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市推进蚕桑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射阳市推进蚕桑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一、射阳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潘美良,周勤,董久鸣,吴海平[1](2017)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服务蚕茧产业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概述了浙江省蚕茧产业协会成立以来在积极提出政策意见与建议、组织产销对接服务、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拓展协会工作平台、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做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处于转轨、发展阶段的协会存在实力和活力较薄弱,行业服务、协调手段与作用较有限等问题;提出了行业协会生存的意义和基础就是要为行业服务;行业协会必须自主自立,以有为求有位;行业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等3个方面协会工作体会与建议。

王奕霖[2](2016)在《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经济压力、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农民对于农作物种植生产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应对种种问题和挑战,就更需要关注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稳定粮食生产,另一方面积极从市场出发,分析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迁,更好的实现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区域规划,以质量赢得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尤其是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隘。本论文在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的特征和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盐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其农业种植业生产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进行分析评测,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相关结论,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期对盐城市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也对中国区域农业战略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莹[3](2013)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持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更是城镇与农村、传统和现代社会发展差距全面缩小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我国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经过长期建设,我国“人口转移型”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结构转换型”高级城镇化特征也初现倪端。在此背景下,党中央进一步提出未来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战略目标,即:努力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这表明,城镇化将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更好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虽然目前“人口转移型”初级城镇化建设己取得不错的成绩,部分地区也逐渐呈现出“结构转换型”高级城镇化特征,但到2030年,我国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预计还会增加3.5亿。很明显,单纯依赖城市吸纳农村转移人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只有借助于小城镇这个重要平台,城镇和农村、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才更容易形成一种平衡关系。所以说,建设好小城镇是触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关键,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地区,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最高水平。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其它地区小城镇而言,这些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对其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国内政策环境下,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依然面临众多严峻的挑战;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长三角地区小城镇自身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对我国其它地区小城镇建设也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鉴于此,在简单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内涵、小城镇建设理论基础、小城镇功能及发展动力因素、小城镇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剖析其发展历程及现状;归纳、比较分析、评价长三角及东部其它地区小城镇特点,总结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趋势;结合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教训,获得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相关启示;初步探索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规律,指出长三角地区小城镇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从而为我国长三角及其它地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徐男[4](2011)在《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的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营销渠道连接着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两端,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全国消费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保障和八亿农民生计的改善。食用菌作为我国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是很多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而为其构建合理的营销渠道是对该产业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本文以农产品营销渠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在现有市场条件及产业环境下依据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农产品的属性特征,为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选择最优的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文章在回顾了农产品营销渠道相关理论及渠道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我国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几种营销渠道模式,而后构建了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系统比较分析了几种营销渠道模式的优劣势。全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营销渠道的构建提供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言。介绍了产业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理论分析。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理论、营销渠道的选择设计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第三章,农产品营销渠道主体分析及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的归纳。本节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的主体成员,而后对我国现有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渠道模式类型;第四章,方法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构建。本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确定实证研究方法,选择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作为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而后,根据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评价选择的原则及分析方法的要求,从渠道主体利益保障、渠道运营能力、渠道竞争力、产业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实证研究。选取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营销渠道模式作为分析例证,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并最终对三种渠道模式进行了评价做出了比较分析,分析了三种模式的特点与优劣势。第六章,对策建议。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态势,对我国区域食用菌营销渠道的建设提出合理性的对策建议。

