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超[1](2021)在《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承担着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2016年,P农信社改制为P农商行,由股份合作制转变成完全的股份制,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框架和决策、监督、执行相分离的经营管理机制。改制后,P农商行,资产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但公司治理结构不够科学规范,存在“形似神不似”问题,严重影响了P农商行稳健发展,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优化改善。同时,2019年以来的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事件,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认清了公司治理失灵的严重危害,决定以更大力度更强决心持续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P农商行的发展历程是山东省110家县域农商行成长轨迹的缩影,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也是省内县域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的典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分析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在梳理公司治理研究成果、阐明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了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其次,组织P农商行部分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部分内部员工参与问卷调查,从内部人视角调查了解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并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梳理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改进对策。本文研究发现,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十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战略定位“脱农离小”、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不高、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独立董事履职不到位、监事会职权弱化、重业绩轻合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薪酬安排体系不够合理等。围绕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主要包括: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强股权管理、完善决策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完善执行机制、改进激励约束机制。这既可以帮助P农商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也可以供其他农商行参考借鉴。

车婧璐[2](2021)在《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增长,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控股的银行在金融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研究,阐述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李爽[3](2020)在《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农产品物流资源碎片化严重,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第二,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管控不足,农产品损耗率较高;第三,农产品物流运输管理粗放化,农产品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但是,当前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却无法有效解决目前的困境,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迫在眉睫。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将共享经济的思维与物流相结合,为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基于共享经济与信息平台带来的发展机遇,本文对农产品共享物流这一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填补农产品共享物流领域的理论空白,为农产品共享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明确了农产品共享物流模式的基本特征和运作原理。其次,提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的理论机理。随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再次,为本文涉及到的新变量设计了信效度均符合要求的量表。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本文提出的11个假设全部获得了支持。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管理、激励约束和监控管理是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关键活动。信息管理包含了信息整合、智能匹配和流程管理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司机提供订单匹配、路径优化、方案设计的服务,帮助司机寻找契合订单,完成物流服务。激励约束包含了评价、激励和约束三方面内容,可以对司机开展评价并对司机进行相应的奖惩,以规范其物流行为。监控管理是平台对司机的行为与路径进行全流程监控的活动,旨在约束司机的不规范行为。(2)信息管理通过实现资源供需匹配和提升物流敏捷性促进了物流绩效的提高。平台能够利用其信息整合和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司机找到契合的订单,提升了物流资源供需匹配的准确性。此外,信息管理还能帮助司机获悉环境变化并提供调整方案,实现了物流敏捷性的提升。物流资源供需匹配和物流敏捷性的提升,对于提高车货匹配效率,降低成本十分重要,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绩效。(3)激励约束通过提升了物流规范化程度促进了物流绩效的提高。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会根据司机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激励或惩罚措施。通过对司机施加不同的强化措施,能够激励司机重复规范化的行为,减少不规范行为。而物流规范化程度的提升,对于保证物流服务质量和物流可靠性,提升物流绩效十分重要。(4)监控管理通过提升了物流规范化程度促进了物流绩效的提高。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通过对司机与车辆实施监控管理,能够降低货主与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得司机采取不规范行为的成本和难度都有所增加,从而促进了物流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并且进一步提升了物流绩效。(5)农产品共享物流是契合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创新模式。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采取了信息管理、激励约束以及监控管理三类价值创造活动。其中,信息管理活动实现了物流资源供需匹配和物流敏捷性的提升,从而提升了物流绩效。此外,激励约束和监控管理活动都有助于提高物流规范化程度,进而实现物流绩效的提升。可见,农产品共享物流能够实现农产品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能够解决当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困境,契合农产品物流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获得了以下四点创新:(1)揭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创造价值的三大关键活动。本文揭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创造价值的三大关键活动,即信息管理、激励约束与监控管理,弥补了当前的学术界对于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认知不足。本文的研究结论,揭开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深入研究的一角,为日后学术界开展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及其价值创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揭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三大中介机制。本文对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深入挖掘,揭示了三大机制,即物流资源供需匹配、物流敏捷性与物流规范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揭开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机理的研究黑箱,加深了学术界对于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的理解,对于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丰富与拓展。(3)构建并实证检验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型。本文结合案例研究和相关理论构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理论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成功揭示了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进行价值创造的理论机理,填补了农产品共享物流领域的价值创造研究的空白点,丰富了农产品共享物流的理论研究。(4)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为涉及到的新变量开发了信效度俱佳的量表。本文遵循Churchill(1979)提出的量表编制方法,为文中涉及到的新变量,即“信息管理”、“物流资源供需匹配”、“激励约束”、“监控管理”、“物流规范化”,开发了信效度俱佳的量表。本文的量表开发工作,能够为农产品共享物流的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有助于后续的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相关研究的开展。本文作图9幅,作表45个,参考文献268篇。

