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评估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一、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张骁[1](2020)在《基于ANP的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警机(Air Early Warning,AEW)又叫空中指挥预警飞机,囊括了探测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等重要功能,用于探测监视目标方位内的飞行或海面单位,传达或中继作战指令,引导我方战斗机执行预定作战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作为预警机最为核心的功能组成,其性能的优劣可以通过效能的高低来衡量。通过对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能够掌握影响其效能的关键性指标,了解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各分系统能力强弱,寻找系统性能中的不足之处,为后续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的使用、升级优化和新机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为出发点,分析影响系统效能的各类指标,结合效能评估理论和模型,展开对效能评估技术的研究。首先,研究设计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的总体方案,把握效能评估流程全貌,对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掌握影响系统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方案,借助Delphi理论完成指标筛选;其次,在研究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独有优势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信念图和多专家信息融合方法确定了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指标体系相互影响关系,得到指标关联关系表,指导构建了网络化结构模型并求得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然后,按照不同的指标类型制定相适应的指标预处理方案,将ANP法与幂指数效能模型相耦合,得到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单项能力指数和总体效能指数模型;最后,研究选取了E-2C和E-2D预警机作为评估实例,对两种型号预警机的任务电子系统配置和各指标参数进行梳理,利用幂指数评估模型求解得到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单项能力和总体效能评估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和评估流程的有效性;另外,本文还设计了基于效能评估的数据库,开发出具有友好交互界面的效能评估软件平台。

赵丹玲[2](2019)在《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武器装备体系评估是武器装备论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而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已然成为武器装备体系评估的重要方面,其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等工作提供定量化依据。目前,由于武器装备体系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人员较难建立准确、通用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也较难得到解释和验证。随着网络科学的发展,基于异质网络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将武器装备体系进行形式化描述,也可以借助异质网络的一些评价指标衡量不同装备相互作用产生的涌现效果。本文以武器装备体系异质网络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基于作战环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和面向作战过程的基于体系仿真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评估方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包括:(1)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通用的评估方法,异质网络是一种能够有效考虑武器装备体系包含不同功能的装备以及装备之间存在不同的交互关系的半结构化描述方法,基于异质网络模型对体系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具有语义信息。本文在分析武器装备体系及贡献率评估特点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先是将武器装备体系抽象成异质网络模型,再分别从作战能力和作战效能两个视角评估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利用评估结果反馈调整评估模型。本文剖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对贡献率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2)提出了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方法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是通过合理的抽象,将体系中的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形式化地表示出来,传统的武器装备体系网络化建模方法大多基于同质网络模型,认为装备体系中的节点和边是无差别的,并通过同质网络的一些指标对武器装备体系进行评估。显然,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装备在作战中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功能节点之间的复杂联系。本文首先引入异质网络模型,将武器装备体系抽象为异质网络中的要素,并应用网络属性和概念描述武器装备体系的特征。其次,根据武器装备在作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别构建侦察类、决策类、打击类装备的节点模型,分析各类装备的指标。然后,将装备之间不同的关联关系进行抽象,构建了目标侦察、信息传输、命令下达、目标打击等交互关系模型。最后,考虑时间因素,构建武器装备体系的动态模型,为装备体系的网络化仿真提供基础。(3)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在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方法是先构建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再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指标聚合,得到体系能力评估的综合值。现有的评估方法没能将装备指标和体系作战能力进行很好地映射,评估结果的解释性和可追溯性不强。为此,本文提出了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方法。首先,将作战任务分解成由相应的子体系支撑完成的不同阶段的子任务,分析子任务之间的约束关系得到任务约束网络,用领域映射矩阵DMM模型表示任务与能力以及能力与装备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基于武器装备体系异质网络模型,利用作战环的方法将不同功能装备节点的能力进行聚合,结合装备面向不同元任务时的作战能力以及任务约束网络,综合计算装备面向整个作战任务时的作战能力贡献率。最后,针对评估模型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几种算法用于求解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和装备对体系的能力贡献率。(4)提出了面向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在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中,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解析方程求解双方兵力情况或利用系统动力学等体系方法分析体系中不同指标的影响关系,评估过程较为简化,没有和实际的作战过程相结合。本文基于异质网络模型,提出武器装备体系网络仿真方法,根据仿真实验得到效能指标,后基于云模型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进行评估。首先,分析异质网络建模与基于Agent仿真建模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武器装备实体的能力模型和行为模型,作为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基础。其次,面向作战过程,筹划作战活动方案并分析装备参与作战的流程,明确各装备在不同作战活动下的行为表现,提出基于OODA循环理论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实现方法和步骤。