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一、中药敷脐治疗婴儿泄泻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蕴[1](2021)在《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伤食泻患儿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中医治疗室就诊的患儿中,选取伤食泻患儿100例,且均符合纳入标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开始课题前,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均进行培训和分工,对指导语言和治疗方法进行统一和规范。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推拿法具体为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胃俞各100次;腹痛甚者加拿肚角3次,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200次。治疗均以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共治疗两个疗程。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天和治疗6天后,进行中医证候症状体征评分,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腹泻缓解时间并及时记录,治疗结束进行满意度评价。对患儿治疗资料收集并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4.0软件。结果:1.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治疗3天及治疗6天后对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进行分别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天、6天后在各积分的改善上,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改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及气味,量的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大便质地的评分改善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在各项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护理方式对患儿各主症体征的评分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儿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痛、食欲的评分改善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腹胀、精神、口渴、小便、呕吐的评分改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各项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患儿腹胀、腹痛、食欲、呕吐、小便的评分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精神、口渴的评分改善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各次要症状体征评分的改善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腹痛、腹胀和呕吐三个指标评分改善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食欲、口渴、小便和精神状态四个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①治疗3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7.9%,85.4%,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6天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93.7%,两组在有效率的比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的比较:试验组腹泻缓解时间是1.724±1.000天,对照组腹泻缓解时间是2.656±1.772天,试验组的腹泻缓解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胃肠道不适及其他过敏反应,试验组在推拿操作过程中,未出现皮肤破损、红痒等不适现象。结论: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积分;可以有效缩短患儿腹泻缓解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并可以提高患儿家长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汪玉洁[2](2021)在《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和术推拿疗法调治小儿泄泻(湿热型)患儿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丰富小儿泄泻(湿热型)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型小儿泄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0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临床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和术推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每日治疗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疗程结束后以中医证候积分、湿热型泄泻症状评分及推拿后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以泄泻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量表中单项症状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优势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推拿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推拿前三个24小时大便成形时间及总评分的降低程度,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泄泻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量表的单项症状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腹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呕吐、发热、精神倦怠、口渴、食欲减退、小便短黄、肛周红赤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66%)高于对照组(82.76%),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推拿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小儿泄泻(湿热型)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和术推拿疗法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凌春燕[3](2021)在《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向心或离心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探讨大肠经向心推与离心推同补泻(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中医辨证为实秘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大肠经独穴久推法治疗,但两组推的方向不同,观察组采用向心推法,对照组采用离心推法,操作频率均为200次/分,每次操作时间10-15分钟,两组均以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便秘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症与次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症、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观察组30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向心或离心推大肠经两种推拿方法均能改善实秘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症状,对实秘型小儿功能性便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二者无孰优孰劣之分。(2)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大肠经向心推与离心推同补泻(清)之间无明确联系。

闫文宏[4](2021)在《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导师崔霞教授提出治疗小儿厌食谨守“轴轮并运”的治疗大法,本课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导师治疗厌食病的用药规律分析,结合临床观察厌食患儿的疗前疗后的主症(食欲、食量),次症(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指标的变化,验证崔霞教授治疗厌食的学术观点,以便更好地继承其学术思想,同时也为临床辨治小儿厌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一为数据分析,收集筛选出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经崔霞教授诊断并治疗的,有效的200例厌食患儿的首诊处方200首。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创建数据库,然后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处方中每味药物的使用频率、归经、性味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二为临床观察,采用前瞻性病例系列的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观察50例厌食患儿疗前疗后的主症(食欲、食量),次症(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崔霞教授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小儿厌食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人体“圆运动”理论,提出其病位不只局限于脾胃,常涉及圆运动的每个环节,与心、肺、肝、肾同样关系密切。如果人体整个“圆”的气机循环出现问题,则易导致厌食,进而提出“轴轮并运”治疗大法。“轴”指中焦脾胃,“轮”指心、肺、肝、肾。“脾在运而不在补”,导师在临床治疗厌食时,以益黄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此方药味虽少,却体现了圆运动的“枢轴并运”的涵义。方中陈皮、木香健脾理气、消食和胃,合甘草补益中气,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肝肺升降失常,常影响脾胃之升降,故用青皮疏肝,诃子敛肺,两药合用以调节肝肺气机。虽仅仅五味药物,却很好的体现了“轴轮并运”之法。2.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纳入的200个病例,基本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用药处方200首,包含160味中药,导师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四气多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则以辛、苦、甘居多,主要归脾胃经,肺、肝、肾、心经次之。其中陈皮、青皮、木香、谷芽、柴胡、诃子、木瓜、炒栀子、炒白术、白芍、佩兰、炒苍术、太子参、砂仁、山药等药物的使用频次较高;使用频率较高且密切相关的药物组合为:陈皮-木香、青皮-诃子、柴胡-白芍、谷芽-木瓜等,常用药物网络展示组合显示为导师常用方益黄散加减组成。3.临床观察显示:崔霞教授应用“轴轮并运”法,采用益黄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显着,总有效率达96%。患儿的主要症状尤其是食欲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患儿的次要症状面色、腹胀腹痛、大便等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结论: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从整体出发,将轴轮并运的理论应用于小儿厌食的治疗中,以益黄散为基础加减调节气机升降,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面色、腹痛、大便等症状,证实了崔霞教授运用“轴轮并运”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性。

