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化学入门课是怎么上的?

初三的化学入门课是怎么上的?

一、我是怎样上初三化学绪言课的(论文文献综述)

沙靖[1](2020)在《聚焦化学绪言教学研究 透射化学启蒙教育本义》文中研究指明以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研究的4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容分析法,从"如何看待绪言课的功能与价值""绪言课教什么""绪言课如何教和如何学"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已有研究对初中化学绪言教学的认识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梁舒敏[2](2020)在《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落实素质育人,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技能。这表明,国家对青少年思维的发展与评价愈加重视。同年,新课标在凝练化学学科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及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角度,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与测量依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高效地建构和完善思维体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丰富培养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研究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地,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发展学生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证研究课题,以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提供具体可实施的策略与测评方法。本研究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基于教育体制改革背景和现代学生发展需要,梳理国内外关于中学化学建模教学、建模能力的研究现状,阐述在化学课堂实施建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确定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对思维模型、建模教学进行概念界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视觉思维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问卷调查中,教师建模教学现状和学生思维建模情况,以及对教科书中模型内容的文本分析,提出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程序:(1)把握课标要求;(2)分析教科书内容;(3)布置预习任务;(4)开展教学活动;(5)设计建模任务;(6)进行评价反思。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2)提供视觉素材,增强模型可视性;(3)组织小组合作,提升综合技能;(4)设置进阶问题,完善知识结构;(5)布置建模任务,提升建模能力;(6)实施建模评价,提高建模质量。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程序、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江门市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两个普通班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纸笔测验法分析建模教学效果与不足,通过建构思维模型评价量表,重点探查了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学生的期末调研成绩,了解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得出了以下结论:建模教学能促进学生部分建模能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模型的整体性、概括性、关联性、结构性和可视性上;建模教学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有待提高,实践研究周期较短,本研究提出促进学生建模能力发展的教学程序与教学策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思维模型评价量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龙晓晖[3](2020)在《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多份国家级重要文件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提到了战略性高度。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临界生的保优与转化工作的效果。这一工作不仅需要科任老师的时间加汗水,还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某薄弱初中的初三年级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实证分析方法了解元认知教学策略在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普高临界生的转化与保优工作中的运用效果。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言中,阐明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和梳理资料,对“元认知能力”和临界生的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并进行了概念界定,还对于一些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教学理论进行了简单归纳;第三部分是前期的调查研究,该部分首先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层次进行了科学区分。之后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的结果,阐述了各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状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第四部分中笔者首先根据扎根理论对上一届优秀学生笔记进行研究,再结合前测结果确定临界生在实验中应该达到的元认知能力标准。之后进行行动研究,在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部分还介绍了反思型综合本这一工具和使用这一工具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第五部分是后期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再与前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第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阐明了研究结论和启示,并提出了研究过程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成果:(1)依照本文提出的基于回归分析和集对分析的方法,可以科学甄别出临界生群体并确定其强弱势学科,有利于各科任老师对目标学生进行科学培养。(2)前期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优秀的原因是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都处于较高水平。困难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动机水平低下,临界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元认知能力不足。(3)结合前期调查的分析结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并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梁明美[4](2019)在《凉山地区农村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方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个体内在的、强烈的、对某种事物探究、趋近的心理倾向。只有基于这样的心理内部需要,学生才会有持续自觉的努力,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受磨砺的信心。因而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家们一直呼吁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笔者自2011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任教,任教学校均为农村乡镇中学。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弱,化学成绩普遍不理想。本着提高化学学科教学质量的目标,拟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本文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及选题缘由。2.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及了解化学学习兴趣的评价方法,为概念界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实践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案。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总体情况,及教师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从而确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要点。4.选定盐源县下海中学初三(6)班为实验班,初三(7)班为对照班,在已有文献及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茆建军编制的“化学学习兴趣调查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收集相关数据。而后对两个班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及信息化教学,实验期间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学期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后测。5.对两个班前后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实验班在结合信息化教学软件教学后,学生学习兴趣前后测成绩相比有所提升,而对照班后测成绩明显低于前测,说明实验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学生学习自觉性、学习成绩方面实验班也有所提高。6.最后反思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展望。