李诚诚[5](2011)在《苏南农村地区“老板干部”治村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如今中国正处于一个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仍然是现阶段乃至以后相当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与引导,更要充分发挥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村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作用,搞好村民自治,引领广大群众从本村实际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潜力,探索出一条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苏南农村地区,积极运用和探索国家制定的各项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为突出特点的新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涌现出一大批先富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内外因的主导作用下逐渐走上了村庄政治前台,继而形成了当下颇具时代特色的村治新模式——“‘老板干部’治村”。本文即以改革开放后的苏南农村作为特定背景,探讨了“老板干部”参政的原因,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苏南农村“老板干部”治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对如何充分发挥“老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起到“领头雁、指路人”的作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苏南农村和谐发展的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若干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贡献—份力量。

李红[6](2010)在《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被统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形式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这种制度安排既蕴涵着中国农村社会中制度需求的极为复杂的利益机制,又存在着中国农业与农村制度供给的极为特殊的约束条件,更隐现着中国农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前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其谈判地位,而且促进了组织与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它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带动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户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规模化种植中获得了收益,而且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它还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维护了农村稳定,保障了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当前盐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个体小生产或自给自足的家庭经营和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比较效益偏低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增强盐城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就必须提高农民的合作化、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成为有组织、高效率的市场竟争主体。本文充分阐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概念、理论及国际比较。并在详细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所产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从而在外部环境、扶持政策、内部机制和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导言部分。主要对选题的目的、意义、背景及国内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有关理论综述。第三部分是盐城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问题。是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启示。第四部分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运行机理及对策建议。

洪艳[7](2009)在《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以湖南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面临诸如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有国家必需的政策保障机制外,很大程度上还要解决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口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是处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作为产业发展新的模式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表明,当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形的生产要素短期内无法取得突破时,改变现有要素的组合形式,即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制度变革,同样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集群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结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建设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是现实选择。本文分为五部分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有关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农业产业集群分析的理论基础,把集群理论运用于农业领域从理论层面探究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机理;指出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基础;构建了现代农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的长株潭地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对湖南现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同时采用战略管理理论的SWOT分析法剖析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寻找影响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提供依据;最后提出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达到如下目的:第一,拓宽产业集群的发展领域,有助于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揭示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对农业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深化。第二,从实际应用价值来看,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全面剖析中部地区湖南省现代农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提出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模式与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将为内陆省份集群式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借鉴;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李强[8](2009)在《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棉花产业是中国农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棉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振兴,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进入市场经济,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严重挑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棉花产销体制,棉花生产和经营脱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制约着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中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纺织环节、组织环节、体制与政策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法提出了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盐城市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基地为依托,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型、科技带动型、协会带动型和合作组织带动型的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多种模式的棉花产业集团,实行大企业集团带动型发展战略,逐步创建完善三个体系(科技创新、示范组织和市场营销体系),建立技术和市场经纬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促使盐城棉花产业走上种、收、产、供、销的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推进盐城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席加兵[9](2009)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针对城乡差距大、农村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落后三大基本国情,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方针。为解决三农问题,各种的农业政策相继出台。农村合作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次显示了它的活力。合作社由来已久,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把分散的小农经营集中起来,形成产业规模。这一举措不但能够增强农业生产者的话语权,还能够实现规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收益率的增加。本文以农业产业组织理论、农村经营体制变迁以及农民集体行为选择等理论为基础,充分阐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概念、理论及国际比较。在构建了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江苏省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所产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之后以滨海县草柳编织业协会为例,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外部环境、扶持政策、内部机制和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陈龙[10](2009)在《对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联结起来,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提供了现实途径。我县蚕桑生产与其它

二、射阳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阳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服务蚕茧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回顾