周存宇[4](2020)在《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也变得焕然一新。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深入农村,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为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和活跃市场经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近期来看,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仍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存贷之间产生的息差则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信贷风险的管理的对策的完善可以说是农村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对策上还不够完善,为了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并完善相应的对策,来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们的信贷风险管理效果。研究以DM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设计,走访调查等方式来清晰的掌握DM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并找出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分析的结果去完善相应的对策。研究的步骤是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论述,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接下来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以作为后续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然后从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即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等方面描述了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从信贷人员风险把控能力不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信贷风险控制措施效率不佳等方面寻找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从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够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脱离实际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团队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研究成果对DM农村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意识、改善经营效率、促进发展会提供一定的思路。

章程[5](2020)在《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文中提出国内银行业在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虽然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但大多只是技术层面的改革,没有触及到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等更深的层面,所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银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如不良率高、缺乏内部控制管理、重大风险频发、非法行为增多等。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失是制约其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和永续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保障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纠正银行业市场混乱的首要任务。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跟上银行的发展步伐,提高竞争力,是中国大多数银行面临的挑战。据此,本文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结合J城市商业银行运行管理的概况、公开渠道查询的信息与报道、大量的实地调查及访谈,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点的研究,分析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策略,并延伸到其他城商行,总结出对其他城商行的启示。通过研究,本文对于J城市商业银行改进公司治理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二是改善股权管理;三是强化公司治理主体履职;四是提升内控与风险管理;五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优化治理环境。

唐俊霞[6](2020)在《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的管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村镇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新生力量,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时代产物,它的设立和快速发展,有效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充分了行业竞争,增加了三农和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的途径,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村镇银行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面临客群的高风险性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负面影响,村镇银行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因此发起行如何对村镇银行进行有效管控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的管控优化为研究对象,首先定性分析了兰州银行发起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得出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整体经济效益偏低、不良率偏高等问题。其次,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国内现有主要管控模式的管控框架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分析了国内发起行的管控实践,为本文兰州银行对村镇银行管控优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借鉴。然后从研究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管控模式入手,结合兰州银行实际,重点分析了兰州银行过去的管理总部模式和现行的总分行联合管理模式,对前后管控模式的管控框架、模式特征、管控内容、理论预期和实践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管控模式调整并未对村镇银行风险管控产生正向影响,风险暴露较之前更胜。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村镇银行管理部及村镇银行相关负责人的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发起行在村镇银行管控中存在管理边界不清、管理职能设定不合理、管理手段粗放等问题。最后,结合之前的讨论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从合理确定管理边界、规范职能设定、创新管理手段、健全风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对兰州银行管控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

