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煤层工作面边角瓦斯治理技术

突出煤层工作面边角瓦斯治理技术

一、突出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刚[1](2021)在《腾晖矿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防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聚集是防治瓦斯事故的重要措施,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工作面瓦斯涌量的增大,传统的防治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研究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以孔代巷”抽采治理上隅角瓦斯新技术,并在山西腾晖煤矿进行工程试验,提出了一套基于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治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的方法。研究了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的原理及作用机理,得到了抽采影响煤(岩)层瓦斯流动的渗流机理;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煤层覆岩模型,分析抽采负压和钻孔直径对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规律;根据采空区覆岩三带裂隙理论,结合实测数据、数值模拟结果以及采空区覆岩裂隙带经验公式,确定了钻孔布置的最佳层位、合理的抽采负压及合理的钻孔直径等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的抽采参数,大直径钻孔直径采用153mm,抽采负压为20KPa左右,钻孔终孔合理层位在距工作面顶板垂直距离60m左右。在瓦斯抽采实践过程中,通过系统监测数据、人工观测记录等手段获取大量数据,考察了抽采效果及上隅角瓦斯治理的效果,并对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了理论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并对部分参数进行了修正。此研究为腾晖煤矿及类似矿井的上隅角瓦斯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采用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以孔代巷治理上隅角瓦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节省了成本,对其它矿井的瓦斯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刘斌[2](2021)在《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量化分析及分源治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煤矿生产中,瓦斯灾害常常是引发事故最大的原因,因此瓦斯来源以及其防治技术也是关乎矿井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关于采空区瓦斯来源以及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宜兴煤业一采区1202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所导致工作面停产以及采空区瓦斯来源等问题,通过现场取样分析检测等技术手段,利用稳定碳氢同位素分源法并提出采空区瓦斯来源计算模型,预测各临近煤层和本煤层对1202采空区瓦斯贡献率。根据分源预测结果,提出采空区瓦斯分源治理措施,运用FLUENT模拟软件对采空区不同的瓦斯治理方式进行模拟,综合考虑决定使用采取上隅角埋管抽采瓦斯治理方式,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利用稳定碳氢同位素值进行碳氢同位素标记,对1202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混合瓦斯进行来源定量分析,并提出瓦斯分源计算模型。(2)根据单日与单月分源预测结果表明,对于1202综采工作面采空区2下#煤层瓦斯来源占比最大,达到52.72%左右,2#煤层和3#煤层瓦斯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53%、16.52%,而1#煤层瓦斯贡献率起伏变化不大,稳定在6.24%左右,因此1202瓦斯防治的重点是2下#煤层,2+3#煤层辅助防治。(3)在采空区多孔介质理论体系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在采空区与工作面的瓦斯流动的数学模型,使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1202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的不同抽采方式对采空区内部瓦斯气体运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埋管条件下,上隅角瓦斯浓度与未抽采时相比瓦斯浓度降低28%,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下降到0.45%左右;模拟埋管加长距离高位钻孔联合布置时,采空区深部区域的瓦斯浓度也得以被大大减弱,抽采之后瓦斯浓度下降45%,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下降到0.35%左右。(4)对现场进行抽采试验结果表明,抽采期间上隅角平均瓦斯浓度降到了0.40%,抽采纯量稳定在8.03m3/min左右,抽采负压维持在12.37Kpa左右,上隅角与回风巷平均瓦斯浓度分别降到了0.48%、0.31%,与模拟结果相差不大,基本一致。虽然使用埋管抽采可以有效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达到安全生产水平,但根据模拟效果建议还是采取埋管和高位钻孔联合布置抽采方式可以从根源上有效防治瓦斯。

杨剑广[3](2020)在《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文中提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风治理瓦斯;二是抽放瓦斯。采取合理有效的瓦斯抽放方法,对保证采区瓦斯的抽放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方法选择得当不但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更主要的是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以壁盈煤矿9#煤层91305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工作面构造复杂、瓦斯涌出异常、瓦斯难管控的难题,根据壁盈煤矿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本身的赋存条件,研究发现,回采工作面随着生产进度要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已采区域的采空区随来压导致顶板自然跨落后,溢出的瓦斯涌出后自采空区的部位由上隅角不断流往回风巷,造成瓦斯涌出异常,而使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根据壁盈煤矿的要求,本着“抽采为主,通风系统风排瓦斯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治理原则,要搞好边掘(采)边抽,解决瓦斯异常涌出和超限同时开展预抽工作,实现保证矿井低瓦斯状态下进行采掘作业的生产要求。