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一、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恒银,王强,刘兵,陈云召,冯建宇,乌效鸣[1](2022)在《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结合我国地下新型能源勘探工作的重大需求,开展了"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5000 m多功能交流变频电动钻机、多参数孔底自动监测装置、高温环保泥浆及泥浆性能自动测量装置、取心和无心钻进不提钻互换钻具等系列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新型能源深部钻探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雷富强[2](2021)在《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筛选与处理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对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的富集、分离与筛选及对筛选菌株降解原油性能的评价,获得了适用于废弃钻井泥浆处理的高效降解菌株,然后对筛选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其固体处理菌剂对废弃钻井泥浆进行处理效果评价,为废弃钻井泥浆的生物无害化处理提供研究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废弃钻井泥浆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菌,分别命名为D3和R,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出这两株菌分别为Bacillus velez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铜绿假单胞菌)。(2)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D3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R均能在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条件下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两者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7.1 m N/m和27.5 m N/m,乳化指数分别为44.6%和24.9%,对石油烃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3)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D3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R的适宜生长条件为:介质初始p H为中偏酸性(p H5.0~7.0)、温度为25~40℃和矿化度为0.5%~7%;从生长曲线来看,R菌株较D3菌株的生长较快,前者达到稳定期的时间为32 h,后者为44 h,R:D3=1:1复配菌的生长规律与R菌株较为一致,在培养32 h时达到最大菌体密度。(4)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D3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R均对石油烃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在适宜生长条件下,在10 d内D3菌株可使2.5%的原油降解56.2%,R菌株可使3.5%原油降解52.9%;D3和R菌株对原油的降解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复配使用,最佳复配比例为1:1的复配混合菌可显着降解培养基中的原油,降解率达62.4%。(5)将R菌株、D3菌株以及复配菌株(R:D3=1:1)按照10%的比例接种到固化材料麸皮中,发酵72 h制备出复合固体菌剂,测得固体菌剂的细菌数量分别为7.5×108CFU/g、4.3×108CFU/g和1.1×108CFU/g。(6)固体复合菌剂对废弃钻井泥浆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初始含油量为4.34%的聚磺类钻井泥浆,经该固体复合菌剂90 d处理后,泥浆中的含油量降低为1.48%,降解率达到了65.8%,矿物油含量达到了《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 65/T 3997-2017),且泥浆中细菌的最终数量高达1011 CFU/g;对于初始原油含量为0.42%的聚磺类钻井泥浆来说,经该固体复合菌剂80 d处理后,原油含量可降至0.21%,降解率为71.4%,处理后的矿物油和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B级污泥产物的相关标准。泥浆中的细菌数和放线菌数均达到了1011CFU/g。

徐梦媛[3](2021)在《油基钻井液固井冲洗液配方研发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文中提出在石油开采业中,油基钻井液因其强大的抗污染能力和页岩抑制作用等特点而被大规模使用。但它与水泥浆并不相容,这是因为其具有的亲脂性会给固井带来困难。而在注水泥作业之前打入冲洗液便是经过人们不断实验探索发现的一种解决方法,冲井液可以隔离、缓冲钻井泥浆,进而提高固井效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固井冲洗液选择性较小,明确种类少,且目前对于石油开采业所用钻井液用固井冲洗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井冲洗液配方优选,对于固井冲洗液的评价,多数仅限于表征其冲洗效率,缺少对固井冲洗液毒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未有对于固井冲洗液综合评价体系的系统性研究。本论文着重研发一种配制工艺简单、高效的油基钻井液固井冲洗液产品,重视固井冲洗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建立了包括冲洗效率、环境友好特性、相容性和抗压强度的固井冲洗液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发了一种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类助洗剂组成的油基钻井液固井冲洗液,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固井冲洗液冲洗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研发的固井冲洗液最佳配方为:2.5%X1+2.5%X2+0.5%X3+0.5%X4。对油基钻井液的冲洗效果十分显着,利用六速旋转粘度计在300 r/min条件下冲洗60s,测得冲洗效率可达98%以上。在已有的固井冲洗液冲洗效率评价方法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形成了一套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固井冲洗液效率测定方法,可以利用物料平衡差减法进行定量分析。研制的冲洗液整体外观呈乳白色,测得p H 9.2,密度1.01g/cm3,塑性粘度5.3Mpa,切力0.9709Pa;冲洗液具有很好的润湿铺展能力,由此保证固井界面胶结质量;冲洗液体系近似于牛顿流体,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当使用含盐量为6.5%的盐水配置冲洗液时,冲洗效率在常温下可达95.90%,可满足高盐特殊地区的施工要求;冲洗液在4℃下冷藏10 d后,无分层现象,能成功适应于低温环境;测得0.6%、6.0%和30%冲洗液ZETA电位值分别为-2.826m V、0.378m V和1.464m V,其中0.6%固井冲洗液体系稳定性最好;在25~100℃范围内冲洗效率均达到96%以上;冲洗液5%的添加,不会延长水泥浆稠化时间或降低水泥的抗压强度;冲洗液、钻井液和水泥浆各项混合浆,相容程度R<0,具有很好的流变相容性。