倪苏毅[5](2019)在《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孕育了化学物质结构理论,促使化学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经验迈入理论。因此,利用模型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乃至解决问题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科学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2018年,我国颁布的高中化学新课标已将模型视为学生应知应会的科学方法之一。当前对中学化学模型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高中阶段。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模型已经在初中化学阶段有所体现。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完全可以让初中生对模型形成一定的认识,借助模型解决一定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模型素养。本研究即针对初中化学入门阶段的模型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调查模型教学的现状、总结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并检验教学效果,为初中生模型素养的养成提供借鉴。具体研究路径为:首先,采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有关模型、化学模型、建模与化学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并整理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模型表述,并据此结合初中化学模型的呈现方式,对初中化学模型进行分类、挖掘初中化学教科书能应用模型教学的知识点,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化学教师的模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了解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模型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文献分析结果、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梳理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策略、设计模型教学课例并付诸教学实践、通过开发测试卷对初中化学模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化学模型主要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图像模型、二维模型、化学工业模型、认知结构模型和思维导图七类。这些化学模型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均有体现。2.初中化学教师模型教学现状为:使用的化学模型与初中化学课标和教科书中的表述与呈现相似;较少使用生活气息的教学素材进行模型的建构与展示;主要采取直接呈现和当堂建构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教学的困难主要在于使用化学模型费时、麻烦、缺少理论指导以及模型本身太过抽象。3.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的策略有:应用多种教学素材促进模型建构,尤其是生活化素材进行模型的建构与展示;让学生亲自参与模型的建构过程,手脑并用加深理解;课外自主建模,课堂修正与应用。4.初中化学模型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建模水平有显着性提高。研究结果也提示教师,在模型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要注重指导学生清晰地区分宏观世界和微观粒子。

刘婷[6](2018)在《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句话。在教育教学方面,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很受用,因而被诸多的教师奉为教学的指导。引申到初中化学教学上,“问题”的正确使用同样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要想使学生自愿自觉地学习,就必须巧用“问题”。2012年,青岛市教研室提出了“问题衍生教学法”,并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问题衍生教学法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新的教学方法,由“源问题”和“衍生问题”组成,环环相扣,要求教师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问题研究、小组合作、情境教学、趣味游戏、信息化教学、实验教学等手段,优化教学组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作为青岛市一线化学教师,如何将教研室倡导的问题衍生法更好地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地问题,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本文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开展了对问题衍生教学法的研究。论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认识到问题衍生教学法“源问题”和“衍生问题”这一构成基础;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青岛市一百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后,依据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情况,提出了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也展示出问题衍生教学法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最后,开展实践研究,组织问题衍生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的“同课异构”,通过课后对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比出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为了增加研究的客观性,本文还以不同教学方法所形成的成绩差异为依据,对成绩进行分析,得到了“问题衍生教学法”的优于传统讲授法的结论,为进一步论证“问题衍生教学法”的运用提供可行性。

窦慧英[7](2017)在《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鲁山县的农村初中为研究对象》文中认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又称“学习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群体也产生了很大的诱惑,对教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来讲,对学生的诱惑更大,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而初中化学较多零碎的知识点,让很多学生头痛,因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导致农村化学学习动机低下,教师进行化学教学困难。因此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动机的概念、韦纳归因理论,以及中介认知因素,结合已往的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将学习动机与化学教学设计结合起来,研究学习动机对化学教学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化学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实施对策。1、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在26所农村初中进行了农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的抽样调查,反应出鲁山县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整体强度较低。并找出了形成这种现状的影响因素:学生因素、学校及师资因素、家校合作因素、安全因素、社会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这样的对策:抓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让学生对化学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进行多元化化学教学;建立良好的家校网;联系实际开展一些化学教育活动。并提出一些适合农村化学教学的化学课模式:上好绪言第一课,让化学给学生一个好印象;成立各类化学小组,促进化学课的开展;进行化学实验比赛课;举行化学在身边的交流展示课。并对这些课的模式进行了试验。2、选择对比试验班级,将设计的关于农村初中化学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用于试验班教学,对照班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通过近三个月的在18所农村初中进行的教学实践,教学试验数据表明:试验班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试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明显高于普通班。可见该研究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实践表明,进行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质量。本论文将对化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重要性、本区域内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形成这些现状的因素、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探索出适合调动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特色化学课教学模式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与总结。

