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组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组成员名单

一、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学组成员名单(论文文献综述)

章星琪[1](2021)在《国内外斑秃诊疗共识、指南的解读与启示》文中指出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部分患者难治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斑秃诊疗方面存在不少过时观念,加之近年来皮肤镜、生物制剂的使用,临床急需诊疗指南的指导。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制定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针对国内患者和医疗事业设置的特点,给广大皮肤科医师提供了斑秃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治疗理念、规范诊疗流程以及各种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并将该指南与国际和他国的斑秃诊疗指南加以对比,给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通过诠释斑秃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病程预后等方面,为揭示该疾病性质带来积极的启发作用。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2](2021)在《中国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文中研究说明光线性角化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癌前病变, 可进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随着中国患病人数逐渐增多, 亟须建立合适的诊断及治疗规范。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组织光线性角化病相关领域部分专家, 在国内外文献数据、国际指南和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诊疗现状, 制定中国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光线性角化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及临床转归、临床表现及分级、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和患者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诊断方面包含了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病理等手段, 治疗策略涵盖了常见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包括光动力治疗、外用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切除, 且按照证据等级给予推荐级别, 为皮肤科医师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杭怡宁[3](2021)在《基于VDR/VEGF信号通路探讨银屑Ⅰ号对银屑病体外模型的干预机制及相关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筛选出银屑Ⅰ号作用于银屑病的重要靶点及化合物,进一步通过网络分析预测出银屑Ⅰ号作用于银屑病可能的通路。构建银屑病细胞模型,验证银屑Ⅰ号对银屑病细胞模型的影响,而后构建VDR真核过表达质粒,并通过转染银屑病细胞模型检测银屑Ⅰ号对VDR基因调控的VDR/VEGF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构建银屑病动物模型,探讨银屑Ⅰ号是否可通过干预VDR/VEGF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失衡、发挥银屑病治疗作用的同时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资料得出银屑Ⅰ号对应的化合物成分,并依次从OB、DL、Caco2及BBB四个维度进行筛选;通过HIT、Swiss靶点数据预测数据库及TTD、DBD、Dis Ge NET数据库分别检索出银屑Ⅰ号成分对应的靶点及银屑病疾病对应的靶点,并通过去重整理得出银屑Ⅰ号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在STRING数据库中计算并将所有靶点自由度进行排序,选取自由度大于自由度平均值的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疾病核心网络;应用GO-BP及KEGG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完成银屑Ⅰ号作用于银屑病可能的靶点通路分析。2.SD大鼠25只随机分组后予生理盐水及银屑Ⅰ号连续灌胃7日,得到生理盐水及银屑Ⅰ号含药血清;对Ha Ca T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后,以含有TNF-α25μg/L的培养基构建银屑病细胞模型;将细胞依次设置为空白培养组、对照培养组、5%、10%、15%、20%、25%、30%无药及含药血清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确定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将细胞依次设置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常组及银屑Ⅰ号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血清培养基干预后对细胞活力、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情况,采用Annexin-V-FIFC及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引物设计、扩增及酶切等步骤构建VDR过表达质粒,并转染至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模型中,将细胞依次设置为对照组、空载质粒组及过表达质粒组,应用q 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VDR在基因、蛋白层面的表达水平,验证过表达质粒构建是否成功;将细胞依次设置为空白组、模型组、银屑Ⅰ号组、空载质粒模型组、空载质粒银屑Ⅰ号组、过表达质粒模型组及过表达质粒银屑Ⅰ号组,采用CCK-8法依次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及生存率,并应用q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VDR、VEGF、RAR、RXR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后四组细胞中VDR、VEGF表达情况。3.BALB/c小鼠30只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银屑Ⅰ号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日于备皮区涂抹62.5mg咪喹莫特软膏进行造模,造模同时银屑Ⅰ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20.34g/kg/d、40.69g/kg/d、81.38g/kg/d进行药液灌胃。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每日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测量背部皮损厚度及PASI评分;7日后取材,收集小鼠外周血、脾脏组织及背部皮损,采用流式分析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测定脾脏质量及脾肿胀指数以判断小鼠全身免疫失衡状态、HE染色观察小鼠背部皮损病理变化及应用q 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局部皮损中VDR、VEGF、RAR、RXR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对银屑Ⅰ号对应化合物的成分筛选后共得到148个有效成分及其相对应的193个验证靶点和215个预测靶点,银屑病对应的390个靶点,经去重整理后得出的银屑Ⅰ号药物-靶点-疾病网络中共包括59个对应化合物和43个相关靶点;经计算节点自由度范围为1-17,平均值为3.569,故以节点自由度在3.569-17进行筛选得出药物-靶点-疾病核心网络,此网络中包含核心化合物18个、核心靶点15个;富集分析后得出银屑Ⅰ号作用于银屑病的主要通路共12条,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代谢通路及皮质类固醇反映信号通路具有串话作用。2.最佳含药血清浓度的确定及银屑Ⅰ号对银屑病细胞模型的干预2.1与对照培养组比较,10%、15%、25%及30%无药血清组细胞活力无差异(P>0.05),5%、25%浓度的无药血清与含药血清组比较细胞活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故最终选取25%为最佳含药血清浓度。2.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升高(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下降(P<0.01),银屑Ⅰ号组细胞活力下降(P<0.01),银屑Ⅰ号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无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组细胞活力下降(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1)。