应用包括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等方法,并全面充分考虑壁盈煤矿生产方式的特性,同时确保壁盈煤业9#煤层91305工作面的正常安全生产,防治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91210回风巷施工瓦斯抽放钻场,钻场内由相应瓦斯抽放孔施工人员根据合理的参数施工相应的走向顶板瓦斯长距离钻孔使其对91305工作面的后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起到随采随抽的效果。同时搭配均匀布置本煤层钻孔先预抽工作面瓦斯后注水降温、降粉尘等综合手段结合通风系统的调整设计,以保证91305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另外也明确了抽采和防尘工艺及相应的一通三防设计,钻孔施工标准和钻场位置合理选用等具体参数;最终形成一个关于壁盈煤矿9#煤层瓦斯治理新的思路,为壁盈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赵学文[4](2020)在《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矿井瓦斯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灾害。随着煤矿开采程度的综合机械化与集中化,煤矿工作面的推进速度不断提高,从而加速了大面积采空区的形成,为工作面采空区瓦斯的大量积聚创造了有利环境。由于倾斜煤层窄煤柱综放开采模式下,窄煤柱受到偏载应力,更容易变形破坏,而变形破坏的窄煤柱很容易贯通两个相邻工作面,导致正在回采的工作面瓦斯灾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以硫磺沟煤矿(4-5)06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在倾斜煤层窄煤柱综放开采模式下,分析了采空区瓦斯运移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和模拟研究了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采空区的瓦斯运移规律。然后根据瓦斯的运移规律提出了具体的瓦斯防治技术,最后应用于现场工程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倾斜煤层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窄煤柱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得出窄煤柱内部塑性破坏、所受应力以及位移变化情况。并根据其位移分布特点将窄煤柱分为三部分:窄煤柱完整部分、窄煤柱裂隙发育部分以及窄煤柱垮落部分。最后,结合采空区其他区域的孔隙率得出窄煤柱各部分的孔隙率,为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提供了依据。利用FLUENT分别模拟了邻近采空区在无瓦斯防治措施以及在注氮的情况下,正在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瓦斯浓度分布情况,得到了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瓦斯运移规律。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使用高位钻场和回风隅角埋管的情况进行模拟,经过模拟得出窄煤柱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高位钻场及埋管治理瓦斯可以降低工作面及上隅角瓦斯浓度。提出了高位钻场抽采瓦斯与上隅角埋管抽放采空区瓦斯的具体技术措施。结合其他瓦斯防治措施,最后经过现场实测,汇总出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瓦斯的防治效果。最终工作面及回风隅角的瓦斯积聚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刘洪波[5](2020)在《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极易超限是制约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对此开展研究,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对综放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新疆呼图壁小甘沟煤矿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以动态瓦斯治理为理念,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分析瓦斯主要来源,确定瓦斯治理方案,并通过实践完善。11144工作面煤层厚度13m,顶板中等坚硬,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遗煤较多,且采空区存在空腔,上隅角经常出现瓦斯超限现象,尤其当顶板大面积破断时瓦斯超限更为严重。为了解决11144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研究以瓦斯含量精准测定为基础,以工作面瓦斯来源及瓦斯涌出规律分析为前提,结合采空区上覆岩层破断规律、采空区瓦斯分布和运移规律,确定以顶板走向高位钻孔抽采瓦斯为主要手段的瓦斯动态治理措施。经过测定,矿井采煤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最大值3.32m3/t,平均含量2.35m3/t;预测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9.68m3/min,最小为5.33m3/min,平均为6.61m3/min;研究分析表明工作面瓦斯68.7%来源于采空区,根据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向顶部冒落带和裂隙带流动聚集的规律,制定了高位钻孔抽采瓦斯的瓦斯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研究得出的瓦斯治理方案后,11144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不超限,回风巷瓦斯浓度降到0.1%-0.3%,上隅角瓦斯浓度降到0.2%-0.38%,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得到了有效控制,满足了生产期间对瓦斯控制的要求。本文研究不仅解决小甘沟煤矿同类工作面瓦斯治理问题,也为类似矿井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经验。

程皓[6](2020)在《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分析及过程化评价》文中提出采空区瓦斯抽采是矿井瓦斯抽采研究的重要部分,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所以建立精准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对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十分重要。通过工程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评价模型构建和现场工程应用等方法,提出了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基于瓦斯抽采的过程化评价模式。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抽采浓度、抽采流量、抽采负压等方面对瓦斯抽采效果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未进行瓦斯抽采时,对于U型通风系统,上隅角瓦斯浓度随着走向上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Y型通风系统,靠近工作面的地方,上隅角瓦斯浓度较低。