焦点效应突出,加上故事化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报道的系统性和说服力,但是容易以偏概全,误导读者。《印度教徒报》对政治和文化议题关注较多,议题设置是“开放式”的,议题分散,报道手法比较客观,但是这些都削弱了报道的力度。《印度快报》注重军事和环境议题的报道,关注宏观议题,对事件的历史和国际背景的介绍较多,报道手法客观、冷静,常常采用对比的视角。《印度快报》对中国的立场表面上比较温和,而实际上关注的都是事关全局利益的战略性议题。本文最后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报道框架的各种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市场压力、政党政治、职业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国际传播中,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受国家利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和政党政治的压力。三家报纸中不同的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形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自身状况的改善。

鄢显俊[5](2010)在《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产业革命,它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着人类社会。就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角度观察,在美国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展开的过程,美国社会为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由信息技术革命“重塑”的当代资本主义被称为信息资本主义,在其形成过程中诞生了信息垄断,它指独占信息核心技术的信息产业垄断资本、凭借其市场权力,滥用知识产权以攫取高额利润而实施的一种垄断,是当今资本主义微观经济领域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它鞭辟入里的解剖将为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提供一扇独特的“视窗”。信息垄断起源于信息经济形成和信息产业勃兴的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信息垄断的实质是对知识的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垄断IT核心技术。信息垄断的发展史也就是全球计算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CPU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的发家史,其产业代表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结成的Wintel联盟。而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它有可能成为信息时代美国控制互联网“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信息垄断生态环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它由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产品基础和法律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信息垄断厂商熟练地运用法律策略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策略打压竞争并侵害消费者。为此,它遭遇了美欧日韩各国频频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信息垄断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对抗自己的“内生反对力量”。这就是“自由软件”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开源软件”运动。前者坚决反对微软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软件”制度,堪称“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空想社会主义。后者试图探索一条“自由软件”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而且获得成功,这是理想妥协于现实的必然结果。信息垄断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信息时代的特殊体现。任由信息垄断泛滥将对经济公正乃至社会公正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强大的“战略武器”,信息垄断还能够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利益之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除了信息垄断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外,还表现在中观和宏观的其他所有领域,在信息技术范式的“重塑”下,信息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表现为“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除此,“数字鸿沟”代表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探讨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测度方法和量化表现,将更有助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规律以及所蕴藏的危机。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信息时代最复杂的“两制”关系,其特征可用:“共时态并存中的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信息资本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这种复杂关系的演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促使这种错综复杂关系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动能所致,这是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的确发生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依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大本质特征仍旧如故,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即商品生产无所不在;第二,社会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榨取剩余价值。综合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必须看到,“两个必然”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强调了不同社会生产方式更替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总之,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有长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以变化的眼光看待变化本身。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人类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变迁历程。运用ORBICOM提供的测量方法,通过多维度量化考察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进程,比较它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差距及中国的追赶特点。可以看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中超常规发展的典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应对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典型代表的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的国策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杜娟[6](2010)在《基于PEST的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大量资料整理和数据归类,从宏观层面上总结了中国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模型,以PEST分析法为基础,从经济、技术、政策及社会角度阐述了中国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机理框架。