沈建玲[8](2015)在《浅谈如何增强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文中指出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他们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是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要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彭天兰[9](2015)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绪言篇是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开篇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具有知识启蒙、兴趣激发、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引领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考察了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的设计特点,发现其:简明扼要,突出核心概念;联系生活、通俗易懂;系统性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版式新颖;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初三化学绪言篇的教学要求,具体包括:做好化学知识启蒙,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情感态度及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绪言篇教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考察等调查研究法对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教学情况进行研究,获取绪言篇有效教学的现实依据。问卷调查显示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初三化学教师重视绪言篇的教学且为绪言篇教学备课,教学质量整体较好,但不同地区及不同学校间教学情况有差异,存在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一些问题和不足。课堂考察表明绪言篇教学普遍存在课时较短的问题,建议初三化学教师在授课前与学生进行课前沟通,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徐莉莉[10](2015)在《有“用”的化学》文中研究说明化学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进入化学世界,你会增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好化学,你会拥有一双让世界更美丽的双手;运用化学,你会激发出一颗更有智慧的大脑。化学的魅力更在于,我们时刻都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发现化学,也可以随时运用化学到生活中去。初三学生才接触化学,一学年后就要参加中考,如果只是以考试学科来对待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只停留在表层,初三毕业以后,对化学留下的印象也不过只是门仅80分的考试学科而已。但是,如果教师能多发掘

二、我是怎样上初三化学绪言课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是怎样上初三化学绪言课的(论文提纲范文)

(2)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新高考对学生思维建模能力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中学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中学化学建模能力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思维模型
        2.1.2 建模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3 视觉思维理论
3 高中化学建模教学及应用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4.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5 调查的结果与启示
4 发展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理论建构
    4.1 教科书中的模型分析
        4.1.1 课标中的“模型”内涵
        4.1.2 教科书中的模型特点分析
        4.1.3 对建模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4.2 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程序
        4.2.1 深刻把握课标要求,明确课时的教学目标
        4.2.2 深入分析教科书,明确课时的教学内容
        4.2.3 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了解学生的学情发展
        4.2.4 开展建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模型体验
        4.2.5 设计思维建模任务,诊断学生的思维发展
        4.2.6 进行评价与反思,优化课堂设计与教学
    4.3 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策略
        4.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4.3.2 提供视觉素材,增强模型可视性
        4.3.3 组织小组合作,提升综合技能
        4.3.4 设置进阶问题,完善知识结构
        4.3.5 布置建模任务,提升建模能力
        4.3.6 实施建模评价,提高建模品质
5 教学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内容
    5.3 实验对象和时间
        5.3.1 实验对象
        5.3.2 实验时间
    5.4 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
        5.4.1 实验变量
        5.4.2 无关变量
    5.5 教学案例及分析
        5.5.1 教学案例一:建构思维模型的方法指导
        5.5.2 教学案例二:离子反应(第2课时)
        5.5.3 教学案例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6 实施效果与讨论
    6.1 思维建模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6.1.1 思维模型评价量表的开发
        6.1.2 思维建模能力测量的结果与分析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业成绩统计与分析
    6.3 对教学的建议与启示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3)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概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文献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元认知与元认知能力
        2.1.2 临界生
    2.2 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研究综述
        2.2.1 元认知的结构
        2.2.2 元认知能力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
        2.2.3 元认知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2.2.4 元认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 国内关于临界生研究综述
        2.3.1 总体研究趋势分析
        2.3.2 临界生的确定和转化方法研究
        2.3.3 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研究
    2.4 其他理论基础
        2.4.1 因材施教原则与分层教学方法
        2.4.2 掌握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先行组织者”理论
3 对于临界生群体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
    3.1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汉正校区2020届临界生的界定
        3.1.1 2020年中考预测
        3.1.2 临界生的确定
        3.1.3 临界生的态势分析
    3.2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研究
        3.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3.2.2 结果分析
    3.3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3.3.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3.3.2 结果分析
    3.4 总结:临界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特点及其教学对策
4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4.1 反思笔记简介
        4.1.1 记反思型课堂笔记与课堂练习
        4.1.2 记经典习题与错题反思
    4.2 基于元认知反思的优秀笔记特征研究
        4.2.1 研究方法、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4.2.2 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
    4.3 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
        4.3.1 行动研究——反思型课堂笔记
        4.3.2 行动研究错题反思
    4.4 教学案例
        4.4.1 新课教学案例
        4.4.2 习题课教学案例
5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结果分析
    5.1 考试结果分析
    5.2 元认知能力后测问卷分析
        5.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5.2.2 结果分析
    5.3 研究内容总体分析
        5.3.1 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5.3.2 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5.3.3 对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学习元认知知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6.2.2 丰富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化学学习过程
        6.2.3 发展元认知监控,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6.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二 化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四 部分优秀学生笔记展示
    附录五 与部分临界生的谈话实录
致谢