而风流瓦斯浓度沿走向方向上,越往深部瓦斯浓度逐步增加;沿倾向方向上,自然堆积区回风侧瓦斯浓度高于进风侧。(2)在定性筛选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定量筛选模型,挖掘出本煤层瓦斯含量、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层埋深、钻孔孔径、上隅角瓦斯浓度、抽采流量、抽采负压等18项作为崔家沟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通过引入效度系数和可靠性系数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计算得到效度系数A为0.1232,可靠性系数B为0.9364,所筛选的评价指标是可靠、有效的。(3)通过将博弈论和云模型相耦合,建立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根据我国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条件,结合云模型评价方法将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分为五个评价等级,分别为Vi={v1,v2,v3,v4,v5}。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建立了云模型下的评语等级,并绘制了崔家沟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五级评语云图。(4)通过引入过程化的核心思想,结合瓦斯抽采浓度变化,将整个瓦斯抽采过程划分为“初采期”、“增长期”、“衰减期”三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针对每一个瓦斯抽采阶段,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的计算,并给出了各个阶段的权重排序。(5)通过对崔家沟煤矿进行实例分析,结合瓦斯抽采过程化评价,发现初采期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结果为“一般”;增长期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结果为“良好”;衰减期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结果为“一般”。整体评价结果为“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为我国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提供新的思路。研究阐明了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在典型矿井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和应用,为相同条件下的矿井瓦斯防治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小亮[7](2020)在《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及瓦斯涌出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针对三叠系含煤地层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异常涌出问题,本文基于贯屯煤矿50212和50109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情况,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及瓦斯涌出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贯屯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5#煤层,当工作面推进20m左右时,直接顶初次垮落,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6#煤层和油页岩复合顶板随采随冒,当工作面推进50m左右时,基本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为18m左右。(2)贯屯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5#煤层,覆岩垮裂带范围为21m左右,上覆6#煤层、油页岩位于垮落带和裂隙带内。(3)实测研究得出贯屯煤矿5#、6#煤层及顶板油页岩瓦斯含量分别为2.71m3/t、2.40m3/t及0.09m3/t。采用分源预测法对贯屯煤矿进行了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得出采煤工作面占68%左右,采空区占24%左右,掘进工作面占8%左右。(4)综采工作面上覆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厚度越薄,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涌出异常程度越低。(5)提出采用采空区埋管法和高位钻孔法进行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抽采。研究设计50212综采工作面高位钻孔终孔位置在回风巷煤层顶板以上8m,50109综采工作面高位钻孔终孔位置在回风巷煤层顶板以上12m。瓦斯抽采后,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可控制在0.3%左右。研究成果对陕北三叠系含油页岩煤田瓦斯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钱雷杰[8](2020)在《寺家庄煤矿顶板高抽巷层位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寺家庄煤矿采用了U型通风+低位抽采巷+高位抽采巷的治理模式,但在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经常发生瓦斯超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面走向高抽巷的布置参数依靠经验决定,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寺家庄煤矿15110综采工作面走向高抽巷布置参数优化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以及工程应用等综合手段,验证了工作面走向高抽巷能够明显降低上隅角、回风巷区域瓦斯浓度,并确定了工作面走向高抽巷最佳的布置层位。经研究论证,高抽巷能够显着提高工作面采煤安全系数,保证了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对寺家庄煤矿15110综采工作面走向高抽巷布置参数优化研究,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根据寺家庄煤矿现场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寺家庄煤矿15110综采工作面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三带”分布特征。经过分析计算得到相应的上覆岩层瓦斯卸压运移“三带”范围:不易解吸带区域位于埋深227.62m与0m之间,卸压解吸带区域位于埋深232.05m与247.96m之间,导气裂隙带区域位于埋深251.25m与327.06m之间。(2)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到采空区空间渗透率分布函数。利用相关经验公式确定15110综采工作面顶板走向高抽巷在空间层位大致范围,即高抽巷与回风巷水平距离为48m、高抽巷与15#煤层顶板竖直距离为53m。给出六种不同的高抽巷在空间的层位布置方案,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抽巷布置方案进行瓦斯抽采模拟。通过对相关瓦斯参数数据进行瓦斯效果分析,得到了高抽巷最佳层位布置参数,即15110综采工作面顶板走向高抽巷与回风巷水平距离为48m、与15#煤层顶板竖直距离为53m。(3)根据矿井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结合高抽巷空间层位最佳布置参数,制定了15110综采工作面走向高抽巷空间层位施工方案。通过对高抽巷抽采瓦斯效果分析,上隅角和回风巷区域内未发生瓦斯超限现象;高抽巷抽采平均瓦斯浓度始终在30%上下浮动;随着综采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走向高抽巷瓦斯抽采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该论文有图25幅,表7个,参考文献81篇。