在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扩散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信息政策体系框架完善过程和社会变革过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协整检验、ARMA模型进行数量分析,论证了各种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成长作用的不同,证明了TEPS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最后通过对TEPS机理模型的总结,从信息技术领域、经济领域、政策领域及社会发展领域提出了促进信息系统成长的建议。以往对于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的研究,不论是从管理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通常可用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型、企业信息化演变模型、企业信息技术采纳模型、企业信息系统扩散模型等来描述,但它们的基础理论都来自于国外规律的总结。这种模型与中国信息系统成长规律是否具有一致性,外部影响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的,在以往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而这正是本文所解决的问题。这部分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信息系统持续性成长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对丰富和完善信息系统成长理论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

曹宏屹[7](2009)在《DC公司在电信行业的营销战略研究 ——基于IT服务产业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IT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了能够发挥IT硬件设备的性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对于IT服务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国外IT服务产业一直处于比较领先地位。现阶段,IT产业链中硬件支出占比为30%,服务之处占比为70%。根据行业预测,国内的IT产业也在不断的向国外方向转变。DC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通过对DC公司在电信行业IT服务营销战略的研究,相信对于完善中国的IT服务产业体系,摸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IT服务产业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论文的研究首先从IT服务分析展开,对IT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找出IT服务生命周期。并从对IT服务市场的分析入手,对IT服务的业务模式、电信行业IT服务需求、国内市场上IT服务企业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研究,运用营销学中常用的PESTEL模型等对IT服务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结合大量的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图表等进行了分析,进而总结出IT服务企业DC公司的优势、劣势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然后,运用大量的营销理论(如4C、STP、价格策略等)和分析工具(如PESTEL、SWOT、VRIO等)对IT服务企业DC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和设计。形成了IT服务业目标市场细分及分析,并根据各目标市场的定位和准备情况,拿出具体的展策略。提出了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品牌战略、产品战略、价格战略、促销战略和分销战略,几者之间相互补充,持续改进。论文对IT服务企业DC公司的综合IT服务能力,作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做了详尽的描述。尤其重点突出了“锐行”IT服务品牌,这作为国内第一家明确提出的IT服务品牌,DC公司的IT服务战略有效的围绕该品牌展开,特别是结合产品战略、价格战略、促销战略和分销战略,全面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公司形象,在获得客户认可的基础上,DC公司的IT服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但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而且有效的提升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进一步引进资本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本文在体现创新的前提下,以创新的视角对DC公司在电信行业的IT服务营销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归纳出适合中国企业的IT服务营销战略。同时,针对多数企业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旨在提示企业既要能制定好策略,还要能执行好策略,相信对企业营销策略的设计和执行会带来一定的启发。由于时间比较短暂,同时仅仅定位于电信行业的IT服务营销战略研究,难免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陈雪松[8](2009)在《爱普生公司打印机战略管理研究》文中认为IT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购买力的提高,打印机的销售突飞猛进,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能够确保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不至迷失方向?如何能够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做到常胜不衰?是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爱普生精工株式会社的前身是以生产精工手表起家。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渐发展成为以信息产品(含打印机)、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三大业务群组为主干的大型跨国公司。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目前已经升级为爱普生精工集团全球4个区域总部之一,负责统扩所有在华业务。打印机是其信息产品业务群组下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主要包括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三种类型的打印机。爱普生的针式打印机已连续10年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占比高达45%;喷墨打印机以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与佳能和惠普三分天下;激光机方面,由于爱普生不掌握激光机核心技术,因此竞争优势不强,目前产品线主要是集中在具有网络和彩色打印功能的中高端激光机市场。本文以爱普生打印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爱普生打印机在中国市场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进而对爱普生打印机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文章从爱普生公司及其现有的针式和喷墨打印机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入手,使用了五力模型、SWOT模型、差异化战略、专利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和价值创新理论等工具对爱普生的打印机产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爱普生保持竞争优势的产品发展战略,并对战略的落实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童华[9](2008)在《投资中国彩票IT项目市场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对中国彩票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行业架构,政府法律法规和彩票发行模式等。