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调试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调试

一、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调试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程峥[1](2020)在《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汽车制造行业是国家制造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堪称衡量一国制造业水平的标杆。近30年来,我国的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连续快速增长,至2009年已位居全世界首位。目的: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类的生产性废水,含有酸碱、多种金属离子、总磷、石油类及油漆微粒等,其污染性质复杂,对环境危害性大。如何有效的处理汽车制造行业废水,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方法:本文对汽车制造行业的废水产生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探究,并以江西某汽车集团小蓝基地废水处理站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工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分质收集各股废水并进行物理及化学手段预处理,再混合进行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开展汽车行业废水的关键处理技术研究与实践。结果: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法等多种废水处理技术,对汽车制造行业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并对处理后出水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进行为期6个月的检测分析,其中总镍值为0.19±0.14mg/L、总锌值为0.31±0.22mg/L、p H值为7.06±0.25、CODCr值为60.89±23.20mg/L、NH3-N值为3.83±1.46mg/L、总磷值为3.15±2.05mg/L。结论:该处理思路和处理手段能去除和降解汽车制造行业废水中的大多数污染物质,总镍指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CODCr、NH3-N、总锌等指标能满足一级排放标准,磷酸盐指标无法满足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必须增加沉淀、过滤等深度处理工艺方能满足。本项目实践总体工艺选择合理,设备选型适当,处理效果良好,满足排放要求,可为其他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站设计、建造和运营提供参考。

栾冠华[2](2020)在《天津某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关乎我国经济命脉以及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近年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因此,水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煤改气电厂是用水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不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所占整体比重也不容忽视,因此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日常绿化用水及现场化学车间作为中水补水,节水潜力巨大。天津某煤改气电厂,PH超标、重金属污染以及有机物是当前生活废水以及生产废水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生活杂用水标准》CJ25.1-89的相关规定,通过分质处理的废水中的SS含量低于每升5mg、BOD5含量低于每升10mg、NH3-N含量低于每升10mg、CODor含量低于每升10mg时,可用作扫除或清洗车辆。本课题针对天津某煤改气电厂生活污水特点,通过多方案经济技术比对,将MBR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厂污水处理工程实践中。按照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完成此次煤改气电厂搬迁工程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设计和运行调试。运行实践调试结果表明:本工程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BOD5浓度由入水平均值164.2 mg/L降低到出水平均值8.2mg/L,去除效果显着,去除率达到95%;CODcr浓度由入水平均值313.2mg/L降低到出水平均值31.3mg/L,去除率达到89.1%;SS浓度和NH3-N分别由入水平均值223.6 mg/L和9.1mg/L降低到出水平均值3.3mg/L和4.0mg/L;与此同时整套处理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所含油类也起到有效去除作用,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并且,工程状态在该调试方案正式运行后十分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对于目前污水处理的现状,本文研究了 MBR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实际生产生活中,传统的电厂等企业面对生活污水处理面临难以破解的难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通过对传统的工艺设备进行择优选择,缩减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同时通过采用MBR技术,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使水质满足排水回用标准;提高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提升对污水的处理效率,使经处理的水质得到保障,得到高质量的产水。依托天津某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实现MBR工艺在电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际实践应用,有效的改进现有污水处理模式并解决了生活污水循环再利用的问题。于此,本次的调试实践案例在以后的电厂建设中关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运行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张宗超[3](2020)在《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石油行业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提升海上油田的管理对促进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目前在海上平台的规划设计、建造安装、生产运营、延寿弃置等各个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浪费问题。