杨前意[9](2020)在《保德煤矿偏“Y”型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瓦斯所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大影响。对于瓦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地区积聚和超限问题;尤其是偏“Y”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采用埋管抽采瓦斯的方法,通过在采空区进行埋管抽采,从根源上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可以有效减少上隅角瓦斯超限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管抽采参数的改变对治理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抽采参数与上隅角瓦斯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一个最佳的埋管抽采技术参数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保德煤矿偏“Y”型813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邻近层、开采层瓦斯涌出量分别为10.15m3/min、7m3/min;工作面倾向长240m,煤层平均厚度6.4m,属厚煤层。使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采空区埋管抽采参数对上隅角等地瓦斯浓度的影响。81307工作面上隅角等地瓦斯浓度随布置间距减小而变小,间距超过100m时,瓦斯浓度随着间距增大而增长的趋势变快。瓦斯浓度随着负压增大而减小,随着抽采负压的增大,瓦斯浓度减小的幅度变小,当抽采负压达到35KPa以上,瓦斯浓度维持稳定,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抽采管径与瓦斯浓度的总体趋势呈现负相关,瓦斯浓度随着抽采管径增大而减小,抽采管径在800-1400mm中,变化趋势较小。上隅角等地瓦斯浓度随着抽采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小于600m3/min时,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流中瓦斯浓度随流量改变的变化较明显。综合考虑现有设备,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埋管抽采参数:布置间距100m,抽采负压32KPa,抽采管径800mm,抽采流量600m3/min。最后81307工作面使用数值模拟得出的参数进行试验,通过监测监控的方法考察掘进期间实际瓦斯浓度情况,发现上隅角等地瓦斯浓度始终符合煤矿安全标准,实测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最终确定了偏“Y”型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采的最佳参数,该数值模型是正确的。偏“Y”型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最佳抽采参数的确定,为同类型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帮助。图[65]表[17]参[90]

范尚崇,杨宏民,尹海,吕宝艳,吕晓来[10](2020)在《黄岩汇煤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岩汇煤矿煤层透气性系数差,原始瓦斯含量低,在回采期间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较大,上隅角瓦斯浓度容易超限。现场跟踪考察分析了15108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来源,找到了采放煤和采空区瓦斯涌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以高抽巷和顶板低位斜向钻孔相结合的卸压瓦斯治理模式,对卸压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高抽巷平均抽采纯量69. 5 m3/min,最大90. 0 m3/min,可达全部抽采量的92%;低位钻孔抽采措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最大抽采纯量为12. 4 m3/min,平均为5. 8m3/min。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维持在0. 08%~0. 40%。

二、突出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出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腾晖矿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煤岩应力-裂隙-渗流耦合规律
        1.2.2 上隅角瓦斯积聚成因研究现状
        1.2.3 上隅角瓦斯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1.2.4 上隅瓦斯抽采技术现状及不足
        1.2.5 以孔代巷技术的发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2 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治理上隅角瓦斯的机理
    2.1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垂直三带”中裂隙带的形成机理
    2.2 开采煤层上覆岩层裂隙带的特性
    2.3 裂隙带高度计算
    2.4 裂隙带的影响因素
        2.4.1 上覆岩层岩性
        2.4.2 煤层采高及分层开采方式
        2.4.3 工作面长度
        2.4.4 煤层倾角
        2.4.5 工作面推进速度
        2.4.6 顶板管理
    2.5 裂隙带对采空区瓦斯抽采及上邻近层瓦斯抽采的意义
    2.6 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治理上隅角瓦斯的机理
        2.6.1 受抽采影响煤(岩)层瓦斯的渗流机理
        2.6.2 成孔过程孔壁变形
        2.6.3 定向高位长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机理
    2.7 本章小节
3 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瓦斯抽采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建立基本条件
        3.1.1 基本原理
        3.1.2 假设条件
        3.1.3 数学模型
        3.1.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1.5 数值模拟参数