本研究分析并预测了中国彩票行业市场需求及解决方案应用的状况,分析了IT供应商业务模式及未来发展状况。此外,本研究介绍了主要IT供应商的现状并分析了IT供应商竞争态势。最后本研究总结了投资IT项目的目标市场,并为如何进入次市场做了建议。本研究获取信息主要通过一手资料研究和案头研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相互关联,相互验证,以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一手资料主要通过对中国彩票行业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IT产品厂商及最终用户直接访谈获得。案头研究资料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互联网网站、贸易期刊和报纸、公司已有资料等。此外通过对解决方案市场重要参与者进行访问来确定软件和服务的收入情况,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大部分的访问是通过面访的形式进行,其它的信息收集方式,如电话访问、电子邮件联系等也会根据需要采用。目前中国彩票市场分为两个子市场,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的目标人群使各种消费者而体育彩票的目标人群市体育爱好者。然而这两大彩票市场的玩法却非常相似。在过去若干年,福彩市场要大于体彩市场,且两个市场的增长率近似。2005年福利彩票销售额达到412亿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87.4%。根据预测模型,预测到2010年,福彩销售额将达到1068.1亿元人民币,2005年到2010年的福彩销售符合增长率将达到22.3%。福彩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驱动因素:其一是销售终端将在城镇地区广泛分布以方便彩民购买彩票,这也吸引了更多的新彩民;其次,随着收入的增加,彩民平均购买彩票的投入增加。针对本项目对各省福彩中心的调查显示,2005年的IT需求总量达到RMB 390.4 million(US$ 48.8 million)。预测到2010年我国福彩IT市场将达到RMB989.9 million,2005到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0.5%。最后,本人提出了市场进入策略:1、与彩票发行中心进行合作,支持彩票市场的增长。2、关注电脑彩票IT解决方案。尤其是Lotto和Keno彩票市场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市场。3、进入VLT解决方案市场。VLT是中国新兴的彩票类型,但据本研究发现其市场将迅速增长4、参与彩票分销,并且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提供更多增值业务。增值业务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业务。

黄纯[10](2008)在《国内IT产品营销渠道选择研究》文中提出在这一场以高科技产业化和扩散为核心的、复杂的经济变革中,IT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无疑是今天乃至整个21世纪经济主体产业。新经济改变了渠道的传统营销模式和渠道运作方式。直销、渠道扁平化、渠道电子化和电子商务的接连出现,无疑将积极推动我国IT厂商们向着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高效运作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借鉴多学科多流派的理论研究精髓,采取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从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局部与整体等多个角度,针对中国IT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实现增值效率最大化的重整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规范性描述、阐释、剖析与评价,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面探讨了营销渠道模式运营的战略道路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细分全国七个IT市场:华北市场、华东市场、华南市场、西南市场、华中市场、东北市场、西北市场。并根据SP渠道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首先宏观方面对各市场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其优缺点。然后在微观方面通过定量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整体七大区域按照分销商、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经销商、零售商、服务商,进行描述和回归分析,得出各自的优先发展次序。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对各个区域市场渠道效率和效益进行科学分析,得出三种企业在增加的费用、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数量市场占有率合适比例关系。提出意见得出结论和改进方法。

二、2002年IT市场最流行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IT市场最流行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LY公司营销转型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营销转型研究
        1.2.2 营销策略在软件产品上的应用
        1.2.3 DMS产品规划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4.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框架介绍
        1.4.3 研究工作基础
案例主体部分
    第二章 LY公司简介及其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1 LY公司介绍
        2.2 LY公司产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2.1 DMS产品功能介绍
        2.2.2 DMS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描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Y公司营销转型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3.1 LY公司营销转型驱动说明
        3.1.1 单一客户威胁
        3.1.2 公司股东变更
        3.1.3 市场增速放缓
        3.2 LY公司营销转型过程描述
        3.2.1 LY公司营销转型的三个阶段
        3.2.2 LY公司营销转型的三个方面
        3.3 LY公司营销运作策略转型描述
        3.3.1 LY公司营销转型产品策略描述
        3.3.2 LY公司营销转型价格策略描述
        3.3.3 LY公司营销转型渠道策略描述
        3.3.4 LY公司营销转型宣传促销策略描述
        3.4 LY公司营销转型的成绩和问题
        3.4.1 LY公司营销转型取得的成绩
        3.4.2 LY公司营销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部分
    第四章 LY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2 行业环境与市场分析
        4.2.1 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4.2.2 汽车IT市场分析
        4.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4.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4.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4.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3.4 替代品的威胁
        4.3.5 同行竞争者的能力
        4.4 LY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4.1 股权结构
        4.4.2 技术实力
        4.4.3 行业经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Y营销转型后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LY公司SWOT总结
