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煤矿大范围渗透调查工作的探讨

地方煤矿大范围渗透调查工作的探讨

一、地方煤矿大型贯通测量工作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曹宝宝[1](2020)在《黄土裂隙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地下采煤不可避免的会引起上覆黄土地层的裂隙化,进一步可以引发矿区黄土滑坡灾害,但是地下采煤引起黄土裂隙化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利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裂隙化黄土斜坡的失稳影响机制进行探索,研究成果可为地下采煤引发的斜坡失稳评价研究和矿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主要成果如下:(1)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天然黄土斜坡的位移具有以竖直位移为主,水平位移较小的特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位移变化均较平稳,并未有突变现象,且坡顶及坡面裂缝浅而细;裂隙化黄土斜坡的位移具有在坡体内部主要以竖直位移为主,水平位移变化幅度不大,在坡面附近除了模型固结沉降产生的竖直位移外,主要以水平位移为主的特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位移变化局部有突变,主要集中在坡面附近,且坡顶及坡面裂缝深而宽。(2)分析天然斜坡位移场特征后,对坡体变形进行了分区,整体分为微变形影响区和非变形影响区两部分;分析裂隙化斜坡位移场特征后,对坡体变形进行了分区,整体分为微变形影响区、裂缝扩展-滑动区、裂缝贯通滑动区三部分。(3)将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裂隙贯通破坏阶段。首先,随着地下采煤的进行,上覆黄土产生裂隙,而裂隙化黄土随着坡内应力的变化,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坡脚处不同裂隙交叉点会最先产生剪切破坏,之后坡顶出现集中拉应力区,随着拉应力区的不断扩展直至大于其土体抗拉强度时,坡顶产生拉张裂缝;随着变形的加剧,拉张裂缝向下延伸,导致了坡体内剪切平衡区的范围逐渐缩小,剪应力集中,而随着地下采煤的进行,黄土坡内又派生出新的裂隙组合,坡脚裂缝向上扩展与其汇合;最终,伴随着地下采煤的进行黄土坡体内裂隙化程度越来越高,坡体内形成潜在滑面,当剪切裂缝与拉张裂缝贯通后,坡体沿着贯通面滑动,黄土斜坡发展为从局部破坏到整体破坏。(4)通过裂隙化斜坡变形破坏分级发育图可得到理想滑面,而理想滑面与实际情况是较为吻合的。此类斜坡变形破坏主要是在剪切力与拉张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坡体底部最先产生剪切裂缝,从而引起坡顶产生拉张裂缝,表明此类斜坡失稳主要为牵引式失稳模式,而非推动式失稳模式。

刘垚鑫[2](2020)在《陈家沟矿倾斜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特厚煤层赋存矿区广泛且储量丰富,近年来为提高采出率,沿空掘巷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其煤柱宽度和支护方式由于各矿区煤厚、倾角以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在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条件下,由于巷道顶板为厚顶煤且一般含多层薄层状夹矸,对沿空巷道支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倾斜特厚煤层条件下受煤岩层倾角影响表现的更为明显,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以陈家沟矿倾斜特厚煤层为工程背景,从沿空巷道围岩性质、地应力环境、巷道布置方位、老顶岩层运动4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性;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沿空巷道煤柱的合理宽度;最终针对陈家沟矿沿空掘巷围岩控制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支护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推动了陈家沟矿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综放沿空掘巷又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围岩控制技术和理论。主要结论及成果如下:1)室内实验测定岩石粘土矿物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检测了陈家沟矿沿空巷道顶煤及夹矸中的粘土矿物成分,结果表明:煤岩中含有高岭石矿物成分,遇水泥化后巷道围岩承强度大大降低。2)现场测试地应力分布特征: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实测了矿井地应力,现场3个测点的结果表明:矿井地应力以水平主应力为主,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沿空巷道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夹角为30°,且先交于煤柱侧,因此煤柱侧变形将大于实体煤侧,且随两者夹角的增大容易诱发顶底板岩层滑移或剪切破坏。3)巷道覆岩稳定性分析:覆岩关键层判别结果表明:老顶岩层为顶板第一层亚关键层,这使得老顶对沿空巷道稳定的影响程度更大;通过对老顶关键块在综放面回采前后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其为沿空巷道控制提供了外部大结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围岩进行合理的支护,即可保证巷道正常使用。4)沿空巷道煤柱宽度分析:煤体侧向支承压力受老顶结构影响形成内外应力场,基于沿空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的原则,综合考虑煤柱承载能力和所处侧向支承压力环境两者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最终确定8514回风顺槽留设煤柱宽度为10m。5)沿空巷道围岩控制与工业性试验:提出了高强锚杆+顶板长短让压锚索梯次支护+煤柱侧斜拉锚索+注浆加固的非对称围岩控制技术,提高顶板和煤柱的整体承载能力;在陈家沟矿8514回风顺槽进行了现场试验,现场矿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在服务期间围岩大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该论文有图56幅,表19个,参考文献127篇。