    1.1 搞好产业分析与调研, 积极提出政策意见与建议
        1.1.1 主动设计题目, 搞好专题调研
        1.1.2 配合中心工作, 共谋产业未来
    1.2 分析茧丝市场动态, 组织产销对接服务
        1.2.1 召开蚕茧、蚕种产销形势分析会
        1.2.2 建设蚕业信息平台
        1.2.3 开展农企对接与干茧竞价新型营销
        1.2.4 组织企业参加展示展销会
    1.3 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 推进传统产业技术转型
        1.3.1 搞好技术培训服务
        1.3.2 组织考察交流活动
    1.4 创新服务产业方式, 拓展协会工作平台
        1.4.1 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建议征询会, 为促进平原蚕桑可持续发展努力
        1.4.2 举办蚕丝被进社区活动, 为企业搭建宣传营销平台
        1.4.3 推进蚕桑保险试点, 为产业发展撑起“保护伞”
    1.5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坚持自主办会、民主办会
2 主要体会与建议
    2.1 行业协会生存的意义和基础就是要为行业服务
    2.2 行业协会必须自主自立, 以有为求有位
    2.3 行业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和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2)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2 中国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概述
    2.1 中国区域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的含义
    2.2 中国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农业发展
3 盐城市种植业产业结构的沿革
    3.1 盐城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源状况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经济资源条件
    3.2 盐城市种植业发展现状
    3.3 改革开放后盐城种植业结构的变化
    3.4 21世纪以来盐城市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3.4.1 优化作物品种品质,种植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3.4.2 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区域优势逐渐凸显
4 盐城市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4.1 市场的变化
    4.2 体制变革和政策导向
    4.3 城乡关系深刻变化
    4.4 农业技术的不断成熟
    4.5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
5 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5.1 区域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
    5.2 资源利用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5.3 环境承载压力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5.4 科技含量不高,专业人才缺失
    5.5 区域市场局限,产业化发展不足
6 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6.1 优化盐城种植业的投入结构
        6.1.1 立足区县优势,完善调整策略
        6.1.2 加强政策扶持和落实,构建完善支持和保障机制
        6.1.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盐碱地开发
    6.2 优化盐城种植业的产出结构
        6.2.1 提升集群发展能力,促进产业化发展
        6.2.2 抓好高效名优作物培养和推广
        6.2.3 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
        6.2.4 着力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积极性
    6.3 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6.3.1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6.3.2 培育专业人才
        6.3.3 强化市场意识
        6.3.4 与国际接轨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城市化及其模式
        二、国外城市化历程与典型发展模式
        三、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的基础理论
        一、城乡一体化理论
        二、区域经济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节 小城镇内涵、功能及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小城镇的概念
        二、小城镇的功能
        三、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
    第四节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小城镇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途径
        二、发展小城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发展小城镇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二章 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历史
        一、上海小城镇发展历程
        二、江苏小城镇发展轨迹
        三、浙江小城镇发展脉络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一、小城镇数量多,空间密度大
        二、区域内小城镇发展趋向平衡
        三、以中心镇培育为重点,区域小城镇增长极基本形成
第三章 我国长三角及东部其它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比较分析
    第一节 京津冀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分析
        二、京津冀地区小城镇概况
        三、京津冀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分析
        一、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
        二、珠三角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三、珠三角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分析与预测
        二、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三大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比较分析
        一、三大地区小城镇发展特点的比较
        二、长三角地区小城镇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启示
    第一节 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及经验借鉴
        一、欧美三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二、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
        三、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亚洲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经验及教训
        一、亚洲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历程
        二、亚洲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经验及教训
        三、对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拉美发展中国家小城镇建设的教训
        一、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教训
        三、拉美小城镇发展教训引发的思考
第五章 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规律探索
    第一节 小城镇不均衡—相对均衡发展规律
    第二节 小城镇工业化与城镇化伴生发展规律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第四节 小城镇空间形态高层次演进规律
第六章 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挑战
    第三节 持续推进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扎实小城镇产业根基
        二、继续坚持技术创新理念,推动小城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探索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构建现代化经济社会结构
        四、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城镇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产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框架
    1.3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农产品营销渠道理论
        2.1.1 农产品营销渠道涵义
        2.1.2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2.2 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
        2.2.1 国外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
        2.2.2 国内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2.3 渠道选择理论
3 食用菌营销渠道主体及渠道模式分析
    3.1 食用菌营销渠道主体分析
    3.2 现有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3.2.1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工厂化渠道经营模式
        3.2.2 以农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政策主导型渠道经营模式
        3.2.3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超市为核心的流通型渠道经营模式
4 食用菌营销渠道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
        4.2.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对象的评价
    4.2 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构建食用菌营销渠道评价指标体系
5 食用菌营销渠道评价的实证分析
    5.1 评价标准的建立及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5.2 基于AHP多级模糊分析的食用菌营销渠道评价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5.2.2 模糊评语集的构建及判断矩阵的计算