然后,根据仿真实验得到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指标,以作战时间、装备战损比、弹药消耗比和胜负结果作为评估指标,利用云模型方法对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进行评估,最终发现以装备战损比和作战胜负结果作为标准评估效能贡献率得到的结果与能力贡献率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赵曰强[3](2019)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的评定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是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生产和使用、部署、指挥决策的导向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用效能分析目前仍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也在随着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技术进步和系统复杂性方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现有国内外的研究,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还未见有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整套模型。本文以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性能指标选取与任务分解为基础,分析了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系统效能和费效分析的概念和内涵,并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效能分析模型。对费用效能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对比。研究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并指出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合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不同性能指标的适宜处理方法。这些方法的梳理和对比分析为复杂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与效能的评估建模奠定了方法基础。建立了基于导弹采购单价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模型,分析了多种要素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比较。在国内外武器装备费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武器系统工作分解结构、费用参数分析出发,建立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体系和参数模型。在该模型框架内,提出了以导弹采购单价的估算为基础构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模型的新思路。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指标参量对费用的影响程度,并采用类推法、工程法向研制费、使用保障费进行扩展。在费用估算中引入“制导精度”和“目标通道数”等新的技术参数,找到了解决新型武器系统费用评估的适用性的方案。并通过建立线性和非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模型在新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LCC度量中的精度。建立了基于ADC法(Availability Dependability Capability,ADC)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效能评估模型。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复杂的特点,构建了多状态及状态转移的路径,充分体现了武器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建立了可用性和可信度模型;同时以系统能力为重点,对量纲类指标(拦截远界R、低界RL、目标通道数T、上架导弹数n、系统反应时间tr)采用效用函数法或尺度标度法进行计算,对定量概率指标(发现概率PG1、杀伤概率PG2)采用参数法进行建模,对定性概率指标(指控能力PG3、抗干扰能力PG4、生存能力PG5)采用标度法结合德尔菲法进行量化计算。克服已有模型的不足,统一能力指标的选取和处理,并对系统能力矩阵进行拓展,考虑了指控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综合性指标。同时目标通道数反映武器的多目标能力,避免了对群目标的杀伤概率计算的对目标的依赖。考虑了对目标多发杀伤能力、抗饱和攻击能力、多次拦截能力。经过算例的验证模型准确、适用,突破了已有模型的局限,使系统效能的评估更趋完善。提出了一套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费效分析方法,运用多种方法组合建立解析模型,来进行定量化计算。在LCC和系统效能建模的基础上,将效费比研究与LCC估算、系统效能评估结合起来,将LCC和系统效能归一化、无量纲处理,得到定费用、定效能或费效比最优的量化结果,使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问题更加明确具体,便于科学决策。并以“霍克改”、“爱国者”PAC-2和“格龙布”C-300ЛМУ-1为算例描述了具体的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费效的决策权衡,填补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建立的一套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模型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于指导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和使用,提供了可量化决策工具;经过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算例验证,可靠适用,可供进行武器系统费用效能评估和论证规划时参考;也对于其他装备评估分析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侯俊荣[4](2019)在《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对抗效能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武器装备的不断革新,战争正逐步朝体系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雷达对抗系统在作战过程、结果、功能实现上逐渐表现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传统的效能评估方法将系统的对抗效能指标加权聚合,不能体现雷达对抗系统与时间相关的整体性特征。显然,这样的评估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做了如下研究:(1)在简要介绍雷达对抗系统相关概念和基本作战流程的基础上,完成了雷达对抗系统效能的定义,接着建立雷达对抗系统及其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最后结合雷达对抗系统作战特点,详细描述了雷达对抗系统的效能评估思想。(2)在详细阐述作战循环理论和作战环建模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作战环的对抗系统网络模型,紧接着引入动态作战网络的具体概念,并基于此完成了基于作战环的雷达对抗系统动态网络建模。(3)在影响网络和时间影响网络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网络的数学模型,然后具体介绍了时间影响网络的基本求解思路和计算方法,最后引入虚拟节点的概念,将动态作战网络模型转换为时间影响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雷达对抗效能评估框架。(4)利用典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以红方对抗系统为例,利用时间影响网络评估方法实现了雷达对抗效能评估,同时分析了系统模型、作战场景、时间延迟、基础效能以及影响强度等因素对综合效能的影响,证明了时间影响网络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尹津丽[5](2019)在《基于ADC方法的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及软件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日益复杂化的战场环境,预警机已成为现代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空中节点,并在多次战争中体现出了其重要性,因此对预警机的评价和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预警机进行效能评估,发现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后续预警机系统的使用、优化以及新机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预警机系统执行的任务为出发点,分析执行任务所需要的具体功能,结合效能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预警机系统效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设定预警机系统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方案,确立评估流程;通过对系统的模块组成分析和执行任务所需具备的功能分析,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流程,依据系统能力的层级结构建立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对ADC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即系统的可用性、可信性以及固有能力分别进行求解。通过系统全面分析,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划分;根据状态描述,结合预警机系统各子系统性能参数,确定预警机系统的可用性;根据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的状态变化情况,确定预警机系统ADC效能评估模型的可信性结果;运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和云重心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体系权重结果,通过主观评判与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思想确定固有能力结果;将三个部分结果聚合,得到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结果。通过效能评估的整体结果和模块结果,对预警机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该任务系统的劣势模块或环节,为预警机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在上述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某预警机进行效能评估,给出评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设计基于效能评估的数据库,开发效能评估软件平台,提供用户交互友好的软件。