薛嗣圣[3](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李飞[4](2016)在《井上下控制测量方法探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媒体能源的需求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随着煤矿生产安全事件频发,现代社会对于煤矿资源在生产、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关注。

苗永春[5](2016)在《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煤矿时常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目前我国国内预防瓦斯爆炸事故,最主要的策略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事故的直接原因,而解决事故另一个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动作的研究较少,主要做法是密集的安全检查,检查到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后采取处罚、制止等严厉措施,称为“即时”解决方法,但“即时”纠正的效果持续时间很短,很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研究数据表明,瓦斯矿井占全国煤矿总数的70%以上,煤矿瓦斯事故占煤矿事故总数的35%以上,在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瓦斯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2%以上,因此,专门研究瓦斯矿井的瓦斯爆炸事故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易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这一难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机理、基于人为失误的瓦斯爆炸不安全动作类型、关键不安全动作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瓦斯爆炸主要有三个条件,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爆炸所需要的氧气。统计分析得知人因因素在我国所有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占97.67%,在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占96.59%。人因因素在矿井作业、生产过程中实际表现为人的行为控制失当,即人的不安全动作。个人不安全动作包括两方面:作为事故直接原因之一的事故引发者引发事故瞬间的具体动作,称为一次性不安全行为;作为事故间接原因,即产生事故直接原因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以是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三项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了84起瓦斯爆炸事故,建立了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库。基于引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对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造成井下瓦斯积聚和可能引起瓦斯爆炸的火源分别有三十二种和二十七种,其中瓦斯集聚的多发地点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采空区。造成瓦斯集聚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有: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喷出、盲巷瓦斯积聚等。井下点火源有:静电火花、冒顶岩石撞击产生火花、放炮火花等。(2)基于人为失误和组织管理理论将瓦斯矿井导致瓦斯爆炸的不安全动作划分为技能型不安全动作(skilled-based unsafe act)、决策型不安全动作(decision-based unsafe act)、认知型不安全动作(perceptual unsafe act)和违规型不安全动作(violation unsafe act)四类。通过对84起事故案例中的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得到:①技能型不安全动作共发生59次,其中封孔不使用水炮泥、放炮未检验施工炮孔是否合格、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和“一风吹”排放瓦斯发生的次数排在前五位;②决策型不安全动作共发生15次,其中未处理无风区域、未及时将受风流短路影响区域停电撤人、无计划停电致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停转停风和对采空区火区未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加以控制发生的次数排在前四位;③认知型不安全动作共发生40次,其中敲打撞击拆卸矿灯、未及时延接风筒(风筒距离掘进迎头过远)、放炮时未使用矿用乳胶炸药、井下检修作业时使金属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和随意开启风门使得风流短路发生的次数排在前五位;④违规型不安全动作共发生190次,超过前三类动作的总和,其中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工作面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下工作和检测得瓦斯超限未及时停电撤人发次的频次排在前五位。(3)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对瓦斯事故不同员工类型的不安全动作进行了识别和归类,得出瓦斯煤矿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相关的9类员工的不安全动作。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共有8种不安全动作,其中“给无风区域电气设备送电”和“带电检修电气设备”发生次数最多;井下爆破作业人员共有10种不安全动作,其中“封孔不使用水炮泥”发生次数最多;通风作业人员共有16种不安全动作,其中“工作面处于无风、微风状态下工作”发生次数最多;瓦斯检查作业人员共有10种不安全动作,其中“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发生次数最多,;安全检查作业人员共有6种不安全动作,其中“未及时检查和处理盲巷及报废巷道”发生次数最多;运输操作作业人员共有5种不安全动作,其中“拉拽带电电缆”发生次数最多;采掘操作作业人员共有16种不安全动作,其中“违章进入无风作业地点”发生次数最多;中基层管理人员共有6种不安全动作,其中“井下吸烟”发生次数最多;高层管理人员共有8种不安全动作,其中“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发生次数最多。同时,对共性类不安全动作做了定义并归类得9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分别是:进入无风作业地点作业、停风停电后继续作业、无安全措施进入密闭作业、进入采空区作业、在瓦斯超限区继续作业、随意关停局部通风机、随意开启风门、操作设备工具时使金属发生摩擦撞击、拉拽带电电缆,且共性不安全动作中的违规型不安全动作多于其他三类动作类型。