        3.1.6 网格划分
        3.1.7 求解器参数设置
    3.2 合理抽采孔压和孔径数值模拟
        3.2.1 合理抽采孔压模型建立
        3.2.2 合理钻孔直径模型建立
    3.3 合理抽采孔压和孔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合理抽采孔压模拟结果
        3.3.2 合理抽采孔径模拟结果
    3.4 采空区裂隙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治理上隅角瓦斯现场应用
    4.1 腾晖煤业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4.2 钻孔施工设备
    4.3 高位定向长钻孔设计
        4.3.1 钻孔层位确定
        4.3.2 钻孔直径及抽采负压的选择
        4.3.3 钻孔个数及孔间距确定
        4.3.4 钻孔布置
    4.4 大直径高位定向长钻孔施工工艺
        4.4.1 移机定位
        4.4.2 开孔和扩孔
        4.4.3 封孔
        4.4.4 安装孔口装置
        4.4.5 钻孔施工
    4.5 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抽采效果考察
        4.5.1 抽采钻孔抽采纯量效果考察
        4.5.2 抽采钻孔瓦斯浓度效果考察
        4.5.3 上隅角瓦斯效果考察
    4.6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量化分析及分源治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瓦斯来源分析现状
        1.2.2 采空区瓦斯治理现状
        1.2.3 稳定碳同位素在采空区瓦斯来源分析中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矿区地质概况及同位素分源法理论分析
    2.1 矿井概况
    2.2 煤层及工作面概况
    2.3 同位素测定瓦斯来源的理论分析
    2.4 瓦斯分源计算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空区瓦斯量化分源研究
    3.1 实验方案
        3.1.1 分煤层煤样和采空区混合气采集工作内容
        3.1.2 样品采集
        3.1.3 煤层解吸气制备
        3.1.4 气样稳定碳氢同位素测试
        3.1.5 气体常规气组分分析
    3.2 煤层解吸气碳氢同位素分布规律
        3.2.1 煤层瓦斯气体的组分特征
        3.2.2 煤层瓦斯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3.3 瓦斯来源定量分析
        3.3.1 1202 工作面上隅角单月瓦斯来源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3.3.2 1202 工作面单日上隅角、采空区瓦斯来源动态演化规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分源治理措施下的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4.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4.1.1 Fluent软件的基本程序结构
        4.1.2 Fluent软件的求解过程
        4.1.3 多孔介质的定义
        4.1.4 多孔介质的特征
    4.2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模拟
        4.2.1 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学模型
        4.2.2 采空区瓦斯运移物理模型建立
    4.3 无抽采方式下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4.3.1 模拟方案
        4.3.2 结果分析
    4.4 埋管瓦斯抽采时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4.4.1 模拟方案
        4.4.2 结果分析
    4.5 埋管+钻孔瓦斯抽采时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4.5.1 模拟方案
        4.5.2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瓦斯涌出来源对比分析及治理技术
    5.1 碳同位素分源法与传统分源法预测结果对比
        5.1.1 2_下~#传统分源法预测分析
        5.1.2 瓦斯预测结果对比
    5.2 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及分析
        5.2.1 抽采方案设计及布置参数
        5.2.2 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壁盈煤矿矿井地质及通风条件
    2.1 壁盈煤矿矿井概况
        2.1.1 含煤性
        2.1.2 可采煤层
        2.1.3 地质构造
    2.2 9#煤层瓦斯、煤尘及地温等情况
        2.2.1 瓦斯
        2.2.2 煤尘及煤的自燃
        2.2.3 地温及地压
    2.3 矿井通风
        2.3.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2.3.2 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2.3.3 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2.3.4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91305 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和抽采方法选择
    3.1 91305 工作面概况
        3.1.1 91305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1.2 煤层赋存、顶底板及地质构造情况
        3.1.3 91305 工作面施工方式及主要巷道布置情况
        3.1.4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3.2 91305 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3.2.1 91305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3.2.2 通风线路及系统设计
    3.3 91305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和抽采方法选择
    3.4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管路设计
        3.4.1 瓦斯抽放泵站系统设计及管路布置
        3.4.2 工作面瓦斯抽采管路要求及选型设计
        3.4.3 抽放管路的安装
        3.4.4 瓦斯排放口位置变更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91305 工作面抽采钻孔设计及施工
    4.1 钻场及钻孔布置方案
        4.1.1 钻场设计
        4.1.2 钻孔设计
    4.2 组织管理及工作面抽放系统管理
    4.3 主要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技术措施