多种毒理学测试指标包括蚯蚓急性毒性实验、种子发芽实验和盆栽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固井冲洗液在6000mg/kg下使用时,不会对蚯蚓的生存产生威胁;在浓度为3000 mg/kg以下时,对小麦种子发芽是安全的;浓度在10000mg/kg以下时,未显着降低在盆栽试验中小麦体内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即不会威胁小麦的正常生长,固研发的固井冲洗液属于生态友好型制剂,在所用范围内对生态环境无明显危害性。工业配制10倍冲洗隔离浓缩液,按质量份数计,在100份自来水中依次加入5份X3和5份X4,采用高速分散机进行搅拌,搅拌速率200 rpm,搅拌时间15~20min;溶解后加入27.5份X2,搅拌速率为500rpm,搅拌时间为10 min,得到乳白色溶液;加入27.5份的X1混合均匀,搅拌速率为300rpm,搅拌时间为10 min;最终得到用于油基钻井液的固井冲洗液10倍浓缩液。工业配制的冲洗液测得p H9.5,稳定性良好,易溶于水,工业试样测得冲洗效率可达98%以上。

胡迪[4](2021)在《茅洲河流域(东莞部分)河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底泥是自然界江河,湖泊等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底泥沉积过多容易导致河道的行洪能力变弱,水位升高,形成洪涝灾害;同时底泥中的污染物持续向水体释放,形成二次污染。因而治理河道底泥成为了目前河湖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环节。环保疏浚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底泥处理方式,经过疏浚过程产生的底泥如何治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选择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茅洲河流域(东莞部分)河道底泥,通过调节调理剂种类、投加量和复配比来改善底泥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测定固液分界面沉降速率、底泥30min沉降比、滤饼含固率和比阻(SRF)等指标,评价调理效果。选出最佳调理剂后,在中试阶段配合板框压滤机对底泥进行机械脱水,连续运行两个月,通过监测产出物各项指标,评价底泥处理处置方案。最终,本论文形成如下结论:(1)确定出若干种较为常见且调理效果相对较好的调理剂(Mg(OH)2、AlCl3、Ca(OH)2、Fe Cl3、KOH、PAM、粉煤灰等),并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种类的调理剂对茅洲河流域(东莞部分)河道底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调理剂能有效提升河道底泥的调理效果。通过测定固液分界面沉降速率、底泥30min沉降比、滤饼含固率等,筛选出比较适合的调理剂,即Ca(OH)2、PAM和粉煤灰。单独投加时,其最佳投加量分别为5g/L、0.04g/L和8g/L。(2)复配Ca(OH)2、PAM和粉煤灰三种调理剂并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测定底泥30min沉降比、滤饼含固率和比阻(SRF),得到复合调理剂最佳投加量Ca(OH)2为3g/L、PAM为0.02g/L、粉煤灰8g/L,在该条件下实验,得到底泥30min沉降比最小为26.52%、抽滤滤饼含固率最大为54.98%、比阻(SRF)最小为0.52×1011m/kg。与使用单一的调理剂相比,对底泥的调理效果有明显提升,Ca(OH)2和PAM的投加量明显降低,且充分发挥了粉煤灰的作用,经济合理,能节约成本。(3)将复配调理剂应用到实际的河道底泥处理处置工程中,经过连续两个月稳定运行,根据对泥饼、余水等产出物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套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方案运转良好,未发生故障,产出物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可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要求,实现预期目标。经计算,使用复合调理剂后,药剂成本降低12.08%,处理底泥效率提升15.79%,在实际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哲[5](2021)在《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天然气是世界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油气开采过程产生大量的钻井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处理钻井废弃物是能源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期面对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泥浆池填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原位处理井场植被恢复、复耕农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探究油气开采区主要土壤类型对废弃钻井泥浆进行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利用生物转化处置废弃钻井泥浆的可行性,为废弃钻井泥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钻井泥浆原位处理提高了井场植被生物量、覆盖度和高度,地上生物量提高了67.01%,植被覆盖度和高度分别提高了62.35%和36.01%;泥浆池内外的植物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其含量均在植物的正常含量范围内。(2)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泥浆池内生长的玉米增产21.7%,黑豆增产29.4%,高粱增产10.4%,谷子增产14.6%,荞麦增产45.2%,马铃薯增产25.8%,苜蓿增产16.2%;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农作物的品质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均在食品污染限量范围内,其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农产品可食部分处于安全状态。(3)泥浆池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在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内,单因素污染指数小于1;泥浆池内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0.7,污染程度属于安全,污染水平属于清洁。钻井泥浆原位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碱化水平,增加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钻井废弃泥浆原位处理改善了土壤含水量,泥浆池内土壤含水量较非泥浆池提高了57.7%。(4)在黄绵土或风沙土上,废弃钻井泥浆施用量为2%时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根尖分生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和染色体畸形率(CA)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在红土上废弃钻井泥浆≤6%时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同时表现出较高的遗传毒性,诱导根尖分生细胞中微核(MN)和核芽(NB)的发生频率。