(4)根据灰色理论和熵理论,建立样本矿井不安全动作的灰熵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模型可知,评价结果越大,说明该分类中此种不安全动作重要程度越高,属于该类型矿井的关键动作。依据所得的综合关联值的大小进行排序,该顺序为各指标序列的相对优劣顺序,可以用来评估该类型矿井和其他矿井安全水平的差距,为同类型矿井避免瓦斯爆炸事故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样本中84起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综合关联值,取每类数值较大的5个不安全动作进行排序,得到以下结论:大型矿井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作业期间未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炮孔未使用水炮泥填堵,检测得瓦斯超限但未停电、撤人,未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拉拽带电电缆;中型矿井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密闭施工质量不合格,对于井下长期存在的采空区火区未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加以控制,对工作面存在瓦斯富集的断层破碎带安全隐患没有检查到位;小型矿井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井下吸烟,掘进工作面未安装局部通风机或未通风;微型矿井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检测得瓦斯超限未及时停电、撤人,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放炮时封孔未使用水炮泥,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和超层越界、非法组织生产;乡镇煤矿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进入微风、无风地点作业,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放炮时封孔未使用水炮泥,检测得瓦斯超限未及时停电、撤人和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国有地方煤矿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进入微风、无风地点作业,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放炮时封孔未使用水炮泥,井下吸烟和井下停风未及时通知停工撤人;国有重点煤矿中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使用带有明接头的煤电钻,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和放炮时封孔未使用水炮泥;山西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封孔不使用水炮泥,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进入微风、无风地点作业和使用电缆带有明接头的煤电钻;黑龙江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封孔不使用水炮泥,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进入微风、无风作业地点,未及时延接风筒,风筒距离掘进迎头过远和随意拆除密闭,进入密闭内无风掘进作业;河南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未处理无风区域,检测得瓦斯超限未及时停电、撤人,电工带电检修电气开关,导致电缆短路产生火花,放明炮和未安设通风设施;陕西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漏检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停风停电的情况下未及时撤出井下人员,风筒长度不够未及时延接风筒,距离迎头过远和放炮时没有使用水炮泥封孔;内蒙古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拉拽带电电缆(电缆被拉出短路产生电火花),作业时未及时处理井下顶板冒落巷道,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和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贵州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掘进工作面迎头未及时延接风筒,未安设通风设施,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使用明接头爆破母线和敲打、拆卸矿灯;辽宁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放炮时没有使用水炮泥封孔,排放瓦斯没有制定措施,裸露爆破,采掘工作面未实现独立通风和爆破作业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5)针对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关键不安全动作预防和控制建议。为了控制和预防关键不安全动作的发生,首先应对企业员工及领导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安全知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关键不安全动作,还建立了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在技能型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封孔不使用水炮泥”这个动作发生的频次最多,达到20次;“放炮未检验施工炮孔是否合格”“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错误”和“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发生的频次都是5次。针对这些不安全动作可以采用视频教学法和应用虚拟现实的方法来控制。在认知型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过程中,“敲打、撞击、拆卸矿灯”这个动作发生的频次最多,达到6次;“未及时延接风筒,风筒距离掘进迎头过远”发生5次;“放炮时未使用矿用乳胶炸药”发生的频次是4次。针对这些不安全动作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法和观看三维动画的方法来控制。在违规型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过程中,此类动作发生的频次明显比其它三类都多,其中“作业前未检测瓦斯浓度”发生的频次最多,达到32次,“未执行‘三人连锁’和‘一炮三检’制度”发生28次,“超层越界、乱采滥挖”发生过16次,“工作面处于无风、微风状态下工作”发生过15次,“检测得瓦斯超限未及时停电、撤人”发生过12次。针对这些不安全动作可以采用亲情教育模式和学习案例视频的方法来控制。对决策型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此类动作发生的频次比认知型、违规型和技能型不安全动作发生的频次都要少,其中“未处理无风区域”这个动作发生的频次最多,达到6次;“未及时将受风流短路影响区域停电撤人”和“无计划停电致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停转,停风”发生的频次都是2次。针对这些不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采取提升决策能力进行培训来预防和控制。