        5.2 LY公司STP市场定位建议
        5.3 LY公司服务营销7PS策略优化建议
        5.3.1 产品(Product)策略优化建议
        5.3.2 价格(Price)策略优化建议
        5.3.3 渠道(Place)策略优化建议
        5.3.4 宣传促销(Promotion)策略优化建议
        5.3.5 服务人员(People)设计建议
        5.3.6 服务的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设计建议
        5.3.7 服务过程(Process)设计建议
        5.4 其他营销策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引言
    浪潮集团
    发展历程
    主要产品
    主要市场及经营业绩
    行业发展
    主要竞争对手
    直接竞争对手
    新的进入者
    现有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历程
    国际化成果
    国际化市场
    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
    2 国际化战略理论概述
        2.1 企业国际化的基础理论
        2.2 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理论
        2.3 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
    3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产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
        3.2.2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强度
        3.2.3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力量
        3.2.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2.5 替代性产品
        3.3 主要国际市场分析
        3.3.1 美国
        3.3.2 欧洲
        3.3.3 非洲及中东
        3.3.4 亚太
        3.3.5 拉美
    4 内部条件分析
        4.1 核心竞争力
        4.2 浪潮的优势与劣势
        4.2.1 浪潮的优势
        4.2.2 浪潮的劣势
    5 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及选择
        5.1 国际化分析
        5.1.1 机会优势OS战略组合
        5.1.2 机会弱点OW战略组合
        5.1.3 威胁优势TS战略组合
        5.1.4 威胁弱点TW战略组合
        5.2 国际化战略目标
        5.3 国际化战略总体规划
        5.4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策略选择
        5.4.1 贸易型模式
        5.4.2 契约型模式
        5.4.3 投资型模式
        5.4.4 战略联盟模式
        5.5 目标市场的产品策略
        5.6 目标市场的规划与选择
        5.6.1 现有市场的策略
        5.6.2 新目标市场的选择
        5.7 国际化竞争对手策略
        5.7.1 现有直接竞争对手策略
        5.7.2 新的进入者策略
    6 国际化战略实施措施
    7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3)B2C电子商务对广州天河IT商业空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范围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以及研究综述
    2.1. 商业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1. 区位论
        2.1.2. 中心地理论
        2.1.3. 商业区理论
        2.1.4. 有关IT商业空间的研究
    2.2. 消费行为相关理论研究
        2.2.1. 消费行为研究内容
        2.2.2. 消费行为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模式
    2.3. B2C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
        2.3.1. B2C电子商务的定义
        2.3.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理论
        2.3.3. 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理论
        2.3.4. 交易费用理论
        2.3.5. 长尾理论
    2.4. 电子商务影响相关理论研究
        2.4.1. 电子商务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2.4.2. 电子商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2.4.3. 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影响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天河IT商业空间演化历程
    3.1. 萌芽——“电子一条街”阶段
        3.1.1. 发展背景
        3.1.2. IT行业业态
        3.1.3. IT商业空间
    3.2. 成长——IT卖场阶段
        3.2.1. 发展背景
        3.2.2. IT行业业态
        3.2.3. IT商业空间
    3.3. 成熟——大规模IT商业区阶段
        3.3.1. 发展背景
        3.3.2. IT行业业态
        3.3.3. IT商业空间
    3.4. 天河IT商业区存在的问题
        3.4.1. 区域交通的问题
        3.4.2. 空间结构的问题
        3.4.3. 商业空间环境的问题
    3.5. 小结
第四章 B2C电子商务对IT销售业的影响
    4.1. B2C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1. 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
        4.1.2. B2C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4.2. B2C电子商务对IT产品购物行为的影响
        4.2.1. 个性化需求凸显
        4.2.2. 消费目的性增强
        4.2.3. 营销方式多样化
        4.2.4. 消费决策理性化
        4.2.5. 消费过程便捷化
    4.3. IT产品网络销售与实体销售的竞争分析
        4.3.1. 产品销售竞争
        4.3.2. 网购用户与IT产品用户高度重合
        4.3.3. 消费者信息收集的差异
        4.3.4. 购买行为的选择
        4.3.5. 传统IT卖场与B2C电子商务模式对比
    4.4. 消费者对IT产品购物方式选择调查分析
        4.4.1. 基于搜索关键词的购物方式选择对比分析
        4.4.2. 广州消费者对IT产品购物方式选择问卷调查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2009年至2014年天河IT商业空间发展变化
    5.1. IT商业空间规模日渐萎缩、分布更为集聚
        5.1.1. IT商业空间规模
        5.1.2. IT商业空间分布
    5.2. IT卖场内部商业空间的重构
        5.2.1. IT商业空间的功能转型
        5.2.2. 各大综合IT卖场内部空间组织
        5.2.3. 大型IT卖场的内部空间组织演变——以太平洋数码广场为例
    5.3. IT商业空间及其相关功能空间的变化特点
        5.3.1. 展示、体验与休闲娱乐功能的发展
        5.3.2. 零售商业电商化,形成明显的IT电商实体店集聚
        5.3.3. 物流仓储空间依旧缺乏
    5.4. 天河IT实体店铺经营调查分析
        5.4.1. 实体店铺经营问卷与访谈调查
        5.4.2. 调查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天河IT商业空间发展趋势与策略研究
    6.1. 天河IT商业空间的发展趋势
        6.1.1. IT实体销售的电商转型
        6.1.2. IT商业空间优化提质
        6.1.3. IT行业比重下降,业态多样化发展
    6.2. 天河IT商业空间的发展策略