针对海上油气田的精益管理存在一些研究,但少有涉及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对设计建造阶段、生产运营、延寿弃置阶段的精益管理研究并不系统,未形成系统化的整体管理思路。本文通过结合海上油田不同寿命阶段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精益管理策略和措施。在设计建造阶段,通过分析三个油田开发项目中在平台设计建造期间发现的各类问题,总结提出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工作表、介入设计的过程及关注重点、投产准备项目组与工程建设项目组的协作、建造资源的统筹和施工质量的前置管理等具体精益管理措施。在生产运营阶段,通过针对投运1-5年、5-18年和18年以上的在生产平台,分析平台运营不同年限所暴露出的不同问题;其中投产1-5年平台重点是解决设计建造期间的遗留问题;投产5-18年平台主要关注现场管理、工艺流程、设备管理和人员队伍建设;投产18年以上的平台重点关注设备设施的老化问题;并将5S、QC、TPM和SMED等精益管理工具在现场应用。在延寿弃置阶段,主要分析了海管、结构、动设备、静设备、电仪设备等设备在延寿阶段体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针对不同特点制定延寿的工作策略,并在部分平台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还探讨了延寿后维持平台生产所需采取的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运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通过精益管理的路径,探索了不同寿命阶段海上油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海上油田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借鉴,有助于海洋石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朱晓旭[4](2019)在《源水分离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油田深入开发,采出液的物理化学特性逐渐发生变化,生产过程中油水分离和悬浮固体聚集的难度加大,传统间歇收油方式对游离水脱除器、电脱水器处理流程和排出的污水水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在控制方案中加入更有效的收油方式,源水分离沉降过程通常会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生产情况下无法满足生产指标。本文提出分离沉降过程自动连续收油技术新模式,以及液位与压力稳定控制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确定自动连续收油控制系统控制方案,分析间歇收油方式对分离沉降效果的不利影响,通过控制阀门开度完成水油界面高度的控制同时稳定压力,对分离沉降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其次,进行连续收油冲击试验,验证当系统以连续收油方式运行时,原油脱水、沉降除油过程均可平稳运行,并且该方式可提高沉降段处理效率,减轻下级过滤负荷,有效改善沉降出水水质。选择在自动收油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控制方法,采用PID控制方法在Lab VIEW上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采集数据并分析控制效果。最后,将该收油方式应用在联合站集输系统中,编程实现两套沉降罐自动连续收油控制系统,通过实施控制系统改造、现场试验、参数整定等方法,最终实现系统以集中监控为基础,兼顾原油脱水和沉降除油单元的协调控制,完成自动控制及远程人工操控功能,达到改进收油工艺运行效果的目标。

徐斌[5](2019)在《石化企业污泥干化工艺探讨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油泥、浮渣具有含水率高、乳化充分、难处理、危害大等特点,如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污泥的处置是污水处理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于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某炼化企业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运行多年,未配有污泥干化系统,导致后续处置费用过高,为此需新建一套污泥干化系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污泥干化工艺技术的现状分析,具体对双向剪切楔形扇面叶片式污泥干燥系统、带式污泥干化系统、涡轮薄层干化系统及低温真空脱水干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最终确定选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双向剪切楔形扇面叶片式污泥干燥系统处理该炼化企业的含油污泥。本文结合该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污泥干化处理技术方案,将污泥干化系统与已有的污泥预处理设施串联,形成“浓缩脱水-破乳除油-离心脱水-污泥干化”的技术流程。设计方案在该炼化企业实施后,经不断优化和调整达到稳定运行状态,控制干燥机出口载气温度95120℃、洗气塔入口负压-0.15-0.1kPa及排湿尾气氧含量≤2%时,干化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15%以内,显着地实现了污泥减量化。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化验分析,除碳、氧外,干化污泥中主要有铝、硫、铁和硅,其热值范围为11.9 MJ/kg15.6 MJ/kg,与干木材的热值相当,具有一定的资源化价值。对干化后污泥的粒度分析表明,其D50为163μm,粒径较细,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对干化后污泥的微观特性分析表明,干化后污泥具有较多的孔隙,有利于污泥的燃烧。此外,热重实验表明干化污泥的着火温度约为260℃,其剧烈燃烧温度为312.98℃。经标定核算,该干化系统将平均含水率为69.27%的污泥干化至含水率为13.33%所需运行费用为99.83元/吨,相比老的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省约823万元污泥处置费用,实现了污泥处理的减量化及低成本处理,并具有显着的环境效益。