李化涛[6](2019)在《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红外空空导弹作为实施精确打击和夺取制空权的关键性武器,对其作战效能要求越来越高。快速准确的评估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分析影响作战效能变化的各个因素,为红外空空导弹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本文以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构建了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灰色评估模型。该模型引入OODA环理论,对红外空空导弹作战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的权值;采用基于端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理论来对专家团评估信息进行灰色聚类,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其次,提出了战场形态下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为了使红外空空导弹的作战效能评估更贴近实战,该模型在传统ADC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战场对抗环境系数、红外干扰、敌机作战效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ADC模型中的能力矩阵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再次,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为了能够确切掌握红外空空导弹自身性能参数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该模型着重评估了红外空空导弹自身对作战效能有显着影响的指标。评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并联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作战效能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以上评估模型分别进行了总结,并对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军鹏[7](2019)在《某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步兵班组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及无人作战平台的编配,传统步兵班组被忽视的协同能力,态势感知能力获得大幅提升,相应的其作战模式也将发生改变,因此针对新型步兵班组开展作战效能评估研究已势在必行。本文基于美国X班组计划以及我军现有的装备技术水平想定了我军未来某新型步兵班组编配,以其为对象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效能评估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确了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指标选取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合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要素展开分析,通过分析,选取合适的参数或有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重点研究了杀伤有生目标能力和态势感知能力的评估方法。其次,梳理了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外界因素并以修正系数的形式进行了量化。结合我军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战场想定,以该战场想定为前提,权重系数以及部分难以量化的指标参数通过专家评估法得以确定。最后,建立了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的指数模型,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针对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了提升步兵班组作战效能的几点思考,为未来战争中步兵班的作战编组、火力配备、战术运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周晓柳婷[8](2018)在《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预警机系统是未来信息化、高科技战争的空中指挥堡垒,是现代战争中关键的武器装备,已被现代局部战争证实。预警机系统的优劣可以按照效能的高低来衡量,通过对预警机系统进行效能评估,了解预警机各分系统能力,并发现系统性能中的薄弱环节,为预警机系统的设计、研制、使用及升级提供科学决策,以提高预警机系统的整体效能,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物力、人力及财力损失,保证预警机系统完成任务。本文从预警机系统的功能出发,结合影响其效能的因素,对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总体设计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的研究方案,分析效能评估流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然后,在研究预警机系统的任务、组成及各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明确预警机系统能力指标体系各组成因素,依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系统效能指标体系的构造过程,建立预警机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继而,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预警机系统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相对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和云模型方法相关理论,结合系统能力指标体系,对4种预警机即E-3F、E-2C、A-50、Phalcon方案的各分系统性能和系统综合效能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分析不同预警机方案优劣原因,总结每种预警机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最后实现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的软件开发设计,通过比较分析上述效能评估算法的结论,评估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评估结论与专家给出的结果及客观事实基本相符,验证了效能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从结论的一致性、评估的需求、信息的全面性、主客观性、算法复杂度等角度阐述了三种算法的特点以及对效能评估的适用性,为进一步研究预警机系统的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贾璐,董亚卓,刘帅[9](2016)在《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建设方法》文中认为建设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实现对海量效能评估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和评估成果共享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分析了指挥信息系统的效能评估对象需求、数据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总体框架、基础条件设计框架、数据资源设计以及数据服务和应用方法。对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齐玲辉[10](2015)在《面向服务的军事组织云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向服务的军事组织云协同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军事组织体系,是从现代组织的角度对军事行动的一次全新思考。网络中心战为构建新型的军事组织作战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但是仍然暴露出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上的两个缺陷。