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apture ELISA 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

使用 Capture ELISA 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

一、应用捕获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琛[1](2021)在《儿童手足口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我国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致病血清型。以临床诊疗为目的的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检测粪便标本,和以现症感染病原谱监测为目的的联合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是两种常用的HFMD分子实验室诊断方法,然而两者对EV-A71和CVA16感染的诊断一致性尚未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标本EV-A71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已广泛应用于我国HFMD临床实验室诊断,但个体因素对ELISA法诊断效能的影响尚未知。本研究的目的,一是评价联合RT-PCR检测咽拭子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检测粪便标本,对诊断HFMD病例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探索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因素;二是评价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HFMD病例EV-A71感染的诊断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儿童HFMD住院病例前瞻性专病队列”,使用结构化问卷系统地收集病例相关信息,采集病例住院期间的临床生物标本。分别采用商品化real-time RT-PCR(检测粪便标本)和联合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两种分子实验方法诊断病例EV-A71和CVA16感染,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诊断病例EV-A71感染。使用非加权的Cohen-kappa检验,评价两种分子实验方法的诊断一致性。应用两阶段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诊断一致性的相关因素,并结合bootstrap方法估算kappa系数。以EV-A71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分子诊断方法为参考标准,评估商品化ELISA法的诊断效能,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诊断效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招募临床诊断的HFMD儿童住院病例1840例,中位年龄1.7岁(IQR:1.3-2.8 岁),重症 509 例(28%),既往接种过 EV-A71 疫苗 277 例(15%)。共检测咽拭子标本1780份(97%)、粪便标本1532份(83%)和血清标本1688份(92%)。2)1483例(81%)病例均经过联合RT-PCR及商品化real-time RT-PCR的诊断。联合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的肠道病毒、EV-A71和CVA16阳性检出率均低于商品化real-time RT-PCR检测粪便标本(肠道病毒:86%vs.97%,P<0.001;EV-A71:10%vs.15%,P<0.001;CVA16:15%vs.24%,P<0.001)。疾病严重程度、年龄、既往EV-A71疫苗接种史、早产、住院前发热症状以及住院至咽拭子采样时间间隔是影响EV-A71和/或CVA16阳性检出率的主要因素。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65和0.59(P<0.001)。发病至住院时间间隔≤2天、住院至粪便标本采集时间间隔≤2天和危重症病例中,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 诊断 EV-A71 的一致性相对更高。住院至咽拭子采集时间间隔≤1 天的病例中CVA16的诊断一致性相对更高。发病至住院时间间隔≤2天的病例中,尽早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对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82-0.91和0.65-0.77。3)1413例(77%)病例均经过商品化real-time RT-PCR及商品化ELISA法的诊断。以EV-A71阳性检出率较高的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诊断效能为:灵敏度0.61(95%CI=0.54-0.68)、特异度 0.94(95%CI=0.92-0.95)、阳性预测值 0.62(95%CI=0.55-0.69)、阴性预测值 0.94(95%CI=0.92-0.95),非 EV-A71 感染的HFMD病例中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6%(74/1212)。ELISA法的灵敏度由月龄<12个月的0.74(95%CI=0.52-0.90)逐步降至≥36个月的0.49(95%CI=0.37-0.61)。随病程的延长,灵敏度由发病0-48小时内的0.54(95%CI=0.25-0.81)逐步升至发病 144 小时后的 0.74(95%CI=0.58-0.87),而特异度由发病0-48小时内的0.97(95%CI=0.93-0.99)逐步降至发病144小时后的0.80(95%CI=0.69-0.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标本采样时间间隔、EV-A71流行季节以及个体因素,如年龄、既往EV-A71疫苗接种史、既往HFMD或疱疹性咽峡炎病史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均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诊断效能存在显着的关联。结论:1)针对肠道病毒、EV-A71或CVA16感染的HFMD住院病例,商品化real-time RT-PCR 检测粪便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联合 RT-PCR 检测咽拭子标本;在发病2日内住院的HFMD病例中,及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临床上优先选择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开展肠道病毒的分子实验室诊断;公共卫生监测门急诊HFMD病例EV-A71和CVA16感染,建议优先选择发病2日内就诊的病例,并尽早采集咽拭子进行联合RT-PCR的诊断实验。2)该商品化ELISA试剂盒诊断HFMD病例EV-A71感染的灵敏度一般,特异度高,假阳性为6%;ELISA法的诊断效能受个体因素、流行季节、发病至采样时间的影响较大。基于本研究结果,临床开展HFMD血清学诊断时,建议在非EV-A71流行季节优先选择以EV-A71 VP1蛋白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检测EV-A71IgM抗体;不建议在既往有EV-A71疫苗接种史、既往有肠道病毒感染史、年龄>3岁及发病72小时内的病例中开展血清EV-A71 IgM抗体的ELISA法检测,可改用分子实验室诊断方法。

