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双凤,吉亚南[1](2021)在《温阳活血方对卵巢癌患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温阳活血方对卵巢癌患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分别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及在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活血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小腹坠胀隐痛或刺痛、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晦暗、纳差、胸闷喘息、心慌心悸、消瘦、CEA、CA125、CA153、IgA、IgG、IgM、TNF-α、CRP、IL-6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小腹坠胀隐痛或刺痛、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晦暗、纳差、胸闷喘息、心慌心悸、消瘦、CEA、CA125、CA153、IgA、IgG、IgM、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小腹坠胀隐痛或刺痛、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晦暗、纳差、胸闷喘息、心慌心悸、消瘦、CEA、CA125、CA153、IgA、IgG、IgM、TNF-α、CRP、IL-6水平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方可降低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文婷婷[2](2021)在《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文中指出本研究将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以及A549细胞异种移植裸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安五脂素(Anwuligan,ANW)对NSCLC生物学功能产生的影响和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阐明其在NSCLC治疗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ANW对NSCLC细胞中let-7c-3p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抑制let-7c-3p表达对于ANW抗NSCLC作用中的影响。本实验共分为3个部分:1、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本研究首先通过CCK-8实验检测到低于50μM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系(Beas 2B和MRC-5)无明显毒性,说明低于50μM浓度的ANW对于正常肺细胞来说是安全的。因此本研究将不同ANW(DMSO(control)、0μM(vehicle)、5μM、20μM、50μM)处理的A549和H460细胞分成五组进行实验,首先经CCK-8比色实验证实ANW处理24h即可杀伤NSCLC细胞,并且浓度越高,杀伤能力越强,说明ANW(≤50μM)对于NSCLC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且进一步经Edu实验、成克隆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PI染色)发现ANW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且为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的结果显示20μM的ANW即可显着抑制NSCLC细胞系(A549和H460)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收集ANW处理24h后的5组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ANW可减弱TGF-β诱导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的影响,说明ANW可以延缓NSCLC的进展;顺铂是常见的肿瘤化疗药物,但其临床应用受到耐药性和毒性的限制。CCK-8比色法显示中浓度(20μM)ANW即可显着增强顺铂的抗NSCLC生长能力,细胞流式仪(A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发现20μM的ANW与顺铂联合处理诱导A549和H460细胞凋亡的能力明显强于二者单独处理,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活化也相对增强,这些结果表明ANW和顺铂联合用药可增强抗NSCLC作用。综上,ANW对NSCL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成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成分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2、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的表达本研究在第一部分明确了ANW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接下来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先通过Deep Sequencing技术检测到经ANW(50μM)处理24h后A549细胞中多种mi 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22种mi RNAs水平变化最为明显,8种上调,14种下调,尤以let-7c-3p升高最为明显,并经q RT-PCR进一步明确ANW处理后A549和H460中let-7c-3p表达增加;本研究通过生信分析结果发现let-7c-3p主要与3-磷酸肌醇生物合成相关。众所周知,PI3K是一种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和自噬中起重要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W(分3组:0、20、50μM)处理后,20μM和50μM的ANW可抑制A549和H460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说明ANW可调控NSCLC细胞中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K3CA是PI3K的催化亚单位,对维持PI3K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大作用。本研究预测分析PIK3CA 3’UTR序列可能是let-7c-3p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酶基因报告系统检测发现let-7c-3p mimic可显着抑制PIK3CA3’UTR序列荧光素酶活性,对PIK3CA 3’UTR的突变序列无影响,此外,scramble对PIK3CA 3’UTR序列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说明let-7c-3p的确可以与PIK3CA 3’UTR序列结合,并且进一步通过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可以直接抑制PIK3CA表达。重要的是,本研究构建并获取了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根据不同的转染物质以及慢病毒感染情况,分别将A549和H460细胞分成四组:mimic NC、let-7c-3p mimic、let-7c-3p mimic+vector和let-7c-3p+PIK3CA,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发现let-7c-3p+PIK3CA可以减弱let-7c-3p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为了研究let-7c-3p在NSCLC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将let-7c-3p mimic、scramble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外加空对照(control组),进行克隆形成实验、Edu荧光检测,证实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生长,并且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let-7c-3p可以抑制A549细胞和H46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综上,本部分研究发现ANW处理A549和H460细胞后可上调let-7c-3p,并且let-7c-3p的靶基因为PIK3CA 3’UTR序列,可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过表达let-7c-3p可抑制NSCLC的发生和发展。3、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那么let-7c-3p是否是ANW发挥抗癌作用所必须的呢?在这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将let-7c-3p inhibitor及inhibitor NC分别转染到A549和H460细胞中,以此分为两组:inhibitor组和inhibitor NC组。随后用ANW(50μM)处理细胞,进行实验。在第一部分实验研究中,我们证实ANW对NSCLC细胞具有抑制生长、转移、侵袭以及促凋亡的作用。因此本部分研究首先通过CCK-8比色法实验、成克隆实验、Edu实验、细胞周期检测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存活和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接着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证实抑制let-7c-3p可减弱ANW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细胞流式实验(AV/PI双染)检测两组细胞凋亡的数量,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可减弱ANW对NSCLC促凋亡作用。