朱加豆[6](2019)在《预处理-IC-MBR处理高浓度废液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提出危险废液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危害性大,对大气、土壤、水体及人体有巨大伤害,已经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我国危废行业起步较晚,在废液处理经验和技术上存在短板。本课题主要针对嘉兴平湖市产生的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含镍废液、其他表面处理液、废酸和废碱,采用分质预处理方式对废液进行前期处理,后采取IC-A/O(MBR)生化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通过小试和中试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应用于工程项目中。预处理实验研究。预处理部分主要由分质预处理和综合预处理两部分组成。分质预处理小试:通过小试确定了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含镍废液、其他表面处理液、废酸、废碱等5股废液的最佳处理工艺,对于高浓度含油废液中油通过使用陶瓷膜进行预处理,确定最佳进液温度为70-75℃,最佳除油效果高达90%;从实验结果知化学絮凝对低浓度含油废液中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高于85%和90%;含镍废液中的化学镍通过蒸发装置进行预处理,实验确定出最佳进料pH值为5,最佳进料温度在60-70℃之间,废液中镍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同时可去除90%的盐;含镍废液中的电镀镍通过化学混凝沉淀预处理,物化后可去除99.9%的镍和52%的COD;废酸、废碱和其他表面处理液混合后一并进入物化处理,对废液中COD的去除率维持在47.6%左右。综合预处理正交小试:对预处理后的综合废液进行混凝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出废液pH值、PAC投加量、PAM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依次减弱,最佳实验条件为:pH=10.5,PAC=1.0g/L,PAM=0.1g/L,混凝法对废液预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到43.6%。综合废液生化中试研究。前期通过小试实验进行对比研究,最终选择IC-A/O(MBR)为生化主体工艺。研究生化中试启动及稳定阶段各工艺运行状况,调试过程中确定了IC废液最佳进水温度为:35.5-38.5℃,最佳进水pH在7.3-7.7之间、系统稳定后VFA在25-29mmol/L之间,COD去除率稳定在82%-88%之间。A/O(MBR)调试控制系统内溶解氧在4-5mg/L之间,系统COD出水浓度稳定在180-300mg/L之间,去除效率在78-85%之间;NH3-N的出水浓度小于30mg/L,去除率稳定在78%-82%之间,生化出水远小于设计要求。工程应用研究。根据以上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将“预处理-IC-A/O(MBR)”组合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定期检测工程数据分析系统的变化规律,从最终排放口检测数据分析,废液中COD<500mg/L、SS<400mg/L、NH3-N<35 mg/L、TP<8 mg/L、总镍<1.0 mg/L,已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可以实现达标纳管排放。

杨帆[7](2019)在《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电工程项目作为国家电网建设的重要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燃煤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复杂,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而且项目建设风险较高,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项目后评价能够总结项目存在的问题,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项目建设提供借鉴,从而提升发电项目的管理能力。由于国内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项目评价不够系统客观,没有形成一套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评价体系。本文以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项目后评价研究,运用对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后评价方法,分别从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实施准备工作、项目建设实施、项目运营、环境和社会影响、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后评价。在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以及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的过程中,广泛调研项目建设的相关原始数据,构建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到项目的后评价结果为良好。此外,通过对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比对,总结出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确保项目能够持续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开展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将项目后评价应用于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丰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后评价应用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后评价提供借鉴。

刘守一[8](2019)在《海上平台降低外排水含油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上XX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将要接入边际油田开发,生产水量将会持续增加。由于设施设备老化,处理效率下降,而处理量却在不断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较重,必须通过设备改造等手段,增加生产水处理能力,降低外排水含油量。因此,开展XX油田生产水处理工艺系统的仿真技术研究、适应性评价、优化方案的分析,对于保证XX油田生产水处理工艺系统的节能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适应性评估分析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改造后的流场模拟仿真,提出分离器增设整流器、聚结构件以及提升堰板高度,外排水缓冲罐加装气浮选装置等优化方案,并充分论证改造的合理性,模拟改造后的处理效率和外排水结果。