    4.4 施工设备及器材
    4.5 本煤层瓦斯预抽钻孔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及其它一通三防设计
    5.1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设计
        5.1.1 91305 综合防尘供水系统
        5.1.2 防尘设施
        5.1.3 煤层注水
    5.2 其他一通三防设计要求
        5.2.1 通风方面
        5.2.2 安全监测监控方面
        5.2.3 防灭火方面
        5.2.4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5.3 采用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的成果与对比
        5.3.1 本煤层瓦斯抽放前后煤体瓦斯含量对比
        5.3.2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瓦斯浓度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窄煤柱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3 瓦斯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采空区瓦斯运移影响因素分析
    2.1 煤的微观孔、裂隙结构特征
        2.1.1 煤中的孔隙
        2.1.2 煤中的裂隙
    2.2 采空区瓦斯流动基本规律
        2.2.1 多孔介质的理论及特性
        2.2.2 采空区瓦斯流动基本方程
    2.3 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
    2.4 采空区瓦斯涌出特征分析
        2.4.1 采空区瓦斯的涌出特征
        2.4.2 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测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窄煤柱变形规律分析
    3.1 试验矿井工作面概况
    3.2 工作面煤柱力学效应分析
    3.3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窄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
        3.3.1 FLAC3D软件简介
        3.3.2 数值模拟方案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4.1 通风方式及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高度计算
        4.1.1 通风方式的选择
        4.1.2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高度计算
    4.2 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值模拟
        4.2.1 窄煤柱工作面物理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各区域渗透率及粘性阻力系数的确定
        4.2.3 模型各区域瓦斯源项设定
        4.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高位钻场抽采瓦斯数值模拟
    4.4 回风隅角埋管抽放采空区瓦斯数值模拟
    4.5 本章小结
5 瓦斯防治技术工程应用及防治效果
    5.1 瓦斯防治技术工程应用
        5.1.1 高位钻场抽采瓦斯技术
        5.1.2 回风隅角埋管抽放采空区瓦斯
        5.1.3 瓦斯防治其他措施
    5.2 瓦斯防治技术效果
        5.2.1 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5.2.2 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采动影响下覆岩破断规律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瓦斯治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矿井概况及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
    2.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2.1.1 井田煤层情况
        2.1.2 矿井瓦斯分布带及煤层瓦斯含量
        2.1.3 煤层顶、底板岩性
        2.1.4 工作面概况
        2.1.5 工作面通风及瓦斯
    2.2 瓦斯含量测定及瓦斯涌出规律分析
        2.2.1 瓦斯含量测定
        2.2.2 瓦斯来源及涌出规律分析
    2.3 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值模拟
        2.3.1 瓦斯运移模型建立
        2.3.2 瓦斯运移规律数值实现
        2.3.3 运输巷风流入口边界
        2.3.4 流体边界条件设置
        2.3.5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瓦斯动态治理理念及瓦斯治理方案
    3.1 瓦斯动态治理理念
    3.2 采空区瓦斯治理方法
        3.2.1 高位钻孔瓦斯抽采
        3.2.2 高抽巷瓦斯抽采
        3.2.3 埋管瓦斯抽采
        3.2.4 插管瓦斯抽采
        3.2.5 合理配风
    3.3 瓦斯治理方案设计
        3.3.1 采空区覆岩采动变形破坏规律及三带高度的确定
        3.3.2 工作面沿走向在顶板布置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的设计方案
        3.3.3 采空区埋管设计方案
        3.3.4 采空区插管设计方案
        3.3.5 合理配风
    3.4 方案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方案实施效果及优化
    4.1 高位钻孔抽采方案及实施效果
    4.2 1#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及方案优化分析
    4.3 优化方案及实施效果
        4.3.1 优化高位钻孔设计方案
        4.3.2 2#钻场实施效果分析
        4.3.3 进一步验证优化方案的实践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分析及过程化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法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2.3 采空区瓦斯抽采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4 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2.1 采空区瓦斯浓度变化分析
        2.1.1 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
        2.1.2 回风流瓦斯浓度变化
        2.1.3 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变化
    2.2 采空区瓦斯抽采流量变化分析
        2.2.1 高位钻孔抽采混合流量变化