        6.2.1. 国内IT商业区的转型现象——中关村、华强北案例
        6.2.2. 策略一:保持IT行业特色,分区域引导发展
        6.2.3. 策略二:结合天河路商圈的建设与改造,整体提升商业环境
        6.2.4. 策略三:完善基础配套,打造电商信息、金融、物流服务平台
    6.3. 电子商务背景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的思考
        6.3.1. 合理衡量电子商务背景下零售商业的空间需求
        6.3.2.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承载城市文化
        6.3.3. 传统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转型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结论意义
    7.3. 不足以及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基本统计
    2.1 样本分布
    2.2 报道篇幅
    2.3 稿件来源
    2.4 发稿地点
    2.5 消息来源
3 议题分析
    3.1 政治议题
    3.2 经济议题
    3.3 军事议题
    3.4 文化议题
    3.5 社会议题
    3.6 环境议题
    3.7 科技议题
    小结
4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1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2 报道框架的体现
5 新闻生产过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5.1 国家利益
    5.2 市场压力
    5.3 政党政治
    5.4 西方文化
    5.5 职业理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样本摘要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课题目录

(5)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及内涵
        (二) 信息技术革命促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 垄断理论的争鸣及信息产业的垄断现象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二) 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
        (三) 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与信息垄断
    四、研究的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的难点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一、信息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产业革命
        二、信息技术革命的社会历史原因:基于SST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历史进程
        一、信息垄断前史——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萌芽
        二、信息垄断的萌芽——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阶段
        三、信息垄断的形成与发展——信息经济基本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第二章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及"另类信息垄断"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代表:"Wintel联盟"
        一、何谓Wintel联盟
        二、信息垄断暨Wintel联盟的特征
    第二节 值得警惕的另类"信息垄断":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
        一、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的含义
        二、互联网核心设施垄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变革
第三章 信息垄断赖以生存的特殊"生态环境"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及其加速度规律
        一、"摩尔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产业的加速度规律
        二、"摩尔定理"(Moore's law)对信息垄断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垄断的产品基础:信息产品的诸多特性
        一、信息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
        二、信息产品能够对用户产生极强的"锁定"(Lock-in)效应
        三、信息产品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四、信息产品具有"网络效应"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法律环境:严密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简介
        二、美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启对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垄断厂商的市场策略及其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
    第一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法律策略:用"知识产权的大棒"维护垄断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肇始之作:盖茨"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
        二、专利权从来都是英特尔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
        三、微软的全球反盗版行动
    第二节 信息垄断厂商的商业策略:"知识霸权"主宰下的赢家通吃
        一、"捆绑"(Bundling)策略
        二、OEM策略
        三、"歧视性价格"策略
        四、"标准战争"
    第三节 信息垄断与反垄断调查的博弈:魔道相长的激烈对抗
        一、美国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微软、英特尔遭遇的反垄断调查及诉讼
        二、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针对微软、英特尔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
第五章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本质及危害
    第一节 信息垄断的内生反对力量
        一、"自由软件"运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赛博空间"里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从"自由软件"到"开源软件"的嬗变: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业湮灭
    第二节 "开源软件"对微软垄断的挑战及微软的应对
        一、"万圣节文档":微软内部机密备忘录
        二、"开源软件"反抗微软垄断的苦斗及初现的曙光
    第三节 信息垄断的本质及危害
        一、信息垄断的本质
        二、信息垄断的危害
第六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及其新型的两极分化
    第一节 信息技术范式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塑"
        一、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转型
        二、信息技术范式框架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创造性破坏"的一般描述
        三、信息资本主义新变化种种:"创造性破坏"的多维、量化展示
    第二节 信息资本主义新型的两极分化:"数字鸿沟"
        一、"数字鸿沟"及其测量模型
        二、信息资本主义"数字鸿沟"的种种量化表现
        三、各国"信息状态"暨"数字鸿沟"的演进比较
第七章 信息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共时态并存中相互借鉴与纠结发展的"两制"关系