刘浩[2](2020)在《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文中指出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是全世界范围内可引起先天性和围生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尽早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助于优生优育、发病风险评估以及后期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上通常将血清CMV-Ig M抗体作为预防产妇围生期以及小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常用指标。为了改善传统方法干扰因素多,反应时间长,过程繁琐等缺点,本研究旨在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Li CA)技术,以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CMV重组抗原、发光微球以及感光微球等为实验原材料,建立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一套完整的Li CA分析体系,为临床提供能够微量、便捷高效的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研究平台。方法:1.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基于Li CA技术建立两种分析模式,确认血清CMV-Ig M抗体的最佳检测模式,并优化反应条件,包括反应缓冲液、抗原浓度、抗体和待检血清稀释比例、感光微球加样量、加样顺序等。(1)间接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将CMV重组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和待检血清共同置于液相中温浴,获得发光微球(抗原)-待检血清(Ig M抗体)-生物素(第二抗体)的复合物;随后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最后检测偶联后的荧光信号并判定结果。(2)捕获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将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CMV重组抗原和待检血清共同置于液相中温浴,获得发光微球(第二抗体)-待测血清(Ig M抗体)-生物素(抗原)的复合物;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检测偶联后的荧光信号并判定结果。2.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对本研究探讨的Li CA-CMV-Ig M抗体的分析体系进行方法学评价,其中包括确定临界指数、精密度、特异性、干扰实验、类风湿因子、血浆与血清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且分别利用本研究的分析体系和LIAISON-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检测100例临床样本,将二者的检测结果做比对和一致性分析以评估Li CA-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优选间接法作为Li CA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最终分析模式,其分析体系由CMV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共同组成。经过分析条件优化,采用缓冲液0.1 mol/L p H 8.0Tris-HCl缓冲液+0.3 mol/L Na Cl溶液+0.01%吐温-20+10 mg/m L BSA、CMV抗原包被的发光微球浓度2.50μg/ml、生物素标记鼠抗人Ig M单克隆抗体稀释比例1:500、待检血清稀释比例1:400、链霉亲和素包被的感光微球加样量175μl、Li CA一步法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作为该检测体系的最终工作条件。2.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本研究初步建立的Li CA-CMV-Ig M抗体分析体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5.3%~6.1%和6.9%~9.8%,均<10%;与弓形虫、风疹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对实验的干扰作用均较小;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9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9%;在100例血清样本的检测中,本方法与LIAISON分析体系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95.0%,其中阳性符合率为92.5%,阴性符合率为96.7%,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95.1%;并且经一致性检验,kappa=0.895,P<0.01,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Li CA技术采用间接法分析模式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微量,便捷高效的检测血清CMV-Ig M抗体的新方法,进一步研发将有助于未来的临床推广应用。

左晶晶[3](2019)在《肠道病毒EV71-IgM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文中指出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病,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比例以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肠道病毒,早期诊断对挽救重症患儿的生命极其重要。要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关键在于要开发出一种能快速、准确诊断患儿是否感染EV71的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直观的优点,本研究利用该方法,成功开发了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试验首先利用收集的血清建立肠道病毒EV71 IgM企业参考品,用于试剂盒的质量控制。通过试验确定企业参考品由12份阳性质控品、12份阴性质控品、1份重复性质控品和1份系列最低检出量质控品组成。其次,本试验利用鼠抗人-IgM抗体、兔IgG抗体、肠道病毒71型抗原和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等原料进行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在硝酸纤维素膜(HF135)上包被2.0 mg/mL的肠道病毒71型抗原和1.0 mg/mL的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包被湿度环境为40~60%。采用大号胶体金进行标记,标记最适pH为8,鼠抗人-IgM抗体的最佳标记浓度为10μg/mL,最佳稀释浓度为1:10;兔IgG抗体的最佳标记浓度为15 μg/mL,最佳稀释浓度为1:15。反应体系采用10 μL血清/血浆加2滴稀释液,15-20分钟读取结果。最后,对EV71 IgM试剂进行企业参考品的评价、内源性干扰物质试验、交叉反应试验、不同抗凝剂的血浆样本试验、阳性样本破坏试验、稳定性试验、同类试剂比对试验及外部临床评价。结果表明,试剂盒性能优异,抗干扰能力强,与病原体结构相近或临床症状相似的其他常见病原体高浓度的特异性抗体血清无交叉反应,临床常用抗凝剂对血浆检测结果无影响,检测结果与国内同类试剂盒符合率高。