废弃钻井泥浆直接进行土地利用时,对其风险评估时不能仅考虑潜在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植物毒性,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条件下废弃钻井泥浆遗传毒性的变化。(5)废弃钻井泥浆降低了农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速率,延迟了种子的发芽时间,降低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废弃钻井泥浆添加量为2%时对玉米、高粱、豌豆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废弃钻井泥浆显着抑制了大豆和荞麦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伸长。废弃钻井泥浆诱导作物体内H2O2和O2-的积累,诱导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同时增加作物组织内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SOD,POD,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废弃钻井泥浆显着降低了农作物的生物量,废弃钻井泥浆的添加量≤2%时对玉米、高粱和小麦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6)生物转化可以将废钻井泥浆转化成营养丰富的产品,蚯蚓堆肥结束后,废弃钻井泥浆添加量≤30%的堆肥产物具有较高的TP和TK相对恢复效率,并且肥料指数高于堆肥产品的推荐值(3.5)。废弃钻井泥浆添加量≤30%的堆肥产物具有较低的C/N、N-NH4+/N-NO3-比和腐殖化指数表明其具有较高腐熟度和一定的农艺潜力。培养基中废钻井泥浆添加量≤30%时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堆肥结束后蚯蚓的生物量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着。豌豆发芽指数(GI),根尖有丝分裂指数(MI)和染色体畸形率(CA)结果显示,含有20%废弃钻井泥浆的堆肥产物具有较低的植物毒性和遗传毒性。

明玉广,王传富,蓝强,李卉,刘振东,吕树泉[6](2021)在《成品油管道定向穿越通明海峡泥浆性能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通明海峡周边海域环保要求较高,穿越地层复杂多变,地下淡水、海水交互出现,穿越井段长且摩阻大,地层松散致使保孔非常困难,极易造成冒浆、泥浆性能变化、钻头泥包、地层漏失等钻井难题。基于此,研选出环保型泥页岩抑制剂、抗盐降滤失剂及润滑剂,并研制了极浅层环保固壁泥浆体系,其具有优异的泥岩抑制、润滑、抗固相污染及固壁性能。在定向穿越通明海峡工程中的应用表明:新研制泥浆性能稳定,润滑效果突出,能有效降低泵压和摩阻,井壁稳定性强,且无钻井复杂事故发生,缩短定向穿越钻井周期87天,为顺利拖管提供了可靠保障。

曾亿忠,向一明[7](2020)在《韧性环保泥浆在深厚贝壳类地层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沿海地区位于富含贝壳类覆盖层地质的桥梁工程中,由于地层的孔隙率大,灌注桩成孔钻进过程中泥浆极易穿透地层直接渗出。为保证该类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质量,防止造成污染海域环境,依托漳江湾特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在普通泥浆中添加韧性添加剂,配制后通过试验研究,投入现场施工应用,验证了韧性环保泥浆在海洋环境下对大孔隙地质的适应性,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黎甜[8](2020)在《底泥调理对其重金属分布及迁移研究》文中认为水体中污染物以淤泥的形式沉积于河道,一方面导致底泥体积增加,另一方面其污染物释放易形成二次污染。不同的底泥调理药剂既影响底泥脱水效果又影响脱水泥饼资源化利用途径,尤其是重金属浸出特性及形态分布。本论文从底泥调理“如何影响脱水效率和泥饼中重金属风险”及“如何改变底泥组分及重金属分布”两个角度出发开展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聚合氯化铝PAC/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混凝沉淀类调理剂(简称P-P调理)、亚铁活化过硫酸钠高级氧化类调理剂(简称F-S调理)为两类典型调理剂为代表分别对底泥进行调理。当PAC为5%干基(DS)、PAM为4‰DS时,过滤比阻(SRF)降低率为91.7%;当Fe2+和过硫酸钠投加量分别为1.04%DS和4.8%DS时,SRF降低率为85.3%。其板框脱水表明脱水泥饼含水率为F-S(30.3%)<P-P(37.5%)<原泥RS(60.3%),脱水效率为F-S(92.7%)>P-P(89.4%)>RS(56.2%)。调理造成氮、磷由液相向固相迁移的趋势。(2)通过对脱水泥饼进行重金属Cd动态柱浸出探讨其浸出特性及形态分布特征。随着液固比(L/S)增加,三种泥饼的实时浸出浓度均减小,浸出率增加。相同L/S下,两类调理均降低泥饼中Cd浸出率,且F-S方式浸出率最小。当L/S为100 L kg-1时,Cd浸出率由21.5%(RS)分别降低至12.6%(P-P)、11.7%(F-S),此时,P-P和F-S泥饼中Cd风险评价指数(RAC)从原泥的高风险降低至中等风险。调理使泥饼中Cd从易浸出态向潜在浸出态和难浸出态转化。(3)基于自行设计的提砂分离装置,将底泥按照有机物含量高低依次提取分离分为筛上物、泥浆和筛砂等三组分。F-S调理获得了最小的筛砂提取质量(62.1g kg-1)和最大的泥浆提取质量(916.1 g kg-1),以及相应的最小粒径(分别为16.3μm和8.2μm)。底泥各组分重金属含量大小为筛上物>泥浆>筛砂,调理使泥浆重金属含量降低,使筛砂、筛上物中的增加。调理未改变筛砂和泥浆中Cr、Cu、Pb主要形态。泥浆中Cd、Cr和Pb的RAC风险等级分别为极高、低、中风险,经F-S调理后分别降为高、无、低风险。不同调理体系的作用机制导致底泥中各组分重金属的分布和风险等级存在差异,该结果为底泥各组分的分级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王若飞[9](2020)在《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房屋、交通规模、改建规模及拆除不断扩大,伴随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我国建筑垃圾管理起步较晚,建筑垃圾相关行业发展慢,且处置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处置模式。因此,建立系统化的建筑垃圾处置模式是形势所需。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两个部分对建筑垃圾处置体系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分析我国建筑垃圾现有的分类模式,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分类不够细化,合理的分类模式对后续运输、处置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现有的分类基础上提出二级分类方式,主要分为金属类、有机类、无机非金属类和有毒类,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和工程垃圾在二级子分类的基础上,细化至二级亚类。另外根据受污染程度,对建筑垃圾中的木材分类单独研究。结合对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方式研究,提出了建筑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体系。