        一、"两制"关系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A-B(1975-1979)
        二、"两制"关系深入、全面且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B-E(1992-2008)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信息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二、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信息化的综合比较
        三、信息化进程中的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 当代中国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挑战的方略
        一、创新型国家与与国家创新体系
        二、中国特色的主创新道路及国家创新体系
结束语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PEST的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济全球化
        1.1.2 信息技术革命
        1.1.3 中国社会变革
        1.1.4 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法
        1.3.2 PEST 分析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3.4 数理统计分析法
    1.4章 节及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信息系统成长理论
        2.1.2 信息技术扩散理论
        2.1.3 灰色系统理论
        2.1.4 政策干预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3 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2.3.1 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2.3.2 信息系统在政府机关中的应用
        2.3.3 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模型
    3.1 部分行业信息系统成长分析
        3.1.1 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
        3.1.2 信息技术引领电信行业规模扩展
        3.1.3 信息技术加快金融业规范化发展进程
    3.2 IT 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
        3.2.1 IT 企业技术创新是 IT 业形成源动力
        3.2.2 IT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 IT 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3.2.3 良好的宏观环境是 IT 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3.3 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模型的建立
        3.3.1 信息系统成长初始曲线
        3.3.2 信息系统成长初始曲线的扩展
        3.3.3 信息系统成长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3.3.4 以往研究成果的检验
        3.3.5 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阶段划分
    3.4 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机理模型
        3.4.1 机理模型的构建
        3.4.2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3.4.3 关联度分析步骤
        3.4.4 信息系统成长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技术扩散推动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研究
    4.1 信息技术扩散内容
        4.1.1 信息技术
        4.1.2 信息技术创新
        4.1.3 信息技术扩散
        4.1.4 信息技术溢出
        4.1.5 研究与发展活动
    4.2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4.2.1 启动期
        4.2.2 成长期
        4.2.3 成熟期
        4.2.4 扩展期
        4.2.5 挑战期
    4.3 信息技术扩散推动信息系统成长过程剖析
        4.3.1 信息技术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4.3.2 IT 硬件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小企业的成长
        4.3.3 IT 技术融合模糊了产业边界
        4.3.4 IT 技术的渗透提高了产业边界可延展性
        4.3.5 资本市场促进了IT 技术的扩散
        4.3.6 信息技术催生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信息系统
    4.4 信息技术成长曲线
        4.4.1 测度指标的确定
        4.4.2 测度方法
        4.4.3 数据处理
        4.4.4 信息技术成长曲线与信息系统成长曲线拟合性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增长带动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研究
    5.1 信息系统成长与经济增长定性关系分析
        5.1.1 经济增长带动信息系统成长
        5.1.2 信息系统成长拉动经济增长
    5.2 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
        5.2.1 信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并扩大自身规模
        5.2.2 信息产业的发展催生一批新兴产业
        5.2.3 信息产业通过技术应用影响传统产业
        5.2.4 信息产业加快农业改造升级
        5.2.5 信息产业改变工业链
        5.2.6 信息产业促进服务业转型
    5.3 我国信息系统宏观成长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5.3.1 经济增长曲线的拟合度分析
        5.3.2 变量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5.3.3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5.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3.5 计量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策引导支撑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研究
    6.1 国外信息系统相关政策的发展
        6.1.1 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日本信息政策
        6.1.2 强调自由活跃的美国信息政策
        6.1.3 注重合作的欧盟信息政策
        6.1.4 明确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标的俄罗斯信息政策
    6.2 国内信息政策的发展
        6.2.1 相关信息政策的制定
        6.2.2 我国信息政策特点
        6.2.3 我国信息政策实施途径
    6.3 信息系统政策体系划分
        6.3.1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目标
        6.3.2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6.3.3 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的内容框架
    6.4 信息系统成长政策干预模型
        6.4.1 干预分析模型预测法
        6.4.2 干预事件的形式
        6.4.3 单变量时间序列干预模型的构造
        6.4.4 干预模型建模的思路
    6.5 建立ARMA 模型
        6.5.1 序列平稳化
        6.5.2 政策截点的选取