本研究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成功开发了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高效,可广泛应用于各基层医院、社区保健站等现场,有利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对该疾病的及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赵培蓓,任虎,朱贞,曹蕾,扈瑞平[4](2019)在《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在风疹消除阶段应用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说明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孕早期感染RV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风疹是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2008年我国将风疹疫苗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通过连续10年免疫规划的实施,风疹发病率迅速下降,2014~2017年已接近风疹消除的目标(风疹发病率为0.8/10万~0.12/10万)。加强对风疹可疑病例的报告和实验室鉴别诊断,对隔离传染源、指导疫苗使用以及阻断RV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手册》要求在风疹暴发流行阶段,只针对每起暴发采集5~10份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是风疹病例确诊的金标准;而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要求对每一例散发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和鼻咽拭子,分别进行IgM抗体和RV核酸的检测。本文对我国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将RV核酸检测应用于风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杨冬梅,劳显钧,荣成智,刘旻雁,张小莲,赵江阳,秦雪[5](2015)在《ECLIA和ELISA检测TORCH-IgM抗体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TORCH-IgM抗体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方法对120例门诊孕妇的血清标本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并比较分析ECLIA和ELIS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总符合率。结果:ECLI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Tox-IgM 1.67%,RV-IgM 3.33%,CMV-IgM5.83%,ELIS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Tox-IgM 1.67%,RV-IgM 1.67%,CMV-IgM 3.3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分别为Tox-IgM 100%,RV-IgM 98.3%,CMV-IgM 97.5%。结论:ECLIA和ELISA检测TORCH-IgM抗体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而ECLIA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定量检测,自动化等优点,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周健伟[6](2015)在《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文中提出1.研究背景及目的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都是TORCH筛查的重要组成病毒。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轻微,但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期间发生感染,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并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可能会导致严重畸形胎儿,通常概括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CRS是致盲、耳聋、先天性心脏疾病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巨细胞感染通常是轻微或无症状。然而,孕妇怀孕期间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宫内传播的危害性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胎儿损伤,包括生长障碍和精神低下,黄疸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重症感染出生患儿临床上出现嗜睡、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可出现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等后遗症。巨细胞病毒对血液病患者、肿瘤病人、移植受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中则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IgG、IgM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可初步确定母体的感染情况,IgG抗体产生后可存在数年或终生,仅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动态监测IgG由阴性转化为阳性即血清转化提示近期原发感染,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也可作出近期急性感染的诊断。测定IgG抗体的滴度,还可以了解人群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隐性感染水平和考核疫苗的免疫效果。IgM抗体通常在病毒感染后数天内产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IgM抗体阳性是病毒急性感染的重要指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利用了具有独特荧光特性的3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物为示踪物代替荧光物质、酶、同位素、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体/抗原,待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后,用TRFIA检测仪测定反应产物中的荧光强度,根据产物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从而达到定量分析。其中解离增强镧系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多标记技术则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的最大亮点。本研究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解离增强技术的特点及多标记技术的优点,分别研制用于定量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巨细胞病毒IgG抗体,同时检测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试剂,评价各项性能指标,并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适用性。