收集两组细胞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制let-7c-3p表达后,可以逆转ANW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且抑制let-7c-3p表达,可以减弱ANW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7/9以及对EMT相关标志蛋白的影响。本研究还建立了A549细胞的裸鼠异种移植模型,按照对裸鼠进行腹腔注射及瘤内注射不同药物,将其分为四组:control组、ANW组、ANW+inhibitor NC组和ANW+let-7c-3p inhibitor组,裸鼠肿瘤体积监测及肿瘤称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ANW处理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而抑制let-7c-3p表达可消除ANW对NSCLC的抑制作用(P<0.01),即本研究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即let-7c-3p是ANW作用NSCLC的靶标。并且对安乐死后裸鼠的肝、肾、心的切片进行HE染色后分析表明ANW对于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毒性,说明作用于机体是较为安全的。综上,本部分研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let-7c-3p在ANW抑制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抗NSCLC的研究提供了新靶标,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王强[3](2021)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和安全性mete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检索和收集各中英文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6月期间有关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对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在治疗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检索策略,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中文和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AACR)自建库至2020年6月公开发表的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的文献,最终确定10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对研究指标,如有效率(CR+PR)、临床受益率(CR+PR+SD)、免疫指标(CD3+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CD8+细胞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Q统计量检验P=0.52,I2统计量检验I2=0%,相对危险度RR=1.30,[95%CI(1.16,1.47)],Z=4.31(P<0.0001),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在改善有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不良事件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发生率Meta分析:Q统计量检验P=0.35,I2统计量检验I2=10%,相对危险度RR=0.75,[95%CI(0.60,0.93)],Z=2.62(P=0.009);肾功能异常发生率Meta分析:Q统计量检验P=0.39,I2统计量检验I2=1%,相对危险度RR=0.54,[95%CI(0.40,0.75)],Z=3.75(P=0.000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Meta分析:Q统计量检验P=0.09,I2统计量检验I2=54%,相对危险度RR=0.43,[95%CI(0.23,0.82)],Z=2.56(P=0.01);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相对于单纯化疗,没有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在改善有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安全性较好,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詹东梅[4](2021)在《南蛇藤素对胃癌顺铂耐药SGC790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胃癌是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胃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耐药性是导致胃癌复发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研究抵抗耐药性的中药,可以为胃癌的中药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研究通过检测南蛇藤素对SGC7901/DDP细胞增殖、凋亡、耐药的影响,从而探讨其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目的:探讨南蛇藤素对SGC7901/DDP细胞增殖、凋亡、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噻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0,0.2,0.4,0.8,1.6,3.2μg/mL)作用于SGC7901和SGC7901/DDP细胞,检测其增殖情况,测定耐药指数。采用Western blot 和 RT-qPCR 测定 P-gp、MRP1 和 BCRP 在 SGC7901 和 SGC7901/DDP 细胞中的表达含量。2、采用 MTT 检测不同浓度南蛇藤素(0,0.2,0.4,0.8,1.6,3.2,6.4μM)对 SGC7901/DDP细胞生长能力的作用;EdU法检测南蛇藤素处理后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不同浓度南蛇藤素处理SGC7901/DDP细胞24h,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P-gp、MRP1和BCR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4、南蛇藤素和顺铂共同处理SGC7901/DDP细胞24h,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P-gp、MRP1和BCRP的表达量。结果.:1、SGC7901/DPP细胞对DDP的耐药指数为5.64;与SGC7901细胞相比,SGC7901/DPP细胞中P-gp、MRP1和BCRP的表达上调(P<0.05)。2、南蛇藤素组抑制SGC7901/DPP细胞的增殖,与时间和浓度呈相关性(P<0.05);南蛇藤素组能诱导细胞的凋亡(P<0.05);3、南蛇藤素能显着降低SGC7901/DPP细胞中P-gp、MRP 1和BCRP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蛇藤素降低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4、南蛇藤素和顺铂联合使用可降低SGC7901/DPP细胞中P-gp、MRP1和BCRP的表达(P<0.05)。结论:南蛇藤素可抑制SGC7901/DDP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P-gp、MRP1和BCRP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张璐,何思雨,刘昕泽,孔亮,李学涛[5](2021)在《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制备细胞穿膜肽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以胆固醇加入量、紫杉醇加入量和探头超声时间间隔为考察因素,紫杉醇和五味子乙素两药的平均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nh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对最优处方工艺所制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考察RPV修饰的空白脂质体、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毒性作用,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分别考察上述3种脂质体对SK-OV-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磷脂44 mg、胆固醇8 mg、紫杉醇0.64 mg、五味子乙素1.5 mg,探头超声时间间隔5 s,总处方量为5 mL。根据最优处方工艺制得的脂质体为类球形,粒径为(126.49±1.19)nm,Zeta电位为(-4.83±0.61)mV,脂质体中两药的平均包封率为(93.88±1.67)%。