        6.5.3 计算影响度序列
        6.5.4 计算净化序列
        6.5.5 参数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社会变革助力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研究
    7.1 社会变革原因分析
        7.1.1 科技体制弊端多
        7.1.2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7.1.3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不到位
        7.1.4 教育培训环境不稳定
    7.2 经济体制变革迫使信息系统成长
        7.2.1 企业体制改革阶段划分
        7.2.2 中国企业体制转型的特点
        7.2.3 转轨经济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7.2.4 转轨经济改变了创新主体
    7.3 信息价值观的变化促动信息系统成长
        7.3.1 价值重构是信息系统成长的基础动力
        7.3.2 社会影响驱动信息系统的选择
        7.3.3 用户态度定位信息系统的选择
        7.3.4 领导支持是信息系统成功关键
    7.4 信息需求变化为信息系统成长创造了条件
        7.4.1 文化体制创新提供了信息需求变化的前提
        7.4.2 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引领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7.4.3 3G 的应用为信息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发展空间
        7.4.4 奥运会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平台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企业信息系统成长政策性建议
    8.1 信息技术领域相关建议
        8.1.1 明确信息主导产业领域
        8.1.2 注重信息技术的引进、合作开发和自主开发
        8.1.3 提高基础研发经费比例
        8.1.4 从应用出发发展IC 技术核心
        8.1.5 开发基于Linux 的自主型OS
        8.1.6 创立IT 产业标准
    8.2 经济领域相关建议
        8.2.1 设立创业投资基金
        8.2.2 注重政策经济
        8.2.3 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8.2.4 加大制造业信息化力度
        8.2.5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8.2.6 做好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工作
    8.3 政策领域相关建议
        8.3.1 信息政策要立足于国情
        8.3.2 信息政策要具有动态性
        8.3.3 信息政策主导“跨越式”发展
        8.3.4 信息政策中要鼓励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
    8.4 社会发展领域相关建议
        8.4.1 继续推广基于3G 时代的移动电子商务
        8.4.2 构建和谐发展的信息系统成长环境
        8.4.3 注重推进乡镇企业信息系统应用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工作总结
    9.2 论文主要结论
    9.3 论文主要创新点
    9.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摘要
ABSTRACT

(7)DC公司在电信行业的营销战略研究 ——基于IT服务产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图目录
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内容和逻辑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IT服务业
        2.1.2 营销战略及IT服务营销战略
    2.2 IT服务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的研究综述
    2.3 营销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章 DC公司营销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EL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发展
        3.1.5 环境因素
        3.1.6 法律环境
    3.2 IT产业环境分析
        3.2.1 IT服务产业现状
        3.2.2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3.2.3 战略群组分析
        3.2.4 IT服务业生命周期分析
    3.3 电信行业IT服务现状分析
        3.3.1 电信行业IT服务行业的现状及特点
        3.3.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DC公司IT服务的资源和能力分析
    4.1 DC公司基本情况
        4.1.1 企业发展概况和历程
        4.1.2 企业IT服务能力和现状
    4.2 DC公司VRIO分析
        4.2.1 DC公司运维服务的资源与能力分析
        4.2.2 DC公司的资源和能力
        4.2.3 DC公司的资源分析
        4.2.4 DC公司的能力分析
        4.2.5 VRIO框架分析
第五章 DC公司的IT服务营销战略
    5.1 DC公司的SWOT分析
        5.1.1 优势和机会
        5.1.2 劣势和威胁
    5.2 IT服务业目标市场细分及分析(STP)
        5.2.1 目标市场细分的目的
        5.2.2 市场细分的步骤及选择
        5.2.3 各目标市场启动的准备情况及发展策略
第六章 DC公司营销战略的实施
    6.1 营销组合策略
        6.1.1 服务产品划分、组合及差异化战略
        6.1.2 服务产品交付体系战略
        6.1.3 品牌战略
        6.1.4 价格战略
        6.1.5 促销战略
    6.2 营销策略的创新
        6.2.1 服务产品化
第七章 政策建议、进一步研究方向及结论
    7.1 对政府在IT服务业的政策制定的建议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8)爱普生公司打印机战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品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2.1 什么是战略竞争
        2.1.1 战略竞争的基本要素
        2.1.2 战略竞争的重要性
    2.2 企业发展战略
        2.2.1 企业发展战略意义
        2.2.2 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2.2.3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2.2.4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2.3 产品发展战略
        2.3.1 产品价值延伸
        2.3.2 产品差异化
        2.3.3 产品价值创新
        2.3.4 产品品牌化
        2.3.5 产品专利化
        2.3.6 产品的人才本地化
    2.4 产品发展战略实施过程
        2.4.1 产品发展战略策划
        2.4.2 产品营销计划制定
        2.4.3 产品战略管理
        2.4.4 小结
第三章 企业简介
    3.1 精工爱普生集团概况
        3.1.1 精工爱普生集团简介
        3.1.2 精工爱普生集团大事记
    3.2 爱普生(中国)公司简介
    3.3 组织结构
第四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3 技术环境分析
        4.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打印机行业总体环境分析
        4.2.2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4.3 微观环境分析
        4.3.1 消费者行为分析
        4.3.2 供应商分析
        4.3.3 渠道商分析
        4.3.4 潜在客户分析
        4.3.5 爱普生市场供求分析
第五章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5.1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5.1.1 营销能力分析