        5.2.3 综合评价
        5.2.4 综合评价结果
        5.2.5 评价结果分析
6 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6.1 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
    6.2 强化超市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食用菌营销渠道中的作用
    6.3 加强食用合作社建设,提高合作社的市场参与能力
    6.4 建立食用菌营销渠道联盟,提高食用菌营销渠道的整体效率
7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苏南农村地区“老板干部”治村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由来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当前苏南农村现状概述
    第一节 苏南农村特点
        一、经济繁荣,民营企业发达
        二、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
        三、村级经济发达
        四、村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五、村民生活和谐,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
    第二节 苏南地区村治类型:经济能人主导——大众参与型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农村“老板干部”出现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经济能人"群体走向政治前台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农民群体认识水平的变化及致富诉求
        一、农民观念的转变
        二、农民要求通过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改善自己的生活
    第三节 党的政策及各级政府的态度
        一、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致富光荣
        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章 苏南农村“老板干部”治村的积极作用分析
    第一节 经济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
        一、发展村级经济
        二、示范作用
        三、帮扶作用
    第二节 政治作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基层党建
        一、推动农村政治现代化
        二、巩固和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三、维护基层政治生活的稳定和谐
    第三节 社会作用——推动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和发展
        一、社会结构的变迁
        二、维持社会稳定
        三、公共事业的发展
第四章 苏南农村“老板干部”治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节 苏南农村“老板干部”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老板干部”精力分散,事业与家业不能兼顾
        二、“老板干部”治村容易导致新的不平等
        三、“老板干部”治村≠老板治村
    第二节 完善苏南农村“老板干部”治村的对策分析
        一、实行委托代理制,进一步规范“老板干部”"两头跑"行为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对“老板干部”的教育引导
        三、建立健全对“老板干部”的激励机制,保护“老板干部”治村的积极性
        四、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对“老板干部”的监管力度
        五、扩大民主,积极推动村级模式由能人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有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涵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史及类型
第二章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第一节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第二节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问题的深层症结
第三章 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加强宣传教育,为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第二节 盐城地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加强体制建设,规范合作行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 完善政府支持体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顺利运行
    第五节 创新自我发展机制,推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以湖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现代农业综述
        2.2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动态
        2.3 产业集群基本概念和归类研究
        2.4 产业集群理论
        2.5 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2.6 产业集群理论在农业领域运用研究
        2.7 评述
    3 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主要方法
    4 相关概念与范围界定
        4.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
        4.1.1 传统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4.1.2 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4.1.3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
        4.2 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4.3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
        4.4 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集群
    5 研究内容与框架
    6 可能创新处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产业集群分析的理论基础
    1 产业集群分析的理论
        1.1 亚当·斯密的产业集群思想
        1.2 马歇尔的产业集群理论
        1.3 韦伯、佩鲁、克鲁格曼等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
        1.3.1 韦伯的区位论
        1.3.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1.3.3 克鲁格曼的工业集聚理论
        1.4 新产业区理论
        1.5 波特竞争战略中的集群理论
        1.6 创新的产业集群理论
    2 产业集群识别体系
        2.1 空间基尼系数识别产业集群
        2.2 区位熵LQ判别产业集群
    3 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机理
        3.1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
        3.2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第三章 国外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 荷兰农业集群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1.1 荷兰花卉产业集群
        1.2 荷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 法国农业集群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2.1 法国葡萄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
        2.2 法国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发展途径分析
    3 美国农业集群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3.1 美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状况
        3.2 玉米产业集群与葡萄酒业集群
        3.3 美国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特点
        3.4 美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的启示
    4 美法荷三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启示
第四章 我国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1 山东寿光模式
        1.1 山东寿光模式概况
        1.2 寿光市蔬菜产业化集群的发展特点
    2 陕西杨凌模式
        2.1 杨凌模式概况
        2.2 杨凌产业集群模式的特点
    3 广东陈村模式
        3.1 陈村花卉世界的发展概况
        3.2 陈村花卉产业的发展特点
    4 江苏扬州模式
        4.1 江苏扬州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2 扬州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特点
    5 主要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第五章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1 湖南现有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1.1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1.1.1 临武鸭业“公司+协会+农场(农户)”模式
        1.1.2 华容蔬菜产业的“基地+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建设”模式
        1.1.3 湘西永顺县猕猴桃“龙头企业+高校+农户”模式
        1.1.4 桃源大叶茶野茶王产业“基地+加工+地理标志”模式
        1.1.5 长沙黄兴镇休闲产业“农业旅游示范区”模式
    2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2.1 农业区域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明确
        2.2 特色农业不强,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及组织化程度低
        2.3 农产品地域品牌少、名牌少
        2.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水平低
        2.5 具有开拓与合作意识的农民企业家和掌握农技实用人才缺乏
    3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长株潭的实证分析
        3.1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设置原则