汪楷博[6](2015)在《浅谈煤矿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文中提出采用贯通方式多头掘进同一井巷,可加快施工进度,改善通风状况与劳动条件,有利于矿井开采与掘进的平衡接续,它是加快矿井建设的重要技术措施。贯通测量非常重要的测量工作,测量人员所负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本文通过举例详细谈谈如何进行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

冯群[7](2014)在《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生产力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实安全监管实践活动中,寻租行为广泛存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与煤矿企业间既可能表现为监管部门为谋取私利,不断利用手中权力向煤矿企业进行寻租活动,进而产生影响安全发展质量和效率的负向结果;也可能表现为监管权力的定向输出带来的煤矿企业“权力资源获得型”快速发展的正面结果;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由于煤矿企业掌握了监管部门的寻租信息而产生反向寻租行为。在错综复杂的作用关系下,中国煤炭经济依然出现2001-2011黄金十年发展期。本文力图探讨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可能对生产力产生怎样的影响,构建中国管理实践背景下的安全监管制度系统运作中的寻租行为的生产力特征理论与实证分析模型,旨在从新的视角深入探寻突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瓶颈的思路。目前的寻租理论研究广泛,本研究将寻租理论和生产力理论在煤矿安全监管实践中创新应用,界定煤矿安全监管的相关利益主体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管理部门,从行业壁垒、资源税、扶持政策等角度探寻煤炭产业寻租租金的来源,并根据煤炭产业十年黄金发展期与寻租现象盛行并存的基本事实,提出并验证了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寻租行为存在的促进—抑制生产力双重作用特征的理论模型。而且,在成本约束、微观环境约束、文化情境约束条件下,建立基于中国管理实践背景特征的煤矿安全监管寻租利益相关者博弈模型、演化博弈模型,并将反向寻租纳入煤矿企业策略空间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对寻租的选择范畴。通过研究完全理性假设和有限理性条件下国家、政府安监部门、煤矿企业的一般策略,找出他们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临界值,进而通过煤矿安全监管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明确了安全监管中完全寻租行为的复杂情境。结合煤矿调研,界定、区分并检验了煤矿运营中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结构。以MATLAB为软件平台,开发自然情境、监察情境、寻租情境下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管理部门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寻租行为呈现出的煤矿生产力特征仿真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层级较高的管理部门监察效率较高,而层级较低的管理部门监管效率偏低,国家级管理部门和省级管理部门的监察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程度高于市县级管理部门的监察提升的生产力。研究也发现,层级越高的管理部门的寻租行为带来的生产力变化越敏感,寻租行为产生的生产力波动幅度受到管理部门层级的影响。(2)一般情境下事故率与不同层级监管部门的寻租强度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当国家级、省级管理部门的寻租强度高于寻租强度临界点时,事故率随着寻租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市县级管理部门的事故率与寻租强度呈U型。尽管短期内市县级管理部门的寻租会带来生产力的促进,但综合三个层级、长期的寻租行为可以看出,在总体上寻租对生产力发挥着抑制作用。(3)煤矿企业更倾向于对市县级管理部门采取反向寻租方式。煤矿企业对国家级、省级管理部门的寻租行为较少采用反向寻租,反向寻租的生产力促进作用基本无法体现;而应对市县级管理部门的寻租行为时,反向寻租的生产力促进作用可以得到发挥,这也是市县级管理部门的寻租行为短期内有利于生产力促进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反向寻租是一种不健康的方式,不值得提倡。(4)从总体上看,寻租行为对物质生产力影响差别较小,对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动力的积极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几乎不影响管理水平产生的生产力,出现了寻租行为对管理者与员工影响的异位现象。(5)寻租行为的风险和成本主要影响市县级管理部门寻租行为对煤矿企业生产力的提升或抑制程度,并没有显着影响国家级、省级管理部门寻租行为对生产力的作用。管理部门与煤矿企业利益不相关的情境下,市县级管理部门的寻租行为对煤矿生产力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提出了基于三源健康监管的策略模型,分别从寻租行为抑制层面、生产力健康促进层面、健康关系的构建层面建立了策略模型。