2.方法2.1采用TRFIA"间接法”分别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抗体。2.1.1包被特异性抗原:用包被缓冲液分别将风疹病毒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抗原稀释至3μg/mL,按100μL/孔包被至96孔微孔反应板中,经封闭、抽干、真空包装后成特异性反应板,2-8℃贮存。2.1.2铕标记羊抗人IgG多克隆抗体:按照5:1的标记比例,取lmg的羊抗人IgG多克隆抗体进行除杂等预处理,浓缩至4-5mg/mL后与0.2mg的DTTA-Eu充分混合,4℃反应过夜,经纯化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为0.1%的BSA作为保护剂,-20℃贮存。2.1.3标准品的制备:用样本稀释液分别将混合的高值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IgG抗体血清稀释至10,20,50,100,250 IU/mL和5,10,20,40,100PEIU/mL,经校正合格后,2-8℃贮存。2.2采用双标记TRFIA "捕获法”同时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2.2.1包被抗μ链单克隆抗体:用包被缓冲液将抗μ链单克隆抗体稀释至3μg/mL,按100μL/孔包被至96孔微孔反应板中,经封闭、抽干、真空包装后成特异性反应板,2-8℃贮存。2.2.2铕标记风疹病毒单克隆抗体:按照5:1(质量比)的标记比例,取lmg的风疹病毒单克隆抗体进行除杂等预处理,浓缩至4-5mg/mL后与0.2mg的DTTA-Eu充分混合,4℃反应过夜,经纯化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为0.1%的BSA作为保护剂,-20℃贮存。2.2.3钐标记链霉亲和素:按照2:1(质量比)的标记比例,取0.4mg的链霉亲和素进行除杂等预处理,浓缩至4-5mg/mL后与0.2mg的DTTA-Sm充分混合,4℃反应过夜,经纯化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为0.1%的BSA作为保护剂,-20℃贮存。2.2.4巨细胞病毒抗原生物素化:按照1:25(摩尔比)的标记比例,取lmg巨细胞病毒抗原进行除杂等预处理,浓缩至约2mg/mL后与281μg生物素(NHS-LC-Biotin)充分混合,室温反应1h,经纯化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为1mg/mLBSA和0.05%叠氮钠作为保护剂,-20℃贮存2.2.5标准品的制备:用样本稀释液分别将混合的高值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血清稀释至2,5,15,40,80 AU/mL和5,20,80,200,400AU/mL,经校正合格后,2-8℃贮存。2.3试剂性能指标的评价2.3.1阴性/阳性参考品符合率:检测商用血清盘(PTR201或PTC203)和国家血清盘,计算符合率。2.3.2剂量-反应曲线:以参考标准品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各浓度点信号值减去本底信号值的对数为纵坐标,由双对数数学模型Log-Log函数处理。2.3.3分析灵敏度:以零参考标准品测定值的均值加上2倍的标准差所得信号值减去本底信号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所得出的浓度,即为其灵敏度。2.3.4线性:将浓度值为高、低的血清样本按系列倍比稀释后进行检测,将结果平均值和稀释比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计算相关系数r。2.3.5回收率实验:在特异性抗体常规检查样本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特异性抗体标准液,制备回收样本,计算回收率。2.3.6精密度实验:在不同的时间三次实验中,测定不同浓度的阳性血清样本(高、中、低),分别计算一次实验的分析内变异系数和三次实验的分析间变异系数。2.3.7交叉反应:选择可能会对目的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样本进行检测。2.3.8抗干扰实验:对加入了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胆红素的阳性标本进行测定,比较样本添加干扰物前、后的浓度变化。2.3.9与进口试剂比对实验:自制试剂与进口对照试剂平行检测样本浓度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3.结果3.1自制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分析灵敏度为0.12 IU/mL,检测范围达0.12~250 IU/mL,准确度高,检测回收样本的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分析内和分析间精密度均<10%。与进口试剂进行平行比对实验,特异性符合率为:97.10%(67/69),敏感性符合率为:99.42%(340/342),经配对卡方检验,P=1.000,表明两种检测方法无显着差异;结合κ系数检验,κ=0.965,P=0.000,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3.2自制巨细胞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分析灵敏度为0.18 PEIU/mL,检测范围达0.18~100 PEIU/mL,准确度高,检测回收样本的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分析内和分析间精密度均<10%。与进口试剂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临床特异性符合率为:95.35%(41/43),临床敏感性符合率为:100.00%(368/368),经配对卡方检验,P=0.500,表明两种检测方法无显着差异;结合κ系数检验,κ=0.973,P=0.000,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3.3自制双标记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分析灵敏度分别为0.15AU/mL、1.12AU/mL,检测范围分别为0.15~80.00AU/mL、1.12~ 400.00AU/mL,准确度高,检测回收样本的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分析内和分析间精密度均<10%。与进口试剂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临床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9.15%(352/355)、98.27%(340/346),临床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96.43%(54/56)、93.85%(61/65),经配对卡方检验,P风疹=1.000、P巨细胞=0.754,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均无显着差异;结合κ系数检验,κ风疹=0.949、P风疹=0.000;κ巨细胞=0.910、P巨细胞=0.000,说明两种检测方法吻合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4.结论本研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成功开发了三个定量检测试剂,可以应用于检测人血清中的风疹病毒IgG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G、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共四种不同的血清标志物。经评价,试剂的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检测范围宽、精密度和特异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与同类商业化进口试剂比较,其临床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无显着差异,达到了临床检测试剂的要求。特别是双标记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检测试剂,可以在一次实验中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极大地减少了临床检测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