周尚[7](2020)在《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按照市场化、公司化的改革方向,逐步完成股份制改革,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基本架构已经初具雏形并开始运行,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安排也根据公司章程进行了明确,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完善,经营效果逐渐好转,资本实力和行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但是,诸如省联社强势干预、董事会决策独立性缺失、监事会监督流于形式、高管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恰如其分等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没有随着改制而一并解决,仍然困扰着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拥有完整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并不等于拥有一套良好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如何使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刚刚合并组建的Z农村商业银行为例,通过观察Z农村商业银行现行的治理机制中的董事会决策机制、监事会监督机制、高级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行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成因,在相关的优化对策上展开了探索性的研究,并为Z农村商业银行设计出一套更符合其当前发展阶段的治理机制。通过对Z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党委会的合理优化,完善了董事会决策机制、监事会监督机制、高级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和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并针对企业党委会职能未充分发挥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党委会与监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Z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克服其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形成内部控制有效、激励约束健全、经营创新灵活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也希望本文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的探索能够为其它类似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完善自身治理机制的过程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关优化策略。

张雯迪[8](2020)在《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2006年,银保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随后,2007年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面世,打响了村镇银行发展的第一枪,也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并经过13年的发展闪耀出熠熠光辉。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县级以下区域中十分重要的法人银行机构,从2006年第一个有关村镇银行的文件发布,便在全国上下刮起一阵“村镇银行”的热风,村镇银行发展速度一直很迅猛,目前已经成为数量多、规模小、区域化、服务客户最基层、支农促农特色突出的“微型银行”,为帮助实施县域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以及服务三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村镇银行的弊端也不断表露出来,例如:主发起行制度下引发的股权高度集中、组织架构不够完善、风险防控手段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不难看出,致使这些病垢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当前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是保证村镇银行健康运行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为题,立足于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发展状况,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国外类似金融机构的优质经验和实践成果,探求如何在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体系。首先,笔者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切入,介绍与其相关的概念,即村镇银行的概念和公司治理的概念,其中对于村镇银行概念的介绍从三个层面展开:定义、特点和法律性质,对于公司治理的概念从定义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并说明村镇银行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分析其与一般商业银行有何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对于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应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并提出若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问题进行改善将会给村镇银行发展带来怎样的优势。其次,总结我国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并找出问题所在,对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主要围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村镇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股权结构、组织架构、风险调控进行介绍,通过分析找到其中的缺陷,例如:权威性和针对性不够导致的立法不完善;由主发起行制度而引发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基于相关规定和现实情况导致的公司治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即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及履职缺陷;公司抗风能力不足;激励约束机制缺位或不起作用等问题。再次,就目前基于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刚刚成立的全国首家投资管理行作出介绍,发现其优势及此次改革带来的重大意义。然后,通过对比与我国村镇银行类似的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围绕美国的社区银行、澳大利亚的Bendigo社区银行、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三个国家的“村镇银行”展开,通过研究找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最后,从相关法律体系、股权结构、组织架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等角度提出完善建议,以保障村镇银行未来的健康有序发展。由于村镇银行本就属于金融类公司,所以如果要让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法律体系。因此,为了使村镇银行永葆生机,使其发挥支农促农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李禾[9](2020)在《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如期完成精准脱贫目标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金融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插花式”贫困地区的Z市为例,围绕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与主要做法,结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扶贫对象在金融精准扶贫的职责定位,开展金融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资源配置理论”等为指导,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Z市贫困状况和社会经济特点,以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明确主要参与主体的职责定位,深入研究Z市金融精准扶贫现状,梳理金融精准扶贫典型模式,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扶贫对象层面剖析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继续深入推进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从本文研究情况看,近年来,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以政府部门统筹主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贫对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金融精准扶贫专项方案,创新多项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取得较好成效。实践表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对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即小额扶贫贷款等金融扶贫产品对辖区贫困户脱贫具有积极正向作用,能大幅提高脱贫效率。研究也发现,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中,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扶贫对象层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一是地方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的统筹协调不够到位,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农村金融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制约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二是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的金融机构主体较为匮乏,金融扶贫方式较为传统单一,金融机构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扶贫对象金融知识匮乏,金融素养较低,信用意识不强,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经过深入分析,发现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对扶贫对象金融宣传和技能培训不到位是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从发挥好政府金融精准扶贫统领作用、全力推进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扶贫对象金融脱贫能力三个维度就深入推进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一是建立完善多维联动的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精准扶贫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多样化金融精准扶贫方式,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力度,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扶贫的积极性,提升金融扶贫效率。三是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借助金融资源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完善贫困户金融保障体系,增强扶贫对象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