2.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4含量下降(P<0.01),TNF-α、IFN-γ含量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组中IL-4含量上升(P<0.01),TNF-α、IFN-γ含量下降(P<0.01)。2.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正常细胞比例增加(P<0.01),总凋亡细胞比例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组中正常细胞比例减少(P<0.01),总凋亡细胞比例显着上升(P<0.01)。3.过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验证3.1扩增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双酶切后电泳分析后得到两条长度分别为5446bp和1302bp的条带,将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后提示VDR基因已成功克隆至pc DNA3.0真核载体中。3.2与对照组比较,空载质粒组中VDR在m RNA及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载质粒组比较,过表达质粒组VDR在m 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P<0.01,P<0.05)。4.银屑Ⅰ号对转染过表达质粒银屑病细胞模型的影响4.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1),空载质粒模型组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载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模型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过表达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银屑Ⅰ号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P<0.05)。4.2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组VDR、RAR、RXRm 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1,P<0.01),VEGF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空载质粒模型组中此四基因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模型组VDR、RAR、RXRm 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P<0.05,P<0.01),VEGF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过表达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银屑Ⅰ号组VDR、RAR、RXRm 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5,P<0.01),VEGF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4.3与空载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模型组VDR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VEGF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过表达质粒模型组比较,过表达质粒银屑Ⅰ号组VDR表达水平上升(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5.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一般情况观察5.1干预期间各组小鼠可正常活动、摄食饮水、大小便,干预开始前和第三日时各组小鼠体重无差异(P>0.05);第七日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银屑Ⅰ号低剂量组小鼠体重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均未见差异(P>0.05)。5.2干预开始前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均呈淡红、光滑表现,各组小鼠背部皮损厚度及PASI评分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在干预期内皮肤厚度略有增厚,PASI评分始终为0分;第七日时,模型组小鼠背部显着增厚,呈现典型银屑病皮损表现,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各组小鼠背部皮损依次变薄,PASI评分依次降低(P<0.01,P<0.05)。5.3对各组小鼠背部皮损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对照组小鼠背部皮损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表皮全层增厚,角质层可见大量角化不全细胞,棘层/颗粒层显着增厚,真皮乳头层轻微上延,可见炎症浸润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低剂量组小鼠皮损与模型组最为接近,而银屑Ⅰ号高剂量组小鼠皮损异常病理表现最轻微。5.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质量及脾肿胀指数均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质量及脾肿胀指数依次降低(P<0.01)。6.各组小鼠背部皮损中VDR、VEGF、RAR、RXR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背部皮损VDR、RAR、RXR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P<0.01),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高剂量组VDR、RAR、RXR基因、蛋白表达上升(P<0.01,P<0.05,P<0.01),VEGF基因、蛋白表达下降(P<0.01)。7.各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3+CD4+、CD3+CD8+显着上升(P<0.01),CD4+/CD8+比例明显倒置(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屑Ⅰ号中、高剂量组中CD4+/CD8+比例升高(P<0.01),且渐趋正常。结论:1.天然黄酮类及植物甾醇类化合物是银屑Ⅰ号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银屑Ⅰ号的作用靶点涉及到炎症、新生血管生成及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等方面,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可参与增殖、分化、代谢、炎症、免疫、肿瘤等诸多环节,其中,血管皮质类固醇反映信号通路和内皮生长因子代谢通路具有串话作用。2.VDR是VDR/VEGF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过表达VDR后可有效抑制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增殖活性。银屑Ⅰ号可通过上调VDR来上调RAR、RXR表达、下调VEGF表达,从而发挥抗炎、抗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及抑制异常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过表达VDR能有效提高银屑Ⅰ号对银屑病细胞模型的抑制作用,这可为如何增加复方疗效提供新的思路。3.银屑Ⅰ号可有效抑制银屑病细胞模型的活性及增殖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Th1/Th2异常漂移,改善炎症微环境,调控银屑病动物模型免疫失衡状态,但存在剂量依赖性。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4](2021)在《甲氨蝶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文中指出甲氨蝶呤是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常用药物。为规范甲氨蝶呤在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以国内外甲氨蝶呤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组织国内皮肤病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在银屑病、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大疱病、血管炎及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应用,不良反应及使用中注意事项,以及甲氨蝶呤在特殊人群的应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5](2021)在《常见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皮肤镜在皮肤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大多数皮损皮肤镜下结构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表现有对应关系,因此皮肤镜可作为皮肤病临床和病理之间联系的桥梁。