(4)凉山地区农村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兴趣的国内研究状况
        1.2.2 关于兴趣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1.2.3 关于兴趣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控辍保学工作的开展
        1.3.2 引入先进教学手段适应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1.3.3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4 研究架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学习兴趣
        2.1.2 化学学习兴趣
        2.1.3 化学学习兴趣的评价
        2.1.4 信息化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加涅的学习条件论
        2.2.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农村中学学与教的情况调研及结果分析
    3.1 研究的对象
    3.2 对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3.2.1 对学生的访谈
        3.2.2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3.3 对教师问卷访谈及数据处理
        3.3.1 对教师的访谈
        3.3.2 对教师的问卷及调查结果
    3.4 调研结果分析
    3.5 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3.6 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应用范畴
4 基于“交互式教学软件”的教学实践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过程及方法
    4.3 基于“交互式教学软件”的教学应用实例
        4.3.1 .序言课教学案例
        4.3.2 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4.3.3 交互式教学软件的实验教学案例
    4.4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成效检测和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模型本质的研究
        二、化学模型及其分类研究
        三、模型建构(建模)的研究
        四、化学模型教学的研究
        五、小结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适用模型教学的初中化学知识点及模型类型研究
    第一节 化学课程标准对“模型”的表述
        一、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模型”表述
        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模型”表述
    第二节 初中化学模型分类
    第三节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模型知识点
第二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三、调查实施过程
        四、问卷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第1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二、第2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第3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第4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五、第5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研究小结
第三章 初中化学模型教学设计研究
    第一节 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模型教学的课例设计说明
        一、授课内容的选择
        二、课时划分及关涉的模型呈现形式与素材类型
        三、教材分析
        四、学情分析
    第三节 课例教案
        一、课时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二、课时2-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1)
        三、课时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2)
        四、课时4-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五、课时5-知识整合
第四章 初中化学模型教学效果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案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程序
    第二节 测评工具的开发
        一、测试目标
        二、测试卷设计
        三、测试题设计示例说明
    第三节 测评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卷差异性检验结果
        二、各题型作答情况统计结果
        三、测评结果小结
    第四节 研究小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展望
附录1 初三化学模型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2 微粒模型测试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理论探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问题
        2.1.2 问题教学法
        2.1.3 问题衍生教学法
    2.2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2.1 对话教学理论
        2.2.2 有意义教学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与内容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分析
    3.4 调查结论
        3.4.1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推广力度不足
        3.4.2 问题衍生教学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3.4.3 陷入误区,忽视学生主体性
        3.4.4 课堂衍生问题缺乏合理性
        3.4.5 课堂教学缺乏引导与陪伴
第4章 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问题衍生教学模式的构建
        4.1.1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特点
        4.1.2 化学问题衍生教学法的原则
        4.1.3 化学问题衍生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4.2 问题衍生教学法应用策略
        4.2.1 善用“源问题”把握教学主基调
        4.2.2 巧用“衍生问题”搭建教学新框架
        4.2.3 尝试多样化教学锻炼学生问题思维
第5章 初中化学问题衍生教学法的案例设计与对比实践
    5.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5.2 具体教学案例
        5.2.1 新课案例设计
        5.2.2 复习课案例设计
    5.3 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衍生教学法的对比实践
        5.3.1 同课异构对比教学
        5.3.2 学生问卷调查与访谈
        5.3.3 跟踪成绩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实践结论
    6.2 问题衍生教学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7)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鲁山县的农村初中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3.1 动机的概念
        1.3.2 动机的种类
        1.3.3 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调查法
        1.5.2 文献法
        1.5.3 实验法
        1.5.4 个案法
        1.5.5 总结法
2 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
    2.1 问卷分析
        2.1.1 教师问卷分析
        2.1.2 教师交流情况
        2.1.3 学生问卷分析
        2.1.4 学生座谈情况
        2.1.5 家长问卷分析
        2.1.6 家长访谈录
    2.2 调查结果分析
3 化学学习现状的影响因素
    3.1 学生因素
    3.2 学校及师资因素
    3.3 家校合作因素
    3.4 安全因素
    3.5 社会因素
4 化学学习动机现状的对策及实践
    4.1 具体对策
        4.1.1 抓习惯,树观念
        4.1.2 化学教学多元化
        4.1.3 建立良好的家校网
        4.1.4 联系实际开展一些化学教育活动
    4.2 实践案例:农村特色的初中化学课模式
        4.2.1 上好绪言第一课,让化学给学生一个好印象
        4.2.2 成立各类化学小组,促进化学课的开展
        4.2.3 进行化学实验比赛课
        4.2.4 举行化学在身边的交流展示课
    4.3 对跟踪调查的班级成绩对比分析
5 结论、建议与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建议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C 家长调查问卷
致谢