李丹[10](2019)在《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公司治理起步较晚,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近期发生的一些标志性金融风险事件,无不折射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如今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外部环境又极其错综复杂,在公司治理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欠账不用说就更加多了。当前中小银行的上市进程明显提速,随着多家农村商业银行成功登录A股市场,监管层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1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信社股份制改革,J市农村商业银行就是全国首批三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本文以J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J市农村商业银行自改制以来,认真探索、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目前,J市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为主要内容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并逐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及下设委员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不断促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运行和沟通机制。但是通过对J市农村商业银行实际运行过程进行跟踪考察,可以看出J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结合J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问题,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的经验,确定了优化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总体思路,并制定了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方案,提出了优化J市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改善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外部制度环境等具体措施,对于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3 农商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商业银行
        2.1.2 公司治理结构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
        2.3.1 巴塞尔委员会相关规定
        2.3.2 银保监部门相关规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3.1 发展历程
    3.2 公司治理现状
    3.3 现行公司治理下的经营发展状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
    4.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3 问卷有效性检验
    4.4 问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5.1 股东大会运行方面
    5.2 董事会运行方面
    5.3 监事会运行方面
    5.4 高级管理层履职方面
    5.5 建立执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改进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6.1 坚守支农支小定位
    6.2 加强股权管理
    6.3 完善决策机制
    6.4 完善监督机制
    6.5 完善执行机制
    6.6 改进激励约束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 国有商业银行薪酬结构不合理
        2. 经济激励与行政激励矛盾
    (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1.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缺位
        2. 外部约束监督体制不完善,道德约束缺乏力度
        3. 缺乏成熟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
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激励机制的改进意见
        1. 建立有效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
        2. 经济激励与行政激励相结合
    (二)约束机制的改进意见
        1. 构建权力制衡的银行治理结构
        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道德约束
        3.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3)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4.1 技术路线
        1.4.2 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共享物流
        2.1.2 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
    2.2 理论基础
        2.2.1 组织信息处理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强化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农产品物流创新
        2.3.2 共享经济
        2.3.3 共享物流
        2.3.4 商业模式
        2.3.5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案例分析的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
    3.1 扎根理论
    3.2 研究设计
        3.2.1 访谈与资料收集
        3.2.2 资料编码分析
    3.3 农产品共享物流商业模式分析
        3.3.1 多案例分析
        3.3.2 商业模式分析结果
    3.4 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分析
        3.4.1 多案例分析
        3.4.2 价值创造的理论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价值创造的假设提出及理论模型构建
    4.1 相关变量界定
        4.1.1 信息管理
        4.1.2 激励约束
        4.1.3 监控管理
        4.1.4 物流资源供需匹配
        4.1.5 物流敏捷性
        4.1.6 物流规范化
        4.1.7 物流绩效
    4.2 研究假设提出
        4.2.1 信息管理与物流资源供需匹配
        4.2.2 物流资源供需匹配的中介效应
        4.2.3 信息管理与物流敏捷性
        4.2.4 物流敏捷性的中介效应
        4.2.5 激励约束与物流规范化
        4.2.6 监控管理与物流规范化
        4.2.7 物流规范化的中介效应
    4.3 理论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测量工具与预测试
    5.1 测量工具
        5.1.1 题项开发
        5.1.2 初始量表形成
    5.2 预测试
        5.2.1 问卷设计
        5.2.2 量表验证与修正
        5.2.3 正式量表确定
    5.3 本章小结
6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6.1 正式调研
        6.1.1 数据收集
        6.1.2 测量变量
        6.1.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2 测量模型检验
        6.2.1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
        6.2.2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6.2.3 信效度分析
    6.3 描述性统计
    6.4 假设检验结果
        6.4.1 主效应检验
        6.4.2 中介效应检验