与RPV修饰的空白脂质体比较,经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理后,SK-OV-3细胞的存活率、迁移抑制率和侵袭率均显着降低(P<0.05),且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的作用优于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且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蒋沅岐,董玉洁,陈金鹏,刘毅,周福军,田成旺,陈常青[6](2021)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将药物浓集于病变部位,并使药物保持一定浓度在靶部位滞留一定的时间,从而减少用药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用药的顺应性,故靶向制剂在药剂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对近年来中药靶向制剂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中药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3个方面阐述中药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靶向制剂技术在中药靶向制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万众[7](2020)在《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卡巴他赛是经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种新型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特别对多烯紫杉醇药物无效甚至耐药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用效果显着。但目前临床已经在用的卡巴他赛注射剂中含有增溶剂吐温-80,这使得部分患者在临床使用中易发生溶血反应,且卡巴他赛本身属于化疗药物,肿瘤选择性差,这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本课题拟制备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通过制剂手段改善卡巴他赛的溶解性,提高卡巴他赛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安全性,增强卡巴他赛临床抗肿瘤的疗效,从而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这将为卡巴他赛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新的选择。第一部分,优化并建立卡巴他赛的体外含量测定方法,为下一步进行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剂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然后采用生物矿化法制备载卡巴他赛的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对纳米粒的包封率和体外泄漏率进行分析测定,对粒径、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等性质进行表征,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第二部分,对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外生物安全性和药效进行评价,通过体外溶血实验测定纳米粒的安全性,通过细胞摄取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定纳米粒的药效。第三部分,开展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首先建立卡巴他赛的UH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然后通过测定注射给药大鼠后血浆中药物浓度,对比研究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和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同时,构建裸鼠皮下前列腺癌模型,分别给药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和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UHPLC-MS/MS测定不同组织中卡巴他赛的浓度,表征卡巴他赛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第四部分,构建裸鼠皮下前列腺癌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和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后,记录荷瘤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所构建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构建的卡巴他赛体外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良好,线性、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等均符合要求,能够用于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中卡巴他赛的含量测定,采用生物矿化法制备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溶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纳米粒的包封率为63.04%,载药量10.51%,平均粒径(166.1±4.7)nm,所制得的纳米粒的多分散系数(PDI)为0.256,Zeta电位为(-18.14±1.16)m V。24小时内粒径变化实验和体外泄露实验结果均表明纳米粒性质稳定,纳米粒驰豫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制备的CBZ-BSA-Gd-NPs纳米粒具有较高的成像效能,有望辅助用于肿瘤诊断。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外溶血实验结果表明,与卡巴他赛-吐温80溶液相比,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外溶血作用显着降低;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卡巴他赛制成纳米粒后其肿瘤抑制作用并没有降低,且具有更加的细胞摄取能力,因此可以在避免过敏反应的同时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卡巴他赛载入白蛋白纳米粒后,与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相比,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清除速度变慢,可以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提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大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表明,给药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后,与给药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相比,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在心、肝、脾、肾中的含量更低,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更高,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粒的高渗透性和滞留效应,针对肿瘤组织具有被动靶向的治疗作用。综上,本研究所涉及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高,无有机溶剂的加入,安全环保,制得的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可以显着延长卡巴他赛药物的体内作用时间,明显改善因为吐温80等增溶剂的加入所带来的肝肾毒性,还可减少溶血性等相应的不良反应,并且由于纳米粒中含有钆离子,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还可实现诊疗一体化,药理作用评价结果表明,在给药裸鼠前列腺癌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后,抑制肿瘤的作用比卡巴他赛-吐温80注射液更为显着。因此,可以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

谢学恒[8](2020)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位居第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肺癌早期诊断困难,一旦确诊大多已为中晚期,预后极差。目前肺癌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但肺癌早期的手术治疗和肺癌晚期的化疗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强、抗癌谱广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如肾毒性、肝毒性、耳毒性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故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由苦参和白土苓两味中药加工制成,用于癌症治疗效果显着、无明显不良反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但两药联合抗肿瘤作用机制仍未得到充分阐明。此外,关于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顺铂导致的肝肾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对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顺铂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初步探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顺铂导致的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复方苦参注射液组(CKI)、顺铂组(DDP)及联合组(CKI+DDP),每组10只。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并通过肿瘤重量、抑瘤率等指标检验联合用药的抑瘤效果。