其次根据测定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发现:不同地区工程渣土之间矿物成分及含量差距较大;同一地区不同土层渣土的矿物成分含量存在变化;同一渣土处理前后矿物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石英含量变化最大;不同用途的混凝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均存在差异。测定建筑垃圾的环境指标,对于超标的建筑垃圾,必须进行污染修复后进行处置。分析建筑垃圾环境属性,并以陶粒和硫酸盐水泥为例,分析不同建筑垃圾作为两种建材原料的可行性,发现仅有部分建筑垃圾是符合要求的。然后根据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和建筑材料标准,提出建筑垃圾发生源、建筑垃圾堆填场地周围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指标及限值,主要包括重金属、甲醛等有机物,确保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提出的关于再生产品的质量指标和限定值,确保产品出厂时的安全性。最终以宁波高架桥工程为例,研究该工程不同阶段建筑垃圾的产废特点,估算建筑垃圾产量,提出该工程建筑垃圾的分类方案、监测方案、处置方案,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建筑垃圾处置体系设计阶段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本文提出的以分类体系、监测体系、资源化分析体系构建的建筑垃圾全过程处置体系,为建筑垃圾管理方面提供了系统性的参考。

王鹏[10](2020)在《利用废弃环保型钻井液治沙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废弃物处理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各大油气田在作业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钻井液。本文以废弃环保型钻井液为研究对象,将其用于固沙治沙,力求在处理油田废弃物的同时改善井场周边生态环境,变沙为“土”,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本文从环保型钻井液的八种不同常用材料、四种不同体系及治沙工艺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抗压强度、持水保水性能、渗透性及植物栽培实验等指标来评价废弃钻井液固沙治沙效果,得出实验结论如下。(1)CMC固沙后抗压强度高,保水性强,但其在加量达到1.2%后,植物便不能存活;而多数钻井液材料在低加量下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抗压强度能达到1 MPa以上,保水性也有所增强,其中以PVA最佳。(2)处理后样品热稳定性良好,抗风蚀性能也有所增强,最大可达86.96%,最低86.58%。样品持水保水性能也有所增强,其中以CMC-F效果最佳。尽管CMC-F治沙后样品多项性能突出,但并不适宜植物生长。从植物长势来看,可再生胶粉-F最佳,CMC-F最差。初步实现了仅利用钻井液与散沙固沙并成功种植作物,达到了治沙目的。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发现,沙粒间产生了“桥接”现象,这也为沙变“土”提供了理论依据。(3)利用环保型钻井液治沙能改良固相粒径分布,加量较少时便可获得理想的抗风蚀性能,但钻井液对植物发芽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加量越大则抑制作用越明显。在沙浆比为1:1时,通过实验筛选出5种植物能生长存活。环保型钻井液能够满足井场钻井指标要求,增强沙土质量,达到治沙效果。在植物和钻井液的综合作用下,还能进一步增强固沙治沙效果。综上可知,在满足国际固沙指标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强沙土质量,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说明废弃环保型钻井液用于治沙具有一定可行性。该工作实现了油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对治沙技术开发与应用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具有一定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促进石油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研究概况
2 关键技术研究及主要创新成果
    2.1 5000 m多功能交流变频电动钻机
        2.1.1 井架大跨度自动平衡升降系统
        2.1.2 钻机整体移位系统
        2.1.3 井架作业台防寒防暑系统
        2.1.4 钻杆提升自动洗刷系统
        2.1.5 多功能安全帽
        2.1.6 钻进参数采集、预警与处理多功能化
    2.2 地质岩心钻探多参数孔底自动监测装置
        2.2.1 主体结构设计
        2.2.2 工作原理
        2.2.3 主要技术指标
    2.3 耐高温环保泥浆
        2.3.1 研发的思路
        2.3.2 耐高温环保泥浆体系
        2.3.3 耐高温水基泥浆体系的特性
    2.4 泥浆性能多参数自动测量装置
        2.4.1 主体结构设计
        2.4.2 工作原理
        2.4.3 主要技术参数指标
        2.4.3. 1 主要测量参数
        2.4.3. 2 工作方式
        2.4.3. 3 外观参数与供电方式
        2.4.4 主要功能特点
    2.5 取心和无心钻进不提钻互换钻具
        2.5.1 主体结构设计
        2.5.2 工作原理
        2.5.3 钻具的特点
3 推广应用及取得的成果
4结论

(2)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筛选与处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废弃钻井泥浆的来源及其危害
        1.2.1 废弃钻井泥浆简介
        1.2.2 废弃钻井泥浆的危害
        1.2.3 废弃钻井泥浆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4 废弃钻井泥浆中石油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
        1.2.5 微生物处理废弃废弃钻井泥浆过程中的展望以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
    2.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菌株来源
    2.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富集和筛选的培养基
    2.4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富集和分离
    2.5 初筛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性能评价
        2.5.1 初筛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对原油的乳化作用
        2.5.2 初筛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对原油的降解效果
        2.5.3 初筛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的表面张力作用
    2.6 结果与分析
        2.6.1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的富集与分离