本文针对上述两个缺陷和军事组织“虚拟化、智能化、协同化、普适化”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结合新兴信息化技术“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管理方法,以信息科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方法的云协同体系模型,研究支撑该体系模型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和体系能力评估。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在分析军事组织协同作战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中心战的协同作战过程及其过程中体现的优势与不足,指出网络中心战面临的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的两大问题,借鉴云计算的基础架构管理方法,在系统架构层面,对提出的“云协同”概念、层级结构、体系架构和技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面向服务的新一代军事组织云协同体系架构。(2)将军事组织中分布异构作战资源的动态整合问题分解为作战资源云服务化和云服务聚类重组两个子问题,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完成云协同体系中的物理资源云服务体系的构建,解决分布异构作战资源的动态整合问题。从屏蔽作战资源的复杂性和异构性目的入手,提出了基于模板的作战资源云服务化模型。首先设计了作战资源适配器,分析作战资源适配器中云服务接口、云服务局部管理、云服务描述和作战资源与云服务的映射模式及其实现方式,然后根据作战资源云服务化的基本目标设计了作战资源云服务化封装模板,最后以虚拟化封装一次军事对抗中武器打击资源为例进行云服务化的说明。为了控制云服务的规模、提高组合优选效率,提出了基于加权双质心SVC的云服务聚类重组算法。在SVC算法的支持向量训练和聚类标识过程中,分别引入最大熵原理和加权密度质心,完成对SVC算法的改进并进行了算法验证,随后提出了云服务聚类的加权双质心SVC模型,给出解决云服务聚类问题的步骤,并对动态维护云服务聚类分组的理论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加权双质心SVC算法能够在有效的减少云服务规模的同时不破坏云服务的分布模式及其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有效的完成分布异构作战资源的动态整合。(3)解决服务模式缺陷的根本问题是协同主体的认定,建立的云协同体系将军事成员中抽离出来的云服务作为协同主体,根据对服务质量追求的不同,引导云协同系统做出不同的云服务组合优选方案,有效的实现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模式。从多目标优化问题入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普适化建模,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粒子群算法,解决云服务组合优选问题。对算法的改进工作主要在粒子编码、解码和更新上,建立云服务组合优选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由三个云协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函数,在一个实例上验证了改进算法在云服务组合优选问题上的应用,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可行,集中的作战资源达到了高效的分散服务的模式,并阐明了云服务实例的协同与传统军事组织中的协同的异同。(4)对比分析各类效能评估的方法,选择SEA法作为云协同系统效能评估方法。针对以前超盒数值算法在四维及以上空间上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改进超盒SEA效能评估算法,并针对云协同系统的特点在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建立了云协同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SEA法求解云协同效能评估的算法流程,并通过仿真算例给出了云协同系统中不同指标的灵敏度分析,对云协同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

二、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P的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层次分析法
        1.2.2 作战装备效能理论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效能评估总体方案设计及指标体系建立
    2.1 引言
    2.2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总体方案设计
        2.2.1 效能评估总体方案设计
        2.2.2 效能评估研究流程
    2.3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2.3.1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组成和功能分析
        2.3.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构造流程
        2.3.3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4 基于Delphi法的效能评估指标的筛选
        2.4.1 Delphi理论研究
        2.4.2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指标体系初步方案筛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NP的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3.1 引言
    3.2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理论研究
        3.2.1 网络层次分析法基本结构模型
        3.2.2 网络层次分析法超矩阵构造及求解
        3.2.3 层次分析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联系与区别
    3.3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网络结构模型建立
        3.3.1 评估指标相关性概述
        3.3.2 基于信念图的专家信息表示
        3.3.3 多专家信息融合确定评估指标关联度
        3.3.4 构造评估指标体系网络结构模型
    3.4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幂指数法的评估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效能评估理论研究
        4.2.1 效能评估理论分类
        4.2.2 幂指数法理论研究
    4.3 指标分类和指标值预处理
        4.3.1 指标分类
        4.3.2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指标值预处理
    4.4 基于幂指数法的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模型的建立
        4.4.1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单项能力指数
        4.4.2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总体效能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效能评估软件开发与实例对比验证
    5.1 引言
    5.2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软件
        5.2.1 效能评估软件设计原则
        5.2.2 效能评估软件整体需求
        5.2.3 效能评估软件各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
    5.3 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实例验证和分析
        5.3.1 预警机评估对象及其实际参数
        5.3.2 基于幂指数法的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网络层次分析法加权超矩阵数据
附录2 待评估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参数及预处理结果
致谢

(2)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方法研究
        1.2.2 复杂网络与异质网络研究
        1.2.3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1.2.4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
        1.2.5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框架
    2.1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的基本概念
        2.1.1 武器装备体系
        2.1.2 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
        2.1.3 武器装备体系评估
    2.2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分析
        2.2.1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的概念与内涵
        2.2.2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度量方式分析