田鑫[5](2021)在《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观察其对患儿食欲、食量、体重、身高、精神、面色、腹胀、睡眠、毛发、大便等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并探讨运脾疏肝汤对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疳证(疳气型)患儿8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实验过程中共脱落5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两组治疗前对相关基础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分别进行均衡性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保证同样的饮食指导,治疗组给予口服运脾疏肝汤;对照组予以健脾丸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外周血红蛋白值,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共38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共37例,总有效率83.78%。两组间经秩和检验,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症状改善方面:治疗三个疗程后两组对各个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在改善体重、食欲、食量、身高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值(HGB),经两组组内比较,得出两治疗方案对其均有升高作用。通过组间比较,提示治疗组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疳气型疳证患儿,运用运脾疏肝,消补兼施之法,可改善患儿食量食欲,促进其生长发育。本研究也证实了运脾疏肝汤治疗疳气型疳证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王晴[6](2021)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对比,对其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以探寻临床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更优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以小儿脾虚型泄泻为主诉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采取随机化法,把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第一组为治疗组采取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治疗法;第二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治疗法。两组均每周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做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和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小儿脾虚型泄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疗效:治疗组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86.67%。经过统计学检验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采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比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法的疗效更优。2.中医主症、次症的证候积分: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脾虚型泄泻的患儿每一个主症积分(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一个次症积分(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每个中医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脾虚型泄泻的患儿的每一个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症状都有改善。结论: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均有显着的效果。2.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主症(大便次数及性状)、次症(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减轻患儿痛苦。3.从证候积分变化来分析比较,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传统推拿法。更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盛福芳,王瑜,吴鸿斌[7](2020)在《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腹泻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CDD)的发病与胃、脾、肝、肾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其病因病机以虚实夹杂为主,其中虚者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液停滞;实者以肝气郁滞、外感风寒湿、饮食瘀血内停影响脾胃功能。慢性腹泻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推拿、艾灸、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治疗等。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样本纳入无统一辨证标准,且收集样本量小,缺乏说服力;第二,文献中推拿对治疗成年人慢性腹泻研究较少;第三,针灸选穴和治疗时间上未形成规范的体系,并且缺少对各年龄段CDD患者的分层研究。

李丽丽[8](2020)在《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为临床提供一套简便、高效、易于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方法:本课题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伤食泻患儿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消食导滞推拿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王氏保赤丸。3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儿行组内、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伤食泻患儿分别行组内前、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患儿行组间治疗后比较:在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次要症状(腹痛腹胀)积分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主症和部分次要症状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次要症状(呕吐、口渴、小便、食欲、精神状态)积分方面两组大体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部分次要症状方面两组无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消食导滞推拿法和口服王氏保赤丸对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均有较好的疗效。从总体疗效上对比,消食导滞推拿法优于口服王氏保赤丸,是临床上值得被推广的一种外治方法。

席倩倩[9](2020)在《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口服自拟方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腹泻(脾虚型)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中纳入60例符合中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标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助运汤(广东一方中药配方免煎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且两组患儿均给予饮食调理、口服补液等常规治疗,疗程为7天,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对应积分等变化,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是否存在差异。并于1月后进行随访。结果:经过规律治疗后,在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患儿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儿痊愈者为8例,有3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经秩和检验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即健脾助运汤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以及各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于小儿腹泻(脾虚型)均有疗效。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通过秩和检验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脾助运汤在改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方面疗效要优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两组患儿的止泻时间进行分析,治疗组的平均止泻时间为2.97±1.159,对照组的平均止泻时间为5.77±1.165,经过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出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止泻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止泻时间更短,止泻作用要更强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脾虚泻临床疗效显着,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治疗小儿脾虚泻的有效方。