(2)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的水平,以探究CKI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采用TUNEL染色检测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4)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匀浆中糖酵解途径限速酶乳酸脱氢酶(LDH)及己糖激酶(HK)活性、能量代谢最终产物三磷酸腺苷(ATP)及糖酵解作用最终产物乳酸(Lactate)含量,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糖酵解相关蛋白丙酮酸激酶M2型(PKM2)、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的表达。(5)采用HE染色法观测小鼠肝、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探究CKI对DDP导致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述研究发现:(1)小鼠一般情况: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7天后,右腋皮下可触及实体瘤块。小鼠进食情况、精神状态、反应灵敏度均不及接种前,皮毛出现光泽欠佳、脱落等现象。伴随小鼠生长,上述情况进一步变差;Control组小鼠情况最为严重,CKI组小鼠状态最佳,DDP组及CKI+DDP组小鼠状态相当,且介于CKI组与Control组之间。(2)对小鼠体重及有效体重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KI组处死时小鼠体重及有效体重无显着性变化(P>0.05);DDP、CKI+DDP组小鼠处死时体重及有效体重均显着下降(P<0.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处死时小鼠体重及有效体重无显着性变化(P>0.05)。(3)对瘤重及抑瘤率的影响:CKI、DDP及CKI+DDP组的平均瘤重分别是(5.93±1.43)g、(3.55±0.68)g、(1.92±0.67)g,且均显着低于Control组瘤重(P<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瘤重显着降低(P<0.05)。此外,CKI、DDP及CKI+DDP组抑瘤率分别为26.05%、55.68%、76.05%,据金氏公式计算得q值约为1.13,提示两药合用具有相加效应。(4)对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KI、DDP及CKI+DDP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对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Control、CKI、DDP及CKI+DDP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4.43%、38.83%、53.73%、68.33%,CKI、DDP及CKI+DDP均可显着提升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P<0.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凋亡指数显着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CKI、DDP单用对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CKI+DDP却可以显着上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P<0.001)。(7)对糖酵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KI组HK、LDH活性无显着性变化(P>0.05);DDP及CKI+DDP组HK、LDH活性显着降低(P<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HK、LDH活性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8)对糖酵解相关产物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KI、DDP及CKI+DDP组均可以显着下调小鼠肿瘤组织中ATP含量(P<0.001);与DDP组比,CKI+DDP对肿瘤组织中ATP含量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与Control组相比,各给药组乳酸含量均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与DDP组相比,CKI+DDP组ATP含量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9)对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KI、DDP、CKI+DDP组PKM2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PKM2蛋白表达量无显着性变化(P>0.05))。与Control组相比,CKI、DDP、CKI+DDP组PFKFB3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DDP组相比,CKI+DDP组PFKFB3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对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与Control组比,DDP组小鼠肝小叶内肝细胞有大量变性,出现大量坏死灶及嗜酸性小体,肝索排列非常不整齐,肝小叶内有大量炎症,重度坏死;CKI+DDP组肝细胞数量、肝索排列相对CKI组差,可见少量脂肪滴,小叶内肝细胞可见变性和点灶状坏死,有少量嗜酸性小体形成,肝周围部分可见少量炎性细胞。但CKI+DDP组整体病理损伤程度优于DDP组。(11)对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与Control组比,DDP组肾小球体积大小不一,小管上皮细胞排列不整齐,肾小管及肾小管-间质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多颗粒、空泡样变性,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较多脱落,可见较多管型。而CKI+DDP肾小球体积大致正常,大小相对一致,小球内细胞较Control组增多,细胞外基质Control组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大致完整,小管上皮细胞排列大致整齐,肾小管及肾小管-间质间结构尚可,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颗粒、空泡样变性,小管上皮细胞可见轻度脱落。管型少见。CKI+DDP组整体病理损伤情况优于DDP组。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显着增强顺铂的抗肿瘤作用,两药联用具有相加效应;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对顺铂导致的肝、肾损伤有保护作用。两药联用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2)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及两药联合均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中PKM2、PFKFB3蛋白的表达,HK、LDH活性及ATP含量进而抑制肿瘤的糖酵解作用;但两药联用与两药单用相比,在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作用上无增效作用。(3)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及两药联合均可显着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且两药联用与两药单用比具有增效作用。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顺铂单用对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但两药联用可显着上调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综上所述,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可以显着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升高有关;两药联用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上具有增效作用。

毛禹康[9](2019)在《糖基化紫杉醇的合成及其GLUT-1蛋白互作的肿瘤细胞靶向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分离提纯所得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作为一线抗肿瘤天然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紫杉醇类药物(包括其衍生物多烯紫杉醇和卡巴紫杉醇)是目前唯一临床应用微管蛋白聚合剂,其抗肿瘤机制独特,通过诱导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解聚,导致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被固定在G2/M期,从而使肿瘤细胞无法完成有丝分裂过程而死亡。然而,紫杉醇水溶性极差,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依从性差,临床必须使用毒性增溶剂将药物溶解后进行注射给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紫杉醇制剂水溶性和肿瘤组织选择性的缺乏是影响药物使用和发挥疗效的两大关键问题。目前,除了传统溶剂型的紫杉醇注射液外,临床还有人血白蛋白型紫杉醇和紫杉醇脂质体得以应用,此两者均可改善紫杉醇的溶解性能,在保持药理活性的基础上减少毒性增溶剂的用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然而,此二者制备工艺复杂,工艺成本较高,导致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且一直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临床治疗成本极高,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传统溶剂型的紫杉醇注射液仍然是我国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紫杉醇制剂。