张尔夫,刘录春,许航[7](2015)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麻疹检测上的应用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检测麻疹病毒感染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本文以鞍山市2014年13月出现的疑似麻疹病例为样本,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以探讨两种检测方法检测麻疹病毒的效果及差异性。1临床资料本组标本来源于2014年13月鞍山市各区县卫生防疫站和麻疹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疑似麻疹病例共117份,其中血标本于病例出疹后28日内采集、咽拭子标本于病例出疹至

谭玉华,于婷,陈建起,董梅,岑千红,杨伟国,孙勇,李奕辉,范主桥[8](2013)在《抗风疹病毒IgM类抗体生物素-亲合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捕获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建立抗风疹病毒IgM类抗体(RV IgM)生物素-亲合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捕获法(BA Mac TrFIA)并评价其分析性能。方法用鼠抗人μ链单克隆抗体(抗-μMcAb)作为包被抗体,生物素化RV重组抗原为桥接抗原,链霉亲合素标记铕作为示踪物,配制以β-萘甲酰三氟丙酮为主要成分的增强液,测定抗RV IgM抗体,并对其检测限、重复性、阴性参考品符合率、阳性参考品符合率、试剂热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同类方法学比对检测1 020例样本,比对实验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本方法检测国家检测限参考品L1、L2和L3的结果均为阳性反应(S/CO≥1.00),批内变异系数(CV)<15.00%,国家阴性参考品符合率为10/10,国家阳性参考品符合率为5/5;本方法的试剂盒于37℃恒温放置6 d后,检测性能无明显改变;与珠海海泰公司试剂结果符合率为98.82%,Kappa=0.96。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与同类方法学检测结果相关性好,能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俞慕华,王匀,袁梦,朱海,赵芳,林季敏[9](2013)在《风疹IgM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了检测血清中风疹病毒IgM抗体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方法通过对风疹病毒包膜蛋白E1与荧光颗粒偶联条件、质控线包被条件、检测线包被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风疹IgM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法。结果以ELISA为参考,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77.2%、82.3%、79.3%,其中灵敏性和符合率两项指标均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特异性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相当。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风疹IgM抗体的荧光免疫层析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克服了目前风疹病毒IgM检测中存在的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检测费用高的缺点,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潘阳[10](2013)在《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质控物研制和基于病毒样颗粒的microRNA-146a转运方法建立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感染人和动物,引发人畜共患性弓形虫病。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约为5-20%,成年人多为隐性感染,但孕早期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多器官坏死等严重损害。因此弓形虫是孕产妇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筛查的检测项目之一。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弓形虫感染检测方法是特异性IgG、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尤其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确定感染发生的时间,判断感染的性质,预测感染的可能危害。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临床实验室需要阳性质控物进行室内质量控制,质评机构亦需要质控物开展相应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通常用于弓形虫IgM检测的质控物为感染者的血清或血浆与正常血清或血浆的混合物,其最大的缺陷是来源极其有限。另外还有价格昂贵、存在IgM抗体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批间差异、可能存在医学伦理问题及有潜在的传染危险性等缺点。因此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使用基因工程嵌合抗体技术制备了可以替代传统含抗弓形虫IgM的血清,用于ELISA检测质控物的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并对其作为质控物的稳定性、通用性等特点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具有以下特点:①稳定性良好,37℃和室温条件保存一个月,或4℃和-20℃保存两个月不会出现抗体效价的明显变化,满足作为临床实验室抗体检测质控物稳定保存较长时间的要求;②具备较好的通用性,可被目前主要抗弓形虫IgM ELISA试剂盒检出;③通过基因工程嵌合抗体技术真核表达得到,没有生物传染危险性;④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熟廉价,可大量制备;⑤不涉及获取病人阳性样本时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克服了传统的血清来源阳性质控物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不仅基本解决了抗弓形虫IgM ELISA检测质控物的制备问题,也为其他病原体特异性IgM、IgG质控物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SLE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患者突出表现为体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异常,如T细胞数量和功能减低、B细胞过度活化增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而引发持续的自身反应性炎症,最终出现肾脏、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MicroRNAs (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大小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成熟的miRNAs可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位点特异性结合,根据互补程度的不同降解靶mRNA或者阻遏靶mRNA的翻译,发挥转录后水平基因调控作用。