        2.2.2 高位钻孔抽采纯流量变化
    2.3 采空区瓦斯抽采负压分析
        2.3.1 瓦斯抽采负压分析
        2.3.2 瓦斯抽采钻孔孔口负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挖掘
    3.1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初选
        3.1.1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挖掘的基本思想
        3.1.2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初选
    3.2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筛选与确定
        3.2.1 基于SMART原则的评价指标定性筛选
        3.2.2 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评价指标定量筛选
    3.3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
        3.3.1 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分析
        3.3.2 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过程化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
    4.1 采空区瓦斯采效果评价方法的选择
        4.1.1 基于博弈论的云模型概述
        4.1.2 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3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4.2 基于过程化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模式设计
        4.2.1 过程化评价模式设计思想
        4.2.2 过程化评价的优势
        4.2.3 瓦斯抽采的过程化描述
    4.3 基于瓦斯抽采的过程化评价
        4.3.1 初采期过程化评价
        4.3.2 增长期过程化评价
        4.3.3 衰减期过程化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瓦斯抽采效果过程化评价实证分析
    5.1 现场实例分析
        5.1.1 崔家沟煤矿概况
        5.1.2 基于归一化的瓦斯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数据处理
        5.1.3 瓦斯抽采过程化评价
    5.2 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改进措施及建议
        5.2.1 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质量检验
        5.2.2 瓦斯抽采施工管理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及瓦斯涌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1.2.2 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发育规律
        1.2.3 综采工作面瓦斯赋存分布、涌出规律及抽采技术研究
        1.2.4 发展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3 技术路线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层及地质构造
        2.1.1 地层
        2.1.2 地质构造
    2.2 煤层
        2.2.1 煤层的编号
        2.2.2 主要可采煤层
    2.3 矿井开拓、开采情况
    2.4 矿井通风、瓦斯情况
    2.5 工作面概况
3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规律研究
    3.1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规律理论分析
        3.1.1 50212综采工作面关键层位置判别
        3.1.2 50109综采工作面关键层位置判别
    3.2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规律数值模拟
        3.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3.2.2 模拟步骤
        3.2.3 数值模拟的计算分析
    3.3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规律物理相似模拟
        3.3.1 模型关键相似参数的确定
        3.3.2 物理相似模型基本参数设计
        3.3.3 模型静载应力的施加
        3.3.4 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方案
        3.3.5 模型铺设
        3.3.6 模型开挖
        3.3.7 实验过程及现象描述
    3.4 本章小结
4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研究
    4.1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理论分析
        4.1.1 50212综采工作面
        4.1.2 50109综采工作面
    4.2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裂隙发育规律数值模拟
        4.2.1 50212综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
        4.2.2 50109综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
    4.3 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物理相似模拟
        4.3.1 50212综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
        4.3.2 50109综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
    4.4 本章小结
5 现场实测及应用研究
    5.1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
    5.2 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实验室测定
    5.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5.4 煤层开采瓦斯治理方案
        5.4.1 采空区埋管法抽采
        5.4.2 上隅角高位钻孔法抽采
        5.4.3 瓦斯抽采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寺家庄煤矿顶板高抽巷层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三带”分布特征
    2.1 矿区地质概况
    2.2 矿井瓦斯赋存特征
    2.3 工作面概况
    2.4 采空区顶板卸压覆岩岩层移动规律
    2.5 采动上覆瓦斯卸压运移“三带”高度理论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高抽巷合理空间层位布置