近年,学界提出了通过糖基化修饰提高紫杉醇溶解性的策略,虽然相关研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目前研究大多为关于糖缀合物溶解性、亲水性等理化性质的探索,紫杉醇糖缀合物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异常提高的葡萄糖代谢是肿瘤细胞最明显的生理学特性之一,为了摄取更多的葡萄糖,肿瘤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水平会出现异常上调,抑制GLUT-1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侵袭。据此,本文提出对紫杉醇进行糖基化修饰的策略,一方面,紫杉醇的糖缀合物能够通过与葡萄糖转运蛋白互相作用的机制,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发挥药物的肿瘤细胞靶向作用;另一方面,强亲水性基团的修饰能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由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紫杉醇不同位点修饰的葡萄糖缀合物TXGDs,包括C-13侧链2’-OH单位点取代的葡萄糖缀合物TXGD-A、C-13侧链2’-OH与巴卡亭母核7-OH同时进行修饰的双位点取代葡萄糖缀合物TXGD-B,两种缀合物均以丁二酸酯作为连接臂。其后,本文对合成的TXGDs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机制、TXGD-A与GLUT-1互作结合程度及肿瘤细胞摄取率的测定,最后进行溶解度、脂水分配/分布系数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TXGD-A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且可实现与GLUT-1的互作结合,通过该机制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提示TXGD-A可能具备作为PTX衍生物进行二次开发的潜力,各项研究结果大致罗列如下:本文首先合成了两种紫杉醇的葡萄糖缀合物TXGDs,包括单位点取代缀合物TXGD-A与双位点取代缀合物TXGD-B,其中TXGD-A修饰位点为侧链2,-OH,TXGD-B的紫杉醇修饰位点为侧链2’-OH和巴卡亭母核7-OH,葡萄糖环的修饰位点均为C-1上羟基,连接臂均为丁二酸酯,经1H NMR、13C NMR及HRMS表征后可判断目标产物已成功合成。其后,本文对TXGDs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体外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测试结果显示,虽然TXGDs对人乳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本体药物PTX,但抑制作用依然明显且IC0G可维持在nM量级。TXGD-A对人乳腺癌细胞和卵巢癌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8.75 nM和1077.15 nM,均低于TXGD-B,提示单位点取代的PTX葡萄糖缀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双位点取代的PTX葡萄糖缀合物;促肿瘤细胞凋亡测试结果显示TXGD-A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后,有21.23%的肿瘤细胞处于凋亡状态,其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TXGD-B,提示单位点取代的葡萄糖缀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强于双位点取代的葡萄糖缀合物;TXGDs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弱于本体药物PTX,提示PTX经糖基化策略修饰后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额外的毒性;微管蛋白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TXGDs均具备明显的促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各剂量TXGDs给药组的OD值均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提示糖基化策略可保持PTX的抗肿瘤机制,不同浓度单位点取代的PTX葡萄糖缀合物体外对微管蛋白聚合的促进作用均强于同浓度双位点取代的PTX葡萄糖缀合物,不同浓度TXGD-A给药组的OD值可提升至0.391-0.507,明显高于同浓度的TXGD-B。综合肿瘤细胞活力抑制作用、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促微管蛋白聚合作用等多种参数可知,TXGD-A具备更明显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可能拥有更优越的进行药物开发的潜力;肿瘤细胞糖代谢活性显着强于正常细胞但其代谢效率极差,其降低的糖酵解速率需要通过大量的葡萄糖摄取以进行补偿,故肿瘤细胞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过表达的生理学特征。与被动转运的细胞摄取行为相比,转运体介导的细胞摄取特异性更强,摄取率更高,因此,GLUT-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治疗靶点。由此,本文对TXGD-A进行了与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互作程度及其肿瘤细胞摄取率的测定。首先,本文使用SPRi测定TXGD-A与GLUT-1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TXGD-A可与GLUT-1结合形成复合物,其解离结合常数Avg Kd为3.76e-6且在不同蛋白浓度环境下其互作程度均极明显优于本体药物PTX(PTX的Avg Kd为2.65e-5),提示PTX经糖基化修饰后可实现药物与GLUT-1的互作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XGD-A和PTX给药后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定位,结果显示TXGD-A和PTX均可被肿瘤细胞摄取至细胞内部且大多定位于细胞质中,TXGD-A的荧光面积大于PTX,提示从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对TXGD-A的摄取程度高于PTX;摄取率测定结果显示,与本体药物PTX相比,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TXGD-A的摄取高于PTX,给药24 h后,细胞对TXGD-A的摄取率可达35.03%,明显高于PTX。为了研究肿瘤细胞对TXGD-A的摄取率是否与GLUT-1的表达水平相关,本文对细胞进行了 GLUT-1表达水平调控后测定细胞对TXGD-A的摄取率,结果显示细胞对TXGD-A的摄取率受GLUT-1表达水平影响,细胞GLUT-1表达水平上/下调后,TXGD-A摄取率可升/降至60.52%/14.85%;计算机模拟计算TXGD-A与GLUT-1的结合位点,其主要结合位点可能是GLUT-1第161位的谷氨酰胺残基(GLN161)和第380位的谷氨酸残基(GLU380),结合方式为氢键作用。此外,本文还对合成的TXGDs进行了多种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显示,TXGDs在纯水及不同的临床使用注射介质中的溶解度均明显优于PTX,TXGD-A 在纯水和临床用注射介质中的溶解度可达本体药物PTX的44.6-49.8倍;TXGD-B在三种介质中的溶解度可提升至本体药物PTX的86.9-97.4倍,显示糖基化策略可明显提高PTX的溶解性能;TXGDs均显示出低于PTX的脂水分配/分布系数,PTX经糖基化修饰后,其脂水分配/分布系数Log P与Log D均降至0-3范围内,处于较为合理的成药范围,显示糖基化策略可明显提高PTX的亲水性,使其更适于新药开发;TXGDs在胎牛血清和兔血清中均可部分释放出本体药物PTX,二者比较可知,TXGD-A在24 h后在胎牛血清和兔血清中分别可释放出17.57%与17.87%的PTX,其PTX释放率高于TXGD-B;TXGDs的药物设计参数计算结果表明PTX经糖基化修饰后,其药物设计参数可得到一定优化。从契合质量考虑,TXGD-A和TXGD-B针对人乳腺癌细胞的配体-受体契合质量FQ分别可提升至0.225和0.246,针对人卵巢癌细胞的FQ则分别提升至0.314与0.296,均优于本体药物PTX。从亲脂性和配体的亲和力考虑,TXGD-A与TXGD-B针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亲脂性配体效率LELP分别可降低至72.860和57.144,针对人卵巢癌细胞的LELP则分别降至52.200与47.616,亦优于本体药物PTX;TXGD-A在纯水及临床用注射介质中的溶解度受pH影响,其溶解度在pH 9-10环境中得到提升,但在pH 1-8的环境中可保持在约16-20 μg/mL区间,并不出现明显波动,提示TXGD-A在人体内不会因为不同组织内环境pH不同导致药物在体内组织中出现浓度的异常波动;溶剂系统筛选结果指出,TXGD-A的溶解度在无酒精的低Cremophor EL比例增溶系统中具备良好的溶解性能,在Cremophor EL比例2.5%的无酒精溶剂系统中溶解度可达806.67 μg/mL,提示TXGD-A在潜在临床应用中可降低毒性增溶剂的使用比例,降低患者因增溶剂毒性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开发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糖基化策略可改善PTX溶解度、亲水性及药物设计参数等多种不足,是一种可行的PTX修饰策略。TXGD-A既能加强PTX与GLUT-1的互作结合,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对药物进行摄取,又能有效降低溶剂中毒性增溶剂的用量,提示PTX经糖基化修饰后可借助GLUT-1的转运作用增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TXGD-A具有作为PTX衍生物进行二次开发的前景。