生产水处理工艺系统经改造投产后,对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系统改造之前进行对比,从而再次验证了系统改造的必要性,不但提高了生产水系统的处理量,也提高了三相分离器和外排水缓冲罐的分离效率,为海上老油田的开发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许芳芳[9](2019)在《某精制甘油生产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精制甘油生产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除了含有大量残留甘油以外,还含有石油类、酯、醛、酸、无机盐等物质,废水成分复杂且难以降解。因此,研究经济可行的精制甘油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工艺不仅有利于该类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也是甘油生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之一。本次改造研究基于实际工程:以“隔油+气浮+UASB+IC+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芬顿+混凝沉淀”处理精制甘油生产废水。但是实际运行中,由于后期废水水质出现较大变化且原工艺存在不合理之处,出水水质无法满足排放标准。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生产废水水质水量特点,本次研究在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在厌氧处理系统之前,增加1座调配池,以加强预处理阶段对废水的均质尽量效果;在原UASB和IC反应器前各串联1座厌氧罐,以夯实厌氧系统对CODCr的去除效果;将原有“活性污泥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改造为“二级接触氧化工艺”,强化好氧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工艺改造方案确定后,针对原气浮工艺对石油类去除效果不佳这一情况,采用小试与实际运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气浮工艺中混凝剂投加量、回流比、溶气压力和停留时间这4个工艺参数,以提高对石油类的去除率,最终确定当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20mg/L和10mg/L,最佳停留时间为25min,回流比为40%,溶气压力为0.35MPa时,气浮工艺对石油类的去除率可达到87%。本次研究还详细介绍了厌氧罐的启动方案和后期运行效果,针对出现的“酸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恢复措施。对于改造后的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一、二级接触氧化池的较优溶解氧水平分别为3mg/L和2.5mg/L。最后,对改造工艺稳定运行后的处理效果和主要技术经济进行分析,以实现出水达标、经济可行的目标。经过经过改造后,新工艺各处理单元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出水水质达到该地区接管标准,本工艺改造研究对当前精制甘油生产废水处理站的升级改造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并为后期类似的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依据。

蔡尚峰[10](2018)在《海上Z油田高悬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高悬水是由黏土颗粒、化学药剂、絮凝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矿物质等混合形成的含大量悬浮物的污水。高悬水对油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回注水能否合格和排放水是否满足环保要求。国内外油田高悬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聚合物降解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电解絮凝技术等)、悬浮固体去除技术(膜分离技术、气浮分离技术等)、超声波处理技术、机械分离技术、絮凝沉降技术等。针对海上Z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悬水,现场利用自身设备对高悬水进行试验处理,并研究减少高悬水产生的方法,但由于自身流程不具备最终脱离悬浮物的能力,致使悬浮物始终在水系统流程闭环循环,不断累积,悬浮物浓度超过15000mg/L,影响油田正常生产。通过化验分析高悬水的成分,研究高悬水产生的原因及路径,针对高悬水的性质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了解到高悬水具有成分稳固,不受离心和现有药剂的影响的特性。针对Z油田高悬水中悬浮物不能有效剥离,研究一套除去高悬水中悬浮物的工艺流程,以实现悬浮物的脱稳与聚结,并结合旋流气浮处理工艺将悬浮物浮选出来,最后再利用高效离心机工艺将悬浮物以离心方式实现液固分离达到彻底去除目的。经过流程设计计算、药剂选型、中试实验,达到了实验效果和目的,在现场实际应用中,旋流气浮机出口水中含油低于40mg/L,悬浮物含量≤50mg/L,悬浮物含量比高悬水降低约200倍,效果突出,达到除去高悬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二、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调试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调试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汽车制造行业废水概况
        1.2.1 汽车制造工艺介绍
        1.2.2 汽车制造行业废水产生环节
        1.2.3 汽车制造行业废水特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实践方法与内容
第2章 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研究动态
    2.1 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2.2 废水的分类与收集
    2.3 废水的物化法处理技术
    2.4 废水的生物法处理技术
    2.5 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关键技术
第3章 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实践
    3.1 项目基本概况
        3.1.1 废水水量和水质
        3.1.2 废水的分类收集和设计处理能力
        3.1.3 治理要求
    3.2 项目的处理工艺设计
        3.2.1 总体设计思路
        3.2.2 工艺流程设计
        3.2.3 工艺流程说明
        3.2.4 主要工艺单元设计参数
        3.2.5 废水处理站高程图
        3.2.6 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3.3 项目的施工与安装
        3.3.1 地下和地上钢砼结构水池施工
        3.3.2 框架结构设备房和钢结构危险废物储存间施工