    3.1 FLUENT模拟软件简介
    3.2 数值模型建立
    3.3 高抽巷模拟方案的确定
    3.4 高抽巷抽放瓦斯数值模拟效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验证
    4.1 高抽巷层位布置
    4.2 15110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
    4.3 高抽巷抽放瓦斯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前景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合

(9)保德煤矿偏“Y”型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上隅角瓦斯超限治理研究现状
        1.2.2 采空区埋管抽采研究现状
        1.2.3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保德煤矿概况以及瓦斯涌出量预测
    2.1 矿井概况
        2.1.1 井田概况
        2.1.2 井田地层
        2.1.3 开采煤层
        2.1.4 开拓方式与抽采现状
    2.2 81307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2.3 本章小结
3 偏“Y”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及瓦斯运移
    3.1 偏“Y”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分析
    3.2 瓦斯的流动规律
        3.2.1 抽采条件下采空区瓦斯流动特征
        3.2.2 瓦斯的扩散运动
        3.2.3 采空区内流体渗流定律
    3.3 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气体运动方程
    3.4 本章小结
4 埋管参数对上隅角瓦斯抽采效果影响规律数值模拟
    4.1 多物理场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简介
        4.1.1 COMSOL内置模块
        4.1.2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4.2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4.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2.2 参数及边界条件设定
    4.3 无埋管抽采条件下上隅角瓦斯分布
    4.4 埋管布置间距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4.4.1 数值模型
        4.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5 抽采负压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4.5.1 数值模型
        4.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抽采管径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4.6.1 数值模型
        4.6.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7 抽采流量对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
        4.7.1 数值模型
        4.7.2 模拟结果及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埋管抽采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应用与效果考察
    5.1 81307工作面概况
    5.2 81307采空区埋管抽采主要参数
        5.2.1 埋管抽采设计参数
        5.2.2 埋管施工技术
    5.3 监测方法
        5.3.1 传感器布置
        5.3.2 传感器的安设位置
    5.4 81307工作面效果考察分析
        5.4.1 实测工作面风流瓦斯浓度考察分析
        5.4.2 实测上隅角瓦斯浓度考察分析
        5.4.3 实测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考察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黄岩汇煤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井概况
2 上隅角瓦斯涌出来源分析
    2.1 采放落煤、运煤瓦斯涌出
    2.2 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
    2.3 采空区瓦斯涌出到风流的量
    2.4 上隅角瓦斯浓度场分布特征
3 主要瓦斯源瓦斯涌出原因分析
    3.1 采放煤瓦斯异常涌出的根本原因
    3.2 采空区瓦斯涌出的主要来源
4 卸压瓦斯抽采是瓦斯治理的重点
    4.1 高抽巷抽采裂隙带卸压瓦斯
    4.2 顶板低位斜向钻孔抽采效果
5 结论

四、突出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腾晖矿大直径定向高位长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技术研究[D]. 张晓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01)
  • [2]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量化分析及分源治理技术[D]. 刘斌.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D]. 杨剑广.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4]倾斜煤层窄煤柱工作面瓦斯运移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 赵学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5]特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 刘洪波.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6]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分析及过程化评价[D]. 程皓.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运移及瓦斯涌出规律研究[D]. 任小亮.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寺家庄煤矿顶板高抽巷层位优化研究[D]. 钱雷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9]保德煤矿偏“Y”型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采技术研究[D]. 杨前意.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10]黄岩汇煤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研究[J]. 范尚崇,杨宏民,尹海,吕宝艳,吕晓来. 能源与环保, 2020(05)

标签:;  ;  ;  ;  

突出煤层工作面边角瓦斯治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