余邦伟[8](2014)在《煤矿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巷道贯通测量是矿井建设的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工作意义出发,提出了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技术要求和选择测量方案的一般方法,最后对陀螺定向技术、中腰线一体技术在煤矿巷道贯通测量中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殷文韬[9](2014)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文中提出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和预防任何其他事故一样,必须消除其两个直接原因,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动作。消除前者的研究,以往已经很多,消除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是本文主题。应用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得到了我国2000-2009年发生的201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的所有动作原因,并对分析得到的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分别从操作、环境特征、工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基于操作的研究得到了28个14类相关操作实体,并对通风动力装置、矿井通风设施等6类操作实体的相关不安全动作进行了研究;环境特征方面取了掘进工作面巷道/迎头、采煤工作面等5个典型事故发生地点进行分析;工种类型则取了与导致瓦斯爆炸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发生最多的5种工种类型的动作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操作实体-通风动力装置相关的不安全动作种类与频数均最多,与环境特征-掘进工作面区域相关的不安全动作发生种类与次数也属最多,与工种类型-通风类工种有关的不安全动作种类最多且频数也最多。

江斌,魏峰,孙凌资[10](2013)在《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巷道贯通方法的选择是巷道贯通测量得以保障的先决条件;测量要求和测量工艺时保障巷道顺利贯通的必要条件;巷道贯通精度是巷道贯通测量的核心。通过对测量方法、测量技术要求和测量精度的提高,可以保障整个巷道贯通测量的圆满完成。

二、地方煤矿大型贯通测量工作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方煤矿大型贯通测量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黄土裂隙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区滑坡机理研究现状
        1.2.2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3 边坡工程中的离心试验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下采煤引发黄土滑坡原型特征分析
    2.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2.1.1 气象
        2.1.2 水文
        2.1.3 经济
    2.2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特征
        2.2.2 地层岩性特征
        2.2.3 水文地质特征
        2.2.4 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
        2.2.5 地下采煤概况
    2.3 地下采煤引发黄土滑坡原型特征
        2.3.1 基本特征
        2.3.2 变形特征
第三章 地下采煤引发黄土滑坡离心试验方案设计
    3.1 试验基本思路
    3.2 离心机简介
    3.3 离心物理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尺寸的确定
        3.3.2 模型材料的确定与制作方法
    3.4 离心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3.4.1 天然黄土斜坡模型设计
        3.4.2 裂隙化黄土斜坡模型设计
        3.4.3 监测项目与仪器布设方案设计
        3.4.4 试验加载过程
第四章 地下采煤引发黄土滑坡离心试验结果分析
    4.1 无裂隙黄土斜坡模型
        4.1.1 斜坡位移变化特征分析
        4.1.2 斜坡应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4.1.3 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4.2 地下采煤引起裂隙化黄土斜坡模型
        4.2.1 斜坡位移变化特征分析
        4.2.2 斜坡应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4.2.3 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4.3 天然斜坡与裂隙化斜坡离心试验结果对比
        4.3.1 斜坡位移变化对比分析
        4.3.2 斜坡应力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4.3.3 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对比分析
    4.4 地下采煤引起黄土裂隙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力学机制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陈家沟矿倾斜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陈家沟矿沿空巷道稳定性分析
    2.1 围岩性质与稳定性分析
    2.2 地应力分布测试与分析
    2.3 巷道布置方位与稳定性分析
    2.4 沿空掘巷覆岩结构与稳定性
    2.5 本章小结
3 倾斜特厚煤层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分析
    3.1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留设原则
    3.2 倾斜煤层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理论计算
    3.3 倾斜煤层沿空掘巷煤柱宽度数值模拟
    3.4 倾斜煤层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及工程实践
    4.1 陈家沟矿沿空巷道工程特征
    4.2 围岩控制关键技术
    4.3 支护设计与施工工艺
    4.4 矿压观测及支护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理论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井上下控制测量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山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2 井上控制测量方法
3 井下控制测量方法
4 结束语