本共识详细阐述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皮肤镜特征和组织病理的对应关系,希望有助于皮肤镜被更为规范、高效、精准地应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杨素娟[6](2020)在《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对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为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8例阳虚夹瘀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34例,予加味阳和汤口服;对照组共34例,予阿维A胶囊口服;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予黄金万红膏外用。8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1.68例患者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实际有效病例63例。2.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3.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87.10%;试验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2.49%,54.84%,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PASI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5.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DLQI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7.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4+、CD8+、CD4+/CD8+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组内CD4+、CD8+、CD4+/CD8+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安全性观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治疗结束后,两组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阳虚夹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与目前治疗银屑病的一线药物阿维A胶囊相比疗效相近,但没有阿维A胶囊的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7](2019)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文中提出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渐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能,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更新指南的目的是及时将国际国内研究的新的成果及时介绍给国内医师,与全球进展保持同步发展。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王璐[8](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模式将脏腑辨证论治与经络学说相结合,通过观察导师自拟协定方通补降浊方结合针灸疗法在脾肾不足、湿瘀交阻型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以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可行性,并最终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疑难杂症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间就诊于导师顾军花主任医师门诊及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针药组(口服通补降浊方加针灸治疗)和中药组(口服通补降浊方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以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加以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12周的观察,从病情活动控制情况(SLEDAI积分)来看,针药组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从血清实验室检验改变来看,针药组在改善血沉、尿蛋白、补体C3方面比中药组疗效更好(P<0.05);从安全性指标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实验室指标经检验提示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具有安全性;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来看,针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达85.29%,高于中药组的64.71%(P<0.01),提示针药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中药组,尤其是在腰膝酸软、关节疼痛、耳鸣、浮肿、夜尿频多、小便泡沫、脘闷腹胀、大便黏腻8项症状上针药组更具优势且安全稳定;而两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在治疗后均较前下降(P<0.01),组间比较显示二者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治疗均有益于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撤减,但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以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控制病情活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辅助激素撤减方面具有优势及安全性,可长期应用于临床,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安全高效治疗的新选择。

罗辉[9](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提出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佘远遥[10](2017)在《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应用国际公认的银屑病面积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QOLS量表)、银屑病中医证候量表评价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研究方法:用SAS统计软件按照试验组与对照组2:1的比例产生药品随机编盲所用的随机数字表,药品按照处理编码进行分配包装。研究者与患者自始至终处于盲态。2.治疗方法:治疗组血燥证口服安神止痒1号方颗粒剂,药物包括生龙骨30g,煅牡蛎30g,煅磁石30g,珍珠母30,棕榈炭30,地榆炭30,当归10,熟地10;血瘀证口服安神止痒2号方颗粒剂,药物包括生龙骨30g,煆牡蛎30g,煅磁石30g,珍珠母30,棕榈炭30,地榆炭30,三棱10,莪术10,对照组为模拟剂,主要成分为玉米淀粉颗粒、糊精、色素、苦味剂等,外观、形状、口感、气味、包装及剂量与治疗组颗粒剂无差别,对于寻常型银屑病没有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两组均用沸水约400ml冲服,2次/日,早晚各服用200ml,餐后服用,连续服用12周。3.观察方法:患者在初诊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填写观察病历,记录银屑病面积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QOLS量表),银屑病中医证候量表,询问用药的依从性,记录不良反应。4.疗效评价方法:①根据PASI的变化评价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按尼莫地平法四级疗效标准评定。包括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总有效率以临床痊愈、显效、进步之和计。②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PQOLS量表从疾病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三个方面构建PQOLS的理论框架。共包括22个问题,采用Likert 5级评分(0-4分,分别代表无、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分值0-88分,总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③银屑病中医证候评价疗效:根据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常见证候包括(1)皮损淡红;(2)鳞屑干燥;(3)皮肤干燥;(4)皮损肥厚;(5)口干咽燥;(6)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7)脉细或细数;(8)皮损暗红;(9)肌肤甲错(10)唇甲青紫(11)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12)脉涩或细缓;(13)瘙痒。