        3.3.3 水池防腐施工
        3.3.4 工艺管道安装
        3.3.5 环保机电设备和非标设备安装
    3.4 项目的调试与试运行实践
        3.4.1 单机与系统联动调试
        3.4.2 生化系统调试
        3.4.3 试运行
    3.5 项目的正式运营实践
        3.5.1 磷化废水处理系统
        3.5.2 脱脂、电泳和喷漆废水处理系统
        3.5.3 生化处理系统
第4章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实际进水情况与设计值差异
    4.2 沉淀池池型选择
    4.3 磷化废水序批式和连续式处理的优劣
    4.4 生化处理工艺选择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天津某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资源现状
    1.2 水污染现状
    1.3 电厂生活污水来源及特点
        1.3.1 电厂生活污水来源
        1.3.2 电厂生活污水特点
    1.4 电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1.4.1 国外电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1.4.2 国内电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
        1.4.3 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可行性分析
    1.5 课题设计与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2 技术路线
2 天津某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生活污水处理概况
    2.1 项目简介
    2.2 项目概述
    2.3 设计水质
        2.3.1 设计进水水质
        2.3.2 设计出水水质
3 煤改气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及设计
    3.1 煤改气电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3.1.1 改进型A~(2/)O工艺
        3.1.2 生物接触氧化法
        3.1.3 A/O+MBR工艺
        3.1.4 方案比选
    3.2 工艺流程拟选
    3.3 系统工艺设计
        3.3.1 预处理工艺单元
        3.3.2 A/O+MBR工艺单元
        3.3.3 后处理工艺单元及反冲洗加药单元
        3.3.4 主要设备设计
4 煤改气电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及运行效果分析
    4.1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方法
        4.1.1 自控步序的重新审核
        4.1.2 现场参数的重新调整
    4.2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及运行效果分析
        4.2.1 污泥的驯化培养及进、出水质检测
        4.2.2 跨膜压差及产水浊度的检测
        4.2.3 污泥的定期排放
        4.2.4 系统运行参数
        4.2.5 调试阶段注意事项
        4.2.6 运行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高质量发展理论
    2.2 精益管理理论
    2.3 全寿命周期理论
    2.4 海上平台延寿
第3章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存在的浪费问题
    3.1 在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1 某油田CEPX、CEPR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2 某油田CEPY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3 某油田CEPZ平台设计建造阶段存在的问题
        3.1.4 海上平台设计建造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2 在生产运营阶段存在的问题
        3.2.1 投产1-5年的平台存在的问题
        3.2.2 投产5-18年的平台存在的问题
        3.2.3 投产18年以后平台存在的问题
        3.2.4 海上平台生产运营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3.3 在延寿弃置阶段存在的问题
        3.3.1 结构、海管延寿情况
        3.3.2 动设备延寿情况
        3.3.3 静设备延寿情况
        3.3.4 电仪设备延寿情况
        3.3.5 海上平台延寿弃置阶段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4章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及效果
    4.1 在设计建造阶段的策略
        4.1.1 建立标准化的项目工作表
        4.1.2 介入设计的过程及关注重点
        4.1.3 投产准备项目组与工程建设项目组的协作
        4.1.4 建造资源的统筹
        4.1.5 施工质量的前置管理
    4.2 在生产运营阶段的策略
        4.2.1 5S工具的运用
        4.2.2 QC小组的运用
        4.2.3 TPM策略的运用
        4.2.4 SMED工具的运用
    4.3 在延寿弃置阶段的策略
        4.3.1 结构、海管延寿策略
        4.3.2 动设备延寿策略
        4.3.3 静设备延寿策略
        4.3.4 电仪设备延寿策略
        4.3.5 延寿实施后策略
    4.4 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精益管理策略效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源水分离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分离沉降技术发展与现状
        1.2.2 分离沉降应用发展与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分离沉降技术概述
    2.1 分离沉降工艺流程
    2.2 分离脱水技术
    2.3 沉降除油技术
    2.4 分离沉降影响因素
        2.4.1 沉降时间
        2.4.2 温度
        2.4.3 油水界面高度
        2.4.4 来液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连续收油系统分析、设计及建模
    3.1 收油方式影响分析
    3.2 自动连续收油控制方案设计
    3.3 分离沉降过程数学模型
        3.3.1 基本假设