(5)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1.2 全国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不安全动作定义综述
        1.3.2 行为安全研究综述
        1.3.3 煤矿瓦斯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综述
        1.3.4 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机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2.1 瓦斯矿井与低瓦斯矿井
    2.2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研究
        2.2.1 瓦斯与瓦斯爆炸事故的条件
        2.2.2 瓦斯爆炸
        2.2.3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分析
    2.3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3.1 行为安全“2-4”模型
        2.3.2 案例分析研究
        2.3.3 案例的选取
    2.4 典型瓦斯爆炸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2.4.1 “9.1”瓦斯爆炸事故
        2.4.2 “11.25”瓦斯爆炸事故
        2.4.3 “7.22”瓦斯爆炸事故
        2.4.4 “8.18”瓦斯爆炸事故
        2.4.5 “12.27”瓦斯爆炸事故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人为失误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
    3.1 基于人为失误的动作分类
        3.1.1 人为失误的含义
        3.1.2 基于人为失误的动作分类
        3.1.3 事故中不安全动作实例分析
    3.2 煤矿瓦斯事故员工类型划分研究
        3.2.1 员工类型划分的作用
        3.2.2 划分的依据
        3.2.3 员工类型划分内容
        3.2.4 基于员工类型研究的意义
    3.3 基于实例统计的不同员工类型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3.3.1 不同员工类型不安全动作研究
        3.3.2 井下电气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3 井下爆破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4 通风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5 瓦斯检查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6 安全检查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7 运输操作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8 采掘操作作业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9 中基层管理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10高层管理人员不安全动作研究
        3.3.11共性不安全动作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模型的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
    4.1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不安全动作评价模型建立
        4.1.1 熵权法
        4.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1.3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煤矿不安全动作评价模型
    4.2 基于不同煤矿规模不安全动作研究
        4.2.1 基于不同煤矿规模的不安全动作分类
        4.2.2 基于不同煤矿规模的不安全动作重要度评估
    4.3 基于不同所有制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4.3.1 基于不同所有制的不安全动作分类
        4.3.2 基于不同所有制的不安全动作的重要度评估
    4.4 基于不同地域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4.4.1 基于不同地域的不安全动作分类
        4.4.2 基于不同地域的不安全动作重要度评估
    4.5 关键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键不安全动作的预防与控制建议
    5.1 安全培训
        5.1.1 安全培训定义
        5.1.2 安全培训的基本原则
        5.1.3 安全培训的作用
        5.1.4 安全培训的意义
    5.2 技能型不安全动作的控制建议
    5.3 认知型不安全动作的控制建议
    5.4 违规型不安全动作的控制建议
    5.5 决策型不安全动作的控制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附录1 计算结果