        3.1.2 评价指标体系
        3.2 长株潭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水平判断
第六章 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 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的SWOT分析
        1.1 SWOT分析方法介绍
        1.2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SWOT分析——外部资源分析
        1.2.1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机遇
        1.2.2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威胁
        1.3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分析——内部资源分析
        1.3.1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优势
        1.3.2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劣势
    2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市场需求是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决定因素
        2.2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体因素和牵引力量
        2.3 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粘合剂
        2.4 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是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禀赋因素
        2.5 政策环境是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导因素
        2.6 对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影响因素的总结
第七章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与模式选择
    1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1.1 构架和延伸产业链的专业化战略
        1.2 龙头企业示范的标准化战略
        1.3 环境友好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战略
        1.4 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5 农业信息化战略
    2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模式选择
        2.1 农业高科技园区模式
        2.2 网络离散型模式(龙头企业+农户)
        2.3 地理标志驱动模式
        2.4 市场依托型模式
第八章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1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思路
    2 湖南现代农业集群发展对策
        2.1 创新发展理念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思维方式
        2.2 遵循农业集群发展规律,强化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机制
        2.2.1 壮大龙头企业,提升辐射力
        2.2.2 依托农业园区拓展产业链,增强集聚效应
        2.2.3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
        2.3 创新体制,为发展现代农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4 要着眼于打造三个平台,构建现代农业集群的支撑体系
        2.4.1 强化农业技术创新,打造科技平台
        2.4.2 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平台
        2.4.3 优化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影响因子排序
致谢
作者简介

(8)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棉花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产业的概念及产业发展理论
    2.2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形式与特征
    2.3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渊源
    2.4 棉花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3.1 盐城市棉花生产概况
    3.2 棉花收购及加工企业概况
    3.3 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概况
第四章 盐城市棉花产业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
    4.1 盐城市棉花产业SWOT分析
    4.2 盐城市棉花产业策略选择
第五章 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生产环节的主要问题
    5.2 流通环节的主要问题
    5.3 纺织环节的主要问题
    5.4 组织环节的主要问题
    5.5 体制与政策环节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对策
    6.1 创新棉花生产经营体制,组建盐城棉花产业综合协调机构
    6.2 强化科技创新工作,为棉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6.3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
    6.4 创新棉花生产组织体系
    6.5 组建棉花产业集团,提升产业化水平
    6.6 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实现棉花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写作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及案例来源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内容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2.1.1 合作经济
        2.1.2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2.1.3 合作(社)经济的基本特征
        2.1.4 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界定
    2.2 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2.2.1 合作经济发展的历程
        2.2.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要性分析
        2.2.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2.3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
    3.1 滨海县农业及其自然条件
    3.2 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3.3 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3.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滨海草柳编织业及其协会的产生与发展
        4.1.1 滨海草柳编织的历史与现状
        4.1.2 滨海县草柳编织协会产生与发展
    4.2 滨海县草柳编织协会对发展柳编产业的推动
        4.2.1 构建合作组织载体,降低交易费用
        4.2.2 培育合作组织主体,发挥规模效率
        4.2.3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节省组织管理成本
        4.2.4 营造政策环境,发挥调控效能
    4.3 滨海县草柳编织产业的社会经济绩效
        4.3.1 直接的社会经济绩效
        4.3.2 产业的关联效应
        4.3.3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4.3.4 造就了一批农民经济大户
    4.4 滨海草柳编织产业的创新意义
        4.4.1 组织创新
        4.4.2 机制创新
        4.4.3 提供了新的扶贫模式
        4.4.4 把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4.5 滨海草柳编织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5.1 没有完全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
        4.5.2 跨区域联合不足
    4.6 滨海县草柳编织产业的理论归纳
第五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5.1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制度
    5.2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5.3 美、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比分析
    5.4 国际经验的借鉴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6.1.2 在政策和制度上存在障碍
        6.1.3 农户在自身发展上存在障碍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6.2.2 搞好统一规划,树立典型
        6.2.3 抓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射阳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服务蚕茧产业发展[J]. 潘美良,周勤,董久鸣,吴海平. 蚕桑通报, 2017(01)
  • [2]盐城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奕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3]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 赵莹. 福建师范大学, 2013(11)
  • [4]食用菌营销渠道模式的评价研究[D]. 徐男.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5]苏南农村地区“老板干部”治村作用研究[D]. 李诚诚. 南京师范大学, 2011(05)
  • [6]盐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研究[D]. 李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7]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研究 ——以湖南为例[D]. 洪艳. 湖南农业大学, 2009(10)
  • [8]盐城市棉花产业发展研究[D]. 李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D]. 席加兵.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5)
  • [10]对推进蚕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J]. 陈龙. 广东蚕业, 2009(01)

标签:;  ;  ;  ;  ;  

射阳市推进蚕桑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