miRNAs参与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如病毒防御、造血分化、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并已探索性的进入治疗领域。但目前应用miRNAs进行疾病治疗面临的瓶颈之一是其属于核糖核苷酸类分子,裸露的核酸分子在体内环境中极易被各种核酸酶降解并且很难被细胞摄取。因此miRNAs治疗性研究能否获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取决于有无高效可靠的miRNAs递送途径。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以MS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包裹miR-146a前体,将其与HIV-1Tat47-57穿透肽交联,建立一种新型的以病毒样颗粒为基础的具有自主转导能力的miRNAs转运方法。随后我们对该方法递送的miR-146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探讨。体外细胞和体内实验证实,使用该转运方法处理可使1niR-146a水平在细胞中升高4-5倍,并稳定持续约120小时,优于对照组使用的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体内实验中可诱导miR-146a过表达两倍左右,最大miR-146a浓度的半衰期约为43小时。该方法制备简单,产物稳定,细胞摄取率高、细胞毒性低。在治疗性研究方面,使用该病毒样颗粒4次注射后,狼疮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ANA和总IgG抗体水平显着下降,SLE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降低,SLE相关Toll样受体通路中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TNF受体相关因子-6和NF-κB分子表达活化受到明显抑制。本研究的创新在于:①建立了基于MS2VLPs的miR-146a转运方法,该方法可高效、稳定、低毒、灵活的将包括miR-146a在内的多种miRNAs递送到细胞内实现高表达,丰富了RNA干扰的技术手段,部分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②首次将miRNAs引入SLE治疗领域,过表达的miR-146a通过TLR通路抑制了狼疮小鼠体内自身抗体的产生,初步实现了SLE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拓展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捕获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捕获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手足口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HFMD的流行现状
        1.1.2 HFMD的疾病负担
        1.1.3 肠道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1.1.4 临床常用的肠道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1.1.5 其他肠道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局限性
        1.1.6 HFMD早期实验室诊断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RT-PCR的分子实验对肠道病毒诊断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ELISA法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诊断效能的研究
    1.3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目的
        1.3.1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概述
        2.1.1 主要研究内容
        2.1.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2 研究地点
    2.3 研究对象
        2.3.1 病例定义及纳入、排除标准
        2.3.2 病例纳入及管理
        2.3.3 病例资料收集
        2.3.4 标本采集及转运
    2.4 实验室检测
        2.4.1 联合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
        2.4.2 商品化real-time RT-PCR检测粪便标本
        2.4.3 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
    2.5 统计分析
        2.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5.2 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分析
        2.5.3 诊断一致性评价的统计分析
        2.5.4 诊断效能评价的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审批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的基本特征
        3.1.1 病例的纳入
        3.1.2 纳入病例的基本特征
    3.2 标本采集、检测及诊断结果概况
        3.2.1 标本采集及检测情况
        3.2.2 病例的诊断结果
        3.2.3 病例诊断结果的比较
    3.3 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评价
        3.3.1 纳入分析病例的基本特征及诊断结果
        3.3.2 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对EV-A71和CVA16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3.3.3 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
    3.4 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诊断效能评价
        3.4.1 纳入分析病例的基本特征
        3.4.2 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3.4.3 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诊断效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小结
    4.2 结果的比较和解释
        4.2.1 联合RT-PCR与商品化real-time RT-PCR诊断EV-A71和CVA16感染的一致性