        6.4.3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4.4 研究结果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研方案及提纲
附录B 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研究——司机感知价值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
        2.1.2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2.1.3 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2.2 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及其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3.1.1 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3.1.2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3.1.3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3.1.4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3.2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信贷人员风险把控能力不强
        3.2.2 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3.2.3 信贷风险识别控制措施效果不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4.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存在不足
        4.1.1 职责不清分工不明
        4.1.2 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4.1.3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4.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2.1 信贷业务的前期调查重文本轻调研
        4.2.2 信贷业务的中期审查审批人权力过大
        4.2.3 信贷业务的后期检查流于形式
    4.3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
        4.3.1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4.3.2 授信机制不够健全
        4.3.3 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滞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5.1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
        5.1.1 明确贷款风险管理的责与权
        5.1.2 加强选聘和培训管理
        5.1.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5.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5.2.1 重视信贷业务的前期实地调查和财务分析
        5.2.2 严格落实信贷集体审议制度
        5.2.3 完善信贷业务的后期管理办法
    5.3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5.3.1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5.3.2 统一授信集中管控
        5.3.3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城商行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城商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2 公司治理主要模式
        2.2.1 英美模式
        2.2.2 德日模式
    2.3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
        2.3.1 银行公司治理定义
        2.3.2 银行公司治理目标
    2.4 中国特色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
第3章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J城市商业银行简介
    3.2 J 分析方法与访谈设计
        3.2.1 分析方法
        3.2.2 访谈设计
    3.3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3.3.1 股权结构与股东管理
        3.3.2 治理架构与运行机制
        3.3.3 内控与风险管理
        3.3.4 激励约束机制
        3.3.5 信息披露
        3.3.6 外部利益相关方管理
    3.4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3.4.1 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有待深化
        3.4.2 股权与股东行为管理有待规范
        3.4.3 公司治理主体履职有待改进
        3.4.4 内控与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3.4.5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3.4.6 外部治理环境有待改善
第4章 国内银行业公司治理优秀案例
    4.1 工商银行
        4.1.1 工商银行简介
        4.1.2 工商银行公司治理概况
    4.2 北京银行
        4.2.1 北京银行简介
        4.2.2 北京银行公司治理概况
第5章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
    5.1 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
    5.2 改善股权管理
    5.3 强化公司治理主体履职
        5.3.1 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履职有效性
        5.3.2 加强履职保障
    5.4 提升内控与风险管理
        5.4.1 强化内控建设
        5.4.2 加强风险管理
    5.5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5.5.1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5.5.2 完善董监事履职评价
    5.6 优化治理环境
        5.6.1 完善制度体系
        5.6.2 改善信息环境
        5.6.3 提升中介作用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根本
    6.2 有序的治理架构是关键
    6.3 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动力
    6.4 完备的信息披露是支撑
    6.5 合理的外部监管是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6)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的管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
        1.2.1 委托代理理论
        1.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研究回顾
        1.3.2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 兰州银行发起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2.1 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过程
    2.2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2.1 村镇银行规模
        2.2.2 村镇银行盈利状况
    2.3 村镇银行风控状况
        2.3.1 信用风险防控较差
        2.3.2 操作风险频发
        2.3.3 流动性隐忧显现
第三章 兰州银行对村镇银行的管控调整
    3.1 国内村镇银行主要管控模式
        3.1.1 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管理职责
        3.1.2 村镇银行的主要管控模式分析
        3.1.3 主要管控模式的比较
    3.2 兰州银行初始的管理总部模式
        3.2.1 管控框架
        3.2.2 管控内容
    3.3 兰州银行现行的总分行联合管控模式
        3.3.1 管控框架
        3.3.2 管控内容
    3.4 管控模式调整的效果
        3.4.1 不良率持续增高
        3.4.2 资产收益率下降
        3.4.3 客户投诉事件频发
第四章 兰州银行目前管控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定位问题
        4.1.1 村镇银行管理部管理定位问题
        4.1.2 分支机构管理缺位问题
    4.2 管理职能设定问题
        4.2.1 村镇银行管理部职能设定问题
        4.2.2 村镇银行董事长职能设定问题
    4.3 管控手段问题
第五章 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管控优化的对策建议
    5.1 合理确定管理边界
        5.1.1 合理确定村镇银行管理部管理边界
        5.1.2 合理确定分支机构参与村镇银行管理的管理边界
    5.2 规范职能设定
        5.2.1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5.2.2 落实属地化管理
    5.3 优化管理手段
        5.3.1 优化人事管理手段
        5.3.2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5.3.3 优化审计手段
    5.4 健全风控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第一节 Z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现状