        2.2.3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问题剖析
    2.3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设计
        2.3.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理论方法
        2.3.2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方法
    3.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建模与描述
        3.1.1 异质网络模型
        3.1.2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描述模型
    3.2 武器装备体系网络节点建模
    3.3 武器装备体系网络交互关系建模
        3.3.1 目标侦察交互关系建模
        3.3.2 信息传输交互关系建模
        3.3.3 命令下达交互关系建模
        3.3.4 目标打击交互关系建模
    3.4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动态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作战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静态评估
    4.1 任务分解与装备映射分析
        4.1.1 任务约束结构分析与任务分解
        4.1.2 任务与能力的映射分析及能力需求描述
        4.1.3 能力和装备的映射分析与建模
    4.2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模型
        4.2.1 基于作战环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
        4.2.2 面向任务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
        4.2.3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
    4.3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求解算法
        4.3.1 基于作战环的元任务满足度的求解算法
        4.3.2 面向任务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任务满足度评估算法
        4.3.3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贡献率评估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动态评估
    5.1 基于异质网络的多Agent对抗仿真模型
        5.1.1 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框架
        5.1.2 武器装备实体的能力模型分析
        5.1.3 武器装备实体的行为建模分析
    5.2 面向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研究
        5.2.1 作战活动方案筹划
        5.2.2 装备作战过程分析
        5.2.3 武器装备体系仿真实现方法
    5.3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5.3.1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指标分析
        5.3.2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
        5.3.3 基于云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综合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研究
    6.1 作战想定
        6.1.1 背景想定
        6.1.2 装备体系描述
        6.1.3 作战想定描述
    6.2 面向海上联合作战场景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6.2.1 任务描述和任务分解
        6.2.2 武器装备体系的任务满足度评估
        6.2.3 武器装备体系的能力贡献率评估
    6.3 面向海上联合作战过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
        6.3.1 想定补充与规则分析
        6.3.2 基于动态对抗仿真模型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指标分析
        6.3.3 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贡献率评估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体系对抗仿真中形成的作战环
附录 B 体系对抗仿真产生的效能指标

(3)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防空导弹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
        1.2.1 系统费用的研究综述
        1.2.2 系统效能的研究综述
        1.2.3 费效分析的研究综述
        1.2.4 目前本领域研究应用的不足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系统费用效能研究方法分析
    2.1 系统费用估算方法的分析对比
        2.1.1 费用估算方法与对比
        2.1.2 费用估算建模方法与对比
        2.1.3 费用估算的工程辅助工具
    2.2 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的分析对比
        2.2.1 效能评估方法的分类
        2.2.2 评估中采用的数学方法
        2.2.3 效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2.2.4 多指标参数聚合方法
    2.3 费效分析和权衡的方法
        2.3.1 模糊推理柔性决策
        2.3.2 关联矩阵法
        2.3.3 基于理想点的多目标决策评价法
        2.3.4 费效比评价准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用估算模型
    3.1 费用估算建模的步骤
        3.1.1 费用估算模型的建立步骤
        3.1.2 费用估算方法的选择
    3.2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费用变量的选择
        3.2.1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3.2.2 费用变量的分析与选择
    3.3 导弹采购单价线性模型的建立
        3.3.1 大中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3.3.2 小型导弹采购单价模型
        3.3.3 导弹采购单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4 导弹采购单价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3.4.1 建立二次函数费用模型
        3.4.2 任意次幂函数费用模型
    3.5 武器系统LCC模型的建立
        3.5.1 地面设备采购价格模型
        3.5.2 武器系统采购费用模型
        3.5.3 武器系统研制费用模型
        3.5.4 使用维护费的估算模型
        3.5.5 武器系统LCC费用模型
        3.5.6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4.1 系统效能建模的步骤
    4.2 系统性能指标的分析与选择
        4.2.1 系统层次结构性能指标分析
        4.2.2 系统性能指标的选择
    4.3 系统的可用性模型的建立
        4.3.1 串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4.3.2 并联系统的可用性向量
        4.3.3 复杂系统可用性向量
        4.3.4 可用性向量的状态约束
    4.4 系统的可信度模型的建立
        4.4.1 系统的状态及状态转移
        4.4.2 系统可信度的量度
        4.4.3 不同系统结构的可靠度的计算
        4.4.4 系统可信度矩阵模型的建立
        4.4.5 可信度矩阵模型的验证
    4.5 系统的能力模型的建立
        4.5.1 量纲类指标计算
        4.5.2 定量概率类指标计算
        4.5.3 定性概率类指标计算
        4.5.4 系统的能力模型
    4.6 算例
        4.6.1 可用性向量的计算
        4.6.2 可信度矩阵的计算
        4.6.3 能力向量的计算
        4.6.4 系统效能的计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方法
    5.1 武器系统费用和效能的关系
    5.2 费效分析各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5.2.1 费效分析的目的
        5.2.2 费效分析的任务
    5.3 费效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选择
    5.4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与计算
        5.4.1 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计算
        5.4.2 系统效能的分析计算