        4.2.2 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EV-A71 IgM抗体的诊断效能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建议
    5.2 创新性
    5.3 研究结果的科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5.4 局限性
    5.5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手足口病病例住院调查表
    附录2 感染科院内临床记录表
    附录3 PICU院内临床记录表
    附录4 出院结局记录表
    附录5 主要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2)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建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化学试剂
        1.3 生物试剂
        1.4 试剂配制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确定检测体系
        2.2 抗原抗体最佳组合
        2.3 分析体系优化
        2.4 检测体系的建立
    3 小结
二、血清CMV-Ig M抗体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的检测性能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检测性能验证
        2.2 临床应用价值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血清学检测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肠道病毒EV71-IgM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肠道病毒71型及手足口病概述
        1.1.1 手足口病的发现和命名
        1.1.2 病原学
        1.1.3 流行病学
        1.1.4 临床表现
        1.1.5 EV71临床检测
        1.1.6 治疗
        1.1.7 疫苗进展
    1.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1.2.1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胶体金的概念及特点
        1.2.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1.2.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原料
        2.1.2 临床标本
        2.1.3 主要仪器
        2.1.4 判读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企业参考品制备
        2.2.2 硝酸纤维素膜孔径选择
        2.2.3 硝酸纤维素膜包被浓度选择
        2.2.4 环境湿度对包被的影响
        2.2.5 胶体金制备
        2.2.6 胶体金质量鉴定
        2.2.7 胶体金粒径选择
        2.2.8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适pH确定
        2.2.9 胶体金结合垫的制备
        2.2.10 样品垫处理
        2.2.11 吸水纸的选择
        2.2.12 样本稀释液的配制
        2.2.13 样本加样量和反应时间选择
        2.2.14 试剂组装
        2.2.15 企业参考品对试剂的评价
        2.2.16 内源性干扰物质试验
        2.2.17 交叉反应试验
        2.2.18 不同抗拟剂的血浆样本试验
        2.2.19 EV71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样本破坏实验
        2.2.20 稳定性试验
        2.2.21 胶体金试剂与同类试剂及ELISA的比对实验
        2.2.22 外部临床实验
第三章 企业参考品和试条的制备及性能评估
    3.1 企业参考品制备
        3.1.1 最低检出量
        3.1.2 阳性质控品
        3.1.3 阴性质控品
        3.1.4 重复性质控品
        3.1.5 小结
    3.2 试条制备
        3.2.1 硝酸纤维素膜孔径选择
        3.2.2 检测线包被浓度选择
        3.2.3 对照线包被浓度选择
        3.2.4 环境湿度对包被的影响
        3.2.5 胶体金制备
        3.2.6 胶体金质量鉴定
        3.2.7 胶体金粒径选择
        3.2.8 胶体金标记抗体最适pH确定
        3.2.9 胶体金结合垫的制备
        3.2.10 样品垫处理效果验证
        3.2.11 吸水纸的选择
        3.2.12 样本加样量和反应时间选择
        3.2.13 小结
    3.3 性能评估
        3.3.1 企业参考品对试剂的评价
        3.3.2 内源性干扰物质试验
        3.3.3 交叉反应试验
        3.3.4 不同抗拟剂的血浆样本试验
        3.3.5 EV71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样本破坏性实验
        3.3.6 稳定性试验
        3.3.7 胶体金试剂与同类试剂及ELISA的比对实验
        3.3.8 外部临床试验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在风疹消除阶段应用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 风疹临床表现与诊断
2 IgM检测在风疹暴发流行阶段病例诊断中的应用
3 RV核酸检测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应用的必要性
    3.1 血清学检测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出现的问题
    3.2 核酸检测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的应用
    3.3 核酸与血清学联合检测在消除风疹和CRS阶段的价值
4 小结

(5)ECLIA和ELISA检测TORCH-IgM抗体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仪器和试剂
    1.3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风疹病毒IgG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巨细胞病毒IgG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双标记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7)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麻疹检测上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8)抗风疹病毒IgM类抗体生物素-亲合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捕获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固相反应板的制备
    1.5 铕标记物 (SA-Eu3+) 的制备
    1.6 BA Mac Tr FIA法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方法学反应体系的确定