曾兴琳[10](2020)在《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贴脐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撑,并明确贴脐法治疗本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疗效。运用随机数字分配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清心培土方贴脐,对照组予以清心培土方口服,两组均予以润肤剂及“蛇黄软膏”外用,疗程共为4周。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影响睡眠程度及SCORAD评分和治疗4周后的疗效指数等指标进而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进行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各症状积分及SCORAD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的各症状积分、SCORAD评分、总有效率及疗效指数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的各症状积分、SCORAD评分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中药贴脐与中药口服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各症状积分和SCORAD评分上疗效相当,且在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瘙痒及影响睡眠程度方面,中药贴脐较中药口服耗时更短。表明中药贴脐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确切疗效,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二、中药敷脐治疗婴儿泄泻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敷脐治疗婴儿泄泻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古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2 近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3 现代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2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研究现状
        2.1 临床研究现状
        2.2 理论研究现状
    3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效果的评价方法
    4 小结
第三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病例标准
        1.6 排除病例标准
        1.7 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1.8 人员培训与分工
        1.9 样本量计算
        1.10 分组方法
        1.11 质量控制
        1.12 伦理原则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西药治疗组)治疗护理方法
        2.2 试验组治疗护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疾病疗效判定
        2.4 满意度评价
        2.5 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入选情况
    2 治疗前基线分析
    3 疗效评价
    4 治疗后两组患儿满意度评分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理论依据
        1.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 治疗方法及作用机制
        2.1 推拿疗法的中医机理分析
        2.2 推拿疗法的现代医学机理分析
    3 疗效分析
    4 创新性
    5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腹泻患儿资料收集表
附录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的中医命名
        1.2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认识
        1.3 小儿泄泻的中医分型
        1.4 小儿泄泻的中医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2.1 小儿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2 小儿腹泻病的定义和分类
        2.3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4 小儿腹泻病的现代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数据分析
        3.1 基本资料
        3.2 临床结果数据
        3.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立题依据
    2 和术推拿的概述
        2.1 和术推拿的渊源
        2.2 和术推拿的含义
    3 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分析
        3.1 小儿湿热型泄泻的病因病机
        3.2 本试验的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样本分析
        4.2 数据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小儿便秘的研究
        1.1 便秘病名的历史沿革
        1.2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1.3 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
        1.4 小儿便秘的中医治法
    2 各流派小儿推拿手法特点的研究
        2.1 山东三字经流派
        2.2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
        2.3 上海海派儿科推拿流派
    3 现代医学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3.1 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3.2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机制
        3.3 现代医学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原则
        3.2 具体操作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观察内容
        4.2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治疗前情况比较
        1.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2 两组患儿组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3 两组间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的比较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选题思路
    2 运用小儿推拿特定穴大肠经治疗小儿便秘的理论依据与临床依据
        2.1 理论依据
        2.2 临床依据
    3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之间的关系
        3.1 穴位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关系的古籍记载
        3.2 穴位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关系的现代研究进展
    4 结果分析
        4.1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4.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小儿推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厌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小儿厌食概述
        2 小儿厌食的病因
        3 小儿厌食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儿厌食的中医研究
        1 小儿厌食病因病机
        2 小儿厌食的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
    1 中轴脾胃的作用
    2 “轴轮并运”涵义
    3 轴轮理论辨治厌食
    4 治疗以益黄散为基础,随证加减
    5 病位涉及心、肝、肺、肾时的配伍加减
    6 外治疗法及预防调护
    7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导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4 小结
    研究二 益黄散加减治疗50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之处
    2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5)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7 安全性评价标准
        8 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治疗前两组患儿情况比较
        2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
    三、讨论
        1 中医学对小儿疳证的认识
        2 中医治疗进展
        3 西医学对小儿疳证的认识
        4 西医治疗进展
        5 运脾疏肝汤分析
    四、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小儿疳证的中医研究概况
    1 中医学对小儿疳病的认识
    2 治疗方法
    3 自拟方分析
    4 中医调护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技术路线图
    2 症状、体征积分评定表
    3 病例观察表
个人简介
致谢