        5.4.3 费效分析与权衡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费用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Matlab程序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对抗效能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2.2 时间影响网络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雷达对抗系统及效能评估
    2.1 雷达对抗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2.1.1 对抗系统相关概念
        2.1.2 对抗系统作战流程
    2.2 雷达对抗效能
        2.2.1 对抗效能描述
        2.2.2 系统对抗效能评估指标
        2.2.3 传统效能评估方法
    2.3 雷达对抗系统的效能评估思想
        2.3.1 对抗系统特点
        2.3.2 对抗效能评估思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作战环的雷达对抗系统动态网络建模
    3.1 基于作战环的对抗系统模型
        3.1.1 作战循环理论
        3.1.2 基于作战环的对抗系统模型
        3.1.3 基于作战环的对抗作战流程
    3.2 雷达对抗网络化描述与建模
        3.2.1 节点建模描述
        3.2.2 边建模描述
        3.2.3 基于作战环的雷达对抗网络建模
    3.3 基于作战环的雷达对抗动态网络化建模
        3.3.1 动态作战网络介绍
        3.3.2 动态作战网络化描述
        3.3.3 基于作战环的雷达对抗动态网络化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对抗效能评估方法
    4.1 影响网络介绍
        4.1.1 影响网络模型
        4.1.2 影响参数和基准概率
        4.1.3 影响参数获取方式
    4.2 时间影响网络介绍
        4.2.1 时间影响网络模型
        4.2.2 时间影响网络基本求解思路
        4.2.3 基本时间影响网络计算方法
    4.3 雷达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框架
        4.3.1 虚拟控制节点
        4.3.2 动态对抗网络向时间影响网络模型转换
        4.3.3 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对抗效能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场景分析
    5.1 评估方法验证
        5.1.1 时间影响网络评估方法可行性分析
        5.1.2 对抗系统模型转换
        5.1.3 仿真结果分析
    5.2 评估实例
        5.2.1 对抗系统作战想定
        5.2.2 作战网络模型
        5.2.3 评估数据
        5.2.4 影响网络效能评估模型
    5.3 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对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
        5.3.2 作战场景对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
        5.3.3 时间延迟对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
        5.3.4 装备效能对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
        5.3.5 影响强度对综合对抗效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ADC方法的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及软件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效能评估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效能评估国内研究现状
        1.2.3 预警机发展及效能评估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方案与任务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效能评估概述
        2.2.1 效能评估的特点和原则
        2.2.2 效能评估方法和模型
    2.3 预警机任务模型设定
        2.3.1 预警机系统典型任务介绍
        2.3.2 预警机系统任务设定
    2.4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技术路线
        2.4.1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方案设计
        2.4.2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流程
    2.5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2.5.1 指标体系确立方法
        2.5.2 预警机ADC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巡航预警的预警机可用性可信性分析
    3.1 引言
    3.2 可用性和可信性指标概述
    3.3 预警机系统可用性
        3.3.1 可用性向量分析
        3.3.2 预警机系统组成分析
        3.3.3 预警机系统可用性向量求解
    3.4 预警机系统可信性
        3.4.1 可信性矩阵分析
        3.4.2 预警机系统的可信性矩阵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巡航预警的预警机固有能力分析
    4.1 引言
    4.2 固有能力概述
    4.3 预警机系统固有能力指标体系
        4.3.1 预警机系统任务功能概述
        4.3.2 预警机系统固有能力指标体系
        4.3.3 核心指标数学模型
    4.4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4.2 预警机系统固有能力指标权重
    4.5 生存能力求解
        4.5.1 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概述
        4.5.2 预警机系统生存能力求解模型
        4.5.3 预警机系统生存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步骤
    4.6 探测能力和侦察能力求解
        4.6.1 云重心方法概述
        4.6.2 预警机系统探测能力和侦察能力求解模型
        4.6.3 预警机系统探测能力和侦察能力求解步骤
    4.7 预警机系统固有能力求解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软件平台开发
    5.1 引言
    5.2 软件平台设计
        5.2.1 结构设计
        5.2.2 功能模块设计
        5.2.3 工作流程设计
    5.3 软件平台模块实现
        5.3.1 后台实现
        5.3.2 前端实现
        5.3.3 数据库实现
        5.3.4 接口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ADC法的预警机效能评估实例
    6.1 引言
    6.2 预警机系统可用性向量
    6.3 预警机系统可信性矩阵
    6.4 预警机系统能力向量
        6.4.1 探测能力求解
        6.4.2 侦察能力求解
        6.4.3 生存能力求解
        6.4.4 预警机固有能力求解
    6.5 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红外型空空导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作战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武器系统效能及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
    2.1 效能的基本概念
        2.2.1 效能的定义
        2.2.2 单项效能
        2.2.3 系统效能
        2.2.4 作战效能
        2.2.5 系统效能与作战效能的比较分析
    2.2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基本概念
        2.2.1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定义
        2.2.2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特点
        2.2.3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的选取原则
        2.2.4 武器系统效能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2.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
        2.3.1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定义
        2.3.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
        2.3.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原则
        2.3.4 武器系统的效能评估方法
        2.3.5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灰色评估
    3.1 引言