        2.6.2 初筛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性能评价结果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鉴定及产表面活性剂研究
    3.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
    3.3 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3.3.1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3.3.2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SEM扫描电镜分析
        3.3.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生理生化鉴定
        3.3.4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16S r DNA鉴定
        3.3.5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3.4.2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扫描电镜分析
        3.4.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生理生化鉴定
        3.4.4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16S r DNA鉴定
        3.4.5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产表面活性剂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对环境的适应性评价
    4.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4.2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
    4.3 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4.3.1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拮抗实验
        4.3.2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复配比例对原油降解的影响
        4.3.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研究
        4.3.4 不同原油含量对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的拮抗实验
        4.4.2 不同复配比例的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结果
        4.4.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株的环境适应性评价研究
        4.4.4 碳源和表面活性剂对泥浆降解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4.4.5 不同原油含量对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对废弃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研究
    5.1 实验所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废弃钻井泥浆中组分测定
        5.2.2 废弃钻井泥浆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测定
        5.2.3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固体菌剂的制备
        5.2.4 废弃钻井泥浆的生物处理方案
        5.2.5 固体复合菌剂对废弃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废弃钻井泥浆组分测定
        5.3.2 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固体菌剂的制备
        5.3.3 高含油废弃钻井泥浆Ⅱ的生物处理效果研究
        5.3.4 低含油废弃钻井泥浆Ⅰ的生物处理效果研究
        5.3.5 固体复合菌剂对废弃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油基钻井液固井冲洗液配方研发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基钻井液
        1.1.1 油基钻井液概述
        1.1.2 油基钻井液的固井难点
    1.2 冲洗液
        1.2.1 表面活性剂类冲洗液
        1.2.2 油基钻井液冲洗液作用机理
    1.3 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方法
        1.3.1 锥形瓶评价方法
        1.3.2 钻屑柱评价方法
        1.3.3 建立大型模拟井筒评价方法
        1.3.4 六速旋转粘度计评价方法
    1.4 冲洗液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5 课题来源
    1.6 研究内容与目标
        1.6.1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6.2 技术路线
        1.6.3 研究目标
        1.6.4 主要研究内容
        1.6.5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原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冲洗液配方研发方法
        2.2.2 冲洗效率测定方法
        2.2.3 冲洗液特性评价
        2.2.4 冲洗液润湿作用评价
        2.2.5 流变性评价
        2.2.6 稳定性评价
        2.2.7 抗盐性评价
        2.2.8 相容性评价
        2.2.9 环境友好特性评价
3 冲洗液配方研发结果与冲洗特性分析
    3.1 冲洗液配方研发结果与分析
        3.1.1 表面活性剂筛选及特性分析
        3.1.2 表面活性剂配伍结果
        3.1.3 最佳助洗剂与助溶剂筛选结果
        3.1.4 冲洗液配方确定
    3.2 冲洗液冲洗效能与特性分析
        3.2.1 油基钻井液的冲洗效率评价结果
        3.2.2 冲洗液性质测定结果
        3.2.3 冲洗液润湿作用评价结果
        3.2.4 冲洗液不同温度、不同质量份数条件下的冲洗效率测定结果
        3.2.5 冲洗液体系流变性研究结果
        3.2.6 稳定性评价结果分析
        3.2.7 抗盐性评价结果分析
4 冲洗液相容性评价与环境友好特性评价体系建立
    4.1 冲洗液体系相容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1.1 钻井液与冲洗液相容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1.2 冲洗液与水泥浆、钻井液的相容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1.3 冲洗液对水泥浆稠化时间与抗压强度影响实验结果分析
    4.2 冲洗液环境友好性能评价结果与分析
        4.2.1 蚯蚓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4.2.2 种子发芽毒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 盆栽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成本效益分析