        3.3.2 模型输入输出变量选取
        3.3.3 油水界面数学模型建立
        3.3.4 液体压力变化数学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续收油试验及控制系统仿真
    4.1 连续收油冲击试验
        4.1.1 5A联合站连续收油冲击试验
        4.1.2 5B联合站连续收油冲击试验
    4.2 PID控制律分析
    4.3 控制系统仿真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连续收油系统实现
    5.1 联合站控制系统设计
    5.2 两站控制系统程序开发
        5.2.1 开展5A联合站系统控制
        5.2.2 开展5B联合站系统控制
    5.3 应用情况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石化企业污泥干化工艺探讨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含油污泥的性质
        1.3.2 含油污泥的危害
        1.3.3 含油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
        1.3.4 含油污泥干化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石化企业污泥干化工艺方案比选及确定
    2.1 项目概况
        2.1.1 项目背景
        2.1.2 炼油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及说明
        2.1.3 原污泥处理流程简介
        2.1.4 设计规模
    2.2 方案比选
        2.2.1 双向剪切楔形扇面叶片式污泥干燥系统
        2.2.2 带式污泥干化系统
        2.2.3 涡轮薄层干化系统
        2.2.4 低温真空脱水干化系统
        2.2.5 技术经济比较
    2.3 方案确定
        2.3.1 设计工艺流程
        2.3.2 设计物料关系图
        2.3.3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2.3.4 主要设备一览表
        2.3.5 关键设备简介
        2.3.6 自动控制方案
        2.3.7 平面布置
第3章 工程应用效果及优化研究
    3.1 运行工况
        3.1.1 调试期间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2 运行工艺参数调试
    3.2 干化污泥分析
        3.2.1 干化污泥含水率、含油率分析
        3.2.2 干化污泥组成分析
        3.2.3 干化污泥热值分析
        3.2.4 干化污泥粒度及热重分析
        3.2.5 污泥的微观特性分析
    3.3 系统优化方案
第4章 工程效益
    4.1 工程建设成本
    4.2 工程运行成本
        4.2.1 污泥干化运行成本
        4.2.2 污泥全流程处理运行分析
    4.3 环境效益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6)预处理-IC-MBR处理高浓度废液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危险废液现状
        1.1.1 危险废液产生与来源
        1.1.2 危险废液的危害
        1.1.3 危险废液处理现状
    1.2 危险废液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1.2.1 危险废液处理原则
        1.2.2 危险废液预处理技术
        1.2.3 危险废液深度处理技术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课题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处理高浓度废液实验研究及工程
    2.1 废液分质预处理实验研究
        2.1.1 含油废液分质预处理实验研究
        2.1.2 含镍废液分质预处理实验研究
        2.1.3 其他废液分质预处理实验研究
    2.2 危险废液综合预处理实验研究
        2.2.1 实验器材、药品与检测方法
        2.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预处理高浓度废液工程
        2.3.1 分质预处理工程工艺
        2.3.2 综合预处理工程工艺
        2.3.3 预处理工程项目
第三章 生化处理高浓度综合废液中试实验研究
    3.1 中试实验准备
        3.1.1 水质分析及生化方案设计
        3.1.2 生化中试实验装置
        3.1.3 生化填料特性
        3.1.4 MBR膜及运行方式
        3.1.5 接种污泥
    3.2 中试调试阶段分析
        3.2.1 反应器清水试车
        3.2.2 反应器调试
        3.2.3 中试调试问题研究
    3.3 生化中试实验小结
第四章 预处理-IC-MBR处理高浓度废液应用研究
    4.1 项目概况
    4.2 项目废液处理
        4.2.1 项目设计
        4.2.2 项目调试
        4.2.3 工艺条件及问题
    4.3 经济效益分析
    4.4 项目先进性分析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图表目录
作者简历

(7)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路线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项目后评价定义与内容
        2.1.2 项目后评价方法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小结
3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3.1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概述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建设目的
        3.1.3 项目建设要求
    3.2 项目前期决策与评价
        3.2.1 项目立项依据及目标
        3.2.2 项目可行性研究总结
        3.2.3 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
        3.2.4 项目前期决策总体评价
    3.3 项目实施准备工作与评价
        3.3.1 项目勘探设计
        3.3.2 开工准备分析
        3.3.3 设备采购
        3.3.4 项目招标
    3.4 项目建设实施总结与评价
        3.4.1 项目合同执行情况
        3.4.2 工程施工管理
        3.4.3 施工监理情况
        3.4.4 生产准备情况
        3.4.5 项目调试
        3.4.6 竣工验收
    3.5 项目运营情况评价
        3.5.1 安全生产
        3.5.2 总体运行水平