    3.2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3.2.1 基于OODA的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流程分析
        3.2.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分析
    3.3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作战模型构建
        3.3.1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
        3.3.2 构建灰色聚类模型
        3.3.2.1 评价样本矩阵的确定
        3.3.2.2 确定评价灰类
        3.3.2.3 确定灰色聚类权向量矩阵
        3.3.2.4 进行综合评估
    3.4 实例分析
        3.4.1 态势感知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2 控制决策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3 火力打击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4 电子战能力灰色聚类评估值
        3.4.5 红外空空导弹系统综合评估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场形态下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4.1 引言
    4.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模型的建立
        4.2.1 ADC模型基本原理及其改进
        4.2.2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分析
        4.2.3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4.3 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
        4.3.1 系统的可用性
        4.3.2 系统的可信性
        4.3.3 系统的固有能力
        4.3.4 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
        4.3.5 战场对抗环境因素
        4.3.6 生存概率
    4.4 实例分析
        4.4.1 计算可用度
        4.4.2 计算可信度
        4.4.3 计算能力矩阵
        4.4.3.1 系统能力指标评判
        4.4.3.2 计算毁伤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3 计算态势感知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4 计算导弹攻击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5 计算控制决策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4.4.3.6 计算系统的能力矩阵
        4.4.4 计算飞行员能力素质系数
        4.4.5 计算战场对抗环境因素系数
        4.4.6 计算生存概率
        4.4.7 计算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5.1 引言
    5.2 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5.2.1 红外空空导弹制导原理
        5.2.2 构建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指标体系
    5.3 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评估
    5.4 组合赋权法
        5.4.1 确定客观权重
        5.4.2 确定主观权重
        5.4.3 确定组合权重
    5.5 实例分析
        5.5.1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主观评判
        5.5.2 作战效能评估指标客观评判
        5.5.3 计算攻击包线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4 计算作战灵活性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5 计算干扰毁伤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5.6 计算红外空空导弹作战效能的模糊综合评判值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7)某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步兵班装备发展现状
        1.2.2 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3 我军步兵班组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理论研究
    2.1 效能的定义
    2.2 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2.3 指标参数的归一化处理
        2.3.1 定量指标的处理
        2.3.2 定性指标的处理
    2.4 效能评估中各因素的权值确定
        2.4.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2.4.3 权重计算
        2.4.4 群组AHP决策问题
    2.5 聘请咨询专家及设计打分表
    2.6 本章小结
3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3.1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3.3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3.4 综合火力
        3.4.1 杀伤有生目标能力
        3.4.2 火力持久力
        3.4.3 破甲及攻坚能力
    3.5 单兵防护与机动能力
        3.5.1 防弹衣防御能力
        3.5.2 头盔防御能力
        3.5.3 单兵机动能力
    3.6 指挥协同
        3.6.1 态势感知能力
        3.6.2 班组内人员的协同
        3.6.3 班组内人机的协同
        3.6.4 与友邻及上级的协同
    3.7 兵员素质
        3.7.1 体能素质
        3.7.2 军事技能水平
        3.7.3 心理素质
    3.8 本章小结
4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的战场想定
    4.1 地形要素想定
        4.1.1 城市作战
        4.1.2 山地作战
        4.1.3 丛林作战
    4.2 气候要素想定
    4.3 作战任务及战术想定
    4.4 作战对象想定
    4.5 新型步兵班组编配想定
    4.6 本章小结
5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及其算例验证
    5.1 战场想定实例
    5.2 综合火力评估模型
    5.3 单兵防护与机动能力评估模型
    5.4 指挥协同评估模型
    5.5 兵员素质评估模型
    5.6 新型步兵班组的可靠性
    5.7 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5.8 本章小结
6 提升步兵班组作战效能的几点思考
    6.1 提升步兵班组的综合火力
    6.2 提升单兵防护与机动能力
        6.2.1 新材料技术的突破
        6.2.2 装配单兵外骨骼
    6.3 提升步兵班组的人机协同
        6.3.1 丰富军用机器人的类型以及功能,以适应不同的作战需求
        6.3.2 进一步增强机器人智能水平,使其更聪明、更自主
        6.3.3 基于军用机器人的编配,研究与之相匹配的作战方式
    6.4 提升步兵班组的网络能力
    6.5 提升兵员素质
        6.5.1 训练采用新方式
        6.5.2 对班长进行更全面的培养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内容与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效能评估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效能评估国内研究现状
        1.2.3 预警机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预警机效能评估总体设计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引言
    2.2 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的总体设计
        2.2.1 效能评估的方案设计
        2.2.2 效能评估的研究流程
        2.2.3 效能评估方法的选择
    2.3 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2.3.1 预警机的主要任务与系统组成和功能
        2.3.2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构造过程
        2.3.3 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
        2.3.4 指标的分类和指标值的预处理
    2.4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预警机指标权重
        2.4.1 层次分析法原理
        2.4.2 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