    5.1 工业配制工艺及流程图
    5.2 成本计算
    5.3 社会环境效益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茅洲河流域(东莞部分)河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污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底泥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2 机械脱水技术
        1.2.3 调理剂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现有底泥处理厂工艺介绍
        2.2.1 泥砂筛分系统
        2.2.2 沉淀浓缩系统
        2.2.3 均化调理系统
        2.2.4 脱水固结系统
        2.2.5 余水超磁净化系统
        2.2.6 现有工艺总结
    2.3 底泥样品采集
        2.3.1 河道原状底泥样品采集
        2.3.2 疏浚底泥样品采集
    2.4 底泥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2.4.1 底泥基本性质测定方法
        2.4.2 底泥调理效果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4.3 底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2.5 河道底泥污染情况
第3章 调理剂体系的选择
    3.1 单一调理剂
    3.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2.1 底泥
        3.2.2 实验材料、试剂
        3.2.3 实验仪器设备
    3.3 调理剂的筛选
        3.3.1 调理剂种类、投加量对固液分界面高度的影响
        3.3.2 调理剂种类、投加量对沉降速率的影响
        3.3.3 调理剂种类、投加量对沉降比(SV)的影响
        3.3.4 调理剂筛选小结
    3.4 Ca(OH)_2投加量对底泥调理效果的影响
        3.4.1 对固液分界面高度的影响
        3.4.2 对沉降比(SV)的影响
        3.4.3 对滤饼含固率的影响
    3.5 PAM投加量对底泥调理效果的影响
        3.5.1 对固液分界面高度的影响
        3.5.2 对沉降比(SV)的影响
        3.5.3 对滤饼含固率的影响
    3.6 粉煤灰投加量对底泥调理效果的影响
        3.6.1 对沉降速率的影响
        3.6.2 对沉降比(SV)的影响
        3.6.3 对滤饼含固率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调理剂对底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底泥
        4.1.2 实验材料、试剂
        4.1.3 实验仪器设备
    4.2 正交实验分析
        4.2.1 正交实验设计
        4.2.2 复合调理剂对底泥30min沉降比(SV)的影响
        4.2.3 复合调理剂对滤饼含固率的影响
        4.2.4 复合调理剂对底泥比阻(SRF)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实验
    5.1 人员及设备投入
        5.1.1 人员配置
        5.1.2 主要设备
    5.2 底泥处理处置效果评价
        5.2.1 泥饼检测结果
        5.2.2 余水检测结果
        5.2.3 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5.3 经济分析
        5.3.1 药剂成本
        5.3.2 运行时间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废弃钻井泥浆的来源及成分
        1.2.2 废弃钻井泥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3 钻井废弃泥浆的处理现状
        1.2.4 再利用方式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井场植被恢复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区域及样品采集
        2.1.2 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1.3 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2.2.2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植物群落生产功能的影响
        2.2.3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2.4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2.5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植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钻井废弃泥浆原位处理对农作物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3.1.3 农作物测定项目及方法
        3.1.4 土壤样品测定项目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3.2.2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3.2.3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3.2.4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5 废弃钻井泥浆原位处理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土壤类型对废弃钻井泥浆土地利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收集
        4.1.2 生物毒性试验
        4.1.3 根尖分生区核型观察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废弃钻井泥浆理化性质分析
        4.2.2 土壤类型对废弃钻井泥浆植物毒性的影响
        4.2.3 土壤类型对废弃钻井泥浆遗传毒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不同农作物对废弃钻井泥浆的耐受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种子萌发实验
        5.1.2 根尖分生区核型观察
        5.1.3 幼苗生长测定
        5.1.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废弃钻井泥浆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5.2.2 废弃钻井泥浆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5.2.3 废弃钻井泥浆对作物组织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5.2.4 废弃钻井泥浆对农作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2.5 废弃钻井泥浆对农作物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5.3 讨论