        2.1.1 抗-μMc Ab包被浓度
        2.1.2 RV-Bio最适工作浓度
        2.1.3 SA-Eu3+最适工作浓度
    2.2 参考值的建立
    2.3 性能评价
        2.3.1 检测限
        2.3.2 重复性
        2.3.3 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2.3.4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2.3.5 热稳定性
        2.3.6 临床研究比对实验
3 讨论

(9)风疹IgM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研制
        1.2.1. 1 荧光颗粒-E1蛋白偶联物的制备
        1.2.1. 2 试纸条制备
        1.2.1. 3 检测
        1.2.2 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2 结果
    2.1 最佳偶联条件的建立
    2.2 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
    2.3 灵敏性及特异性
3 讨论

(10)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质控物研制和基于病毒样颗粒的microRNA-146a转运方法建立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质控物研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表达质粒的构建
        1.2.2.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的真核瞬时表达
        1.2.3.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作为质控物的应用研究
    2. 结果
        2.1.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表达质粒的构建
        2.2.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的表达与鉴定
        2.3. 人-鼠嵌合抗弓形虫IgM抗体作为质控品的应用研究
    3.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病毒样颗粒的microRNA-146a转运方法建立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研究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2. 方法
        1.2.1. 内含miRNAs-146a的重组病毒样颗粒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1.2.3.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1.2.4. 重组病毒样颗粒与Tat47-57转导肽的交联及鉴定
        1.2.5.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FITC荧光素标记及穿透能力验证
        1.2.6. 重组病毒样颗粒介导的miR-146a过表达体外有效性验证
        1.2.7. 重组病毒样颗粒介导的miR-146a过表达体内有效性验证
        1.2.8. 重组病毒样颗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1.2.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表达和纯化
        2.2. 重组病毒样颗粒的鉴定
        2.3. 重组病毒样颗粒与Tat47-57转导肽的交联鉴定
        2.4. FITC标记的交联重组病毒样颗粒转入细胞后检测
        2.5. 重组病毒样颗粒介导的miR-146a过表达体外有效性验证
        2.6. 重组病毒样颗粒介导的miR-146a过表达体内有效性验证
        2.7. 重组病毒样颗粒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3.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人源化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pcDNA3.0载体详细信息
附录2 鼠抗弓形虫P30抗原轻、重链可变区序列
附录3 重组表达载体pcDNA3-Kchain和pcDNA3-μchain测序结果
附录4 已发表治疗性miRNAs研究使用的转运递送系统文献分析
附录5 pACYC-Duet1载体详细信息
附录6 pmirGLO载体详细信息
附录7 pMS-miR146a和pMS-miRNC表达质粒全基因合成测序结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应用捕获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手足口病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研究[D]. 张天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光激化学发光分析法定性检测血清CMV-IgM抗体[D]. 刘浩.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肠道病毒EV71-IgM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的开发[D]. 左晶晶. 厦门大学, 2019(12)
  • [4]风疹病毒核酸检测在风疹消除阶段应用的必要性[J]. 赵培蓓,任虎,朱贞,曹蕾,扈瑞平. 病毒学报, 2019(02)
  • [5]ECLIA和ELISA检测TORCH-IgM抗体的效果比较[J]. 杨冬梅,劳显钧,荣成智,刘旻雁,张小莲,赵江阳,秦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5)
  • [6]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的研制[D]. 周健伟.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7]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麻疹检测上的应用比较[J]. 张尔夫,刘录春,许航.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03)
  • [8]抗风疹病毒IgM类抗体生物素-亲合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捕获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J]. 谭玉华,于婷,陈建起,董梅,岑千红,杨伟国,孙勇,李奕辉,范主桥. 临床检验杂志, 2013(12)
  • [9]风疹IgM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建立[J]. 俞慕华,王匀,袁梦,朱海,赵芳,林季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09)
  • [10]人—鼠嵌合型抗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质控物研制和基于病毒样颗粒的microRNA-146a转运方法建立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研究[D]. 潘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标签:;  ;  ;  ;  ;  

使用 Capture ELISA 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