    2.5 预警机评估对象及相应指标值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预警机效能评估
    3.1 引言
    3.2 模糊综合评判法(FAHP)原理
    3.3 FAHP实现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
        3.3.1 预警机系统单层次模糊评判
        3.3.2 多层次综合评估各分系统性能及系统总效能
        3.3.3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TOPSIS的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
    4.1 引言
    4.2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原理
    4.3 TOPSIS实现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
        4.3.1 TOPSIS评估单层指标的能力
        4.3.2 TOPSIS评估各分系统性能及系统综合效能
        4.3.3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云模型的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
    5.1 引言
    5.2 云模型效能评估方法
        5.2.1 云模型的基本理论
        5.2.2 云模型评估方法原理
        5.2.3 云模型效能评估算法流程
    5.3 云模型实现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
        5.3.1 预警机系统单层次指标的云模型评估
        5.3.2 云模型综合评估各分系统性能及系统总效能
        5.3.3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预警机效能评估仿真软件与算法比较分析
    6.1 引言
    6.2 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仿真软件
        6.2.1 仿真软件设计原则
        6.2.2 仿真软件模块组成
        6.2.3 仿真软件功能设计
    6.3 效能评估算法结果比较分析
        6.3.1 评估结果正确性验证
        6.3.2 不同评估算法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建设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需求分析
    1.1 评估对象分析
        1)侦察预警系统
        2)指挥控制系统
        3)军事通信系统[3]
        4)电子对抗系统
        5)综合保障系统
    1.2 数据需求分析
2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1 总体框架
    2.2 基础条件
    2.3 数据资源
3 数据服务和应用
4 结束语

(10)面向服务的军事组织云协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军事组织及云计算研究现状
        1.2.2 CCpr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2.3 系统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面向服务的新一代军事组织云协同体系架构研究
    2.1 概述
        2.1.1 军事组织的协同模式
        2.1.2 NCW协同作战过程
        2.1.3 NCW的优势和不足
    2.2 CCpr基本概念
        2.2.1 云计算技术
        2.2.2 CCpr的定义
        2.2.3 CCpr和NCW的联系
        2.2.4 CCpr的特征
    2.3 CCpr组织及体系结构
        2.3.1 CCpr组织
        2.3.2 CCpr体系结构
    2.4 CCpr技术体系
        2.4.1 CCpr体系架构、标准和规范
        2.4.2 CCpr系统运行关键技术
        2.4.3 CCpr理论支撑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板的作战资源云服务化
    3.1 概述
        3.1.1 作战资源
        3.1.2 作战资源的特征
    3.2 作战资源的云服务化
        3.2.1 作战资源云服务化概述
        3.2.2 作战资源适配器
        3.2.3 作战资源云服务模板
    3.3 作战资源的云服务化实例
        3.3.1 作战资源云服务化封装步骤
        3.3.2 应用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SVC的云服务聚类重组
    4.1 概述
    4.2 SVC聚类分析算法
        4.2.1 基于支持向量机训练
        4.2.2 聚类标识
        4.2.3 SVC算法分析
    4.3 D-SVC算法研究
        4.3.1 样本集预处理
        4.3.2 基于最大熵的支持向量训练
        4.3.3 加权双质心聚类标识
        4.3.4 算法验证及分析
    4.4 云服务聚类重组的D-SVC算法模型
        4.4.1 云服务聚类重组模型
        4.4.2 D-SVC算法在云服务聚类重组中的应用
        4.4.3 云服务聚类重组的动态维护
        4.4.4 仿真算例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I-DPSO的云服务组合优选
    5.1 概述
    5.2 多目标优化及PSO算法分析
        5.2.1 多目标优化问题
        5.2.2 PSO算法
        5.2.3 DPSO算法
    5.3 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
        5.3.1 问题描述
        5.3.2 目标函数/适应度函数
        5.3.3 I-DPSO算法设计
        5.3.4 算法验证与分析
    5.4 云服务组合优选建模
        5.4.1 问题描述
        5.4.2 CCpr系统目标函数/QoS评价函数
        5.4.3 I-DPSO算法应用流程
        5.4.4 仿真算例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超盒SEA法的CCpr效能评估
    6.1 概述
        6.1.1 系统效能评估概述
        6.1.2 系统效能评估常用方法
    6.2 基于超盒的SEA法的系统效能评估
        6.2.1 SEA法理论基础
        6.2.2 基于超盒的SEA法
    6.3 CCpr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
        6.3.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6.3.2 CCpr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6.4 CCpr效能评估SEA法建模
        6.4.1 系统、域和使命的设定
        6.4.2 系统属性和使命属性的建立
        6.4.3 系统轨迹和使命轨迹的生成
        6.4.4 系统效能的求解
        6.4.5 指标灵敏度分析
    6.5 仿真算例及分析
        6.5.1 使命要求变化对CCpr效能值的影响
        6.5.2 不同使命要求变化下各层指标的灵敏度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致谢

四、指挥控制系统的效能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P的预警机任务电子系统效能评估[D]. 张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2]基于异质网络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研究[D]. 赵丹玲.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3]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费效分析建模及方法研究[D]. 赵曰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基于时间影响网络的对抗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 侯俊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基于ADC方法的预警机系统效能评估及软件平台开发[D]. 尹津丽.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红外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研究[D]. 李化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某新型步兵班组作战效能评估[D]. 王军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预警机系统综合效能评估技术研究[D]. 周晓柳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9]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数据中心建设方法[J]. 贾璐,董亚卓,刘帅.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06)
  • [10]面向服务的军事组织云协同关键技术研究[D]. 齐玲辉. 西北工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评估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