张珊[10](2019)在《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化疗药物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毒性模型,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改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三氯化铁(FeCl3)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研究刺五加注射液抗脑缺血药理作用、抗脑缺血相关作用机制,为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毒性模型,造模方法为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ip 2.5 mg/kg的盐酸阿霉素,每周注射1次,共6周,累积总药量15 mg/kg。刺五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及阳性药参芪扶正注射液(25 mL/kg)组,分别于阿霉素注射后立即尾静脉输注相应的药液,时长1 h,共6次。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以及心脏构型;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化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氧化应激因子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2)采用FeCl3血栓形成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待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5组,每组6只,刺五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45、22.5、11.25mg/kg)组及阳性药灯盏花素(4.5mg/kg)组尾静脉输注相应的药液,时长1 h,共3次。给药前后采用盲法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给药结束后测定脑梗死范围、脑水肿、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参数(PT、TT、APTT、FIB)、氧化应激因子(SOD、MDA、GSH、GSH-Px)、炎性因子(ICAM-1、VCAM-1、IL-1β、IL-6、TNF-α),酶联免疫法测定TXB2、6-k-PGF1α,化学法测定NO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注射液200、100、50 mg/kg治疗后,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使下降的EF、FS、+LVdp/dtmax均显着增加(P<0.05、0.01);刺五加注射液可改善心脏构型:使扩张的收缩期的左室内径(LVIDs)明显缩短(P<0.05、0.01);使扩张的收缩期的左室腔体积(LVVs)显着缩小(P<0.05、0.01)。刺五加注射液可显着抑制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P<0.01),使Bax/Bcl-2显着降低(P<0.01)。刺五加注射液200、100 mg/kg可不同程度降低LPO、MDA生成量,提高SOD活性。2)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注射液45、22.5、11.25mg/kg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分别有不同程度改善:45mg/kg高剂量下,神经功能缺陷得到明显改善(P<0.001);45mg/kg高剂量下,脑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1),水肿程度明显降低(P<0.05);45mg/kg高剂量下,血小板聚集功能得到抑制(P<0.001);45mg/kg高剂量下,氧化应激因子MDA生成量降低(P<0.05),GSH-PX活性提高(P<0.05),MDA/SOD比值显着降低(P<0.01);45mg/kg高剂量下,TXB2/6-k-PGF1α(T/P)比值显着降低;除刺五加注射液11.25mg/kg,炎性因子IL-1β均显着降低(P<0.050.01),45mg/kg高剂量下IL-6、TNFα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由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心脏构型,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受损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对FeCl3导致的大脑中动脉缺血引起的局灶性脑梗塞损伤有治疗效果,可改善神经功能缺陷,减小脑梗死范围、水肿程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抗氧化应激因子平衡、炎症损伤、血栓素/前列环素平衡、血小板功能调节有关。

二、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温阳活血方对卵巢癌患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2)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篇 综述 天然产物治疗肺癌的前景与争议
    1 背景
    2 按来源分类的抗肿瘤药物
        2.1 来源于植物
        2.2 来源于动物
        2.3 来源于微生物
        2.4 来源于海洋生物
    3 抗肿瘤的机制
        3.1 诱导凋亡
        3.1.1 诱导ROS
        3.1.2 诱导内质网应激
        3.1.3 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凋亡
        3.2 诱导自噬
        3.3 抑制PI3K/AKT途径
        3.4 抑制NF-κB信号途径
        3.5 阻滞细胞周期
        3.6 调控表观遗传学
        3.7 调控其他机制以及多种机制联合作用
    4 天然产物使用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5 总结
第2篇 实验研究
    第1章 ANW抑制NSCLC细胞生长和转移
        1.1 实验材料
        1.1.1 仪器设备
        1.1.2 试剂
        1.2 细胞复苏及培养
        1.3 实验方法
        1.3.1CCK-8 实验测定细胞活力
        1.3.2 成克隆实验
        1.3.3 EDU实验
        1.3.4 细胞流式实验
        1.3.5 细胞划痕实验
        1.3.6TRANSWELL实验
        1.3.7 WESTERN BLOT
        1.3.8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ANW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
        1.4.2 ANW抑制NSCL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1.4.3 ANW增强顺铂对NSCLC的抗肿瘤作用
        1.5 结果讨论
    第2章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LET-7C-3P表达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
        2.1.3 引物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DEEP SEQUENCING检测细胞准备及RNA提取
        2.2.2 LET-7C-3P靶基因预测
        2.2.3 LET-7C-3P检测
        2.2.4 构建及获取携带PIK3CA基因的慢病毒
        2.2.5 MIRNAS转染A549和H460细胞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基因测定
        2.2.7 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2.2.8 QRT-PCR检测PIK3CA MRNA水平
        2.2.9 LET-7C-3P对NSCLC细胞的影响
        2.2.10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ANW上调NSCLC细胞中的MICRORNA HSA-LET-7C-3P
        2.3.2 ANW抑制NSCLC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3.3 LET-7C-3P通过直接靶向PIK3CA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
        2.3.4 LET-7C-3P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转移
        2.4 结果讨论
    第3章 LET-7C-3P是ANW发挥抗NSCLC作用的必须靶点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分组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增殖
        3.2.2 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侵袭和转移
        3.2.3 细胞流式实验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凋亡
        3.2.4 WESTERN BLOT检测下调LET-7C-3P后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
        3.2.5 建立裸鼠异种移植模型及分组
        3.2.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2.7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增殖作用
        3.3.2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抗NSCLC细胞转移和侵袭作用
        3.3.3 抑制LET-7C-3P可以抵消ANW的促NSCLC细胞凋亡作用
        3.3.4 裸鼠异种移植模型证实了ANW通过上调LET-7C-3P发挥抗肿瘤作用