根据证候严重程度记以0分、2分、4分、6分,舌脉只记录,不计分,计算各证型证候积分之和进行比较。5.安全性评价方法:记录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安全等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6.统计学方法: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PASI评分改善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PASI评分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8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组内比较(和0周),试验组治疗4周后,PASI评分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8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亚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各访视点PASI评分变化,血燥证组、血瘀证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PASI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组内比较(和0周),血燥证组治疗8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P<0.01;血瘀证组治疗8周、12周后PASI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PQOLS评分的改善情况:试验组PQOLS评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不同维度PQOLS评分以及PQOLS总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说明安神止痒方可以从生理、心理、疾病三个维度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与生活质量。对照组治疗前后仅心理维度PQOL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0周、4周不同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第8周生理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第12周生理维度、疾病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第8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与0周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12周各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与0周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亚组分析,血燥证组与血瘀证组在0周、4周、8周、12周不同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与0周比较),血燥证在8周、12周不同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瘀证在8周心理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12周不同维度PQOLS评分及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血燥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以瘙痒、鳞屑干燥、口干咽燥改善最为明显。4周、8周瘙痒积分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周瘙痒积分改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鳞屑干燥、口干咽燥在4周、8周积分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瘀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以瘙痒、皮损肥厚改善最为明显。4周、8周瘙痒积分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周瘙痒积分改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皮损肥厚在8周积分改善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周改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4.总有效率比较:用尼莫地平法评价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12周的总体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81例,基愈12例,显效47例,好转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40例,基愈1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2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各访视点两组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有效率比较,血燥证组:患者试验组44例,其中基愈7例,显效15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34%;对照组20例,基愈1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3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患者试验组37例,其中基愈5例,显效12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78%;对照组20例,基愈0例,显效1例,好转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3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访视点不同中医证型有效率比较,血燥证组与血瘀证组在4周、8周、12周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没有显着性,P<0.05。结论: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疗效较为肯定,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创新点:1.创新性的提出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为心神失调。2.提出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法则——镇心安神法,拟定了以重镇安神药物为君臣的安神止痒方,基本实现了银屑病治疗理法方药的统一。3.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应用国际公认的银屑病面积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QOLS量表)、银屑病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疗效。

二、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学组成员名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学组成员名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斑秃诊疗共识、指南的解读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
    1.1 制定和背景
    1.2 具体内容和解读
        1.2.1 定义
        1.2.2 临床表现
        1.2.3 临床分型和分期
        1.2.4 病情严重程度评判、病程与合并症
        1.2.5 临床试验和实验室检查
        1.2.6 皮肤镜征象和病理改变
        1.2.7 诊断和鉴别诊断
        1.2.8 治疗目的和原则
        1.2.9 治疗方法
        1.2.9.1 一般治疗
        1.2.9.2 一线治疗
        1.2.9.3 二线用药
        1.2.10 病程、预后与复发性
        1.2.11 疗效影响因素
2 国外斑秃诊疗指南
    2.1 国际专家斑秃共识
    2.2 国际斑秃调查评估指南
    2.3 英国斑秃治疗指南
    2.4 澳大利亚斑秃专家共识(2019)
    2.5 日本斑秃指南(2017)
3 各国斑秃诊疗指南的对比和个人评价
4 斑秃诊治指南的启示
    4.1 疾病性质
    4.2 治疗方法选择
    4.3 预后
    4.4 医师注意事项

(3)基于VDR/VEGF信号通路探讨银屑Ⅰ号对银屑病体外模型的干预机制及相关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综述一:银屑病发病及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发病原因