        一 Z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二 Z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
    第二节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 Z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决策机制独立性缺失
        二 Z农村商业银行的监事会监督机制流于形式的问题
        三 Z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管激励约束不能恰如其分
        四 Z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会职能未充分发挥
第三章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目标、原则及思路
    第一节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一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的目标
        二 Z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优化的原则
    第二节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的思路
    第三节 Z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环境的优化思考
第四章 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设计
    第一节 Z农村商业银行董事会决策机制优化设计
        一 董事的人事决策机制优化
        二 董事会对高管层的人事决策机制优化
        三 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机制优化
    第二节 监事会监督机制优化设计
        一 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
        二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能力
        三 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优化设计
    第三节 高管层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设计
        一 激励机制优化
        二 约束机制优化
    第四节 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设计
        一 明确党组织的职责定位
        二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三 省联社派驻纪委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概述
    2.1 村镇银行及公司治理界定
        2.1.1 村镇银行概念及特征
        2.1.2 公司治理概念及研究对象
    2.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一般性与特殊性
        2.2.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一般性
        2.2.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
    2.3 优化公司治理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影响
3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现状、不足及发展
    3.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现状
        3.1.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发展历程
        3.1.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法规
        3.1.3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体系
    3.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不足
        3.2.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规范问题
        3.2.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内部结构问题
        3.2.3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激励、约束机制问题
        3.2.4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风险防控问题
    3.3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创新发展
        3.3.1 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概况
        3.3.2 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制度进步性
        3.3.3 新管理模式对村镇银行发展新意义
4 国外类似金融机构治理制度及启示
    4.1 国外相关银行治理制度概况
        4.1.1 美国社区银行
        4.1.2 澳大利亚Bendigo银行
        4.1.3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
    4.2 国外相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4.2.1 美国社区银行对我国的启示
        4.2.2 澳大利亚Bendigo银行对我国的启示
        4.2.3 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对我国的启示
5 我国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完善
    5.1 健全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5.1.1 加强相关法律权威性
        5.1.2 加强相关法律针对性
    5.2 完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内部结构
        5.2.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完善
        5.2.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完善
    5.3 优化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激励约束机制
        5.3.1 优化公司治理制度激励机制
        5.3.2 优化公司治理制度约束机制
    5.4 提高村镇银行风险防控能力
        5.4.1 完善存款人利益保护机制
        5.4.2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1.5.1 本文的难点
        1.5.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精准扶贫
        2.1.2 金融精准扶贫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普惠金融理论
        2.2.3 金融资源配置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
    3.1 Z市贫困状况
        3.1.1 Z市的基本情况
        3.1.2 Z市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3.1.3 Z市贫困的特点
    3.2 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目标、主体和内容
        3.2.1 Z市金融精准扶贫目标
        3.2.2 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
        3.2.3 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3.3 Z市金融扶贫的措施
        3.3.1 Z市主要金融精准扶贫产品
        3.3.2 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Z市金融精准扶贫效果评价
    4.1 对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本特征
    4.2 评价方法介绍
        4.2.1 Logistic回归模型含义
        4.2.2 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
        4.2.3 构建变量指标体系
        4.2.4 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步骤
    4.3 评价分析过程
        4.3.1 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
        4.3.2 调整后的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
    4.4 结果分析
        4.4.1 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检验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Z市金融精准扶贫创新案例分析
    5.1 案例分析
        5.1.1 “银政企+贫困户”四方联动模式
        5.1.2 “支农再贷款+银政企+贫困户”模式
        5.1.3 金融系统定点扶贫信用奖励模式
    5.2 创新案例的启示
        5.2.1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担保功能
        5.2.2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政策落实作用