(9)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过程与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使教师更加重视绪言部分的教学
        1.3.2 指导初三化学教学实践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对象创新
        1.4.2 研究方法创新
2 文献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现有研究情况分析
        2.2.1 关于绪论重要性的认识
        2.2.2 关于绪论课的认识
        2.2.3 关于绪论课教学策略
3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设计分析及教学要求
    3.1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设计分析
        3.1.1 内容结构
        3.1.2 绪言篇主要特点
        3.1.3 绪言篇主要教学功能
    3.2 绪言篇教学基本要求
        3.2.1 关注知识启蒙和兴趣激发
        3.2.2 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
        3.2.3 情感态度及价值引领
4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教学情况调查
    4.1 调查研究目的
    4.2 调查研究设计
        4.2.1 问卷调查
        4.2.2 课堂考察
    4.3 调查实施
        4.3.1 问卷调查实施
        4.3.2 课堂考察实施
    4.4 调查研究结果
        4.4.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4.2 课堂考察
    4.5 调查研究启示
        4.5.1 应试教育影响一定程度存在
        4.5.2 适度的教龄结构有助于绪言篇教学质量提升
        4.5.3 实验教学值得初三化学教师引入绪言篇教学
        4.5.4 教学手段不够丰富仍然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4.5.5 适度的教师教学班级安排有助于提升绪言篇教学质量
        4.5.6 趣味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4.5.7 应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4.5.8 应进一步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4.5.9 应努力了解学生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绪言篇设计具有自身特点
        5.1.2 绪言篇对教学提出了要求
        5.1.3 绪言篇的重要性已得到认可
        5.1.4 绪言篇教学质量整体较好
        5.1.5 绪言篇教学基本要求落实情况存在差异
        5.1.6 绪言篇教学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2.1 对绪言篇教学要求的认识有待深化
        5.2.2 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足
        5.2.3 调查结论的适用性不足
    5.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绪言篇基本教学要求落实情况评价表
    附录三:绪言篇教学质量评价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是怎样上初三化学绪言课的(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化学绪言教学研究 透射化学启蒙教育本义[J]. 沙靖.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0(11)
  • [2]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模型建构能力的实践研究[D]. 梁舒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3]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D]. 龙晓晖.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凉山地区农村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方法初探[D]. 梁明美.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4)
  • [5]初中化学模型教学研究[D]. 倪苏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问题衍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婷. 鲁东大学, 2018(10)
  • [7]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鲁山县的农村初中为研究对象[D]. 窦慧英. 河南大学, 2017(07)
  • [8]浅谈如何增强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A]. 沈建玲. 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
  • [9]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绪言篇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D]. 彭天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10]有“用”的化学[J]. 徐莉莉.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16)

标签:;  ;  ;  ;  ;  

初三的化学入门课是怎么上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