        3.4 结果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和安全性mete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Meta分析
第三章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讨论
结果
结论
问题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南蛇藤素对胃癌顺铂耐药SGC790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1.1 化学治疗
        1.2 靶向治疗
        1.3 免疫治疗
    2 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晚期胃癌中医临床研究
        2.4 当代名医名家诊治晚期胃癌的经验
    3 小结
第二部分 南蛇藤素对胃癌顺铂耐药SGC7901/DD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
        2.1 细胞株
        2.2 药物及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法
        3.3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
        3.5 EdU法
        3.6 流式细胞术
        3.7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验证胃癌细胞SGC7901/DDP的耐药性
        4.2 南蛇藤素对胃癌SGC7901/DDP细胞活性的影响
        4.3 南蛇藤素对胃癌SGC790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南蛇藤素对胃癌SGC7901/DDP细胞增殖的影响
    5 讨论
第三部分 南蛇藤素降低SGC7901/DDP细胞P-GP、MRP1、BCRP的表达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南蛇藤素对SGC7901/DDP细胞耐药蛋白P-gp、MRP1、BCRP的影响
        3.2 南蛇藤素对SGC7901/DDP细胞中P-gp、MRP1、BCRP mRNA的影响
        3.3 南蛇藤素对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4 南蛇藤素和顺铂联合作用对SGC7901/DDP细胞P-gp、MRP1和BCRP蛋白的影响
        3.5 南蛇藤素和顺铂联合作用对SGC7901/DDP细胞P-gp、MRP1和BCRP mRNA的影响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1.3 细胞
2 方法与结果
    2.1 脂质体的制备
    2.2 紫杉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溶液的制备
        2.2.3 专属性试验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重复性试验
        2.2.6 精密度试验
        2.2.7 稳定性试验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3 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1 色谱条件
        2.3.2溶液的制备
        2.3.3 专属性试验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5 重复性试验
        2.3.6 精密度试验
        2.3.7 稳定性试验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4 包封率的测定
    2.5 脂质体处方工艺的优选
    2.6 脂质体的表征
    2.7 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评价
        2.7.1 细胞的培养
        2.7.2 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对SK-OV-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7.3 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对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7.4 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对SK-OV-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6)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被动靶向制剂
    1.1 微球
    1.2 脂质体
    1.3 纳米粒
2 主动靶向制剂
    2.1 表面修饰制剂
    2.2 前体药物制剂
3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3.1 磁性靶向制剂
    3.2 热敏靶向制剂
    3.3 p H敏感靶向制剂
4 总结与展望

(7)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章 CBZ-BSA-Gd-NPs的体外生物安全性和药效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三章 CBZ-BSA-Gd-NPs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章 CBZ-BSA-Gd-NPs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小结
全文总结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卡巴他赛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给药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2.1 诱导细胞凋亡
        1.2.2 调控细胞自噬
        1.2.3 阻滞细胞周期
        1.2.4 调节ROS水平
        1.2.5 调节免疫功能
        1.2.6 调节能量代谢
        1.2.7 抑制DNA修复
        1.2.8 抑制肿瘤干细胞
        1.2.9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1.2.10 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1.3 顺铂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3.1 诱导细胞凋亡
        1.3.2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1.3.3 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1.3.4 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作用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2.3.2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体重、有效体重及其变化的影响
        2.3.3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瘤重及抑瘤率的影响
        2.3.4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病理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3.5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CKI+DDP对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3.2 CKI+DDP对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细胞糖酵解作用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分析
        4.3.1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匀浆中糖酵解相关产物含量的影响
        4.3.2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匀浆中糖酵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3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肝肾损伤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5.3.2 CKI+DDP对lewis肺癌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糖基化紫杉醇的合成及其GLUT-1蛋白互作的肿瘤细胞靶向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局限
        1.1.1 肿瘤发病统计概述
        1.1.2 紫杉醇的抗肿瘤机制
        1.1.3 紫杉醇的应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1.2 关于紫杉醇修饰的研究现状
        1.2.1 紫杉醇的天然来源和人工合成
        1.2.2 紫杉醇的剂型修饰及成药情况
        1.2.3 紫杉醇的构效关系研究
        1.2.4 紫杉醇的糖基化修饰及其衍生物
        1.2.5 紫杉醇的脂肪酸类衍生物
        1.2.6 紫杉醇的维生素类衍生物
        1.2.7 紫杉醇的肽类衍生物
    1.3 化合物理化性质与成药性的关系
    1.4 肿瘤糖代谢、Warburg效应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
        1.4.1 肿瘤糖代谢的生理学综述及Warburg效应
        1.4.2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及肿瘤的GLUT-1过表达
        1.4.3 以GLUT-1蛋白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设计