        1.2 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
    文献综述二:VDR/VEGF信号网络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维生素D与银屑病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银屑病
        1.3 VDR信号与VEGF信号的串话作用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屑Ⅰ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2.1 资料与方法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VDR/VEGF信号探讨银屑Ⅰ号对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模型的作用机制
    3.1 材料及仪器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部分 银屑Ⅰ号对咪喹莫特诱导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机制
    4.1 材料和仪器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对照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5 .终止/中止标准
    3.治疗方法
        3.1 .试验组
        3.2 .对照组
        3.3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
        3.4 .疗程
        3.5 .随访
    4. 观察指标
        4.1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
        4.1.1 .皮损面积评分
        4.1.2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4.1.3. 计分项
        4.1.4. 皮损严重程度评分
        4.1.5. PASI计分
        4.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4.3 .中医证候积分
    5.疗效评判
    6.复发率
    7.安全性评价指标
    8.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 .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比较
        2.5 .两组患者安全性观测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1.加味阳和汤
    2.阿维A胶囊
    3.黄金万红膏
    4.试验结果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DLQI 评分分析
        4.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4.4. 实验室结果分析
        4.5. 不良反应分析
        4.6. 复发率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 临床疗效观察
    附表 2 安全性观测、不良反应、复发情况记录
    附表 3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表
    附表 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
致谢

(8)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病例资料
        1.1 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研究设计
        2.4 具体方法
        2.5 疗效指标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病例资料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的比较
        3.3 两组中医主症症候积分的比较
        3.4 两组中医次症症候积分的比较
        3.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理论探讨
        1.1 祖国医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3 针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1.4 通补降浊方的确立及药物配伍分析
        1.5 针灸协定方的确立及现代研究
        1.6 西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2.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2.1 病例分布情况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情况
        2.3 临床SLEDAI活动积分结果分析
        2.4 治疗前后激素撤减
        2.5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2.6 疗效评价
    3.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9)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4 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2.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内治
        2.4 中医外治
        2.5 安神法与寻常型银屑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方法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3. 结果
        3.1 临床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3.2 基线比较
        3.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3.4 各访视点两组有效率比较
        3.5 不同中医证型有效率比较
        3.6 各访视点不同中医证型有效率比较
        3.7 主要疗效指标评价
        3.8 次要疗效指标评价
        3.9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理论基础
        4.2 安神止痒方的组方分析
        4.3 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分析
        4.4 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性分析
        4.5 本研究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学组成员名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斑秃诊疗共识、指南的解读与启示[J]. 章星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06)
  • [2]中国光线性角化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J].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12)
  • [3]基于VDR/VEGF信号通路探讨银屑Ⅰ号对银屑病体外模型的干预机制及相关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杭怡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甲氨蝶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皮肤病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5)
  • [5]常见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皮肤镜特征与组织病理表现的对应关系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影像学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1)
  • [6]加味阳和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素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10)
  • [8]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D]. 王璐.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安神止痒方治疗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临床研究[D]. 佘远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1)

标签:;  ;  ;  ;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会脱发组成员名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