        3.5.3 项目技术水平
        3.5.4 投产重大技改项目
        3.5.5 项目生产指标
    3.6 小结
4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实施后评价
    4.1 财务效益评价
        4.1.1 前评估阶段基础数据
        4.1.2 投产和可研数据对比分析
        4.1.3 后评价建议指标
        4.1.4 盈利能力评价
        4.1.5 偿债能力评价
    4.2 环境影响评价
        4.2.1 项目环保审批情况
        4.2.2 主要大气污染物管理
        4.2.3 污水处理
        4.2.4 地下水污染防治
        4.2.5 噪声污染防治
        4.2.6 灰渣场建设与运营
    4.3 社会影响评价
        4.3.1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3.2 拉动地区就业
        4.3.3 推动发电技术装备的发展
    4.4 项目可持续性的内部因素评价
        4.4.1 技术能力
        4.4.2 人力资源
        4.4.3 内控管理
    4.5 项目可持续性的外部因素评价
        4.5.1 燃料可持续性
        4.5.2 政策可持续性
        4.5.3 环境可持续性
    4.6 小结
5 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综合后评价
    5.1 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项目后评价评价指标的确定
        5.1.2 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1.3 项目后评价等级的确定
    5.2 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5.2.1 后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确定
        5.2.2 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排序比重
        5.2.3 项目后评价的综合分析
    5.3 评价结论
    5.4 建议
        5.4.1 针对项目公司的建议
        5.4.2 针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建议
6 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8)海上平台降低外排水含油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稠油生产水处理技术
        1.2.2 稠油油田生产水处理流程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XX油田生产工艺流程存在问题分析
    2.1 XX油田简介
    2.2 XX油田产出液物性
        2.2.1 XX油田原油物性
        2.2.2 XX油田产出水物性
        2.2.3 XX油田天然气组分
        2.2.4 新接入XX4-1油田产出液物性
    2.3 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2.4 存在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离器的改造研究
    3.1 三相分离器分离机理研究
        3.1.1 液滴沉降
        3.1.2 油水的沉降分离
    3.2 影响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
        3.2.1 分离器位置布局
        3.2.2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长径比
        3.2.3 分离器内部结构
        3.2.4 气液界面高度控制
        3.2.5 油水界面高度控制
        3.2.6 分离器处理量
        3.2.7 分离器运行温度
        3.2.8 分离器输油平稳程度
    3.3 现有三相分离器结构分析
    3.4 分离器内部结构改造分析
        3.4.1 分离器内部结构改造依据
        3.4.2 分离器内部结构改造方案
        3.4.3 三相分离器改造前后CFD模拟
        3.4.4 分离器运行参数及实际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排水缓冲罐改造及优化方案研究
    4.1 改造前缓冲罐工艺介绍
    4.2 存在问题分析
    4.3 模拟仿真及改进措施
        4.3.1 缓冲罐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4.3.2 流体模型的选择
        4.3.3 模拟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的确定
        4.3.4 模拟结果
        4.3.5 改造后缓冲罐工艺介绍
        4.3.6 目前设备运行失效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4.4 实际效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某精制甘油生产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甘油生产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1 化学法
        1.3.2 生物法
        1.3.3 组合工艺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精制甘油生产废水特性分析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分析技术与方法
    2.2 精制甘油废水来源及水质特性
        2.2.1 精制甘油生产工艺流程
        2.2.2 精制甘油废水来源及水质特性
    2.3 综合生产废水水质特点
第三章 原处理工艺应用效果分析
    3.1 废水处理站改造前工艺流程
        3.1.1 改造前的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3.2 原工艺应用效果
        3.2.1 工艺改造前出水水质
        3.2.2 污水排放标准
    3.3 原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3.1 废水水质变化
        3.3.2 预处理系统
        3.3.3 厌氧处理系统
        3.3.4 好氧处理系统
        3.3.5 污泥处理系统
第四章 精制甘油生产废水工艺改造方案
    4.1 改造原则
    4.2 改造工程设计水量及进出水水质指标
    4.3 改造思路
    4.4 精制甘油生产油废水处理改造工艺的选择
        4.4.1 预处理工艺改造
        4.4.2 厌氧处理单元改造
        4.4.3 好氧处理单元改造
        4.4.4 污泥处理系统
    4.5 改造后工艺流程及主要构筑物参数及设备说明