    5.4 结论
第6章 生物转化处置废弃钻井泥浆的可行性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设计
        6.1.2 理化性质测定
        6.1.3 酶活性测定
        6.1.4 蚯蚓的生长指标测定
        6.1.5 堆肥产物毒性检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废弃钻井泥浆对蚯蚓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6.2.2 蚯蚓堆肥产物理化性质分析
        6.2.3 蚯蚓堆肥产物的成熟度分析
        6.2.4 堆肥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6.2.5 堆肥产物毒性分析
    6.3 结论
第7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之处
    7.3 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件

(6)成品油管道定向穿越通明海峡泥浆性能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难点及要求
    1.1 技术难点
    1.2 技术要求
2 泥浆处理剂优选及体系优化
    2.1 泥浆处理剂优选
        2.1.1 泥页岩抑制剂
        2.1.2 高效润滑剂
        2.1.3 降滤失剂
    2.2 极浅层环保固壁泥浆体系配方及性能评价
        2.2.1 泥岩抑制及封堵性能
        2.2.2 泥浆润滑性能
        2.2.3 泥浆抗固相污染性能
3 实例应用
    3.1 施工工艺
    3.2 泥浆配制
    3.3 泥浆维护处理工艺
    3.4 应用效果
4 结论及建议

(7)韧性环保泥浆在深厚贝壳类地层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简介
2 泥浆配方研究
3 泥浆配比调制及性能测试
    3.1 泥浆配比调制及性能检测
    3.2 环境模拟试验
        3.2.1 试验原理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
4 现场应用
5 结语

(8)底泥调理对其重金属分布及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底泥调理与脱水研究现状
        1.2.1 调理方法
        1.2.2 脱水方法
    1.3 底泥脱水泥饼处置
        1.3.1 处置途径
        1.3.2 底泥分级资源化研究现状
        1.3.3 处置过程的重金属相关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底泥原料
        2.1.2 实验药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底泥基本性质测定方法
        2.2.2 底泥调理脱水实验方法
        2.2.3 底泥脱水指标的测定方法
        2.2.4 氮和磷的测定
    2.3 重金属浸出与形态提取
        2.3.1 重金属柱浸出
        2.3.2 重金属形态提取
    2.4 底泥各组分分离
        2.4.1 底泥各组分分离装置
        2.4.2 分离提取步骤
第3章 底泥调理优化及污染物的固液分配
    3.1 调理剂投加量优化
        3.1.1 PAC和 PAM最佳投加量确定
        3.1.2 Fe~(2+)和SPS最佳投加量确定
    3.2 板框脱水实验
        3.2.1 脱水效率
        3.2.2 脱水泥饼含水率
    3.3 氮、磷在滤液及泥饼中的分配
        3.3.1 氮在滤液及泥饼中的分配
        3.3.2 磷在滤液及泥饼中的分配
        3.3.3 重金属在滤液及泥饼中的分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脱水泥饼中Cd浸出特性研究
    4.1 泥饼中Cd的浸出特性研究
        4.1.1 Cd在滤液和泥饼中的分布
        4.1.2 浸出液中Cd的浸出浓度
        4.1.3 脱水泥饼浸出半衰期
        4.1.4 脱水泥饼中Cd的浸出率
    4.2 固相Cd的形态分布
        4.2.1 脱水泥饼中Cd的形态分布
        4.2.2 浸出残渣中镉形态的分布
    4.3 Cd形态的风险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调理底泥各组分重金属分布特征
    5.1 各组分的分离提取
        5.1.1 质量分布
        5.1.2 粒径分析
        5.1.3 有机物含量
    5.2 调理底泥各组分重金属分布
        5.2.1 重金属固液分配
        5.2.2 底泥各组分中重金属含量
    5.3 底泥各组分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5.3.1 底泥各重金属形态分布
        5.3.2 底泥各组分重金属形态分布
        5.3.3 各组分重金属形态的风险评估
    5.4 各组分资源化利用
    5.5 各组分应用前景及效益分析
        5.5.1 应用前景
        5.5.2 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9)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1.3.2 国内外建筑垃圾管理相关规定
        1.3.3 国内外建筑垃圾相关专利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研究
    2.1 建筑垃圾概况
        2.1.1 建筑垃圾定义
        2.1.2 建筑垃圾的危害
        2.1.3 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处理行业变化趋势
    2.2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
        2.2.1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分类模式
        2.2.2 目前建筑垃圾分类模式存在的问题
        2.2.3 建筑垃圾分类体系的构建
    2.3 建筑垃圾量化
    2.4 建筑垃圾现场分类
    2.5 小结
3 建筑垃圾资源属性和污染特征研究
    3.1 实验安排
        3.1.1 建筑垃圾来源
        3.1.2 仪器设备
        3.1.3 样品处理及测定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组分建筑垃圾化学组成含量分析
        3.2.2 建筑垃圾物相分析
        3.2.3 建筑垃圾金属元素含量及危害分析
    3.3 讨论
        3.3.1 根据建筑垃圾化学组成的资源化路径分析
        3.3.2 根据建筑垃圾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资源化路径分析
    3.4 小结
4 建筑垃圾处理路径
    4.1 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处置方式
        4.1.1 工程渣土处置方式
        4.1.2 工程泥浆资源化利用研究
        4.1.3 工程渣土和泥浆处置体系
    4.2 建筑垃圾中金属类处置方式
        4.2.1 钢铁废料
        4.2.2 其它有色金属废料
    4.3 无机非金属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3.1 混凝土源化利用研究
        4.3.2 废砖块资源化研究