(6)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3.观察内容
        3.1 一般项目
        3.2 疗效性观测
        3.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统计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儿性别对比
        1.2 患儿月龄对比
        1.3 患儿病程对比
    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疗效对比
        2.1 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4.疗效分析
讨论
    1 中医有关小儿泄泻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于小儿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感受外邪
        2.2 伤于饮食
        2.3 脾胃虚弱
    3 中医关于小儿泄泻的辩证及中药治疗
        3.1 常证
        3.2 变证
    4 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4.1 针刺疗法
        4.2 灸法
        4.3 小儿推拿疗法
        4.4 穴位贴敷疗法
        4.5 经皮药透疗法
        4.6 足浴疗法
        4.7 灌肠疗法
    5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5.1 小儿腹泻病的易感因素
        5.2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因素
        5.3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5.4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6 中医对于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泄泻的认识
        6.1 小儿推拿的学术渊源
        6.2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
        6.3 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脾虚型泄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7)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腹泻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疗法
    2.2 推拿疗法
    2.3 艾灸治疗
    2.4 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疗法
    2.5 其他治疗
3 结语

(8)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1.病例来源
        2.伤食泻患儿的选择
    二、临床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试验设计
        3.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判定标准
        6.依从性评价
        7.不良事件
        8.统计学处理方法
    三、研究结果
        1.完成情况
        2.基线分析结果
        3.结果分析
        4.不良事件及依从性评价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病名的认识
        2.病因病机
        3.辨证分型
        4.治则
        5.治法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1.易感因素
        2.致病因素
        3.致病机理
        4.现代医学治疗
    三、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1.独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2.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3.推拿配合其他疗法治疗小儿腹泻
    四、导师对小儿腹泻(伤食泻)的认识
        1.辨证
        2.治疗
    五、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分析
        1.消食导滞推拿法的理论依据
        2.选穴依据
        3.王氏保赤丸的应用依据
        4.消食导滞推拿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六、关于本试验的疗效分析
        1.两组组内疗效分析
        2.两组组间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B.
    C.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6 中止标准
        2.7 医学伦理原则
    3.试验设计
        3.1 计算样本量
        3.2 随机分组
    4.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案
        4.1.1 治疗组
        4.1.1.1 敷贴制作
        4.1.1.2 中药贴脐
        4.1.2 对照组
        4.1.3 基础治疗
        4.2 技术路线图
        4.3 观察方法
        4.3.1 一般项目记录
        4.3.2 疗效观察指标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安全性评价指标
        4.5.1 一般体格检查指标
        4.5.2 不良反应记录
        4.5.3 不良反应的分级
        4.5.4 安全性评价
        4.5.5 不良反应的处理
        4.6 观察方法与疗程
        4.7 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入组情况及脱落情况
        5.2 一般资料及基线分析
        5.2.1 一般资料
        5.2.2 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
        5.3.1 各组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5.3.2 各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2.1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2.2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
        5.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5.3.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CORAD评分比较
        5.3.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症状积分比较
        5.3.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 周后)疗效指数(%)比较
        5.3.3.4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疗效等级资料比较
        5.4 不良反应记录
        5.5 典型病例
第二部分 讨论
    1.特应性皮炎中医论述
        1.1 疾病名称溯源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2 当代医家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方法
        1.3.1 内治法
        1.3.2 外治法
        1.3.2.1 药物治疗
        1.3.2.2 非药物治疗
    2.脐疗的认识
        2.1 脐疗法的历史沿革
        2.2 药物贴脐疗法的理论论述
        2.3 药物贴脐疗法的临床应用
    3.本课题的选方用药依据
        3.1 辩证依据
        3.2 方药分析
        3.3 清心培土方中药的相关研究
        3.4 清心培土方现代研究进展
        3.5 贴脐药物中加用冰片依据
        3.6 蛇黄软膏选用依据
        3.7 蛇黄软膏药物分析
    4.药物贴脐疗法作用于AD的机理
        4.1 “经络理论”说
        4.2 “解剖结构”说
        4.3 “经络筋膜”说
        4.4 “生物全息”说
    5.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5.1 研究数据分析
        5.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6.本课题的创新性
    7.本课题的立项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特应性皮炎的西医研究
    1.流行病学
    2.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2.1 遗传因素
        2.2 环境因素
        2.3 屏障功能障碍
        2.4 心理因素
    3.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3.1 一般治疗
        3.2 局部用药
        3.3 系统用药
        3.4 紫外线疗法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药敷脐治疗婴儿泄泻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推拿法辅助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护理研究[D]. 刘蕴. 山东大学, 2021(12)
  • [2]和术推拿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汪玉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D]. 凌春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总结崔霞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经验及疗效观察[D]. 闫文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田鑫.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王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腹泻研究述评[J]. 盛福芳,王瑜,吴鸿斌. 河南中医, 2020(07)
  • [8]消食导滞推拿法治疗婴幼儿腹泻(伤食泻)的临床观察[D]. 李丽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健脾助运汤治疗小儿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席倩倩.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清心培土方贴脐治疗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 曾兴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