        4.5.1 改造后废水处理工艺
        4.5.2 主要构筑物参数及设备
第五章 气浮工艺优化试验
    5.1 混凝药剂及复合药剂投加量对气浮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
        5.1.1 单一混凝剂(PAC)投加量对混凝反应的影响
        5.1.2 复合药剂投加量对混凝反应的影响
    5.2 停留时间对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
    5.3 溶气压力对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
    5.4 回流比对气浮处理效果的影响
    5.5 稳定性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厌氧罐运行效果及酸化恢复研究
    6.1 厌氧罐的启动
        6.1.1 污泥接种
        6.1.2 环境条件
        6.1.3 进料负荷方案
        6.1.4 厌氧罐调试结果
    6.2 厌氧罐运行效果
    6.3 厌氧罐酸化及恢复措施
        6.3.1 运行数据
        6.3.2 厌氧罐酸化原因分析
        6.3.3 恢复措施
        6.3.4 恢复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研究
    7.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启动
        7.1.2 启动方案
        7.1.2 启动效果
    7.2 溶解氧对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影响
        7.2.1 溶解氧水平对一级接触氧化池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7.2.2 溶解氧水平对二级接触氧化池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改造后运行效果及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8.1 改造后工艺处理效果
        8.1.1 预处理单元效果分析
        8.1.2 厌氧处理单元效果分析
        8.1.3 好氧处理单元效果分析
        8.1.4 深度处理单元效果分析
    8.2 主要经济技术分析
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10)海上Z油田高悬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降解技术
        1.2.2 悬浮固体去除技术
        1.2.3 超声波处理技术
        1.2.4 调质-机械离心法
        1.2.5 絮凝沉降分离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海上Z油田高悬水水质特征分析
    2.1 Z油田地质与生产概况
        2.1.1 Z油田的油藏地质简况
        2.1.2 Z油田生产中的水处理问题
    2.2 Z油田高悬水水质分析
    2.3 Z油田高悬水成分来源分析
        2.3.1 地层岩石矿物进入水处理系统
        2.3.2 开放排水回收进入水处理系统
        2.3.3 水处理化学剂进入水处理系统
    2.4 不同外界条件对Z油田高悬水的影响分析
        2.4.1 温度与沉降时间对高悬水的影响
        2.4.2 离心速度对高悬水的影响
        2.4.3 药剂对高悬水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上Z油田高悬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3.1 Z油田自身基础设备系统处理高悬水技术研究
        3.1.1 Z油田油系统处理高悬水研究
        3.1.2 Z油田水系统处理高悬水研究
        3.1.3 水处理化学药剂升级换型
        3.1.4 基础设备系统处理高悬水技术优缺点
    3.2 Z油田高悬水处理工艺的系统优化研究
        3.2.1 减少高悬水产生的方法
        3.2.2 高悬水处理流程优化升级
        3.2.3 流程升级的配套化学药剂
        3.2.4 中试实验
    3.3 Z油田FPSO高悬水处理的现场试验流程
        3.3.1 现场流程设计
        3.3.2 现场流程设备连接安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悬水处理工艺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价
    4.1 现场试运行及效果评价
        4.1.1 数据统计
        4.1.2 效果评价
    4.2 现场推广应用及效果评价
        4.2.1 现场推广应用
        4.2.2 现场应用效果评价
        4.2.3 现场应用存在问题
        4.2.4 现场应用流程下步优化方向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四、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与调试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制造行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 程峥. 南昌大学, 2020(02)
  • [2]天津某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调试研究[D]. 栾冠华.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海上油气田不同寿命阶段的精益管理策略研究[D]. 张宗超. 天津大学, 2020(02)
  • [4]源水分离沉降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晓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02)
  • [5]石化企业污泥干化工艺探讨及工程应用研究[D]. 徐斌. 南昌大学, 2019(02)
  • [6]预处理-IC-MBR处理高浓度废液研究及工程应用[D]. 朱加豆.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7]BM低热值煤发电示范项目后评价研究[D]. 杨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海上平台降低外排水含油工艺研究[D]. 刘守一.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某精制甘油生产废水特性及处理工艺改造研究[D]. 许芳芳.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10]海上Z油田高悬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 蔡尚峰.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改造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