        4.3.3 废砂浆资源化研究
    4.4 有机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4.1 木材及纸壳包装等轻物质资源化研究
        4.4.2 沥青资源化
        4.4.3 其他有机垃圾资源化
    4.5 有毒有害类建筑垃圾处置方式
    4.6 二级分类下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4.7 小结
5 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监测体系
    5.1 建筑垃圾发生源监测指标
    5.2 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监测指标及确定依据
        5.2.1 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环境监测指标
        5.2.2 建筑垃圾堆填场地周围环境监测指标
    5.3 再生产品监测指标及确定依据
    5.4 小结
6 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工程应用
    6.1 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6.2 研究工程概况
    6.3 高架桥工程建筑垃圾处置体系
        6.3.1 工程中建筑垃圾产生及分类
        6.3.2 工程中不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及选择工艺
        6.3.3 工程中不同建筑垃圾监测指标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利用废弃环保型钻井液治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概述
        1.2.1 废弃钻井液的组分及其特点
        1.2.2 国内外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发展及其现状
    1.3 固沙治沙技术及材料发展概况
        1.3.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
        1.3.2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现状及现行治理技术
    1.4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现状
        1.4.1 无机类
        1.4.2 石油类
        1.4.3 生物质资源类
        1.4.4 合成高分子类
        1.4.5 废塑料改性类
        1.4.6 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
    1.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6 研究意义与目的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研究技术路线
    1.9 创新点
    1.10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钻井液用材料的固沙治沙效果评价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2 样品制作方法
        2.2.3 不同组分的粘度评价
        2.2.4 沙壳固化层平均厚度的测量
        2.2.5 抗压强度
        2.2.6 保水率
        2.2.7 植物栽培实验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细沙粒径分析及样品形貌
        2.3.2 不同材料的粘度及其固化层厚度
        2.3.3 钻井液用材料对固沙后抗压强度的影响
        2.3.4 保水性能
        2.3.5 植物栽培实验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不同体系环保型钻井液固沙治沙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2 不同类型环保型钻井液的配制
        3.2.3 不同沙浆比的粘度测定
        3.2.4 抗压强度
        3.2.5 抗风蚀性能
        3.2.6 持水保水性能
        3.2.7 渗透性评价
        3.2.8 植物栽培实验
        3.2.9 微观形貌表征
        3.2.10 固沙剂热稳定性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固沙剂加量对钻井液粘度的影响
        3.3.2 环保型钻井液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3.3 抗风蚀性能评价
        3.3.4 持水保水性能评价
        3.3.5 渗透性评价
        3.3.6 植物栽培实验
        3.3.7 微观形貌表征
        3.3.8 固沙剂热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保型钻井液用于固沙治沙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2 环保型钻井液评价
        4.2.3 环保型钻井液固沙后沙土的粒径分析
        4.2.4 环保型钻井液固液的抗风蚀性能
        4.2.5 环保型钻井液固液两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环保型钻井液固沙基本指标评价
        4.3.2 沙土粒径分析及级配改良
        4.3.3 抗风蚀性能
        4.3.4 钻井液环保性评价
        4.3.5 技术成本分析
        4.3.6 钻井液固沙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研究[J]. 朱恒银,王强,刘兵,陈云召,冯建宇,乌效鸣. 钻探工程, 2022(01)
  • [2]废弃钻井泥浆降解菌的筛选与处理效果研究[D]. 雷富强.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3]油基钻井液固井冲洗液配方研发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D]. 徐梦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茅洲河流域(东莞部分)河道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D]. 胡迪. 吉林大学, 2021(01)
  • [5]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生态效应研究[D]. 王哲.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1(02)
  • [6]成品油管道定向穿越通明海峡泥浆性能控制技术[J]. 明玉广,王传富,蓝强,李卉,刘振东,吕树泉. 油气储运, 2021(04)
  • [7]韧性环保泥浆在深厚贝壳类地层灌注桩施工中的应用[J]. 曾亿忠,向一明. 中国港湾建设, 2020(06)
  • [8]底泥调理对其重金属分布及迁移研究[D]. 黎甜.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2)
  • [9]建筑垃圾处置体系研究[D]. 王若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利用废弃环保型钻井液治沙技术研究[D]. 王鹏.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环保泥浆的主要性能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