第2章 紫杉醇葡萄糖缀合物TXGDs的合成
    2.1 实验材料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2.1 TXGD-A的合成
        2.2.2 TXGD-B的合成
        2.2.3 合成产物的鉴定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紫杉醇葡萄糖缀合物TXGD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试剂
        3.1.2 仪器
        3.1.3 细胞株
        3.1.4 数据分析
    3.2 MTT法测定TXGD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3.2.1 细胞培养
        3.2.2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3.2.3 结果
    3.3 流式细胞术测定TXGDs的肿瘤细胞诱导凋亡能力
        3.3.1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
        3.3.2 结果
    3.4 TXGDs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考察
        3.4.1 细胞培养
        3.4.2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3.5 TXGD-A与TXGD-B的微管蛋白聚合动力学测定
        3.5.1 相关溶液的配制
        3.5.2 微管聚合动力学测定
        3.5.3 结果
    3.6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TXGD-A的GLUT-1蛋白互作及其肿瘤细胞靶向作用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1.3 细胞系
        4.1.4 数据分析
    4.2 SPRi测定TXGD-A与GLUT-1的互作情况
        4.2.1 实验测试方法及参数设计
        4.2.2 待测小分子物质固定芯片的制备
        4.2.3 小分子-蛋白相互作用测定
        4.2.4 结果
    4.3 激光共聚焦观察TXGD-A和PTX的细胞摄取情况
        4.3.1 荧光标记
        4.3.2 细胞爬片
        4.3.3 激光共聚焦观察MDA-MB-231细胞对TXGD-A和PTX的摄取情况
        4.3.4 结果
    4.4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4.4.1 色谱条件
        4.4.2 专属性考察
        4.4.3 线性关系考察
        4.4.4 精密度考察
        4.4.5 重复性考察
        4.4.6 稳定性考察
        4.4.7 化合物纯度考察
    4.5 TXGD-A和PTX的细胞摄取测定
        4.5.1 实验操作
        4.5.2 结果
    4.6 GLUT-1表达水平对TXGD-A细胞摄取率影响的研究
        4.6.1 GLUT-1表达水平的调控
        4.6.2 GLUT-1表达水平对MDA-MB-231细胞对TXGD-A摄取程度的影响
        4.6.3 结果
    4.7 TXGD-A与GLUT-1的分子对接模拟
        4.7.1 使用的模拟软件与参数
        4.7.2 结果
    4.8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紫杉醇葡萄糖缀合物TXGDs的药学性质测定
    5.1 实验材料
        5.1.1 试剂
        5.1.2 仪器
        5.1.3 数据分析
    5.2 溶解度测定
        5.2.1 实验操作
        5.2.2 结果
    5.3 脂水分配/分布系数测定
        5.3.1 实验操作
        5.3.2 结果
    5.4 TXGD-A、TXGD-B在血清中的本体药物(PTX)释放性能测定
        5.4.1 实验操作
        5.4.2 结果
    5.5 TXGD-A在不同pH环境下的溶解度测定
        5.5.1 溶解度测定
        5.5.2 结果
    5.6 TXGD-A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溶解度测定
        5.6.1 溶解度测定
        5.6.2 结果
    5.7 TXGDs的药物设计参数计算
    5.8 小结与讨论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刺五加注射液改善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脏收缩功能下降的作用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1.1.2 动物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备与分组给药
        1.2.2 多普勒心脏收缩功能及构型测定
        1.2.3 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_(max))测定
        1.2.4 氧化应激因子的测定
        1.2.5 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测定
        1.2.6 电镜心脏超微结构观察
        1.2.7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对大鼠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
        1.3.2 对大鼠左室构型的影响
        1.3.3 对大鼠心肌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3.4 对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1.3.5 对大鼠心肌组织超微机构的影响
    1.4 实验讨论
    1.5 实验小结
二、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与试剂
        2.1.2 动物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模型制备
        2.2.2 分组与给药
        2.2.3 神经功能缺陷评分
        2.2.4 脑梗死范围测定
        2.2.5 脑水肿测量
        2.2.6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凝血参数测定
        2.2.7 氧化应激因子检测
        2.2.8 炎性因子检测
        2.2.9 TXB2、6-k-PGF1α、NO检测
        2.2.10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2.3.2 对大鼠脑梗死范围的影响
        2.3.3 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2.3.4 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2.3.5 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2.3.6 对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2.3.7 对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2.3.8 对大鼠TXB2、6-k-PGF1α、NO的影响
    2.4 实验小结
    2.5 实验讨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化疗药物对心肌收缩功能影响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活血方对卵巢癌患者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陈双凤,吉亚南. 陕西中医, 2021(10)
  • [2]安五脂素通过调控let-7c-3p/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发展[D]. 文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和安全性mete分析[D]. 王强.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南蛇藤素对胃癌顺铂耐药SGC790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詹东梅. 扬州大学, 2021(02)
  • [5]RPV修饰的紫杉醇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处方工艺优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J]. 张璐,何思雨,刘昕泽,孔亮,李学涛. 中国药房, 2021(10)
  • [6]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 蒋沅岐,董玉洁,陈金鹏,刘毅,周福军,田成旺,陈常青. 中草药, 2021(04)
  • [7]卡巴他赛牛血清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D]. 万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8]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对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D]. 谢学恒.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
  • [9]糖基化紫杉醇的合成及其GLUT-1蛋白互作的肿瘤细胞靶向作用机制研究[D]. 毛禹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刺五加注射液对心脏毒性和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D]. 张珊.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