        5.2.3 充分发挥扶贫对象诚实守信的信用杠杆撬动作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Z市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6.1 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6.1.1 地方政府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统筹协调不够
        6.1.2 地方政府落实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不够到位
        6.1.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6.2 金融机构层面存在的问题
        6.2.1 参与的金融机构主体较为匮乏
        6.2.2 金融精准扶贫方式较为传统单一
        6.2.3 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且信贷管理薄弱
    6.3 扶贫对象层面存在的问题
        6.3.1 扶贫对象金融知识匮乏
        6.3.2 扶贫对象发展生产能力较弱且金融扶贫效益较差
        6.3.3 扶贫对象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6.4 Z市金融精准扶贫问题的成因分析
        6.4.1 各方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6.4.2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引导各方协同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6.4.3 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有效供给不足
        6.4.4 提升扶贫对象金融素养和技能培训工作做得不到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做好Z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7.1 发挥好地方政府金融精准扶贫统领作用
        7.1.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多维联动的金融扶贫协调机制
        7.1.2 完善金融精准扶贫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金融扶贫政策落实
        7.1.3 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7.2 全力推进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7.2.1 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体系,扩容农村金融组织
        7.2.2 积极探索多样化金融精准扶贫方式,扩大金融支持覆盖面
        7.2.3 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力度,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
        7.2.4 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性,提升金融扶贫工作的效率
    7.3 提高扶贫对象金融脱贫能力
        7.3.1 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升贫困户金融信用意识
        7.3.2 借助金融资源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7.3.3 完善贫困户金融保障体系,增强金融支持的可获得性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公司治理与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释义
        2.1.1 公司治理的概念
        2.1.2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概念
    2.2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概念与框架
        2.2.1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概念
        2.2.2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框架
    2.3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3.1 产权理论
        2.3.2 两权分离理论
        2.3.3 委托代理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的必要性
第三章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J市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概况
        3.1.1 J市农村商业银行历史沿革
        3.1.2 J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状况
    3.2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现状
        3.2.1 J市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3.2.2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3.2.3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情况
    3.3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3.1 决策机制不完善
        3.3.2 执行机制不完善
        3.3.3 监督机制不完善
        3.3.4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3.4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成因分析
        3.4.1 J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先天不足
        3.4.2 自身公司治理意识不足
        3.4.3 外部制度环境不健全
第四章 国外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的经验借鉴
    4.1 德国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
    4.2 美国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
    4.3 日本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
    4.4 国外农村合作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启示
        4.4.1 理顺产权关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
        4.4.2 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
        4.4.3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保障
第五章 优化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案设计与保障措施
    5.1 优化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原则和总体思路
        5.1.1 优化的目标
        5.1.2 优化的原则
        5.1.3 优化的总体思路
    5.2 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方案
        5.2.1 优化股权结构
        5.2.2 完善决策机制
        5.2.3 完善执行机制
        5.2.4 完善监督机制
        5.2.5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5.3 优化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保障措施
        5.3.1 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5.3.2 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5.3.3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5.3.4 培育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
        5.3.5 改善外部制度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P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 李文超.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J]. 车婧璐.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03)
  • [3]农产品共享物流平台的价值创造机理研究[D]. 李爽.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D]. 周存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5]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D]. 章程.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6]兰州银行对发起村镇银行的管控优化研究[D]. 唐俊霞. 兰州大学, 2020(01)
  • [7]Z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优化研究[D]. 周尚. 郑州大学, 2020(02)
  • [8]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 张雯迪.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9]Z市金融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禾. 西南大学, 2020(01)
  • [10]J市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研究[D]. 李丹. 江苏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