(7)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生产力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寻租理论研究现状 2.2
    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研究现状 2.3
    煤矿企业的寻租研究现状 2.4
    文献系统性评析 2.5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 3.1
    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界定 3.2
    生产力内涵的界定 3.3
    煤矿安全发展阶段、事故致因及规制效果 3.4
    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分类与来源 3.5
    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的理论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监管的寻租行为机制 4.1
    煤矿安全监管相关利益主体寻租行为博弈分析 4.2
    煤矿安全监管演化博弈分析 4.3
    煤矿企业群体寻租行为博弈 4.4
    基于博弈模型的寻租行为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生产力体现 5.1
    寻租促进生产力的发生条件 5.2
    寻租抑制生产力的发生条件 5.3
    寻租双向作用于生产力的发生条件 5.4
    生产力概念模型检验 5.5
    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与生产力的关联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监管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仿真设计 6.1
    仿真目标 6.2
    建模仿真方法适用性 6.3
    专家问卷设计 6.4
    寻租仿真
    MATLAB
    参数设置 6.5
    寻租仿真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仿真结果分析 7.1
    神经网络训练结果 7.2
    物质生产力仿真结果 7.3
    精神生产力仿真结果 7.4
    特殊情境下的生产力仿真结果 7.5
    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仿真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基于寻租行为生产力特征的煤矿安全对策建议 8.1
    基于三源健康监管的策略模型 8.2
    策略实施与保障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煤矿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工作意义
2 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测量工艺
    2.1 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技术要求
    2.2 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的测量工艺
3 选择贯通测量方案的一般方法
4 煤矿巷道贯通测量方法
    4.1 陀螺定向技术
    4.2 中腰线一体测量
5 结语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1.1.2 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1.1.3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预期结果
    1.5 理论依据及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5.2 技术路线
2 行为安全文献综述
    2.1 行为安全研究综述
        2.1.1 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
        2.1.2 行为安全研究进展
    2.2 不安全动作相关研究综述
        2.2.1 不安全动作的含义
        2.2.2 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行为
        2.2.3 不安全动作与事故
    2.3 瓦斯爆炸行为原因研究综述
        2.3.1 研究状况
        2.3.2 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瓦斯爆炸事故致因与发生规律研究
    3.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研究
        3.1.1 瓦斯爆炸基本要素
        3.1.2 瓦斯爆炸直接原因研究
        3.1.3 煤矿瓦斯爆炸致因研究
    3.2 瓦斯爆炸事故样本和数据来源
    3.3 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3.3.1 时间规律特征
        3.3.2 环境特征分析
        3.3.3 瓦斯等级与所有制特征分析
        3.3.4 地域性特点分析
        3.3.5 事故特征与规律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事故分析方法及典型事故原因分析研究
    4.1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
        4.1.1 扩充版行为安全模型
        4.1.2 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4.2 分析原则和研究范围
        4.2.1 不安全动作分析原则
        4.2.2 本文动作原因研究范围
    4.3 典型瓦斯爆炸事故行为原因分析
        4.3.1 “9.27”瓦斯爆炸事故
        4.3.2 “6.20”瓦斯爆炸事故
        4.3.3 “10.20”瓦斯爆炸事故
        4.3.4 “11.28”瓦斯爆炸事故
        4.3.5 “2.14”瓦斯爆炸事故
    4.4 事故案例分析结果讨论
        4.4.1 典型案例分析统计研究
        4.4.2 事故分析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操作和环境特征的动作原因研究
    5.1 操作的含义及与动作的关系
        5.1.1 操作的含义和分类
        5.1.2 操作与动作的关系
    5.2 事故中的操作实体分析
    5.3 基于操作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5.3.1 通风动力装置
        5.3.2 矿井通风设施
        5.3.3 煤矿井巷
        5.3.4 煤电钻
        5.3.5 风筒
        5.3.6 矿灯
    5.4 典型环境特征下不安全动作研究
        5.4.1 掘进工作面
        5.4.2 采煤工作面
        5.4.3 采空区
        5.4.4 运输大巷
        5.4.5 分析结果综合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事故关键工种类型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6.1 瓦斯爆炸事故关联工种研究
        6.1.1 煤矿井下工种划分研究
        6.1.2 瓦斯爆炸事故的工种识别
        6.1.3 基于工种类型研究的意义
    6.2 通风类工种不安全动作研究
        6.2.1 不安全动作分析
        6.2.2 基于所有制类型和瓦斯等级研究
    6.3 瓦检防灭火类工种不安全动作研究
        6.3.1 不安全动作分析
        6.3.2 基于所有制类型和瓦斯等级研究
    6.4 爆破类工种不安全动作研究
        6.4.1 不安全动作分析
        6.4.2 基于所有制类型和瓦斯等级研究
        6.4.3 工序视角的不安全动作研究
    6.5 电工类工种不安全动作研究
        6.5.1 不安全动作分析
        6.5.2 基于所有制类型和瓦斯等级研究
    6.6 共性不安全动作研究
        6.6.1 共性不安全动作的含义和特性
        6.6.2 共性不安全动作的析取与归类
        6.6.3 共性不安全动作的分析研究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在学期间参编教材
主要获奖

四、地方煤矿大型贯通测量工作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土裂隙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试验研究[D]. 曹宝宝. 长安大学, 2020(06)
  • [2]陈家沟矿倾斜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刘垚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3]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井上下控制测量方法探析[J]. 李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07)
  • [5]瓦斯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D]. 苗永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 [6]浅谈煤矿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J]. 汪楷博. 科学中国人, 2015(18)
  • [7]煤矿安全监管中寻租行为的生产力特征研究[D]. 冯群. 中国矿业大学, 2014(12)
  • [8]煤矿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的研究[J]. 余邦伟. 河南科技, 2014(09)
  • [9]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D]. 殷文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01)
  • [10]巷道贯通测量技术研究[J]. 江斌,魏峰,孙凌资. 山东煤炭科技, 2013(03)

标签:;  ;  ;  ;  ;  

地方煤矿大范围渗透调查工作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