        5.1.2 营销活动分析
    5.2 管理现状分析
        5.2.1 组织管理能力分析
        5.2.2 组织结构分析
        5.2.3 管理分析
    5.3 制造能力分析
        5.3.1 制造管理标准
        5.3.2 规模经济
        5.3.3 生产和研发能力
    5.4 SWOT分析
        5.4.1 Strengths(优势)
        5.4.2 Weaknesses(劣势)
        5.4.3 Opportunities(机会)
        5.4.4 Threats(威胁)
    5.5 小结
第六章 爱普生产品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6.1 产品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制定
        6.1.1 公司的使命
        6.1.2 公司的功能定位
        6.1.3 经营理念
        6.1.4 品牌主题理念
    6.2 爱普生公司打印机产品的总体发展战略
        6.2.1 战略发展思想
        6.2.2 战略发展构想
        6.2.3 总体战略
    6.3 战略目标
    6.4 具体战略
        6.4.1 产品价值延伸战略
        6.4.2 产品差异化战略
        6.4.3 价值创新战略
        6.4.4 产品品牌化战略
        6.4.5 产品专利化战略
        6.4.6 人才本地化战略
第七章 爱普生公司产品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7.1 爱普生公司产品发展战略的实施
        7.1.1 营销活动
        7.1.2 财务工作
        7.1.3 人力资源
    7.2 爱普生公司产品发展战略的控制
        7.2.1 控制评估系统
        7.2.2 控制内容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投资中国彩票IT项目市场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情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基本思路
        1.4.2 研究范围及定义
        1.4.3 样本量分布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市场分析相关理论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分析理论及模型
        2.2.1 多元分析
        2.2.2 回归分析
        2.2.3 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
        2.2.4 企业竞争力
        2.2.5 SWOT分析
第三章 中外彩票市场概况及中国福利彩票分析
    3.1 中外彩票市场总览
        3.1.1 中国彩票市场产业结构
        3.1.2 产业链各环节分成比例
        3.1.3 中国彩票市场相关政策和法规
        3.1.4 国外彩票市场总揽
    3.2 中国福利彩票市场分析
        3.2.1 彩票类型
        3.2.2 彩票行业价值链
        3.2.3 2005年福利彩票市场规模
    3.3 中国福利彩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3.1 总体市场发展趋势
        3.3.2 不同区域福利彩票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福利彩票IT市场分析
    4.1 目前中国福利彩票IT市场分析
        4.1.1 福彩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现状
        4.1.2 主要应用解决方案描述
        4.1.3 福利彩票总体IT解决方案市场需求
        4.1.4 2005年福利彩票总体IT投资
        4.1.5 2005年福彩解决方案帝场总结
    4.2 福利彩票IT市场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
        4.2.1 驱动因素
        4.2.2 阻碍因素
    4.3 福利彩票运营商购买行为分析
        4.3.1 福利彩票IT解决方案的决策过程分析
        4.3.2 影响IT解决方案采购的主要因素
        4.3.3 选择福利彩票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标准
    4.4 中国福利彩票IT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4.4.1 福彩市场总体IT投入预测
        4.4.2 福彩市场应用解决方案投入预测
第五章 福利彩票IT市场竞争分析
    5.1 竞争环境分析
    5.2 主流IT供应商竞争分析
        5.2.1 主要IT供应商简介
        5.2.2 企业竞争力分析
        5.2.3 主要供应商SWOT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1 中国福彩市场潜力巨大
        6.1.2 IT市场发展迅速
        6.1.3 IT供应商在彩票IT项目中的市场定位
        6.1.4 GLT竞争优势明显
        6.1.5 市场进入策略
    6.2 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国内IT产品营销渠道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中国IT产品市场概述
    2.1 中国IT产品市场现状
        2.1.1 中国IT市场规模
        2.1.2 中国IT市场结构
    2.2 中国IT产品市场渠道现状分析
        2.2.1 中国IT产品市场传统营销渠道
        2.2.2 中国IT产品市场新营销渠道
第三部分: IT产品市场营销渠道选择的理论评价
    3.1 营销渠道理论综述
        3.1.1 营销渠道的范畴
        3.1.2 营销渠道理论的发展
    3.2 营销渠道的结构分类
        3.2.1 渠道的层级结构分析
        3.2.2 渠道的系统结构
        3.2.3 营销渠道的执行流程及其功能
        3.2.4 营销渠道模型设计
        3.2.5 营销渠道的评价与修正
第四部分: IT产品市场营销渠道选择的定量研究
    4.1 宏观描述划分区域
        4.1.1 通过宏观描述划分各区域市场的依据
        4.1.2 通过数据描述划分各区域市场
    4.2 对整体和选定区域的渠道及渠道数据的描述
        4.2.1 spss软件统计分析
        4.2.2 层次分析法分析(以华东市场为例)
第五部分: 结论
    5.1 宏观层面上的营销渠道研究
    5.2 微观层面上的营销渠道研究及模型的推广
    5.3 基本结论
    5.4 中国IT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5.5 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2002年IT市场最流行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LY公司营销转型案例研究[D]. 仝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案例:浪潮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 刘君伟. 暨南大学, 2016(02)
  • [3]B2C电子商务对广州天河IT商业空间的影响研究[D]. 易智康.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4]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D]. 周宏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0)
  • [5]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 鄢显俊. 云南大学, 2010(08)
  • [6]基于PEST的中国企业信息系统宏观成长过程研究[D]. 杜娟. 吉林大学, 2010(08)
  • [7]DC公司在电信行业的营销战略研究 ——基于IT服务产业分析[D]. 曹宏屹. 复旦大学, 2009(S1)
  • [8]爱普生公司打印机战略管理研究[D]. 陈雪松. 东北大学, 2009(04)
  • [9]投资中国彩票IT项目市场环境研究[D]. 童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0)
  • [10]国内IT产品营销渠道选择研究[D]. 黄纯. 贵州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2002 年 IT 市场最流行的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